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收集并整理了“认数1-5教学反思”。优秀的老师教会了我们迈上人生的第一级台阶,老师们为了上好课需要写教案课件。教案同时也方便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供你参考和使用,请收藏和分享!
认数1-5教学反思【篇1】
这节课属于第二课时,本来在上课的时候想着要多注意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1,而且教学重难点也已经想好了,注重学生对数字1的理解,所以一开始通过实物来引导学生们认识1,然后再用图片来让学生们认识1,最后再让他们联系实际生活想一想生活中有哪些“1”。但是由于上课时并没有按照这样清晰的思路来讲,所以整堂课有些混乱,不仅是我的思维混乱,而且学生的课堂纪律也有点不好,注意力总是不集中,我总是需要一遍一遍提醒才行。也是因为总是要提醒学生,就会衔接不上之前的内容。本就不清晰的思维就会越来越乱,导致我情绪开始急躁,然而我的急躁也会给学生带来影响,他们本来可以在有效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段完成好新课的吸收,却因为我对课堂的把控不足,使一节课的时间浪费了不少。
对此我总结道:1.进课堂之前,教师自己就要有充足的思想准备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同时保持自身的心态平稳。2.最重要的是教师的课前教学准备要充分完整,不能够脑子一片空白,要不然就无法面对即将出现的各种教学情况。这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也是对自己职业的不尊重。3.课堂中学生的各种状况需要极其稳定的心态去处理,教师首先自己不能慌,然后用教学中的任务结合学生状态,让他完成较为简单的题目,既可以让他注意力集中还可以提醒他上课期间不可以做与学习无关的事。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争取每节课不仅学生有所学,教师自己也会有所思所学。
认数1-5教学反思【篇2】
《认识乘法》二年级上册的内容,是乘法认识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乘法部分的起始课,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乘法口诀的基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认识乘法,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能正确将连加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初步体会乘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且本节课还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本课的重难点是要使学生亲身经历乘法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在于学生对“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的理解。
首先,通过学生所熟悉的儿童游乐园游戏的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并算出各个游乐项目的人数,引导学生用连加的方法解决问题,在这个教学环节中,要注意让学生观察图形,如摩天轮、过山车、小火车,他们是几个几个坐在一起的,有几组等等,初步体会“加数相同”。
其次,通过让学生摆小棒的动手操作活动,进一步来体会,如让学生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先摆一个,在摆第二个,第三个??再让学生说出自己所摆的图形,一个要几根小棒,2个呢,3个呢??这时可以让学生说出“相同加数”是几,有几个。
有了前面的教学铺垫,后面再引入乘法时,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学生在练习最后的将连加改写成乘法的训练题时,解决相对轻松了。
由于是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对低年级学生来说,不易掌握,尤其是后进生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所以本节课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
1.对新知的理解和掌握,没有很好的面向全体学生,从后续的作业情况看,少数学生不能正确改写,说明他们对加法和乘法的联系,没有多大的体会,他们的思维还停留在加法中。
2.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加强,几个精彩的回答只局限在那几个优秀学生中,所以,为了教学的节奏,忽视了对班级多数学生的训练,如何把握好这两者的度,是后面的教学中要注意的。
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
《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 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 因此,我充分给了学生的自由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经历“ 找一找” 、“ 折一折” 、“ 比一比” 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些都是教学新知的生活基础。但学生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意义上的角。本节课要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为下节课认识直角作好知识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与数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们虽然貌不相似,理却相通。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帮助学生建立起实物与概念间的联系,化抽象为具体,就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我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我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
认数1-5教学反思【篇3】
在这节课里,真正地体现了学生主动学习,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程度上求得了发展,较好地体现了事先的教学设想,感触较深。
1、转变学习方式,积极体验数学。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是学好数学的基础。数学比较抽象、枯燥,容易让人产生厌倦的心理。所以在教学中要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采取不同的手段,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丰富学生对数学的感受,引发积极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成功,树立自信,并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
例如,在练习“数序”时,创设“小猫吃鱼”的情境,师:有6只小猫,3堆鱼(4条、5条、6条),如果每只小猫吃一条鱼,问哪堆鱼正好够吃完。
生1:6条鱼正好吃完。
生2:因为6=6,所以6条鱼正好吃完。
生3:4小于6,所以4条鱼不够吃。
生4:6大于5,所以5条鱼不够吃。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学生们通过发表各自独特的想法,在不同层次上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练习的设计讲求梯度性和趣味性。
课堂学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挖掘创新潜能的重要手段。因此,课堂练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必须精心设计。
精心设计课堂练习,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班级的不同,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里习题做适当调整、组合、补充,使之能有梯度性、针对性、开放性、趣味性,能从质和量的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首先,练习的设置要考虑由易到难,由简入繁,由小到大,层层推进,步步深入。同时还应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应面向全体学生。
其次,练习的设置应有一定的难度,要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积极的思维活动,要使他们通过努力达到“最近发展区”,可以“跳一跳、摘桃子”。
例如,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了不同形式的练习:数数、写数、排序、
“小猫吃鱼”、比较大小、开动脑筋。不但体现了梯度性,而且体现了趣味性。其中,排序练习中,教师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从左边数,小狗排第几?
生1:从左边数,小狗排第7。师:谁能像我一样问问大家?学生们根据自身能力模仿说出问题,
生1:从左边数,小鹿排第几?
生2:从右边数,小兔排第几?既照顾了学生的差异,又体现了开放性。
3、肯定学生的差异,客观评价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肯定学生的差异还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评价一个学生,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上,还要善于用肢体语言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肯定。“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增强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促使进一步求得成功的努力。”如果学生在主动参与中获得成功,必然促使他们继续参与,求得进一步成功,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给每个学生成功的机会,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不断体验成功。
例如,在“开动脑筋”环节里,设置了:8>□77,76,8>4,72,8>1,7
总之,新课标、新理论,我们既要不断的学习探索,又要积极实践,贯彻新课标精神,落实素质教育,以人为本,育人至上,尊重差异,重视发展。
认数1-5教学反思【篇4】
这节课是教学整千数和一万的认识。让学生通过数数、用计数器表示数、整理数位顺序表等活动,理解整千数和一万的含义,会读写整千数,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表。
开始,我先出示一个体育馆的图片,让学生对万有个初步的认知,万是一个很大的数。有的学生可以讲到。接着从学生已经掌握的数1、10、100开始建立一个知识的连贯性,他们能充分发挥以前的知识,将以前的知识自然地进行迁移。教学10个一百是一千,再让学生在此基础上了解几千的数,这里学生通过反复的练习说可以很好地理解。接着,从一千一千数到一万,建立万的概念。学生基本上没有什么困难,都比较驾轻就熟了。再举几个例子,我们学校的人有二千人,一万有几个我们学校的人了。联系生活实际来培养学生的数感。
第二部分是借助计数器教学,我先让学生回忆以前所学习、所认识的计数器,以及上面的计数单位,唤起学生的记忆,自然地认识“千”。然后出示两颗珠子,将它放在不同的位置,让学生说出所表示的数以及这两颗珠子放在这个位置所表示的含义。接着写一写已学习的数位顺序表。接着,拨出一个整千数,其他学生写出这个数,强调其他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的时候就要用0来补足。让学生上台拨珠子,要求拨一个整千数,再练习写一写。
接着用计数器认识一万,我又让几个学生试着拨一拨最后,我在学生的基础上继续拨整千数??7000、8000、9000,当我摆10颗珠子在千位上的时候,学生没有明显的异意,我便自己提出还可以怎么来表示呢?这时我请了一个学生来拨一拨,他就在万的位置上拨了一颗珠子,而没有把千位上的珠子退下去,对于满十进一可能有的学生还不是很能对知识做很好地延伸。对于这个问题一提学生就能了解,他们感受到“满十进一”的原则,加深对计数单位“十”的认识,培养着学生的数感。所以千位的前一个数位就是万位,补充数位顺序表。最后联系生活实际了解所学的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了解数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数学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学以致用,体现学习数学的意义
认数1-5教学反思【篇5】
本学期数字学习将接着上学期学过的1.2.3为基础,继续学习新的数字4,对此我回顾了以前认识的这几个数字,都有些许遗憾,因为我在生活实际运用方面讲的还是有点少,同时拓展这一块做的也不足,所以今年开始教学之前,我就在复习的基础上让学生们重新认识数字123。
然而在我复习时发现学生们还是对数字不敏感,还是抱着会读的态度在认识,换个方式问或者增加点与之相关的难度,同样还是不懂,后来在询问了别的老师并在其指点下,我决定在上新课之前,先把前面的知识重新的牢固的放在他们的脑中并且把之前的缺憾都尽量做挽救,然后再循序渐进的渗透新知识。于是我发现效果还不错,当然我也是根据学生自身的认知增加不同的知识拓展,虽然有个别学生在认识3方面还是稍微欠缺。但我相信为后面学习新的数字时或有不少的帮助。
下面我就简单说说如何来做的,首先123的认知基础打牢固,学生们很快也就认识数字4,包括数书本上的图片里面的不同事物,但这也仅仅是基础,它的训练(没按顺序)包括书写,点数不同关于4相关或者不相关的不同物体,按物取数(按数取物)以及增加进去的基础颜色(2至3种)。目前来说,我在慢慢实验当中,同时按照顺序进行第一步,最后能否达到预期目标还得在课程上完以后,对每位学生进行检测。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我会努力钻研教学的。
认数1-5教学反思【篇6】
本单元在教学近似数时,学生出现了一些错误。比如:①2421200≈200万(或2000000),②4068503≈500万(5000000) ③9764≈1000。究其原因,对于“四舍五入”的方法不理解。
分析:错误①,不理解“四舍”舍什么,认为舍去尾数的同时也要舍去最高位后面的所有数,全部改写成“0”,正确的应“≈242万”;
错误② ,“五入”的理解出现问题,将“进1”给尾数的前一位,理解成“进1”给最高位,正确的应“≈407万”;
错误③,省略最高位后面的尾数,只想到“满十进一”,忘了千位是本题的最高位,“百位7”进“1”给“千位9”,应该为10个“千”,即“10000”。
措施: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我用两句话帮助学生理解。①理解“四舍”:尾数最高位是“0、1、2、3、4”,前面的数不变,尾数改写成“0”;②理解“五入”:
尾数最高位是“5、6、7、8、9”,前面的数“多1”,尾数改写成“0”。学生在做题时,想到这些(特别是原本理解不清的),都能正确写出近似数了。
认数1-5教学反思【篇7】
回顾整堂课,有几方面:
一、充分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意识。《数学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渐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因此,我充分给了学生的自由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扩大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加强了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经历“找一找”、“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过程,通过动手操作,探索角的特点认识角,体会数学与实际的密切联系。
二、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增强合作探究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在学生头脑中已经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些都是教学新知的生活基础。但学生有可能混淆生活中的角和数学意义上的角。本节课要在学生已有经验基础上抽象出角的图形,使学生建立角的表象,认识数学意义上的角,为下节课认识直角作好知识准备。同时,这部分知识能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
三、生活中的许多事情都与数学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它们虽然貌不相似,理却相通。只要我们做个有心人,帮助学生建立起实物与概念间的联系,化抽象为具体,就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也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在找角的特征时,我意在引着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尖、线等,从而再转到数学中的语言:角、边等。但孩子的认知前提却不同,有的心中空白,一直说不到点上,只说成折、横,他们的回答让我也无所适从。而有的学生则无所不知,直截了当地说出了角的各部分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