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习目标:
1、了解济南冬天的特点;
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3、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深厚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济南冬天深厚的情感。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来猜一个谜语,打一风景名胜区。谜面是一首诗:“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猜猜是祖国大好河山的哪一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圈出作者对济南冬天评价性的词语或短语。
温情响晴舒适暖和
2、哪一个词语最能代表济南冬天的特点?
(三)品读课文理清写作思路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冬天的济南?
(四)赏读课文,体会作者情感
1、勾画出文中特别打动你的句子,从字里行间感受老舍对济南冬天的情感。
(1)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2)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2、老舍对济南是怎样的一种情感?
(1)我生在北方,听惯了风,可也最怕风.听是听惯了,因为听惯才知道那个难受劲儿.它老使我坐卧不安,心中游游摸摸的,我倒不是个弱不禁风的人,虽然身体不很足壮.我能受苦,只是受不住风.它自由地刮,我死受着苦。老舍《春风》
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济南的秋天》
(五)自我检测
1、《济南的冬天》的作者是__,原名____,字___。
2、济南冬天的总特点是____,作者通过济南和___、___、___的对比得出这个结论。
3、作者在描写济南的冬天时描绘了四幅画面,它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六)扩展训练
请同学们选择课文中的一个片段,仿照其写法,
以“黔江的____”(春天、夏天、秋天、冬天)为题写一段话。
小编推荐
2022教案推荐 《济南的冬天》教案2310字
在校园里,我们阅读过许多范文,这些范文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我们去学习,阅读范文可以体会作者当时的思想经历并且有所感悟。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您看过哪些值得借鉴的优秀范文吗?小编收集并整理了“2022教案推荐 《济南的冬天》教案2310字”,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时间:一课时
上课,师生问好。
师:“春游芳草地,夏赏绿荷池。秋饮黄花酒,冬吟白雪诗。”这是古时候一个孩子写的一首咏四季的诗。四季景色千姿百态,美不胜收。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此写了许许多多的诗文。前一段时间我们举行了古诗文背诵活动。现在哪位同学想为老师和同学们背几句呀?生: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其他学生也踊跃发言。)
师:同学们背诵的都是绝句或律诗,容量很有限,是取一个或两三个景物来写景的。这一单元我们学习的写景抒情散文,内容丰富极了,有春草、夏色、春雨、冬雪等等。作者是怎样描绘的呢?这一单元我们就来学习一些写作写景散文的方法。今天,我们先来学习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投影课题在白茫茫的背景上)
师:提到冬天,你会有什么感觉?会想到些什么?
生:感到特别冷;我会想到呼啸的北风、飘飞的大雪、瑟瑟的枯枝。
(其他同学纷纷举手发言)
师:北风凛冽、天寒地冻、万木萧条、亘古沉寂是我们这里的冬天。那么,“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在冬天又是怎样的胜景呢?这节课,我们一块来欣赏一下。
师:首先请大家明确两个学习重点:
1、 本文抓住景物特征写景的方法;
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投影:1、抓住景物特征写景;2、朗读并背诵精彩的段落)
师:请同学们听老师朗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所表达的深情。
(师配乐背诵全文)
同学们,济南的冬天好吗?
生:好!
师:好在哪里?
生: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不像我们这里,呼啸的北风令人受不了。
生:济南的冬天是温晴的,不像我们这里的冬天,即使有阳光,也是干燥的冷的厉害。生:济南的冬天很温柔,水不结冰,倒还充满了绿意。令人不禁想到我们这里的春天。(学生们发言很踊跃)
师:好的文章三分赏析七分读,只听了一遍,同学们就发现了这么多济南冬天的好处,下面请同学们仔细的读一下课文,体会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此文的,阅读这篇文章应注意哪些问题?(朗读的感情、语速、语调和语气)
师:在阅读的时候,我希望同学们能注意下面这几个生字词:
①济(j ǐ)南②伦敦(d ūn)③髻(j ì)④镶(xi āng)⑤贮(zh ù)蓄⑥水藻(z ǎo)(投影生字词)
生自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的都十分认真。那么你认为作者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呢?
生:我认为作者心中充满了感激,济南的冬天给了他在北平和伦敦不同的特别温柔的感受。生:我认为作者怀着喜悦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在济南这么温柔的地方过冬,作者自然是很喜悦的;同时,我认为他还为我们中国有这么好的地方感到自豪。
师:那么,你认为该用怎样的语气、语调才更能读出作者的`这种感情呢?
生:用较轻声、喜爱和欣赏的语调读。
师:那请你来读一下,好吗?读你认为读的最好的地方。
生:读第一、二、三段。
师: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
生:我觉得他读得很好,能把那种如诗似画的意境和作者喜爱、欣赏的心情读出来。师:这位同学读得确实不错。哪位同学能不看课本,试着背一下,说一、两句也行。(无人举手)
师:那就再看一下,只看两眼。谁来试一下?
(个别学生举手,试着背诵。其他学生也开始不断举起手来。)
生:背第一段。
师:同学们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背出自己喜欢的段落,真不简单。下面听教师来朗诵第一段,同学们再来感受一下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师:那谁说说济南冬天最大的特点?
生:温晴。
(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
师:能说一下你的理由吗?
生:在这里,作者通过和北平、伦敦、热带的对比,突出了济南冬天无风、有阳光、温晴的特点。
师:说的非常好,用对比写出了济南冬天温晴的重点。那你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写出你所到过的一个地方的特点?
(无人举手)
师:那你先想一下。你从小学到初中的感受;在家住久了,初到学校的感受;你又到别的地方游玩的感受等等。
生:对于一个久在田野疯跑的孩子,能坐在明窗净几的教室里读书,那是一种幻想:教室里的气氛是温馨的,知识的海洋无限辽阔。
生:对于一个久被遗忘的学生来说,能受到老师慈爱的抚摩,那是一种感动:老师的抚摩,是温柔的、慈爱的。
(师长久无言)
师:同学们说的真是太好了。那么作者是选取了哪些具体的景物来描绘济南特有的动人冬景的呢?
生:山、雪、水。
生:我认为还有阳光、村庄。
(其他同学也表示赞同)
师:对。作者在描绘济南冬天这几种具有代表性的事物时,巧妙地运用表示色彩的词语和确切的比喻、拟人,描绘出了济南冬天的景色,抒发自己的内心感受。例如描绘济南小山雪景的那段文字中,作者用了“青黑”、“全白”、“银边”、“蓝天”、“草色”、“白”、“暗黄”、“微黄”、“粉色”(投影这些词语)等词语,色彩鲜明艳丽,恰到好处。同时又运用了十分确切的比喻、拟人(投影比喻、拟人),使景色形象化。通过“日本看护妇”、“花衣”的比喻和“露出肌肤”的拟人,使人感到小雪中的济南依然温暖如春。在这段景物描写中,抒发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热爱的真挚情怀。
师:济南有山有水,前面老师分析了雪中小山的美,那水呢?哪位同学能用同样的方法来分析一下?
生:我认为济南冬天最突出的色彩是“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
生:我认为这里主要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使水有了人的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济南无比的热爱之情。
生:类似的用法,我们在朱自清的《春》中还学过“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师:同学们分析的都很好。作者写阳光也很有特色,他是结合什么来写的?生:山。
师: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呢?
生:比喻和拟人。
师:那么“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有了着落。他们从天上看到山上,便不自觉的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这几句是从哪个角度写的呢?
生:从人的感觉的角度。
师:好的写景文,注意调动人自身的各种感官。这一点我们以后再详细地学习。
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描写,同时又可以写得生动形象。那么哪个同学来总结一下?
(学生小声讨论)
生:我认为一要抓住最突出的特点;二要运用多种手法。
师:非常好。下面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体会一下本文的特色。
(学生再读课文)
师:法国雕刻家罗丹曾这样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之中,大自然的美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它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也不同于绕梁三日的音乐美。然而,它似乎是各种美的组合。尤其是我们祖国壮丽的山河,真是美得令人陶醉,在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地方,展现出不同的美姿。只要同学们热心的观察生活,抓住景物的特征,选准角度,在描绘时用一些修辞方法,并将自己的感情融会其中,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写出美妙的文字来。
布置作业:模仿本文写法,写篇短文《校园的冬天》。
[教案范本] 《五彩的烟花》教学设计范例
我们经常会在阅读时读到一些优秀的范文,学生多看一些范文对学习帮助很大,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好的优秀范文更具有参考意义,那么,一份好的优秀范文要怎么写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教案范本] 《五彩的烟花》教学设计范例》,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教学目标:
1、学习烟花线条的表现形式,进一步认识各种颜色、动态的烟花。
2、初步学习刮画技巧,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
3、观察烟花的形态变化以及场景的添加,表现节日烟花的美,促使学生养成平时观察和表现美好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掌握点、线、面在刮画中的应用,以及刮画与场景相结合的画法。
难点: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能较自如地表现对烟花的感受。
教学准备:
学生:白色的绘画纸、深色砂纸、油画棒、水彩笔。
教师: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和学生一起通过小视频回忆过年过节时候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放烟花的情景或者看到的漂亮的烟花。
(2)提问:你对烟花有了那些认识?烟花的颜色怎么样?(五颜六色)
(3)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五彩的烟花,揭示课题《五彩的烟花》。
二、欣赏
(1)出示烟花课件,描述什么时候放烟花?看到漂亮的烟花你的心情?(学生举手回答)那我们一起想一想、说一说绽放的烟花什么样子?什么样的线条最适合绽放的烟花?
(弧线;直线;点和线的结合;线和面的结合)
(2)提问:你知道烟花绽放时的`形态变化吗?教师学生一起看一朵绽放的烟花形态变化,接着看一组绽放的烟花形态变化课件。一起学习不同的烟花形态(圆形的烟花、丰富多彩的烟花、有场景的烟花)
(3)学生思考:
怎样表现放烟花时的美妙情景?你认为还可以加上什么更加漂亮?(如人物、星星、树木、建筑等场景)
三、指导
(1)教师示范创作步奏:在刮画纸上用点线面的表现手法画出烟花的不同形态,(注意要画上各种不同形态的烟花,并且要有大小,高低的分别),用剪贴的方法添加场景(特别强调注意运笔的流畅度,点线面的结合,主题的刻画和整体的意境等)。
(2)欣赏范作,学生体会创作的过程。
四、创作
(1)主题:用点线面的表现手法在刮画纸上刮出烟花的形态。
(2)建议:可以画节日中五彩的烟花,也可以设计自己喜欢的烟花式样,还可以适当地夸张想象并且学会用粘贴的方法加场景,表现自己对烟花的感受。
(3)学生创作(小组合作),教师指导。
五、作品展示:
(1)利用云校家的移动讲台,展示学生作评,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学生互评,教师小结。
(2)评价内容:是否能够较好的应用点线面处理好烟花的形态,是否表现出自己对烟花的独特感受,是否与众不同。
六、拓展
课外留心一些有关烟花的美丽图片,进一步欣赏烟花的美。
【教案参考】 指导课教学设计其七
作为学生,阅读大量的范文是必不可少的,一些优秀范文对于我们来说是必须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对于一些人来说,多看一些范文能增进知识,你有没有看过的优秀范文的参考范文呢?以下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收集的“【教案参考】 指导课教学设计其七”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作文复习
教学目标:
1.了解本学期八次习作的内容。
2.学习将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3.学习修改作文。
教学重点:学习将一件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修改作文。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行作文复习。(板书)
二.学文
1.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回忆并梳理一下本学期八篇习作的内容。(指名回答)
2.下面,我们把这八篇习作分分类:出示课件
我们可以把这八篇习作分为四类:写人、记事、写景、编写童话故事。
3.三年级习作的要求有哪些呢?请看大屏:出示课件(师读要求)
4.同学们,了解了习作的要求,那么,在你自己的写作过程中都爱出现呢些错误呢?请看大屏:常出现的错误 (师读)
5.那么怎样才能写出一篇内容清楚,叙述具体的文章呢?我们先看一
个小练笔:出示课件:师读内容,指名填动词,把合的动词填入括号中。你看,通过这些合适的动词,擦玻璃这件事情就写得很具体很生动了。这种方法值得大家去学习。
6.出示课件(图片及背景音乐)
滑滑板这个运动大家喜欢吗?有一位同学把他和弟弟玩滑板的事情写成了一篇作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出示课件:师读病文。
7.大家说说这篇文章写得如何?有哪些优点和不足呢?
8.看看老师的评价:出示课件
9.怎样修改呢?指名说一说。
10.看看老师给出的建议:出示课件
11.在这个建议上如何扩写呢?请看:出示课件:(师读内容)
12.这种方法可以总结:关注细节,合理想象。(板书)
13.根据老师提供的这些内容,自己看着原文试着改改吧。(课件出示病文)(指两名学生说一说)
14.好,大家来一起读读老师修改后的作文吧:出示课件:(师有感情的朗读)一边读,一边解说。
15.你们看,老师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人物的神态、动作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将文章变得生动具体了。所以说:好文章是修改出来的。
三.练习修改:
1.现在,咱们就试着用这种办法自己来修改一篇文章。好不好?出示
课件:生读内容。
2.这篇文章哪些地方需要修改,为什么?(指名回答)
3.好,现在大家就动笔吧!(师巡视)
4.全班交流。
课件范本: 《水调歌头》教案其五
在不同的时期,我们看过不同的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如何去记录重要的事情。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您最近在寻找优秀范文的参考模板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件范本: 《水调歌头》教案其五”,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1理解作者的情绪变迁及其原因。
2学习词中的想象手法的运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作者情感的分析。
难点:情感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关于苏轼: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宋仁宗嘉祐二年中进士,宋神宗时,王安石实行变法,他持不同政见,因而被外放到杭州、密州(今山东诸城县)、徐州、湖州等地作地方官。后被新党中部分人罗织文字狱,兴起“乌台诗案”,下狱,经救援出狱,贬为黄州(今湖北省黄冈县)团练副使。旧党执政后,被招还,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但又与旧党意见分歧,遭排挤出任杭州、颖州等地地方官。当变了质的新党再度上台,苏轼又被贬到惠州(今广东惠州)、儋州(今海 南岛儋县)等地,徽宗即位时遇赦北还,死于常州。
苏轼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在诗、词、散文、书法、绘画等各个艺术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它的诗歌题材广泛,敢于反映现实生活。他的词,开拓了词的境界,其风格豪放婉约兼而有之。他的散文挥洒自如,随物赋行,写景抒情,十分自然。有《东坡全集》。(参考内容:他的思想出入儒道,杂染佛禅,既能关注朝政民生,保持独立的见解,又能随缘自适,达观处世。宏博通达的学识才华和饱经忧患的人生体验,也玉成了苏轼诗歌体裁多样,内容广博,立意新奇,呈现出“吞五湖三江“的气象。他的一生政治讽谕诗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苏轼诗中数量最多,对后人影响也最大的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如《赤壁怀古》、《题西林壁》)
苏轼的诗今存2700多首,有着丰富多彩的风格,或雄奇奔放,或富于理趣,或简淡自然。他岁善于运用新奇形象的比喻来描绘景物,阐发哲理。尤其是长篇古诗大多博用比喻,联想无穷,语言流畅,气势奔放。他还善于幽默旷达的笔调,随时生发奇警新鲜的人生意趣,令人耳目一新。这都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他的诗词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词为“艳科”的旧框框。他和南宋的辛弃疾行成词坛的“苏辛”豪放词派。他的散文,书,画等成就都很高。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资禀忠爱,议论英发,历典州郡,所至皆有去思。其文章政事为天下所宗仰,盖过欧阳修为文坛领袖。喜交游,推奖后进不遗余力,一时知名之士皆归之如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号称苏门四学士。有东坡集行世。)一言以蔽之:《苏轼传——智者在苦难中超越》
二、词的简介:
词最初称为“曲词”或“曲子词”,是配音乐的。从配音乐这一点上说,它和乐府是同一类的文学体裁,也同样是来自民间文学。后来词也跟乐府一样,逐渐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所以有人把词称为“诗余”。也叫“长短句”。
词一般以“阙”或“片”为单位,一般认为只有一片的称为“小令”或“单调”(如李清照的《如梦令》)、两片的是“双调”(比较常见)、“三叠”和“四叠”即有三片和四片,比较少见。词必须有“词牌”,最初“词牌”与内容相关,后逐渐成为一种形式,只起到规定字数和格律的作用。
三、写作背景:
这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当时苏轼在密州任太守,与弟弟子由经年未见。这一年即丙辰年(1076年)的中秋节,作者醉后抒情,怀念弟弟苏辙,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词作。
(也可在分析词作的过程中插入介绍)
(在中秋词中的重要地位: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余词尽废。”)
四、全体朗读并正音。
五、分析全诗(每一句的分析要点):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借用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诗意,通过向青天发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广漠太空的神仙世界。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以下数句:
笔势夭矫迴折,跌宕多彩。它说明作者在“出世”与“入世”,亦即“退”与“进”、“仕”与“隐”之间抉择上深自徘徊的困惑心态。以上写诗人把酒问月,是对明月产生的疑问、进行的探索,气势不凡,突兀挺拔。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写词人对月宫仙境产生的向往和疑虑,寄寓着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写词人的入世思想战胜了出世思想,表现了词人执着人生、热爱人间的感情。
小结:
上片表现词人由超尘出世到热爱人生的思想活动,侧重写天上。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三句,
实写月光照人间的景象,由月引出人,暗示出作者的心事浩茫。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两句,
承“照无眠”而下,笔致淋漓顿挫,表面上是恼月照人,增人“月圆人不圆”的怅恨,骨子里是本抱怀人心事,借见月圆而表达作者对亲人的怀念之情。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三句,
写词人对人世悲欢离合的解释,表明作者由于受庄子和佛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一种洒脱、旷达的襟怀,齐庞辱,忘得失,超然物外,把作为社会现象的人间悲怨、不平,同月之阴晴圆缺这些自然现象相提并论,视为一体,求得安慰。
结尾“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转出更高的思想境界,向世间所有离别的亲人(包括自己的兄弟),发出深挚的慰问和祝愿,给全词增加了积极奋发的意蕴。词的下片,笔法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浑厚,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错综复杂的变化,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幸福的生活的向往,既富于哲理,又饱含感情。
小结:
下片融写实为写意,化景物为情思,表现词人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解释,侧重写人间。
六、总结
全词运用形象的描绘和浪漫主义的想象,紧紧围绕中秋之月展开描写、抒情和议论,从天上与人间、月与人、空间与时间这些相联系的范畴进行思考,把自己对兄弟的感情,升华到探索人生乐观与不幸的哲理高度,表达了作者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和对生活的美好祝愿、无限热爱。
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作者俯仰古今变迁,感慨宇宙流转,厌薄宦海浮沉,在皓月当空、孤高旷远的意境氛围中,渗入浓厚的哲学意味,揭示睿智的人生理念,达到了人与宇宙、自然与社会的高度契合。
七、拓展延伸: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 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中秋之夜,月色皎洁,古人把圆月视为团圆的象征,因此,又称八月十五为“团圆节”。古往今来,人们常用“月圆、月缺” 来形容“悲欢离合”,客居他乡的游子,更是以月来寄托深情。
有关中秋月亮的古代诗句: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美人迈兮音尘阙,隔千里兮共明月。——谢庄《月赋》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李白《把酒问月》
课外比较阅读
(1)《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字仲初。一生困顿,晚年凄凉。早年以宫词著称。中年以后,诗风转变,乐府诗反映劳动人民生活面貌揭露统治暴行,与张籍齐名。)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下,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他们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睡乡。“冷露无声湿桂花”: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意境悠远,耐人寻味。“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到谁家?”明月当空,难道只有诗人独自在那里凝神瞩望吗?同是望月,而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落谁家”,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的深沉含蓄。此诗意境很美,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中秋望月的特定气氛,把读者带进了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
(2)月下独酌 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原诗共四首,此为第一首。抒发了壮志难酬、宏图难展、无人可与共语的极度的寂寞孤独之情。李白爱饮酒作诗。月下独酌本是极孤独苦闷极寂寞无聊的事,作者却又歌又舞又醉饮,煞是热闹!月、影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作者偏把它拟人化,视为知己,引为同调,与卑鄙龌龊的尘世相比,真可谓是无情胜有情了。
诗的题目是《月下独酌》,而李白丰富的想象,描述了一个孤独而又不孤独的场面,表面看来,诗人真的能够自得其乐,而背景则是无限的凄凉。诗的整篇,都给人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可能正是这种无与伦比的孤独感成就了这位千古奇才。
(3)把酒问月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秋复春, 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此诗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看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
《把酒问月》这诗题就是作者绝妙的自我造象,那飘逸浪漫的风神唯谪仙人方能有之。题下原注:“故人贾淳令予问之”,彼不自问而令予问之,一种风流自赏之意溢于言表。
全诗从酒写到月,从月归到酒;从空间感受写到时间感受。其中将人与月反反复复加以对照,又穿插以景物描绘与神话传说,塑造了一个崇高、永恒、美好而又神秘的月的形象,于中也显露着一个孤高出尘的诗人自我。虽然意绪多端,随兴挥洒,但潜气内转,脉络贯通,极回环错综之致、浑成自然之妙;加之四句转韵,平仄互换,抑扬顿挫,更觉一气呵成,有宫商之声,可谓音情理趣俱好,故“于古今为创调”(王夫之《唐诗评选》)。
[教案必备] 小班儿歌教学设计其七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怎么写优秀范文吗?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必备] 小班儿歌教学设计其七”,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题材分析:《小雨珠》是一篇富有童趣的儿歌。它把小雨珠比做一个贪玩的小娃娃,长的胖乎乎的,一会学跳舞,一会学打鼓,累了就在花盆里睡着了,活泼可爱的形象跃然纸上。儿歌短小精悍,朗朗上口,非常适合小班孩子学习。
教材分析:这篇儿歌通过对小雨珠在下落过程中的形象和声音来进行拟人化,富有想象力,但这也是这篇儿歌的难点与重点。要让幼儿充分理解为什么小雨珠,落在窗户上是在学打鼓,落在屋顶上是在学跳舞,落在花盆里是在打呼噜。充分的理解也是为后来的仿编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春天是一个多雨的季节,淅淅沥沥的春雨给小朋友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可以打着小伞在雨中嬉戏,踩水。雨点打在各种物体上的声音也让小朋友们兴奋不已。每到下雨的时候,总有许多小朋友扒在窗台上往外看,小嘴巴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之前小朋友们学唱了歌曲《大雨小雨》,对雨的声音有了更多的理解。小朋友们非常喜欢可爱的形象,因为这与他们的生活很接近。他们喜欢念儿歌,并随着儿歌的节奏进行表演。
教学目的:
1、体会儿歌欢快活泼的情绪
2、学习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教学准备:雨景的图片,小雨珠的卡片,配乐儿歌磁带
教学过程:
1、复习歌曲《大雨小雨》,引出课题
提问:下雨的时候,雨点都落在了什么地方?
2、欣赏配乐儿歌,初步了解儿歌内容
(1)出示小雨珠的卡片,向小朋友介绍客人的名字,并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小雨珠长的什么样。练习说词:胖乎乎
(2)以小雨珠爱玩为话题,请小朋友听一听儿歌中的小雨珠到什么地方玩了?
(3)幼儿欣赏配乐儿歌朗诵,说一说儿歌的名字,小雨珠到什么地方玩了。
3出示雨景的图片,老师操作小雨珠的卡片,朗诵儿歌,并提问:
(1)小雨珠在屋顶上干什么了?帮助幼儿理解小雨珠落在屋顶上溅出了水花就像在跳舞。请小朋友们模仿小雨珠跳舞的动作。
(2)小雨珠在窗户上干什么了?帮助幼儿理解小雨珠打在窗户玻璃上发出的声音就像敲鼓,请幼儿模仿小雨珠敲鼓的声音和动作。
(3)小雨珠在花盆里干什么了?帮助幼儿理解小雨珠落在花盆里,渗入泥土,就像睡觉了一样,请小朋友们模仿小雨珠睡觉打呼噜的声音和动作。
4幼儿练习朗诵儿歌
(1)跟老师一起完整朗诵,鼓励幼儿象小雨珠学习,认真学本领
(2)边表演边朗诵
(3)幼儿与老师分句朗诵
(4)幼儿分两组朗诵
5、学习仿编诗歌
提问:小雨珠还去什么地方玩了?他在那里干什么哪?老师根据幼儿回答的内容,组织成儿歌的句子,并连成一首新的儿歌念给小朋友们听。
[教案借鉴]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范本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这些范文能给我们带来很大的帮助,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阅读范文需要我们不断地积累阅读,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下面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教案借鉴] 《花的勇气》教学设计范本”,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领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4、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树立无所畏惧的勇气和信心。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含义深刻的词句的意思,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难点: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预习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教师准备:简单的课件;《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全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师:当你看到花儿在阳光下绽开笑脸,在温室里展露娇媚时,也许你并不会太在意,然而当你面对千万朵在冷风冷雨中怒放的小花的时候,你可以熟视无睹吗,那时候,你又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风雨中赏花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20课《花的勇气》。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师生轮读,互相评价。
3、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作者在维也纳经历了一件什么事?
4、质疑,师生共同质疑答难。(此时重点解决理解字词的问题)
三、披文入情,理清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理解变化的原因。
1、师:谁来说说文中哪一段话使你感受最深?
2、课件出示最后一段话,生齐读:
“我的心头怦然一震,这一震,使我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是??勇气!”
3、师:作者一开始就有这样的感受吗?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画出表现作者情感变化的词语,完成下面的填空(提示:文中直接了当地表达的就画出来;没有明确表达的,请用心体会。)
作者最初看见草地时,感到(失望),因为(只见绿地不见花);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小花时,感到(吃惊),因为(见到花儿藏身于草下);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遗憾),因为(仍不见花儿冒出来);
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惊奇),因为(看到花儿在冷风冷雨中拔地而起,傲然挺立);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怦然一震),因为(明白了生命的意味是什么)。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自主研读:
(1)师:维也纳的春天犹如一位善变的魔术师,难怪作者的情感也随之跌宕起伏。刚才我们已经初步读懂了课文的内容,但对于阅读一篇文章来说还不够,还应对文章进行仔细地研读。这篇课文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读时令人感到言尽而意无穷。下面请同学们仔细阅读课文,找到这样的词句多读几遍,并想办法进入深刻的体会,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也写在旁边。
(2)学生将自己认为写得好的词句反复诵读品味、体会。
2、合作学习:下面请大家根据平时的学习分组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将自己喜欢的句子读给学习伙伴听,并说说自己的体会,也可以说说自己喜欢的地方及原因,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其他同学认真听,听完以后可以补充,也可以发表自己的意见。
3、感情朗读,交流感悟,情感共鸣。
(1)师:你认为哪些词句含义深刻,为什么?
(2)学生汇报,交流感悟,教师指导朗读。
五、回归全文,升华思想。
请同学们结合自身的生活实际,和小组同学谈谈自己对勇气、对人生的认识:读了这篇课文后,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积累语言,拓展阅读。
1、抄写自己喜欢的段落、语段或词语。
2、布置阅读《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这篇课文选自当代著名作家冯骥才的散文《维也纳春天的三个画面》,请同学们课后仔细阅读这篇优美的散文。
板书设计:
20 《花的勇气》
冯骥才
失望、吃惊、遗憾
惊奇、怦然一震
生命的意味是??勇气
课件推荐: 大班创新游戏教学设计奇妙的易拉罐其五
学习数年,我们读过很多范文,一篇好的范文会让我们学到东西,通过阅读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理解能力,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您知道关于优秀范文的书写需要注意哪些方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课件推荐: 大班创新游戏教学设计奇妙的易拉罐其五”,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幼儿园大班创新游戏:奇妙的易拉罐
作者:王爱香、潘晓敏 来源:潍坊昌乐城关街道中心幼儿园
【内容分析】
《奇妙的易拉罐》是大班下学期的《创新智慧游戏课程》中的活动内容。生活中的许多饮料人们都是用易拉罐装盛的,人们用了以后会不经意的把它扔掉。对于大人来说用后是没用的废料,对于幼儿来说,易拉罐就会变的奇妙无比。孩子们会把人们人掉的易拉罐捡起来看一看、玩一玩,时时吸引着孩子们。它会激发孩子们不断探索的兴趣。本活动内容的选择来源于生活,深受幼儿的喜欢,运用易拉罐贯穿始终,引导幼儿不断去想像、思维、探索、操作,不断提高幼儿的各种能力。
【幼儿分析】
大班幼儿已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想像力非常发达,动手的欲望强烈,对很多事物有着好奇心,乐于动脑探索事物。所以,本活动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使幼儿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设计思路】
下面是我们的具体思路和设计意图:
1、“易拉罐”导入——激发幼儿产生兴趣。
2、故事插入——感知易拉罐的奇妙。
3、互动交流——发展想像。
4、创意玩“易拉罐”——发散幼儿思维。
活动的开始用实物引起幼儿的兴趣——引发想像,故事的引入——了解发现,互动交流——展开想像,自由玩耍——动手操作——寻找秘密。活动环环紧扣,步步深入,使幼儿的各种能力不断提高,活动中以幼儿为主,展开各项活动,使幼儿兴趣浓厚,想像力、思维力、创新意识得到了发展。
【活动目标】
1、运用实物与故事,了解易拉罐的用途及主要功能。
2、培养幼儿遇事多动脑筋的习惯及发挥幼儿的思维和想像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引导幼儿在玩中发现秘密,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活动准备】
易拉罐若干,挂图,皮筋,小棒等,展台,小老鼠卡片。
【重点、难点】
重点是引导幼儿探索易拉罐的多种功能。
难点是培养幼儿多动脑、多想像,编讲不同结局的故事。
【活动过程】
(一)易拉罐导入,激发幼儿兴趣。
出示易拉罐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奇妙的东西,请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在猜之前,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静静的听,也许你就知道它的名字了。
教师做示范,幼儿猜出后,出示易拉罐,引导幼儿说出在哪里见过易拉罐?易拉罐有什么用?
小结:易拉罐的用处很多,能盛各种饮料和酒,他给人们外出带来很多方便。
(二)故事引入,感知了解易拉罐。
师:那它给小动物会带来什么呢?今天有一个小动物想来告诉你们,想知道是谁吗?实物展台展示小老鼠。
师:小老鼠想告诉大家有关它和易拉罐的故事,请小朋友看图:分别观察图一、二、三、四,引导幼儿了解故事内容并提问: 1、小老鼠得到了易拉罐的哪些帮助?
2、故事还没有结束,小老鼠继续往前走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易拉罐能怎样帮助它?
(发挥幼儿想像、思维,引发幼儿动脑解决问题)
幼儿:小老鼠继续往前走,来到了车站,坐上了共公汽车,在车上听到了小娃娃要撒尿,她忙把易拉罐给了娃娃做了尿罐。
幼儿:小老鼠继续往前走,看见路边的花儿干了,就把易拉罐当成喷壶浇花,花儿高兴地向它点头。
幼儿:小老鼠走着走着,听到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的叫妈妈,小老鼠就把易拉罐当成乐器给小鸟弹奏好听的曲子,小鸟安静的睡着了等。
(三)交流易拉罐,展开幼儿想象。
师:易拉罐的用处可真多,它不但给人们带来方便,还给动物带来很多帮助,易拉罐的用途还很多,请小朋友想一想,易拉罐还有哪些用途?幼儿分组交流、想象后回答。
幼儿:易拉罐还能做成电话玩。
幼儿:易拉罐还能做成小鼓玩。
幼儿:易拉罐还能做成杯子、椅子……等。
(四)创意玩易拉罐,发散幼儿的思维。
幼儿随意拿已备好的易拉罐和辅助材料,自由玩耍,引导幼儿从中发现秘密。最后与幼儿交流,你是怎样玩易拉罐的?你把易拉罐当做什么来玩的?你玩出了什么花样?
【活动延伸】
课后制作易拉罐玩具和用玩具编讲故事。
【活动反思】
优点:
1、本活动内容、题材来源于生活,有效地利用废旧物品展开幼儿的想象、创新思维能力,探索发现物品的奇妙。
2、活动中注重全体幼儿,通过观察、故事、游戏等方式,围绕废旧物品进行活动,使幼儿积极、主动,动手、动脑,从而使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得到提高。
3、为幼儿提供易拉罐和辅助材料,使幼儿在良好的气氛中大胆想象、创新、不断探索,充分体现了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机会。
不足:
因材料的限制,导致幼儿想象的缺陷,使创编不同故事结局的内容不丰富。在今后的类此教学中应注意材料的准备,充分引导幼儿的想象和探索,不断发展幼儿的创新思维能力。
[教案范本]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
在学校,我们看过许多范文,一篇优秀的范文是能让人学到很多东西的,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学会将想要表达的传达给他人。看一些范文能够帮助自己了解更多的知识,你知道怎么写优秀范文吗?下面是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整理的“[教案范本] 圆柱的体积教学设计(篇一)”,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会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应用分式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2.在充分展示体积公式推导过程的基础上,培养学生推理归纳能力和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学难点: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正确理解圆柱体积公式推导过程。
教 法:启发点拨,归纳总结,直观演示
学 法:自学归纳法,小组交流法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定向导学(5分)
(一)导学
1.什么叫体积?(指名回答)
生: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师:你学过哪些体积的计算公式?(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长方体体积=底面积×高
2.圆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生:把一个圆,平均分成数个扇形,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圆的半径,(根据学生的叙述,边用幻灯片演示。)得到圆面积公式s=2πr。
3.动脑筋想一想,圆柱的体积,能不能转化成你学过的形体,推导出计算圆柱体积的公式?
4、导入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体,学会了圆柱体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今天研究圆柱的体积。(板书:圆柱的体积)
(二)定向
出示学习目标:
1、理解和掌握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
2、会用公式计算圆柱的体积,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实际问题。
二、合作交流(15分)
1.阅读书25页。
2、看书回答:
(1)圆柱体是怎样变成近似长方体的?
(2)切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底面积和高分别与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有什么关系?
(3)怎样计算切拼成的长方体体积?为什么 ?用字母怎样表示?
3、小组展评交流结果。
(1)展评题(1)。圆柱体是怎样变成长方体的?把圆柱体底面分成许多相等的扇形(例如分成16份),然后把圆柱切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体。(教师加以说明,底面扇形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拼成的立体图形越接近长方体。)
(2)展评题2。
切拼成的长方体的体积相当于圆柱的体积,长方体的底面积相当于圆柱体的底面积,长方体的高相当于圆柱体的高。
(3)展评题3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v=sh
4、公式检测
学生独立完成书上做一做1、2题。
三、自主学习(5)
1、出示例6
下面这个杯子能不能装下这袋奶
直径8厘米 高10厘米 这袋奶498毫升
2、尝试列式计算.
3、学生展示自学结果。
4、小结
小结:要求圆柱体积,必须知道圆柱的底面积(如果给半径、直径、底面周长,先求出底面积)和高。注意统一单位名称。
四、质疑探究(2)
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和高又怎样求圆柱的体积?
五、
小结检测
(
13
分)
(一)小结
让学生说出圆柱体积的推导过程,体积公式。
(二)检测
1、把圆柱切开,可拼成一个( ),圆柱的体积等于近似长方体的( ),圆柱的底面积等于( ),圆柱的高等于( ),所以圆柱的体积=( )。
2.圆柱体的底面积3.14平方分米,高4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3.一根圆柱形铁棒,底面周长是12.56厘米,长是10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4 判断正误,对的画“√”,错误的画“×”。
(1)圆柱体的底面积越大,它的体积越大。( )
(2)圆柱体的高越长,它的体积越大。( )
(3)圆柱体的体积与长方体的体积相等。( )
(4)圆柱体的底面直径和高可以相等。( )
5、 一张长方形的纸长6.28分米,宽4分米。用它分别围成两个圆柱体,它们的体积大小一样吗?请你计算一下。
板书设计:
圆柱的体积
圆柱体积=底面积×高
v=sh
75× 90=6750(立方厘米) 杯子的底面积:3.14×(8/2) ×(8/2) ×10=502.4(ml)
答:它的体积是6750立方米。答:这个杯子能装下这袋奶。
[教案范本] 《秋天》教学设计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不少优秀范文是学生写出来的, 阅读范文可以让我们更容易渡过独处的时间。阅读范文能够更好地领悟作文书写的精髓,你是否在寻找有关优秀范文的模板呢?经过搜索和整理,76范文网(fw76.com)小编为大家特呈现“[教案范本] 《秋天》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教学思想
《秋天》是何其芳于三十年代初创作的一首优美的抒情诗。诗人用情味深长的语言描写农家生活,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面,三节诗组合成三幅既流动又整合的秋天意象,抒发了对秋天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多姿多彩的大自然本身就是一本美学教科书,一部优美的文学画卷,它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因而,借助这篇课文的学习,让学生上一堂美学课,上一堂文学课,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首诗的内容简单易懂,同时作为一篇自读课文,教师也不宜对它分析得过细。所以教学的重点是通过反复诵读,在读中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品味语言。
由课文这一素材,我大胆地设计了半节课的拓展训练,我想体现的是阅读与写作的结合,整体感知与深入探究的结合,从书本向生活,由课堂向课外的延伸。
教学中采用诵读法,讨论法,想象法等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新课
师:尝过中秋的月饼,赏过重阳的菊花,我们又迎来了一场场凉丝丝的秋雨。同学们当中有谁喜欢秋天这个季节,能说说为什么吗?
(学生自由发言后)师:是的,很多人都喜爱秋天,爱它的天高云淡,爱它的四野飘香,爱它的霜色洁白,也爱它的叠翠流金……今天,就让我们随着理查德.克莱德曼的钢琴曲《秋日的私语》一起走进现代诗人何其芳的《秋天》,去领略秋的风采,倾听秋的诉说。
【设计说明】说秋,旨在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初步感受秋天的美好,引入本课内容。
二、感知课文
1.师配乐诵读诗歌,生一边听读一边欣赏大屏幕展示的一幅幅秋景。
【设计说明】赏秋,旨在培养学生听的能力,感受美的意境、语言、旋律、情感,得到美的陶冶。
2.资料助读:作者简介。
3.齐声诵读。师作朗读指导:重音的处理。
【设计说明】读秋,旨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
4.指名朗读。A生读,全班同学找出每一诗节的中心句。(生回答后)明确:全诗依次描绘了三个场景的秋天。B生再读,全班同学闭上眼睛听读,脑海中想象一幅幅秋天的画面。
【设计说明】想秋,旨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深入领会诗的意境。
5.小组合作:A一人朗读,其他三人点评得失。B讨论:(1)三个场景分别是怎样的图画,概括。(2)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设计说明】点秋,旨在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理解诗的主旨,理解诗人抒发的感情。
6.自由朗读,仔细品味诗歌的语言,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理由。
【设计说明】品秋,体现阅读的个性化要求,旨在使学生在交流中既锻炼口语组织能力,又互相启发,加深理解和感悟。
7.师小结,生回顾。看大屏幕上一组秋景图,配乐齐声诵读全诗。
三、拓展延伸
1、比较阅读。资料:(美)狄金森《秋景》。比较此诗与课文的异同。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比较与欣赏能力,在比较中,更容易理解不同诗人不同的诗风,不同诗作不同诗味。
2、欣赏品评。资料:沙白《秋》。谈谈认识:你认为哪个词句最生动?
【设计说明】侧重于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的能力,并借此巩固一点修辞知识。
3、资料交流。交流展示课前搜集的关于秋天的各种形式的资料,资源共享。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激发他们从生活中利用各种资源加强学科课程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4、写作平台。A布置练笔题目《我是风》,要求根据《秋天》一诗的内容,以风的眼光见证每一个场景,以风的口吻创造性地描述每一幅画面。B师示范作文。提示:发挥想象联想,运用拟人手法,可选取一个诗节,也可选取一两个诗句,再创造。C学生完成练笔。D展示作文。
【设计说明】发挥学生想象联想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激发表达兴趣,享受写作带给自己的快乐体验。
四、结束语并布置作业 :
秋,因其成熟与收获,因其萧瑟与凄清,给文人墨客,画家歌者还有我们提供了无尽的素材:秋阳暖暖,秋波澹澹,秋风习习,秋雨绵绵……流连于字里行间,徜徉于音乐图片,秋的氛围、秋的风韵在我们心头久久久久挥之不去,我们不禁会赞叹,秋天原来如此美丽,世界竟然这样神奇!
作业 :整理所搜集的资料,修改完善自己的作文,办一个有关秋天主题的展览。我们给这个展览起一个名字就叫《秋天如此美丽》。
课后反思
一、成功之处:
1、总体来看,这节课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要把它上成一堂美学课,文学课的设想基本实现了。这一点,评委们也做了充分的肯定,称这节课是此次总校创优竞赛中“美学价值最高的一堂课”。
2、基于丰富课程资源的教学设计,大胆创新,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把理解目标渗透到反复诵读中,问题设计精当,处理简练利落。拓展延伸环节的内容设计,评委高度赞许“丰富而不单一,干练而繁冗,充分而不做作。”
二、遗憾之处:
1、教师的激情应该更充沛,在调动学生上还应再想想办法。
2、由于这节课容量较大,写作环节时间仓促,致使学生的作文没有更多地展示。
三、意外收获:
1、在回答一个问题的时候,一位学生未经老师许可就抢先发言,我肯定了他的勇敢积极。老师的理解和宽容会创设一个更开放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踊跃地大胆地表现自己。
2、有好几个学生的发言很见光彩,有的联系实际,有的画龙点睛,有的独辟蹊径,甚至对我都很有启发。我想,教师应该充分相信学生。教学的过程是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师生都是学习者。
月度教案精选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其五
从小到大,我们看过不少的范文,在平时多阅读优秀的范文是一种积累,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会将内心情感通过文字表达。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哪些可以借鉴的优秀范文范文呢?76范文网(fw76.com)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月度教案精选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其五”,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懂得与其他生命互爱互助,和睦相处。
教学难点:
揣摩作者如何把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的感情写真实写具体的。
教学准备:
收集人与动物、动物与动物之间发生的真情故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看视频《狐狸的故事》
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是一部日本电影《狐狸的故事》,在金色的阳光照耀下,狐狸在雪地里奔跑,视频中的狐狸可不可爱?
2、揭示课题——《金色的脚印》。
(二)初读课文,粗知大意(写了什么)
1、浏览课文,边读边想三个问题:课文重点写了哪几个角色?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三)精读体会,抓住主题(为什么写)
细读课文,自主体会:
1、老狐狸为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哪些句子最让你感动的?
2、正太郎为小狐狸做了些什么?
3、老狐狸为正太郎又做了些什么?哪些句子让你体会最深的?
2、小组交流,合作探究。
3、集体汇报,引导点拨。
预设一:动物之间生死相依的浓浓亲情:
(1)“调虎离山”救小狐狸
(2)深入“虎—”做窝、喂奶。
(3)咬不断铁链就咬木桩。
预设二:人与动物之间亲密信任的友情:
(1)正太郎同情小狐狸。
(2)正太郎给狐狸送食物。
(3)老狐狸救护正太郎
(4)正太郎要回小狐狸,让狐狸一家团聚。
四)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案范本] 《空气》科学教学设计
我们在上学时也会去读一些范文,这些优秀的范文有很多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语言组织能力。阅读范文对我们的学习有着重要的意义,有哪些好的优秀范文值得借鉴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教案范本] 《空气》科学教学设计”,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无处不在的空气,在幼儿眼中蕴含着许多“小秘密”,而科学对于幼儿来讲,就是生活中好玩的事情,是他们觉得好奇的现象,是他们为之感兴趣的东西。为了增加孩子们对空气的认识,我设计了本次科学活动——找空气。
第一个环节是让幼儿感知空气的存在及其特性,也是本次活动的重要环节。我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材料,为幼儿进行探索活动提供了物质的基础,也激发了幼儿探索的欲望。让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从而了解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通过小实验《手绢湿了吗?》调动了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在活动中幼儿的争论非常激烈,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孩子们个个睁大了双眼,仔细观察,动脑思考。
通过实验幼儿知道杯子中确实有空气。接着孩子们拿着保鲜袋去装空气和感受空气的流动,孩子们都在想哪里有空气呢?不过部分孩子对空气还是有一定的已有经验,很快就装到了空气,还有部分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探索和老师的引导先后也都装到了空气,孩子们拿着装满空气的保鲜袋,脸上带着得意的笑容,同时也感受到空气到处都有,通过把气球里的空气放出来亲亲幼儿的脸蛋,让幼儿感受空气的流动。
第二个环节是让幼儿认识空气的作用,通过《吹泡泡》、《捏鼻子》两个游戏活动向幼儿展示空气的作用,使幼儿对空气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幼儿对《吹泡泡》游戏非常专注,入神,都带着神秘的眼神看着杯子中时大时小的泡泡,从而让幼儿感受空气在我们周围并且身体里也有,空气是我们的朋友,人、动物、植物都离不开空气。
“教师的无言是上好科学课的最高境界”。但由于自己的语言过多,导致了活动效果没有预期的好,还有活动环节设计还不太紧凑,老师准备的材料还应该更仔细选择,这样孩子的探索欲望可能会更强,游戏参与性会更高,教学效果会更佳。
教案范本: 大班健康教学设计
我们一定都有看过一些范文,优秀的范文能让我们感到受益匪浅,阅读范文可以提高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和想象力。阅读范文还能够让自己加深对写作的了解,你觉得哪些优秀范文是值得借鉴的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教案范本: 大班健康教学设计”,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设计意图
现在的家长和老师都很重视孩子的智力培养,对孩子在情绪情感方面关注得不够。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发现孩子在活动中有时候出现情绪不稳定,不能够作及时的自我调节。幼儿园的生活相对于幼儿来说,还是很轻松和愉快的,压力不是很大,而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的生活存在着很大的区别,从作息时间和作业量上幼儿可能不能一时适应。因此,我设计了情感教育活动“看得见的情绪”,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学会初步的调节情绪的方法。
活动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有情绪,并能辨认几种基本情绪。
2、能对自己的情绪作出确切的表达。
3、了解不同情绪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初步知道调节自己的情绪。
活动准备
1、六个情绪脸谱(兴奋、高兴、悲伤、愤怒、害怕、烦恼)。
2、做有六个情绪脸谱的大色子。
3、每个幼儿一个情绪温度计。
活动过程
一、 幼儿听两段音乐(高兴和悲伤的)。
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好听的曲子,请小朋友仔细听,听好后告诉老师你的感觉怎么样?
听曲子“赶花会”。
提问:听后你的感觉怎样?(高兴、快乐)
再请小朋友听一首曲子,告诉老师听的感觉怎样?
听曲子“北风吹,扎红头绳”。
提问:听后你的感觉怎样?(伤心、难过)。
教师小结:“伤心、高兴都是人的情绪,今天教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几张表情脸谱。小朋友看一看,说一说你看到的是什么情绪,并学一学。”
幼儿学完后,个别提问:说出你什么时候兴奋?什么时候高兴?……
二、游戏:玩色子。
1、请小朋友上来扔色子,色子扔到一处情绪时,这位小朋友要试着做也这种表情,并说说在怎样的情况下会有这种情绪。
2、玩色子的小朋友根据指到的情绪,做相应的表情,让其他小朋友猜猜,他扔到的是什么表情。
三、讨论如何调节不良情绪。
1、你喜欢哪一种情绪,哪些情绪你不喜欢?
2、如果你生气、害怕、难过的时候,你会怎么做呢?怎样才能让自己有个好心情?
3、教师小结。
每个人遇事都会产生不同的情绪,那是很自然的现象。但是愤怒、悲伤、痛苦等不良情绪对人的身体健康是不好的,而愉快、平静等良好的情绪是有利人的身体健康的。当我们生气难过的时候,要想想快乐的事情,或找别人谈谈自己的心情、感受,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我们小朋友快要离开幼儿园变成一个小学生了,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还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发生许多不开心的事,小朋友要想办法让自己保持一个好心情。老师希望我们大(2)班的小朋友能够天天高高兴、快快乐乐。
四、游戏:玩情绪温度计。
师:小朋友发热的时候你怎样才能知道你发烧多少度?(体温计)
我们又怎样知道今天天气多少度呢,用什么来测量?
今天老师也给小朋友带来了情绪温度计,请小朋友自己玩一玩。在10度以下是悲伤的情绪,在10-30度之间是高兴的情绪,在30-50度之间是兴奋的情绪。你玩到什么情绪,你就说一说你在什么时候是这种情绪。
小朋友自己玩,教师个别询问。
玩后提问:你最喜欢什么情绪?
五、舞蹈:娃哈哈。
活动延伸:
绘画活动《有趣的表情》。
启发幼儿画出自己常有的几种表情,或者画自己喜欢的表情,鼓励幼儿边画边与同伴交流自己当时的心情。
教学评析:大班健康活动《我能够》
大班健康活动《我能够》是幼儿园建构式教材上的一堂关于幼儿形体游戏的活动。活动重点目标之一是定在让幼儿尝试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充分伸展.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师极力引导幼儿充分的伸展身体,让幼儿体验到身体某部位被拉伸的感觉,体验身体柔韧弯曲的感觉.但在活动中,教师忽略了以下两个关键点:
1、关注目标的解读:教师对目标的解读能力决定了教师集体教学的方向和质量。在建构式教材上,许多活动的目标十分宽泛、灵活性较大,需要我们教师进一步进行解读和分解、细化。在解读细化目标的过程中,明确活动的重点和难点,并实施相应的教学策略进行解决。如本次活动中的主要目标是尝试伸展身体部位,执教教师把伸展身体部位的具体目标落实在幼儿柔韧性的表现上,整个活动虽然能够很好地围绕这一目标开展,但是因为目标定位的片面性,可能也就间接导致了幼儿活动的片面性。“伸展身体部位”除了在身体的柔韧性上有一定要求外,还有对身体的延展性、动作的创造性等等方面的要求。因此片面界定为感知“柔韧性”就颇为片面了。
2、关注领域的特点:幼儿教学各个领域都有其教学特点,尤其是户外健康活动,其涉及到外部环境场地、活动器材、教师策略、活动密度等等,都与常规的室内活动有很大的区别,因此教师在组织这类活动时因更加细致地考虑到这些细节问题:如站队应该以横列为主,以拉近师生的距离;幼儿听讲应该背对太阳,以减少阳光刺激烈带来的影响;活动器材提供应该充分,以保证活动量与活动密度;活动规则应提前制定,以保证幼儿注意力的集中等等。细致地考虑才能保证体育教学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