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菩萨蛮赵彦端,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
菩萨蛮朝代:宋 体裁:词 青春背我堂堂去。桃花乱落如红雨。是妾断肠时。芳心空自持。相思君助取。脉脉如牛女。天远暮江迟。今宵归不归。
菩萨蛮,菩萨蛮赵彦端,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
菩萨蛮朝代:宋 体裁:词 绣罗裙上双鸳带。年年长系春心在。梅子别时青。如今浑已成。美人书幅幅。中有连环玉。不是只催归。要情无断时。
菩萨蛮,菩萨蛮赵彦端,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
菩萨蛮朝代:宋 体裁:词 倚阑闲拈生绡扇。新凉庭户微风转。疏雨断檐声。淡云开晚晴。蔗浆寒浸齿。枕簟清如水。相忆不胜愁。月来帘上钩。
菩萨蛮,菩萨蛮赵彦端,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
菩萨蛮朝代:宋 体裁:词 佩环解处妆初了。翠娥玉面金钿小。萼绿本仙家。天香谁似他。芳心真耐久。度月长相守。岁晚未能忘。相期云水乡。
菩萨蛮,菩萨蛮赵彦端,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
菩萨蛮朝代:宋 体裁:词 雪中梅艳风前竹。诗缘渐与情缘熟。醉眼眩成花。恼人生脸霞。巫云将楚雨。只恐翩然去。我有合欢杯。为君聊挽回。
菩萨蛮,菩萨蛮赵彦端,菩萨蛮的意思,菩萨蛮赏析 -诗词大全
菩萨蛮朝代:宋 体裁:词 雨声不断垂檐竹。清歌唤起清眠熟。洞户有馀花。同倾细细霞。酒行如过雨。雨尽风吹去。吹去复盈杯。一春能几回。
菩萨蛮
朝代:宋 体裁:词 流年又见风沙送。钧天回首清都梦。塞雁几时归。镜中双鬓非。绿袍同冷暖。谁道交情短。愁斛若为量。还随一线长。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历来人们对此词评价颇高,“百代词典之祖”。。我们姑且采取大众的观点,认为此词为李白所作。
李白诗风清新飘逸,又豪迈,有气势,敢于想像夸张。他一生不得志,仅仅为官不到三年。长安一梦,他从“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意气风发,到“蜀道难,难如上青天”。仕途不得志,与自己“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形成了一对矛盾,因此,这位豪迈不羁的诗人也会抒发出平常人的悲伤。。
。“烟如织”,描写出了暮霭烟岚四起。文章首句气象阔大沉雄,并且定下了一个凄凉的感伤基调。。
“寒”,山寒,没有了生气葱笼的翠色欲滴,在生命的时序中走向了衰老,走向了凋零,没有了炫丽。。。。一“寒”一“碧”,将前句的秋意表现得更加凄婉,更触发了自己的悲秋之情。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古人多以登楼来抒发自己的愁情。如“岸阔樯稀波渺茫,独凭危栏思何长”,写在江畔人们思念家乡与亲人。又如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表达了自己无尽的`悲苦之情。。很朴实,不加雕饰地写道“有人楼上愁”。虽然文字很平常,但是却能引发我们的联想。在暮色苍茫之中,他凭着栏杆,久久地望着远方,眉宇间藏着忧郁。。
“玉阶空伫立”,写到用玉石砌的台阶,可以想见这是一个怎样雕梁画栋的楼台亭榭,感受到玉阶之上的人“空伫立”的清冷、孤寂。“空”字传达出有一种无奈的痛楚,在这彻骨寒心的孤苦中,鸟还不知人情苦,从远方“归飞急”。?。?”
鸟能急归,是因为它有归处,它能归去。?有何处能归??“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何人能明了他一腔报国情?
。长亭:古路旁亭舍,常用作饯别处。《白孔六帖》卷九有“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一切经音义经》有“汉家因秦十里一亭。亭,留也。”长亭,古人送别之地,多与柳、杨、月等形成离人愁思的象征。。我们似乎能听到楼上的他正在风的叹息。
。。法国诗人缪塞说:“最美丽的诗歌也是最绝望的诗歌。”
温庭筠《菩萨蛮》赏析推荐
这首词描写的是一个独处闺中的妇女,从起床而梳妆以至穿衣一系列的动态,从中体现出她的处境及孤独苦闷的心情。开头两句是写她退了色、走了样的眉晕、额黄和乱发,是隔夜残妆。三四两句写刚起床时“弄妆”,用一“懒”字、一“迟”字由外表进入人物内心的描写。下阕开头两句写妆成之后的明艳,极写其人之美。最后两句写穿衣时忽然看见衣服上有新贴的“双双金鹧鸪”,到此,全词戛然而止。
首二句为主人公初起床的情态。这二句以特写的手法,突出主人公的形象,次句为主体,首句为衬景。“小山”为床榻围屏上的画景,“金”为涂在屏山上的颜色。“明灭”为日光透过窗纱照射屏山阴阳显晦之状。或以为画上金碧山色有所脱落,或明或灭,以见久别后闺中萧索之象。此二说均可通,后者意蕴较深,而前者景象鲜明。“鬓云”为鬓边下垂的黑发,女子鬓发卷曲轻扬,状如云朵,故常以云形容之。“欲度”从云常流动设想,描绘也鬓发轻扬之状。“香腮雪”形容主人公衬映鬓发的`脸颊之腻白。整句凸出一副娇慵的女性面貌,因“鬓云欲度”正是鬓发散乱未整之状,句中也隐含呆坐懒起的时间过程。这二句在读者眼前展示出这样一个镜头:在小山重叠金色明灭的画屏围绕着的绣榻上,一位少妇刚刚坐起,她散乱的鬓发,似流云样将要度过她雪白的脸腮。
三四两句开始写她下床后的活动。“懒起”二字透露出主人公的情绪,下句“迟”字与之相应,是了解整首词意的关键。“懒起”即懒懒地起来。一“懒”一“迟”,极见其无情无绪之神情,与“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望江南》)之因有所希冀而行动紧急,表情迥异。“弄妆”谓妆扮时频繁反复做弄。“迟”字总承“弄妆”与“梳洗”诸事。在这二句中,主人公娇慵之状宛然可见。
下阕写其人之继续活动。“照花”二句写其对镜簪花。于客观地描写人物活动中,暗寓其人对镜时自赏自怜之意。自赏:人而如花;自怜:盛年独处。此“花”当于插于发髻之饰物,非喻人面。从次句之花而并提可知。前后镜对照,脑后发髻簪插之花映于前镜,乃与镜中人面将相辉映,其人之容色光丽可想。最后二句写其梳妆后穿着衣服,不写动作,但点出主人公眼中的衣上彩绘--金线绣的一双双的鹧鸪。试想她满怀心事,懒洋洋地勉自梳妆罢,刚要着衣时,而入眼的乃是“双双金鹧鸪”,则其情当如何堪!
整首词通过写这女子从起身梳妆到妆成着衣,并没有明显地从正面写这女子的心情。但是,读者从结句“双双金鹧鸪”的“双双”二字上可以领会温庭筠的寓意。温庭筠运用用反衬的笔法,“双双”二字反写这女子的孤独,看见衣服上的“金鹧鸪”都是双双对对的,就使她触景生情,自怜孤独。全篇的点睛之笔是“双双”二字,它是上阕的“懒”和“迟”的根源。
本词写法上有其特点:
。
其次是表情隐蔽,温庭筠只是对人物动态及有关景物作客观描绘,但于其中微露或暗示人情,给读者尽多的想象体会余地。
至于辞藻浓丽,更是温词的普遍现象。因此种种,常使读者感到晦涩,然如细心玩索,得其艺术匠心所在,当更觉情味丰腴。
温庭筠《菩萨蛮》赏析
菩萨蛮
温庭筠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
赏析: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 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拓展阅读:温庭筠的经典名句
1、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
2、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4、羌管一声何处曲,流莺百啭最高枝。
5、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6、河源怒触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7、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
8、芳草无情人自迷。
9、牡丹花谢莺声歇,绿杨满院中庭月。
10、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1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12、碧天如水夜云轻。
13、象床宝帐无言语,从此谯周是老臣。
14、咸阳桥上雨如悬,万点空蒙隔钓船。
15、下国卧龙空寤主,中原得鹿不由人。
16、春欲暮,思无穷,旧欢如梦中。
17.回日楼台非甲帐,去时冠剑是丁年。 茂陵不见封侯印,空向秋波哭逝川。
18.何当重相见?樽酒慰离颜。
19.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20.寂寞游人寒食后,夜来风雨送梨花。
温庭筠《菩萨蛮》 赏析
《菩萨蛮》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代表词作,暗示了人物孤独寂寞的心境。现在一起来赏析温庭筠《菩萨蛮》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菩萨蛮》赏析
这首《菩萨蛮》,为了适应宫廷歌伎的声口,也为了点缀皇宫里的'生活情趣,把妇女的容貌写得很美丽,服饰写得很华贵,体态也写得十分娇柔,仿佛描绘了一幅唐代仕女图。
词学专家周汝昌先生认为:此篇通体一气。精整无只字杂言,所写只是一件事,若为之拟一题目增入,便是“梳妆”二字。领会此二字,一切迎刃而解。而妆者,以眉为始;梳者,以鬓为主;故首句即写眉,次句即写鬓。
小山,眉妆之名目,晚唐五代,此样盛行,见于《海录碎事》,为“十眉”之一式。大约“眉山”一词,亦因此起。眉曰小山,也时时见于当时词中,如五代蜀秘书监毛熙震《女冠子》云:“修蛾慢脸(脸,古义,专指眼部),不语檀心一点(檀心,眉间额妆,双关语),小山妆。”正指小山眉而言。又如同时孙光宪《酒泉子》云:“玉纤(手也)淡拂眉山小,镜中嗔共照。翠连娟,红缥缈,早妆时。”亦正写晨妆对镜画眉之情景。可知小山本谓淡扫蛾眉,实与韦庄《荷叶杯》所谓“一双愁黛远山眉”同义。
旧解多以小山为“屏”,其实未允。。又不知“叠”乃眉蹙之义,遂将“重叠”解为重重叠叠。然“小山屏”者,译为今言,谓“小小的山样屏风”也,故“山屏”即为“屏山”,为连词,而“小”为状词;“小”可省减而“山屏”不可割裂而止用“山”字。既以“小山”为屏,又以“金明灭”为日光照映不定之状,不但“屏”“日”全无着落,章法脉络亦不可寻矣。
重,在诗词韵语中,往往读平声而义为去声,或者反是,全以音律上的得宜为定。此处声平而义去,方为识音。叠,相当于蹙眉之蹙字义,唐诗有“双蛾叠柳”之语,正此之谓。金,指唐时妇女眉际妆饰之“额黄”,故诗又有“八字宫眉捧额黄”之句,其良证也。
已将眉喻为山,再将鬓喻为云,再将腮喻为雪,是谓文心脉络。盖晨间闺中待起,其眉蹙锁,而鬓已散乱,其披拂之发缕,掩于面际,故上则微掩眉端额黄,在隐现明灭之间;下则欲度腮香,——度实亦微掩之意。如此,山也,金也,云也,雪也,构为一幅春晓图,十分别致。
上来两句所写,待起未起之情景也。故第三句紧接懒起,起字一逗——虽曰懒起,并非不起,是娇懒迟迟而起也。闺中晓起,必先梳妆,故“画蛾眉”三字一点题——正承“小山”而来。“弄妆”再点题,而“梳洗”二字又正承鬓之腮雪而来。其双管并下,脉络最清。然而中间又着一“迟”字,远与“懒”相为呼应,近与“弄”字互为注解。“弄”字最奇,因而是一篇眼目。一“迟”字,多少层次,多少时光,多少心绪,多少神情,俱被此一字包尽矣。
梳妆虽迟,终究须有完毕之日,故过片重开,即写梳妆已罢,最后以两镜前后对映而审看梳妆是否合乎标准。其前镜,妆台奁内之座镜也;其后镜,手中所持之柄镜也——俗呼“把儿镜”。所以照者,为看两鬓簪花是否妥恰,而两镜之交,“套景”重叠,花光之与人面,亦交互重叠,至于无数层次!以十个字写此难状之妙景,尽得神理,实为奇绝之笔。
温庭筠简介: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词笔至此,写梳妆题目已尽其能事了,后面又忽有两句,又不知为何而设?新贴,新鲜之“花样子”也,剪纸为之,贴于绸帛之上,以为刺绣之“蓝本”者也。盖言梳妆既妥,遂开始一日之女红:刺绣罗襦,而此新样花贴,偏偏是一双一双的的鹧鸪图纹。闺中之人,见此图纹,不禁有所感触。此处之所感所触,乃与开头之山眉深蹙,梦起迟妆者相应。由此一例足见飞卿词极工于组织联络,回互呼应之妙。
译文
眉妆漫染,叠盖了部分额黄,鬓边发丝飘过。洁白的香腮似雪,懒得起来,画一画蛾眉,整一整衣裳,梳洗打扮,慢吞吞,意迟迟。
照一照新插的花朵,对了前镜,又对后镜,红花与容颜,交相辉映,刚穿上的绫罗裙襦,绣着一双双的金鹧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