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理数
(1)定义:整数和分数统称为有理数.整数包括:正整数.0和负整数;分数包括正分数和负分数.
2.无理数
正无理数(1)定义: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2)分类:无理数负无理数
(3)常见的无理数: ①字母型:②特殊结构型:1.01001000100001……③根号型:
2.3.22等④三角函数型:sin45等
3.实数
定义: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4.绝对值
(1)定义:数轴上的点a到原点的距离,叫做这个点a的绝对值,记作a
.
(2)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即:
a(a0)a0(a0)a(a0)
(3)绝对值等于本身的数是一切非负数. 5.整式运算常用公式
(1)同底数幂相乘:am·anamn(m.n都是正整数) (2)幂的乘方:amnamn(m.n都是正整数)
(3)积的乘方:abanbn(n是正整数)
n(4)同底数幂相除:amanamn(a0,m.n都是正整数) (5)a01(a0),an1(a0,n为正整数) na222(6)平方差公式ababab
(7)完全平方公式aba22abb2aba22abb2
26.因式分解
(1)定义: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乘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也可称为将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2)因式分解的方法
22①提取公因式法:ambmmab②公式法:ababab;22a22abb2ab;a22abb2ab
2③十字相乘法:xabxabxaxb
④分组分解法: axaybxbyabxy 7.分式的运算 ①加减法:
acadbcacac 特别地,当bd时,bdbdbbbnacacacadadaann ③除法: ④乘方:n(为正整数) ②乘法:bdbdbdbcbcbb⑤0次幂:a01a0 ⑥负指数幂:a8.二次根式的运算 (1)乘法法则:ab(2)除法法则:9.等式性质
①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若ab,则ambm
② 等式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数(除数不能为0)或同一个整式,所得结果仍是等式.
若ab,则ambm,
10.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①基本性质1:不等号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方向不变,即如果
n1(n为正整数) naaba0,b0
aaa0,b0 bbab(m0) mmab,则acbc;如果ab,则acbc.
②基本性质2:不等号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即如果ab,c0,则acbc.
abab;如果ab,c0,则acbc.. cccc③基本性质3:不等号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改变,即如果ab,c0,则acbc.
abab;如果ab,c0,则acbc.. cccc11.分式方程的解法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想: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它的一般解法是:①找出各分式的最简公分母;②方程两边同时乘以最简公分母,约去分母,化成整式方程;③解所得的整式方程;④将所得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检验是否为零,若为零则为增根,需舍去
1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1)直接开平方法:方程的一边可化成含未知数的代数式的平方,另一边是非负数,那么可用直接开平方法解这类方程.
(2)配方法:①将方程的左边化成一个含有未知数的完全平方式,右边是一个非负数这样的方法.
2bb4ac
(3)求根公式法:①求根公式:x(b24ac0)
2a(4)因式分解法
第一步:将方程整理为一般形式;
第二步:将方程左边因式分解,得到两个一次因式的积; 第三步:令每个因式分别为零,得到两个一元一次方程;
第四步:解这两个一元一次方程,它们的解就是原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注意:运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应先把方程化为一般形式(右边为0) 13.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b4ac 根的判别式与根的个数情况:
20时,方程axbxc0(a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x1、22bb24ac
2a;
b0时,方程ax2bxc0(a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x1、 22a;
0时,方程ax2bxc0(a0)没有实数根;
14.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韦达定理)
若一元二次方程的两个根为x1.x2,则两个根满足:x1x215.一次函数定义:
一般地,形如ykxb(k,b是常数,k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特别的,当b0时,即ykxb,为正比例函数。
16.一次函数图像的位置 在一次函数ykxb中
①当k0时,其图象一定经过一.三象限;当k0时,其图象一定经过二.四象限. ②当b0时,图象与y轴交点在x轴上方,所以其图象一定经过一.二象限; 当b0时,图象与y轴交点在x轴下方,所以其图象一定经过三.四象限; 反之,由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的位置也可以确定其系数k.b的符号; 17.反比例函数的概念 函数y
bc,x1x2 aak
(k为常数,k0)叫做反比例函数,其中k叫做比例系数,x是自变量,y是函x
数,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不等于0的一切实数.
18.反比例函数的图象
(1)图象:双曲线(2)图象在每个象限内,会无限接近坐标轴,但是永远不相交
(3)对称性:①轴对称:关于直线y=±x成轴对称; ②中心对称:关于原点成中心对称. (4)五.二次函数 19.二次函数的定义
一般地,形如yaxbxc(a.b.c为常数,a0)的函数称为x的二次函数,其中x为自变量,y为因变量,a,b,c分别为二次函数的二次项.一次项和常数项系数.
20.二次函数的图像性质
(1)二次函数yax(a0)的性质:
22抛物线yax的顶点是坐标原点(0 , 0),对称轴是x0(y轴)
函数yax的图象与a的符号关系:①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其最低点;②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为其最高点.
(2)二次函数yaxc(a0)的性质:
抛物线yaxc的顶点是坐标原点(0 , c),对称轴是x0(y轴) 函数yaxc的图象与a的符号关系:
①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顶点为其最低点;②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为其最高点;函数yaxc的图象可以看做是由函数yax的图象向上或向下平移c个单位得到的.
(3)二次函数yaxbxc(a0)
22222222b4acb2b①对称轴:x②顶点坐标:2a,4a 2a ③最值:
4acb2(如图1) a0时,有最小值
4a4acb2(如图2) a0时,有最大值
4a
④单调性:二次函数yaxbxc(a0)的变化情况(增减性) 当a0时,对称轴左侧x2bb,y随着x的增大而减小,在对称轴的右侧x,y随2a2abb, 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在对称轴的右侧x,y随2a2ax的增大而增大;
当a0时,对称轴左侧xx的增大而减小;
(4)二次函数yaxhk(a0)的性质.
2①对称轴:xh ②顶点坐标: h,k ③最值:a>0时有最小值k.(如图1) a<0时有最大值k.(如图2)
(5)yaxx1xx2(a0)的性质 ①对称轴:xx1x2②与x轴的交点坐标为(x1,0),(x2,0) 2(6)二次函数的图像与系数的关系
①a的符号决定抛物线的开口方向: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
②|a|决定抛物线的开口大小: |a|越大,抛物线开口越小; |a|越小,抛物线开口越大;
③a和b共同决定抛物线对称轴的位置(抛物线的对称轴:xb); 2a当b0时,抛物线的对称轴为y轴;当a.b同号时,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 当a.b异号时,对称轴在y轴的右侧, 简要概括为“左同右异”;
④c的大小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的位置(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坐标为(0, c));
当c0时,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为原点;当c0时,交点在y轴的正半轴;当c0时,交点在y轴的负半轴.
(7)根据二次函数图象判断代数式符号: ①b4ac决定了函数图象与x轴的交点情况:
当b4ac0,有两个交点;当b4ac0,有一个交点; 当b4ac0,没有交点。 21.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1)一般式:yaxbxc(a0)
如果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的三点坐标(或称函数的三对对应值)(x1 , y1).(x2 , y2).
22222y1ax12bx1c2(x3 , y3),那么方程组y2ax2bx2c就可以唯一确定a.b.c,从而求得函数解析式
2yax3bx3c3yax2bxc.
总结:
①任何二次函数都可以整理成一般式yaxbxc(a0)的形式. ②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上任意3点坐标,可用一般式求解二次函数解析式. (2)顶点式:yaxhk(a0)
22此时顶点坐标为(h,k),在已知抛物线顶点坐标时,利用顶点式求解析式会更简便,只需再
知道除顶点外的任意一点的坐标即可。
(3)交点式(双根式):yaxx1xx2 (a0)
这里x1.x2分别是方程axbxc0的两根. 当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x轴有交点时,就可以利用交点式来求解。只需知道除两交点外的任意一点就能求得解析式,并且由交点式可以得到函数的对称轴为x2x1x2。 2补充:两交点间的距离
b24ac对于一般式yaxbxc(a0),若其与x轴有两交点,则两交点间的距离
a222.二次函数与几何变换
(1)平移变换:先利用配方法把二次函数化为顶点式yaxhk,确定其顶点(h.k),
2再根据题意对顶点进行平移得到新的顶点,写出新的解析式。
平移口诀:在原函数的基础上,上加下减.左加右减 (2)对称变换
二次函数图象的对称,可以用一般式或顶点式表达 ①关于x轴对称
yax2bxc关于x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2bxc; yaxhk关于x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hk; ②关于y轴对称
22yax2bxc关于y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2bxc; yaxhk关于y轴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hk;
22③关于原点对称
yax2bxc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2bxc;
yaxhk关于原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hk;
22④关于顶点对称
b2yaxbxc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bxc;
2a22yaxhk关于顶点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hk; ⑤关于点(m,n)对称
22yaxhk关于点(m,n)对称后,得到的解析式是yaxh2m2nk;
22二、代数部分
1.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
(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5)(平行线公理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6)(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平行 2.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称:两条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二: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称:两条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称:两条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与三角形有关的角
(1)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2)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4.多边形
(n2)180(n2)180360°(1)多边形内角和:(2)多边形外角和:(3)正多边形的内角度数:n(4)多边形对角线条数:的三种自镶嵌正多边形.
5.全等三角形的性质
(1)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中线相等,对应边上的高相等,对应角的角平分线相等,周长.面积相等.
6.全等三角形的判定
(1)边角边定理(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角边角定理(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边边边定理(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定理(AAS):两个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定理(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7.直角三角形
(1)直角三角形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2)直角三角形斜边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8.勾股定理
(1)定理:在直角三角形中,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bc。
9.相似三角形的判定
(1)平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或两边的延长线)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三组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单地说成: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
222n(n3)(5)正多边形的镶嵌问题:正三角形,正方形和正六边形是仅有2(3)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组对应边的比相等,并且相应的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可简单说成:两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10.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
在直角三角形中,由已知元素求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如图所示,在Rt△ABC中,a.b.c分别为∠A.∠B.∠C的对边.
(1)正弦: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2)余弦:Rt△ABC中,锐角A的邻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余弦,记作cosA,即cosA=(3)正切:Rt△ABC中,锐角A的对边与邻边的比叫做∠A的正切,记作tanA,即tanA=11.特殊角的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 sinA cosA tanA
1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边:①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2)角: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3)对角线: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13.三角形的中位线
(1)定义:连接三角形任意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 (2)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长的一半;
14.矩形的判定:(1)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2)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3)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15.菱形的判定:(1)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2)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3)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菱形
16.正方形的判定:(1)有一组邻边相等,并且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做正方形(2)有一组邻边相等的矩形是正方形(3)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菱形是正方形
17.垂径定理
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0° 1 2BCa= ABc;ACb= ABc;
BCa= ACb;
45° 2 22 21 60° 3 21 23 3 2 33推论:(1)平分弦(非直径)的直径,垂直于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2)弦的垂直平分线经过圆心,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3)平分弦所对的一条弧的直径,垂直平分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另一条弧; 18.圆周角定理
在同圆或等圆中,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等于这条弧所对的圆心角的一半; (1)推论1:同弧或等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
(2)推论2:在同圆或等圆中,如果两个圆周角相等,它们所对的弧一定相等; (3)推论3:半圆(或直径)所对的圆周角是直角,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