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2023-07-06 来源:华佗小知识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说课稿 费江华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

通过对新教材的阅读和理解,我认为声音是人及一些动物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各种声现象充满了人们的生活,而对声现象的了解也易于通过有趣的、易操作的探究活动来进行。从学生兴趣出发来设计教材的结构,这是本套教材把“声现象”作为第一章的初衷。而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处于较重要的地位。本节内容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让学生感悟物理与技术、物理与社会的联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探究的基本要素,加深对探究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

鉴于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人,所以在确定教学目标时,不仅根据课标、教材的要求,更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来确定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需要在介质中传播;知道声速跟介质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学中的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学生学习的实际确定,本节的重点是知道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对于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形式传播,学生们较难理解,是学习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我引导学生采用科学探究法进行学习,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创新能力及交流合作精神。为了突破难点,我用水波类比声波帮助学生理解。

二、教学准备

声音的产生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是本节课的两个中心环节,围绕这两个中心环节,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正处于好奇心强、思维活跃的年龄段,喜欢动手操作,厌倦枯燥乏味的传统教学。所以,我在备课中突出“引导学生让他们亲自设计实验、动手实验,使学生在自主性、探索性、合作性这三个基本轨道上有效地进行物理学习活动”的教学理念。我让学生准备一些能够找到的器材,自己则准备一些实验室中能够提供的器材,并查找相关资料及相关素材,尽量让学生能够在这些准备的事物当中,自己去探索生意的奥秘。

三、教学结构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的分析、学生的心理状况的分析,突出学生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按照“学生体验——教师引导——学生实验——学生分析——学生总结——教师再引导——学生再总结”的教学结构,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教学: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5分钟)——动手实验,探索新知(20分钟)——尝试小结,体验收获(3分钟)——课堂练习,巩固新知(15分钟)——布置作业,升华新知(2分钟)

四、教学流程

1、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兴趣是进行一切活动的动力和源泉。为了使学生有较高的热情参与学习活动,我先;利用课件向学生列举自然界中丰富多彩的声音实例,如人们的谈话声、铃声、蛙鸣声、机器的运转声等,让学生体会到我们生活在一个有声的世界里,从而对声音产生浓厚的研究兴趣。然后设问:你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提出研究课题。

2、动手实验,探索新知

(1)声音的产生

让学生利用身边或随手可得的物品如“尺子、纸张、橡皮筋、钢笔帽”等,使其发声,并观察、思考、总结发声物体的共同特点。然后组织学生讨论这些发声体在发声时的共同点,引导学生总结出发声物体都在振动的特点,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产生原理以后,让学生举出一些自然界中有趣的发声现象,如蜜蜂的嗡嗡声、大海的波涛声、琴声、笛声等,并分析出这些声音是由发声体哪部分振动产生的,加深对声音产生原理的认识。

接下来,从讲桌下面拿出准备好的锣,将其敲响并用手将锣面按住,通过这一过程让学生认识到: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2)声音的传播

引导学生猜想声音是靠什么传播,并设计实验来证明。

教师演示:燃烧的烛焰在正在播放的音响前随着音乐起舞。引导学生分析:在音响与烛焰之间存在空气,是空气传播了声音,从而使“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这一结论跃然脑海中。“趁热打铁”

在这一结论基础上,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那么在液体和固体中也可以传播吗?”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液体传声。在河边钓鱼的人最怕别人在旁边追逐打闹。唐代诗人胡令能的诗《小儿垂钓》中写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引导学生分析这首诗的含义,使学生认识到,水可以传播声音。

固体传声。让学生以同桌为小组,甲同学将耳朵贴在桌面上,乙同学轻敲桌子的另一端,甲同学听敲击声;然后两人互换作法,说出实验结论。

引导学生归纳:固体、液体、气体、都可充当传播声音的介质。

对于“真空不能传声”的认知,我采用“实验认证---得出结论”的方法。引导学生一起观察“模拟真空不能传声”的实验(见课件),从而使学生得出结论,认识到真空不能传声。

对于声音传播的方式,采用类比法:让学生闭上双眼,回忆在水中投下石子后泛起水波的情形——水波一圈圈扩散传到远方。类比水波讲解声音在介质中是以声波的方式传播的。如此增加了学生对声波传播方式的理解。

(3)声速

对于这个知识点,我让学生阅读教材,并引导学生阅读书中关于声速的小数据,引导学生找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一般规律。从而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尝试小结,体验收获

为了使这节课有一个耐人回味的结尾,我让典型学生向全班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包括知识方面、

学法方面以及情感方面,然后教师加以提炼升华。

4、课堂练习,巩固新知

此环节设计了两类题:一类是基础题,主要考查本节课的基础知识;另一类是实际应用题。注重知识与自然、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的实际应用。对学生的表现行为给予肯定、鼓励和赞扬。

5、布置作业,升华新知

为了巩固新知并鼓励学生合作与交流,让学生课后小组合作,提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案,下次上课进行评估。

五、教学效果

本节课由于是第一节课,学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能够找到的器材都找来了,能够动手的实验都做了,能够说的话都说了。但也是由于学生刚刚接触物理,课上的学生表现比较盲目,没有自己的思想,实验没有条理,浪费了一些时间。因此,教师在以后的课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降低必要的难度,并给予相关的提示,使学生能够得出清晰的结论并能灵活的运用结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