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通用)

2024-04-06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21年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阅读与理解(通用)

一、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礼物

在小镇最阴湿寒冷的街角,住着约翰和他的妻子珍妮。约翰在铁路局干一份扳道工兼维修的活儿,又苦又累;珍妮在做家务之余就去附近的花市做点杂活儿,以贴补家用。生活是清贫的,但又是(温馨 温暖)的。

那天,小两口正在吃晚饭,突然响起了敲门声。珍妮打开门,门外站着一个冻僵了似的老头,手里提着一个菜篮。“夫人,我今天刚搬到这里,就住在对面。您需要一些菜吗?”老人的目光落到珍妮缀着补丁的围裙上,a神情有些黯然。“要啊,”珍妮微笑着递过几个硬币,“胡萝卜很新鲜呢。”老人浑浊的声音里又有了几分感动:“谢谢您了。”关上门,珍妮轻轻地对丈夫说:“当年我爸爸也是这样挣钱养家的。”

第二天,小镇下了很大的雪。傍晚的时候,珍妮提着一罐热汤,踏着厚厚的积雪,敲开了对面的房门。

两家很快结成了好邻居。每天傍晚,当约翰家的木门响起卖菜老人笃笃的敲门声时,珍妮就会捧着一碗热汤从厨房里迎出来。

新年快来时,珍妮与约翰商量着从开支中省出一部分来给老人置件棉衣:“他穿得太单薄(báo bó)了,这么大的年纪每天出去挨(āi ái)冻,怎么受得了。”约翰点头默..许了。

1 / 28

珍妮终于在新年的前一天把棉衣赶成了。填着厚厚的棉絮,针脚密密的。新年的第一天,珍妮还特意从花店带回一枝处理的玫瑰,插在放棉衣的纸袋里,趁着老人出门卖菜,放到了他家门口。

两小时后,约翰家的木门响起了熟悉的笃笃声,珍妮一边说着“新年快乐”一边快乐地打开门,然而,这回老人却没有提菜篮子。

“珍妮,”b老人兴奋地微微摇晃着身子,“新年快乐!平时总是受你们的帮助,今天我终于可以送你们礼物了。”说着老人从身后拿出一个大纸袋,“不知哪个好心人放在我家门口的,是很不错的新棉衣呢。我这把老骨头冻惯了,送给约翰穿吧,他上夜班用得着。”老人略带(羞涩 羞愧)地把一枝玫瑰递到珍妮面前,“还有,这个给你。也是插在这纸袋里的,我淋了些水,它美得像你一样。”

娇艳的玫瑰上,一闪一闪的,是晶莹的水滴。

(有删改)

1.用“\\”划去文中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或词语。

2.全文围绕礼物这一中心来写,“礼物”在文中具体指__________。

3.从第一自然段我们可以看出_______,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

2 / 28

4.画横线的两处,a处是______描写,写老人的神情有些“黯然”,这是因为__________;b处是________描写,老人很“兴奋”,这是因为________。

5.对文中最后一自然段画“ ”句子的理解,下面说法最符合文意的是( )

A.这句话表现了玫瑰的美丽和勃勃的生机。

B.娇艳的玫瑰、晶莹的水滴象征了花店老板与珍妮之间的情谊。

C.娇艳的玫瑰、晶莹的水滴象征了珍妮一家与老人之间真挚美好的情谊。

6.请针对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写一写你的阅读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列各题。

烛心

①乔迁新居,还没收拾完毕,突然停电了,室内一片漆黑。

②“笃、笃、笃”,小莉刚摸到蜡烛和火柴,门外便传来了敲门声。

③打开门一看,原来是一个小男孩,仰着小脸,背着手:“阿姨,你家有蜡烛吗?”

④“怎么?刚搬进来第一天就支使孩子来借东西,这样的邻居真让人无语……这不

3 / 28

行,今天借给他家蜡烛,明天说不定还来借什么。不,不行!”小莉的脑子急速地转着。

⑤“哎呀,真不巧,阿姨刚搬来,也没有蜡烛。”说完就准备关门。

⑥“阿姨,你看,我妈妈让我送来的。”小男孩变戏法似的从背后抽出手,高高地举着两根红红的蜡烛。

⑦面对孩子澄澈的眼睛,小莉一下子愣住了。她无力地蹲下来,扶住孩子的肩膀,脸却扭向一边,不敢与孩子对视……

1.这篇小小说只有二百余字,情节富于变化,语言凝练但意味深长。小说开篇只用六个字点明故事发生的环境:_____;小说很巧妙地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站在“台前”的_____,一个是藏在“幕后”的_____。

2.第④自然段主要对小莉的_____进行了描写,第⑦自然段主要对小莉的_____进行了描写,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

3.小说在后面才点明小男孩的来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

4.你觉得作者为什么用“烛心”做题目呢?写出你的理解。

_____。

5.你喜欢这篇小说中的小莉吗?为什么?写出你的理由。

4 / 28

_____。

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马铃薯将成为主粮

据农业部消息,我国将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进把马铃薯加工成馒头、面条、米粉等主食,马铃薯将成为除水稻、小麦、玉米外又一主粮。

与稻米、小麦、玉米相比,马铃薯全粉储藏时间更长,在常温下可贮存15年以上,一些国家把马钤薯粉列为战略储备粮。许多专家认为,随着全球人口的快速增加,“在未来世界出现粮食危机时,只有马铃薯可以拯救人类”。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富含膳食纤维,脂肪含量低,有利于控制体重增长,预防高血压、高胆固醇及糖尿病等。据了解,世界上有很多国家将马铃薯当作主粮,比如欧洲国家人均消费量稳定在50〜60千克,俄罗斯人均消费量达到170多千克。当前中国只有少数地区将马铃薯当主粮,更多的是将马铃薯作为菜来食用,未来马铃薯将从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马铃薯主粮化”实际上就是把马铃薯加工成适应中国人消费习惯的面包、馒头、面条等主食产品,由副食消费向主食消费转变。

据了解,到2020年,我国粮食需求量将达到1000亿斤以上。但受耕地资源的约束和种植效益的影响,小麦、水稻等主粮品种继续增产的空间变小、难度加大而马铃薯耐寒、耐旱,适应性强,种植起来更为容易。属于“省水、省肥、省药、省劲儿”的“四省”作物。

5 / 28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表示:“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食消费,我们要努力使马铃薯的种植面积、单产水平、总产量和主粮化产品在马铃薯总消费量中的比重均争取有显著进步,马铃薯的主粮化产品成为人民群众一日三餐的选择之一。”

1.下列关于“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理解与选文内容不符的是( )

A.把马铃薯加工成主食产品是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重要内容

B.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是我国农业部即将推出的一项战略。

C.实施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后,我国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2.“预计2020年50%以上的马铃薯将作为主食消费。”用“预计”一词使说明更加( )

A.生动形象 B.准确科学 C.富有条理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主要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

A.列数字作比较 B.列数字举例子 C.作比较打比方

4.下列不是我国启动马铃薯主粮化战略的原因是( )

A.马铃薯被称为“十全十美”的营养产品。

B.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把马铃薯当作主粮,我们得向他们学习。

6 / 28

C.我国人口众多,而马铃薯耐寒、耐旱,属于“四省”作物。

5.请你以推广大使的身份为马铃薯写一则广告语。

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外阅读。

哑巴渡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个渡口,摆渡的人是一个( )的哑巴老头,乡亲们都管这儿叫哑巴渡。

哑巴老人的船总是干净而清爽,船舷擦得亮亮的,闪着桐油的光泽,一点也不像他( )的脸。哑巴老人的船摆得又快又稳,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只要在岸上一吆喝,他就会从船舱里出来,再( )地把过河人送到对岸去,春夏秋冬,从不间断。在这里过河的人,不用担心会耽搁行程。

河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流淌着,日子在( )中逝去。哑巴老人在这里默默地把船摆过来,渡过去,人们已经习惯了河水、渡船和哑巴老人的存在,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直到有一天,哑巴老人生病被送进了医院,大家才怀念起以前只用一双粗大的手说话的哑巴老人。人们想起他摆船的稳当。想起了他一毛钱的渡河钱。想起了他冬天半夜里穿衣解缆就为了送一个行人过河。哑巴不在了,人们觉得船上空落落的。

7 / 28

一天,乡里突然来了个老将军,手里捧着哑巴老人的骨灰盒。哑巴老人得的是肝癌,死在医院里。他把一生摆渡的钱全捐了出来,想在这条河上建一座新桥。

就在新桥建成剪彩的那天,老将军含泪讲述了一件让人震惊的往事:在红军长征的一次战斗中,为了拦截追击的敌人,还是“红小鬼”的老将军奉上级的命令配合班长炸掉石桥。摆渡的哑巴老人就是我的班长!

阳光下,洁白的桥身闪烁着三个大字:哑巴渡。一位老红军生前在这里炸掉一座桥,摆了一辈子渡,死后又留下了一座桥。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章中的括号里。

A.干干瘦瘦 B.稳稳当当 C.平平淡淡 D.皱皱巴巴

2.哑巴老人的船_________,他摆得_________,从中可以看出哑巴老人_______。

3.“好像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句中的“这一切”指的是_______________。

4.哑巴老人生病住院,人们怀念他的原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通读全文,哑巴老人一生做了哪几件事?你觉得哑巴老人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28

五、 阅读探秘。

橘子与毛衣

我八岁时,父亲病逝了。母亲在一家小商店里当职工,工资微薄,拉扯着我和姐姐过日子。我生病住院。母亲总是下班后,匆匆赶来医院陪伴我,一边做着布鞋。

一个黄昏,我走到医院的门口,等候着母亲的到来。那正是金橘上市的季节。恰巧,橘子是我特别喜爱的水果。但是,像我这样的家庭,生活拮据,橘子当然是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寡母收入菲薄,供我读书,住院看病又花费了不少钱。购买日常品也愈来愈困难,更别提橘子之类的水果了。

突然,一块橘皮不知从哪里落下来,我茫然地盯住这片橘皮,想像着这水果到底是什么样的滋味。我再也抵挡不住那种诱惑,趁人不注意时,拾起那块橘皮,放在鼻子下面吮吸着那令人心醉的芬芳。在梦中,我好像在吃一只又一只橘子。

我被一阵呜咽声惊醒了。朦胧的灯光里,母亲正坐在我的床上,背对着我,她的手里紧紧地攥着那块橘皮。当时,我还不明白她为什么啜泣,我把自己的小脸紧紧地贴在她的背脊上。她一下子惊起来,急忙擦干了双眼,转过身来,有力地搂住我。我抬起头来,看见她微笑着,两只眼睛依然红肿着,这是种虚弱的,苍白的笑容,不知为什么, 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号啕大哭起来。

母亲弯下了腰来,脸贴着我的头,温柔地说:“不要哭,孩子,妈妈要给你买橘子。”说完,她就走了。

9 / 28

过了好长一段时间,母亲回来了,她真的提着满满的一篮子橘子。

母亲靠在床上。当我动手把那些鲜艳的金橘整齐地码在枕头边时,她静静地观察着,我抚摸那些金子般的橘子,忘记了所有的一切甚至没有察觉到母亲是什么时候离去的。隔壁的病床的大娘正斜眼看着我,轻声地对她的儿子说:“她的母亲用她的毛线衣才换了一篮子的金橘。为了孩子,当母亲的什么都可以舍去……”

橘子?毛衣?我的母亲的毛线衣?刹那间,我仿佛看到了母亲那苦涩的微笑和虚弱的身体。

1.第④段“我被一阵呜咽声……攥着那块橘皮”,当“我把自己的小脸贴在她的背脊上……擦干了双眼”,什么原因使母亲流泪?为什么不让“我”看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什么“我再也忍不住自己的眼泪,号啕大哭起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集中体现母爱的是哪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尾三个问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 28

5.母亲的微笑为什么苦涩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思念一块月饼

①“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唐代诗仙李白这首诗是我非常喜欢的,他深刻地揭示了游子的心理感受,仿佛撕下了我心口的一块伤疤,在隐隐作痛。

②古人说:“明月千里寄相思。”月光如子弹般洒落,伤的却都是心灵。每到这个季节,思绪总是湿漉漉的。自打十八岁打起背包出来当兵闯世界,平均两年回家一趟的频率,怎能解我焦渴的思念之苦?父爱母爱只能写在信笺里,流淌在无线电波里,滚烫在父母盼望的目光里。

③在我老家扬州,中秋节这一天有祭拜月亮、祈求团圆的古老习俗。临近中秋,母亲就要张罗着买藕段、莲子、月饼、江米条、馓子、花生还有鸡蛋、斗香等,最好吃的就是镇上老师傅自制的月饼,月饼巴掌大小,厚厚的,甜甜的馅被一层层的皮包裹着,放在毛毡纸上,沁着一片片油渍,那香甜的滋味像痒痒挠,将我的馋虫勾起来,恨不得一把抢在手中,放入中口中。

④吃月饼的甜蜜回忆仿佛过日子一般,美好的一切总是会经历一番过程,一番铺垫,方才品味到幸福的滋味和内涵。每次母亲都将祭过月亮的月饼分给每人一块,并嘱咐我们

11 / 28

兄弟俩,要细细吃,吃完就没了。所以,我每次将月饼切成四等份,每天吃一小块,其余的用纸包好藏在床头被窝里,有时睡醒了还拿出来看看。

⑤记忆最深的是三十五年前,那时我九岁,我的月饼吃完了,放学回来,趁着母亲做饭的功夫,到处翻找母亲藏好的月饼,终于在一只木箱子里看到了。我迅速地盖上这个天大的秘密,悄悄(盘算 打算)如何既不被发现又能满足那牵肠挂肚的欲望。晩上放学回家,父母上工还没回来,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我下意识地咽了一口口水,肚肠子也配合地发出两声咕咕叫声。我冲动地把月饼拥入怀中,后觉不妥,小心翼翼取出来,掰开五分之一左右,然后包裹好放回原处。那时我想,要是母亲责问起来,就说是猫或者老鼠偷吃了。想到这儿,我为自己的小聪明窃喜。

⑥大约过了两天,母亲让我到她房间里去,说要给我变个戏法。她缓慢地从箱子里拿出那块月饼,在我眼前一晃,欣喜地问:这是什么?我脸火辣辣的,低着头,没敢抬头望。母亲打开纸包,盯着我看了看说:吃吧,本来就是留给你的!我的头埋得更低了。母亲什么也没问什么也没说,只是捡起散落在纸上的月饼屑子一粒粒放进嘴里。我掰开一半,说:妈,你也吃。母亲说:我不爱吃沙甜的,还是皮好吃,又脆又酥。

⑦这块月饼我咀嚼(jiáo jué)了三十五年,慢慢体味到母亲那无私的宽容的爱,现.在当我的女儿面对一堆奇形怪状、五花八门的月饼,挑三拣四,甚至吃了一小半扔在一边时,我会拿过来,一粒一粒掰开来,放到嘴里,让它一点一点地融化在岁月的记忆里。

⑧又是一年秋风送爽时,又是一个花好月圆夜,对着如玉如银的朗朗明月,又想起那块圆圆的月饼,月光如水,流逝我不尽的思念;月光如织,维系我永久的牵挂。(作者:张金春)

12 / 28

1.根据文意,请用“√”在下面选择正确的词语或读音。

悄悄(盘算 打算) 咀嚼(jiáo jué)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牵肠挂肚: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窃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给下列情节排序(将序号写在横线上)。

1.忆吃月饼 2.诉说思念 3.思念月饼 4.偷吃月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我迫不及待地打开箱子,诱人的月饼还躺在那儿,并深情地望着我”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完短文,你觉得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

A.从母亲给我们兄弟俩分月饼,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关爱孩子并很公正的母亲。

B.从母亲发现“我”偷吃了月饼,但没有责怪“我”这件事,体会到母亲很宽容。

13 / 28

C.从母亲说自己不爱吃月饼明手去捡屑子,可以看出她是个表里不一、口是心非的人。

D.从“我”吃女儿扔下的奇形怪状的月饼,体会“我”对家乡及母亲的思念。

七、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练习。

尊严如山

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流传着这样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德国法西斯溃退前夕,决定处死关押的二百多名苏联公民。敌人心血来潮,竟灭绝人性地提出一个奇特的处死方式。他们弄来一个歪歪扭扭的篮球架,上面的球筐也锈得不那么圆了。德国法西斯分子手拿一个篮球狞笑着对那些苏联人说:“现在给你们一个活命的机会,谁能站在这里10次投篮8次命中,即当场释放,否则统统枪毙。”被关押的多为无辜百姓,谁会投篮啊?加之身体虚弱,许多人放弃了投篮的机会,毅然走向刑场。

轮到卡西莫夫投篮了。他曾经是个优秀的篮球队员,但是长时间地坐牢,身体已经极度虚弱,面对这个歪歪扭扭的篮球架,心里没有把握,但他还是决定试试这决定生命的投篮。他接过敌人手中的篮球,沉静地站在篮球架前,望着篮筐,投出了手中的球。球在筐里滚动几下,还是进了。有了第一次进球,卡西莫夫增强了信心,又接连投中了7个球。敌人震惊了,宣布将他释放。他刚要转身离去,敌人冷笑着对他说:“再给你一次挽救别人的机会,如果你再投篮5次全部投中的话,你和其他人就全部释放。如果1次投篮不中,你和其他人就一齐处死。不过为了自己,你也可以拒绝。”卡西莫夫望了一眼站在那里的二百多名同胞,没有一个人哀求他,也没有一个人用乞求的眼神望他。他十分痛恨敌人采用这种残忍的手段,以同胞们的生命做赌注。一股尊严的力量激励着他,他想:宁可

14 / 28

与同胞们死在一起,也不苟且偷生,只要有一分生的希望,也要留给自己的同胞们。为了维护民族尊严,卡西莫夫接受了这5次投篮。尊严的力量是无穷的,5次投篮全部命中,卡西莫夫用尊严挽救了二百多名同胞的生命。

尊严是神圣的,也是沉重的。维护尊严需要付出把山扛起的力量,一旦维护了尊严,人也就如山一样高大,不可战胜。国家尊严,民族尊严,人格尊严,重如山,是不可侵犯的。

1.敌人提出前苏联公民可用8次投篮命中来换取活命的机会,是出于(_____)(可多选)

A.善心大发 B.心血来潮 C.侮辱玩弄 D.同情怜悯

2.在“许多人放弃了投篮的机会,毅然走向刑场”这句话中,“毅然”一词表现出前苏联公民当时怎样的状态?( )

A.前苏联公民非常武断,害怕羞辱,以视死如归的精神来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B.前苏联公民非常决绝果断,不愿意去投篮,放弃了一线生还的可能。

C.前苏联公民非常决绝果断,不愿任其羞辱,以视死如归的精神来维护自己和国家的尊严。

D.前苏联公民虽然有点武断,害怕羞辱,但还是放弃了一线生还的可能。

15 / 28

3.在“敌人冷笑着对他说”中,“冷笑”一词体现了敌人怎样的心理?( )

A.蔑视卡西莫夫,认为他不会用自己的生命去冒险。

B.嘲笑卡西莫夫贪生怕死,只顾自己,不顾他人死活。

C.讽刺卡西莫夫的投篮技术太差。

D.嘲笑卡西莫夫的投篮技术太差。

4.从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个方面看,这场比赛对卡西莫夫也是不公平的。

5.为什么说这是个惊心动魄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说一说,在学习和生活中,当你受到别人的伤害时,你会如何来维护自己的尊严?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①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早熏得灯罩很昏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16 / 28

②我( )了眼睛,向后一( ),( )在椅背上;( )着《初学记》的手( )在膝髁上。

③我在蒙胧中,看见一个好的故事。

④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1.文段①写的是_____________。第一句表明作者____________。“又不是”“早熏得”让我们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__的心境。

2.文段①第二句“鞭爆的繁响”和“烟草的烟雾”形成对比,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境。

3.在文段括②号里填人合适的词语。这些词语都是对“我” 的描写。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表明 。

仿写一句话: 。

4.用“﹏﹏﹏”画出文中描写“我”现实处境的语句,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 28

6.作者不仅写到了看书,还写出了书名,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踝上”这一句的描写妙在_________________。

8.在第10段,作者写“捏住”《初学记》,第2段用的是“捏着”,二者有什么不同?这下意识动作,表明了作者什么心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 课外阅读。

草是怎样一点点绿的

最先让我惊喜的是,有一天清早,我忽然看到公园的草地绿了,虽然只是毛茸茸的一层鹅黄色的浅绿,却像事先约好了一样,突然从公园的四面八方一起向我跑来。前一天的夜里刚刚下了一场春雨,如丝似缕的春雨是叫醒它们的信使。

我看着它们一天天变绿,渐渐铺成了茵茵的地毯。蒲公英都夹杂在它们草叶间渐渐冒出了小黄花骨朵。但树都还没有任何动静,还是在风中摇动着枯涩的枝条,任草地上的草旺绿旺绿聚拢着浓郁的人气,真是够沉得住气的。一直快到了五一节,才见网球场后面的一片桃树探出了粉红色的小花。没几天,公园边上的一排排梨树也不甘示弱地开出了小白花。然后,看着它们的花蕾一天天绽放饱满,绯红色的云一样,月白色的雾一样,飘落在公园的半空中了。尼考斯公园一下子焕然一新,春意盎然起来。

18 / 28

然后,金色的连翘花也开了,紫色的丁香花也开了,每一朵,每一簇,我都能看得出来它们的变化。变化最快的是连翘,昨天才看见枝条上冒出几星小黄花,今天就看见花朵缀满枝条悬泻下满地的黄金。变化最慢的是一种我叫不上名字的树,很高,开出的花米粒一般,很小,总也见它长不大。近处看,几乎看不到它们,远远地望,一片朦朦胧胧的玫瑰红,在风中摇曳,如同姑娘头上透明的纱巾。这种树,在芝加哥大学的图书馆前的兩道旁铺铺展展的一大片,那玫瑰红便显得分外有阵势,仿佛咱们的安塞腰鼓一样腾起的遮天蔽日的云雾,映得校园弥漫在玫瑰色的雾霭之中。

变化最慢的是树的叶子,几乎所有的花都开了,树的叶子还没有长出来,无论是榉树、梧桐,还是朴树或加拿大杨。一直到芝加哥大学教学楼的墙上的爬山虎都绿了,尼考斯公园草地间的蒲公英的小黄花都落了,长出伞状的蓬松而毛茸茸的种子,它们才很不情愿地长出了树叶。我看见它们一点点冒出小芽,一天天长大,把满树染绿,在风中摇响飒飒的回声。

我知道,这时候才是芝加哥的春天真正地到来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1.春意盎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遮天蔽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短文2—4自然段,请写出在作者笔下,芝加哥的春天是怎样一步步走来的?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 28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没几天,公园边上的一排排梨树也不甘示弱地开出了小白花。”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第3自然段画线句子,谈谈你的休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 课外阅读。

鲁迅宽容文盲保姆

在上海时,鲁迅家里用了一个善良而又淳朴的老女工。凡工人有错误,鲁迅是不加呵斥的。老女工对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很慈祥,鲁迅要海婴叫她姆妈,从来不许直呼其名。

每逢鲁迅和许广平去饭厅吃饭的时候,姆妈就来到鲁迅写作兼卧室的一间房间里,做清洁工作,或带着海婴在这里玩耍。有一天,鲁迅吃完饭到房里一看,她和海婴玩得正欢,在朝马路的三楼阳台上和海婴一页页地吹纸片,说是放风筝。海婴看到纸片飞舞,忽上忽下,高兴极了,总是要求再来一个。看到二人如此欢乐,鲁迅走了过来。可走近了,却发现那纸片正是自己书架内的一本书,被撕去大半本做蝴蝶和风筝放飞。鲁迅连忙拦

20 / 28

阻,才把后小半本收回。姆妈是文盲,不懂得鲁迅视书如命的脾气,又想博得小海婴的欢喜,就没顾得那么多。但鲁迅体谅她,没有加以责备,只告诫以后不可再做了。

另一次,鲁迅写完稿子还没来得及收起就去吃饭了,稿子就摊放在桌子上。姆妈来打扫房间,擦桌子时顺手把稿子扫到地下,当废物扫掉了。鲁迅回到房间一看:稿子为什么不见了?追问起来,才知是当废物扫掉,倒在楼外放垃级的箱里了。许广平赶紧跑到楼下,打开垃圾箱的门拾了回来。鲁迅也是笑笑,叹息了事。

不过,不认字的姆妈也曾帮鲁迅找到过一本好书。3年某天,鲁迅邻居搬走了,姆妈照往常习惯,仍然领着小海婴去玩,回来手内带着一本人家遗下不要的破书,准备给海婴玩。鲁迅接过来一看,被那精美的莱勒孚50多幅插图和原作者马克·吐温迷住了,爱不择手地翻了又翻。后来,鲁迅又托人翻译了全书,那就是《夏娃日记》。

1.选文主要围绕“____”词,记叙了________、_______、_____三件事。

2.当鲁迅看到飞舞的纸片是他的书的时候,他心里会怎么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三段画线句子是对鲁迅的______描写,写出了鲁迅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要海婴叫女工姆妈,不直呼其名,看出鲁迅对女工的尊重。

21 / 28

B.许广平“赶紧”下楼去找,写出了鲁迅非常节约,一点纸都要留着。

C.别人遗留的破书,鲁迅视如珍宝,表现出他对书的极端热爱。

5.文章题目是“鲁迅宽容文盲保姆”,为何多次写鲁迅视书如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

1.温暖 báo āi 羞愧

2.一件棉衣和一枝玫瑰

3.自然环境和约翰一家的生活状况 点明自然环境,渲染气氛,为下文约翰一家对老人的关爱作铺垫。

4.神态 他看到珍妮围裙上的补丁而想到了她的清贫,对她是否买菜感到茫然 动作 老人为意外收到礼物而惊喜,为能给别人送礼物而高兴

5.C

6.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珍妮一家和老人互送礼物,都感受到了对方的关心。当你献出一份爱心时,你也可以拥有一份快乐和幸福。

22 / 28

二、

1.室内一片漆黑 小莉 小男孩的妈妈

2.心理 动作 运用这两种描写方法突出了人物形象,深化了文章主题

3.这样写使文章情节曲折生动,激发了读者阅读兴趣,突出了文章中心、主人公的形象

4.本文题目“烛心”,把“烛”和“心”巧妙组合起来,送两根蜡烛,本是区区小事,但它代表着小男孩及其妈妈关心刚刚乔迁新居一切尚未安排就绪的邻居的两颗炽热的心。既是对主题的揭示,也是对人物的美好心灵的赞颂

5.我不喜欢,因为做人要有一颗爱心,要像小男孩的妈妈那样,待人热情,与人为善。

三、

1.C

2.B

3.B

4.B

23 / 28

5.绿色马铃薯,营养好生活。

四、

1.ADBC

2.干净而清爽 又快又稳 他是勤快、摆渡技巧高超、做事利索的人。

3.年复一年哑巴老人用渡船载人过河。

4.哑巴老人摆船又快又稳;收费便宜,渡河只收一毛钱;在这里过河,不会耽搁行程。

5.炸桥、摆渡、建桥;哑巴老人识大体、顾大局,一生默默奉献,不求回报。

五、

1.母亲为无力使病中的儿子吃上橘子,只能嗅橘皮而内疚,难过。母亲不愿意让“我”看到她哭泣的样子,在儿子面前,母亲永远是一个坚强的人。

2.我在病中吃不到橘子本已有些委屈,又听到母亲的哭声,看到母亲红肿的眼睛,也为母亲担心,心中十分难过、害怕。

3.“为了孩子,当母亲的什么都可以舍去。”

4.表现“我”知道了橘子是母亲用她的毛线衣换来的这件事后的惊讶和激动。

24 / 28

5.生活的艰难使母亲不知道笑了,但为了孩子的心情,她不得不强装笑脸,怎怎么能不是苦涩的呢?

六、

1.盘算 jué

2.形容十分牵挂,文中指我十分惦记母亲藏起来的月饼。 暗自高兴,文中指我为自己的小聪明偷偷地高兴。

3.(2)(1)(4)(3)

4.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躺”“望”写出了“我”看见月饼还在的欣喜之情和“我”极想偷吃月饼的心理。

5.C

七、

1.BC

2.C

3.A

4.身体极度虚弱 篮球架歪歪扭扭 心里没有把握

25 / 28

5.因为二百多名同胞的性命维系在卡西莫夫手中的篮球上。

6.当受别人的伤害时,我会尽量不与人发生任何激烈冲突。但会让自己冷静下来,开动脑筋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八、

1.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心情 夜间看书工作很久了 埋怨、厌倦

2.孤独、落寞

3.闭 仰 靠 捏 搁 动作 作者工作到深夜,不知不觉中困意来袭,朦朦胧胧睡着了。

妈妈轻轻推开我的房门,走了进来,将一杯热牛奶放在我的书桌上

4.灯火渐渐地缩小了,在预告石油的已经不多:石油又不是老牌,草熏得灯翠很管暗。鞭爆的繁响在四近烟草的烟雾在身边:是昏沉的夜。

作者这样写是暗喻中国的黑暗。

5.比喻 这样写是为了突出“人”和“事”的美丽、幽雅

6.因为《初学记》第八卷中写有山阴道和鉴湖的风光,勾起作者的思乡之情,因而后面的幻境中“好的故事”便是以故乡风物为背景展开

26 / 28

7.“捏着《初学记》的手搁在膝踝上”这一句的描写妙在不仅表现作者入睡的状态,更重要的是为后面所写梦幻的内容作逻辑上的铺垫

8.力度不一样,捏着”是轻轻捏在手里,“捏住”则是想死死攥在手心。与其说是想捏住书本,不如说是想把“好的故事”留住,哪怕是几点碎影。这表明作者面对梦幻美景破碎时极度失落的心情

九、

1.春天的意味正浓。 遮蔽天空和太阳,本文形容云雾弥漫。

2.草地突然绿了,由鹅黄的浅绿成为茵茵的地毯 各种花次第开了,由冒出几个花骨朵到形成花的云雾 树渐渐长叶子了,由一点点冒出小芽到满树染绿

3.运用拟人。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也表现出春天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特点。

4.生动地写出了成片的花朵盛开后浓郁的色彩与阔大的气势,形象地体现出春色正浓、春意盎然,使得无形的季节变化借助有形有色的自然景物展现出来,让人感受到春的生机、春的热烈及春的声势。

十、

1.宽容 鲁迅告诚保姆不要撕书 保姆丢掉鲁迅书稿,鲁迅笑笑了事 保姆帮鲁迅找到过一本好书

27 / 28

2.示例:非常生气,更是非常心疼,但是想到保姆是为了哄海婴高兴,加上她又不识字,算了吧

3.神态 对保姆丢弃书稿后的无奈

4.B

5.鲁迅如此爱惜自己的书,在保姆给他撕掉书、扔了书稿后,他却只是告诫,一笑了之,更能表现出鲁迅对保姆的宽容。

28 / 2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