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优秀教研组评选方案
一、总
则 教研组在 校长室、教导处领导下工作, 并接受上级教研部门的业务指导和管理。 教研组工作要 “以生为本” ,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依据课程标准与课程资源创造性地进 行教学研究,为全面提高教育 质量服务。 为更好地发挥教研组在教学研究方面的作用, 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平台, 为我校 教育质量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为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造条件,特开展优秀教研组 评选
活动。 二、组织机成立优秀教研组评选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组长: 构
办公室主任: 三、评价指标与权重 分 25 (一)教研组建设
副组长: 成员: 分。 21 、团队精神 分。 42 、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完整 分。、卫生状况 23 分。、师徒结对 24 分。
15 、学生评教 分。、出勤 66 分。 27 、组长工作 分 38 、作业检查 1
分 39 、备课笔记分 25 (二)教研活动 分。 1、公开课教学 6 分。 2、听课、
分。 3 、集体备课 3 分。、校本教研 24 分。、课件制作 35 分。、活动开展 26 分。
1 、校刊投 稿 7 分。28 、试卷制作 分 27 (三)教科研成果 分 91 .课题研究 分 2.优质课 9 分 3 .论 文、课件 9 分(四)教学绩效 23 分 91 .学科竞赛 分 42 .学
生特长发展 分 3 .高考成绩 10
(五)、其他加分条四、评选程序与办法 (一)每年评选一次,评选结果全校公布。
评选程序由学校教导处成立评选办公室,评选办公室由各学科教研组长组成。依据相关条件 1.
进行初选、评选。并将材料上报评选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认定。 材料要求 2.2
)凡申报优秀教研组的学科教研组需认真填写相关申报材料,填好自评分,将有(
1 关材料报
送教导处。 )凡申报参评的学科教研组要准备佐证材料,以备审2 ( )材料清单:按顺序 核
装订成册。( 3 、近一年来有重大教学事故或受到纪律处分的教师所在组不得申报。 3 五、奖励
办法 学校对评选出的先进教研组进行表彰, 颁发优秀教研组奖牌, 并给予该教研组适当的元人民 币,第二名人均 200 活动经费奖励。奖励标准按人均计算。总分获得第一名人均 元人民币, 50100150 元人民币,第三名人均元人民币,第四名、第五名人均 六、附则 本方案由校长室 负责解释。本方案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附件一: 教研组职责与任务 (一)承担组织学科教师开展教学教研的责任,是贯彻党的教育 思想、研究探讨问题 的枢纽,是“教”和“研”相互结合、共同发展的土壤。 (二)落实国家 颁布的课程计划,依据课程标准与课程资源,制定教研组工作计划和 各年级学科教学计划,检 查教学计划的实施情况,并有学期、年度工作总结。 (三)教研组计划应具备:目的要求、主 要工作任务、措施与方法、活动安排日程表。各年级教学计划应具备:对课标、课程资源、三维 目标要求和内容的分析,对学生知识、 能力以及非智力因素的分析,确定教学任务和目标, 设计 课程实施方案。教学进度安 排表。(四)组织集体备课。集体备课应坚持备课标、备课程资源、 备学生;应定时间、定 内容开展备课活动。 3
(五)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 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写出详略得当的教案。 教案应包括教学
三维目标、 重点难点、授课时数、教学过程、教法、作业安排、教学后记等内容,涉及 实验的学科,备课 后教师应亲自进行实验操作(至少一次) 。 教案亦可采取学生学习方案的形式,但不许以课件 代替。 (六)按三个中心展开核心教研。 .课程研究指导中心
1 构建学科基本教学模型。推 进细致化课堂教研。组织教师总结课改经验,根据本校学生
认知水平、特点,教师水平、教学特 长等因素,以公开示范课的形式,典型示范,全面 跟进。构建学校教研特色。 .构建课程资 源中心 2 新课程改革下,课程实施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以课程资源为依托。不断增强广大教
师合理开发课程资源的意识,努力探索开发课程资源的多种途径,进一步提高有效程资 使用课 源的能力。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素质培养为核心,以
研究性学习为载体, 建立教案库 (含学案、 课件、 解题指导) 、习题库 (课课练、 单元训练、 阶段试卷、 综合 试卷)。 教研组要积极开展校本教研。 .构建课程评价与推动体系 3 构建促进学生成长、教师提高、 学校发展的评价体系。 (七)每周应召集一次学科组或备课组会议,检查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 备课情况和 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并采取措施解决出现的问题。 (八) 形成以组为本的教研机制, 建设一支融教学、 教研一体化的专业队伍, 提高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提高教师自我学习、 自我发展、 自我创新的自觉性、 积极性和 主动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九) 广泛开展教师之间听课、评课活动,形成一种互相切磋、研讨、协商的合作的风气,分享经验, 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取长补短、互促互进,共同提高;重视校际之间 4 的区域性教研活动,积极做好联络、配合、参与和组织工作,促进区域性的教学经验、成 果、 资源等的合作和共享,改变各自为战,孤立无援的状况。 (十)组织教师积极参加县(市)级 以上各级教研部门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 (十一)组织学生参加经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各 项竞赛活动。 (十二)建设好学生学科活动园地,定期开展学生学科课外活动。 (十三) 组织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认真撰写论文,
力争发表或获 奖;主持或参与课题研究;开发校本课程。
附件二: 评分细则 三、评价指标与权重 分)(一)教研组建设( 25 分,学科组教师合作良好得满分。教研组团队精神 21 、
分,否则不得分。 、工作计划和工作总结完整各得 22 分,否则不得分。 223 、卫生状况分,每 天有专人值日并室内保持清洁得人不低于一分,各学科组均有青年教师培养情况材料。平均每
84 、师徒结对 2 分,否则不得分。 1对得 1 分,否则不得分;有相关指导成长材料得
分。1 分,主要指学生在校长信箱反映情况,无不良反映得 15 、学生评教分,主要指近一年来日课、 晚自习人均出勤率位于前六名的得分,一 66 、出勤 分,若有旷工不得分。
13 、2、、至六名的
得分分别为 6、54 、分,主要指组长上传下达工作的时效性,配合学校工作,有不良
27、组长
工作 反映经核查属实不得分。 分 38 、作业检查 分 9 、备课笔记检查 3 分)(二)教研活动( 25 5
分,主要指近一年来教研组授课教师所授的校级、校际公开课、 61 、公开课教学示范课、观摩 课等。要求提供完整相关材料(含开课通知、教案、座谈反馈意见) 。每学 分,总数少一节扣 一分,直到扣完为止。年人均所开设节数不低于一节得 6 节及其 66 分,组内授课教师听课节 数全部符合标准(每人每学期 2、听课评课 分,否则不得分。 2 符合标准的可得符合标准的可 得4 分,1/2 以上)的可得 6 分,2/3 人每学期不得少于一节并上交相关活分,平均每 8、集 体备课 3 分,每年级 13 动材料,否则不得分。 分,否则不得分。 1 分,全部完成得 1 分, 材料及时上交得 24 、校本教研件及其以上)的可得分,组内授课教师全部符合标准(每学期 15 、课件制作 3 分,否则不得分。 1/2 符合标准的可得 1符合标准的可得 3分,2/32 分, 分, 每周四晚各组开展教研活动。以会议记录和学校检查为准。 6、活动开展 2 分,否则不得分。 1 分,组内人均每学期不低于一篇的得 17 、校刊投稿 分,否则不得分。分,无差错得 卷制作 2 分,及时完成任务得 1 18 、试 分)(三)教科研成果( 27 分)经教育行政(教研)部门确定(承认) ,教研组承担(参与) 的教科研课、 ( 91 题。 项。5 分//9 分/项;省级: 7 分项;市级:已结题:国家级: 项。/2 分/项;市级:分 46 未结题:国家级:分 /项;省级: 分。9 各级课题有多项重复的,可累积 加分,总分不超过 分)经教育行政(教研)部门确定(评选、认可)获奖的优质课: 2、( 9 级别 项) /一等奖(分 二等奖(分 / /三等奖(分项) 项) 6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9 78 7 56 5 34 3 12 分 9 ※获奖有多人次, 按上述标准总分不超过分) 经教育行政 (教研) 部门确另外加分。 定 (评 选、认可)获奖的教科研论文或获奖课、 ( 93 件:(四)教学绩效(照学科竞赛评分 级别 二等奖(分一等奖(分// 项)项) /三等奖(分项) 国家级 省级 市级 县级 89 7 76 5 54 3 23 1 分。 9 ※获奖有多人次的,按上述标准另外加分。总分不超过 刊号上发表论文参照市级一等奖计分,在《安庆教研》 《桐城教研》发表论文在 CN 分。 2 分, 多人次发表按上述标准另外加分,总分不超过 94 每篇各得分和 分) 23 体艺比赛和作文竞赛 比等部门确定(认可)的学科竞赛。9 分)教育行政 ().( 1 ) ( 教研 项)二等奖(分项)一 级别 等奖(分 // 项) / 三等奖(分 国家级 7 79 5 的 活 省级 动 中
被 认 可 了 的 成 果
34
获
得 国 家 级 果
成
得 第 名 得 ※ 主 要 指 教 研 组 教 师 通 过 个 人 努 力 或 组内教师支持所获得的各项荣誉,包括各种级别的 教坛新星、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特 级 教 师 等 。 特 级 教 师 参 照省 级 荣 誉 加 分 。 ( 得 分 取 最 高 荣 誉 多 人 次 荣 誉 累 计 加 分 ) 市级 3 12 ※获奖有多人次,按上述标准另外加分。 分※※同一级别的成果不重复、不累积计分。总分不 超过 9 分)学生特长发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参加社会团体、民间学术机构等组织 ; 获得市级成果 34 分;获得省级成果得 分。分;获得县级成果得 12 分 4 ※同一级别的成果不重 复、不累积计分。总分不超过 分)高考成绩是指当年高考的成绩。 103 .(分,学生高考单科成 绩位于省分,获得桐城市鼓励奖的得 5 获得桐城市优胜奖的得 10 分。4 分,桐城市第一名得 26 分,安庆市第一名得 获奖有多人次,按上述标准另外加分。 其他加分条件四、 42 .(分/级别人 分数 国家级 5 省级 4 市级 3 县级 2 校级 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