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模板

2024-08-28 来源:华佗小知识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模板系列8篇。

作为优秀的教学工作者,在教学时能够胸有成竹,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时常进行教案的编写工作。 教案可以指导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程序,有关“高一地理教学反思模板”是我们精心整理的内容,或许在您阅读本文以后有一点收获!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模板(篇1)

第一次接触“三五五”教学模式,感觉它是一种科学的、先进的、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新颖的教学模式。应用这种教学模式,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积极的完成学案导学问题,并通过应用课来延伸拓展基础课所学知识,最后通过巩固课实现了学习目标的检查和落实。

但是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感觉“三五五”教学模式实际应用起来也存在一些问题,归纳如下:

1、在我们要求学生展示学案问题和达标训练答案时,要么要求某个小组的代表展示,要么让学生抢答,其他同学到底做的怎么样呢?而且一些同学在小组合作交流讨论时也不积极参与或者根本不参与,或者以讨论问题为名说说笑笑,在这些情况下,我们就没有实现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目标,那么我们教师又该怎么做呢?怎样让每一个同学积极参与、真正的融会贯通,课堂上认真学习、积极的思考,踊跃的回答问题是我们今后要不断思考和改进的。

2、对于学习上不积极、思想上有问题的同学,我们应多找其谈心指导,但是由于晚自习第三、四节教师也必须在教室看自习。所以老师们根本没时间找学生。

改革之初总是艰难曲折的,新的教改模式要想真正很好的推行落实并且效果显著,需要学校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的努力去积极的倡导和实践。

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掌握与之有关的地理知识,才能驾御整个课堂,因此教师必须针对每节课的内容,吃准,吃透,吃深教材,并且还应该掌握与之有关的,相关联的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知识,将其适度且充分的链接到整个教学环节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但借助于网络信息技术,则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我反复反思,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

一、加强备课,优化课堂结构

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

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二、创新训练方式,促进主动应用

学习地理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忆和理解知识,而是为了实际应用。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应充分重视课堂练习对地理知识的检验作用,并重视对练习的指导,以提高训练质量。

1.精编精选练习。练习要符合新大纲能力要求,应涵盖每章节的基础知识,既有巩固知识,加强记忆的基础题,也有培养能力的难易适中的提高题,以提高训练的针对性、层次性、启发性、导向性。

2.突出变式训练,学生中普遍存在“知识迁移能力差,知识运用不灵活”的现象。因此,地理知识要尽可能围绕问题展开,多层次、多角度进行提问,并通过变换条件,甚至变换题型或设计新题型来训练学生的应变能力,知识整和能力,改变思维方式。

三、创新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才可能顺利进行。搭配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我很大的触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大纲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模板(篇2)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结合上课时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反思、调整学习思路、学习过程对提高教学效果很重要。同时,还要反思是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也腰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这一学期的高一地理新课程教学工作,收获多,反思亦多。现将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做一反思,以利于指导自己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1、反思是否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地理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具有独特的优势。地理亦文亦理,涉及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多方面的知识,更能激起学生质疑、想象和创造的欲望。因此,只要努力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就不仅能发展学生的地理才能,而且能养成学生勇于创新的品格。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自信敢为的同时,更要培养学生科学的环境观、资源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2、反思是否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在传统的地理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依赖性很强,这就需要教师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学生的本性向善,天生就有一种有所作为、被人赏识的需要,他们需要自我实现,自我尊重;需要得到我们的支持;需要有对其他同学的生活产生影响的机会;需要做有趣并且有挑战性的事情等等。

3、反思是否已学会欣赏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

(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

(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

(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这样做,会有不少惊喜的发现。

4、反思是否已转变了自己的角色教师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总之,目前的新课改处于探索阶段,要正确、深刻地认识与理解现代地理教育的特征,改变过去不合时宜的老的教学模式、旧的思维方式,逐步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教学观、质量观等素质教育新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审美打下扎实的基础,使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模板(篇3)

洋流这一节中关于洋流的内容包括三方面:洋流的形成、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和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我上的这节课主要是洋流的形成及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回顾这堂课,我有以下一些感悟:

由于我参加了《多媒体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题的研究,平时我就比较注意这方面的实践,在这节课中我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适合这堂课的课件,从多方位辅助了教学,突出了教学重点,突破了教学难点,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比如这节课的引入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剪接了一段电影“泰坦尼克号”沉船前的片断,并图示了泰坦尼克号沉船的位置,这样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被他所熟悉的情景吸引,调动他们投入的激情,从而对学习内容产生兴奋和期待,这时就会形成一种渴求掌握知识的内在需要和强大动力。

通过这堂课教学工作的实施,我还深刻感受到恰当的利用好多媒体就能很好的辅助我们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比如这节课中我利用实物投影展示用吹风机吹动水面的情景,当学生看到漂浮在水面的塑料小颗粒随风移动后,马上就能体会到风海流的形成原因,当吹风机被关闭后水面就会慢慢平静,学生进一步就感受到引起风海流的风应该是长期稳定的才行;又如 “洋流的形成——密度流”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是这节课的难点之一,我首先利用多媒体展示了资料,这时我又利用多媒体放映了一个油水与从两侧相遇后运动的演示实验,并引导学生一方面回忆油与水的密度差异,一方面观察二者相遇后各自的运动规律。有了这个铺垫以后,我再给出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盐度分布的剖面图。学生之间通过讨论,利用知识的迁移,自然就得出了结论。而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我就是利用多媒体可以直观、动态展示的这一特点,将文字与图像,动态与静态有机的结合,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就了解了密度流的成因,使这一难点得到突破,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有效地整合多媒体技术和课堂教学,而不是简单地替代板书和播放图片就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的容量增大,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成功的地方除了以上这几点外,还有就是学案的设计,小组的讨论等教学方法的使用,这一方面能使学生落实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获得系统的科学知识;另一方面还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同时实践能力也得到锻炼,并能学会一些科学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外,这也有利于培养学生间互相协作的精神。总之,我越来越感受到一节课学生的体验、探究比老师的传授更为重要,只有“导之有方”,才能“学之有法”,才能真正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实践我也发现了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比如精心准备的教学设计在教学中不一定都能很好的实施,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在这节课中出现这一问题我认为主要是我在备学生这一环节上,对学生以往所学知识的落实情况,以及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读图、析图能力估计过高,而这时又没能及时给学生搭建适度的台阶,使得学生的学习进度放慢。比如,在讨论“德军潜艇是怎样在盟军眼皮底下溜走”这一问题时,学生的表述不到位,思维发散甚至出现错误时,如果提示学生适时阅读教材就能很快将学生引入正轨。再比如让学生总结中低纬、中高纬环流及季风环流时能针对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弱的特点,先演示动画再总结效果可能就更好。上完这节课后,我觉得针对我所教学生的特点重新调整教学环节可能更好,比如学生基础以及理解分析能力都比较薄弱,可以将本节课的重、难点分散,第一节课完成海水运动形式及洋流的形成这两部分内容,并复习大气运动等相关知识为学生下节课总结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打下一定基础,第二课时再讲世界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此外,这节课还是暴露出自己总怕学生不明白,总有自己要讲的欲望,比如有时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出现错误,不能等学生把话说完就纠正,打断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处于一种站也不是坐也不是的尴尬境地,这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引起注意。

通过这节课,给了我很多的促动和启发,要真正上好课还要不断接受新的思想,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并在今后的实践中去不断改进和完善。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模板(篇4)

在一个多月的教学过程中,高一年级地理备课组应该说基本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精神,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经验、增强课程内容与生活的联系,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同时,我们也充分考虑到普通高中教育的基础性这一特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注重了学科基础知识的落实,尽量使每一个学生掌握地理学科最基本和最核心的知识,为进一步提升奠定基础。具体而言,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一些做法:

1.备课组教师重视加强理论学习,努力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必须加强学习,加强对教学行为的研究已成为全体教师的共识,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质量观等。为此高一年级地理备课组在每周的集体备课活动时间坚持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与目标等理论知识进行学习与探讨,从而使自己的教学实践具备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转变课堂教学模式、改变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大胆革新。

新课程注重“师生互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等教学原则,为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改变过去教师“一言堂”的局面,变学生被动的接受学习为主动的合作、探究式学习,我们努力做到转变教师角色与地位,由过去课堂上的权威向学生共同学习的伙伴、朋友、指导者转变。在一个多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们大体总结出了以下三种课堂教学模式:

①讲述—领悟型。

这种课型主要针对那些基本地理规律和原理的内容,这些内容往往难度较大,逻辑性较强。如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二章第一节中“大气的运动”等,对于这些内容,我们在课堂上首先采取以教师讲述为主,让学生理解这些基本原理和规律,然后再让学生结合教材和练习进行自我领悟,最后再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围绕问题进行讨论和探索,从而使学生达到体验学习过程,掌握基本知识的目的。

②自主学习—探究型。

这种课型主要围绕那些教学内容难度不大,学生易于理解的章节而进行。如“地球在宇宙中”、“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水资源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意义”等。其基本组织形式是首先让学生在课堂上通过阅读、讨论等形式自我学习(有时也在课前先布置学生提前预习或搜集相关资料),然后由学生根据自学或课前预习提出相关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是教材上的,也有可能是教材外但与本节内容相关的),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等对问题进行探究,最后教师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小结。这种课型强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③实践活动型。

这种课型主要是针对新教材上的一些探索、案例研究等内容而进行。新教材与以往教材最大的一个不同点就是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这些内容有的是很难在短时间内或在教室内完成的,那么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活动课就可以解决这类问题。这种课型主要就是让学生动手、动眼、动耳等,如教材P34的探索“模拟海陆热力性质”、P50的探索“模拟水循环”等内容就可以把它单独设计成一节实验课。还有教材中的“厄尔尼诺”、“科罗拉多大峡谷”等案例研究的内容,就可以把它设计成一节地理网络教学课,让学生去电子阅览室进行资料查找、研究等(当然教师要进行调控)。此外,结合其它课型的学习内容,有时也可以适当地组织一些活动课,如在学完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后,为了让学生加深对宇宙、太阳系、地球等的了解,就可以组织学生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观看VCD《宇宙与人》(或其它与宇宙探索相关的内容)。

总之,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变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同时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也必须因教学内容、因学生实际等进行。此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课堂教学信息化趋势明显增强,而且我们学校又是宝安区数字化校园试点学校,因此备课组要求每位教师加强信息技术与地理课堂教学的整合,努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并应用于课堂,从而增加课堂教学容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出国作文栏目为大家带来最权威、种类最多的作文种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模板(篇5)

高一上学期的必修一(天然地理)教学只完成为了四章内部实质意义。第五章因为时间不足留在本学期完成。本学期一开学,简略与学生寒暄之后,就直奔正题,第五章第一节《天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时完成,第二节《天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2课时完成,配套《同步作业》习题讲述一课时完成。必修一终于在本学期开学的第三周结束了。现拟从讲堂新课教学、作业与反馈、问题研究实施、文理分科意图等四大方面系统反思,与春节前发布的《地理课前三分钟演讲篇》构成《淮南一中20xx级高一地理教学反思系列》。

必修一课时施用与分配

必修一各章节教学现实课时与教参建议课时对比表(因格式限制,省略表格)

表格分析:

上学期教学周次很长,达23周,教学用时21周,国庆、元旦、运动会等放假2周,章节习题评讲5课时,期中考试、月考2周,现实用来新课教学时间只有28—29课时。依据以上表格,上学期只能完成四章教学。

教学难度把握和控制

上学期必修一的配套资料有全省统一的《地理同步作业》,这本同步作业试题难度以基础题为主,有部分拓展延长难题,每课时题量约30分钟以内能够做完(中等水平学生,按照我亲自做题的时间和询问学生用时的估测),试题比较新颖,选编了部分高考真题,还配有单元测试卷。学校又统一征订了第二本教辅《赢在讲堂》,这本资料,编辑的还算较好,但题量多,难度大,尤其是地球运动和大气等部分试题,书中也配套了一套单元测试卷。这本资料可以用做作高三一轮复习资料。两样资料,加上配套单元卷,我们的高一地理资料算是有4本。课时少,内部实质意义多,征订如此之多的资料,既苦了教师,又误导了学生。组内青年教师常常抱怨上课不讲深、不拓展学生做不好习题,课下被学生问患上无可奈何,筋疲力尽,倒不如上所述课多讲、讲透,省的学生老问。这样势必导致问题产生:我们的地理教学高一新课是否要按高三复习课那样子挖掘?我们教学的目标是高考照旧学业水平考试?我们的教学预设是依据课程尺度照旧依据手中习题?其实这些问题一提出来,答案就很明确了,然而现实教学中依然很难解决。高一要开设九门文化课,两套资料,学生不堪其累,作业很难独立完成,学生为应付差事,必须患上抄袭答案。思量到种种情况之后,上学期期中考试之后,我对于第二本教辅提出了要求,学有余力,自己独立完成,有问题课下来找我探讨。学生到底需要做多少习题?做什么样的习题?不同层次的学生习题应该有如何的差异?教师如何处置惩罚这些习题?这些最基本的、最原始的、最常识的问题现在却围困并搅扰了我。

新课程新方法的施用

掀开我校的《教学预设专用簿册》(教案本),查看28节新课教学的教学方法一栏,看到这些我写出来的方法:讲授法、实验法、分组探究法、自立学习法、读图法、图解法、练习法、角色饰演法、会商法、案例教学法、脑筋风暴法、首尾呼应法、对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等等,寻觅硬盘中保留的部分课时的多媒体课件,追念起讲堂上的各种各样的情景,总觉有些苦涩。自我总结,教学方法中讲授法施用最多,最频繁,最顺手。分组合作少,自立学习少,活动探究少,角色饰演少,甚或连提问也少了不少,课外的查询拜访根本没有,新课程是否就意味着方法一定要创新呢?很多方法的施用,除了教师的精心准备外,尚需学生们提前做些准备工作,我们的学生有时间吗?

教学与检测、评估的不对等

上学期教学检测,含期中考试(本校教师自己正题)、月考与期末考试(教育局统一出题目)三次。期中考试分科考试,地理有90分钟时间,试题部分来自选用资料的原题,月考是政治、历史、地理三科单独组题合场考试,我们谓之“文综”,共150分钟,地理题量偏少,难度略大于期中考试。期末考试题量很多,难度中等,三次考试结果每每出乎意料,不知道是我们高估了学生的水平照旧自己的水平。我们现在的教学到底是为测试而教学照旧为教学而测试?我是特别阻挡考试出平时作业中的原题来考查的,但是如果不如此,则一些学生不愿意复习备考,而即便原题搬来考查学生,学生的错误率依旧不低,这说明教与学出现了问题,可能的情况是这些问题早已产生,终于到高中阶段显现了。美国彼患上·W·艾瑞逊《讲堂评估》一书中提到这样一段话:(抄录于此)

(第97页第4章正式评估相关)本章一直在强调两点:1)成就测试应该公正地、有代表性地显示学生对所教内部实质意义的掌握程度;2)为了做到第一点儿,测试问题必须让学生往返覆和所教内部实质意义近似的试题,一定要“近似”。

为测试而教学和为教学而测试存在着很大的道德方面的区分。若是为测试而教学,教师教给学生更多的是回覆测试题的技能。不是说这样的做法不克不及有,但只将测试中出现的详细问题的答案教给学生的做法既不符,也不合乎道德。这样的测试反映的成绩也是扭曲的、无效的。这样的测试测的只是学生背答案的风能力,说明没完将来学生面对不是一模一样,而是近似问题时会有的表现。教师在教育和道德层面上都有责任维护成就测试的真正意义,而不是让学生背答案来应付测试。

参考这段文字,我们的地理教学测试题目很难与教学对等。我们所教与所考差异明显。高一学生的初中地理学习和考试经历可以概括为两个字:背(平时考试之前背书)和抄(初三毕业考试时很多学生都是抄的,自己抄和教师提供答案抄)。可能因为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所致,我们的试题很少有完全属于某一阶段、某一区域、某一纯粹知识点的考查内部实质意义。初中地理基础薄弱表现的不单单是考试成绩的好坏而更涉及了地理基本方法的缺失和地理学科常识的陌生。四川叶老师在“究竟应该如何复习《世界地理》?”一文中提到的复习备考的思路没有疑难是非常正确的,但是对于初中地理基础薄弱的高一学生来说,教学困境较多。

文理分科意图影响地理教学

我校高一的分班措施:第一层次:理科意图重点班,四个年级,囊括了我校进校中考高分段的多数学生;第二层次:文科意图重点班,两个年级,囊括了余下的大多中考高分段的学生;第三层次:理科意图平行班,1四个年级,年级正取生学生数目较多;第四层次:文科意图平行班,8个年级,进校中考平均分最低,艺术生多数集中在此类年级。

从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开始算起到本学期开学之初的寒假作业四次测试各类年级成绩分析来看,我校的高一分班管理措施,导致一定程度上地理学科教学的困境和教学效果的弱化。批阅试卷和梳理地理考试成绩,通过同组教师的交流,发现以下现象:(1)从首届教学检测基本没有发现文理意图对于考试成绩的影响,但随后考试的影响就开始出现,上学期期末考试表现就较为明显了,理科意图重点班的一些学生,尤其是数理化排名靠前的学生,地理竟考不合格,甚或出现罕见的低分段。(2)月考、期末考试和本学期的寒假作业检测,理科意图年级的学生交卷时间明显提早。寒假作业检测理科意图年级的学生重视程度明显不如文科意图年级。(3)理科意图年级的作业难以收起,作业质量抄袭面较广。

高一学生的兴趣、志向、学习潜力、未来规划等诸方面都很难确定。多数高一学生初中地理基础十分薄弱,农村初中毕业的学生更加明显,过早确定文科意图,导致一批学生放弃了认真学习高中地理的机会,从而错过了思维训练、能力提升、情感造就和熏陶的重要阶段。更为深远的影响可能是:理科意图年级的学生到了高二正式文理分科时毕竟有部分学生转入文科年级,这些学生因为所处年级的群体氛围影响,很可能地理学习不够重视。文科意图年级的学生因为女生扎堆,理科思维好些的男生偏少,一定程度上消弱了同学互助的地理学习氛围。任教理科意图年级的地理教师因为文理意图的确定,讲堂教学、讲堂管理、作业批阅、考试反馈等多方面都遭遇到了与完全平行分班不同的情况,我想表达的是上课没有以前那么舒心,讲堂调控和管理难度加大,教学效果遭到了一定的影响。

问题研究篇

与上一届相比,问题研究不少我上课都提示讲解了,并且布置了研究任务等。但整理学生的电子稿和纸质研究成果来看,本届学生的研究成果作品数量偏少、质量较差、漫衍不均,理科意图的年级收上来的作品很少。究其原因:

1、分班造成的年级类型的差异。上一届侥幸带了一个理科意图重点班,上课非常有感觉,教学兴奋度高,学生非常喜欢地理,地理作业和研究作品上交的数量多,质量较高。搜集整理了不少经验,本届一律是平行班,多数是理科意图平行班,文科意图平行班只有两个。生源素质对于教学的互动影响是明显的。

2、工作负担原因。上届任教6各平行班,到了高二文理正式分科好像又剪掉一个年级。本届任教8各年级,的确要命,这里不仅只是课时的问题,而是重复的次数太多,有时候有些烦。鉴于这个原因,所以问题研究课下对于学生的督促和指导偏少,没有强有力地督促,作品收上来是有困难的。

3、文理意图的影响,这点前文所述原因同样适用于问题研究部分。

四、怀疑某些问题探究的价值和意义,故没有高度重视某些问题研究,必修一本来课时就很紧张,故部分问题研究没有布置,甚或讲堂也没有讲解和分析,没完了之了。

5、时间瓜葛,多数年级没有及时反馈问题研究成果和作品。缺失展示的平台,学生探究的热情和意志力遭遇冰冻。

出路和对策:

(1)精简数量

(2)加强指导

(3)定期总结,搭建平台,及时展示。

(4)鼓励、表扬,必要时予以事物奖励。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模板(篇6)

我是一名刚刚工作不到半年的地理新教师,一切都得从头学起,而今年刚好又碰上了新课改,地理新课程用图文并茂的资料、形象直观的图表、生动有趣的阅读材料、贴近学生生活的课堂活动,创设了充满时代气息的地理教学情境,用生活中具体有趣的地图、图片、图表,给学生展示了生动活泼的思维过程。面对这样的教材,作为一位刚走上工作岗位的我该如何使用?又该怎样上课?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怎样挖掘学生潜能?……需要我冷静、积极地不断反思,才能适应新课程下的地理教学。虽然自己在大学里有进行家教工作,曾经辅导过三届毕业班的学生,积累了一些经验,可是也碰到一名新教师一定会遇到的情况,今天我主要回顾一下自己在这一学期的教学,并谈谈几点体会。

1。克服紧张与害羞

在一个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我已经克服了一开始的心惊胆战,不敢面对学生教学了。特别是上公开课。不过一开始会很紧张,但上一会进入状态就好点了,我找到一个方法,只要你不去看他们,好好和你的学生交流,你自然而然就不会那么紧张了。

2。多听课,备课要充分,优化课堂结构

新教师许多东西都不懂,这时一定要多听老教师的课,他们有很多值得我们可以学习,不过今年我的课排在最前面,我的课都比郑雪娇老师快,期中考之前我都是先上了,再去听课。郑雪娇老师、饶干东老师、张明康老师、温暖宁老师的课我都有去听,他们真的有许多东西可以让我学习。特别是郑老师上课很有系统性,饶主任上课用的一些例子很好,张老师的课重难点明确。总之听课有助于我们新老师的成长,而备课充分也是上好课的基本条件。在上每一节课之前,我先备课,然后在去请郑老师给予指导。因为我不是班主任,比较有时间找陈老师备课,然后自己再回去写教案,这样思路比较清晰。教师应重视对教材和学生的研究,在充分理解新教材的特点,领会新大纲要求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课堂结构,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使课堂教学环节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教材教法寓于一体,教师和学生珠联璧合。在教学过程中,可通过“提出目标、展示问题、独立探究、组织讨论、练习检测、矫正反馈、总结目标”这种教学结构模式来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让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状态,都能得到知识能力方法态度等方面的培养。地理课堂教学的过程,教学方法应该在传统教法上有所创新,以促进学生的全程参与,教师应善于换位思维,“知学生所思所想”,从学生的角度提出问题,对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并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3。师生互动

一个学期的教学,我发现要是师生不互动的话,自己都很难把课上下去,感觉他们都没有在听,也不知道他们有没有吸收,我上课的时候非常怕学生太安静了,你问什么他们都没有反应,这堂课就上得很不舒服,虽说这样你就能把课时完成,但是这样上课,不只学生没有劲,老师也没有劲了,好像在走过场似的。特别是高一(3)班的学生非常安静。可是也要把握一个度,比如说四班的学生很活跃,在活动时效果很好,但是很难将他们拉回到你的讲授上,而五班的学生又有自己的特点。不过我在想,可能是自己问问题的技巧有问题,或者是我自己所提的问题本身学生不能理解,我想以后在设计问题上要好好下功夫,还有自己的语言也要讲究了,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解决问题——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指导、引导他们。

4.教会学生如何使用地图册以及地球仪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作为教者,我想过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等。比如在讲到气候类型时就要将几种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进行比较。在讲到气温时有冬季最冷月气温、年均温的比较,降水有年雨型、季雨型的比较。地球仪的使用在本学期显得特别重要。高一的学生空间概念很差,我们必须利用地球仪帮助学生建立起空间概念,进而才好理解地转偏向力、大气环流等。

5.创新教学手段

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能否被学生接受和理解,必须通过一定的物质媒介才可能顺利进行。搭配和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会使教学产生不同的效果。

总结经验,认识不足,扬长补短,要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应该努力做到: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给我很大的触动。经过认真的思考,我认为:领悟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是教学的基础,把握教材是教学的关键,巧用媒体是教学的手段,发展能力是教学的目标。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模板(篇7)

自新课改以来,通过听课、教学,对于教学活动,我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教师居于主导地位,作为一种教学思想或教育观念,它已被人们所广泛的接受。但是,由于受传统教学思想和模式的长期影响,课堂上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局面并未从根本上得到改观,学生的主体作用并未真正的发挥出来,他们学习的内在潜能受到了极大的压抑,本应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主动获得知识的过程,变成了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灌输知识的过程,学生的学习活动纯粹成了一种机械的毫无趣味性的过程。因此,为了发挥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深入研究如何改进课堂教学,是摆在每位教师尤其是实习老师面前现实而又迫切的问题。在这里,我仅针对所任教的地理学科,结合教学实践和教学技能学习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发挥地理学科趣味性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学生感到学得有趣,即产生了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学习,才能学得好。由此可见,学习兴趣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条件,它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正相关。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兴趣分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其中与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是直接兴趣,如学生对某学科知识本身的兴趣;而与学习活动结果相联系的则是间接兴趣,如学生对外语本身并不感兴趣,但觉得它对考学太重要了,于是产生了的学习兴趣。从地理知识本身来看,趣味性是其一大学科特点。它为学生获得直接兴趣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学生间接兴趣不足的欠缺。

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如果注意发挥知识趣味性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现有的趣味知识加以渲染,深入挖掘潜在的趣味知识并进行合理的加工,努力寻求趣味知识的切入点进行有目的的嵌入,使之融入课堂教学,就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收到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讲《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分布》这一节之前,可以先给学生讲述了一个关于二战期间,英军巧妙利用西欧地区天气变化由西向东发展的规律,不仅成功躲避了德国法西斯的空袭,还用大雾作掩护对德军进行反击,使德军损失惨重的小故事。这一个小故事不但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从课间的非学习状态转移到课堂上,而且对本课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而产生了主动学习的心理,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在讲梅雨天气的形成时,让学生先将“一川烟雨,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几句词理解一下,然后再讲解梅雨形成的原理和分布,这样使课堂更生动的同时调动学生的思考和学习的主动性。在讲海陆风的形成时,先让学生总结一下自己身边的风向规律,再进行教学,不仅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地理问题。

二、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内在吸引力,让学生的主体作用能够充分发挥

地理教材中穿插有许多地理图像,包括分布图、统计图、示意图、景观图,以及一些带有启发性、思考性的漫画,而地理图像是地理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它对于学生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各要素间的内在联系,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学中,我注意发挥图像作用,运用图像引导学生“动起来”,使学生充分参与教学活动,从而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例如,在学习世界地震和火山的分布特点时,首先引导学生阅读《六大板块示意》,注意六大板块的范围及其边界,然后阅读《世界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地震带和火山的位置,再与前图对照,学生相互讨论得出结论:火山和地震多集中在两个板块的交界处。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地理图像来设计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感觉器官和思维器官,同时,又培养了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和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材在每节课后还设计了“活动”,涉及读图或绘图技能的训练、文字材料分析和数据处理,需要动手做试验、开展社会调查,进行广泛讨论等各个方面,从不同角度培养学生的能力。例如在《常见的天气系统》教学完成后,我的同学在授课过程中利用“活动”中提供的两幅天气变化图,让学生像气象预报员一样播报天气,这样不仅使学生巩固了本课所学的知识,还锻炼了学生读图、分析、判断及语言表达能力。

三、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人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最终落脚点应该是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自我发展,使他们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教会学生学习地理的方法,地理

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教学的固有特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思考地理环境问题,学会学习地理知识,学会解决问题,学会创新和自我发展。针对地理学的特点,在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方法有:

(1)手势法:如用左右手手势来表示南北半球物体水平运动的偏向规律、气旋和反气旋水平气流和中心垂直气流的运动规律等;

(2)口诀法:如用“高高低低”四字口诀来判断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凹凸形状与高低气压的分布,同时也可用此来判断南北半球等温线的弯曲形状与气温高低的关系,直至延伸到各种等值线的一般规律;“上上西西下下东东”来描述月相的规律,简洁而明确。

(3)谐音、诗句法:此方法在地理记忆中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地壳中的主要元素氧、硅、铝、铁、钙、钠、钾、镁可用“洋闺女贴给哪家美”的句子记住等;

(4)图象法:地图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但平时学生对地图有畏惧感,地图应用能力较薄弱,教师要多指导学生看图、识图、绘图、用图,并尽可能使地理知识图象化,做到化文为图、图文结合,尤其地球的公转,全球气压带与风带的形成与分布,以及洋流的分布内容繁琐又不易进行机械记忆。

(5)数理结合法:运用数学和物理学的方法定性或定量地分析地理现象和规律,比如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黄赤交角时用到几何学的知识,分析月球和太阳表面重力加速度时用到物理上的万有引力知识等;

(6)实地考察法:到野外实地观察课本上所讲授的地理知识,分析地理现象的成因和规律等,比如在《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这一节,给学生提供各类岩石的标本,使学生有直观的感觉。海蚀地貌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日在海边多走走看看,利用蓬莱的地理优势。凡此种种,要使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就要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活读书”,并不断向学生“授之以渔”,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使学生乐学。

四、在教学过程中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

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与课堂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并努力创造“民主、和谐、平等”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是学生发挥学习主体性的重要保障。只有在轻松、愉悦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大脑皮层活动处于最大程度的兴奋,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思维的火花被点燃。为此,我们在向学生传授地理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对学生施以情感诱导,给予必要的关怀、勉励、尊重和理解,培养学生积极表演的信心和热情,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

总之,在素质教育人文教育大势发展的今天,只有运用符合学生自身发展特点的教育教学方式,才能达到最佳教育教学效果和课堂效率,适应教学和时代的要求。

高一地理教学反思模板(篇8)

1、高中阶段培养学生读图潜力的好处

从历年高考的命题来看,能够说是“无图不成题”,对考生的读图潜力要求比较高,要求学生判读、填绘各种比例尺的地图和地形剖面图,熟练使用各种示意图、景观图、统计资料图表等,要求学生灵活地进行“图图转换”和“图文转换”。能够说学生读图潜力的高低,在必须程度上决定了地理考试的成败。为了适应考试命题的需要,提高地理教学的效率,教师务必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的读图潜力。

2、高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主要类型

高中地理的学习是对初中地理课程的继续和深入,学习资料上由感性认识逐渐进入到理性认识,偏重于研究地理学中的本质资料,高中地理中的地图在资料和形式上更加复杂和多样化,除了初中地理常见的区域地图之外,还有一些等值线图、剖面图、数据分析统计图表等资料,在学习的方法上除了识记之外,还需要进行理解分析。

3、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潜力的教学策略

3.1、重视地图运用,养成用图习惯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潜力,首先要求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科学合理地运用地图,利用地图在地理学中的核心作用进行地理教学,潜移默化地营造用心应用地图的氛围和习惯。同时,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读图学习,透过读图来分析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对地图的学习兴趣的良好习惯。如苏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中“地球的运动”一节的教学中,教师能够利用教材中的地球自转、公转示意图和地球时区图来直观地讲解地球运动的规律,利用读图来更好地理解日夜更替、四季更替、时差等现象的根本原因,调动学生学习地图的用心,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

3.2、巩固基本技能,培养读图潜力

读图潜力建立在对地图的基本知识融会贯通的基础之上,教师应首先让学生了解地图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的读图技能。首先,教师要让学生了解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标注三大要素在地图中的应用,其次要根据地图上的图名及主要因素把握住地图的主要资料,引导学生利用地图来形象记忆、归纳分析、直观表述地理知识,逐步培养学生的读图潜力。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地图进行地理知识的迁移,将多付地图进行综合处理分析尝试进行图图转换、图文转换、文图转换、图表转换,进而推导出地理规律与原理。例如在必修1中讲解亚洲的季风构成原因中,能够将亚洲1月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与亚洲1月季风图结合起来,理解季风与气压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把握住亚洲冬季风的构成原因。此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利用图中的显性信息去分析和挖掘隐性的信息,总结提炼对解答问题的有利信息,提高学生的读图潜力。

3.3、进行填图、绘图训练,全面提高读图潜力

透过对已有地图的观察、理解和分析,能够提高学生识图、析图潜力,而填图和绘图的练习则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眼、手、脑的通力合作,把握住地图的更多信息并进行表现,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图潜力。例如,在苏教版必修3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第三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中关于我国水资源的区域分布教学中,教师能够引导学生进行水资源区域分布的地图,从而加深对水资源南北差异的理解,为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在地理教学对学生进行填图、绘图的训练,透过学生对地理事物的勾画描绘,能够加深认识,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潜力,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4、结语

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读图潜力至关重要,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透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教授和合理的读图、绘图训练,全面提高学生的读图潜力和地理学习潜力,从而提高高中地理教学质量。本节课的难点是我国内外流河的水文特。河流的水文特征涉及到流量,含沙量,冰期,汛期等多个方面,由于河湖的分布、河流的走向、水文特征等是在地形和气候要素的综合影响下形成的,本身就是很复杂的问题。因此,除要充分利用本节的各种地图外,还要引导学生运用前面刚学过的地形与气候的相关地图等分析得出这些现象和特征的成因,所以我辩证地从外流河的相同与不同水文特征两方面,采用了图表归纳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合作探究等方式对具有普遍性的规律进行了总结,使凌乱的教材内容变得条理清晰、重点突出,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逐渐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而且由于学生直接参与了对规律的总结归纳,并由特殊到一般,相当于进行了迁移深化,提高了学生归纳整理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后我又设计了“猜猜看”活动,通过学生之间的三重合作,充分运用本节所学知识描述和猜测河流名称,使学生在活动中巩固了新知,获得了愉悦的情绪情感体验。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