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产业扶贫情况报告

2024-08-17 来源:华佗小知识

产业扶贫情况报告

  在现在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报告包含标题、正文、结尾等。为了让您不再为写报告头疼,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产业扶贫情况报告,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产业扶贫情况报告1

  近年来,XX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产业发展全局,围绕脱贫退出指标,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贫困群众增收稳定脱贫为目标,持续增大培育力度,积极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加快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进一步提升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水平,现将XX年度产业扶贫工作展开情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展开情况

  (一)资金投入稳中有进,贫困户受益面逐年增大。全州持续增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使用市场的手段推动生产要素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配置,通过政策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2021年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用于产业扶贫资金XX万元占比为XX%,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全州XX个乡镇XX个贫困行政村XX户档卡户XX人。计划实施产业项目XX个,已实施XX个,正在实施XX个,尚未实施财政收回资金XX个。XX年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用于产业扶贫资金XX万元占比为XX%。产业扶贫项目覆盖全州XX个乡镇XX个贫困行政村XX户档卡户XX人。计划实施产业项目XX个,截至9月底,已实施完成XX个,正在实施XX个,尚未实施XX个。

  (二)项目覆盖率持续扩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促动主导产业优势凸显。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鼓励探索创新经营组织形式,因地制宜创设扶持政策措施,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一是全州立足召大引强、外引内联,推动产业覆盖面持续扩大。XX-XX年,以辣椒、巴西菇、生猪、肉牛等为主要产业的特色种养业,累计投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XX万元,实施项目XX个。截至9月底,已实施完成XX个,正在实施项目XX个,尚未实施项目XX个。二是乡村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结合山地、露营、民俗民风等乡村旅游资源,着力发展起一批具有壮族、苗族、彝族等风情的乡村旅游产业,累计投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XX万元,实施项目XX个。截至9月底,已实施完成XX个,正在实施项目XX个,尚未实施项目XX个。三是坚持农业基础定位,培育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全州各县(市)均制定了产业发展实施方案,结合贫困户发展意愿,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贫困户发展农业产业,同时产业的发展还促生了一批以产业集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州新增各类经营主体XX个,全州农业龙头企业XX户,完成培育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XX个,全州家庭农场总数XX个。主要生产经营类型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服务业。农业龙头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主要为入股分红、订单帮扶、土地流转、劳务合作等。当前,全州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XX个,带动档卡户XX户XX人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入股分红、订单帮扶,提供劳动力岗位等。

  (三)聚焦“三大机制”,保障脱贫实效。明确政策实施主体,与农业产业政策相结合,形成比较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健全政策执行评估机制,发挥政府督查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形成齐抓共促合力,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健全力量保障机制。把精准扶贫纳入全州工作机制,定期研究精准扶贫工作,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把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大学生村官队伍整合为“三合一”工作队,按照“专下来、沉下去”的要求,确保扶贫工作有人做,能会做,做得好。二是健全资金整合机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其中XX万元用于产业发展。增大扶贫小额信贷支持产业发展力度,实现贫困户稳步增收,截止XX年XX月XX日止,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XX万元,获贷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配备风险补偿金XX万元。三是健全氛围营造机制。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工作简报、QQ群、微信群等方式,即时宣传各地产业扶贫经验做法;突出“党建引领、绿色发展”主题,常态化展开“支部主题党日”和“农民夜校”活动,领导坚持每月到联系点宣讲产业扶贫政策,听取群众建议,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在思想和行动上为精准脱贫提供强大保障。

  (四)创新发展模式,促动产业持续发展。各县(市)创新推行政府平台公司牵头发展产业的运作模式,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有效解决产业建设、补植补种、后续管护和市场拓展等问题。一是增大对现有资产的扩建工程项目扶持力度,扩大超市经营空间和商品种类,增加农副产品进入超市和日用品销售规模和渠道,构建农副产品购销渠道多样化和日用商品流通规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档卡户就业渠道,促动产业脱贫工作健康发展。二是通过公开实行招投标的方式对活畜交易市场实行市场经营运行,有力的带动了市场周边地区养殖业的发展。此举有效盘活了现有资产,使现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加了就业岗位,从而带动周边养殖业发展和推助家庭养殖增收。三是按照全州人才培训方案要求,结合当前各产业工作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部门的培训项目资源,增大对农业、养殖业、加工业、建筑业等内容的专题培训、以会代训和现场指导力度,持续提升农户的种养殖水平,有效增加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

  二、存有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自然资源环境受限,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滞后。我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水准深,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难度大,水利化水准低,土壤瘠薄,石多、土少、水稀,种植业基础设施严重滞后,水保障率低,雨养农业,靠天生产没有根本改变;耕地零散,机械化生产条件滞后;养殖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率水平低,传统基础设施比重大;特色产业“散、小、弱”,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存有分散种植、分散养殖、分散经营,形不成拳头产业、拳头产品,市场分散且不稳定。自然资源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特别严重,种养业发展方式基本呈“点状式”,难以形成规模化、集中式的种养殖方式。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性不强,群众参与意愿不高。产业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与进一步促动精准扶贫的政策、机制与措施方面的探索还有待增强。合作社经营的`产业普遍小而散,在技术支撑、市场信息、利益分配、财务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形成链条。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难以发挥整体效益。因利益驱动,企业与农户彼此缺乏信任,产销协作关系没有真正建立,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和有序流转刚刚起步,与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发展、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发展还有一定差别。

  (三)产业组织化水准不高。全州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的产业项目大多都处于发展初期,项目资金投入大,资金缺口大,产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同时,精、深产品加工研发投入不够,农业特色加工产品少,缺乏稳定的对外销售渠道,大规模化发展时机仍不够成熟。农业产业规模小、散、乱、杂,扶持力度不够,竞争力不强,难以带动贫困户依托产业发展共同致富,减贫带贫效果不明显;且发展农业产业受自然灾害、疫情疫病、市场风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农业产业发展受限造成了当前正在实施的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推动较为缓慢。

  (四)产业扶贫项目抗风险水平弱,项目实施单位心理压力大。因为我州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加上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和产业扶贫项目布局较单一的原因,加上我州自然灾害频发,产业扶贫抗风险水平弱,产业项目因灾等原因造成项目资金损失,从而使项目实施单位人员被上级部门追究问责等情况,导致项目实施单位特别是基层对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积极性不高,项目实施心理压力较大,不利于产业扶贫项目的健康发展。

  (五)产业链过长,产品附加值不高。虽然全州农村产业迅速发展,但从栽种至出售之间的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依然突出。全州以发展粗放型农业为主,出产的农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质量优良,具有很好的竞争力,但缺乏有实力的企业入驻文山展开深加工,单纯以农产品的原始形态进入市场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品附加值难以继续提升。如万寿菊产业在我州虽然大面积铺开发展,但是此产业在我州仅仅是整个产业链中的第一环,我州只负责种植、采摘,经过简易的初加工后就运往其他地区实行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困难,不能很好地形成一条“从种子到商品”的完整产业链。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功能。进一步增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建设,引导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财务管理、利益分配等内部规章制度;选择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开拓前景较好、内部管理较规范的农民合作社实行试点,赋予其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职责,在政策、资金、技术指导和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帮扶。同时,根据实际制定简单有效的合作社奖励机制,鼓励合作社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明确贫困户参与分红的下限和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中应提供的倾斜性服务,明确其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责任和目标,推动合作社和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互促发展。

  (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动各级农投公司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用好产业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明确贫困群众在产业链、利益链中参与的环节和份额,协助贫困群众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务工、资产扶贫、入股分红等收益,并通过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养殖合同,采取统一培育、统一管理、统一供苗、统一采收、统一销售“五个统一”生产模式,切实解决群众在生产、管理、销售方面的问题。促动产业化经营与扶贫开发有效对接,引导贫困农户进入产业链条,让参加产业扶贫的贫困户当年收益达到或超过贫困线标准,并稳定增收。

  (三)创新投入机制。一是增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扶持辐射带动水平强的农民合作社,联合贫困群众发展特色产业,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二是鼓励贫困户以享受扶贫产业政策的资金入股当地农民合作社发展特色产业,既协助贫困户找到找准脱贫致富的产业,又解决合作社发展资金难题,推动合作社发展壮大。三是增大项目倾斜力度,整合相关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支农惠农项目,优先委托和安排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

  (四)科学布局特色产业。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把产业扶贫与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大力培育骨干产业,重点发展生态种植、特色养殖、加工业、服务业等带动性强的产业,以短养长调结构、以销定产上规模、以质取胜抢市场,加快实现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持续增强贫困村、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五)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体系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一方面要做好“串联”,即延长产业链,推动第一产业“接二连三”,发展与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及其配套产业,优化农产品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并加快信息技术、绿色制造等高新技术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应用与渗透,以产业链提升推动价值链升级。

  另一方面要做好“并联”,即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与整合,逐步形成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效益好、品牌响的特色优势产业。

产业扶贫情况报告2

  一、年度目标任务

  新增农机动力300千瓦,新建人工饲草基地18400亩,新建益农信息社8个,新建农业产业基地0.35万亩,新建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区1个,新建农业初加工设施15座,推广特色优质农产品6个(次、件),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新培育科技示范户134户,新聘请特聘农技员3人,新建或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个,年出栏牲畜6.96万头。

  二、项目完成状况

  通过实地调研、统计核实数据及因地制宜、专注研判,进一步完善、充盈了各乡(镇)(预脱贫村)产业扶贫规划,完成了《20xx年37个预脱贫村产业扶贫规划》的编制、审核工作。其中:

  1、各牧区乡(镇)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已完成牲畜棚圈选户,巷道圈、集体牧场选址工作(已完成35%)。

  2、新增农机动力100千瓦已购置到位,(已完成33.3%)。

  3、新建益农信息社8个,已完成益农信息社选点工作(已完成20%)。

  4、新建人工饲草基地1.3万余亩(其中:曲登乡已完成8000亩、禾尼乡完成5000亩、其他乡镇在建设中)(已完成70%)。

  5、新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0.35万亩(已完成100%)。

  6、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区已完成前期预备工作,新建农业初加工设施15座(园区里),完成前期预备工作(已完成30%)。

  7、推广特色优质农产品3个(次、件)(已完成33%)。

  8、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君坝乡藏香猪示范基地1个、甲洼镇农科所1个)(已完成100%)。

  9、新培育科技示范户134户,已培育72户(已完成54%);新招特聘农技员3人已聘请到位(已完成100%)。

  10、新建或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个,完成前期预备工作(已完成20%);年出栏牲畜6.96万头,目前只有少量出栏(1000余头),(完成1.55%)。

  11、完成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8个(县雪玉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师大心连农副产品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县藏寨牧民犏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县君合犏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县意翁彭措农副产品销售农牧专业合作社、县彭桑措林育苗专业合作社、县高城绿洲林木育苗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祥兴林木育苗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产业扶贫资金拨付与运用状况

  今年针对37个摘帽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370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100万元/村);、援建资金2310万元已整合到位;行业扶贫资金也间续启动助推我县产业进展。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龙头加工企业数量少、整体实力弱,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落后,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农牧民商品意识淡溥,观念陈旧,封建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牧民“惜杀、惜售”思想严峻。二是中藏药材种植推动缓慢,由于药材种植生长周期长,见效缓慢,老百姓不情愿种,目前多属于流转土地给企业种植。三是虫草主产区,牧业乡多涉及虫草采挖管理,牧业方面的项目受虫草采挖工作影响推动也比较缓慢,待虫草采挖完后,加大推动力度。四是我县贫困村多面广,而农技人员太少,存在一人负责多个村的`问题,帮扶难度较大。

  五、下一步工作准备

  一是继续加强宣扬教育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对我们的农牧民群众进行感恩教育,彻底解放思想。使他们常怀感恩之心,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同时抛弃惜杀、惜售等宗教习惯,解决牲畜出栏产品变商品的问题。二是要狠抓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培育。要紧紧围绕贫困村特色产业进展,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和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新型职业农民,进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质量品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带动贫困户进展增收致富产业。同时,要培育一批知名的“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品牌企业,实现农村商业网点“线上线下”全掩盖,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网上销售。提高贫困农户脱贫致富技能,共享产业进展成果。三是要狠抓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以科技为支撑、技术扶贫为手段、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种养技术,继续强化5个“县农业产业综合技术指导专家服务团”和42名(省级1名、县乡镇41名)专业技术人员对132个贫困村的技术帮扶和巡回服务,为产业扶贫工作保驾护航。四是要狠抓一二三产业融合进展。依托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大力支持全产业链打造。推动农业生产向产前产后延伸,加快贫困乡镇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鼓舞企业更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提高产业促农增收技能,更好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情况报告3

  一、年度目标任务

  新增农机动力300千瓦,新建人工饲草基地18400亩,新建益农信息社8个,新建农业产业基地0。35万亩,新建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区1个,新建农业初加工设施15座,推广特色优质农产品6个(次、件),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新培育科技示范户134户,新招聘特聘农技员3人,新建或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个,年出栏牲畜6。96万头。

  二、项目完成情况

  通过实地调研、统计核实数据及因地制宜、认真研判,进一步完善、充实了各乡(镇)(预脱贫村)产业扶贫规划,完成了《20xx年37个预脱贫村产业扶贫规划》的编制、审核工作。其中:

  1、各牧区乡(镇)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启动,已完成牲畜棚圈选户,巷道圈、集体牧场选址工作(已完成35%);

  2、新增农机动力100千瓦已购置到位,(已完成33。3%);

  3、 新建益农信息社8个,已完成益农信息社选点工作(已完成20%);

  4、新建人工饲草基地1。3万余亩(其中:曲登乡已完成8000亩、禾尼乡完成5000亩、其他乡镇在建设中)(已完成70%);

  5、新建特色农业产业基地0。35万亩(已完成100%);

  6、现代农业融合示范园区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新建农业初加工设施15座(园区里),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30% );

  7、 推广特色优质农产品3个(次、件)(已完成33% );

  8、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君坝乡藏香猪示范基地1个、甲洼镇农科所1个)(已完成100% );

  9、 新培育科技示范户134户,已培育72户(已完成54%);新招特聘农技员3人已招聘到位(已完成100%);

  10、新建或改扩建畜禽标准化养殖场(小区)2个,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已完成20%);年出栏牲畜6。96万头,目前只有少量出栏(1000余头),(完成1。55%);

  11、完成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专业合作社8个(县雪玉牦牛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县师大心连农副产品销售农民专业合作社、县藏寨牧民犏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县君合犏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县意翁彭措农副产品销售农牧专业合作社、县彭桑措林育苗专业合作社、县高城绿洲林木育苗农民专业合作社、县祥兴林木育苗农民专业合作社)。

  三、产业扶贫资金拨付与使用情况

  今年针对37个摘帽贫困村产业扶持基金3700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100万元/村);、援建资金2310万元已整合到位;行业扶贫资金也陆续启动助推我县产业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

  一是龙头加工企业数量少、整体实力弱,农畜产品精深加工落后,市场营销体系不完善。农牧民商品意识淡溥,观念陈旧,封建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牧民“惜杀、惜售”思想严重。二是中藏药材种植推进缓慢,因为药材种植生长周期长,见效缓慢,老百姓不愿意种,目前多属于流转土地给企业种植。三是虫草主产区,牧业乡多涉及虫草采挖管理,牧业方面的项目受虫草采挖工作影响推进也比较缓慢,待虫草采挖完后,加大推进力度。四是我县贫困村多面广,而农技人员太少,存在一人负责多个村的问题,帮扶难度较大。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对我们的农牧民群众进行感恩教育,彻底解放思想。使他们常怀感恩之心,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同时抛弃惜杀、惜售等宗教习惯,解决牲畜出栏产品变商品的问题。二是要狠抓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扶持培育。要紧紧围绕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大力培育和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加快构建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质量品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带动贫困户发展增收致富产业。同时,要培育一批知名的“互联网+特色农产品”品牌企业,实现农村商业网点“线上线下”全覆盖,扩大贫困地区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网上销售。提高贫困农户脱贫致富能力,共享产业发展成果。三是要狠抓农牧业科技推广应用。以科技为支撑、技术扶贫为手段、推广主导品种和主推种养技术,继续强化5个“县农业产业综合技术指导专家服务团”和42名(省级1名、县乡镇41名)专业技术人员对132个贫困村的技术帮扶和巡回服务,为产业扶贫工作保驾护航。四是要狠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依托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动力,大力支持全产业链打造。推进农业生产向产前产后延伸,加快贫困乡镇村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鼓励企业更多吸纳贫困群众就业,提高产业促农增收能力,更好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产业扶贫情况报告4

  根据中央、省、市的统一安排部署,我局牵头实施十个扶贫专项的产业扶贫专项。我局坚持以规划做导向,因地制宜确定适宜发展产业,在项目、资金、技术和人员上给予大力支持,采用新型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方式,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促进贫困农户快速脱贫致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突出发展粮油产业

  我县坚持稳面积、提单产、优品质的思路发展粮油产业,在积极推进东大片传统粮食主产区水稻高产示范片,进一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今年粮食产量达到51.6万吨,油料产量3.3万吨,较上年均有较大幅度的增长。

  (一)增投入、建项目。今年我县实施了新增千亿斤粮食、产油大县、产粮大县、高产创建粮油建设,累计投入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带动了粮油产业的大发展。

  (二)抓基地、促带动。建设以观音、白花、泥溪等为中心的水稻高产示范片示范基地4万亩,示范带动10万亩;建设马铃薯高产示范片4个1万亩,示范带动3万亩;建设以古罗为中心的花生示范基地1万亩,示范带动3万亩;建设以双谊为中心的高粱基地2万亩,示范带动5万亩。

  (三)强推广、升能力。20xx年开展粮油作物生产技术培训56期(次),培训农户6500余人次,发放各类技术资料3.4万余份,做到“家家有张明白纸;开展技术指导和现场示范168次,建立示范现场12个、指导生产20xx余人次,实现了“家家有个明白人”。

  二、持续推进茶叶产业

  今年以来我局充分整合各类涉农资金,调动广大茶叶生产者的积极性,提高茶叶品质,增加农民收入;带动茶区贫困户480余户,茶产业实现人均增收3200元;全县茶园面积发展达到10.6万亩,茶叶总产4520吨,增长3.43%;总产值85682万元,比上年增加10112万元,增长13.38%。

  (一)强化政策支持。以《县关于加快川茶产业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文件形式明确加大对茶产业的投入,引导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以工代赈等专项资金,重点支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企业设备更新,在条件具备的乡镇,可用扶贫资金支持贫困村、贫困户通过茶产业发展脱贫致富。

  (二)抓好企业带动。以天宫茶业公司、黄山茶叶公司、绿野农业公司和鑫绿茶叶公司等市级龙头企业为业主,在基地建设、劳动力等方面优先考虑贫困户和特殊家庭,通过龙头企业来带动贫困户依靠劳动脱贫。

  (三)推进基地建设。在茶园基地建设上,优先考虑贫困村,在今年农业生产救灾资金采购茶苗的发放上,优先支持商州镇丰岩村和厂坝村、镇干溪村和政权村、观音镇瓦窑村和席草村等,共计无偿提供茶苗250万株;同时,在永兴川红红茶基地建设上,尽可能覆盖更多的贫困户。

  (四)落实技术扶贫。积极开展茶叶科技扶贫示范工作,在大坪的低毒生物农药示范、黄江林村的.农药精量化使用技术示范、双谊镇花古农场的与市农科院茶科所联合开展茶树引种品比和早生单株品系比较等,覆盖了158户贫困户,依托科技和技术示范,带动农民增收。

  三、切实抓好特色水果产业

  (一)狠抓特色水果标准化种植示范。严格按照茵红李、荔枝生产技术规程,以“百里水果长廊”的柏溪、、和镇为重点,着力抓好茵红李、荔枝、柑桔、猕猴桃等水果示范基地建设。全县水果产量达到9.1万吨。

  (二)狠抓技术培训和指导,提升果农种植技能,生产优质果品。共举办培训班30余期(次),培训指导农户20xx余人次,发放水果管理技术资料3000多份。

  (三)认真组织开展产业项目实施,加快我县特色水果基地建设步伐。一年来,组织开展了省级良繁基地等项目的实施指导工作,共计完成特色水果基地建设20xx余亩,新建荔枝、茵红李、柑桔、葡萄等产业园区5个。

  (四)开展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示范。今年共计从省内外引进优质荔枝等新品种10个,在、等乡镇高改大树300余株,为我县优质水果品种结构调整提供优质品种资源。

  (五)强化贫困村的产业发展。根据我县贫困村实际,有针对性的指导贫困县村开展水果产业基地建设。一是根据贫困村实际,指导完成特色水果产业发展方案的编制;二是重点在的英雄村、横江的厚石村、的乐安村、复龙的松峰村、双龙的凤鸣和老房等贫困村指导建设茵红李、葡萄、核桃等特色水果基地500余亩,已通过整合农业项目,投入财政补助120多万元开展产业基地规范化建设,加快农民脱贫增收致富步伐。

  四、持续推进蔬菜产业

  县是省级优势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川南反季节蔬菜区核心区”,20xx年蔬菜栽培面积13.2万亩,产量30.5万吨,产值6.5亿元。着力培育了莲藕、早春蔬菜、芥类加工蔬菜等特色蔬菜基地,蔬菜加工企业年加工量1.7万吨,企业年产值1.25亿元,助农增收效果明显。继续加大对贫困村的支持,整合统筹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在蔬菜、蚕桑产业方面对横江五宝村、复龙太阳村等17个贫困村的扶持。

  (一)加大优势特色蔬菜产业

  基地建设。立足我县地理及气候特点,优化区域布局,大力发展早春菜、莲藕、芥类优势特色蔬菜,提升基地规模与设施水平。

  (二)壮大完善蔬菜加工产业及贮运体系。一是加强市场建设,搞活蔬菜流通;二是发展蔬菜采后处理及贮运设施建设。

  (三)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大力推广蔬菜嫁接、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设施栽培等技术,加大农资新产品、新栽培模式的推广应用。

  (四)扶持新型主体。积极扶持蔬菜产业龙头企业、专合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引导各新型经营主体形成理念先进、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生产经营形态。

  (五)强化品牌建设。积极支持优势特色蔬菜开展“三品一标”申报和品牌创建,鼓励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积极注册蔬菜商标,争创名优商标品牌。

  五、立足抓好蚕桑产业

  全县现有桑树面积1.9万亩,主要分布在复龙、横江、合什等乡镇。20xx年全县发种1.67万张,鲜茧产量601.2吨,蚕业综合产值达到2814.5万元。已建成复龙镇米库村等蚕桑产业50万元以上重点村13个,年收入3万元以上养蚕大户12户。

  (一)抓产业发展规划。积极配合全市蚕桑产业发展规划布局,以南片复龙、横江、双龙、凤仪、等乡镇为重点,努力打造“万亩亿元”优势蚕桑产业基地。

  (二)大力推进蚕桑专业村、专业社建设。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扶贫相关政策,积极培育蚕桑专业村、专业社、专业大户。

  (三)狠抓科技推广。将蚕桑生产重点放在提高单产和质量上,加快蚕业科技推广普及。

  (四)抓好桑蚕综合开发。在复龙镇春天村继续推广桑园套作及蚕桑附产品循环综合利用等循环经济模式,积极探索桑芽茶、桑枝菌等新产品开发。

  六、推进林业产业扶贫

  (一)完成“万亩林亿元钱”示范区建设:20xx年“万亩林亿元钱”核心区在、泥溪、凤仪三个乡镇实施,核心区面积20xx亩,辐射带动周边10046亩。其中镇政权村发展珍稀苗木林下种植砂仁、花卉500亩,带动周边发展3000亩;泥溪镇阳坪村发展巨黄竹、油茶林下种植中药材500亩,带动周边发展20xx亩;凤仪乡凤西村、民族村发展珍稀苗木林下种植砂仁1000亩,带动周边发展5046亩。

  (二)完成产业园区建设:

  1.完成城西现代林业示范园建设,完成造林18000亩;

  2.完成、柏溪花卉苗木园区核心区扩建1000亩,林下种养殖500亩;

  3.在XX等乡镇完成新建砂仁、夏枯草、金银花等特色中药材基地3000亩。

  4.完成新建现代林业产业基地24000亩。

  (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培育龙头企业9个,其中横竖生物申报国家级龙头企业,信成林业有限公司、瀚森农林生态开发有限公司、县大景园林有限公司、县聚森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中绿林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原始林业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腾杨林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泰和园林工程有限公司申报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

  2.新发展涉林业专合社10家,分别是县农慧竹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县益森林业专业合作社、县育兴苗圃专业合作社、县红林油樟种植专业合作社、县德鸿蜂类养殖专业合作社、县春天种植专业合作社、县众富红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县绿农农林专业合作社、县竹森种植专业合作社、县柳嘉镇红伟红木种植专业合作社。

  3.新发展家庭林场2个,分别是县德超家庭林场、县仙鹅家庭林场。

  4.新发展森林人家1个(映山红)。

  5.新发展林产品加工企业2家,分别是厚泽农林开发有限公司、宸煜香料开发有限责任公司。6.新创“名特优新”林产品品牌1个:坚丰核桃,目前正在申报无公害农产品。

  (四)省市产业发展资金:完成争取省市产业发展资金200万元,争取县级或自筹资金200万元,撬动业主发展资金1000万元投入产业建设。实现林业总产值15.5亿元,农民人均从林业中获得收入1346元。完成市林业局XX县委县政府下达的3000万招商引资任务。

  七、推进乡村旅游扶贫

  (一)确定发展主题

  1.依托特色果蔬资源,发展采摘体验、田园观光游:。

  2.依托特色花卉资源,开展赏花观光游:。

  3.依托特色自然风光资源,开展休闲度假康养游:。

  4.依托历史古迹、古镇资源,开展人文历史探寻体验游:。

  5.依托光辉的人文历史资源,开展传统教育红色游:。

  6.依托特色农家乐,开展农家体验游:。

  (二)突出扶贫重点

  为充分体现旅游产业扶贫的示范带头作用,达到开发一点,带动一片的目的,我局积极向市旅游局积极争取将镇政权村列为了全市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将镇英雄村、横江镇石城村、镇的五桂村、隆兴乡的长宁村列入了全市旅游扶贫特色村。

  (三)完善规划、实现持续发展

  为明确乡村旅游扶贫发展定位、功能布局、体现地方特色、丰富产品业态、实现持续发展,我局积极组织编制了《镇政权村旅游扶贫规划》、《横江镇石城山生态农业产业园区规划》等专项规划。

  八、推进工业产业扶贫

  (一)大力开展好转作风走企业专题活动。对走访企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跟踪督办,及时解决企业困难,确保企业正常发展。20xx年县共走访企业84户,形成会议纪要75份,收集企业困难和问题225个。截至20xx年12月,企业困难和问题已办结221个(主要涉及行政服务、水电气要素保障、市场及原料等方面),办结率98.2%;正在加快办理4个(主要涉及国家产业政策、土地指标、征地拆迁等方面),都需要市上协调解决。20xx年各级领导调研企业时收集企业存在困难和问题共87个。截至20xx年12月底,企业困难和问题已办结85个(主要涉及安全隐患等方面),办结率97.7%;正在加快办理2个(主要涉及土地、资金、征地拆迁等方面),其中1个涉及其他区县需市上协调解决。

  (二)大力开展好小微企业结队帮扶制度。实时掌握重点帮扶小微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为小微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力争帮扶小微企业尽快上档升级,晋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0xx年结队帮扶小微企业25户,其中有10户已晋升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三)积极对接中央、省、市政策,指导企业做好项目储备包装,为我县企业争取中央、省、市财政支持。20xx年共为我县工业企业争取省市专项资金800余万元。同时,县财政兑现20xx年小微企业贷款贴息资金250余万元。

  (四)加强企业人才培育。组织20户工业企业到深圳高校进行职业经理培训,全面提升企业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提高创新驱动能力,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

  九、抓好商贸产业扶贫

  (一)大力开展电子商务:实行农产品网销、网购,以合作社形式把我县有特色的花生、莲藕、茵红李、荔枝开展了网络销售,扩大了农户销售范围,提高了销售价格,确保了农户利益,为农民群众增加了收入。

  (二)市场体系建设:对我县乡镇新建或者改造农贸市场给以奖励,并要求各综合型农贸市场必须有足够面积的农户自产自销区,不允许收取农户费用,给农户提供农产品交易平台,也为消费者提供了采购平台。

  (三)建立农超对接:鼓励和支持我县大型超市与各农村生产小组或者村签定种植收购协议,我县大家乐超市、世纪华联超市、家乐购超市、惠家源超市分别与镇等乡镇签定协议,按照季节对签定协议乡镇的蔬菜、农产品、水果进行上门采购,确保价格高于市场价,确保了农户的利益。

产业扶贫情况报告5

  为全面摸清我县产业扶贫、农民增收现状,找准制约发展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建档立卡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实现如期脱贫摘帽的目标,3月上旬,县政协组织6个视察组,分别由六位主席带队,深入到11个乡镇、选择22个贫困村(20xx年出列村2个,20xx年出列村10个,20xx年计划出列村10个)、220户非政策兜底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视察分析;召开由部分县直部门、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同志参加的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汇报;采取县内视察与县外考察相结合的方式,组织考察组到宜昌五峰、远安考察学习产业扶贫经验,开拓视野,启发思路。在此基础上,集思广益,形成专题视察报告如下:

  一、主要成效

  (一)各地认识程度较高,产业发展合力不断增强。各级各单位都把精准扶贫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责任,按照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抓住产业扶贫“命根子”,认真落实产业扶贫规划。县农业局、扶贫办、发改局、财政局、林业局、农商行等部门通力配合,紧密结合部门实际,整合政策项目资金,全力服务产业扶贫。各乡镇和村认真对照村出列、户销号的标准,深入调研,科学谋划,群策群力,合力攻坚,大力实施“5117”产业扶贫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如:黄堡镇寨湾村通过流转农民土地,推动旅游业与农业融合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寺坪镇龙凤村将贫困户300亩土地流转给神农本草公司,网络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马桥镇白果村20xx年发展土豆xx40亩,草场3000亩,今年计划发展银杏xx00亩,户均产业基地达到13亩,成为产业发展重点村。一批市、县驻村工作队坚持吃住在村,真帮实扶,受到基层干部群众好评。

  (二)奖扶政策落实较好,农民发展积极性不断提高。各乡镇深入贯彻落实《xx县精准扶贫产业发展扶持意见》、《小额信贷工作实施方案》等政策文件,引导贫困户发展致富产业,兑现产业奖扶和小额信贷政策,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据视察了解,20xx年全县兑现产业奖扶资金6650.12万元,发放小额信贷1.06亿元,扶持2.2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14.7万亩,辐射带动7000户、1.88万名贫困群众通过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脱贫。走访调查的220户贫困户中,20xx年发展1至2个产业项目的有102户,占46.4%,3至5个产业项目的有118户,占53.6%。

  (三)经营模式不断创新,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各乡镇和村按照建基地、扶龙头、联农户的思路,积极探索建立贫困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产业发展链条,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资金、技术、市场等方面的困难,农民组织化程度和产业集约化经营水平逐步提高。据视察了解,全县共注册农业龙头企业35家,专业合作社657家,家庭农场70家,20xx年各类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签定帮扶协议1.4万份,辐射带动贫困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6万余亩,发展畜禽养殖30余万头(只),实现特色产品订单销售2.8亿元。如:寺坪镇依托南河渔业专业合作社,带动大畈、天子坪等5个村、112户贫困户发展渔业养殖和乡村旅游,户均增收6000元;过渡湾镇茶庵村依托襄阳佰蒂蓝莓公司,带动180户贫困户就近务工,户均增收14000元;店垭镇依托楚原欣茶叶公司,带动500多户群众发展茶叶产业,户均增收12000元;歇马镇白竹村依托九路寨景区开发,带动70户贫困户发展农家乐、到景区务工,人均增收1800元。

  (四)配套建设力度较大,产业发展基础不断改善。各级各地高度重视,整合政策资金,全面加强水、电、路、田等产业配套建设,农村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农业产业发展基础更加牢实。据视察了解,20xx年县水务局投入2740万元,集中解决了31个贫困村安全饮水问题;县供电公司投入2522万元,对31个贫困村、128个台区,193个集中安置点实施了农网改造;县交通运输局完成了4条县乡旅游公路改扩建工程,新修水泥路211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42.8公里,加宽窄路面103公里;县国土资源局投入7036万元,对7个乡镇、54个村的30000亩土地实施了开发整理,硬化田间水泥路74049米,新建田间道26170米、生产路6056米。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产业扶贫措施落实不够。通过视察,我们认为各级各部门虽然对产业扶贫认识程度较高,但真正静下心、沉下去抓落实还不够。客观上讲,20xx年是易地搬迁年,各乡镇和村都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啃易地搬迁这块“硬骨头”上,导致部分乡镇和村对本地产业发展宏观谋划不够,产业发展思路还不够清晰,编制的规划指导性不是很强,特别是对集中安置点后扶产业规划还正在谋划之中,对贫困户产业发展缺乏微观指导,存在规划与实际“两张皮”现象。从调查走访的220户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来看,规划项目与实际发展相吻合的只有108户,占比不到50%。少数村对产业扶贫压力传导不够,政策宣传不够,上热下冷,坐等观望,存在“你能脱贫、我也能脱贫”的消极思想,扶贫工作手册、政策汇编等资料还放在村委会,没有发到贫困群众手中,个别村干部对产业扶贫政策和贫困户产业发展情况说不清楚。少数部门工作重心和精力还没有完全倾注到贫困户,小额信贷门槛较高,手续复杂,贫困群众贷款难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视察的22个贫困村、220户中只有6个村、33户获批了小额信贷,马良镇峡峪河村21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20xx年没有一户获批小额信贷;农民技能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还不是很强,培训内容和方式还不是很接地气,20xx年全县虽然组织开展了47场(次)的劳动技能培训,但只覆盖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490人,仅占建档立卡总人口的4.2%;光伏发电项目推进不快,全县报备光伏发电52个村,目前仅建成3个试点。

  (二)农民持续稳定增收乏力。通过对11个乡镇、22个贫困村、220户贫困户的产业结构、收入结构等情况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农民增收仍面临严峻形势,如果不从根本上增强贫困户造血功能,很难保证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从产业结构看,各地对长效产业发展认识还不够,缺乏特色意识、品牌意识、规模意识,发展项目小而全,没有特色,科技含量低,产品商品化率低,组织化程度低,据视察了解,11个乡镇中发展项目最多的达23个,22个贫困村中发展产业项目最多的达17个,220户贫困户近70%选择发展生猪、土鸡、山羊、蔬菜等传统种养项目;从劳力结构看,青壮年劳力大多外出务工,留守人员思想保守、体力不支,承接产业发展能力有限,不同程度地存在“等靠要”现象,据视察统计,220户贫困户共有9xx人,如果按人均2000元产业奖扶计算,20xx年应兑现奖扶资金183万元,而实际只兑付126万元,产业发展空间还很大;从收入结构看,抽查的22个贫困村,经营性收入平均占比29%,最高达64%,最低只有3%,务工收入平均占比50%,转移性收入平均占比14%,最高达27%,最低为6%,说明农民发展产业的水平还参差不齐,农业产业还没有真正成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从空间结构看,部分集中安置贫困户由于人地分离,产业发展难度较大,与“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比还存在很大差距,视察了解到,20xx年兴建的部分集中安置点产业配套建设还不够到位,贫困户要往返数公里去耕种;从收入情况看,被视察的22个重点贫困村,20xx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 5万元的只有8个,仅占36%,走访调查的220户贫困户,20xx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3255元脱贫销号标准的还有21户、79人,如果扣去产业奖扶资金,有44户、xx5人低于3255元脱贫销号标准,说明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还不强,贫困户收入还在靠政策的硬性拉动,持续增收渠道狭窄、后续乏力。

  (三)新型经营主体实力不强。通过视察和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产业扶贫的重要引擎,是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的中坚力量。据视察了解,目前我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总体实力不强,农业社会化服务功能较弱,融资难、扶持政策落实难等问题严重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壮大。受产业规模、资金、技术、市场等多种因素影响,有相当一部分龙头公司和专业合作社规模不大、产品不精、销路不畅、带动力不强,经不起市场调整,起不到龙头带动作用。据视察统计,全县目前真正运行健康、管理规范的农业龙头企业10家左右,仅占28%;专业合作社250家左右,仅占38%。视察中,有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反映,20xx年县委、县政府出台支持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能人大户发展的金融扶持政策没有得到很好落实,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发展举步维艰。如:马良镇农信兴专业合作社管理运行比较规范,带动力较强,20xx年基地扩大到2000亩,带动峡峪河、东风头、老岭垭等5个村发展甜玉米和旱黄瓜,产前急需xx万元资金信贷,找到银行多次协商未果,只得找亲朋好友拆借。

  (四)产业奖扶机制不够完善。基层干部群众反映,去年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25类产业到户奖扶政策后,各地通过一年的实践,普遍认为政策撬动效应明显,但仍然还有不够完善的地方,盼望能够调整优化。如:在奖扶项目上,类别偏多,容易分散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注意力,不利于全县主导产业发展;在奖扶标准确定上还不够合理,对全县重点产业的政策倾斜还不够,对像药材等投入较高的产业项目标准过低,对像土鸡、露天白菜等投入相对较低的产业项目标准过高;在奖扶方式上,简单地货币化注入,容易造成短期内“奖扶脱贫”,带来产业扶贫福利化和贫困户选定项目趋利性倾向,使有限的帮扶资源使用率不高。

  三、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工作方式,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建议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强化督办部门工作责任落实,转变服务方式,将更多的精力和重心向贫困村、贫困户倾注。进一步放大金融扶贫风险补偿金政策效应,鼓励金融部门降低信贷门槛、优化信贷服务;提高劳动技能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紧盯贫困户产业发展需求,精准培训到合作社、到产业、到农户、到田块;按照“放管服”要求,加强对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管理与服务,为农产品走向市场提供检验检测服务;加大光伏电站建设项目推进速度,确保建好的光伏电站尽快并网发电,在建的'光伏电站在6月底全部峻工投入使用;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解决科技创新与生产脱节的问题,助推扶贫产业提质增效;提高农村电商服务平台建设的服务水平,畅通“农产品进城”通道,为全县广大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脱贫插上互联网的翅膀。

  (二)进一步突出地域特色,培植壮大支柱产业。建议县委、县政府借鉴五峰、远安“一县一品”产业发展经验,按照农业供给侧改革的要求,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立足资源禀赋,突出地域特色,确定3至5个最具xx地域特色的主导产业,健全风险防控体系,给予重点奖励扶持,激励和引导各乡镇按照全县统一规划布局实施产业扶贫,避免同质化发展和无序竞争,走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之路,以特色产业为引领,助力村集体增收、贫困户脱贫,确保每个乡镇和村都有1至2个主导产业,每个贫困户都有1个骨干增收项目,为全县培植主导产业、形成“一县一品”打基础、增后劲。

  (三)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建议县委、县政府借鉴远安县“政府+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模式,设立产业扶贫专项基金,选择确定几家骨干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扶持培育,通过建立贫困户与龙头公司、专业合作社紧密利益联结机制,把更多的贫困户组织起来,把各种资源要素聚集起来,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对接,让广大贫困户分享更多的增值效益;对于集中安置贫困户和产业承接能力不足的分散贫困户,鼓励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建设群众参与度高的特色种养业基地,带动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得租金、就近务工得薪金、入股经营得分红等方式,真正实现如期脱贫、长期脱贫。

  (四)进一步完善奖扶机制,放大政策裂变效应。建议县委、县政府对产业奖扶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在产业奖扶项目和标准确定上,对全县确定的主导产业,适当提高奖扶标准,实行重奖激励,对比较效益低的产业项目果断拿掉,集中力量培植骨干支柱产业;在政策操作上,改一味货币化注入为奖钱与给物相结合;在产业奖扶兑现上,改变过去验收后一次性拨付资金的方式,按照一定比例提前预拨资金,以解决贫困户产前投入问题;在奖扶内容构成上,兼顾考虑生产发展和环境保护,比如对养殖项目要设定前置条件,以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在产业验收上,在保证产业发展真实的情况下,尽量减化验收程序,按时令确定最佳时间组织验收;在集体经济发展上,用活用足有关政策,支持村集体合理处置农村闲置资产,利用荒山和抛荒地发展高效经济林、药材等项目,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产业扶贫情况报告6

  今年以来,xx县扶贫办在县委、县政府的准确领导和上级扶贫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以党的“十七大”为指针,紧紧围绕“优化发展环境,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赶超发展”的工作主线,坚持以实施村级扶贫规划和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为中心,以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创造性展开工作,促动和保证了扶贫开发重点乡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一、20xx年工作情况

  (一)、认真做好了扶贫项目专项资金自查和迎检工作。

  根据省、市、县关于展开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情况监督检查工作的统一布置和要求,3.10月份我们会同县财政局深入到相关乡镇和项目上,对XX年年和20xx年的扶贫资金使用及项目实施情况实行了全面的自查;5月份,抚州市扶贫办、财政局赴xx检查组对崇仁XX至XX年年度扶贫专项资金实行全面检查,针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我们即时实行了认真整改。XX年、XX年年我县共有扶贫开发资金363.9万元。XX年173.1万元,其中发展资金146.9万元(整村推动建设资金50万元,整村推动资金51万元,“雨露计划”培训资金5.2万元,省配套机动项目资金23万元。

  移民扶贫资金11.8万元,项目管理费2.6万元,统计监测费1.3万元,科技培训费2万元),财政扶贫贴息资金26.2万元。XX年年190.8万元,其中发展资金178.7万元(新农村建设资金50万元,整村推动资金54万元,“雨露计划”培训项目资金6.9万元,省配套机动项目资金29万元,项目管理费2.2万元,统计监测费1.3万元,科技培训费2万元,市配套项目资金20.30万元,县配套项目资金13万元),财政扶贫贴息资金12.1万元。从检查情况看,扶贫资金在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提升贫困群众生活水平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一定成效。

  (二)、扎实做好重点村整村推动建设。

  整合力量,整合资金,增大扶贫工作力度,从基础设施、产业开发、村容建设、科技培训等方方面面着力,抓好重点村整村推动建设。认真组织好20xx年重点村扶贫项目的实施,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

  抓好了20xx年扶贫项目的申报工作。组织8个重点村本着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环境,确保贫困人口真正受益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科学合理的从整村推动扶贫规划中挑选项目,共上报公路建设、水利设施、学校建设、科技培训等13个项目。已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104万元。

  (三)、全力推动“民生工程”。积极探索“雨露计划”新途径。

  1、扎实做好实用技术培训工作。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注意发现、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要以产业为依托,以培训新农民、提升农民素质为目标,整合社会资源,搞好实用技术培训,以提升贫困群众劳动技能,促动增收。

  2、“雨露计划”走进农民走近乡村。在市扶贫办及江西赣江职业技术学院关照和支持下,我们在xx镇、xx乡举办“雨露计划”走进农民走近农民培训班,针对留守农民,特别是留守妇女,拓展培训内容,请本县种养高级农艺师、拔尖人才讲授通俗易懂的'果树栽培和麻鸡散课,受到农民朋友们的热烈欢迎,培训人数600人。以县培训基地为依托,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200人,本县工业园区培训40人。根据市场和县工业园区的需求,拓宽农民职业技能培训渠道,准确引导农村劳动力的有序转移,确保每一个贫困家庭有一个劳动力接受培训,并稳定转移就业。

  (四)、社会扶贫工作有了新的突破。

  整合社会扶贫资源,树立“大扶贫”观点,是新阶段社会扶贫工作的重点,也是扶贫开发工作中深具潜力的重要方面。一是争取到了中国扶贫基金会冰冻灾害救援物资26万元。今年1月12日到2月4日,xx出现历史罕见冰冻灾害,给农村经济和群众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我们积极向中国扶贫基金会争取冰冻灾害救援物资,在我们的努力下,中国扶贫基金会即时援助26万元支持我县抗灾自救,其中xx乡救灾粮食6万元、xx桥乡xx村救灾化肥20万元。二是xx省委党校第32期青干班学员来我县六家桥乡结对帮扶。

  省委党校第32期青干班全体学员在常务副校长的带领下,冒着烈日酷暑,来到崇仁县六家桥乡中心小学展开献爱心捐助贫困学生活动。结对帮扶20名贫困学生,并决定将一直帮扶这些贫困学生至中学毕业,并解决学校一些基础设施。三是落实党政部门和企业定点包扶重点村工作。在县直单位机关展开以“党旗引领致富路,携手共建新农村”为主题的定点包扶贫困村工作,确保全县“十一五”8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村每个村都有一个县直机关单位或企业定点帮扶。四是展开党员结对帮扶贫困户工作。和县委组织部联合在全县党员干部中展开“1+1”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全县结成470对帮扶对子。

  (五)、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在做好业务工作的同时,积极做好县里的中心工作,把招商引资工作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我办和县政协到武汉和上市公司凯迪股份有限公司实行了恰谈,凯迪股份有限公司准备来我县投资上亿元,下半年将落户工业园区。我们已完成民生电气、宝深达纺织有限公司等招商引资工作任务800万元。

  (六)、扶贫办自身建设的到提升。

  进一步组织扶贫办干部学习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持续提升政治和业务素质,提升为贫困群众服务的水平和水平;增强廉洁自律教育,树立爱岗敬业、清正廉明、奋发向上的良好风气。进一步改善工作条件、提升办事效率。

  二、存有的问题

  (一)、上级扶贫项目和资金申批到位较慢。

  申批到位较慢,影响了扶贫工程进度。在此方面我们望与各部门积极配合好相关工作,使之达到更快的效率。

  (二)、部分农村人口因灾返贫。

  今年我县出现历史罕见冰冻灾害,给农村经济和群众财产带来巨大损失。贫困乡村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水平较低。存有因灾、因病返贫致贫现象。

  (三)、村集体经济差,项目资金缺口大。

  我县重点村基本上没有集体经济。当前这些村在实施规划中存有办事越多,欠款越多的现象。财政扶贫资金投入不足,与重点村建设的需要存有较大的差别。

  总之,我们将吸取往年工作经验,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机制和管理体制,认真做好各项扶贫工作,努力开创扶贫工作新局面。

产业扶贫情况报告7

  根据市扶贫办的要求,我镇对20xx年的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进行了认真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领导重视。镇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强化组织领导,镇政府成立以镇长为组长,分管镇长为副组长,农业办、财政所、民政科、经管站等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工作督导检查。抽调人员专门负责这项工作,特别是要组织机关包村干部进村入户,在每个村成立3—5人的工作班子,集中时间、集中精力抓好这项工作。

  2、组织培训。我镇按贫困发生率4.5%的比例进行识别,我镇的贫困人口数为3377人,将贫困人口规模分解到行政村。召开了扶贫开发精准识别专题会议,开展业务培训工作,把贫困户识别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具体方法等作为培训的重点内容。把培训重点放在镇包村机关干部、村干部两级,确保有一支工作队伍、每个村都有明白人,确保精准识别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3、农户申请。把精准识别的相关政策宣传到每个行政村和每个农户,确保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向各村宣传贫困村申请条件和工作流程。广泛组织发动农户自愿申请,确保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识别范围。各行政村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村级组织充分讨论基础上,自愿提出申请,报镇人民政府审核,形成贫困村初选名单。

  4、入户调查。农户提出申请后,由镇机关包村干部会同村委会开展入户调查,核实相关情况,对不符合条件的予以剔除,筛选出贫困户初选名单。

  5、民主评议。对贫困户初选名单,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民主评议留有详细的会议记录,包括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发言记录、评选过程等内容。最后,根据评议结果,经村两委集体研究,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和驻村第一书记(或包村干部)核实签字后,确定贫困户入选名单。

  6、公示公告。先将入选名单在贫困户所在的`行政村进行第一次公示(公示期为7天);经公示无异议后,报镇人民政府审核,确定出全镇贫困户名单,并在各行政村进行第二次公示(公示期为7天);第二次公示无异议后,汇总后报市农村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办公室复审,复审后进行公告(公告期为5天)。

  7、建档立卡。由镇人民政府组织村委会、驻村工作队和帮扶单位,对已确定的贫困户填写贫困户登记表,并录入贫困户信息库。

  二、存在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在扶贫开发精准识别工作过程中,我们虽然做了一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全镇有83个行政村,在贫困户登记表的收取过程中,存在部分户主只填写了户主信息,没有填写家庭成员信息,最后统计的贫困户人口数为3278人,导致与市扶贫办下达的贫困户人口数3377人少99人。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主要做好以下两点:

  1、核对各村上报的公示名单和贫困户登记表名单信息,将遗漏的贫困户人口数进行核实存档,以备以备下步改正

  2、上报的采集信息存在身份证号码不准确、银行账户漏填或不准确、填报信息不完整等问题。仔细核对上报信息,列出信息填报存在错误的户,以备下步改正。

产业扶贫情况报告8

  近年来,XX专注贯彻落实上级党委、政府关于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产业进展全局,围绕脱贫退出指标,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贫困群众增收稳定脱贫为目标,持续加大培育力度,积极引导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展农业产业,加快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进一步提升了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进展技能,现将XX年度产业扶贫工作开展状况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开展状况

  (一)资金投入稳中有进,贫困户受益面逐年加大。全州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力度,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断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运用市场的手段推动生产要素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优化配置,通过政策引导,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2017年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用于产业扶贫资金XX万元占比为XX%,产业扶贫项目掩盖全州XX个乡镇XX个贫困行政村XX户档卡户XX人。计划实施产业项目XX个,已实施XX个,正在实施XX个,尚未实施财政收回资金XX个。XX年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用于产业扶贫资金XX万元占比为XX%。产业扶贫项目掩盖全州XX个乡镇XX个贫困行政村XX户档卡户XX人。计划实施产业项目XX个,截至9月底,已实施完成XX个,正在实施XX个,尚未实施XX个。

  (二)项目掩盖率不断扩大,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促进主导产业优势凸显。充分发挥农民首创精神,鼓舞探究创新经营组织形式,因地制宜创设扶持政策措施,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省、环境友好的进展道路。一是全州立足召大引强、外引内联,推动产业掩盖面不断扩大。XX-XX年,以辣椒、巴西菇、生猪、肉牛等为主要产业的特色种养业,累计投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XX万元,实施项目XX个。截至9月底,已实施完成XX个,正在实施项目XX个,尚未实施项目XX个。二是乡村旅游业进展势头强劲。结合山地、露营、民俗民风等乡村旅游资源,着力进展起一批具有壮族、苗族、彝族等风情的乡村旅游产业,累计投入财政涉农整合资金XX万元,实施项目XX个。截至9月底,已实施完成XX个,正在实施项目XX个,尚未实施项目XX个。三是坚持农业基础定位,培育壮大各类新型经营主体。全州各县(市)均制定了产业进展实施方案,结合贫困户进展意愿,采用“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模式,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扶持贫困户进展农业产业,同时产业的进展还促生了一批以产业集团、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全州新增各类经营主体XX个,全州农业龙头企业XX户,完成培育创建省级示范家庭农场XX个,全州家庭农场总数XX个。主要生产经营类型为种植业、养殖业、加工服务业。农业龙头企业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主要为入股分红、订单帮扶、土地流转、劳务合作等。目前,全州注册登记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XX个,带动档卡户XX户XX人增收,农民专业合作社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合作社入股分红、订单帮扶,提供劳动力岗位等。

  (三)聚焦“三大机制”,保障脱贫实效。明确政策实施主体,与农业产业政策相结合,形成比较完备的政策扶持体系,健全政策执行评估机制,发挥政府督查和社会舆论监督作用,形成齐抓共促合力,确保政策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健全能量保障机制。把精准扶贫纳入全州工作机制,定期争辩精准扶贫工作,解决扶贫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把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高校生村官队伍整合为“三合一”工作队,依据“专下来、沉下去”的要求,确保扶贫工作有人做,能会做,做得好。二是健全资金整合机制。统筹整合涉农资金XX万元,其中XX万元用于产业进展。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支持产业进展力度,实现贫困户稳步增收,截止XX年XX月XX日止,共发放扶贫小额信贷XX万元,获贷建档立卡贫困户XX户,配备风险补偿金XX万元。三是健全氛围营造机制。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工作简报、QQ群、微信群等方式,实时宣扬各地产业扶贫阅历做法;突出“党建引领、绿色进展”主题,常态化开展“支部主题党日”和“农民夜校”活动,领导坚持每月到联系点宣讲产业扶贫政策,听取群众建议,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在思想和行动上为精准脱贫提供强大保障。

  (四)创新进展模式,促进产业持续进展。各县(市)创新推行政府平台公司牵头进展产业的运作模式,采用“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进展模式,有效解决产业建设、补植补种、后续管护和市场拓展等问题。一是加大对现有资产的扩建工程项目扶持力度,扩大超市经营空间和商品种类,增加农副产品进入超市和日用品销售规模和渠道,构建农副产品购销渠道多样化和日用商品流通规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和档卡户就业渠道,促进产业脱贫工作健康进展。二是通过公开进行招投标的方式对活畜交易市场实行市场经营运行,有力的带动了市场周边地区养殖业的进展。此举有效盘活了现有资产,使现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加了就业岗位,从而带动周边养殖业进展和推助家庭养殖增收。三是依据全州人才培训方案要求,结合当前各产业工作进度,进一步整合各级各部门的培训项目资源,加大对农业、养殖业、加工业、建筑业等内容的专题培训、以会代训和现场指导力度,不断提高农户的种养殖水平,有效增加了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自然资源环境受限,农业产业基础设施滞后。我州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石漠化程度深,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难度大,水利化程度低,土壤瘠薄,石多、土少、水稀,种植业基础设施严峻滞后,水保障率低,雨养农业,靠天生产没有根本转变;耕地零散,机械化生产条件滞后;养殖业基础设施现代化率水平低,传统基础设施比重大;特色产业“散、小、弱”,无论是种植业还是养殖业,都存在分散种植、分散养殖、分散经营,形不成拳头产业、拳头产品,市场分散且不稳定。自然资源制约经济社会进展特别严峻,种养业进展方式基本呈“点状式”,难以形成规模化、集中式的种养殖方式。

  (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示范性不强,群众参与意愿不高。产业专业合作社的进展与进一步促进精准扶贫的政策、机制与措施方面的探究还有待加强。合作社经营的产业普遍小而散,在技术支撑、市场信息、利益安排、财务管理等方面还没有形成链条。部门资金整合难,扶贫资金整合度不高,部门大多各自为阵,难以发挥整体效益。因利益驱动,企业与农户彼此缺乏信任,产销协作关系没有真正建立,农村土地集中规模经营和有序流转刚刚起步,与标准化生产、规模化进展、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进展还有确定差距。

  (三)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全州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实施的产业项目大多都处于进展初期,项目资金投入大,资金缺口大,产业进展后劲严峻不足;同时,精、深产品加工研发投入不够,农业特色加工产品少,缺乏稳定的对外销售渠道,大规模化进展时机仍不够成熟。农业产业规模小、散、乱、杂,扶持力度不够,竞争力不强,难以带动贫困户依托产业进展共同致富,减贫带贫效果不明显;且进展农业产业受自然灾难、疫情疫病、市场风险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农业产业进展受限造成了目前正在实施的农业产业项目建设推动较为缓慢。

  (四)产业扶贫项目抗风险技能弱,项目实施单位心理压力大。由于我州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等方面条件的制约,加上市场经济体制并不完善和产业扶贫项目布局较单一的缘由,加上我州自然灾难频发,产业扶贫抗风险技能弱,产业项目因灾等缘由造成项目资金损

  失,从而使项目实施单位人员被上级部门追究问责等状况,导致项目实施单位特别是基层对产业扶贫项目实施积极性不高,项目实施心理压力较大,不利于产业扶贫项目的健康进展。

  (五)产业链过长,产品附加值不高。虽然全州农村产业快速进展,但从栽种至出售之间的产业链条长、产品附加值低等问题照旧突出。全州以进展粗放型农业为主,出产的农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质量优良,具有很好的竞争力,但缺乏有实力的企业入驻文山开展深加工,单纯以农产品的原始形态进入市场难以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产品附加值难以继续提高。如万寿菊产业在我州虽然大面积铺开进展,但是此产业在我州仅仅是整个产业链中的第一环,我州只负责种植、采摘,经过简易的初加工后就运往其他地区进行深加工,产品附加值提升困难,不能很好地形成一条“从种子到商品”的完整产业链。

  三、下步工作准备

  (一)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功能。进一步加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建设,引导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健全财务管理、利益安排等内部规章制度;选择一批产业特色明显、市场开拓前景较好、内部管理较规范的农民合作社进行试点,予以其带领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职责,在政策、资金、技术指导和服务等方面予以大力帮扶。同时,依据实际制定简约有效的合作社嘉奖机制,鼓舞合作社多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明确贫困户参与分红的下限和合作社在生产经营中应提供的倾斜性服务,明确其带动贫困户脱贫的责任和目标,推动合作社和精准扶贫工作有机结合、互促进展。

  (二)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推动各级农投公司平台建设,大力培育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群众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用好产业扶贫资金和扶贫小额信贷,明确贫困群众在产业链、利益链中参与的环节和份额,援济贫困群众稳定获得订单生产、劳动务工、资产扶贫、入股分红等收益,并通过与贫困户签订种植、养殖合同,采用统一培育、统一管理、统一供苗、统一采收、统一销售“五个统一”生产模式,切实解决群众在生产、管理、销售方面的问题。促进产业化经营与扶贫开发有效对接,引导贫困农户进入产业链条,让参与产业扶贫的贫困户当年收益达到或超过贫困线标准,并稳定增收。

  (三)创新投入机制。一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重点扶持辐射带动技能强的农民合作社,联合贫困群众进展特色产业,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二是鼓舞贫困户以享受扶贫产业政策的资金入股当地农民合作社进展特色产业,既援济贫困户找到找准脱贫致富的产业,又解决合作社进展资金难题,推动合作社进展壮大。三是加大项目倾斜力度,整合有关水利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支农惠农项目,优先托付和安排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实施。

  (四)科学布局特色产业。坚持强龙头、创品牌、带农户,把产业扶贫与推动农业供应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大力培育骨干产业,重点进展生态种植、特色养殖、加工业、服务业等带动性强的产业,以短养长调结构、以销定产上规模、以质取胜抢市场,加快实现村村有致富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门路,不断加强贫困村、贫困群众“造血”功能。

  (五)构建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进展体系是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提升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一方面要做好“串联”,即延长产业链,推动第一产业“接二连三”,进展与提升农产品加工业及其配套产业,优化农产品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并加快信息技术、绿色制造等高新技术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应用与渗透,以产业链提升推动价值链升级。另一方面要做好“并联”,即一二三产业相互渗透与整合,逐步形成一批生产规模大、带动效益好、品牌响的特色优势产业。

【产业扶贫情况报告】相关文章:

02-02

02-24

08-15

09-01

08-16

01-21

02-24

11-09

02-24

08-15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