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教学课件
在新课改背景下,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完全融入了课堂教学。它以强大的知识储备量以及形象的感官刺激,简便的操作,为教学提供了理想的环境,优化了课堂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无论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音乐课还是体育课,都能发挥着巨大的功用。它在突破教材的重难点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现就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一个人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学生的思维活动是建立在浓厚的兴趣和丰富的情感基础上的。我们的多媒体课件大多由影视图像或图片剪辑而成,生动、新颖、富有童趣的画面,它可使学生置身于一种五彩斑斓、声像同步、动静结合的教学环境中;直观、动态、逼真的演示,强有力地吸引着学生,为学生创造了一个活泼、生动的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氛围,使学生产生高昂情绪和精神振奋的心理状态,情不自禁地进入到教学之中。
如:《桂林山水》这篇课文描写的是广西桂林山水相映的秀丽景色和独特风貌,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课一开始,我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出示一张文字片:桂林山水甲天下。通过对甲字的讲解,点出了桂林山水在世界游览胜地中所具有的独特的美,激起学生一睹为快的强烈欲望。然后抓住时机播放一段编辑好的配乐录像,展现了桂林山水的奇特风光,把学生带进如诗如画的境地,从中感知桂林山水独特的美。随着画面的移动,学生不时发出一声声惊叹,赞美之情溢于言表。这样,渲染了气氛,很自然的将学生带入了课文中,学生们怀着对美的向往进入了课文所描写的情景。接着,我播放了课文配乐朗读的课件,学生们在欣赏了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的朗诵之后,个个跃跃欲试,都想读一读课文,来表达自己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我用语言、录像、音乐的渲染,营造了课堂的教学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直观呈现,化难为易
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抽象思维正开始发展,而具体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再加上学生生活阅历不足,生活空间狭窄,对有些涉及专业化知识的课文很难理解。多媒体课件的运用,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静止的关系动态化,直观地演示事物的变化和知识的形成过程,帮助学生克服认知障碍,从而达到其他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的效果。 如《詹天佑》一课,有关工程学知识的“人”字形线路的新颖设计,由于学生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而对课文中文字叙述的理解有一定难度,而通过利用移动幻灯片演示,使学生对“人”字形线路有了具体的形象,进而体会到詹天佑的杰出才能,从心底里敬佩他,学习他。化难为易,突破了难点。
三、活跃思维,启发想象
由于学生所处的社会背景与一些课文作者所处的背景年代久远,学生很难体会其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文所涉及的事情有些也是学生无从耳闻的,这时可以凭借多媒体的优势,将它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这不仅可以增强课文内容的真实感,而且能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使学生全身心投入,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主动参与,全方位调动起学生的听课积极性,开拓思维,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古诗教学中,传统教学光凭教师的理解和讲解,学生去想象发挥,很难领会到诗歌的言外之意、弦外之音,如果让多媒体课件来处理,效果就会事半功倍。在教学古诗《暮江吟》时,为了启发引导学生理解诗意,我先让学生找出诗句中难理解的词“瑟瑟”和“可怜”,然后演示课件,启发引导学生观察画面,欣赏大自然从黄昏到晚上的美景,欣赏夕阳照射下江上半红半绿的景色,领会深秋夜晚实在非常可爱,从而引导学生理解诗中的“瑟”实则是“绿”的意思,“可怜”则是“可爱”的意思。在动听乐曲配音中听诗歌朗读,观察诗歌所描绘的景色,从而体会诗歌的意境。加深了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提高了想象力和分析力。
四、拓展延伸,丰富知识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实现课内外沟通,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知识,全面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进行《只有一个地球》的课堂教学时,首先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展示一系列美丽的大自然图片,配上优美的音乐,让学生亲身感受到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多么迷人,激发学生了解地球的兴趣。通过学习课文,学生知道地球资源是有限的。然后播放录像,看看目前我国严重的水污染和大气污染的可怕现实,激发学生“应该好好珍惜”的强烈欲望。最后,学生讨论收集到的地球污染现状资料,教师再补充许多目前地球严重受污染的有关信息,让学生从中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分组讨论,想想办法,“我们应该怎样做”?此时,教师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课外,让学生课后自己去看有关书籍,围绕“如何保护地球”,设计一份宣传小报和一则公益宣传广告,或写读后感和倡仪书。这样,使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
多媒体课件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更形象表达了在传统教学中不能表达的教学内容,学生对教学内容更易理解和接受,相应提高教学质量。但在运用过程中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一、脱离目标,哗众取宠
因多媒体课件为教学注入了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为了投其所好,往往会片面的追求花哨,舍不得割爱,认为课件越多越好,将它们统统都用到教学中去,其实有时用得不当和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教学中思维空间少。
课件教学以其容量大,速度快,易操作、课堂教学高效率而自豪。然而画面的切换太快,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思维速度,像电视或电影画面那样一闪而过,不容学生细看和思考,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多媒体课件代替了板书。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许多老师将板书设计进了课件中,板上不写一个字。其实在课堂教学中,时常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这些灵感往往是课件中不能及时表现出来,教师只能通过板书方式来讲解。多媒体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能代替所有。
四、生搬硬套课件,缺乏个性教学。
目前市场上发行的教学课件,绝大部分无法使用。究其原因:一是教材更新较快,教学内容变化大,课件中的素材和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吻合;二是制作者和执教者的设计意图出入较大,缺少个性特点。如果生搬硬套,则达不到教学目的。
总之,多媒体作为辅助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不仅延伸了学生的眼、耳,甚至延伸了学生的脑。我们既要发挥优势,服务于我们的教学,服务于我们的学生;也要避免因注重形式,过于花哨,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要把握多媒体教学的特点,合理运用多媒体。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有机整合,真正发挥多媒体手段的实际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