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青春期的孩子说话,父母可要小心。
之前,侄子准备中考,表姐天天找我抱怨:在孩子面前大气都不敢喘,问了他一句:作业做得怎么样了?
看见孩子皱起的眉头,她意识到说错话了。
“天天作业作业,妈妈你是把我当犯人了吗?一直追着问,不烦吗?”
表姐没敢再问,一场眼看就要爆发的争吵,才戛然而止,表姐很难过,但同时更多的是无措。
什么时候开始,亲子间的关系变得如此艰难,说出口的话要斟酌再三、小心翼翼,即便如此,孩子还是一点就炸,双方痛苦……
有句话说得好:有一种卑微,是孩子到了青春期。
孩子到了青春期,父母有没有觉察力很重要,如果家长在陪伴孩子时,能够觉察到青春期背后的问题,那么亲子间的冲突会大大减少。
父母忽视孩子的情绪和感受
会让孩子变得不幸
国外有一个男孩叫瑞恩,在十几岁的时候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瑞恩的父亲詹森回忆,妻子生日那天,他们去了墨西哥,抵达墨西哥的第二天傍晚,他们正在吃晚饭,突然两人的手机同时响起,是一条短信,发件人是瑞恩,短信的大概内容是,爸爸妈妈我爱你们,然后告别。
妻子吓得大叫起来,詹森给家人打电话让他们快去找瑞恩。但找到的时候他已经没有了呼吸……
詹森说那是他这一辈子都忘不了的一天,他一生中从没感到过如此无助。
儿子自杀以后詹森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反思,为何好端端的孩子会突然做出这样的选择。
可他发现,原来,瑞恩的自杀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
瑞恩自杀前青春期,有一段时间脾气越来越差,喜欢一个人待在房间里,但作为父亲他并没有注意到孩子的这种变化,他忽略了。
他自以为很关心孩子,因为每天他都会问瑞恩:你怎么样?
瑞恩回答:我很好。
然后他就相信了,作为父亲他没有意识到的是瑞恩说的“我很好”,其实潜台词是:“我不好”。
瑞恩或许也曾想找父亲袒露心事,有好几次,瑞恩都推开父亲书房的门说:爸爸,我们能谈谈吗?
却等来父亲回答:儿子,爸爸正在打电话……
他还发现,瑞恩在学校是开心果,他总是会在晚餐后告诉家人自己怎样用口才去回击那些霸凌他的同学,总是一副特别开心的样子。
但是,瑞恩从未说过,他也有很多无法解决的痛苦。
有人问詹森:如果有机会能对瑞恩说一句话,你想说什么?
詹森哽咽了:我会说对不起家庭教育青春期,对不起爸爸没有看到你内心的痛苦,作为你的父亲,我不称职,对不起。
然而世上没有如果。
孩子最大的需求是被看见,被关注。
多少和瑞恩一样的孩子,内心承受着压力和痛苦,各种各样的负面情绪无法排解,因为父母没有察觉或是察觉不到位,在无数次失望而归的试探后,走到了难以挽回的境地。
父母没有觉察力,孩子很容易走向不幸。
青春期的孩子变好
从被父母察觉到情绪开始
有人问瑞恩的父亲:关于和孩子相处,是要遵守什么规则吗?底线又是什么?
他回答说:我没有办法给你划一个底线。我做不到,我也希望我能,但我不是心理学家,也不是什么专家,我只是一个失去了儿子的父亲。
深以为然,其实道理我们都懂,但是当实践在孩子身上,还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他们从不按套路出牌,所以这才很考验家长的觉察力。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研究发现,青春期早期的大脑改变引发了青少年四种独特的心理特征:情绪强烈、寻求新奇事物、积极的社会交往和创造性的探索。
与人生的其他阶段相比,青春期的大脑是非常情绪化的。
进入青春期后,大脑边缘系统变得活跃,各种情绪的起伏会影响青少年的内在感受和日常决策。
对青少年的研究显示,即使在平静的情况下,青少年的杏仁核(情绪脑)比成年人更容易被激活。
这意味着即使没有任何事物激活大脑皮层,青少年也更容易产生纯粹的杏仁核(情绪脑)反应,爆发出强烈的情绪。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青少年会对父母甚至别人的话产生如此强烈的反应。
一位作家曾分享自己的女儿青春期时,房间脏乱的程度简直难以形容,地板上全是散落的物品,要走进房间,需要把东西推开才能行走。
当她对着孩子大骂:哪有人的房间是这样乱七八糟的?在这样的房间里睡得着、吃得下吗?
“哪里脏了,明明就没什么,干嘛老是这样说?你不想看就出去,快出去!”
孩子一边大声回答,一边把她推出房间。
这样的对话不是沟通,而是指责、批评,她没有察觉到女儿问题的背后,藏着的情绪和压力。
后来她了解到:青春期孩子的房间反映着脑部的状况,当孩子承受着大量压力,内心和脑部状态混乱,房间也会乱七八糟。
当把交流的重点放在关心孩子的情绪上时,和女儿的相处开始变得和谐起来。
突然有一天,她发现原本在女儿房间地板上滚来滚去的几个笔筒和圆珠笔,被拿到了书桌上。
她对女儿说:“天啊!笔筒和圆珠笔拿到桌上之后,房间看起来干净一点了。”
“嗯,它们说想要到书桌上,所以我就捡起来了。”女儿爽快地回答。
她继续心平气和地说道:
“是吗?希望下次那些衣服能说想要到衣架上就好了。”
女儿依然没有生气:“可能没过几天它们也会这么说吧。”
自那以后她就很少看到女儿杂乱的房间。
偶尔有时女儿的房间也会变乱,这时候她就问孩子:
“最近是不是有什么烦心的事?
脑子里乱乱的吗?”
女儿说:“嗯,该怎么说呢,最近很多事情我都觉得压力很大……”
心理学家海姆·吉诺特通过研究与临床实验发现:
要矫正孩子的行为是很困难的,但只要接受孩子的情绪,他们的行为就能得到有效的修正。
如果父母先看到孩子的行动结果,而不是观察他们的情绪,因此会忽视孩子的情绪,试图修正他们的行为,这样做孩子只会展现更激烈的情绪,而父母又以更加激烈的话来训斥激动的孩子,形成持续的恶性循环。
提升觉察力
是每位家长的必修课
青春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主见,家长的觉察力和教育方式能否跟上孩子的变化,是减少冲突的关键。
1.拿捏好“打扰孩子”的尺度
很多家长觉得关心青春期的孩子是一件让人摸不着头脑的事,有时候多问两句孩子就烦,有时候不出声孩子又觉得不关心自己。
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海姆.G.吉诺特曾说:
十几岁的孩子对不请自来的关注和建议感到愤怒。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不想要的是父母突然闯进他们的房间,然后关心他们,与他们谈心。事实上,选择这个时候谈心就是错的。
孩子只会对你说:“没什么要谈的,别管我。”
如果我们用心,就会发现孩子总会有想要和家长谈心的时候,可能在你开车接送他上下学的路上家庭教育青春期,可能是在你们散步遛狗的时候。
在某一时刻,或有一瞬间,就是孩子真的想向父母坦露心迹。
在孩子不愿开口的时候,不去打扰;当孩子试探探路的时候,不要选择忽视。
当孩子不愿意表达时,不做一个打扰者;当孩子愿意表达时,学会做一个倾听者。
2.真诚对待孩子的感受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果来源标注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或者其他问题不想在本站发布,来信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