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读后感 篇1
“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要是人们从小能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一说到道德我的脑袋中就会蹦出《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中,父亲告诫儿子的话。
其实,道德可以分成自强、自律、孝敬长辈、健康生活、勤劳节俭、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关心集体、明礼、守法、诚信、助人、绿化环境、保护动物、低碳生活、文明上网、不沉迷网络、尊重网络知识产权等几方面,也有许多小故事。最让我欣赏的是诚信这方面发现的故事——“别拿诚信开玩笑”。
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年轻人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来到法国开始留学。但国内外,没有售票窗口,没有检票员,甚至随机抽样也很少。于是这位小伙子就经常逃票上车。
但有时还是被抓到了。4年过去了,名牌大学的金字招牌和优秀的学业成绩让小伙子充满自信,他开始频频进入巴黎一些跨国公司的大门,但因为小伙子有两次乘车逃票受罚的记录,所以没被录用。__年后,小伙子成为国内一位小有名气的教授。
他告诉学生:别拿诚信开玩笑,一次也不要!这位小伙子虽然做了不道德的事,但他即时改错,也成了一位小有名气的教师。
这个中年妇女不应该这样做。如果她需要钱,她也应该用劳动来交换。这个行为真是太可耻了。
让我们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让城市更美好,世界更温暖。
道德读后感 篇2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500字
被世人称为经济学之父的英国作家亚当斯密在其所著的《道德情操论》中说:贪心过度高估贫穷与富裕之间的差别;野心过度高估私人职位与公共职位之间的差别;虚荣过度高估无闻与声名远播之间的差别。在当今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千变万化市场经济大潮中,每一个普通人都面临着贫富的差距、地位的差距和荣誉的差距,人们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贪婪和背信弃义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而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
如何在当今社会幸福地生活、如何为和谐中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我以为要有一个完全平静的心态对待世间的各种差别,要把自己幸福感满足感的标准放低,要满怀感恩之心和爱心去回报社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要把自己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的标准提高。
我们要有被家人、朋友、社会所爱,得到物质或精神享受的幸福和满足;更要有施爱于人、助人为乐、奉献社会的富足和心灵涤荡,要把自己溶入整个社会,充分享受做人的快乐,要宽容待人,富有爱心,克服虚荣、妒嫉、贪婪心理,把贫富、贵贱、荣辱的距离缩短,崇尚博爱、正直、勤奋的美德,从身边点点滴滴的小事做起,真诚地对待所接触的每个人,踏实干好每一件事,要做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不要怨天尤人、心浮气躁、好高鹜远,更不要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索取回报,从做事的过程中去享受快乐,从赞美中去寻找自己的不足,从值得赞美中去感受心灵的宁静。人只能在社会中才能生存,人的天性使他能够适应身处的环境。人类社会的所有成员都需要相互帮助,也随时可能互相伤害。在人们能够互谅互让、互敬互爱、互相帮助的地方,社会就会繁荣兴盛、充满温馨。温情和爱将大家联系在一起,仿佛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中。
情感和内心的感受是各种行为的产生根源,也是评判行为善恶的基础,人性的尽善尽美就在于多为他人着想而少为自己着想,在于克制自私心而放纵宽容和仁慈之心。只有道德高尚、心情安宁、充满爱心的人的行为,对社会、对他人才是有益的,而且能够经受时间的长期考验,他们的行为不计个人得失,不图他人回报,在德行的过程中感受快乐,在施爱的行为中体味人生的幸福。但是我们的社会有一部分人的有些行为却不是这样,这些行为或是自私自利,或是短期看对社会、对他人有益,但暗藏私利或个人目的,更有甚者不息损人利己或者损社会和他人的大利而获取自己的蝇头小利,这些行为谈不上道德高尚、这些人无爱心可言,他们终究必然被人们所认识,而自身也终日倍受正义、道德的折磨和良心的谴责。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人员和统计干部,我们不仅是社会的普通一员,更是一名执法者,我们的工作行为代表国家,这样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美德,也要有公平正义、忠于职守、真抓实干、严格执法、锐意进取、敢于负责、清正廉洁、情趣健康的工作作风。意大利诗人但丁说过:一个知识不全的人可以用道德去弥补,而一个道德不全的人却难以用知识去弥补。我们暂且不去讨论道德和知识谁更重要,但我坚信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我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最需要的是具有道德高尚的知识者。因此我们要不断加强自身在政治理论、思想道德和作风的修养,真正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要甘于寂寞,富有爱心,要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增强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严格要求自己,爱岗敬业,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工作质量,把每项工作干好干实,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切实转变工作作风,端正服务态度,真心实意地为人民服务,坚持以人为本,让和谐充斥我们的每一个工作环节,让爱心在我们所做的每一件事情中释放,让我们以高尚的工作行为和一流的工作业绩感恩回报社会。
《道德情操论》读后感1500字
不读《国富论》不懂个人的致富之路、国家的富国裕民之道;但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如何使自己的的生命更有意义,人生更有价值,国家更公平正义。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与《道德情操论》是不可分离的,正如温总所言:正确的经济学同高尚的伦理学是不可分离的。
本科攻读经济学,导师曾推荐我读《国富论》,那个时候我知晓了自由经济学之神亚当斯密,而这本被奉为经济学圣经的巨著却让年幼的我嗤之以鼻,其赤裸裸的利己主义利益观固然有其道理,但我总觉得少了一点点道德与情感的气息。
读硕士的时候在人大学行政管理,刚刚涉及到行政伦理学,正好温总来人大的时候曾向我校学生问及是否读过《道德情操论》,好奇心驱使我接触到亚当斯密的这本巨著。静心潜读,追随大师的脚步,走进心灵的殿堂,去厘清崇高和卑鄙、简单和复杂、善良与丑恶、真诚和虚伪。这时,我才意识到只读大师的《国富论》会曲解大师的本意、误读大师的思想。
《国富论》说的是经济人,而《道德情操论》说的是道德人。它从道德的高度,阐述了以同情说为基础的道德评价论和德性论,其中包含道德准则与道德评价的共同标准以及对社会整体利益的.强调。亚当斯密指出,同情是人的本性,关心他人,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将他人的幸福视为自己的事情的牵挂,即是同情。其实,亚当斯密是说,同情(利他)与利己都是人的天性。所以他指出,惟有当整个社会的成员都具有同情心、以此作为行为的准则时,社会才会和谐、安定与进步。通读全书我们可以看出,《道德情操论》的核心思想是:以自利为基础的市场机制一定要用以利他为基础的道德情感来协调,人们之间不但要自利而且要利他,通过人的这两种天性来达到利益的天然一致。
身处急剧变革的市场经济大潮中,我们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企业改革、股市非理性繁荣等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身处其中又常常感到被自私、虚荣、妒嫉、仇恨和贪婪等不道德的情感所包围,因此我们更加向往感恩、大度、慷慨、正直、勤俭、自我克制等人性的美德。而在这样的情感和道德氛围中,我们该如何自处的确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20xx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的汶川大地震几乎天天上演可歌可泣的故事,即使不是身临其境的人们也无法抑制泪水。灾难面前,我们久违的同情的想象力重被激活,无需任何动员,人们就放弃狭隘的私利,自发组织起来帮助灾区。正是因为这种仁爱、仁慈、天伦之情、友情、尊敬等发自内心的感情倾向的伦理美德使得社会团结起来而不是一盘散沙,而这种最深沉的美德并不需要匹配华美的修辞,它只是能够同情他人的想象力而已。我想,只要这种同情的想象力不从人们内心深处消失,人类社会就永远存有希望。
道德读后感 篇3
我和在游览化女泉的时候,看到了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道德经》,我想这本书应该对我很有帮助,所以我就央求爸爸给我买了下来,我翻开一读才知道,《道德经》是老子的一部不朽著作,是一部博大精深、词意锤炼的哲理诗。这部被誉为“万经之王”的神奇之书,对我国古代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各方面,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它无论对于中华民族的`性格铸成,还是对于政治的统一于稳定,都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道德经》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智能结晶,也是一个知识的宝库,犹如汪洋大海,内容包罗万象,它不仅包含着宏奥的哲理,而且蕴含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体科学、思维科学、系统科学等多方面的根本素材。这本书主要讲了“道”、“可道”、“德”、“下德”,一共有五千文字,最终还是归结到人,“人”是道的代表,“人”得了道并与“道”合一,才能成为一个有益于自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有益于自身的人。
老子的《道德经》这本书,我有时候读起来不是很理解其中的意思,需要反复看,才能慢慢看懂,但是其中最主要的还是教诲人们要更加善良,与人、与物为善,让人类有一颗善良的心,和人、物、自然和谐相处!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上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那么无不治。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不笑天下可笑之人!进入QQ,只为缘而来,为朋友而来,为美好的心情而来,又何必去计较那些鸡毛蒜皮之事?又何必上纲上线,轻松事要严肃为?笑一笑,十年少。一笑泯千愁!
道德读后感 篇4
这本书告诉我要增强道德意识,强化道德养成,践行道德规范,提升道德素养,在家庭做个好孩子,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社会做个好公民。
读了这本书,我深深地感觉到“道德虽然是个简单而又普通的是与非的问题,但是实践起来却很难”。正因如此,只有从自我做起,才能影响别人。说过一句话:“做好人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人。”是啊,一时遵守道德并不难,难的是天天遵守道德。聚沙成塔,高尚的道德来源于日积月累的实践。只有做到自强、自律、自爱,才能实现自我的完善。
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首先要做到孝敬长辈,因为百善孝为先。在家要主动帮父母做家务活;父母辛苦了,要主动给他们捶捶背。在公车上,要主动给需要帮助的人让座。要养成勤劳节俭的习惯,不浪费水,不浪费电。
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也要做到与人和谐相处。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关心集体,乐于奉献;在社会上,要做一个懂礼貌,遵纪守法,诚实守信的人。
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还要做到保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珍惜地球资源,做一个低碳生活的地球公民。
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应该向周杰伦学习,学习他的自强不息;向钱学森学习,学习他的严格自律;向成龙学习,学习他坚持运动,始终保持阳光性格;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的勤俭节约;向王濛、周洋学习,学习他们的团队精神;向列宁学习,学习他平等对待每一个人;每个值得我学习的人,都是一个道德的榜样。
薄薄的一本书,在我心里播下了一颗道德的种子。
道德读后感 篇5
contemporarytv 13
c ontemporarytv
总第274期
丰富曲折的故事情节,生动生动的人物刻画,
使《铁梨花》取得了成功。密集的情节一环紧扣一环,悬疑丛生、跌宕起伏,剧中各种人物的命运悲喜交错、生死相依,剧情各个片段相互穿插、纠结,紧张而诡异,急迫而神奇。但是,这部电视剧最成功之处,还在于思想内涵开拓方面,更多地注入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元素,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忠诚、孝顺、仗义、善良、勇敢、坚强等传统的优秀思想观念、精神品格,激起了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文化认同。
在这里,忠诚、孝顺、正义乃至善良、勇敢、坚强等元素贯穿剧情始终,成为吸引和影响观众的重要焦点和支撑点。
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它崇尚“人”在社会中的能动地位,重视伦理道德的社会作用,讲究忠、孝、节、义的文化传统。忠孝正义等传统思想深神支根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源远流长。它们已成为我国思想感情习惯的精神支柱,成为集体历史集一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电视剧这个独特的大众化艺术形式,恰恰是通过影像和声音来传达人们的认识、态度与希望,来重构人们的集体记忆,借以激起观众的激情、理想与想象,拨动观众内心深处的情感记忆和思想触角,从而使一种历史的民族的国家想象得以更深入地被认同,而忠、孝、节、义的传统伦理道德思想观念,是最能够被群众普遍认同的情感基础,也是最能够激发电视观众共鸣的精神基因。
百善孝为先,孝乃德之本也。电视剧《铁梨花》首先是大量渲染了以血缘关系维系伦理道德的“孝”思想,其丰富、紧张的剧情中不乏讲孝顺、尽孝道的感人场面。该剧故事刚刚开始,女主人公铁梨花在刑场上就甘愿为身为“盗墓贼”的父亲顶罪去死,其尽孝道的大胆举动着实让赵元庚感到惊诧。
而后来,当贪图享乐的父亲被自己续弦的女人欺骗而疾病缠身后,铁梨花却接走父亲而陪伴其左右直至父亲去世,铁梨花之于父亲的感情可谓讲的是一个“孝”字。“孝顺”的思想观念在剧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赵府内讲求忠孝传家,讲求儿孙满堂、祖孙共享天
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解读
◆黄庆山陈燕
伦之乐。赵元庚这个**、狡诈、蛮横的自比“曹操”的旧
军阀角色,他敢在光天化日之下依靠权势强抢民女,也敢对自己的仇家疯狂报复、滥杀无辜,但却是一个典型的大孝子。他深爱着自己的家人,对自己的“猴娘”百依百顺,总要到娘前叩头下跪、行大礼。他和自己的“猴娘”、原配夫人李淡云都深知“无后”就意味着是对祖宗的大不敬、大不孝,真心希望赵家能够尽快续上香火。
而家规森严的赵府上至老太太、几位“奶奶”,下至丫鬟、婆子等等,讲求长幼尊卑、礼尚往来,凡是不忠不孝的,诸如油嘴滑舌的三姨太、与乔营副**的四姨太等人则受到了惩罚……戏里戏外渗透着那个年代的孝顺观念。
“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电视剧《铁梨花》最不乏的是弘扬“义”的动人情景,这主要体现在此剧的“江湖”戏中。这个“江湖”不仅是铁梨花从赵家逃出后走上老虎山“忠义堂”里的江湖,还包括赵元庚这个当地军阀雄霸一方、混世一时、指挥千军万马的江湖。
以梁飞虎为代表的老虎山的兄弟们,杀富济贫,行侠仗义,如同《水浒》中的梁山好汉,打起了替天行道的“义”字大旗。丐帮的四袋长老“色子”,能够跟随“铁哥哥”行走江湖,出生入死,多次用生命和尊严保护、帮助了铁梨花,他身上透露出的就是江湖中典型的“仗义”。
——电视剧《铁梨花》观后感
contemporarytv
142011年第2期
对于赵元庚来说,他也很有侵略性,敢爱敢恨,讲究义气。他总是对“仗义”的行为赞不绝口,每每遇到“仗义”之举就一改暴戾行径而放下屠刀。在日寇入侵的危难时刻,他能够毅然决然地秉承大义,积极抗日,特别是他能够与昔日仇敌梁飞虎摒弃前嫌,携肩作战,共御外敌,梁飞虎战死后,他并没有暗自高兴,而是顶着被误解的骂名痛恨不已,因为,在赵元庚的心底里也有一个“仗义”在支撑着他。
古人讲,“孝慈,则忠”。忠与孝紧密联系在一起。个人忠诚是指对某一个人如亲朋好友的深厚感情,也指对某一特定集体如国家和民族的拳术之心。
我们在电视剧《铁梨花》的“家国”章节中,很容易看到“忠诚”的影子。上个世纪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那一天,是中华民族遭受屈辱、英勇战斗、取得胜利的难忘时刻。在此电视剧中,当面对外侮肆虐家园、涂炭手足之时,无论是八路军、老虎山抗日大队,还是**正规部队、土匪、旧军阀,还有学生、农夫、戏子乃至宅门里的太太、仆人们,都会怀揣着对入侵者的家仇国恨和满腔怒火,毫不犹豫地投身到誓死报国的行列,唯民族大义为先……昔日**、狡诈的赵元庚带领自己的部队义不容辞、奔赴前线,诚恳、勇猛的梁飞虎带领自己的兄弟义无反顾、战死沙场,善良、坚强的铁梨花、色子、梁牛旦、张雅琴、柳天赐等等,在抗日的滚滚洪流中对国家和民族的忠诚表现得非常直接、干脆。
当赵元庚得知自己的女儿胖丫有可能加入日本人时,他大声说:如果胖丫真的加入日本人,她就是赵家的渣滓,他一定要亲手杀了她。赵元庚虽然痛恨四姨和乔营的副手,但四姨杀了日军司令官井上太郎时,他却隆重地把四姨带回家,视她为赵府的抗日英雄。
而相反,日本间谍井
三、汉奸胖丫乃至张吉安、老虎山二当家的何大炮等人,因为背离了忠诚的美德,背离了善良和正义,而最后走向了罪恶的深渊,得到了应有的下场。
电视剧《铁梨花》中,除了对忠诚、孝顺、仗义等传统
思想观念进行渲染、弘扬之外,还充分表现了中华传统文
善良、勇敢、坚强等优秀的品格和精神。扬善除恶是电视剧永恒的主题,这也不例外。女主人公铁梨花继承了传统劳动妇女的淳朴和善良,她既用一大盆米汤救了猥琐小人张吉安,又用救命的包子结交了丐帮长老色子;她追求与柳天赐的纯真爱情,却不为赵家富足的家业、尊贵的生活所动;她还不计较四姨太秋香的欺骗而甘愿带她逃出赵府,并在后来主动承担起抚养牛旦、栓子两个儿子的责任。
而两个儿子的成长经历则形成了善与恶的鲜明对比,勇敢善良的牛旦锻炼成长为优秀的解放军团长,而爱耍小聪明、贪图享乐的栓子则死在了能够使他发大财的“鸳鸯枕”下。无论是出身贫贱却自立自强、敢爱敢恨的铁梨花,还是善于打仗、冲锋在前的赵元庚、梁飞虎,以及倔强好胜而武艺高强的梁牛旦等等,都淋漓尽致地诠释了西北的汉子、黄土地上的婆姨,那份彪悍、威猛,那份泼辣、刚烈。勇敢、坚强的人物性格在火辣辣的剧情中随处可见。
电视剧作为特殊的大众化的、艺术化的传播媒介,是给观众提供了审美的虚构的媒介,而能够潜移默化地使观众在电视剧设置的“拟态环境”中认识了世界、认识了他人,从而认识了自我、调整了自我,从而产生共鸣、产生行动。可以这么认为,电视剧《铁梨花》凭借着中华传统的优秀文化思想,凭借着忠诚、孝顺、仗义乃至善良、勇敢、坚强等优秀观念、品格、精神的宣扬,让观众在这个虚构的故事“环境”中找到了自我,找到了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亟需认可和弘扬的东西。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电视剧创作,脱离了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优秀的精神营养,脱离了从民族集体记忆中汲取甘甜的文化乳汁,那么它可能将会在虚无缥缈的故事编造中失去我们民族的思想之根与文化之魂,从而也就失去了广大观众。
自然,中华传统文化中有精华亦有糟粕,忠、孝、节、义等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念应当与时俱进、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摒弃封建的落后的东西而批判地继承和大胆地“拿来”。电视剧《铁梨花》并非完美之作,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精神也可能不是其初衷,而渗透着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优秀剧作更不是唯此一部。我们从《渴望》、《大宅门》、《乔家大院》、《闯关东》、《亮剑》、《潜伏》等众多电视剧中,也可以看到传统伦理道德的力量,也可以领悟到优秀思想文化的魅力。
真心希望我们的剧作者们,能够虔诚地珍视我国独特的传统文化,以艺术的审美的力量,创作出更多挖掘人性真善美、弘扬传统美德的好作品来,进而滋养我们民族的生命力,激发我们民族的创造力,铸造我们民族的凝聚力。
(作者黄庆山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作者陈燕单位:北京大学/主编:刘原)
道德读后感 篇6
虚无20xx103472蔡少佳
尼采的道德批以“人之为人意味着什么”为本,将道德的解构和精神的自我提升相结合,从而对于社会的道德的彻底抨击与否定,在我们看来这是一种偏激的思想,但是思想的进步总是会以这样的推动而发展。读这本书一直找不到老师所要求的为什么,直到读第三章时有了一些想法,下面我就通过禁欲主义对比尼采和叔本华的两种虚无来进行阐述。
对于其精神导师叔本华视作彻底解脱手段与终极奥义的禁欲主义,尼采在《论道德的谱系》的第三章进行了一次集中的详谈。他一针见血地指出该种“意志的自我取消①”的确是,而且还仍将是一种意志,即“宁可让人追求虚无,也不能无所追求”。
同为虚无主义者与意志哲学家,尼采与叔本华,这两个在思想上紧密相关的人,如若深究起来却有迥然不同的逻辑根基。叔本华是在严密的反理性论证之后将意志推向前台,认定这一杂乱无章、不可理喻、利己的冲动性的存在为唯一真实的“自在”之物,接着又通过批判意志本身、揭示其给人类带来的痛苦与**的灾难性处境来证实生存毫无意义,进而走向被动的虚无主义,即穿越摩耶之幕,自觉自愿地对生存意志及其欲望进行残酷弃绝。而尼采论证虚无时首先批判的是意志之外的东西,束缚意志的障碍物,一直充当着彼岸世界最**值的柏拉图主义和它所变体的**教道德——它们给欧洲人带来了颓废主义与奴性,百害无利且在历史景观中死期已至——陈朽的价值体系被破除后,意志必将被解放,获得绝对的权力与自,从骆驼变成狮子,再变成大地的新生儿②。
这是积极的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最初便旨在为意志及其欲望卸下千年的重负,重寻狂欢的酒神。此可见,两种虚无主义实质于起点处便已分道扬镳,它们各自来自于自身的贬抑与对枷锁的拆除,于是前者不可避免地带来绝望,后者却带来激烈的恐怖与狂喜,带来“一切皆虚妄,一切皆允许”的、流亡于荒漠的“超人”时代。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他们对禁欲主义持相反的态度。这里我详谈谈尼采对叔本华禁欲主义的全面批判,即哲学家的禁欲主义
学习的最大逻辑漏洞是生命的痛苦和磨难,它直接推论出生命不值得体验,生存的意志除了自我消除之外没有出路。他如是描述生命:“任何人生彻底都是在欲求和达到欲求之间消逝的,愿望在其本性上便是痛苦,愿望的达到又很快产生饱和”,于是在灼烫的跑道上,生存意志被拘禁在疯狂之中,犹如永恒不幸的咒符,使人周而复始疲于奔命地重复着单调的循环。
如果用叔本华深切倾慕的佛教语言来说,那便是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求不得、爱别离,六道轮回冥冥众生,无一不罹此难,无一不在微尘中。然而,“只有一个与生俱来的谬误,它就是,我们为了幸福而在此”。当幸福无以诉求,又有不道德的利己主义与非义不断因意志的生存需要而生,他便得出结论:
“我们根本上是不应该存在的,为此我们停止存在”。
然而,痛苦和不道德是否足以抹去意志,导致禁欲主义的全部原因?答案自然是否定的。首先,没有本体的道德观念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铁律。
它是理性的或教义的,这个阶层或那个阶层的,唯独不是崇高不变的,尼采在反道德的同时,颂扬意志的强力,向往古老辉煌的荣光,“我们今天几乎不可能感受到产生‘风俗道德’的那些非凡的年代,那是在‘世界历史’之前,是真实的,定夺的历史,它确立了人类的性格,那时候,苦难、残酷、伪装、报复、拒绝理性总是被当作德行;相反,舒适,好奇,和平与同情总是被视为危险;那时,被怜悯和劳苦是耻辱,疯狂是神圣的,变化总是被视为不道德和灾难的预兆。”于是道德在其基石初就已被解构。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地看到尼采对原始自然存在的迷恋。
生杀予夺、地覆天翻都是值得肯定和赞颂的,又遑论痛苦?尼采还彻悟过比“欲求和达到欲求”的无尽循环更加可怖而痛苦的东西,他将其称作“永恒复至”,又译为“永恒轮回”,被预言家、鹰和查拉图斯特拉本人屡次提及,因其晦暗的宿命色彩而成为尼采学说中最有神秘主义意味的内容。而就是在这样魔障般的冰冷无望面前,这样的“大痛苦”面前,他依然无畏,未曾放弃意志,并依然爱它。
他在《权力意志》中写道:“肯定世界就是现今的样子,不打折扣,没有例外的选择——哲学要求永恒的循环——即同种事物连接的同种逻辑和非逻辑的永恒循环,这是一个哲学家所能达到的最高状态,对生命抱狄俄尼索斯式的态度——我的公式就是热爱命运。”
热爱命运,这是对希求借禁欲主义来摆脱折磨的叔本华最为准确有力的回答:
我们无需寻求摆脱。更重要的是,我们无法摆脱它。叔本华摆脱它的两种方法,审美同情和意志的自我消解,在其可行性上遭到尼采的驳斥。
康德宣称,“美就是不含私利的享受”,叔本华则将其当作了意志的逃遁之所:“这是**的状态,伊壁鸠喜称其为极善和神的状态。在那一片刻我们摆脱了意志的悲惨压力,我们庆贺意志苦役的休息日,地狱车轮停止了转动”而尼采认为,叔本华的审美动机恰含巨大的私利,“是从最强烈、最个人的私利出发,从饱受折磨,要摆脱折磨的人的私利出发”至于意志的自我取消,更是与僧侣禁欲主义无异,都是与自身生存权利所共存亡的理想。
该理想的作用,即是为生存提供一种唯一可能的意义,“人因此而得救,从此他不再是风中飘零的一叶,不再是荒唐戏、无意义的玩偶,他现在能够有某种追求了——至于他追求的内容、目的、方法是什么,那都是无关紧要的了。”至此,尼采揭示出无论审美同情抑或意志的自我取消,俱是仍然出自意志的要求,对此要求的执行即为对欲望的肯定与对欲望带来的苦难的延续。禁欲与纵欲是陷入吊诡,将摆脱的希望彻底断绝。
叔本华曾用极富煽动性的笔调谈起他的禁欲主义理想最终可能达到的某种境界,将审美同情的一瞬的感受定格为永恒。“此我们就可以想象,要是一个人的意志不只是在一些瞬间,如美感的享受,而是永远平静下来了,甚至完全寂灭,只剩下最后一点闪烁的微光维持着这躯壳并且还要和这躯壳同归于尽,这个人的一生必然是如何的幸福,一个这样的人,在和他自己的本性作过许多艰苦的斗争之后终于完全胜利了,他所剩下的就只是一个纯认识着的东西了,就只是反映这个世界的一面镜子了。”然而这种蛊惑人心的、梦幻般空灵静美的图景还是被尼采毫不留情的击碎了,因为这与他热爱命运的公式是背道而驰的。
真正的爱应该是爱所有的器官,智力和欲望。在尼采的观念里,我们从来不需要执念于解释和找寻一个单纯的出路,而是去经历,去爱,去超越,去战斗,带着伟大健康的身体永不枯竭的激情,他笔触犀利地写道:“哲学家先生们,让我们从现在起更注意提防那种设计了一个‘纯粹、无欲、**、无时的认知主体’的危险的古老的观念虚构,让我们提防那些诸如‘纯粹理性’、 ‘绝对智慧’、 ‘认知身体’的一类的自相矛盾的概念的触角,这些虚构和概念总是要求一只常人无法想象的眼睛,完全没有方向感,没有主动性和解释力,可是没有这种看就无所
道德读后感 篇7
国学大师彭治军曾说,墨子代表真理,老子代表真理,孔子代表真诚,这是中国人文精神的三驾马车。一个人应该在地球上负起责任;一个人应该在天空中建立智慧;一个人应该像圣人一样努力完成这项工作。
一个人应该像道家的神仙一样轻举妄动,把自己的生命融入万物的本性。这是天之神,地之圣洁,是中国人最理想的人格状态。每个民族都会有智者,老子便是这样子的一位智者。老子:
春秋时期,他是思想家、道教创始人、神话皇帝。据说孔子和老子曾就“仁义之治”和“无为之治”展开激烈的辩论,有关老子和孔子论道的场面几乎都是老子占上风。
道和德传说老子当年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便出关相迎,果见一道骨仙风的老者驾青牛翩跹而来,尹喜见这老者长须如雪,有圣人之象。于是他把老子留在关内,请他在西行前作一篇文章。老子不好推辞,便著《道德经》以警后人。
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
”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体现了古人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有计划、有根据的,它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而“德”则是“道之功”、“道之用”, 是修道之人必备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世的方法。讲究“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得信。”德是人们认知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一种人为行为,是可以理解接受的,是人们可及的。
水和道书中关于水的论述堪称经典,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上善若水,认为水之德是最近于圣人之德的。而理想中的“圣人”,是道的体现者。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处于最末。
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却常德众之先。以不争而争,以无私而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
水能滋润万物,但不带走万物,愿意呆在最低湿的地方。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水有其种种美德堪比圣人,堪谓之“道”。
但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会去一个更高的地方。很难避免竞争。如果有竞争,就会有战斗。如果有战斗,就会有***件。水比人明智,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净无为而又无所不为。“上善若水”,就是一种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
一种修德的必备境界,一种养身之术。心中有德,就要更加尊重自然和生命,更接近道,才能实现人生的终极哲学。
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世人却不求回报,是故“居善地,心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我们学***应该是像水一样的品行道德——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无所不得。
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才会被人们所尊崇!水是至柔之物。
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锋芒难劈至柔之水。我们知道水软到了极点!我们可以用枪、刀和炮弹来摧毁一些坚硬的东西,例如建筑物、铜墙和铁墙。
然而却不能用刀剑劈开水。是故“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身边都是道,因为道是“无”。
我们应该学习水的柔软。只有这样,我们的道路才能更平坦,我们的生活才能更平坦。
规律和无为
按规律办事,一切都会顺利。《道德经》第三十九章中这样阐述:“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
”上天尊重规律可以清澈,大地尊重规律可以安宁,神灵尊重规律可以带来安宁,河流尊重规律可以水满,自然界万事万物尊重规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规律就可以得到天下。
无为则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面对竞争,我们应该敢于迎接挑战,面对失败和不平等,我们应该以正常的方式改变或适应,这有利于自我保护和最终成功。同样,“无为”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老子写这部道德经,上部道经的目的就是阐述道德规律,下部德经主要讲的是人之道,无为贯穿始终。
此书可谓旷世奇书,字字珠玑,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人望“道”兴叹。毕竟,这本书包罗万象,包括宇宙学的辩证方法、人生观和价值观,包括治国之道的智慧、处世之道的哲理、人性的修养、军事哲学和养生之道。它表现为变易的意思,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道可道,非常道”,可以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常道”了;它表现为“易”的规律,所谓“易”的规律,就是“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万物都是逐步成长,但是“物壮则老”,便要渐渐消减,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状态。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一)
朱显全读了肖川教授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感触颇多。这本书饱含了不起作者对社会对时代的深深的思考,正如他在《探索教育的方向与方法》中提到:
”教育的方向不是由**文件决定的,也不是由课程标准决定的,更不是由教科书和学生决定的,而是由教师决定。”作为教师我想首先是个教育工作者,其次才是一门课程的教师,每一门课程的最终目的都是要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人,一个具有积极、乐观、正直、光明心态的人,一个友善、宽容和积极介入社会合作的人。
教育之感悟
正如书中说的那样,心灵中没有智慧,我们就缺乏透过琐屑与繁杂洞察精深与微妙的能力;教育中没有真情,我们将囿于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肖川还特别地强调,他是为教师而写作。事实上,我认为他不仅仅是为教师写作,更是为所有在教育中、在心灵教育中、在教育中执着、在不断追求生命真谛、追求幸福生活的人写作。
作者有一句话:”眼界决定境界,方向决定方法。”
这是非常令人警醒的:如果我们没有教孩子们她们任何真正需要知道的东西,譬如:如何快乐的活着,如何与不同的人相处,如何面对冲突和挫折,如何有个人价值感和自尊心,而单纯教给她如何读、写、算、那又什么意义?
如今的许多教育方式所培养出来的很大部分是只会读、写、算的学***,而要出些人才的确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状元”很多,然而其未必是”人才”,但是状元的出现,很有可能埋没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可塑之人因为大家的目光都被状元所吸引了,这是在现行教育制度下所不可避免的事实,人人呼吁改革,但是又没有人知道该由谁来改革,其实能改变这些现状的,只有我们这些教师-----最基层的教育工作者,带着智慧与真情的学生交流,是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需途径。
教育之职责
作为小学教师,我们是学生生活的发起者。我们肩负的不仅是让他们学会说话和写字,更是引导他们成为一个高层次的有趣的人。怎样才能使每个孩子都认为”学校生活值得过?”与孩子沟通可以知道孩子们的兴趣,也可以了解他们的性格,当对每个学生都了如指掌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找到孩子们感兴趣的教学方式了。
如果每个孩子都有兴趣来学习,那么我们的教室将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教室。()也只有产生了学***,学生就有了学***和求知欲。
教育之远思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是值得一读的好书,从书中我们知道教师不仅在于教,重在于学,并且要时刻用动态发展的眼光来审视教育,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方向,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会不断进步。
读了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自己——”我离教育名师有多远?”我无法计算出来。肖川教授博大精深的学识、深厚的文化底蕴、恰当的语录和优秀的语言典范,让我赞不绝口!
我也许不是名师,但我可以有名师的理想和信念,向名师的高度努力,直到永远。
教育的智慧与真情读书心得(二)
智慧解决问题真情打动学生
文|段瑞霞浦江镇
暑假期间,我拜读了肖川博士的《教育的智慧与真情》一书;严谨学风、睿智思考和优美文笔的创作特点,读来有如沐春风般的温暖感受。教育的意蕴、文学的魅力、写作的美,让我兴奋不已,有了一次次阅读的冲动,沉浸在教育智慧的滋养之中。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激励我思考教育的智慧和真理。
首先,做学生的朋友,关注学生的情绪和行为。无论是儿童还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如果这些压力得不到宣泄,就会对人造成伤害,对成长中的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孩子的心事如果长期得不到倾诉,内心世界往往容易变得封闭,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
第二,多鼓励和运用赏识教育来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个性。美国著名作家詹姆士有句名言”人性中最本质的愿望,就是希望得到赞赏”.自信心是一种积极有效的表达自我价值、自我尊重、自我理解的一种意识特征和心理状态。
它是一个人人格的核心。
最后,做好学生的榜样,用智慧和真情感化学生。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撒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撒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
”散播一种榜样,我们就能够时时看到奋斗的目标和参照物。因此,举个例子就是向上的力量,一面镜子和一面旗帜。教师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班上的每一个学生,尤其是教师的模范作用胜过千言万语。
在肖川博士的书的陶冶下,我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一定要像书中所阐述的那样,将爱、将智慧、将真情倾注教育的每个细节。更加努力,博采众长,为我所用,不断提升自身修养,努力成为一位优秀的教师。
未来不迎过往不恋读后感
《未来不迎,过往不恋》这是80后的作者苏辛写的。我只看了书名,就决定放下手里的东西,把它读完。读完之后,我就想,一定想法让女儿也看看,虽然女儿看书、选书都有自己的观点,不一定听我摆布。
苏辛这部书算是自传吧,写的都是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很真实,没有华丽的装饰。我看完后,进一步理解现代年轻人的思维以及成长过程的困惑,欣赏她有活在当下的那种心态。
希望女儿看这部书,是因为她比女儿大不了几岁。她所经历的一切,女儿也即将经历,一看就懂,如果看了,会从她身上学到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会从侧面了解现在社会,怎么样去适应新的工作,怎么样开始新的生活。还有很多,只要她看了别人的经历,自己将来遇见棘手的事情时就会有些心理准备…
也许,女儿自己已经悟出很多道理,虽然她还很单纯。()但我还是想让她知道,大部分人也都是从朦朦胧胧中长大的,对未来都是有梦想、又有恐惧的,长大都是需要过程的,不能过急…
细细读这本书,你也会体会到孩子是多么需要家长的鼓励和肯定,多么需要那“一米阳光”,如果我早看过这样的书,早知道这样的道理,我想会做更好的家长…
《未来不迎,过往不恋》,不仅可以告诉将走向社会的孩子们应该怎么样面对社会,也告诉了任何人应该怎么样面对生活。只要你把书看进去,你就会有所领悟…绘本叶子掉下来了读后感《苦儿流浪记》读后感两篇儿童发展读后感《青铜葵花》读后感
余鹏飞在生活中,有许多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人、事、物。而我却偏偏是一本书。
书中的主要人物是青铜和葵花两个孩子。青铜是一个哑巴孩子,而葵花则是一位雕塑家的女儿。两人在村子里经历过各种人情世故,在生活中有苦有甜。
最后却不得不分开,在异地中等待重逢,而不是忘掉对方。
道德读后感 篇8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我在近几天里,读完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让我明白了要尊敬师长、爱护幼儿、坚持努力,永不放弃,提升道德素养,做一个学校里有道德的好学生、家庭的好孩子及社会的好公民。
在书中,共有六个章节:完善自我、温馨家庭、快乐校园、和谐社会、亲亲家园、文明网路,六个章节里每个故事都是那么生动、感人,让我感动和痛恨流泪!其中最让我难以忘记的一篇文章是:第一章节《钓鱼的启示》,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不能被一件物体所诱惑,要正确的明辨是非,学会自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还有一篇也是第一章节《微笑的力量》,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人只要微笑,就会忘记一切烦恼!
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例很多很多,比如:在我放学回家的时候,我发现有一群跟我一样大的小朋友在一起玩,好像有什么纠葛….,我凑近一看,原来这几个小朋友在下棋!可是,较大的那个小朋友想赖皮,就说:“你如果不让我连走5步,你的棋就归我!”可是另外一个不同意,那个想赖皮的小朋友就把棋拿走了!这分明是以大欺小吗?这幅画面深深地映在我的脑海里!还有一件与其相反的事,在最近,我们小区有一辆车子上的遮阳布被风吹掉了,而且这辆车停在原位置已经很久了,可见这辆车的主人一定是出远门了,大雪纷纷,眼看大雪就要把这辆车子盖住。妈妈说:“赶紧帮忙把它重新盖上”,我和妈妈一起把掉在一旁的遮阳布捡起快速盖到车子上,然后抓住两边的细绳把它捆扎固定好。这两个及其相反的事例,看出了道德的差距!我一定要像妈妈学习!
哎!做一个有道德的人难道就这么难吗?其实只需我们用一点点心就能做到的',关键要明辨是与非的问题,我们选择对的做就行。在日常生活中大大小小的例子太多了,我们在做这件事的时候稍稍思考一下,就不会做出不道德的事来。道德是法律以外的,也就是没有法律约束,完全是要靠自觉来行为规范的,如果人人都能遵守道德,我们的明天就会更好,社会就会和谐发展,所以我要争做一个有道德的中国人!
道德读后感 篇9
之前,我对西方教育稍有了解,今天王保兴教授的讲座使我对其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在西方国家,人们认为教育是一种顺其自然的活动,旨在把自然人所固有的或潜在的素质,自内而外的引发出来,以成为现实的发展状态。他们注重发展的教育信念,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把人培养成完整的人,提倡向学生提供弹性化、个性化的选择性课程,并关注学生的过去、现在、未来。在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孩子们都会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判断能力、综合性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平时,我经常在中央九套看到外国人野外逃生或在野外寻找凶猛性野生动物的节目,野外环境恶劣,随时危及人的性命,但是外国人一点也不胆怯,越是在危险的地方,他们越是觉得具有挑战性。由此可见,他们勇敢、智慧、善于合作,这些重要的品格正式西方教育的结果。
西方教育有其领先的地方,但中国教育也在不断发展。不仅在西方国家倡导构建学习共同体,在国内,我们也主张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彼此间进行情感交流,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与共同发展。叶圣陶先生提出: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农业上不能拔苗助长,教育也不能急功近利,不能只盯住结果,要顶住过程。我们在教育中要更多地考虑“学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而不是“我们能提供什么样的教育。”这些观点的产生是我国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在此基础上,我国教育的发展仍在继续。
教育发展,教师是关键;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虽然,我们每个人未必能成为一个道德家,成为一个具有高尚情操的人,但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在专业实践中按照某种既定的(职业)道德规范去行动。在专业实践中,我们的每个行动未必都是出于道德的目的,但不得不合乎某种基本的道德要求。所以,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还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做到政治业务两过硬。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道德读后感 篇10
道德经读后感
道德经读后感(一)
戴营魄抱一,能毋离乎?抟气至柔,能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毋疵乎?
爱民活国,能毋以智乎?天门启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毋以知乎?
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
有点懂又不太懂。生之畜之,生而弗有,长而弗宰也,是谓玄德。孕育而不占用,养育而不主宰,是有德啊。这是在批判君臣父子封建等级制度吗?
卅辐同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也。埏埴为器,当其无,有埴器之用也。凿户牖,当其无,有室之用也。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个说的是无用之用,空空什么都没有,反而才能当容器。就像一个装满水的杯子。如果你想倒茶什么的,你必须先把里面的水倒出来,然后才能把它放进别的东西里。所以有是优点,没有是用处;)
如果在心理方面有太多的偏见或意见,顾客对待事物就不容易了。反而看不清事实。打破偏见,放开心胸,兼容并蓄。
道德经读后感(二)
人类的认知和自然界存在的真正规律是有差距的,毕竟宇宙已经存在几百亿年,而人类从有文字到今天也才1-2万年,近几千年来人类的文明快速发展,但是和浩瀚的宇宙相比,人类如大海的水滴一样渺小。今天所谓的科学和认知是极其有限的,不是真正永恒的,所以科学家们还在探索。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把自己短暂的人生经历视为正确的真理,这是不可克服的。这只能说是画地为牢了。更糟糕的是,把别人的话当做真理,无条件地去遵循。这就演变成社会灾难。
宇宙和人类社会都在不断变化,没有永恒的真理。
道德经读后感(三)
《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
个中道理自然玄之又玄,故而让很多人望道兴叹。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
道德经读后感(四)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智。
所以说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谦虚,让人博学,减弱人的志向,增强人的体魄,让百姓没有知识和欲望,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治理天下便没有做不好的事。
道德经读后感(五)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提倡百行德为先,崇尚身正为师,德高为范。各行各业、各村各户都在努力提高这个群体的道德水平。具体来说,就是将静心、净心、尽心三心衍化为六心教育:
忠心献给祖国,爱心献给社会,热心献给集体,关心献给同事,孝心献给父母,信心留给自己。在现代经济社会下,重读和阐释圣典《道德经》,让人们能致虚守静、净化心灵,从而尽心尽职,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工作团结,有利于家庭和睦!
道德读后感 篇11
自从读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之后,我对道德有了更深的理解。
如书中的《小鬼当家》,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卓佳的母亲和父亲有病,一家人过得很艰辛,但卓佳的懂事与孝顺却给了父母最大的安慰。卓佳从小就帮父母做家务、照顾他们,现在已成了她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从这篇文章中感悟到了:拥有幸福生活的.我们,应该孝顺父母,尊敬长辈,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帮他们做家务、捶捶背这些都是孝顺长辈的行为。
让我们用实际行动来做到这一点吧!孝顺父母,尊敬长辈。
再如书中《清扫》,这篇文章主要写了1937年,毛泽东同志住在延安凤凰山,院子外有一个厕所,每天都有警卫来打扫,可是一连几天警卫来打扫之前,就已经干干净净的了,警卫一直都很纳闷。原来,是毛泽东同志和小岸英打扫的,他是为了培养岸英从小热爱劳动的好习惯。
从这篇文章中我感悟到了幸福是从劳动中创造出来的。我们应该从小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
书中还有许多小故事,如《微笑的力量》、《我不能这样》等等,每个小故事都告诉我们做人的道理。
《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它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它像一位知心的朋友陪我度过了一天又一天;它像一位慈爱的师长,引导我健康成长。
道德读后感 篇12
“道德”是一个不陌生的字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里具体描述了怎么做一个有道德品质的人。
这本书中所讲的《微笑的力量》里的金晶,她是个自强的人。她9岁那年因右腿上生了肿瘤据掉了右腿。金晶手术后还安慰家人,连说不疼不疼,后来的两年,金晶有了妹妹,可是她从来不跟妹妹说自己的苦和不幸,总是把快乐和鼓励带给了妹妹。在《七不准则》里也讲述了钱学森爷爷是怎样的一个有道德的人,他是杭州人,他自己给自己订了七不准则,分别是:不题词.不写序.不参加非专业鉴定会.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兼任职务.上年纪后不去外地开会.不上任何名人录。还有一篇文章名叫《严师》这篇文章中的“我”因为有一天,在乔丹小姐的课上和同学闲扯,后来被乔丹小姐要求写一篇一千字的作文当“我”变给乔丹小姐五次作文她都不要,给她第六次她才收下。
这本书带给我很大的感动和领悟,我在学习上一直有偷懒的坏毛病,今天我读了这本书我决心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向金晶姐姐学习她的坚强,在学习上不怕困难坚持到底,向钱
学森爷爷多多学习,做人要有正确的做人准则做一个正直的人,并且一惯地坚持自己正确观点,向玛丽学习,在学习上要严格要求自己才会取得成功。
这就是我读了这本书的体会,我要做一个自强.自律.爱国的人。
道德读后感 篇13
“一千个人的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丑石》这篇文章再次说明了这一点。
《丑石》主要写了“我”家院子里有一块又大又丑的丑石。奶奶嫌它太碍事,伯父嫌它不规则,石匠嫌它石质太细,也只有下雨时坑凹能盛水,十五的夜晚能爬上去赏月这一点儿用处。大家都嫌弃它,可谁曾想到,这块丑石竟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陨石,后来被天文学家小心翼翼地搬走了。
丑石,顾名思义,就是非常丑的石头,可正是因为它的丑,造就了它独一无二的美。面对世俗的各种误解和白眼,丑石已经默默忍受了几百年了,直到天文学家发现了它与众人不同的美。其实我们每个人看每件事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正如世界上没有同一个人一样,你眼中的大妈,可能就是别人眼中的年轻阿姨,你眼中的破旧手表,可能就是别人眼中最为宝贵的`东西一样。我们何必要求别人的想法一模一样呢?
记得我们学过一篇课文――《杨桃》,文中的“我”画杨桃时,因为角度问题,“我”画了一个五角星,而受尽其他同学的嘲笑,后来老师让几个嘲笑我的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观察杨桃,确实与我画的一模一样。通过这篇课文教导我们要站在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要在他人的角度去看问题,想问题,要将心比心,通常会产生不同的结论。而丑石也正是如此啊!如果文中的“我们”换一种角度看,换一个方式看,是否会得到一个不一样,甚至截然相反的结论呢?是的,当然会,甚至这直接会影响到“我们”的心情,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赋予丑石一个负面的心理评价,那么“我们”肯定会觉得心烦意乱;但相反,如果“我们”一开始就赋予它一个好的心理评价的话,“我们”的心情自然也就会愉悦许多。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所以,当遇到令人心烦的事时,你不妨换一个角度去思考,也许会得到一个相反的结论。
道德读后感 篇14
自从,我读了《做一个有道德的人》这本书以后,给我映像最深刻的是黄美廉阿姨了。黄美廉阿姨出生时,由于医生的过错,她的大脑和神经都受了重伤,她说不出话来,嘴巴还扭到一边,口水不停地往下流。然而,她没有战胜痛苦。她不仅坚强地活了下来,而且凭借顽强的意志和毅力获得了加州大学的意术博士学位。
和黄美廉阿姨相比我们真是太幸运了:有健全的四肢,灵活的脑子,有甜美的声音,能跑能跳能歌能舞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缺点或者不如意的事情。
少看自己没有的,多看自己所拥有的,你就会发现觉得:“我很可爱,我很富有。”像黄美廉阿姨这样残疾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大家一定见过不少吧?
在上幼儿园时,我有一个特别好的朋友,她叫杨杨,特别大方,也很可爱。但是,她是残疾人,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我们开学的时候,新来的孩子会用嘲笑的眼光欺负她,但在一场游戏中,大家都改变了对杨杨的看法。
那天,我和小伙伴们在玩抓人的小游戏,由于杨杨脚不能走,她只能看大家玩,杨杨听后,非常失望,垂头丧气的走了。我玩的时候,发现杨杨突然拿出手里的两根木棍,立马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走来走去,像只可爱的小企鹅。原来,杨杨头朝天,脚朝地,重重地摔在地上,但很疼。但是,不知说了多少次,杨杨还再练习。
我们都想去扶她。通过这件事,我们知道杨杨一直在努力工作。
还有一次,我从一个班的班主任那里听说,她有个同学小时候和黄美廉阿姨一样残疾。当时,学生坐在轮椅上,准备接受体育教育。体育课老师让大家跑八百米跑步,带啊正在练习时,突然,老师走到那位残疾同学面前,对他亲切地说“同学,你的脚跑步的时候很慢,我可以先让你跑几米,可以吗?
”那位同学听后,说:“不,老师,虽然我的脚不能跑太快,但是,只要尝试过了,我的脚说不一定,哪一天会好呢”老师无话可说,就让他参加了比赛。虽然,那个同学总是跑最后一名,但他还是参加了比赛。
因此,我们要向黄美廉阿姨学习坚强不怕困难的品质。在学习上,我们不应怕困难,勇敢前进,争取好成绩。
六年级:吴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