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互联网技术;学前教学;影响探析
一、互联网技术对学前教育儿童的影响
(一)转变了儿童的学习方式。过去的幼儿园教学,时常以某些场景作为辅助,帮助孩子进行自主的学习探究。例如,带领孩子们到海洋馆、博物馆参观,认识一些大自然中的动物;或组织孩子们到野外春游、秋游,领略季节的更替。在过去的学习模式下,知识的排列通常是线性的,而大规模普及的网络及计算机技术使得知识以网状、片幅式分成,因此学习过程也不再呈线性。孩子们可以自网络中获取足够信息,多媒体的功能十分强大,已经具有作为老师的潜能,孩子们与其交互过程即可学习到丰富的知识。学习者的个体性在网络学习中也得到充分地展现。由于个体的差异,对事物各个方面的评判也不同,而非以唯一的标准进行衡量,并且加强彼此的互相合作可更加丰富孩子们对事物的多方面理解。在老师与家长的指导下,孩子们进行网络学习,这样既可以通过这个强大的工具得到更加丰富的知识,又可以以网络作为学习交流的工具。通常认为若孩子接触使用网络或计算机过多时,可能会不利于其形成与其它孩子正常交流的能力。不过,若是能掌握好使用度,是可以通过日益广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强孩子的学习交流能力。日本的教育工作者设计了一个具有代表性的实验,实验对象为来自日本南部、中部以及北部的小学生,借助于计算机研究讨论为何自己的地理位置适合或是不适合种植南瓜。没有网络的话,如此长距离、大范围的交流学习是无法实现的。网络还向孩子们创造了信息的环境。例如,部分国家通过网络技术以及计算机的功能,让各个区域的孩子们采集当地的地理信息数据,利用计算机上传至网络中心,其统一处理源自不同地区的数据后,再由网络将结果发回至每所学校。孩子们可以观察结果,以了解自己采集的资料所起的作用,并且参考其它孩子们的成果,进行更深入的学习。
(二)转变了儿童与教师的传统角色。过去幼儿园开展教学活动时,以老师向学生传递技能与知识为主,老师是中心,起着指挥的作用,同时还兼顾着管理、监督和向孩子们传播知识的职责,老师可以参考学生的反应、神情以及练习以获知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程度,同时以此作为参考,调整后续的教学指导的进度及策略,学生与老师间形成的是接受—传递的关系,作为接受者的学生较为被动,这种以学生被动吸收、老师传递知识的学习模式已经不符合当今个性化学习的新要求了。当今的网络时代,老师的角色将发生改变,将扩展出更加多重的角色:学生学习的研究者、学习伙伴、管理者、学习者、组织者。网络多媒体技术从多个方面调动了人们的感知感触,提升了学习的效率,带给学生学习的乐趣。学前儿童在心理以及生理方面都比较特殊,该阶段的教育不单单需要老师担负起教育的职责,家长也要发挥一定的教育职能,并且家长的教育是其它人无法代替的。在中国,幼儿园及家庭是学前教育的两个主要场所。幼儿园所采取的教育模式为,以幼儿园老师作为核心,基于其设计一定的教学目标开展教学活动。建构主义者表示,学习应当主动性的,而非被动地记录外界信息的过程,学习应当充分结合自己的需求,结合自己的爱好。在《疯狂的时代》里,查尔斯汉迪所言:教育事业,国家给的进程表仅仅是参考性的,对于个人来说的进程表才是关键的。网络的产生,也为孩子们了解外界提供了一个新的环境,当然,这个环境中可能存在一些不良因素,所以需要老师和家长共同维护和营造环境,如何利用这个新兴的环境是未来家长与老师应当关注的问题。于此学习环境中,家长与老师可以结合不同儿童的生理特征、性格特征,指导和陪同孩子通过网络学习。
二、互联网技术对学前教师教学活动的影响
首先,网络改变了教师的备课方式。现在的教师在备课时,上网搜索资料会逐步成为教师备课的一个必要环节,离开了这个环节,教师的备课将是不充分的。其次,网络可以使教师在课堂上即时利用网上资源辅助教学,正像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一样。这种对网上资源的即时利用,将使课堂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有形的教室将被突破,教学对话将不再局限于师生之间,教学的内容将更加丰富、更具可选择性。第三,网络为教学信息反馈增加了一个通道。通过电子邮件,教师可以和家长及时交流,反映儿童在幼儿园的情况,使家长及时了解教学效果。最后,网络增加了学前教师合作交流的机会。通过电子公告栏、微信等方式,教师可以在网上交流教学经验或询问有关课程的问题,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