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理解全集西师大版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1]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女 娃 游 于 东 海,溺 而 不 返。 [2]给下列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炎帝之少女(_______) A.少年女子。 B.小女儿。 (2)故为精卫(_______) A.事情,事故。 B.因此。 (3)以堙于东海(_______) A.填塞。 B.淹没。 [3]用自己的话写出文中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
[4]下面能概括出女娃形象特点的一项是( ) A.自不量力 B.英勇顽强 C.聪明能干
[5]读了这个神话故事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阅读古文,完成练习。
楚人有鬻(yù)盾①与矛者,誉②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③也。”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或④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⑤应⑥也。夫⑦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盾:盾牌,古代作战时用来防护身体、遮挡刀箭的武器。②誉:赞誉,夸耀。③陷:穿透、刺穿。④或:有人。⑤弗能:不能。⑥应:回答。⑦夫:用在首句,引起议论。
[1]下列句子中的“之”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以子之矛 B.陷子之盾 C.不陷之矛 D.吾矛之利 [2]翻译句子。
(1)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则寓言中隐含着的一个成语是____________。 [4]对这则寓言揭示的道理描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 A.世上没有牢不可破的盾,也没有无坚不摧的矛。 B.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言过其实,自相矛盾。 C.说话不要说得太满。
1 / 7
3. 阅读小古文,回答问题。
啖蔗
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人问所以,云:“渐至佳境。” [1]解释下列字词。
(1)啖(______) (2)尾(______)
(3)云(______) (4)渐至佳境(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顾长康啖甘蔗,先食尾。 ____________________ (2)人问所以。
____________________
4. 文言文阅读。
师旷论学
晋平公问于师旷曰:“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曰:“暮,何不炳烛乎?”
平公曰:“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昧行乎?”
平公曰:“善哉!”
[1]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臣闻之”与“如日出之阳”中的“之”意思相同。 B.“恐已暮矣”的“暮”是傍晚的意思。
C.“吾年七十,欲学”中“欲”的意思是想要。
D.“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的意思是:为人臣子可以戏弄自己的国君。 [2]少年儿童的学习正处在 的阶段。 A.如日出之阳 B.如日中之光 C.如炳烛之明
[3]师旷用____(a.比喻 b.拟人 c.夸张)的方式向已经____岁的晋平公说明了自己对晋平公想再学习的看法。 [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田登作郡
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值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
注解:田登,人名。 上元:元宵节 [1]解释加点的字:
(1)田登作郡,自讳其名。(_________)(2)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 7
[3]这个故事的大意可以用两句话来表达,即:_______ [4]你认为,田登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读文回答问题。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 。 ,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 [1]按原文填空。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pǔ) 囊萤(nánɡ) 金晖(huī) 刘禹锡( yǔ ) B.洛阳(luò) 韩愈( yú ) 胆怯(què) 陶渊明(yuān)
C.萤火(yínɡ) 曝晒( pù ) 光晕(yùn) 范仲淹(zhònɡ) D.绽放(zhàn) 炫耀(xiàn) 涉水(shè) 龚自珍(ɡōnɡ) [3]下面句子停顿正确的是( ) A.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B.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C.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4]请写出你对文中词语的理解。 囊萤:______________ 恭勤:______________
[5]《囊萤夜读》中车胤刻苦学习的精神打动着每一位读者。当有人请教我们学习有什么秘诀,我们可以送他这句话:“书山有路勤为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当我们听到同学说“自己基础差,怎么也跟不上了”,我们可以跟他说“学习不怕根底浅,_________________。”本学期我们还学过描写古人读书求学的成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文言文阅读。
匡衡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 邻居有烛而不逮。 逮:________ 遂成大学。 遂: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出自这个故事的成语是_____,从字面上看,成语的意思是_____,现在人们一般用这个成语形容_____。
[4]读了短文,你觉得匡衡的哪些美德值得我们学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阅读小古文,完成练习。
3 / 7
囊萤夜读
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
[1]给下列词语选择正确的解释。
(1)恭勤不倦(____)a.疲倦 b.倦容 c.倦意 (2)以夜继日焉(____)a.继而 b.继续 c.继承 [2]用自己的话说说画线句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车胤在夏天的晚上是怎样读书的?用波浪线画出来。 [4]你从中看到了一个__________________的车胤。 [5]这个故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 ) A.萤火虫可以照明用,效果好,还特别环保。
B.无论环境多恶劣,我们都要勤奋苦学,成就一番事业。 C.只有家贫的孩子,才会努力学习。
9.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曹冲称象
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①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冲曰:“置象大船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②可知矣。”太祖悦,即施行焉③。 (注释)①太祖:即曹操,曹冲的父亲。 ②校(jiào):通“较”,比较。 ③施行焉:按这办法做了。 [1]根据文段内容填空。
曹操想称大象的重量,大臣们的表现是:_________,曹冲称象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
[2]曹冲与王戎的相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一读,回答问题。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之”的含义。 (1)诸儿竞走取之(________) (2)人问之(________) (3)取之,信然(________)
[2]文章开头交代“王戎七岁”有( )作用。 A. 王戎骄傲自大,从不把别人放在眼里 B. 暗示王戎年幼,间接写出了他的聪慧 C. 夸赞、欣赏王戎人为人 [3]翻译句子:
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信然”一词看,旁人对王戎所述理由抱有怎样的态度?( ) A. 信服 B. 征服 C. 服从
4 / 7
10.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两小儿辩日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给下面的汉字注音。
盂(______) 沧(______) 孰(______) 汝(______)
[2]下面两句话一是直接引用句,二是间接引用句。试将第一句改写为间接引用句,将第二句改写为直接引用句。
(1)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两小儿的“辩斗”对你有什么启发?请联系实际谈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课内阅读。
王戎七岁,尝与诸(chǔ zhū)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zhé zhē)枝,诸儿竞(jìng jīng)走取之,唯(wèi wéi)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阅读文言文,用“√”画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2]下列加点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诸儿竞走取之(跑) B.唯戎不动(只有)
C.人问之(它,指“道边的李子”) D.取之,信然(的确如此) [3]试着写出“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一定能说出王戎不取道旁之李的原因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阅读文言文,完成练习。
王戎不取道旁李
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边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
子:___________ 折枝:___________ (2)取之,信然。
之:___________ 信然:___________
5 / 7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 (1)尝与诸小儿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王戎为什么不取道旁李?从中可以看出他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再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下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道边苦李 B.王戎与诸小儿游 C.王戎七岁 D.多子的李树
13. 课外阅读。
文彦博树洞取球
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球忽跃入树穴,群儿谋取之,穴深,不能得。彦博以盆取水,灌入穴中,球遂浮出。 [1]给加点的字词选择正确的解释。 (1)文彦博少时,与群儿击球。(______) A.一群儿子 B.一群孩子 C.一个叫群儿的孩子
(2)彦博以盆取水。(______) A.所以 B.于是 C.用
[2]“群儿谋取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________。
[3]球掉进树洞之后,群儿和文彦博分别是怎样做的?(用原文回答) (1)群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彦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认为文彦博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自己的话讲述这个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课内阅读。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文中加点字“之”的意思是( )。 A.老媪 B.用铁杵磨针这件事 C.没有实际意义
[2]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本文内容,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个故事的主人公是老媪。
B.这个故事发生在象耳山下的一条小溪边。
C.李白受到了用铁杵磨针的老妇人的启发,完成了学业。
[4]能够概括本文中心的四字词语是____________,本文带给你的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课文直通车。
6 / 7
精卫填海
炎帝( )之少( )女,名曰( )女娃。女娃游于东海,溺( )而不返( ),故为卫精,常衔( )西山之木石,以堙( )于东海。 [1]本文选自《__________》 。 [2]给文中加点字注音。
[3]解释句子加点字以及句子的意思。 (1)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卫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人们通常在什么情况下赞扬精卫填海的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