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进入我的试讲环节:
上课! 同学们好! 请坐!
导入:大家都看过电视剧《三国演义》吗?提到电视剧大家是满脸兴奋啊,那我们就先欣赏一下《三国》的主题曲《滚滚长江东逝水》:
“滚滚长江东逝水 /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 青山依旧在 / 几度夕阳红 / 白发渔樵江楮上 / 惯看秋月春风 / 一壶浊酒喜相逢 / 古今多少事 / 都付笑谈中”从歌词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此人对历史的感慨。下面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和这首歌可谓有异曲同工之妙——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教学过程:1、学习古诗词最重要的是做到知人论世,这样才能有理有据,结合课下注释和学案,那位同学给我们介绍一下苏轼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写作背景。“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右”是词的内容,这首词是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苏轼因“鸟台诗案”谪居黄州游赤壁时写的名篇,苏轼此时深感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郁于心。又见景顿生种种联想,借周瑜在赤壁之战建立大功的往事抒发自己报国,壮怀难酬的感慨。
乌台诗案、黄州被贬是我们学习这首词的前提。
下面老师给大家示范诵读,注意感情、节奏的把握和关键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2、这首词和我们刚才听到的歌曲都充满了阳刚之气、豪迈气概,苏轼是怎样把这种感情基调融入到词作中的呢,大家下面自由读这首词,整体感知一下这首词的内容。
3、同学回答: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4、大家齐读上片,从章法上讲,词的上片大多侧重写景、叙事,下片侧重抒情,本词的上片中,作者在赤壁都看到了什么?又联想到了什么?
明确:所见:赤壁雄奇的江景,大江东去,乱石穿空,惊涛拍岩,联想到:古代特别是三国时代的英雄豪杰,“浪淘千古风流人物”“一时多少豪杰”
5、描写赤壁景象运用了哪些手法?
明确:三个动词“穿”“拍”“卷”,描写出陡峭的山崖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博击着江岸,滚滚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从不同的角度而又诉诸于不同感觉,写山石用“穿”,写浪涛用“惊”“拍”都是比拟,用“雪”借喻波涛,“千堆”是数量上的夸张。几种物象作用于视觉、听觉,引发想像,呈现出一个有声有色,富有动感的画面。
6、作者为什么从这些景色中想到了历史英雄人物?
明确:“大江东去”是眼前江景,这里苏轼用它来起兴,日月江声,滚滚滔滔,使人感到历史的流逝,从而滋生对往昔英雄人物的无限怀念。
7讨论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周瑜年青有为英气不凡。
明确:抒发对英雄业绩的仰慕之情,引发自己未能建功立业的感伤。苏轼这年四十七岁,不但没有建树,反而待罪黄州。怀古思今,感慨万千。下面几句就是写自己失意的感伤之情。
7、如何理解“人间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体现的作者的思想。
明确:本词表现了苏轼复杂矛盾的思想,苏轼深受儒道佛三家思想影响,苏轼采用“外儒内道“的形式,把它们统一起来从而构成了苏轼世界现中既有积极进取的精神,又交织着齐生死,等是非的虚无态度,这首词中壮的江山英雄业绩,既激起了他豪迈奋发之情,也加深了他的思想矛盾。使他产生了“人间如梦”的感慨,这反映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是诗人仕途坎坷,壮志难酬的悲叹和愤慨,在貌似自慰自解的言辞之中,荡漾着一腔追慕英雄,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之情。
9、师生共同讨论这首词的艺术特色
(1、结构严谨:开头写赤壁的景色,中间写周瑜的战功,最后写作者的感叹。这几部分的联系很密切,过渡很自然,用“遥想”过渡到第二部分,用“故国神游”过渡到第三部分,前后很巧妙地串成一片。2、成功地描写了赤壁战场雄奇的景色。3、塑造出一位“雄姿英发”的英雄人物——周瑜。这样的英雄形象在文人词里还是首创,开拓了词的境界。)
10、再次齐读,体会全词的意境
总结:其实苏轼虽然在词中抒发了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但是他对生活始终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这也启示大家态度决定一切,无论你在什么时候都不要沉沦迷失自己的方向。
作业:搜集苏轼被贬后的其他诗词,并体会其中的感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