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是社会风险最重要的方面,由此衍生出的各种食品问题影响着生活中的每一个人。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是保障人民权益不可忽视的环节,我国颁布多项应对食品安全风险,与此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规避食品安全风险最有效的措施是从根源上减少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重视食品安全,保证食品质量,刻不容缓。
关键词: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问题;规避食品安全风险
一、食品安全风险的诱因
食品安全风险是指发生食品不安全事件的可能性和严重性。(一)有害物质的富集。现代农业生产并没有实现完全科学化,化学肥料和除草剂等的使用范围依然很广,有害物质不仅仅在农业生产的产物中存在,甚至土壤、水源都受到影响。目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相对滞后,土壤等的污染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对食品安全存在着很大的威胁。除此之外,工业、交通、城市排污等人类活动所带来的污染源也占有很大比重,许多工业化合物可在环境和食物链中富集,人体食用这些物质将或多或少受到毒害。(二)道德风险意识薄弱。我国食品安全事件屡禁不止,从中折射出的问题是食品从业人员道德风险意识薄弱。当前食品加工链的复杂化给某些不法商贩带来投机取巧的机会。食品中的化学残留物对人体健康的威胁不容忽视,近几年来,全国各地均出台过有关政策,要求停止生产和使用部分化学农药,山东省自2008年至今过多条减少化学农药使用的通知。但不可否认的是,当今市场中仍存在某些食品生产商使用禁用农药。除此之外,国家允许使用符合卫生标准的食品添加剂,但有些商家为了达到低成本高利润的目的,大量使用违规添加剂。食品从原料、加工到商业化环节众多且复杂,监管方面有疏漏在所难免。食品卫生是食品安全的前提,严格把控食品卫生检查,我国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三)食品安全技术落后。我国屡次发生食品安全问题,其中国外进口产品占有较大比重。随着我国加入WTO,食品的进出口贸易量逐年增加,而在国际贸易中最为广泛的是利用技术法规和标准来设置贸易技术壁垒。我国是发展中国家,食品科学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尤其在食品安全标准和食品检验检测方法方面相对滞后和老化。如每次洋品牌食品质量安全被媒体曝光后,监管部门作出“表示关注”“正在研究”等表态的背后,是食品安全检验检测技术水平的现实制约。(四)消费者对风险的态度淡漠。食品安全风险的诱因不仅仅有以上客观因素,消费者的主观判断也是其中之一。随着食品安全问题的曝光增多,人们才渐渐开始重视食品安全风险。有很长一段时间,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淡薄,多年来对食品安全知识的欠缺,一方面导致了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不够,另一方面也导致生产者缺乏相应的知识。法律没有完全普及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教育投入资金也相对不足,尤其是公众科普方面,这同样阻碍了食品安全的进展。(五)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和制度的不完善。我国现有的食品标准有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等等,不同标准的界定也不相一致。与此同时,监管部门在发挥职能时没有严格统一的依据,而相关企业在自查层面做的远远不够。近年来,食品安全案件层出不穷,但处罚力度较小,或者说法律法规本身不能让人望而生畏也间接导致了不不法分子的铤而走险。在我国发生的大量食品安全事件中,由过失导致的事件不在少数,但《食品安全法》并未对过失行为进行规范,这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当前食品安全状况百出的局面。
二、规避食品安全风险的措施
维护食品安全、净化市场是我国一项重要的工作,食品安全问题的频发导致公众对食品行业越来越质疑,社会信任感也会因此受到影响。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民众在解决温饱的前提下,逐渐重视起食品的卫生、质量与营养。为保障人民权益,我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的基础上制定并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15年4月24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经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被称为“史上最严”食品安全法。本文认为,健全食品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食品市场鱼龙混杂,消费者在进行食品选择时,理所当然地会受到广告、营销等影响,食品投资人往往比消费者掌握的食品质量安全的信息全面,消费者的判断可能会失误,那么食品市场的调节就不会起到很大的作用,进而就可能造成食品安全风险失控。明确各行政主体的职权规定,弥补监管机制的漏洞,食品市场失灵时政府的管制防止出现真空状态,将是食品安全风险的有效措施。同时赋予社会主体相应监管权力,监管力度与效果将呈现新态势。与此同时,我国科学技术水平突飞猛进,利用新技术在供应链、销售链等途径进行管理;鼓励企业等相关单位协同治理,促进民众监督积极性,切实增强国民意识,从根源上改善食品安全局面。食品安全现状:十八大以来,我国食品安全技术支撑和科技水平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逐步健全。监测网络从国家、省、市、县延伸到了乡村,涉及老百姓餐桌上所有食品(30大类),包括食品中绝大多数指标(300余项),建立了约2000万个数据的食品污染大数据库。二是以食源性疾病监测为“抓手”,在全国9774家医院建立哨点,初步掌握了我国食源性疾病的分布及流行趋势。三是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从无到有,其中稀土风险评估结果填补了国际空白,科学解决了稀土在茶叶等食品中的限量标准问题;食盐加碘评估提出了进一步精准实施“因地制宜、分类补碘”措施的科学建议等,也为及时发现处置食品安全隐患和正确传播食品安全知识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撑。四是全面完成5000余项食品标准的清理整合,实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200余项,涵盖1万余项参数指标,构建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与国际接轨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框架体系。五是我国食品安全基础研究工作进一步深入。通过国家重大科技专项、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的支持,研发了一批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设备和我国食品安全监管急需的检测技术。时代的发展,使我国主要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食品安全同样面临着新挑战。我国在食品安全方面的技术支撑不足,这直接导致食品安全检测落后。食品从农田生产到消费者手中,加工链的复杂化使食品安全风险不可避免。加大食品安全技术投资,培养专业知识扎实的优秀人才,加大国家在食品安全这一领域的技术支持,充分发挥科学技术与研究在食品安全风险防范中的作用。现有的食品安全研究所还没有达到十分科学、权威的高度,本文认为可将现有的食品安全研究机构进行整改,并打造一定数量的国家级食品安全研究院,负责解决食品安全这一领域基础性、前瞻性的重大科技难题和攻克关键技术问题。研究院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建立全面的食品安全科研体系,精准评估食品安全风险。在大数据时代的背景下可建立网络共享系统,供各地研究所进行信息和科研成果共享,与此同时,各级行政职能部门和食品安全检测部门可利用此平台沟通食品安全信息,中国市场食品安全工作委员会可依托此网络向消费者公示食品安全各环节的情况,并对食品原料、生产、加工、运输、仓储、流通的全产业链进行有效管控,那么食品安全风险的规制将迎来新局面。我国幅员辽阔,食性多样,食品安全呈现出复杂性、时代性交织的特点,因此我国制定了较为全面、详尽的法律法规,力求在农产品质量、动植物、进出口食品、国境卫生等不同层面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食药同源,我国食品药品监管体制在近几年来也一直处于变革状态,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明确提出“建立完善统一权威的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构,建立最严格的覆盖全过程的监管制度,建立食品原产地可追溯制度和质量标识制度,保障食品药品安全。”2019年3月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条例(草案)》,草案细化了生产经营者主体责任、政府监管职责和问责措施,依法按程序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等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力度,并完善了食品安全标准、风险监测等制度。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本文认为,政府在制度方面宏观把控,地方掌握一定的主动权,本着对历史、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在执行时因地制宜。各地加强监管的例子数不胜数,例如2018年6月,西安市碑林区食品药监局柏树林所重拳出击,开展小餐饮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努力消除食品安全隐患,不断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在国务院会议上强调“要坚决守住安全底线,保障食品安全”,并且指出要严厉处罚那些造成严重食品安全事件后果的企业责任人。总理的讲话可以说代表着国家对食品安全的高度重视,无疑让民众对我国未来食品安全境况充满信心。
三、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人体的健康,并与经济社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食品安全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成为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环节,食品安全风险潜藏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需要全世界共同关注和重视。
参考文献:
[1]张航.构建食品安全风险治理体系[N].学习时报,2019-08-07.
[2]任芙英.供应链管理下食品安全的协同治理进路[J].河北法学,2019(09).
[3]谢远红,高秀芝.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与改革探索——以北京农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28).
作者:冯佳琪 单位:河南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