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关键词:伍尔夫 真我 沉默 梦想 现实
论文摘要:弗吉尼亚·伍尔夫是英国20世纪著名的女小说家,《夜与日》是她的重要作品之一。本文把焦点放在伍尔夫及其作品中的主人公凯瑟琳身上,试析她们是如何突破时代的限制,逐步彰显不断成熟的自我,使得个性能够在矛盾中健康地发展,最终找到个人发展与社会角色之间的平衡点。
英国小说家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小说 《夜与日》中女主人公凯瑟琳的生活有两种状态。她的世界分成 白天和黑夜,并且她过着双重生活,白天服从一种社会化的生存需要,尽管不喜欢文学,她还是帮助母亲撰写外祖父的传记;夜晚为了满足自我的精神需求,她钟情于和这个诗人之家格格不入的数学和天文学。为了迎合社会的期待但又不放弃自己的精神需求,凯瑟琳在白天与黑夜两个不同的世界不停地徘徊。当她找到了个人发展与社会角色的平衡点时,她就实现了两个世界的统一。
一、伍尔夫与夜与日
《夜与日》的主题可以理解为人在真我和非真我的两种生活状态中寻找平衡,换句话说,就是人的梦想和社会现实的统一。在夜里人们表现出来的是生存中的本能需求,然而在 白天人们则要履行社会责任,伍尔夫希望二者能够和谐并存。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在梦想和现实中不断的寻求和探索真我。凯瑟琳徘徊在夜与曰之间,白天她帮助母亲撰写外祖父传记,然而到了晚上她就全身心投入到 自己喜爱的数学和天文学中去。她希望有人能理解她,并且懂得她的数学。终于有一天拉尔夫接受了她的数学,同时也唤起了她对生活的热情。实际上是爱情让凯瑟琳实现了梦想与现实的统一,换言之,也是本论文的中心所在,是爱情使凯瑟琳实现了真我和非真我两个世界的统一。
作家与其作品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伍尔夫认为艺术就是实现自我,作品就是作家灵魂以及其生活经历的再现。伍尔夫的生活经历表明只有达到社会生活和私人生活之间的平衡,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弗吉尼亚·伍尔夫本名艾德琳·弗吉尼亚·史蒂芬,1882年 1月 25日出生于英国伦敦海德公园门 22号。她的父亲莱斯利 ·史蒂芬是维多利亚时期的一位著名的文艺批评家、传记作家,曾任 《国家名人大辞典》的首任编辑。母亲朱丽娅出身高贵,在当时的伦敦社会以艺术气质闻名。出生在这样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家庭中,伍尔夫从小就酷爱读书,立志当一名作家。然而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伍尔夫的父母同任何典型的维多利亚式的家长们一样,只把男孩送到学费高昂的学校去读书,而女孩只是关在家里接受父母和廉价的家庭教师的指导。父亲莱斯利是对伍尔夫影响较大的人,他引领伍尔夫走上了最初的文学台阶。伍尔夫 曾描述父亲母亲的离去是所能发生的最大的灾难。伍尔夫童年时期还遭受过她同父异母的兄长的性侵犯,这样的经历促使她更加追求自由,向往真我。在她的头脑中,除了文学所营造的美好激动人心的世界之外,残酷的现实世界给她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伍尔夫的生活经历表明她的童年充满了痛苦的回忆,作为女性她在教育上受到歧视,身体受到侵犯,身体和精神的双重伤害使得她奋力寻找真正的自由。因此创造出好的作品就成为她抚平创伤的良药。
1919年伍尔夫的《夜与日》出版 了,这是一本现实主义小说,它展现了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一场文化冲突和个人价值和社会期待之间的矛盾。在书中伍尔夫表达了自己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当然这也是女主人公凯瑟琳的向往。
二、凯瑟琳在两个不同世界里的生活
小说中的女主人公凯瑟琳小姐是大诗人的后裔,她在梦想和现实中不断的寻求和探索真我。白天她在宽敞明亮的客厅里给客人沏茶,帮助母亲撰写外祖父传记,然而到了晚上她就全身心投入到自己喜爱的数学和天文学中去。“在楼上她 自己的房间里,她每天早起晚睡……攻读数学。她不愿意承认她足多么喜欢数日字的精确,那种 向星辰一样的非人格性,而不喜欢哪怕足最好的文章的那种混乱、激动与含混不清。”小说也描述了凯瑟琳的爱情生活,她与颇有文才、风流倜傥的青年诗人罗德尼门当户对,似乎很快就能名正言顺地成为伴侣。她 (他们的长辈和朋友都欣喜地关注着他们,为他们祝福 。但是真正的爱情并不是假借他人之手安排的,就是这对热恋 中的年轻人也感觉到没有爱情的婚姻将是折磨人的桎梏。经过一番挣扎,凯瑟琳与罗德尼冲破传统观念上,终于各自找寻到了自己的意中人,最终在长辈的谅解下,解除了婚约。凯瑟琳苦苦地思索,满怀希冀地探求着爱情的真谛。
通过对凯瑟琳 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伍尔夫试图冲破世俗的偏见,在现实社会中找到真爱并发现真我。荣格的 tl,理学理论可以解释凯瑟琳的复杂的人格。他认为人格面具展现的是人的公众形象人们都希望表现自己最优秀的一面,有时可能就是种假象。凯瑟琳在白天努力扮演一个乖乖女,帮助母亲撰写外祖父的日记,这是她必须完成的社会责任。她依照自己的社会角色行事,但这并不是她的真我.这是她展现给世人的面具。这样的角色令她压抑。“因为她认为母亲这样以缄默的方式要求占用她的时间和垄断她的同情是不公平的。”凯瑟琳在实现真我的道路上,在寻找自由的同时,没有放弃自己的梦想。“她知道如何使梦幻世界和现实世界统一起来,当她默默的看着拉尔夫的时候,她似乎发现他就是使二者统一起来的象征。”夜晚才是凯瑟琳真我的完整体现,在夜晚她感觉自己是进入外世界里的一个陌生人。她把真实的世界抛在脑后她想逃避的不仅仅是白天的那个世界。而且是那世界里的虚假的自己。在夜晚她试图放下自己自里所有的伪装。凯瑟琳喜欢数学,本身即是无声反抗,数学对于凯瑟琳来说是体现自我存在的一道具,她喜欢数学,“结果会不会获得什么,我不关心,我只想用数字建造一种东西,一种与人毫不相干的东西。”数学可以使她因自己而在,而不是因某人的外孙女而存在 ,她不用笼罩祖先的光环之下,也可以暂时忘却家族所赋予的任;数学还可以让她躲避女人必须承担的义务,摆脱传统对她的精神束缚。对于凯瑟琳来说,数学的确性比起外祖父的传记更有意义,很显然在数学世界里的她才能找到真正的自我。“不让别人知道,心底里更是倍加珍爱。”
三、凯瑟琳的两个世界的交融与统一
通读全文,可以发现数学让凯瑟琳逃离现实。找到梦幻中的真我。最终她在婚姻中实现真我的价值同时不放弃自己的社会责任。帕特丽卡.劳伦斯(Patricia Ondek Laurence纽约市立大学布鲁克林学院教授)说:“内心和外表,肤浅和深奥,内部和外部,这些矛盾的叙述手法在伍尔夫的小说中反复出现。”真我和非真我两种影像在凯瑟琳的脑海里交替出现。有时白目里的自己变得虚幻了,那是真我的消失。而有时夜晚里虚幻的梦想又变成了真实变成了真正自己想要的实体。在梦幻的世界里凯瑟琳更快乐,其实这是她真我的世界。在与拉尔夫的爱情里她找到了一个不受压抑的 自己,所以她解 除了与罗德尼的婚约这也是她走近真我的表现。凯瑟琳尽量缩短梦想与现实的距离,现实与梦想是矛盾的但是矛盾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化解。
拉尔夫.丹厄姆是第一个理解凯瑟琳并对她的数学感兴趣的人,也是第一个透过凯瑟琳的外表看到她内心的人。拉尔夫喜欢凯瑟琳和她的数学,因此是爱情统一了凯瑟琳的梦幻和现实,所以她才可以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不放弃自己的精神追求,他一针见血地指出凯瑟琳的人生缺陷:“你永远不会获得第一手知识,一切都为你安排好了。你永远享受不到那种用精打细算余下来的钱买东西的乐趣,也永远享受不到阅读新书的乐趣,更谈不上享受创造发明的幸福了。”。随着对拉尔夫的逐渐了解,凯瑟琳意识到,这才是想象中可以和她一起超越平庸现实的白马王子,一个可以和她一起飞翔的人。拉尔夫出身低微却充满活力 ,不顾世俗的约束 ,敢于追求 自己的理想。凯瑟琳与拉尔夫在一起释放了被压抑的愿望,她容光焕发、滔滔不绝,与原先的沉默形成鲜明对比。当她听到拉尔夫倾诉衷肠时,感到 自己变成了两个人,“一个是实在的,正在与丹厄姆沿河走;而另一个自己则在一个高悬在 明朗的蓝天之中的银白色的天体上。她知道,他不会阻碍她任意飞翔,如果她现在决定飞向天空或是返回家门,他肯定不会成为她的障碍的。”这时,想象与现实终于交融在一起,凯瑟琳暂时摆脱了社会 的羁绊,可以在想象与现实中自由穿梭。
通过对夜与 日这两种生存状态的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主人公在追求真我 的同时还应该保持个人发展与社会角色的平衡,这对于人的存在价值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总而言之,夜与日是人的两种生活状态,即是,黑夜中人的主体性和白天中人的社会性。凯瑟琳在她的梦幻世界和现实世界中扮演着两种不同的角色,在满足自己精神需求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履行自己的社会责任,她在真我和非真我之问找到了平衡,因此她是二者完美的结合体,圆满的实现了两个世界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