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小儿推拿的心理干预与治疗作用

2024-02-05 来源:华佗小知识


浅析小儿推拿的心理干预与治疗作用

标签:小儿;推拿;心理干预

《素问·血气形志篇》云:“形数惊恐,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醴药。”推拿是中医推拿的一种特殊形式,孙思邈尤推崇推拿疗法应用于小儿疾病,认为小儿“鼻塞不通有涕出”、“夜啼”、“腹胀满”、“不能哺乳”等都可用推拿按摩治疗。《千金要方》还指出:“小儿虽无病,早起常以膏摩囟上及手足心,甚辟寒风。”但笔者发现,古今医家一直以来对推拿按摩防治小儿身体疾病的作用重视有余,而对其在小儿心理发育中的干预、调整作用关注不足。因此,笔者现就此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1 关于小儿心理行为问题

生理上,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具有生机蓬勃、发育迅速等生理特点,易接受外界刺激。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医疗技术的进步以及对疾病预防工作的重视,常见的儿童急性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已逐步下降,慢性疾病已日渐成为相对突出的问题。人们对慢性疾病的认识不再局限于对躯体和生命质量的影响,其对心理行为的影响也同样受到关注。齐氏等[1]根据病例对照研究原则,应用Achenbach儿童行为调查表分别对80例慢性疾病患儿及正常儿童的行为问题进行调查,结果慢性疾病儿童行为问题总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显示慢性疾病儿童易出现心理行为问题,心理行为干预治疗可预防和矫治不良行为。郝氏等[2]发现,产后抑郁母亲的不良情绪及缺乏母子交流可能对小儿行为发育造成一定影响。通常患有抑郁症的母亲寡言少语,很少注视和抚摸小儿,小儿缺少必要的良性刺激,这可能对小儿智力发育产生消极影响。

2 小儿皮肤抚触的重要性

皮肤是人体的重要感觉器官、情感器官和社会器官。抚触指的是经过专业指导、有技巧地对皮肤进行触摸,从而传导人体的系统感觉,传导人类对生命成长的期望。抚触不仅能使婴儿哭闹持续时间缩短、入睡快、睡眠更加平稳;还能满足婴儿被爱的需要,使婴儿产生愉悦的心情,安静、少哭闹,有利于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促进身心健康。抚触时,通过对婴儿皮肤温和的刺激,父母把自己的爱意传递给宝宝,使宝宝感到无比幸福和安全,有助于稳定孩子的情绪,减少焦虑,增强自信感。抚触可刺激新生儿(婴儿)神经系统的发育,促进其心理健康的发展[3]。Voormann[4]在其《婴儿按摩》中写道:“在人们内心深处都渴望深情的抚摩,寻求安全的庇护及别人的温暖和关怀,没有任何言语可以表达如此多发自内心的感受。谁能在小时候接受更多的爱抚,谁就会更加长寿,更加健康,快乐。爱抚就是生命。”对小儿进行规范的按摩,让他们接受成人们更多充满真情的爱抚,同时还传递给他们信任、爱及自信。

3 推拿与小儿七情

“推拿”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著名儿科医家万密斋《幼科发挥》中。中医历来重视精神情志因素在人体健康和疾病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但对于小儿因情志因素致病甚少谈及。《备急千金要方》中仅论及了惊可致病,其后医家皆沿用《备急千金要方》的说法,而万密斋在临证中注意到,在成人看来不甚强烈之思、怒、惊、恐皆可使小儿致病。其谓:“儿性执拗,凡平日亲爱之人,玩弄之物,不可失也,失则心思,思则伤脾,昏睡不食;求人不得则怒,怒则伤肝,啼哭不止,此忤其心也,谓客忤成病也;平日未亲爱之人,未见之物,不可使之见,见则惊,惊则伤心;凡未见之人,不可使之近,迫近则恐,恐则伤肾,令儿成痫。”故万密斋开始将推拿结合心理疗法治疗小儿部分疾病,基于《灵枢·师传》“未有逆而能治之也,夫惟顺而已矣……百姓人民,皆欲顺其志也”,因势利导,为儿童心理的正常发展提供条件,其法可资今人借鉴[5]。韩氏等[6]使用推拿加药物治疗智力低下的儿童,发现推拿能够提高本病患儿的智力水平和社会适应性。王氏等[7]发现,小儿按摩有亲情相融作用,并认为按摩是家长和宝宝心灵沟通的最佳渠道,对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正面影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医生,因为父母是最能使孩子产生安全感的人。父母给孩子做推拿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虽然父母可能达不到专业推拿师的水平,但内在感情的交流却是医生无法做到的。

4 推拿的心理作用基础

《圣济总录》对各种推拿手法进行了理论分析,总以“开达、抑遏”为其要义,此中除指器官组织功能外,亦包含患者的精神状态。《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对具体手法也有心理方面的要求,即“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谓之手法也”。推拿治疗具有心理作用的基础[8],包括:①加于体表的手法作为一种外源性刺激,可以首先通过患者的感知,引起一定程度的心理活动;②手法的进一步刺激引起局部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的变化,这种变化能改善局部病理状态,又可产生全面调治的有关信息,作为内源性刺激信号,经由各传输系统,到达高级中枢——大脑皮层,通过整合后发出指令,激发整体反应。

推拿具有特定的治疗模式,这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心理治疗作用。其模式是医患直接接触和一定程度上的皮肤接触关系。按照心理学观点,这种关系给患者带来心理上的安定愉悦感。其次,医者更可以在维持这一模式前提下,进而利用和发挥各种心理因素的治疗作用。

推拿治疗与心理治疗分属于不同的医学体系。前者为中国传统医学中应用最早的外治医术之一,拥有长期的医疗实践经验;后者则是现代医学伴随生物-社会-心理医学模式的转变而于近二三十年渐盛的一种新兴治疗方法。因此,二者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但用于共同的治疗对象——具有心身疾病的患者时,其间又可产生一定的联系。中医认为,推拿和针灸治疗总的治则,不外乎治形调神。《内经》中治神理论是针刺按摩临证治病的重要法则,要求医生在辨证施治过程中善于察神、治神、守神,在按摩治疗过程中此点常直接关系着按摩治疗的疗效[9]。总之,小儿推拿不仅可调整小儿脏腑、经络、气血,而且对小儿心理具有良好的干预、调节与治疗作用。

参考文献:

[1] 齐花娥,孔元原,薛国昌.慢性疾病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08,28(1):101-102.

[2] 郝波,郭素芳,渠川琰.母患产后抑郁对2~3岁小儿心理发育的影响[J].中国优生优育,1999,10(4):151-153.

[3] Field T. Massage therapy for infants and children[J]. Dev Behav Pediatr,1995,16(2):105-110.

[4] Voormann C, Dandekar G.婴儿按摩[M].袁嘉伟,译.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2004:5-7.

[5] 李玉清.万密斋小儿心理疗法浅析[J].国医论坛,2003,18(2):48-49.

[6] 韩国伟,田建刚.推拿为主治疗儿童智力低下疗效观察[J].山西中医, 2004,20(2):42-43.

[7] 王晓鸣,武晨亮.经络调摄技术在婴幼儿保健中的应用[J].中医儿科杂志,2008,4(1):40-41.

[8] 王束泉.推拿治疗中的心理作用初探[J].齐鲁中医药情报,1992,3(4):7-8.

[9] 樊云,吴淼.《黄帝内经》中按摩与针刺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06,4(9):13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