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冀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一、 记叙文阅读。
最快活的日子在乡下
①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生命的环境。乡村孩子的生命不孤单,他有许多同伴,他与树、草、野兔、家畜、昆虫进行着无声的谈话,他本能地感到自己属于大自然的生命共同体。
②孩子们到了乡村,所注意的往往不是庄稼和风景,而是大人不放在眼里的各种小生物。春天的水洼里有蝌蚪,每年我都要捕捞一些,养在瓶子里,看它们摇着细尾巴活泼地游动,心里的喜悦要满溢出来。夏天的田野则是昆虫的天下。一定是很小的时候,也许还没有上学。有一次在乡下,姐姐神秘地告诉我,田野有“得蜢”。她其实说的是蚱蜢,因为发音不准,说成了“得蜢”。我好奇地跟她到田里,一起小心翼翼地捕捉,那是我第一次看见蚱蜢。我更喜欢捉一种叫作“金虫”的甲虫。仲夏季节,拨开玉米叶子,便可发现它们挤成一团,正在啃食刚刚结成的玉米穗。金虫有金色有硬壳,蚕虫大小,用一根细线拴住它,让它悬空,它就扇开薄翅飞起来,发出好听的嗡嗡声。由于它爱啃西瓜皮,捉住了能养好些天。年龄稍大,我喜欢捉蟋蟀。它们往往躲在烂草堆下,翻开后四处乱跳,一眨眼就不见了,不容易捉到。最好是在夜里行动,用手电筒光镇住。捉住后塞进自制的小纸筒,再选出模样精悍的养在小竹筒里或瓦罐里,和别的孩子玩斗蟋蟀。
③在我眼里,乡下什么都和城里不一样,夏季是下乡的最佳季节,不但万木茂盛,而且可以一饱口福。所谓一饱口福,其实年年都是三样东西:露黍、玉米和南瓜。露黍形似高粱秆,比甘蔗细得多,味同甘蔗。新玉米当然鲜嫩可口。坐在屋外嚼着啃着,屋里飘来南瓜的香味。南瓜是在灶火上蒸的,大铁锅里只放少许水,一块块南瓜贴在锅壁上,实际上是连蒸带烤,蒸得瓜瓤红亮润口,烤得瓜皮焦黄香脆。尝鲜之后,照例要把这三样东西带一些回城,把乡村的滋味延续若干天。
1.短文第②段主要写了哪四种动物给“我”的童年带来了无限的快乐?
1 / 20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
2.从第②③段我们可以感受到文中的“我”一定是个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孩子。
3.在对文中画“____”的句子理解正确的后面打“√”。 (1)城里没有这些东西,所以“我们”要带回去。( )
(2)“我们”回到城里也能吃到这些东西,但不如乡下的新鲜,而且没有那种欢乐香甜的气氛。( )
(3)城里能吃到这些东西,但没有滋味。( ) 4.第③段的关键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作者为什么说“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冰箱里面用到一种( ),具有( )和( )的功能,能够使食物( )和蔬菜( )更长。有一种叫“( )”的神奇材料,比( )结实百倍,而且非常( ),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 )”到( )旅行。在( )隐形战机上,用到一种( ),能够把探测( )吸收掉,所以雷达根本看不见它。 1.根据课文内容,将短文补充完整。 2.找出本段的中心句,用“ ”画出来。
3.有一种叫“碳纳米管”的神奇材料,比钢铁结实百倍,而且非常轻,将来我们有可能坐上“碳纳米管天梯”到太空旅行。这句话用到的说明方法是(_____)的说明方法。 4.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先进(______) 吸收(______) 神奇(______) 5.本段中介绍了(____)种纳米技术,分别是(____)、(____)、(_____)。
2 / 20
三、 课内阅读。
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节选)
“妈妈,我觉得我好了一些!”晚上,这个小女孩说,“太阳今天在我身上照得怪暖和的。这粒豌豆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我能爬起来,走到溫暖的太阳光中去。”
……
它的确在向上长——人们每天都可以看到它在生长。
“真的,它现在要开花了!”这个母亲慢慢开始相信,她的孩子会好起来。她记起最近这孩子讲话时,要比以前愉快得多,而且最近几天她也能自己爬起来,直直地坐在床上,用兴奋的眼光望着这一粒豌豆所形成的小花园。一星期以后,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她快乐地坐在温暖的太阳光里。窗子打开了,她面前是一朵盛开的、紫色的豌豆花。小女孩低下头来,轻轻地吻了一下它柔嫩的叶子。这一天简直像一个节日。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希望——(________) 茂盛——(________) 善良——(________)
2.文章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解释说明 C.表示意思的转折
B.表示声音的延长
D.表示声音的停顿或者中断
3.母亲为什么开始相信因为豌豆苗女儿的病会好起来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粒豌豆长得好极了,我也会好起来的。”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 课内阅读。
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
3 / 20
又沸腾起来。
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逐渐—( ) 颤动—( ) 飞奔—( ) 犹如—( )
2.用“ ”画出文中的比喻句,并说一说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好处: 3.从“ ”这个词语可以看出来,这两段话是作者按照 的顺序来写的,描写的是 的景象。
4.文中的“水墙”指的是__________,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 5.读了这两段话,你对钱塘江大潮的气势有了怎样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
苏珊是个可爱的女孩。可是,7岁这年,她突热生病了。住院时,她接受了3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也不如以往那么活泼了。更(害怕 可怕)的,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______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好学也足以补上被落下的课,______每天顶着一(颗 棵)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原本美丽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得到苏珊要回校上课的信息,她班上的老师海伦,找来几个同学悄悄地商议起来…… 就在苏珊返校上课前的那个周末,海伦老师热情而(慎重 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个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戴 带)着自己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3个多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她所熟悉的学校。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外却迟迟没敢迈步,她犹豫了……
可是,当苏珊向教室里望去时,真令她难以置信:她的每一个同学头上都
4 / 20
有一顶帽子,和他们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自己头上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平淡无奇,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已忘记自己头上还有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1.在文中括号里选择一个恰当的词语。 2.在第1自然段的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3.“她班上的老师海伦,找来几个同学悄悄地商议起来……”,她们会商议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站在教室门外却迟迟没敢迈步,她犹豫了……”她为什么犹豫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她为什么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蜡烛
一盏台灯摆在整洁的书桌上,它头上有一顶粉红的纱罩,腰干健美,亭亭玉立,非常引人注目。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它便发出银白色的光辉,照亮了它自己,也照亮了整个房间。台灯觉得世界上什么东西都比不上它,就高傲地向被放在墙角的小蜡烛炫耀自己说:“你看我多么了不起,不但长得漂亮,而且很有用。可你呢?土里土气,在桌上也占地方,简直是废物,有什么用?”
蜡烛看了一眼趾高气扬的台灯,谦虚地说:“朋友,我承认你很漂亮,也很有用,可你应好好想一想,你也有短处,怎么能这样高傲呢?”台灯早就不耐烦了,大声喊道:“行了,有什么好想的,我本来就比你强嘛!”
一天晚上,台灯又要炫耀自己,忽然闪了三下,就再也不发光了。刹那间,整个房间被黑暗笼罩了——原来线路出了问题。这时,人们多么需要光啊!哪怕是一点点,也是珍贵的。主人把默默无闻的蜡烛拿了出来,点燃它,
5 / 20
立刻照亮了房间,也照亮了自命不凡的台灯。但是,蜡烛没有为此而卖弄自己,还是谦虚地对台灯说:“我发出的光太暗淡了,的确没有你明亮,我很惭愧,我没有对人类作出较大的贡献。”蜡烛说完,便默默地燃烧自己,照亮他人,一直到生命之火熄灭,才悄悄离开人间。
台灯很受感动,心想:“我要学习蜡烛精神,‘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谦虚——________ 黑暗——________
2.在文中找出三个描写台灯很骄傲的词语,再找出三个描写蜡烛很谦虚的词语。
台灯________ 蜡烛________ 3.将句子写完整。
蜡烛具备的精神是________。
4.联系上下文,用文中具体的事例理解下面诗句的含义。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海啸
一个有九十多户人家的小村子,坐落在海滨。前面的海滩是孩子们戏耍的地方。
有位老爷爷和他的小孙子,住在山上,从那里可以俯视村子、庙宇和大海。一天,天气闷热,大地微颤,房屋轻摇,发生地震了。海水刹那间变成墨色,迅速从岸边退去。村民们未加注意,都跑到海滩上去了。老爷爷知道,一场灾难即将来临,必须立即向村民报警。他急忙叫孙子拿来火把,亲自点燃了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一片熊熊大火把天空映红了。孙子急得大声哭喊:“爷爷,你怎么能把自家的稻子给烧了呢?”可是,老爷爷没有时间解释,只想到拯救四百多村民的生命。庙里的和尚看见了山上的大火,忙把警钟敲响,海滩
6 / 20
上的人们发现山上起火了,都蜂拥上山来灭火。第一批上山的青年要灭火,可是老爷爷制止了他们,说:“让它烧吧!全村人都应到这儿来,山下危险。”人们疑惑不解,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孙子哭着说:“我爷爷发疯了,是他自己点燃了稻子。”老爷爷此时向四周望了望,问:“全村人都来了吧?”他指着大海说:“你们看!”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
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大地在颤抖,人们不禁惊呼:“海啸来了!”海水咆哮着,席卷大地,经过几阵巨浪的冲刷,村子变成了一片汪洋。老爷爷低沉地说:“这就是我烧稻田的原因。”人们恍然大悟,流着泪,跪倒在老爷爷的面前……
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老爷爷的功绩,在重建家园时,还修建了一座庙宇。据说,这座庙宇至今还屹立在海滨的山上。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拯救(zhěn zhěng) 闷热(mēn mèn) 即将(jì jí) ...2.照样子,写一写。
熊熊大火(AABC式)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铺天盖地(含反义词)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海啸是什么样子的?短文有多处对海啸的描述,用“____”画出两处。 4.老爷爷为什么要点燃自家即将收获的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破茧而出的蝶
从记事起,我就没有爸爸妈妈。
一个女人走进了收养我的叔叔家,她脸上总是挂着微笑。她试着跟我说话,我冷冷地不搭理。她说服了叔叔,去学校赊了账,亲自送我去学校。
可第一天上学,我就打了一架。原因是同桌笑我没爸没妈。老师和同桌的
7 / 20
家长一起跑到我家,叔叔气得拿起扫帚就要打我,她跑过来护住我。我以为我的上学生涯就此结束了,但她却说:“早点睡吧,明天还要上学呢。”这让我很意外,我在心里发誓,一定要好好读书。
后来她生了个男孩,我考入了镇上最好的初中。星期天回家,她给我煎荷包蛋吃,一旁的弟弟要吃却没有。叔叔跟她吵:“家里日子紧巴巴的,你却让她吃好的穿好的!”她恼了:“小茹可是你亲侄女!”我气得跑回了宿舍。不一会儿,门外有人敲门,打开门,竟是她。看到我,她笑了,说:“你在就好,我真不放心你。”她一直是怕走夜路的呀。我心一酸,叫了一声“婶……”,就扑到了她怀里。
我开始拼命地读书,考入了县城重点高中。她三天两头到学校来看我,有时会带着小弟,提着装满菜的紫砂陶罐。我问哪来的钱买这些,小弟在一边抢着说:“妈妈去捡垃圾。”我冰冻多年的心,刹那间成了破茧而出的蝶,感激在心中奔成汪洋。
高考分数揭晓,我被北京大学录取。看着她如今灰白的头发 ,我想如果没有她,我的命运又将如何?我突然从喉咙里迸出一个字:“妈!” 她僵住了,一下子把我搂在怀里……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搭理——(______) 感激——(_____) 说服——(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这篇文章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_的故事,具体介绍了三件事情,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感受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心一酸,叫了一声‘婶……’,就扑到了她怀里。”这里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省略的部分 B.表示没有说完的话语 C.表示断断续续的话语中的停顿
4.题目“破茧而出的蝶”中的“蝶”指什么?作者为什么以此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 20
九、 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呼风唤雨的世纪(片段)
①20世纪是一个呼风唤雨的世纪。
②是谁来呼风唤雨呢?当然是人类。靠什么呼风唤雨呢?靠的是现代科技术。在20世纪100年的时间里,人类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获得那么多奇迹般的出乎意料的发现和发明。正是这些发现和发明,使人类的生活大大改观,其改变的程度超过了人类历史上百万年的总和。
③人类在上百万年的历史中一直很依赖自然,生活在一个慢吞吞、静悄悄一到夜里就黑暗无光的世界。那时没有电灯,没有电视,没有收音机,也没有汽车。人们只能在神话中用“千里眼”“顺风耳”和腾云驾雾的神仙,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我们的祖先大概谁也没有料到,在最近的100年中,他们的那么多幻想纷纷变成了现实。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 ”来形容。 1.阅读选文,完成下列练习 问题清单:
(1)按照课文内容补充第三自然段的诗句开说说引用此诗句的好处。 (2)你认为“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现代生活中的哪些发明?
(3)现代科学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举一个例子) 答案梳理:
(1)课文引用此诗句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现代科学技术给我的生活带来的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根据上图“问题清单”中3个问题提问的不同角度连线。
问题清单 提问角度 问题1:引用诗句的好处? 联系生活提问
问题2“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分别指什么? 针对写法提
9 / 20
问
问题3:现代科学技术给你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 针对内容提问
3.读完全文,你也来提一个问题(不能与上面的问题重复),并请说明提问角度,在选项前打“√”。
问题: 提问角度:A内容 B写法 C联系生活
十、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齐白石临摹学生的画
那年,齐白石在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当老师,指导学生们画画。
有一次,他的学生谢时尼在课堂上画了一幅《梅鸡图》。图画上一枝梅花艳丽俊秀,梅花下的公鸡画得非常生动别致,特别是公鸡那弯弯的尾巴显得十分活泼可爱。
齐白石瞧着这幅画,欣赏了很长时间,然后,笑着对谢时尼说:“你画的这画太有味道了,能借我回去临摹一张吗?”
谢时尼听了齐白石的话,起初还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可是,他看到老师那副认真恳切的神情,知道老师没有跟他开玩笑,就把《梅鸡图》交给了齐白石。
一周后,齐白石又来上课了。他讲完课后,便拿出自己临摹出来的画对谢时尼说:“你看我临摹得好不好?”
谢时尼被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精神感动了。过了多年以后,每当谢时尼想起这件事时,都觉得老师这种虚心认真的学习精神值得他学一辈子。 1.文中“临摹”一词中的“临”是什么意思?( ) A.快要,将要。 C.来到,到达。
B.靠近,面对着。 D.照着字或画模仿。
2.齐白石长时间欣赏《梅鸡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画太有味道了”中的“味道”是什么意思?( ) A.趣味,情趣。
B.香、臭等气味。 10 / 20
C.意境。
D.意思。
4.为什么起初谢时尼以为老师在跟他开玩笑?( ) A.因为齐白石是大画家,他觉得老师不可能临摹学生的画。 B.因为齐白石说话时的神情不够严肃。 C.因为齐白石经常跟学生开玩笑。 D.因为谢时尼觉得自己的画不够好。
5.作为一位艺术造诣深厚的书画艺术家,齐白石却临摹学生的课堂作品,这件事给了你怎样的启示?请把你的感受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一、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
宋庆龄十五岁那年,被父母送到美国留学,进了佐治亚州梅肯市的威斯里安女子学院。
有一天,班里要讨论历史方面的问题,她广泛收集资料做了充分的准备。讨论的时候,一位美国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历史发展是难以估计的,你们看,那些所谓的文明古国,特别是亚洲中国,已被历史淘汰了。人类的希望在美洲,在我们这里……”
坐在第一排的宋庆龄不以为然地摇了摇头,紧锁着双眉,耐心地听完了这位同学的发言。
轮到宋庆龄发言了。她虽然有些激动,但仍然温文尔雅地站起来,声调柔和地说: “历史确实是在不断变化着的,但它永远属亿万大众。拥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没有被淘汰,也不可能被淘汰。有人说她像一头沉睡的狮子,但她决不会永远沉睡下去。有多少仁人志士正在为她的振兴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斗争啊!有一天,东方睡师的吼声必将震惊全世界!因为她有广阔的土地,有勤劳的人民,有悠久的历史,有富饶的物产,有优良的传统……”。
教室里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大家交口称赞。
一次,有一位同学问她: “亲爱的宋庆龄,我们女孩子年纪轻轻的,应该无忧无虑地尽情享乐,你为什么总是想着祖国啊、大众啊?你不觉得这是自寻
11 / 20
烦恼吗?’
宋庆龄听了,抿着嘴笑了笑,说:“我自己觉得非常愉快。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一个人,如果真的忘记了祖国,那人生该是多么没有趣味呀!”
1.根据词义,在文中找出合理的词语填在括号里。 ①态度温和,举止文雅。(_______) ②仁爱而有节操的人。(_______) ③众口同声赞美。(_______)
2.本文有一句话既点了题,又点出了文章中心思想,找出来画上“____”。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篇文章之后,你想到了本学期学的哪篇课文?此时,你有什么感受和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给文章取个题目,写在文章上面的横线上。
十二、 阅读理解。
成全善良
双休日,我去医院看望一位朋友。
等公交车的人很多,每一辆公交车里都挤得满满的。我买了一份报纸,一边看报一边等车。我旁边站着一位老人和一个姑娘,从他们的谈话中我了解到,女儿陪父亲去医院看病,与我同路。
车来了,人们抢着上车。我看到女儿为了不让别人碰到父亲,一手在前面挡着人群,一手挽着父亲的胳膊。费了很大劲,她才把父亲挽上车。
车上早就人满为患,那父女俩只能站着。一个姑娘突然站起来,微笑着对那位老人说:“大爷,您坐吧。”老人说:“谢谢了。姑娘,我站站没关系,你坐吧。”女儿竟也谢绝了姑娘的好意,说她父亲身体硬朗,而且只有几站路,站一会儿就到了。
12 / 20
姑娘脸上有些尴尬,再次说:“您坐吧,大爷。”女儿似乎还想说什么,老人拉了拉她的手,说:“好,那就太谢谢你了。”让座的姑娘流露出了笑容。
公交车突然刹车,老人紧皱着眉头,好像在强忍着身体的不适。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医院很快就到了。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谢意。下车后,我听到这对父女的对话。
“爸,伤口疼了吧?” “一点点吧!”
“你也真是的,明明知道自己臀部有伤口,不能坐,你还要坐。” “你啊,人家小姑娘可是一片好意,我硬是拒绝她,也许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她就会有顾虑了……”
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是另有隐情。我不禁又想起在车上老人几次紧皱眉头的表情。在那颠簸的车上,老人硬是强忍着原本可以避免的痛苦,成全了那个姑娘的善良。
成全别人的善良,何尝不是另一种善良!
1.让座给老人的过程中,姑娘神情发生了一连串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一连串神情变化中,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是另有隐情。”在文中,“隐情”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与文中划线句子相照应的句子是( )
A.我心想,亏他没有再客套,如果一直站着,也不知要遭多少罪。 B.老人下车前,向那位让座的姑娘再次表示谢意。 C.我明白了,老人和女儿的拒绝,是另有隐情。 4.用简洁的话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联系短文内容,谈谈你对短文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13 / 2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三、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梧桐树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春天,你发芽了。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夏天,我们在你的树荫下做功课,多么凉爽。有时,我仰起头来,透过密匝匝的绿叶,我看见金色的阳光在闪烁。我好像看见了你明亮的眼睛。
秋天,你悄悄地落叶了,我们把落叶积起来,点燃了。火苗跳跃着,发出呵呵的笑声。我们把黑色的草灰埋在你的脚下。让它变成养料,使你长得更加粗壮。
冬天,在我做功课的地方,照射着灿烂的阳光。我明白了,梧桐树!你落了叶,好让阳光给我们更多的温暖。
校园里的梧桐树,你是我们的好朋友。 1.找出短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 2.联系上下文,想一想再填空。
①短文中的“你”指的是________;②“快乐地绽开在枝头上”的“绽开”意思是________;③“透过密匝匝的绿叶”的“密匝匝”的意思是________。 3.找出比喻句,用“________”划出来,句子中是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4.这篇短文是按________顺序写的。
十四、 课内阅读练习。
我打猎回来,走在林荫路上。猎狗跑在我的前面。
突然,我的猎狗放慢脚步,悄悄地向前走,好像嗅到了前面有什么野物。风猛烈地摇撼着路旁的白桦树。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猎狗慢慢地走近小麻雀,嗅了嗅,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突然,一
14 / 20
只老麻雀从一棵树上飞下来,像一块石头似的落在猎狗面前。它挖掌起全身的羽毛,绝望地尖叫着。老麻雀用自己的身躯掩护着小麻雀,想拯救自己的幼儿。可是因为紧张,它浑身发抖,发出嘶哑的声音,准备着一场搏斗。在它看来,猎狗是个多么庞大的怪物啊!可是它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没有危险的树枝上,一种强大的力量使它飞了下来。
猎狗愣住了,它可能没料到老麻雀会有这么大的勇气,慢慢地,慢慢地向后退。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1.这篇课文的题目是______,作者是___国的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其他作品有_______________。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抄描写小麻雀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种强大的力量”使老麻雀飞了下来,这是什么力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为什么急忙唤回猎狗,带着它走开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读完这篇文章后的感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五、 阅读理解。
观潮(节选)
①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
②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 )千万匹白色
15 / 20
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 )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1.回忆全文,《观潮》这篇课文是按照______的顺序来写的。 2.在第②段中的( )里填上正确的词语。
3.在朗读画“______”的句子时,要读出人们______的心情。
4.课文第②段中画“﹏﹏﹏”的句子从_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写出潮水的水势之大,来势之猛。
5.从写法这个角度,对第②段画“﹏﹏﹏”的句子做批注,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主要写大潮,但第①段却写了“人声鼎沸”“人群沸腾”,这样写的作用是:_____。
答案
1、
1. 蝌蚪 蚱蜢 金虫 蟋蟀 2. 顽皮 贪吃 3.(2)√
4.夏季是下乡的最佳季节,不但万木茂盛,而且可以一饱口福。
5.因为乡村的花草树木、家畜昆虫等给孩子带来无穷的快乐,让他们感受到生命的丰富多彩,体现了作者对童年的乡村生活的喜爱与怀念之情。 2、
1.纳米涂层 杀菌 除臭 保质期 保鲜期 碳纳米管 钢铁 轻 碳纳米管天梯 太空 最先进的 纳米吸波材料 雷达波 2.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3.作比较
4. 落后 排泄 普通
16 / 20
5. 三 纳米涂层 碳纳米管 纳米吸波材料 3、
1. 失望 稀疏 恶毒 2.A
3.因为一星期以后,这个小女孩第一次能够坐一整个钟头。 4.这粒豆子给了小女孩希望。 4、
1.渐渐 震动 飞跑 好像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写出了钱塘江大潮来临时的壮观景象。
3.越来越近 由远及近 潮来时
4. . 潮来时的浪 形象地写出了大潮的大、高 5.塘江大潮真是非常壮观,作者的描写让人身临其境。 5、
1.可怕;颗;郑重;戴; 2.虽然 但是
3.商议如何面对苏珊治疗后第一次进教室上课。 4.犹豫大家会不会嘲笑自己。
5.因为大家并没有另眼看她,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与伙伴们自如地见面了。 6、
1. 高傲; 明亮
2. 高傲、趾高气扬、自命不凡; 默默无闻、踏踏实实、不炫耀、不骄傲、悄悄
3.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4.诗句原意:春蚕到死丝才吐尽,它的生命也完了;蜡烛燃烧完只剩下灰,蜡泪也干了。(春蚕到死,才会吐尽的自己的丝;蜡烛燃尽,才不再滴下蜡油。)文中具体的含义:指台灯要学习蜡烛、春蚕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不炫耀、不骄傲,不计较个人得失,踏踏实实为人类作贡献。 7、
17 / 20
1.zhěng√ mēn√ jí√
2. 示例:彬彬有礼 津津有味 欢天喜地 声东击西 3.示例:人们朝大海望去,只见海水像一座高耸的峭壁,正向村子扑来。 一阵天崩地裂的吼声,海水以排山倒海之势,铺天盖地而来。 4.他想把村民都引到山上,使他们躲过海啸的袭击。
5.示例:我觉得文中的老爷爷那舍己为人、乐于助人的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8、
1. 理睬 感谢 劝服
2. 婶婶关心、爱护帮助“我” 送“我”去上学 上初中时让“我”吃好的、穿好的 上高中时婶婶捡垃圾卖钱给“我”送好吃的 婶婶对“我”的爱 3.B
4.指的是懂得感恩的“我”。作者用这个题目,非常详细的写出了“我”成长的历程。 9、
1.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望远镜、手机、飞机 交通更加便利,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互联网使得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快捷和迅速。例如:飞机、高铁和火车的普及使得人们旅游更加的方便,出行更加的便利。
2.
3.√ 联系生活 现代科学技术的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10、 1.D
2.《梅鸡图》太有味道了。 3.C 4.A
5.我觉得我们要像齐白石老人一样,做事要去用心观察,不要三心二意,要做到一个胸有成竹,做一个虚心认真的人。
18 / 20
11、
1. 温文尔雅 仁人志士 交口称赞
2.我不能忘记祖国,我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了希望!一个人,如果真的忘记了祖国,那人生该是多么没有趣味呀!
3.宋庆龄在美国留学时,同学在历史课上轻视中国,而宋庆龄为祖国据理力争。
4.《我的祖国》。如果我们都像宋庆龄那样热爱自己的祖国,那么我们的祖国就会变得更加强大。 5.我不能忘记祖国 12、
1. 微笑 尴尬 流露出笑容 姑娘很乐意让座,谢绝后又觉得不自然,让座成功后非常高兴。 2.老人臀部有伤口 3.C
4.双休日,“我”在去医院的公交车上看见年迈的父亲为了成全让座姑娘的善良,强忍臀部伤痛坐在座位上。
5.老人以细腻的爱来对待这个姑娘,才使姑娘的那颗善良之心没有受到伤害,因此说,这也是“另一种善良”。 13、
1.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2.梧桐树 开放 密密麻麻,茂盛
3.一个个灰白色的,有细柔绒毛的芽苞,快乐地绽开在枝头,就像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眼睛。 把有细柔绒毛的芽苞比作小弟弟微笑着睁开的眼睛 4.季节 14、
1. 《麻雀》 俄 屠格涅夫 《父与子》
2.课文讲述了一只老麻雀不顾自身安危,毅然保护小麻雀免受猎狗伤害的故事,表现了老麻雀的英勇无畏和对小麻雀伟大的母爱。
3.我顺着林荫路望去,看见一只小麻雀呆呆地站在地上,无可奈何地拍打着小翅膀。它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分明是刚出生不久,从巢里掉下来的。
19 / 20
4.无私伟大的母爱。
5.“我”被老麻雀英勇无畏的伟大母爱深深感动了,所以带着猎狗离开了。 6.老麻雀舍身救幼鸟,它的勇气来自那博大无私而又神圣的母爱。是的,我们人类的母爱不同样伟大吗?其实,母爱,表现在平时的点点滴滴之中,从咿咿呀呀地学语、跌跌撞撞地走路,到我们上幼儿园……我们每一点细微的进步,都是母亲精心哺育的结果。 15、
1.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 2.犹如 如同 3.迫不及待
4. 样子 声音
5.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白浪”比作千万匹白色的战马,形象地表现了大潮的形状和非凡气势;把“潮声”比作山崩地裂,表现了其声音之大,动人心魄。作者有声有色的描写,令读者如临其境。 6.衬托,用人群的表现来衬托钱塘江大潮的壮观
20 / 2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