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国培”学习心得体会

2023-04-19 来源:华佗小知识

  回忆自己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说起来惭愧得很,工作上虽然自己尽心尽力,算得上是一头老黄牛了,然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却不怎么理想,而且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不大。这是为什么呢?

  是工作态度不端正?不,不是的。每次,我都是满腔热忱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可是,以前由于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式不科学,一味的蛮干,以为多花点时间就能提高学生成绩——既占用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也荒废了教师自己的进修时间,而且学习效果并不理想,真是事与愿违呀!是自己不愿意学习吗?不,不是的。我一直在向同行学习,却进步甚微。何故?因为缺乏专家的引领。而且,那时候,教育部门对于村小的教师并不重视。偶尔有外出学习的机会,总是给领导身边的人占用了,其他绝大多数教师在狭小的空间里默默耕耘,仅仅是在为教书而教书。

  尽管当初在学校已经学习了一丁点教育教学理论,但是那仅仅是一些皮毛;尽管自己工作多年,在识字教学、阅读教学及作文教学方面却没有找到或者学到一套科学而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是遗憾!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因为发扬了“汗水”精神,学生的学习效果勉强还可以——但是不可取。近几年,在“均衡城乡教育”的思想的指导下,才迎来了农村教师的春天。尤其是这次,我有机会参与“教师远程培训”,感到莫大荣幸!犹如一个在黑夜里行走的孩子找到了一盏明灯,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通过学习韦钰院士的讲座,我进一步了解了大脑的结构,明白了用脑要讲规律,不能一味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来提高学生暂时的学习成绩。而且,还应指导学生科学利用课外学习时间,学会劳逸结合,快乐学习。

  通过学习温儒敏老师的《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的文章,我了解了当前语文教学中的几种不良倾向:

  一是违背语文学习的规律,不注重教学的“梯度”,随意拔高。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吃透每一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坚持在本学段教学目标的框架下展开有效教学。

  二是课堂教学“两多两少”,即教师讲得多,讨论对话多;默读少,涵泳少。课改前是教师讲得多,课改后为了活跃课堂讨论对话多,为了赶教学进度而让学生自由读书尤其是默读感悟的时间太少太少。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个人化的阅读,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进入作品世界,在感受、体验和想象中得到熏陶,提升审美能力。

  三是不让学生读“闲书”。这一点,我校做得比较好。近几年开展了每天中午20分钟的午读,平时上午与下午第一节课前进行经典诵读2分钟左右,很好的对学生进行了国学的教育熏陶。只不过,没有让学生自由选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这是遗憾。

  四是“文笔”成了作文教学的第一要义。这是一个普遍的不良倾向,往往一篇文章文采飞扬,却缺乏真情实感。看来,应该把文章的朴实、清晰、亲切作为衡量文章好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主张用自己的语言写出真实的情感,在此基础上才尽可能使自己的文章有一定的文采。

  五是“宿构作文”成风。这一点,课改前有这种现象,因为作文题目是唯一的,经常听其他老师说写不出好作文没关系,你让学生背几篇相关的作文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了;课改后就不存在了,因为每次毕业考试一般都是二选一,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好的文题来习作,习作压力减轻了。尤其是李吉林老师关于《情境教育特质及其独特优势》的讲座,让我受益匪浅。在语文教学中,应该为学生创设一种情景,从而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让学生在特设的情境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这就让枯燥的课堂教学活起来,提高的不仅仅是学生考试的分数,更重要的是学生情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为他们将来成长为真正的“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应该说,这几天的学习,让我豁然开朗,让我快乐无限,如同在黑夜里找到了一盏明灯——我将小心翼翼的提着这盏灯,坚强地走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