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南亭,南亭赵嘏,南亭的意思,南亭赏析

2024-09-27 来源:华佗小知识

篇1:南亭,南亭赵嘏,南亭的意思,南亭赏析

南亭,南亭赵嘏,南亭的意思,南亭赏析 -诗词大全

南亭

  朝代:唐  体裁:七绝   孤亭影在乱花中,怅望无人此醉同。

听尽暮钟犹独坐,水边襟袖起春风。

篇2:游南亭

南北朝谢灵运

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

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久痗昏垫苦,旅馆眺郊歧。

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迟。

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

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

乐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

逝将候秋水,息景堰旧崖。

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译文

暮春黄昏雨过天晴,云彩聚拢斜阳西沉。

茂密山林空气清新,山峰隐没半轮红日。

霖雨不息厌倦不止,身在旅馆眺望郊外。

水边兰草渐披小路,娇艳莲花初绽春池。

尚未满足大好春光,已经看到夏的临近。

节序更迭令我忧叹,点点白发两鬓边垂。

笙歌饮食情有所止,身衰老病倏忽而至。

我将等待秋水降临,息我形影旧居山崖。

我的心志谁能理解?唯有良友知我心意。

注释

1.南亭:地名,离永嘉郡治(今温州市)一里左右。

2.时竟:季末,此指春末夏初。

3.澄霁(chéng jì):阵雨过后,天地碧澄清朗。

4.云归:乌云散开消失,指雨过天晴。曹子建诗:“朝云不归山,霖雨成川泽。”

5.余清:雨后留下的清凉。

6.半规:半圆形,指落山时隐没一半的太阳。张载《岁夕诗》:“白日随天回,皎皎圆如规。”

7.痗(mèi):病,这里引申为厌恶义。

8.昏垫:潮湿昏暗。永嘉临海,地势低洼,阴雨连绵,故用“昏垫”形容。

9.旅馆:客舍。

10.眺(tiào)郊歧(qí):远望郊外的岔路。

11.泽兰:鲜活润亮的兰草。

12.渐被径:慢慢地覆盖了小路。

13.始发:刚开放。

15.青春好:春天的美好景色。

16.睹:看见。

17.朱明:本指太阳,借指夏天。《尔雅》:“夏为朱明。”

18.移:到来。

19.戚戚(qī):忧思的样子。

20.感物叹:有感于景物变换而叹惜。

21.星星:稀疏,时隐时现。

22.垂:通陲,指鬓角两边。

23.乐饵(ěr)情所止:音乐和美食是人性留恋的东西。语本《老子》:“乐与饵,过客止。”

24.逝:语助词,无意。

25.候:等待。

26.息景:即息影,指隐遁形迹。

27.偃(yǎn):俯卧。

28.旧崖:犹言故山,即故乡的山。

29.谁与亮:跟谁表白。

30.惟:只有。

创作背景

景平元年(423)夏天,诗人感景物变换,忧恩催老,决计待秋水到来时乘舟归隐。游经“南亭”时触景生情,于是写了这首诗。

赏析

首先是盘旋层折的诗歌结构,诗写幽愤之思,但起笔四句却先勾勒了一派清澄之景。然后,“久晦”、“旅馆”两句逆笔补出身在谪宦羁旅的处境,时逢久雨阴霾的黄梅,心境正如陷溺于霭霖之中,久已昏昏沉沉的了。于是可见起处所写偶一眺临所见的清景之中,实隐含有诗人企图摆脱烦闷的企望。清景使诗人神思为之一爽,但是潜在的'幽愤是如此的难以解脱。

为清景引动,诗人漫步郊垌,其本意当是希望进一步让大自然澄明的灏气,为他澡雪精神,但是一路行来,见到淫雨之前泽畔方生方长的兰草,已经繁茂而向老;而当时仅是一望绿叶的池塘中,荷花也初绽红红白白的朵营。这美景在他人或会感到悦目赏心,但对诗人却适足以勾动其幽愤的潜意识,于是顿生春夏叠代之感,更由“物”移而触发“人”老之叹,于是潜在的幽愤转为强烈的悲歌。药饵,“药”当作“乐”,反用《老子》“乐与饵,过客止”之语,当时的声歌食饮,尽属虚妄;而真实的唯有那倏焉而来的老病而已。

那末人生应当怎样才对呢?只有乘即将而来的秋水,归隐家乡,这种真正的赏心乐事,恐只有二三知己才能领会吧。那末这赏心乐事的内含究竟为何呢?“秋水”用《庄子·秋水》事,《秋水》篇主旨在于“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返其真”,原来泯去物我,是非的界限,忘掉一切的是非得失,甚至忘掉自己的天赋禀受,皈依自然,才是根本的出路。但是谢客是否真能忘情,得从此诗的意脉看,这只是一种企望强自从幽愤中挣脱的高言快论;从他的行事看,虽然几度归隐,但却未能如陶潜那样在自然中终其天年,终于在四十九岁时,吟唱着“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眠”的感愤之句,被砍下了脑袋。

企图借游程中的自然清景以排解幽愤,而解不去,吟还愁,反将幽愤潜注于景物之中,这种反复曲折的情思,即使谢客的幽愤表现得看似清逸,实则更为深重;又使他诗作的结构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而多层次,奇景迭出,转转入深,确实到了“一重一掩皆肺腑”的境地,而他更善于营构,通过顿柬、离合,顺逆的安排使诸多的景物移步换形圆融一体。而情思一以贯之。如此诗起首之“时竞”(春尽),中腰之“朱明移”,篇末之“秋水”,思绪依节候的顺次,虚实相同地展开,却以“久痞”一联,“戚戚一一联作顿束收放,依其感情的变化,出现一幅幅不同色调的画面,达到情景理交融的境地。王夫之《薹斋诗话》评谢诗,“以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中之神理也。唯康乐为能取势,宛转屈伸以求尽其意……天矫连蜷,烟云缭绕,乃真龙,非画龙也。”此评正道出了谢诗以幽愤的情思为内含,运调景物,曲屈以达其意的特点,这与陶潜诗结构之如行云流水大异其趣。

与结构相应,此诗的意象也与陶诗异趣。陶诗语言天成,所构成的诗歌意象较单纯而韵味醇厚,而谢诗则“造语极奇险深曲,却皆稳老而不伤巧。一,其意象层次多隽秀耐咀。试以与此诗前四句景物相近的陶潜《杂诗》二之前四句作一比较,陶诗云:“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这四句每句五字都是一个层次,且三、四承一、二,很自然地勾勒出一个银辉满空,启人远思的景象。谢诗则不然:“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同样每句五字:而前二句每句是两个层次:时竟、夕澄霁;云归,月西驰。;四句“隐半规”则承二句“日西驰”,又分别拈入了密林,远峰二物,组成了新的景象。前两句从大背景落墨,富于动态美,后二句更从细部勾勒,近处是密林余清,较远处是青山落日,则与一、二句共同构成三个大层次的画面搭配,而“密林”之与“余清”,“远峰”之与“半规”本身又有各自的层次,再缀以一个“含”字,一个“隐”字,遂在季节交替,晴雨变化,昼夜叠代的动景中酿蘖出一种清澄恬美的静景来。这层迭的景象正体现了诗人由“昏垫”中苏生的复杂心境。

与观察的细密,锤词的精严,选景的密致相应,谢诗语言的又一特色是使用语典的工巧。;“芙蓉始发,杂芰荷兮”;“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数典连用,一气呵成,含义深长,遂使诗歌意象于精致之外更显出一种典雅的美来。所谓“奇险深曲”,而“稳老不伤巧”,于兹可见一斑。

篇3:春游南亭

唐代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译文

川谷里明亮起来气候已变暖,山岩上还笼罩着云彩依然寒冷。

南亭的枯草心儿里萌发出新芽,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动。

阳光温暖听着鸣禽的啼唱,刚下过雨看到柳枝显得沉重。

在华美富丽的池馆中悠闲自得,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宠爱更感到惭愧。

注释

亭:设在路边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

拥:抱,抱持。

泉脉:地层中伏流的泉水。因其类似人体的脉络,故称“泉脉”。

景:日光。煦:读xù。

重:读chóng。

逍遥”一句:轻松自在地饱览物华。

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指诗人自己,时任刺史。

赏析

诗的首联“川明气已变,崖寒云尚拥”,即景而起,写春回大地,气象已变。为远景描绘,以渲染气氛。这两旬起笔清远,境界开阔,通过江上云雾扫开,河水澄明,但山崖上还残余着冬天的寒意,还被云气包裹着,描绘了冬寒渐退,春气萌动时之景象。诗人抓住了初春时分的景色特点,以渲染环境氛围方面入手,既渲绘出了春日的清赫景象,又为下两联所写设置了一个背景。“变”、“拥”炼字精当.不但刻画景物,同时亦包含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颔联“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写春草碧绿,春泉欢流,以显春光明媚,生机无限。“草心绿”、“泉脉动”为摄魂之笔,言“草心”,说明春草是刚刚萌芽不久,新绿初泛;言“脉动”,表示泉水初从冬之禁锢中解放出来,又开始了欢快的流动,淙淙汇入春塘,无不用词确当,刻写生动,意象新颖秀独,着墨不多,然写出了一派春日气息。这两旬抓住景物特征,传神写意,诗情画意地表现了春天剐剐来临的景色之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

颈联“景煦昕禽晌,雨余看柳重”继写阳和鸟鸣,雨肥柳叶,以表春意盎然,景物欷鲜。这一联选取了禽鸟在和暖日光中啭鸣歌唱,好雨过后柳色更增新绿这两组意象,描绘了在阳光和知时春雨的滋润哺育下,百鸟争春,草木欣欣的春日美景。“听”和“看”一者诉诸听觉,一者诉诸视觉,真是有声有色,写活了景物。中间这两联秀语连出,词畅意浓,在炼字求工方面,可以看出有受谢灵运的影响。

尾联“逍遥池馆毕,益愧专城宠”开接牌襟,抒写内心之感而作结。美景当前,诗人游目骋怀,但不忘此身尚在,感到自己在此池台馆阁之地饱览物华,实在太有愧于在城里做官享受一郡之主之茶了。这两句流露了涛人“处江湖之远,则忧甚其民”和“愧俸钱”的思想感情,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之一面。这与他在《寄李儋元锡》一诗中所发出的、曾被朱熹赞叹为“仁者之言”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感慨在内容实质上是一致的。

这首游记诗,写得简洁明快,情真意切。“拥”、“动”、“重”、“宠”诸韵脚字,都下得准确、生动,意韵完美,从而被前人视为此诗的主要特色。

创作背景

。南亭究竟在何处,已无从查考。然从诗意看,亭当在水边,周围有山,有塘,有馆所,可供游憩。

篇4:《春游南亭》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②。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③动。

景煦④听禽响,雨余看柳重⑤。

逍遥池馆华⑥,益愧专城⑦宠。

【注释】

①亭:设在路边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

②拥:抱,抱持。

③泉脉:地层中伏流的泉水。因其类似人体的脉络,故称“泉脉”。

④景:日光。煦:读xù。

⑤重:读chóng。

⑥“逍遥”一句:轻松自在地饱览物华。

⑦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指诗人自己,时任刺史。

【白话译文】

川谷里明亮起来气候已变暖,山岩上还笼罩着云彩依然寒冷。南亭的枯草心儿里萌发出新芽,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动。阳光温暖听着鸣禽的啼唱,刚下过雨看到柳枝显得沉重。在华美富丽的池馆中悠闲自得,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宠爱更感到惭愧。

【创作背景】

。南亭究竟在何处,已无从查考。然从诗意看,亭当在水边,周围有山,有塘,有馆所,可供游憩。

【赏析】

诗的首联“川明气已变,崖寒云尚拥”,即景而起,写春回大地,气象已变。为远景描绘,以渲染气氛。这两旬起笔清远,境界开阔,通过江上云雾扫开,河水澄明,但山崖上还残余着冬天的寒意,还被云气包裹着,描绘了冬寒渐退,春气萌动时之景象。诗人抓住了初春时分的景色特点,以渲染环境氛围方面入手,既渲绘出了春日的清赫景象,又为下两联所写设置了一个背景。“变”、“拥”炼字精当.不但刻画景物,同时亦包含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颔联“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写春草碧绿,春泉欢流,以显春光明媚,生机无限。“草心绿”、“泉脉动”为摄魂之笔,言“草心”,说明春草是刚刚萌芽不久,新绿初泛;言“脉动”,表示泉水初从冬之禁锢中解放出来,又开始了欢快的流动,淙淙汇入春塘,无不用词确当,刻写生动,意象新颖秀独,着墨不多,然写出了一派春日气息。这两旬抓住景物特征,传神写意,诗情画意地表现了春天剐剐来临的景色之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

颈联“景煦昕禽晌,雨余看柳重”继写阳和鸟鸣,雨肥柳叶,以表春意盎然,景物欷鲜。这一联选取了禽鸟在和暖日光中啭鸣歌唱,好雨过后柳色更增新绿这两组意象,描绘了在阳光和知时春雨的滋润哺育下,百鸟争春,草木欣欣的春日美景。“听”和“看”一者诉诸听觉,一者诉诸视觉,真是有声有色,写活了景物。中间这两联秀语连出,词畅意浓,在炼字求工方面,可以看出有受谢灵运的.影响。

尾联“逍遥池馆毕,益愧专城宠”开接牌襟,抒写内心之感而作结。美景当前,诗人游目骋怀,但不忘此身尚在,感到自己在此池台馆阁之地饱览物华,实在太有愧于在城里做官享受一郡之主之茶了。这两句流露了涛人“处江湖之远,则忧甚其民”和“愧俸钱”的思想感情,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之一面。这与他在《寄李儋元锡》一诗中所发出的、曾被朱熹赞叹为“仁者之言”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感慨在内容实质上是一致的。

这首游记诗,写得简洁明快,情真意切。“拥”、“动”、“重”、“宠”诸韵脚字,都下得准确、生动,意韵完美,从而被前人视为此诗的主要特色。

拓展阅读:《对芳树》韦应物

对芳树

迢迢①芳园树,列映清池曲②。

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

风条③洒余霭,露叶承新旭④。

佳人不可攀,下有往来躅⑤。

【注释】

①迢迢(tiáo):遥远的样子。

②曲:曲折之处。

③风条:受风的枝条。霭:云气。 余霭:指残余的雾气。

④新旭(xù);朝阳。

⑤躅(zhú):足迹。

【白话译文】

高大美好的园中花树,排列的倒映在弯弯曲曲的清水池中。芳树新美,远枝摇摇,在微风中露水从远枝风条中抛洒;露叶青翠如碧,迎接着朝阳的升起,承受着旭光的照耀,显得新美可爱,生机盎然,然而看着这个却伤人心。不要随意攀折这芳菲佳树,树下有佳人徘徊往返的脚印。

【创作背景】

诗人于公元762年(宝应元年)结婚,时年二十六岁。婚后十几年,夫妻“宾敬如始来”,感情非常融洽。不幸妻子中年病逝,抛下丈夫和儿女。中年丧偶是人生最大的不幸,更何况他们是一对感情深挚的夫妻。诗人异常感伤,写下悼亡诗十九首,这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

首二句是起兴兼比喻:“迢迢芳园树,列映清池曲。”这两句既是对园中实景的生动描绘,也是对昔日美好夫妻生活的比喻。比喻美好的夫妻,如鱼得水之欢欣,如芳林映清池之和谐。但是,妻子故去了,园中之景尚存,怎么不伤人心呢?

因而引出次二句的慨叹:“对此伤人心,还如故时绿。”芳树碧绿,池水清清,美景一如故旧,唯独不见妻子的倩影。物依旧,人已故。睹物思人,诗人追念之情缕缕传出。

颈联“风条洒余霭,露叶承新旭”,是承“还如故时绿”而来,显得芳树新美,远枝摇摇,生机盎然。然而诗人写这清景佳趣,并非要抒发“赏心悦目”之思,而是要表达其“坐念绮窗空,翻伤清景好”之慨,抒发的是“空游昨日地,不见昨日人”之怅惘。这里是以乐景写哀情,借美景反衬内心的伤感。

诗末直接将芳树看作故妻:“佳人不可攀,下有往来躅。”视芳树如故妻,因而不要使其受到半点损伤。自己也需时时在芳树下徘徊停留,精心地保护她。

本诗纯用比兴之体,字面均写对园中碧树清池的喜爱、伤、感、依恋之情,而处处流露对故妻的痛悼恋旧之思。这种不即不离的悼亡之作,令人读来倍感真挚动人。

篇5:游南亭 翻译-游南亭赏析

游南亭 翻译-游南亭赏析

赠从弟弘元

答谢谘议

游南亭原文:

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

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

久c昏垫苦,旅馆眺郊歧。

泽兰渐被径,芙蓉始发池。

未厌青春好,已睹朱明移。

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

药饵情所止,衰疾忽在斯。

逝将候秋水,息景偃旧崖。

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

游南亭翻译:

背景:

南朝宋的诗人谢灵运所著作的五言诗,公元423年(景平元年)春末夏初,谢灵运远贬永嘉(今浙江温州)已近一年了。在朝时就因“既不见知,常怀愤愤”的诗人,这次受徐羡之挤排而远放,在他真是不幸;更何况南荒瘴疠,沉疴久缠,不能不感慨万千,顿生去志。。

游南亭赏析:

清人方东树说:“自病起登池上楼,遂游南亭,继之以赤石帆海,又继之以登江中孤屿,皆一时渐历之境,故此数诗,必合诵之,乃见其一时情事及语言之次第”,是很有见地的。

。。。确实,在作诗后三个多月,灵运就挂印买舟,归返会稽故宅了。

灵运之动归隐之思,既不如陶潜那样基于对仕途的厌憎,对人生的悟彻,也就没有陶潜那种恬淡心境。“久为谢客寻幽愦,细学周颞免兴孤。一重一掩吾肺腑,山鸟山花吾友于只,老杜可称是谢客的隔代知己,“磨愤”,才是此诗的核心,这种心理特点,借游历出之,也弓I起了谢诗表现手法上不同于陶诗的特点。

首先是盘旋层折的诗歌结构,诗写幽愤之思,但起笔四句却先勾勒了一派清澄之景。然后,“久晦”、“旅馆”两句逆笔补出身在谪宦羁旅的处境,时逢久雨阴霾的黄梅,心境正如陷溺于霭霖之中,久已昏昏沉沉的了。于是可见起处所写偶一眺临所见的清景之中,实隐含有诗人企图摆脱烦闷的企望。清景使诗人神思为之一爽,但是潜在的幽愤是如此的难以解脱。

为清景引动,诗人漫步郊垌,其本意当是希望进一步让大自然澄明的灏气,为他澡雪精神,但是一路行来,见到淫雨之前泽畔方生方长的兰草,已经繁茂而向老;而当时仅是一望绿叶的池塘中,荷花也初绽红红白白的朵营。这美景在他人或会感到悦目赏心,但对诗人却适足以勾动其幽愤的潜意识,于是顿生春夏叠代之感,更由“物”移而触发“人”老之叹,于是潜在的幽愤转为强烈的悲歌。药饵,“药”当作“乐”,反用《老子》“乐与饵,过客止”之语,当时的声歌食饮,尽属虚妄;而真实的唯有那倏焉而来的老病而已。

那末人生应当怎样才对呢?只有乘即将而来的秋水,归隐家乡,这种真正的赏心乐事,恐只有二三知己才能领会吧。那末这赏心乐事的内含究竟为何呢?“秋水”用《庄子・秋水》事,《秋水》篇主旨在于“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谨守而勿失,是谓返其真”,原来泯去物我,是非的界限,忘掉一切的.是非得失,甚至忘掉自己的天赋禀受,皈依自然,才是根本的出路。但是谢客是否真能忘情呢?从此诗的意脉看,这只是一种企望强自从幽愤中挣脱的高言快论;从他的行事看,虽然几度归隐,但却未能如陶潜那样在自然中终其天年,终于在四十九岁时,吟唱着“恨我君子志;不获岩上眠”的感愤之句,被砍下了脑袋。

企图借游程中的自然清景以排解幽愤,而解不去,吟还愁,反将幽愤潜注于景物之中,这种反复曲折的情思,即使谢客的幽愤表现得看似清逸,实则更为深重;又使他诗作的结构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而多层次,奇景迭出,转转入深,确实到了“一重一掩皆肺腑”的境地,而他更善于营构,通过顿柬、离合,顺逆的安排使诸多的景物移步换形圆融一体。而情思一以贯之。如此诗起首之“时竞”(春尽),中腰之“朱明移”,篇末之“秋水”,思绪依节候的顺次,虚实相同地展开,却以“久痞”一联,“戚戚一一联作顿束收放,依其感情的变化,出现一幅幅不同色调的画面,达到情景理交融的境地。王夫之《薹斋诗话》评谢诗,“以意为主,势次之,势者,意中之神理也。唯康乐为能取势,宛转屈伸以求尽其意……天矫连蜷,烟云缭绕,乃真龙,非画龙也。”此评正道出了谢诗以幽愤的情思为内含,运调景物,曲屈以达其意的特点,这与陶潜诗结构之如行云流水大异其趣。

与结构相应,此诗的意象也与陶诗异趣。陶诗语言天成,所构成的诗歌意象较单纯而韵味醇厚,而谢诗则“造语极奇险深曲,却皆稳老而不伤巧。一,其意象层次多隽秀耐咀。试以与此诗前四句景物相近的陶潜《杂诗》二之前四句作一比较,陶诗云:“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这四句每句五字都是一个层次,且三、四承一,二,很自然地勾勒出一个银辉满空,启人远思的景象。谢诗则不然:“时竟夕澄霁,云归日西驰。密林含余清,远峰隐半规。”同样每句五字:而前二句每句是两个层次:时竟、夕澄霁;云归,月西驰。;四句“隐半规”则承二句“日西驰”,又分别拈入了密林,远峰二物,组成了新的景象。前两句从大背景落墨,富于动态美,后二句更从细部勾勒,近处是密林余清,较远处是青山落日,则与一、二句共同构成三个大层次的画面搭配,而“密林”之与“余清”,“远峰”之与“半规”本身又有各自的层次,再缀以一个“含”字,一个“隐”字,遂在季节交替,晴雨变化,昼夜叠代的动景中酿蘖出一种清澄恬美的静景来。这层迭的景象正体现了诗人由“昏垫”中苏生的复杂心境。

与观察的细密,锤词的精严,选景的密致相应,谢诗语言的又一特色是使用语典的工巧。  “皋兰披径兮斯路渐”;“芙蓉始发,杂芰荷兮”;“青春受谢,白日昭只”;。数典连用,一气呵成,含义深长,遂使诗歌意象于精致之外更显出一种典雅的美来。所谓“奇险深曲”,而“稳老不伤巧”,于兹可见一斑。

谢灵运与陶渊明同时开创了中国山水田园诗派。他们的诗风都表现了前所未有的新的境界;然而由于二人诗内含的不同,也由于自然观的不同。文化素养的区别,二人诗的体格却迥然不同,预示了后世山水田园诗两种不同的创作途径。只要把陶潜诗与韦应物《田家》等诗合看,以谢客此诗与柳宗元《南涧中题》等合看,就不难发现不同的传承关系。清人以刘宋元嘉、唐元和、宋元v为古典诗歌三个前后相承的丕变阶段,是很有见地的,而谢客正为元嘉之雄。

谢灵运简介:

谢灵运,南朝宋诗人。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出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因从小寄养在钱塘杜家,故乳名为客儿,世称谢客。又因他是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又称谢康乐。晋末曾出任为琅琊王德文的大司马行参军,豫州刺史刘毅的记室参军,北府兵将领刘裕的太尉参军等。入宋后,因刘裕采取压抑士族政策,降爵为康乐侯,出任永嘉太守,临川内史等职。433年(元嘉十年)被宋文帝(刘义隆)以“叛逆”罪名杀害。谢灵运出身名门,兼负才华,但仕途坎坷。为了摆脱自己的政治烦恼,谢灵运常常放浪山水,探奇览胜。谢灵运的诗歌大部分描绘了他所到之处,如永嘉、会稽、彭蠡等地的自然景物,山水名胜。其中有不少自然清新的佳句,如写春天“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登池上楼》);写秋色“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初去郡》);写冬景“明月照积雪,朔风劲且哀”(《岁暮》)等等。从不同角度刻画自然景物,给人以美的享受。谢灵运的诗歌虽不乏名句,但通篇好的很少。他的诗文大都是一半写景,一半谈玄,仍带有玄言诗的尾巴。但尽管如此,谢灵运以他的创作极大地丰富和开拓了诗的境界,使山水的描写从玄言诗中独立了出来,从而扭转了东晋以来的玄言诗风,确立了山水诗的地位。从此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流派。

篇6:《春游南亭》翻译赏析

《春游南亭》翻译赏析

。其古诗全文如下: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前言】

《春游南亭》是唐代著名诗人韦应物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春游之乐,并表达了作为一个地方官吏治世利民应有的责任感。

【注释】

①亭:设在路边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

②拥:抱,抱持。

③泉脉:地层中伏流的泉水。因其类似人体的脉络,故称“泉脉”。

④景:日光。煦:读xù。

⑤重:读chóng。

⑥“逍遥”一句:轻松自在地饱览物华。

⑦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指诗人自己,时任刺史。

【翻译】

川谷里明亮起来气候已变暖,山岩上还笼罩着云彩依然寒冷。南亭的枯草心儿里萌发出新芽,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动。阳光温暖听着鸣禽的啼唱,刚下过雨看到柳枝显得沉重。在华美富丽的池馆中悠闲自得,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宠爱更感到惭愧。

【鉴赏】

南亭,指滁州之南亭。首二句从广处着笔,写滁州之地的大季候。“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山川明媚,初春的风已渐渐由寒变暖;山岩尽管不是很寒凉,但微微的山岚云气却从山涧悄悄拥动。这两句对初春的季候把握得很准确,写得很实在。尤如初春的风拂面而来,虽然还有些寒凉,但又夹杂了一些温馨之气。“寒”、“拥”相配,把季节的氛围表现得意尽神足。

诗人漫步南亭,见春草已长出细细的嫩尖,农夫们也开始了理渠春灌,于是诗人吟出“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通过“草心绿”、“泉脉动”这两个极其微小的细节描写,不但生动地表现了春临大地的'特有征候,而且也传达出一年之始的蓬勃气象;从“草心绿”使人想到很快就会绿满山川,眼看即将柳暗花明。从“泉脉动”使人想到,很快就会渠水流、麦苗青、菜花黄,田野一片禾黍香。再加上“南亭”“春塘”之景的点缀,这画面就更加清丽明媚了。

春色明媚,春雨后的景色尤为动人。“景煦所禽响,雨余看柳重。”春雨过后,阳光和煦,空气清新,因而林间的鸟儿格外欢畅。不说“鸟鸣”,而说“禽响”,既写出了各种鸟声的此起彼伏,又写出了它们的欢翔跳跃;雨后之树,郁郁葱葱。“看柳重”三字,传神地写出了春雨过后杨柳的独有风姿。

诗的最后,是写春游南亭的总体感受:“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逍遥”即乐逍遥,指春游的心情愉悦。“专城”,即专城居;古代称州牧太守等地方官为一城之主。两句的意思是:春游南亭,万物复苏,景色煦和,禽鸟欢鸣,池馆华丽,令人赏心悦目,逍遥自在;然而,面对如此醉人风光,我这个得“专城”之宠的太守(唐称刺史),就更加惭愧自己为这里的黎民做出的政绩太少了,少得令人惭愧。

这首游记诗,写得简洁明快,情真意切。“拥”、“动”、“重”、“宠”诸韵脚字,都下得准确、生动,意韵完美,从而被前人视为此诗的主要特色。沈德潜说:“人知作诗在句中炼字,而不知炼在韵脚。

篇7:春游南亭原文及赏析

春游南亭原文及赏析

一、原文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二、译文川谷里明亮起来气候已变暖,山岩上还笼罩着云彩依然寒冷。

南亭的枯草心儿里萌发出新芽,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动。

阳光温暖听着鸣禽的啼唱,刚下过雨看到柳枝显得沉重。

在华美富丽的池馆中悠闲自得,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宠爱更感到惭愧。

三、注释①亭:设在路边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

②拥:抱,抱持。

③泉脉:地层中伏流的泉水。因其类似人体的脉络,故称“泉脉”。

④景:日光。煦:读xù。

⑤重:读chóng。

⑥“逍遥”一句:轻松自在地饱览物华。

⑦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指诗人自己,时任刺史。

四、赏析

诗的首联“川明气已变,崖寒云尚拥”,即景而起,写春回大地,气象已变。为远景描绘,以渲染气氛。这两旬起笔清远,境界开阔,通过江上云雾扫开,河水澄明,但山崖上还残余着冬天的寒意,还被云气包裹着,描绘了冬寒渐退,春气萌动时之景象。诗人抓住了初春时分的景色特点,以渲染环境氛围方面入手,既渲绘出了春日的清赫景象,又为下两联所写设置了一个背景。“变”、“拥”炼字精当.不但刻画景物,同时亦包含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颔联“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写春草碧绿,春泉欢流,以显春光明媚,生机无限。“草心绿”、“泉脉动”为摄魂之笔,言“草心”,说明春草是刚刚萌芽不久,新绿初泛;言“脉动”,表示泉水初从冬之禁锢中解放出来,又开始了欢快的流动,淙淙汇入春塘,无不用词确当,刻写生动,意象新颖秀独,着墨不多,然写出了一派春日气息。这两旬抓住景物特征,传神写意,诗情画意地表现了春天剐剐来临的景色之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

颈联“景煦昕禽晌,雨余看柳重”继写阳和鸟鸣,雨肥柳叶,以表春意盎然,景物欷鲜。这一联选取了禽鸟在和暖日光中啭鸣歌唱,好雨过后柳色更增新绿这两组意象,描绘了在阳光和知时春雨的滋润哺育下,百鸟争春,草木欣欣的春日美景。“听”和“看”一者诉诸听觉,一者诉诸视觉,真是有声有色,写活了景物。中间这两联秀语连出,词畅意浓,在炼字求工方面,可以看出有受谢灵运的影响。

尾联“逍遥池馆毕,益愧专城宠”开接牌襟,抒写内心之感而作结。美景当前,诗人游目骋怀,但不忘此身尚在,感到自己在此池台馆阁之地饱览物华,实在太有愧于在城里做官享受一郡之主之茶了。这两句流露了涛人“处江湖之远,则忧甚其民”和“愧俸钱”的思想感情,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之一面。这与他在《寄李儋元锡》一诗中所发出的、曾被朱熹赞叹为“仁者之言”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感慨在内容实质上是一致的。

这首游记诗,写得简洁明快,情真意切。“拥”、“动”、“重”、“宠”诸韵脚字,都下得准确、生动,意韵完美,从而被前人视为此诗的主要特色。

篇8:韦应物《春游南亭》赏析

韦应物《春游南亭》赏析

韦应物的《春游南亭》有动有静,有声有色,深得山水神韵,并表达了作为一个地方官吏治世利民应有的责任感。

春游南亭①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②。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③动。

景煦④听禽响,雨余看柳重⑤。

逍遥池馆华⑥,益愧专城⑦宠。

【注释】

①亭:设在路边供行人停留食宿的处所。

②拥:抱,抱持。

③泉脉:地层中伏流的泉水。因其类似人体的脉络,故称“泉脉”。

④景:日光。煦:读xù。

⑤重:读chóng。

⑥“逍遥”一句:轻松自在地饱览物华。

⑦专城:指主宰一城的州牧、太守等地方长官,此指诗人自己,时任刺史。

【白话译文】

川谷里明亮起来气候已变暖,山岩上还笼罩着云彩依然寒冷。南亭的枯草心儿里萌发出新芽,早春的溪塘里泉水已潺潺流动。阳光温暖听着鸣禽的啼唱,刚下过雨看到柳枝显得沉重。在华美富丽的池馆中悠闲自得,只得到州官一人的宠爱更感到惭愧。

【创作背景】

。南亭究竟在何处,已无从查考。然从诗意看,亭当在水边,周围有山,有塘,有馆所,可供游憩。

【赏析】

诗的首联“川明气已变,崖寒云尚拥”,即景而起,写春回大地,气象已变。为远景描绘,以渲染气氛。这两旬起笔清远,境界开阔,通过江上云雾扫开,河水澄明,但山崖上还残余着冬天的寒意,还被云气包裹着,描绘了冬寒渐退,春气萌动时之景象。诗人抓住了初春时分的景色特点,以渲染环境氛围方面入手,既渲绘出了春日的清赫景象,又为下两联所写设置了一个背景。“变”、“拥”炼字精当.不但刻画景物,同时亦包含了诗人的主观感受。

颔联“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写春草碧绿,春泉欢流,以显春光明媚,生机无限。“草心绿”、“泉脉动”为摄魂之笔,言“草心”,说明春草是刚刚萌芽不久,新绿初泛;言“脉动”,表示泉水初从冬之禁锢中解放出来,又开始了欢快的流动,淙淙汇入春塘,无不用词确当,刻写生动,意象新颖秀独,着墨不多,然写出了一派春日气息。这两旬抓住景物特征,传神写意,诗情画意地表现了春天剐剐来临的景色之美,给人以无穷的美感趣味。

颈联“景煦昕禽晌,雨余看柳重”继写阳和鸟鸣,雨肥柳叶,以表春意盎然,景物欷鲜。这一联选取了禽鸟在和暖日光中啭鸣歌唱,好雨过后柳色更增新绿这两组意象,描绘了在阳光和知时春雨的滋润哺育下,百鸟争春,草木欣欣的春日美景。“听”和“看”一者诉诸听觉,一者诉诸视觉,真是有声有色,写活了景物。中间这两联秀语连出,词畅意浓,在炼字求工方面,可以看出有受谢灵运的影响。

尾联“逍遥池馆毕,益愧专城宠”开接牌襟,抒写内心之感而作结。美景当前,诗人游目骋怀,但不忘此身尚在,感到自己在此池台馆阁之地饱览物华,实在太有愧于在城里做官享受一郡之主之茶了。这两句流露了涛人“处江湖之远,则忧甚其民”和“愧俸钱”的思想感情,揭示了诗人内心世界之一面。这与他在《寄李儋元锡》一诗中所发出的、曾被朱熹赞叹为“仁者之言”的“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的感慨在内容实质上是一致的。

这首游记诗,写得简洁明快,情真意切。“拥”、“动”、“重”、“宠”诸韵脚字,都下得准确、生动,意韵完美,从而被前人视为此诗的主要特色。

拓展阅读:韦应物文学成就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成就最大。其诗多写山水田园,清丽闲淡,和平之中时露幽愤之情。反映民间疾苦的诗,颇富于同情心。是中唐艺术成就较高的'诗人。

代表作有《观田家》。此外,他还有一些感情慷慨悲愤之作。部分诗篇思想消极,孤寂低沉。韦诗各体俱长,七言歌行音调流美,“才丽之外,颇近兴讽”(白居易《与元九书》)。五律一气流转 ,情文相生,耐人寻味。五、七绝清韵秀朗,《滁州西涧》的“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句,写景如画,为后世称许。韦诗以五古成就最高,风格冲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但亦有秾丽秀逸的一面。其五古以学陶渊明为主,但在山水写景等方面,受谢灵运、谢朓的影响。此外,他偶亦作小词。今传有10卷本《韦江州集》、两卷本《韦苏州诗集》、10卷本《韦苏州集》。散文仅存一篇。

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其田园诗实质渐为反映民间疾苦的政治诗。

韦应物实现了脱离官场,幽居山林,享受可爱的清流、茂树、云物的愿望,他感到心安理得,因而“自当安蹇劣,谁谓薄世荣”。“蹇劣,笨拙愚劣的意思;“薄世荣”,鄙薄世人对富贵荣华的追求。这里用了《魏志. 王粲传》的典故。《王粲传》中说到徐干,引了裴松之注说:徐干“轻官忽禄,不耽世荣”。韦应物所说的与徐干有所不同,韦应物这二句的意思是:我本就是笨拙愚劣的人,过这种幽居生活自当心安理得,怎么能说我是那种鄙薄世上荣华富贵的高雅之士呢!对这两句,我们不能单纯理解为是诗人的解嘲,因为诗人并不是完全看破红尘而去归隐,他只是对官场的昏暗有所厌倦,想求得解脱,因而辞官幽居。一旦有机遇,他还是要进入仕途的。所以诗人只说自己的愚拙,不说自己的清高,把自己同真隐士区别开来。这既表示了他对幽居独处、独善其身的满足,又表示了对别人的追求并不鄙弃。

韦应物是山水田园诗派诗人,后人每以王孟韦柳并称。其山水诗景致优美,感受深细,清新自然而饶有生意。而《西塞山》景象壮阔,则显示韦诗雄豪的一面。

韦应物的诗受陶渊明、谢灵运、王维、孟浩然等前辈诗人的影响很大,前人说:“应物五言古体源出于陶,而化于三谢,故真而不朴,华而不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说:“一寄穗秾鲜于简淡之中,渊明以来,盖一人而已”(宋濂《宋文宪公集》卷三十七)。这些评价并不十分恰当,但是可以说明韦诗的艺术价值和艺术风格的。

篇9:《宴南亭》唐诗赏析

《宴南亭》唐诗赏析

【作品介绍】

【原文】

宴南亭

寒江映村林,亭上纳鲜洁。

楚客共闲饮,静坐金管阕。

酣竟日入山,暝来云归穴。

城楼空杳霭,猿鸟备清切。

物状如丝纶,上心为予决。

访君东溪事,早晚樵路绝。

【注释】

①纳:放置。鲜洁:指新鲜洁净的食物。

②金管:箫笛类乐器。阕:乐终。

③酣竟:指宴罢。竟,全诗校:“一作意。”

④杳霭:昏暗迷蒙的样子。

⑤鸟:全诗校:“一作鸣。”

⑥如丝纶:《礼记·缁衣》:“王言如丝,其出如纶。”

⑦道:全诗原作“上”,校云:“一作道”,据改。

⑧绝:全诗校:“一作阔。”

王昌龄(698—约757)唐代诗人。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公元727年(开元十五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校书郎。公元734年(开元二十二年)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丞,故世称王江宁。约在公元737年(开元二十五年)秋,获罪被谪岭南。三年后北归。公元748年(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

王昌龄在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擅长七绝,被后世称为“七绝圣手”。存诗一百七十余首,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

篇10:《春游南亭》唐诗鉴赏

韦应物

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

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

景煦听禽响,雨余看柳重。

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

韦应物诗鉴赏:

这首诗描绘春游之乐,并表达了作为一个地方官吏治世利民应有的责任感。南亭,指滁州之南亭。

首二句从广处着笔,写滁州之地的大季候。“川明气已变,岩寒云尚拥。”山川明媚,初春的风已渐渐由寒变暖;山岩尽管不是很寒凉,但微微的山岚云气却从山涧悄悄拥动。这两句对初春的季候把握得很准确,写得很实在。尤如初春的风拂面而来,虽然还有些寒凉,但又夹杂了一些温馨之气。“寒”、“拥”相配,把季节的氛围表现得意尽神足。

诗人漫步南亭,见春草已长出细细的嫩尖,农夫们也开始了理渠春灌,于是诗人吟出“南亭草心绿,春塘泉脉动。”通过“草心绿”、“泉脉动”这两个极其微小的细节描写,不但生动地表现了春临大地的特有征候,而且也传达出一年之始的蓬勃气象;从“草心绿”使人想到很快就会绿满山川,眼看即将柳暗花明。从“泉脉动”使人想到,很快就会渠水流、麦苗青、菜花黄,田野一片禾黍香。再加上“南亭”“春塘”之景的点缀,这画面就更加清丽明媚了!

春色明媚,春雨后的.景色尤为动人。“景煦所禽响,雨余看柳重。”春雨过后,阳光和煦,空气清新,因而林间的鸟儿格外欢畅。不说“鸟鸣”,而说“禽响”,既写出了各种鸟声的此起彼伏,又写出了它们的欢翔跳跃;雨后之树,郁郁葱葱。“看柳重”三字,传神地写出了春雨过后杨柳的独有风姿。

诗的最后,是写春游南亭的总体感受:“逍遥池馆华,益愧专城宠。”“逍遥”即乐逍遥,指春游的心情愉悦。“专城”,即专城居;古代称州牧太守等地方官为一城之主。两句的意思是,春游南亭,万物复苏,景色煦和,禽鸟欢鸣,池馆华丽,令人赏心悦目,逍遥自在;然而,面对如此醉人风光,我这个得“专城”之宠的太守(唐称刺史),就更加惭愧自己为这里的黎民做出的政绩太少了,少得令人惭愧。

这首游记诗,写得简洁明快,情真意切。“拥”、“动”、“重”、“宠”诸韵脚字,都下得准确、生动,意韵完美,从而被前人视为此诗的主要特色。沈德潜说:“ 人知作诗在句中炼字,而不知炼在韵脚。篇中拥字、动字、重字,妙处全在韵脚也”(《唐诗别裁》评注)。此话值得玩味。

篇11:《文苑·经典美文》摘自南亭

这是一个发生在春天的故事,一个房间苏醒了。两扇窗扉,被一缕朝阳打开,眉目便清亮起来。风在窗外徐徐地吹,几只麻雀跳在枝尖一不,是跳在一封远方寄来的情书中,跳成一个逗号,一个句号,或者一串意味深长的省略号。你着急起来,推窗望去,麻雀们就跳跳飞走了,留下满篇诗情浓得化不开的词句,让你不喘息地读啊读。

石头的门在哪里?阳光是怎么走进去的`?涛声是怎么唱进去的?花香在敲门,虫鸣在叩门,只有一粒草籽,被敲醒了脑袋,睡眼蒙昽,把季节的门打开。只要能一冬呵护一粒草籽,一块石头的门在哪里又有什么关系呢?懂的人,便找到了门。门一开,遇见你,春将暖,花将开。

篇12:《文苑·经典美文》摘自南亭

有一回春天前往塔塔加,夜深时抵达阿里山,结果旅馆都客满了。干脆把车子停放在马路边,裹着睡袋,窝在车子里。

隔天清晨天方露出鱼肚白,被冻醒了。打开车门一看,哇!车顶上竟铺满花瓣。抬头仰望,天空还有一朵朵像沾了点血渍的白雪,略带诡异地坠落下来,形成绵绵花雨。原来,停靠的位置旁边,正好伫立着几棵樱花树。

自然界神奇的巧遇,最教人感动,恒久难忘。从此我便爱上了樱花季,不时回忆那落英缤纷的奇异氛围。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