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加强门诊分诊管理

来源:华佗小知识
 我平凡 我快乐

——门诊分诊人员的8小时

说到医院,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诊病开药的医生和打针输液的护士,可还有这样一群人,你跟她可能只有一句话的接触,你记不住她的脸,却能在她的帮助下解决大问题,这就是分诊台的工作人员。

早上7:50,来到分诊台,一股人潮的味道扑鼻而来,数不清的人影在眼前晃动,说话声、喇叭声汇聚起的声浪让人联想起春运时的火车站。

“去哪儿挂号啊”、“交钱在哪儿啊”“查血去哪儿啊”„„ 此时,位于走廊的分诊台已围满了人,每个人都伸着脖子,向我们焦急地提问,大家都没排队,通常七八个人同时说话,我们个个恨不得长出“三头六臂”,一手接过病人递过来的挂号单,后面两三个患者的手就同时伸了过来,手上忙着,嘴里还不停的嘱咐着比如“您是三号,请您稍等一会儿”,还得回答其他人的问题,“王大夫来了吗?”、“我们等几个?”、“建卡去哪儿”„„

临近八点,医生们陆陆续续来了,我们的工作量又到了一个小高峰,将焦急等待的患者分诊送进个个诊室,一批病人分流完,后面的又一拥而上,把分诊台围了个水泄不通。

挂上号排个队不容易,每个病人都担心自己错过,宁愿站着守着分诊台,看着自己的号排到哪儿了,也不愿坐着等候,而我们必须花大量精力安抚、疏导病人及家属。通常一个患者都会跟着两三个家属,为了维护诊室秩序,在没有候诊室的情况下,我们也要不停的劝导家属在诊室外耐心的等候。

十点左右是病人最多的时候,护士长也在各诊室巡视看看医生的患者量如何,从一大早到现在,口干舌燥的我们,水都没时间喝,更别说上厕所了„

眼看着快到中午了,不少诊室门口还有病人在等待,还有医生等患者的,有些患者分完诊后不知去向,医生有事离开诊室片刻,有些来晚的病人发现医生不在,等一分钟都不耐烦,不停地催促我们叫医生回来,所以我们要耐心的劝解患者。

我们的午餐通常都是在医院简单的解决,因为半小时吃完后还要继续值班,午休对我们来说更是遥不可及„„虽然辛苦,但时间长了,也就习惯了。

一天下来,来过的每个患者几乎都会过来咨询,有的还会问上好几次,也就意味着,每天我们要回答成百上千次的问题。患者川流不息,一个接着一个,一点间隙都没有,工作一天的我们,回到家就一句话都不想说了。

后来,我们分析,为什么患者会有那么多的疑问?一是病人及家属都比较焦躁,一到医院就容易懵,难有心思关注墙上的指示牌,等些许时间就会更加不耐烦;二是不少患者总觉得问了才踏实;而病人太多医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解释也是原因之一,但作为分诊护士的我们,更要不厌其烦的解决病人及家属的疑问,即使要重复那么多次。

或许我们的工作没有病房护士的风险,但也不是别人想象的那样轻暇、简单。 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微笑的表情,一个搀扶的动作虽然不能解决患者的疼痛,但可以迅速缩短护患距离;耐心解决患者的疑问也可避免患者跑冤枉路,使其更简单快捷的就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热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