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听课笔记(一) :
科目:数学
课时:一节课
授课者:刘素彦
听课时间: 2013 年 2 月 28 日
课题: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 7 的乘法口诀应用》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乘法口诀 1-7 的。
2、我说你答举例: 67=
3、开火车,师说生答。
4、两人一组互背检查。
5、换式子。把老师说的口诀改成运算式。
例子:六七四十二生: 67=4276=42
二、新授
1、师:先看一个故事 ( 白雪公主 )
师:一共有几个果子
生:三七二十一, 21 个。
师:说说里面的数学信息。
生:一共有 7 个小矮人,每人 3 个果子,问一共有几个果子。
师:那么换成运算式,怎样写呢先说加法的。
生:3+3+3+3+3+3+3=21( 个)( 板书 )
师:这是几个 3,用到的乘法口诀是什么
生:7 个 3,三七二十一。
师:改成乘法算式就是 37=21( 个) 。虽说乘法算式比较简单,但要先想清楚
里面的关系。
2、那么再看看图里小矮人的盘子,数学信息是什么
生:有汉堡和薯条。
师:好,完整地说。
生: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 2 个汉堡。
师:好,每个小矮人的盘子里有 2 个汉堡, 7 个小矮人一共有几个汉堡怎样
怎样写运算式呢
生:27=14( 个)
师:薯条呢
生:77=49( 个)
师:他们用到的乘法口诀是
生:二七十四七七四十九
3、师:好,你还能发现什么呢
生:一共有几个杯子、花
师:好,看这些式子,我们都用到了乘法口诀 ( 板书口诀 ) 。这样跟 7 有关的
运算都用到了 7 的乘法口诀。
三、练习
1、练一练
第一题:
师:谁能把题目完整准确的读出来。
生:( 读)
师:那一共用了多少呢
生:用乘法算式,先看横的、再看竖的各有几块。
师:有几列、几行,那么算式呢
生:47=28( 块)
第二、三题 ( 开火车 )
第四题先读题目,再找同学回答。
2、书上的习题
自己写检查检查好写 1、2 题挑同学说答案
3、延伸
师:那么,看同学们有想到吗一句乘法口诀能写出 2 个除法算式吗试一试
4、思考题:不出声,想想什么意思老师给解释一遍题目自己做做好找老师对
答案。
意见:
总结环节是:复习导入看图找信息口诀加式乘式有一举三总结引题目练习。
整体很完整,课堂效果很好,但是如果在举例计算时,多试几个更好。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二) :
一、发散思维,引出课题
例题:将 -4 ,+3,+4,-3 分成两组。
1 将-4 、-3 分在一组,将 +4、+3 分为另一组,就是将负数分为一组,正数分
为另一组。
2 我将-4 ,+4 分在一组,将 -3 ,+3 分为另一组,就是把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
的依据。
3 我把-4 与+3 分在一组,把 +4 与-3 分在另一组。理由是两个数的符号不同,
符号后面的数也不相同。
二、比较概括,提炼定义
一般地,一个数由两部分构成,即符号和刚才提到的符号后面的数,思考这
两个方面,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同的分法。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把
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把符
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得到了 -4 与+4、+3 与-3 这样成对的数,
那么它们又就应叫什么数呢?
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资料:相反数。
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
一个正数,一个负数,表示的好处相反,所以叫相反数。
符号不同、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一个数前面添上不同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
师:请你举例说明。
如 5 前面添上 +-得到的 +5 和-5 是相反数。
课本上说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不同说明其它的都相同,包含了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
只有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言外之意是符号不同,与课本上的说法是一致的。
由此可见,同样的意思,能够用不同的语言来表达,在数学学习中,对此我们就
应多加注意。 需要说明的是, 课本用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意思,
好处是使相反数的概念更精炼,同时也避免了使用符号后面的数这一说法容易引
起的误会,关于这一点,以后我们还将看到。
师:互就是相互的意思,如 +4 是-4 的相反数,也能够说 -4 是+4 的相反数,
即+4 与-4 互为相反数。请大家一齐把 +3 与-3 互为相反数的意思说具体一点。
课本上个性指出(板书) :0 的相反数是 0。
口答练习:说出下列各数的相反数:
-7 ,-0.5 ,0,6,+1.5
三、数形结合,深入讨论
例请在数轴上标出表示 +4 的相反数的点 .
04
从数轴上看,相反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表示每一对相反数的点到原点的距
离相等
相反数的概念中只有符号不同包含着其它的相同,就是符号后面的数相同,
在数轴上就是距离相等。
掌握了老师提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关于相反数,我们是从符号和符号后面
的数两个方面去研究的,这两方面的特点既包含在相反数的概念中,又体此刻数
轴上,将二者结合起来思考将有助于以后的数学学习。
到此刻为止,关于零的特殊性,表此刻哪些方面?
生众:零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零不能作除数。
练习及解答(略)
附(部分板书)
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还是零。
符号相反相反分居原点两侧
到原点距离相等
透过这次七年级(三)班李红鸽老师的课,发现了自己的不足,加油!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三) :
小学数学《圆柱的体积》听课记录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圆柱的体积听课记录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复习: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
2、从日常生活中引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商店的冰箱里有两种香芋冰淇淋,圆柱形冰淇淋每支 3 元,圆锥形的
冰淇淋每支 0.8 元,已知这两种冰淇淋的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你认为
买哪一种冰淇淋比较合算?。
3.导入:那么,到底谁的意见正确呢?透过这天这节课学习圆锥的
体积计算之后,相信这个问题就很容易解答了。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圆锥的
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
(二)、动手测量,大胆猜想
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 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动手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 看看能发现什么? (按四人小组动手测量)
教师巡视学生测量方法是否正确,不对的给予指导。
2.量后交流发现,得出结论:每个组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等底等高的。
3.大胆猜想:估计一下,这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可能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猜想的时间和机会)
(三)、实验操作,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
1.谈话:下面请大家利用你们手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来做实验,验证一下
你们的猜想对不对。 (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先在小组内商量好办法)
2.学生分组做实验,师巡回指导。
3.交流汇报。
(1)你们小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2)透过做实验,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
之间有怎样的关系?
师相机板书: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
4.提问: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
教师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让两学生上台操作实验。
提问:透过这个实验,你得出什么结论?(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
积的)
5.启发引导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
提问:那么我们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
板书: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
=底面积高
用字母表示:=(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然后师板书,学生进行对照)
6.提问:要求圆锥体积需要明白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高,求的是什
么?为什么要乘。
7.练习( 口答)
(1) 一个圆柱体积是 27 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2) 一个圆锥体积是 150 立方厘米, 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四)、运用公式,拓展训练
1.教学试一试。
学生独立计算,指名报答案,共同评议。
2.做练一练第 1 题。
(1)指定 2 人板演,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群众订正。
3.决定
(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 1/3 。()
(2)圆柱体积必须比圆锥体积大。 ()
(3)圆锥的底面积是 3 平方厘米,高是 2 厘米,体积是 2 立方厘米。()
4.做练一练第 2 题。
提问:①谁能说一说做第 2 题的思路?
②计算圆锥体积时要个性注意什么?
5.完成练习八第 2 题。
(1)学生尝试做题。交流解答方法。
(2)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 123 能够直接得到答案?
(3)做实验加深理解。
6.考考你
一根圆柱形木料, 底面半径是 6 厘米,高 12 厘米。要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
削去的木料体积是多少?
7.此刻你能回答本课开始时那个问题了吗?
(五)、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这节课你
还有什么收获与心得?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四) :
小学数学《商不变规律》听课记录
同样的一节"商不变规律"课,使我有了不同的反思、不同的体验
第一次行动(教学)
1、创设情景
师:同学们看过《西游记》吗?里面的资料精彩吗?这天老师给大家讲个孙
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花果山看它的孩
儿们, 它给孩儿们带来礼物桃子, 分桃子时, 它想和孩儿们玩一玩, 孙悟空说:把 8 个桃平均分给 2 只猴子吧! "下面的孩儿们连连摇头: "太少了! 太少了!孙悟空就说:"那好吧,把 80 个桃子平均分给 20 只猴子,怎样样?。"小猴们
"
"
得寸进尺,挠挠头皮,试探地说:大王,再多给点行不行啊?孙悟空一拍胸脯,
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貌:"那就把 800 个桃子平均分给 200 只猴子,你们总该满
意了吧?小猴子们笑了,孙悟空也笑了。
师:同学们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生 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小
猴子每次分到桃子的个数没有变。
生 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
分的 4 个桃子。
2、探索规律
师:你能列出算式吗?师随机板书:
82=4
8020=4
800200=4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 3 个算式,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
学生开始小组活动。
生 1:依次扩大 10 倍,商还是 4;
师:你是怎样观察的?
(接下来的汇报中有不少学生汇报并没有按照我备课的思路去回答,整个安
排全部打乱,耽误了许多时间,在汇报中有的学生还发生了错误。 )
反思
按照我的备课思路,自认为这一环节的教学就应很顺畅,学生就应能够顺利
完成此环节教学的,怎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这样呢?在反思与本组教师的评
课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自己的安排看似合理,其实没有认真思考到学生已有的
经验水平,没有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没有做到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由于自
己提出的问题过大,导致在此处的教学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在课堂上我虽然蹲下
来"扶学生,学生还是"够不着"。看来我的认识与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差距是很
大的。
改善策略
不要着急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给他们一根"拐杖",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
点和认知水平,抛出的问题适当并及时地引导、点拨。因为这是一堂走出校外的
观摩课,所以我根据本组教师的意见,结合自己的反思,在经过用心和独立的思
考后,我对第一次的行动计划再次进行了改善,进行了第二次教学。
第二次行动(教学)
在讲了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后,提问:
师:同学们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为什么?
生 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但每只小
猴子每次分到桃子的个数没有变。
生 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每只小猴子还是
分的 4 个桃子。
师:你是从哪儿看出的?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①82=4
②8020=4
③800200=4
※引导学生进行有序地观察并探索出规律:二式和一式比较,被除数和除数
都扩大了 10 倍,商不变;三式和二式比比较,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 10 倍,商
不变;三式和一式比较,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 100 倍,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
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询问学生:还有什么发现?(从下往上看,又有什么规律呢?)此环节让
学生在小组交流完成。
整节课的反思
接下来的教学,我与孩子们之间相处得十分融洽。学生经历了分析综合抽象
概括的过程,这样不仅仅有利于学生认识规律,还有利于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
维潜力,以及学习数学的方法。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关注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
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使每一个孩子都能做一个新知识的发现者、研究者、
探索者。
在这连续两次的教学中,使我的教学品质得到了整体提升。在以后的教学实
践中,我会帮忙学生发现、组织和管理知识,引导他们,而不是"制造"他们;
要学生以自己真实的感受去体验、理解;要让更多的学生尝试成功的喜悦,让学
生自始自终参与到知识构成的全过程。此刻,我深深地感到:课程改革,没有休
止符;课程改革,永远是此刻进行时。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五) :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谈话: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 ,你能找出它有多少个角吗?
二、组织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角
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
谈话:找一找,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
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一个角有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
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
2.折一个角
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能用自己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
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
3.角的大小比较
(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样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
些吗?又是怎样做到的?
(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构成了大小不同的角,同学们能比较出哪
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
(3)谈话:观察老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 ,
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明白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吗?
三、固应用,拓展延伸
1.课本练习第 1 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想考考小朋友,敢
理解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
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
2.课本练习第 2 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于是来请教我
们了。投影展示,图中各有几个角,说给同桌听。
3.课本练习第 3、第 5 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最后
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
4.课本练习第 4 题。谈话:山羊老师对大家很满意,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
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有什么变化
四、总结全课,布置作业
谈话:透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这天
学到的本领,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有角。
点评:
充分利用学具,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
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
透过看、找,体会角在面上,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
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在实践中探索不同的折角方法,给学生留出
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
充分利用创造条件,带给超多的感性材料,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
获得感性知识,构成对角的正确表象,掌握角的本质特征,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
乐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练习更加生动搞笑,激发学生的兴趣。
总评:
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激活生活经验。
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理解数学知识,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
透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增进了学
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促进数学思考。
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在操作中理解知识,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
的局面,大胆放手,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己动手,调动学生的主动
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帮忙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
小,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潜力、操作潜力、表达
潜力及分析、概括潜力。
小学数学听课笔记(六) :
小学数学《能被 3 整除的数》听课记录
一、提出猜想,引入新知
师( 复习能被 2、5 整除的数的特征后 ) :请同学们猜一猜,能被 3 整除的数会
有什么特征呢?
生:个位是 3、6、9 的数。
生:个位是 0~9 的数都有可能被 3 整除,如 30、21、12
生:个位是 0~9 的数都不必须能被 3 整除,如 11、13、14( 沉默片刻后,学
生纷纷表示反对,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 )
师:那么,能被 3 整除的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 ( 出现了片刻的冷场 ) 你们想
透过自己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征吗?
生:想! ( 跃跃欲试 )
二、实验操作,初识新知
各小组用自己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并完成老师发给你们的表格。
三、汇报交流,理解新知
师:透过操作,你们发现了什么?
生 5:老师,我发现 303、120、450、300、960 等数能被 3 整除。
生 6:老师,我发现用 3 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 3 的倍数。
师:是吗,只能用 3 根小棒吗? ( 很多学生举手回答: 6 根、9 根、12 根)
生 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 3 的倍数,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 3 整除。
师:你们的发现很有价值!再观察一下,你们必须会有新的发现。 ( 学生讨论
一阵后开始举手 )
生 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
生 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 3 整除,这个数就能被 3 整除。
师:同学们真棒!自己发现了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
四、巩固练习,运用新知 (略)
五、回顾梳理,内化新知 (略)
本节课中,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引导学生透过动手
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没有一味地套用教材,而是为
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
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 3 整除与所用
小棒的根数有关。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有所感悟后,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于
是,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各抒己见,大胆
争议甚至激烈辩论。交流的问题并非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而是来自于学生
自身的需求, 是他们在感悟后急于表达而自然产生的想法。 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自己去讨论、去体验、去感受,相互纠正和补充自己的
片面认识,最终使新知 ( 能被 3 整除的数的特征 ) 一步一步浮出水面。
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学生感悟和获取的
不仅仅是数学知识,他们还不断体验数学的魅力,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进一步
认识自我、建立自信,逐步构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
基础。
偶然低头,发现一枚黄叶扑入怀中,秋天来了。真没注意它是如何来的。叶片碧黄,仿佛有蜡质浸过,叶心倒有参差的绿色,棕色的叶脉很美,又像一株小小的树,画在
叶子上,叶柄捏手里,舍不得丢弃。闻一下,还有那种说不上来的味道。这是秋天呀,才想起来,邻居一楼的石榴果,仿佛确
实摘除了。山也远了,天也亮了,树的色彩
多起来,空气使人喜欢上呼吸。没有觉得秋天到来,是我走入了秋天。绿色不那么逼眼,阳光变得妩媚,草儿更显得丛丛簇簇,水清了,水静了,路上人们稍显臃肿,走
路的样子,更加有劲道。只是,那阳光里的剪影,越发生动形象。真谈不到更喜欢哪个季节呢。既然有四季,各有各的道理。每个季节,就是每种心情,无非人们用季节
或者时间,把矫情的自己找到理由,于季节来说,人家自是美的。春天可以料峭,春天可以和煦。秋天也会丰润,秋天当属肃杀。就像今晨撞入我怀中的秋叶是美丽的,
我喜欢每个季节的每一天只要你包容,只要你欣赏,每个季节,你都会记着它的好。上周去了个温晴的地儿,暖得让人仿佛永远呆在夏天的尾巴上,单单扯天扯地的垂柳,
也足以叫人夜夜相梦了。哪儿都有绿,绿得丰富,绿得层次,哪儿都有阳光,不炽热,不凄惨的阳光,并且,哪儿都是和和融融的一派。只要低洼,就有泉水,只要有泉
水,就会汇流成河,只要有河,又无时无刻不把那些垂柳倒映着,只要有垂柳,哪儿不是安闲游弋、打水、聊天的人呢?这水呀,也真有灵气,团团围拢了老城,又被新
城簇拥的楼房围着,这就是很幸福的地方了。这还是秋天吗?说让我忘了秋天,真不过分。夕阳下,小河边,柳枝依依,灯光点点,微风不见,三两成群,不由得,爱上
这座老城。哪儿都可以去一次再不去,这里的话,不由得再去。所以,不愿用什么黄色定义秋天。那是用模具教育的方法。秋自有秋的美,尤其这个老城的秋天我并不鼓
动你前去,也不愿告诉你它的名字。最美的相识,应该是偶然的不期而遇。最美的地方,应该属于爱它、懂它的人的心里。所以,一个地方的美,只有特殊的季节,特殊
的人和特殊的理解。所以,有幸此秋去了那里。人很贪婪。总愿意憧憬这样的场景:和最相爱的人,在最美丽的时节,怀着最美好的心情,去了最令人回味的地方。反过
来一想,这真是个悲剧,如果果真能够如此,那岂不害了自己?因为哪种情景更能胜过这种情景呢?于是,各种不同的失望,接踵而来了。所以,路过的意义,不在外物,
而在内心。不论人也好,景也好,时光也好,心中有最好的话,那么就永远不会失望的。当然,我所说的老城,倒不必和哪个人相跟着前去,自己就好。对于哪个季节也
不苛求,树上柳绦垂垂就行,有风没风,随他去吧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高晓松如是说。远方是什么?远方就
是
你
梦
想
中
的
天
堂
,
远
方
就
是
你
向
往
的
目
标。小时候家里穷,每天只能吃地瓜、萝卜还有掺了菜叶的饼子。那时候,一顿白面馒头就是我的远方,记得第一次可以放开肚皮吃白面馒头的时候,我曾经拍着鼓胀的
肚皮,满足的对母亲说: “娘,以后要是能够顿顿吃上这样的馒头,撑死也甘心了。 ”那句话让母亲的眼圈红了很久。远方就一定是美好的吗?未必!也许经过长途跋涉,
最终你发现,梦中的远方并非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就像诗人海子所说: “远方除了遥远,什么也没有。 ”但失望的你千万不要后悔,因为如果没有对远方的追寻,你怎能知
道梦中远方的真实样子呢。就如我,自从在小县城参加工作安家落户以来,一直向往着大城市的生活,觉得那里才是自己大展宏图、生活幸福的远方。然而当自己走进大
城市以后才发现, “长安米贵,居大不易”啊!拥挤的交通,激烈的竞争,快节奏的生活让我一时茫然无措。虽然梦想中的远方让我失意,但如果没有比较,如何让我对过
去的小城市频频回首,留恋它生活的悠闲自在呢。所以,既然选择了远方,便不要后悔,因为我毕竟追寻过。远方在招摇,让你无数次魂牵梦绕。是追寻,还是坚守?如
果你选择了追寻,那就别再犹豫,就如汪国真所说: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不由想到了那个在北大受了处分的讲师俞敏洪,当年的他拉着一辆三轮车从北
大出走,寻找自己的远方,先是筹措自己留学的学费,然后又经营自己庞大的新东方培训帝国,生命在行走追寻中拥有了一个又一个让人惊心动魄的远方。他曾经把自己
比作蜗牛,说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的顶端,一个是雄鹰,一个是蜗牛。说雄鹰有远方我们都会信,而恰恰是俞敏洪这个蜗牛有了一个博大的远方。是啊,追寻远方的
过程不会一帆风顺,远方不只有遥远,还需要有朝着目标不断奋进的毅力。远方在召唤,可是远方又太遥远。你可以选择坚守自己脚下的土地,把远方作为自己梦中的伊
甸园。你也可以选择义无反顾的追寻,无论远方是芳草地还是沙漠荒滩。无论你做出何种选择,都没人会嘲笑你,但你要牢记:如果选择了远方,你一定要风雨兼程。人
生大概就是这样子的。我常常自己劝自己,自己给自己解释,把心放宽,今天先把今天过好!明天再说明天的事!这朵白云,水中浮萍,断线的风筝随风去吧!随缘去吧!
不去多想它!胡思乱想也是没用的!生命就是要不停地奔跑,不停地追求!从离开学校到广东插队已了,从来还没有给郭老师过过生日。他退休后就去美国一直工作,整
整九年。今年春 4 月回国定居了。我想给老师过生日半年前就有这个念头了。我在学校是初中体操队的队长。郭老师对我倍加呵护培养。直到我插参加工作到如今一直关
注我的成长。老师的谆谆教导,老师的爱护,老师的培养使我终身都难忘。有时想起来泪眼汪汪。他给予我的太多太多,而我却没有给老师一丁点回报,总感觉愧对老师!
我没有挣大钱来回报老师,我只有给老师几句贴心的话,给老师过个生日来以表达我对老师的祝福和问候!我只有用这种办法回报老师了。在这里写出来就觉得心里踏实
了一当我写这些时泪珠从我的脸上滑落下。不知为什么?往事如一幕幕电影在我眼前翻过。恩师对我的培养使我终生收益!怎能忘记!前半个月就和体操队的,兵乓球队
的校友们商量给恩师过生日。他们积极响应,其中有些校友还上班那。最后定在星期提前一天给老师过生日吧。我打电话让我们班的团支书毛宪珍买鲜花。我班篮球队的
吕瑞华提议买蛋糕俗气了,买大寿桃吧, “我来买吧! ”体操队的白莉开车来,就让她接送老师。到甘肃白银探亲,有幸去了坐落该市景泰县的黄河石林。站在最高处,俯
视整个景区,一边是奇特的绿地,一边是无垠的荒漠。黄河和石林山水相依,绿地和荒漠隔河相望。一个温柔,一个粗暴;一个婉转,一个豪放。黄河水,在这儿奇观般
地绕出了一个塞上江南 — — 老龙湾。依山傍水的龙湾村,阡陌纵横,整齐的田地里,种着一行行果树。车子缓缓地绕着盘山公路下行,不长的旅程,竟然有 22 道弯。跟
着弯回路转,黄河和龙湾村,越来越明晰地出现在咱们面前,山峰,也越来越高。咱们干脆下车步行,这才发现,这儿的山峰,峭壁如削,山壁却不是坚固石头,而是由
黄土和砂砾堆积而成的。真没想到,这看似松懈的砂砾岩,竟然能堆积出八九十米乃至一二百米高的山柱来。咱们得用力仰头,才干艰难地看到它的山尖。
身边的黄河水,浩浩荡荡地向前方奔腾。不知不觉,咱们走进了一处峡谷。这儿就是景区的中心地带— — 石林。走进峡谷,像回到了远古,忘了今夕何夕,身在何处。站
在平整宽广的谷底,觉得自己也成了这石林中的一个石柱。阳光,从谷顶泻下,铺在满是砂砾的路上。天上,通明的蓝里,挂着一弯淡淡的月痕,月亮像刚刚从远古升起,
还带着那遥远的娴静和缥缈。 散步峡谷,看着两头活灵活现的石柱,不能不赞叹大自然的巧夺天工。风和水,在这儿造就了一个亘古的传奇。西天取经、木兰远征、观
音大士、大象吸水、孔雀开屏、屈原问天⋯ ⋯ 望着一幅幅绘声绘色的画面,我忍不住想学那屈原问天,问一问,石林中的鸟与兽、神和仙。是谁曾在这儿排兵布阵,那一
座座数不过来望不到边的山丘,是不是撒豆成兵的奇观呢?大地为布,黄土为墨。是谁曾在这儿任意挥洒,他该怀着怎样的心境,才干挥洒出这样一幅凄凉辽远的画卷?
问观世音菩萨,你为何在这儿打坐?佛祖,你因何把这儿的山石抚摸?问孔雀,你在这儿打开绮丽的茸毛,是为谁?遽然,也想问问自己,你因何而来?是谁安排下这旷
古一见 ⋯ ⋯ 思索间,路,逐渐宽广,继而恍然大悟。高高的山峰不见 了,替代的,是一座座近乎圆形的山丘。这山丘,座座相连,连绵不绝,一眼望去又简直寸草不生,
让人心中顿然生出一种悲凉之情。俯身抓一把土,竟然悄悄一捏就粉碎了。那不远处的山,挺拔着,是那种能够企及的高,我俄然产生了一种上去逛逛的激动。所以,出
发了。山,看起来是硬的,踩上去却有些柔软,用力一踩,就是一个浅浅的坑,但是再一用力,便又滑了下来。就这样,上一步溜半步,颇费了一番曲折,方登上山顶。
山顶却异常平整,且山山相连。我从这座山头跑上那座山头,一口气跑了十几架山。站在山顶,眺望群山崎岖,不由心境激荡。这儿没有秦关汉月的况味,没有唐诗宋词
的韵致,更没有雄姿英才的豪情。这儿是纯洁的一方六合,是纯洁的一隅。面临几百万年前的砂土、鹅卵石,还有一望无际的山丘,真想纵身跃上一匹白马,纵横驰骋,
仗剑天边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