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教师E家」父母的这5种行为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甚至抑郁!
「教师E家」父母的这5种行为会让孩子越来越自卑,甚至抑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一面镜子。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不仅仅是教会孩子走路、说话,更多的是培养孩子的家庭教养和生活方式。
中国0-6岁早期教育专家徐小改认为:教育孩子是人类最重要而又最困难的学问,它比任何工作都难。
无论你面对的是什么样的孩子,你都没办法反悔或者“退货”。
随着孩子的长大,很多父母发现他们开始变得内向、自卑起来。
这是困扰许多家长的问题,其实问题的根源不在孩子身上,而在于我们做父母的。
作为父母,这几个不经意的行为可能令你的孩子产生挫败感,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卑。
1
对孩子期望值过高
家长的高期望主要体现在,希望孩子考上名牌大学,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全才”,最好琴棋书画样样通。
在这样的目标下,家长往往不顾孩子的兴趣和自身的发展规律,给孩子报各种各样的培训班,逼孩子去接受。
此时,孩子成了学习的工具,生活中除了学习便没有其他乐趣可言。
如果家长不承认孩子的客观差异性和主观有限性,而是一味地苛求孩子,盲目地要求孩子达到自己的目标。
这必会给孩子造成沉重的精神负担,使其丧失学习的乐趣和动力,严重者还会产生各类心理问题,焦虑、强迫、抑郁等。
人生难免有些缺憾,家长常常希望孩子能够具备自己所欠缺的特质,从事自己曾经梦想却未能如愿的事业。
如此一来,孩子的肩上就背负着上一代的梦想,而不是自己想要的。
如果孩子恰好能够如父母所愿,皆大欢喜。
但如果孩子并不想或不能成为父母所希望的那样,孩子会承受很大的心理负担以及内疚感,父母也会有失落感。
所以,作为家长,我们的这一生是我们自己的责任,孩子也有他自己的人生。
总之,父母对孩子的期待,要以孩子自身作为参照,不要以他人或者自己的想法为出发点。
2
拿孩子与他人比较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几乎所有父母的期望,即使嘴上不说,心里互相比较一下确实在所难免。
拿自家的孩子与别人比,这是公认的应该禁止的`教育方法。
不过,家长这样做也并非不能理解,毕竟孩子是会成长的,他终归还是得和别人比。
因为当今社会本身就充满了无数的竞争,适当的比较会增强孩子的危机意识,从而使他们更好地融入这个社会。
其实,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天赋,有着各人不同的性格。
如果父母一心只想着攀比,只看到自己孩子的短处,忽视自己孩子的长处,便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不足。
父母要以身作则,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孩子,教会孩子去发现别人的长处,发现自己的短处,再加以学习,以长补短,真诚的去赞赏别人。
孩子通过与别人的比较,他们会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参照系,确定自己的位置。
这种比较也是认识自我的途径,通过了解自己的优势,最后转化成为自己前进的动力。
如果孩子在比较中,经常不满足于自己的位置,但是又暂时不知道怎样超越别人,那么很就容易对那些他们认为“比自己聪明”的小朋友产生嫉妒的心理。
而家长的适当肯定,则是对孩子的最好鼓励。
3
总数落孩子的不是
小时候经常被父母数落或否定的孩子,长大后内心都是自卑的。
尤其是这种数落和否定,将会一直伴随着孩子,很难得以改变。
自尊心会比较脆弱敏感,心里总是自己稍有差池,别人就会看不起自己,没办法理性地去看待问题,对自己说可以。
所以说,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物质上可以是贫穷,但是在精神上一定要富有。
不然给了孩子吃穿,但却让他成为了一个内心自卑不幸福的人,是多么十分可悲的事。
被父母否定之后,孩子总想得到认可。
于是在这个过程中,为了讨得父母的欢心,获取重视,只能小心翼翼地压抑自己,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的意愿。
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缺少想法,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在成长的阶段,已经习惯了忽视自己的需求,成年后,也会压抑自己的需求,没有主见。
怕失败,总是小心翼翼的做事,所以不敢努力,怕努力依然失败。
4
破坏性地批评孩子
很多家长习惯了以批评为主的教育方式,他们总认为“不教不成人,棍捧出好人”。
因此常常是批评多于表扬。这实际是消极心态占了上风。
家长总在寻找或注意应该批评的那一面,形成了教育的误区。
破坏性批评本身就是批评者消极心态的表现,是批评者自己各种不如意的消极悄绪在孩子身上的发泄。
家长在对孩子进行破坏性批评时,孩子受到的其实是双重消极影响:
他们一方面直接承受破坏性批评的伤害,另一方面,父母是在做玻坏性批评的示范,使孩子在潜移狱化中学会了这种错误的发泄方式。
让孩子背着受到伤害的“包袱“去奋斗,可想而知孩子面对的难度会有多大!
孩子的心中深深铭刻着这些受到伤害的痛苦记忆,直接导致了他们不敢面对失败、害怕挑战、害怕被拒绝。
性格上变得胆小、懦弱,没有了自信,出现了遇到困难时忧虑,找借口逃避等等消极行为,严重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5
缺乏对孩子的信任
在孩子成年之前,父母是孩子唯一的社会关系。
所以,父母的信任对孩子而言是十分重要的。
可现实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缺乏信心是比较常见的现象。
即使家长声称对孩子有信心,但实际行动中却充分表现出对孩子没有信心。
因此,不能只在嘴上对孩子有信心,而要表现在行动上。
尤其是那些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同学的家长要特别注意这个问题。
因为任何孩子都希望自己是最棒的,有些孩子成绩上不去,屡遭挫折,心里很压抑。
他们多么希望父母说几句鼓励的话,以减轻心里的负担。
如果家长不理解孩子此时的心情,偏要在孩子身边一遍遍唠叨此事,即使家长的用意是好的,但招来的却是孩子对家长的反感。
而且因此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导致孩子自卑、怯懦、缺乏进取的勇气,甚至厌学。
相反,如果父母对孩子有足够的信任,即便孩子遇到了困难,他们也能够充满自信。
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地进行自我调整,把困难转化为促进自己努力进取的动力。
篇2:这五个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父母必看!
这五个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父母必看!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孩子的智商是天生的,并且绝大部分孩子的智商没有太大差异。可是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有的孩子在成长的路上有些看起来非常的聪明,而有些看起来却越来越笨。
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越来越聪明,而实际情况是,很多父母都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养得越变越笨了!
那么究竟是哪些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呢?父母一定要知道这五个习惯:
只准学习,不准玩耍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社会中是一个优秀的人。所以父母老是要求自己的孩子要好好读书,好好学习。
在生活中,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把时间用在学习上面,而不是在玩耍上面。孩子成绩考的好的时候,父母就会表扬自己的孩子,奖励孩子可以空出半个小时来玩耍。但是一旦孩子学习成绩不好的时候,父母就老是批评孩子,剥夺孩子玩耍的时间。
要知道,适当的玩耍对孩子的成长是有好处的,可以增强孩子的记忆力以及孩子的动手能力。所以。父母要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在学习中适量的玩耍,让孩子劳逸结合。
压制孩子的眼泪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哭泣是人类自我疗愈的康复过程的一种有效的手段。
不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我们总会遇到我们自己解决不了或是伤心的事情,这时候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想要哭泣。哭泣是我们发泄不好情绪的最佳途径,可以让我们更快的收拾自己的心情。
但是在生活中,我们会发现大部分的父母当看到自己的孩子哭泣的时候,总是让孩子憋着,不要哭,总是认为孩子哭泣是不乖的`表现。要知道,当孩子的情绪长时间得不到发泄的时候,孩子怎么会懂事呢?
大量的负面暗示
在我们成长的路上,其实说我们“笨”的,最多的是我们自己的父母。小孩子还小,他们往往不知道父母嘴中的这一句话是有其他的含义的。
当小孩子听到自己的父母说自己笨的时候,或者是当着外人的面说自己“脑子不灵光,笨”。小孩子的心里肯定是会受伤的,肯定觉得自己就是一个这样笨的人,连自己的爸妈都认为自己笨,那真是笨的无可救药了。
如果小孩子老是整天被父母高频率的负面暗示淹没,他们又怎么会相信自己是一个聪明的人呢?
父母没有学习和阅读的习惯
我们要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的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着孩子,孩子会模范自己的父母。
如果父母在家里的时候,总是抱着手机在煲剧,打游戏,没有在学习阅读,那么孩子也会有样学样的,他们也抱着手机打游戏或者是在玩耍,就是不学习。当自己的父母叫自己去学习的时候,他们就会反抗,认为你们都能这样做,我为什么不行呢?
所以,父母一定要做孩子的好榜样,平时在家里的时候,可以多看看书阅读,多带动孩子一起学习,培养孩子爱学习阅读的好习惯。
过早进行知识传授,忽视孩子感受
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材,所以总是在孩子还小的时候,就让孩子学习,进行知识传授,不管孩子的感受。其实这样是不对的。
要知道,孩子还小,他们对于知识还没有达到能了解的地步。当父母在教育孩子知识的时候,这时候孩子如果不懂的话,他们就会感到挫败,对自己越来越没有自信心,就会产生对学习的厌恶感。
这样长时间下去的话,孩子就会越来越不喜欢学习,最终就会让自己看起来比较笨笨的。所以作为父母,我们不要过早的对孩子进行知识传授,要顾及孩子的感受。
结束语:
高尔基说过这样一句话:“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母鸡都会做的,但教育好孩子却是一门艺术。”
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时候,更应该警言慎行,要以正确的教育方式来让自己成长得更加的健康、优秀!
篇3:父母这7个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你有没有?
父母这7个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你有没有?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所有父母的期盼,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很聪明,希望孩子都能有所作为。可是很多父母这7个习惯已经让孩子往越来越笨的方向走远了,你是否有这7个习惯呢?
1、动手打孩子或语言暴力
很多父母,孩子一旦做错事情就大声责骂、甚至动手打孩子,孩子害怕父母愤怒、扭曲的面孔和暴力言语的权威,只好选择沉默,任由父母打骂。
长期下去,孩子就会形成内向、封闭、少言寡语的性格。
父母打骂孩子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打骂只会让孩子的身心受到更大的伤害,父母要引导孩子发现自己的错误,然后耐心教导他改正。
2、只准学习、不准玩耍
有些父母,自己一辈子没什么出息,就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有一天可以出人头地,为他争光。
所以,看到孩子认真学习的时候,就笑脸相待;一旦看到孩子玩玩具、打游戏,就大发雷霆了。
也有些父母觉得“孩子一玩,心思就不放在学习上了”,于是,整天让孩子学习,不给孩子任何玩耍和自由活动的时间。
父母不要一味阻止孩子玩耍,整天埋头学习会让孩子喘不过气来。父母要帮助孩子制定有规律的作息时间,不只是学习计划,包括玩耍和游戏时间等,注意劳逸结合。
多给孩子释放压力的机会,只有让压力和情绪得到充分释放,学习才会更高效。
3、压制孩子的眼泪
有的父母最讨厌听到孩子哭,一旦听到,就会出现各种负面情绪:愤怒、烦躁、自责、不安……特别是在公众场合下,很多人都会盯着你,说:你这爸妈是咋当的?
所以,当孩子哭泣时,父母就会本能地恐吓孩子停止哭泣。其实:哭泣是人类自我疗愈的康复过程。
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负面情绪长期得不到发泄和缓解的话,他怎么可能变得聪明,乖巧懂事呢?
4、不经意的负面暗示
有的父母有口头禅,经常有意无意在外人或孩子面前,说自己的孩子笨,其实,这很容易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很多父母都习惯说孩子“真笨”。有的父母或许觉得这样说没什么不妥,反而觉得是谦虚的表现:“我女儿什么都学不会,很笨的。”
父母说起的时候或许会带着爱意,可是,孩子还小啊,无法分辨父母更深一层的含义,只知道父母说自己笨。孩子整天处于高频率的负面暗示中,孩子就会觉得自己真的很笨……
所以,为了孩子的身心健康和美好未来,父母要学会克制自己不好的习惯,给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5、过早进行知识传授,忽略孩子感受
很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过早的对孩子进行知识传授,根本就不顾及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尽力了还是达不到父母的要求,每次都失败的话,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很笨,对自己越来越没有信心。
孩子在生活中,如果很少得到“赢”的感觉,最终,他可能就会变成一个看起来笨头笨脑又畏手畏脚的孩子。
6、父母没有学习、阅读的'习惯
有些父母会说,我自己爱看电视,跟孩子有什么关系?其实,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影响是最大的。
你自己不爱学习,就不会为孩子营造一个好的阅读、学习环境,孩子对书本也不会产生多大的兴趣。
阅读可以充分开启人类思考的大脑,锻炼思维能力。经常思考是使人聪明、锻炼大脑发达的最佳方式之一。一个人长期不动脑,即使再聪明也会变迟钝。
7、父母熬夜、孩子陪同
有的父母爱追午夜场电视、喜欢彻夜打牌娱乐,为了不让孩子打扰自己的雅兴,常常丢给孩子一个手机、或让孩子陪同自己看电视、娱乐。
孩子因熬夜导致睡眠不足的话,会出现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免疫力下降、内分泌失调、身体代谢出现问题、易发胖。
孩子长期熬夜,是父母的严重失职和不负责任。有研究表明:经常熬夜、睡眠不够的人,脑细胞衰退会加速,再聪明的人,也会逐渐变糊涂、变笨。
父母都希望自己孩子是聪明的,如果你有以上7种习惯,赶紧改了吧!不然你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笨~
篇4:这些教育方式会让你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抑郁!
这些教育方式会让你的孩子变得越来越抑郁!
总是拿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较
1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都时候,都会将自己家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来比较,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更优秀,从而来批评自己的孩子,这种教育方式是不对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个性和优缺点,两个孩子之间并没有什么可比性,如果经常拿孩子们做比较的话,孩子听得多了,自然就会变得不自信,在孩子幼小的心理其实是会留下阴影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应该多多鼓励和认可自己的孩子,让孩子觉得他也是优秀的。
阻止孩子玩耍,强迫孩子学习
2
父母都认为孩子们“玩物丧志”,因而总是不同意孩子们“玩耍”,还强迫孩子们长时间学习,这种教育方式是不对的,这样做非但对孩子们的学习有帮助,而且还会让孩子失去乐趣,久而久之,孩子们就会经常感到不开心。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的天性里就喜欢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玩耍,孩子可以从玩耍中得到很多乐趣、增强想象力和交际能力,这些是书本中所学不到的。建议家长们不要阻止孩子玩耍,让孩子快乐地玩耍、快乐地学习。
教育孩子“你不准哭”
3
孩子都会有小情绪的时候,但是很多父母都特别讨厌孩子哭闹,孩子眼眶里有眼泪打转的时候,父母就会马上呵斥“你不准哭,憋回去”,的确,孩子哭闹的时候大人们会十分焦虑,但是在宝宝情绪低潮的时候,家长们不应严厉地指责孩子“不许哭”,这样时间一长,孩子的诸多情绪就会压抑住,有情绪不能吐露,逐渐变得消极不自信。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应该让孩子尽情哭出来,哭完孩子心情就会舒服多了。
没有好好陪伴自己的孩子
4
很多父母忙着工作和事业,对于自己的孩子,总是缺乏陪伴,也有很多父母都把时间花在了手机上,对于孩子的陪伴越来越少。。爱他就多陪陪他吧!
如果你发现你的孩子有点小抑郁,那么该怎么办呢,下面毕老师为大家介绍2个方法。
1、多带孩子们去野外玩玩
发现孩子有抑郁情绪的`时候,父母一定要多带孩子出去走走。抑郁是一种不良情绪,它会让孩子们形成人格的缺陷,治疗抑郁最好的方法就是大自然,大自然的一切,像花儿,小树,蓝天,都能让人心情愉悦,带孩子们去野外玩玩,孩子们内心的抑郁就会慢慢消散,而天真美好的笑容就能重新挂在脸上了。
2、满足孩子的小愿望
孩子们都是很单纯,你给他一颗糖,他就会开心地和你做朋友,同理,当孩子抑郁的时候,你只要满足他的小愿望,他很快就能开心起来。作为父母,应该要清楚孩子的心情和喜好,当发现你的孩子不开心的时候,不妨给他买买他喜欢的礼物吧,这样就能让他的抑郁慢慢消散。
/写在最后/
孩子还小,千万不要让抑郁影响了他的一生,父母可千万不要让孩子患上抑郁。
篇5:父母必看!这些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
父母必看!这些习惯会让孩子越来越笨!
父母都会爱孩子的,但是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有些习惯父母虽然出于爱护,但是对孩子却是过度保护。过多的爱就成了溺爱,有些习惯只会让孩子越来越笨,不适应人际交往,将来在社会上也会被淘汰!所以,下面说到的这几点,假如家长你也有此行为,请停止,并做出正确的家庭教育行为!
父母爱孩子,这本是没错的,但溺爱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在生活中,家长某些不经意的做法和坏习惯,会将孩子一步步推向“越来越笨”的境地,那么,如何才是正确的爱呢?相信本文会给各位家长一点启示。
吃饭
×:追着孩子喂饭
√:不给孩子喂饭,孩子挨饿几次后,就懂得按时吃饭了
到了一定的年纪之后,只要孩子有能力自己吃饭,就不要百般逼迫和央求他们吃饭了,否则孩子会觉得吃饭是在“受罪”,从而引发挑食、厌食。
家长喂饭,孩子连自己吃饭都不会,怎么长大?你会发现,孩子不吃饭的坏习惯大都是给父母惯出来的。
穿鞋
×:父母包办
√:两岁多的时候,让孩子自己穿衣,自己穿鞋
很多时候,父母疼爱孩子,觉得孩子还小,不会穿衣穿鞋,其实不是孩子不会,而是父母没有给孩子学习的机会、犯错的机会。
上幼儿园,孩子就具备能力了,家长要尽量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不要让自己的“爱”,成为孩子成长的枷锁!
教育
×:保姆式的教育
√:培养式的教育
我们不会每时每刻都能保护孩子,我们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父母不要帮孩子包办一切,总是挡在孩子前面,孩子确实得到了安全感,但是这会让孩子觉得父母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久而久之,孩子会失去更重要的东西,比如自信心、独立性、责任心、创造性等等。
人际
×:孩子和小伙伴玩的时候,父母在一旁盯着
√:孩子间的事情,就让他们自己去解决
孩子也是有自己的`朋友圈的,家长不宜过度干涉。
担心孩子被欺负,父母进入了过度保护模式,这样的做法看似为孩子的安全着想,事实上,孩子很可能在长大后缺乏自信心、依赖心强、胆小懦弱。
家务
×:觉得孩子帮忙做家务纯属捣乱,不让孩子来做家务
√:让孩子主动帮忙家务,信任并且包容
拒绝孩子主动帮忙家务的父母不在少数,他们觉得:孩子不行、不信任孩子、孩子不能做,这就打击了孩子的积极性!
就算孩子有做的不好的地方,父母也应该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拒绝,会做家务的孩子,更懂得感恩,更有责任感!
做作业
×:直接帮孩子做
√:让孩子独立学习,适当提示
不要以大人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做作业可能会有很多错误,但是,请让你的孩子有犯错的机会,孩子的成长就是在犯错与纠错中进步。
孩子在“犯错”的时候,家长不要失去耐心,要鼓励孩子,纠错。
自由的空间
×:帮孩子找借口,为孩子铺好路
√:放手让孩子去做、去探索、去尝试
不要命令孩子做这个,做那个,不要扶着孩子走路,不要总是替孩子避开的风险。
孩子需要“跌倒”,从哪里跌倒,让他自己从哪里爬起,给孩子去尝试的机会,满足他的好奇心,让孩子吃苦,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勇敢和担当!
结语
不要再说孩子笨了!
当爸妈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越来越聪明,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家长都在不知不觉中把孩子养的越变越笨了!
所以,父母更多的要去思考,自己的教育方式正确了吗?
为什么孩子不会自己吃饭?为什么孩子连鞋子都不会穿?为什么孩子这么胆小?
因为你曾经“舍不得”,所以,将来世界就会让孩子“很苦”。
在教育上,这些坏习惯很多家长都无法避免,但是该来的还是要来,我们爱孩子但是不能陪她一辈子,所以,大胆地放手吧,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成长。
孩子都不是“笨小孩”,家长的这些习惯要改改,想让孩子自信、乐观、勇敢,就要学会“放手”,记住,孩子的成长,我们可以引导,但不能代替包办!
篇6:「教师e家」这5个迹象,表明孩子学习正在退步!
「教师e家」这5个迹象,表明孩子学习正在退步!
孩子成绩退步不可怕,可怕的是家长还不知道。
安安从小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出色,自然也就成了其他家长口中“别人家的孩子”。
然而,最近他妈妈却愁眉不展,细细一问才知道,安安最近一系列考试都发挥失常,一次不如一次。
安安妈妈不得不承认,自家儿子成绩退步的事实。
其实,但凡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成绩退步之前都会有一些征兆。
!
1
作业拖拖拉拉
小杰妈妈常听别人说,小学一年级的孩子,作业通常半小时左右就能完成。
但这样的情况在小杰身上并不管用。
小杰总是得花好几倍的时间写作业,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写完。
这一点让小杰妈妈十分头疼,时间几乎把小杰绑死,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读幼儿园时,还没有明显感觉到小杰的拖延性格。
直到进人小学,各科作业、评量、测验卷纷纷而来,小杰立马“原形毕露”。
为什么孩子写作业时会拖拖拉拉?
一般来说,是自身专注力惹的祸。
有些孩子天生专注力比其他孩子弱,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及早采取一些措施。
。
举个例子,孩子在客厅里写作业,面前摆放着电视机,这时候孩子就不能专注的写作业。
或者孩子在一个声音嘈杂的环境中也很容易分心。
此时家长应该做的是减少外界刺激,给孩子营造专注的学习环境。
例如,在家里给孩子找一个安静的写作业场所,写作业之前将房间和书桌上其他不相干的物品收拾好。
2
学习方法不对
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有这样的问题:
“我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做复习,每个步骤都不少,但总有不会的问题”;
“答卷时候很仔细,但解大题还是丢分,老师说缺少步骤,可我觉得已经答全了”;
“一到考场就紧张,那题型越看越熟悉,平时肯定做过,但当时就是不会做了,一点头绪没有”;
“这题我以前做错过,也知道正确答案,问过老师问过同学解题思路,下次遇到同样的题我还不会做”。
在现代教育逐渐取代传统教育的今天,死读书已经成为阻碍学生个性发展和成绩提高的关键。
由死读书带来的学习方法不灵活,是致使考试屡次失利的至关因素。
由此可见,学习方法在学习生涯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方法不当的学生,纵使百般努力刻苦,成绩却依然不见起色。
因此,家长与老师需要透过孩子的学习表现,找准他们的学习方式,进而弄清楚背后的原因,这样才能够进行有效的指导。
3
偏科现象严重
一般来说,孩子偏科的原因大多归为两个。
一是不喜欢这门学科的老师,二是大脑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发展不平衡。
除了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培养孩子对缺陷科目的学习兴趣。
学好各门功课不仅是为了掌握更多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开发他们的智力。
缺少了任何课程的学习,都不能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都会影响孩子将来在学业和事业上的发展。
因此家长和老师要帮助孩子们认清偏科的危害,对于这种现象要及时进行纠正。
小学生在学习中出现偏科现象,在思想情绪上会有所流露,家长和老师要随时观察、了解。
有的孩子偏科,是不理解开设各种课程的目的、意义。
大人要给孩子讲清道理,使他们懂得学好这些课程的意义,鼓励他们树立信心,端正学习态度。
4
缺少学习目标
“缺乏目标”这个负面的因素在孩子厌学的理由中占据了极大的比重。
其实孩提时代对目标的印象最深。换句话来说,就是更容易明确学习的意义,即为什么要学习。
一个没有目标的孩子,和在大雾弥漫的人生路上摸索的人没有什么差别,都是走到哪里算哪里。
区别只在于,一个不知道要去哪儿,一个不知道要去的地方在哪儿。
对于这种情况,家长要做的':
一是引导孩子,让他们树立起梦想,并提醒孩子实现梦想需要付出的艰辛。
二是给孩子分析现实与梦想的距离,将这一段距离分成一个个小目标。
三是每当孩子实现一个小目标时,家长给予正向的肯定与鼓励。
这样一来,孩子因为梦想,树立起了自己的人生目标,从而变得更努力,更坚定。
实际上,孩子都是很聪明的,他们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只要给予他们正确的引导,孩子一定能朝着梦想的方向发展。
5
丧失学习动力
看一个学生的学习成绩,就看两点:
一是聪不聪明,这是一个学习能力问题;
二是看学习有没有动力,这是一个学习意愿问题。
当这两个条件都具备的时候,就说明:这个孩子想提高学习成绩,又有能力来提高学习成绩。
这样的情况下,孩子的学习成绩想不好都不行。
在学习方面,很多家长也有同感,我的孩子不是不聪明,但是学习成绩一直上不去。
想来想去,只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就是孩子不愿意学,或者不愿意下大力气去学。
好奇心是孩子喜欢学习的基础,这会让他们有探索未知的冲动。
很多家长偏颇认为,孩子在课堂上听课或者写作业才是学习,其实学习是随时随地的。
遇到不懂的东西,孩子就会想弄明白,这正是激发学习动力的好时机。
只有好奇心被不断满足,孩子才会有愉悦感,才会对学习充满热情。
总而言之,家长们要悉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学习后有一种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