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题提出
随着全面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前教育的第一个、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展,高师和中师培养的师资数量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需求,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为学前教育领域培养了一种 “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发展为本位”的特殊人才,有效地缓解了当前各地学前教育师资匮乏的问题。但目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存在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不对接、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等问题。为此本文对P市三所开设学前教育专业的中职学校进行了调研,分析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的问题,探索一种符合中职特点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以期培养的人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能与用人单位无缝对接。
二、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专业人才培养的总体蓝图和质量标准,是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的依据。中职教育是要为当地社会和经济发展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是在2010年被教育部定为中职教育专业门类里的一个专业,职业资格为保育员,而没有提到幼儿教师的身份。由此可知,中职学前教育应定性为教育,定位为中职,定向为保育员,这就决定了中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要为学前教育领域培养一批具有一定教育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保教人员。调查P市三所中职学校发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存在着下列问题:
1. 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人才培养目标是人们在活动前于头脑中对人才培养活动结果的一种预见和构想。为了调查P市三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设置了问题“我们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什么?”其中,一所学校以“文化知识够用,专业技硬”为育人理念,以“培养幼教方向的专业人员”为培养目标,以“降低难度,提高兴趣,以活动促教学,让学生有事干”的教学理念,以“单元过关展示、技能达标测验”为教学模式;一所学校以“诚信优教,创新发展,成人成才”为育人理念,以培养“既会做人,又会做事,升学有望,就业有门路”的人才为教育目标,以军体为特色课程培养特色人才;一所学校以“培养适应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需要,掌握幼教理论与专业技能,胜任幼儿保教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教师和幼儿园管理工作者”为培养目标,以减少文化课程,只开设专业课程为人才培养特色。分析三所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发现,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表述过于宽泛,培养方向包揽过多,培养规格不明确。
2. 人才培养规格与用人单位不对接
按中职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设置的要求培养人才所获得的职业资格是保育员。由调查中职培养的学前教育的毕业生去向可知,大部分学生毕业后成为了城镇和农村等学前教育教师的主力军,这是因为接受过较高水平学前教育的人才很少有人愿意到这些地方去工作。而中职学前毕业生从专业知识方面不如大专生、本科生,更不如研究生;从幼保专业技能方面来看因在校培养时间短,操作实践能力差。但随着城镇和农村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地方需要大批“有质量”的幼儿教师而不仅仅是只具有保育方面知识的人才。分析近几年城镇和农村幼儿园等用人单位反馈的信息发现,普遍反映中职幼师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高,专业理论基础薄弱,专业技能水平低下,实践操作能力差,入职之后需要很长时间的适应,培养的人才不能做到即出即用,实现“零距离”就业。
3. 人才培养方案与市场需求不对接
随着学前教育事业的高速发展,社会需要实用技能型的幼教人才,要求培养的人才“培养品德好、专业实、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地方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需要的实用技能型人才”。由访谈三所中职学校的负责人了解到,三所学校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X+集中顶岗实习,其中X是学生的在校时间。一所两年制的学校负责人称,学生第一年是在学校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和相应的专业技能,第二年被送到一些园所进行集中顶岗实习;另两所学校负责人则称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文化基础课和专业课程,第三年进行综合实践活动,以准就业的形式让学生集中顶岗实习,一部分学生由学校统一推荐到园所,大部分学生自己找就业单位。因中职生在校时间短,培养方案重专业知识轻文化素养,重技能轻理论,重技能理论,轻实践操作,导致人才培养的规格不符合市场的需求,综合素质不高。这样的人才培养方案因过分单一而不能适应社会和市场对人才多样化的需要。
三、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1. 探索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既具有师范性又具有职业性;其所招收的学生也具有相应的特殊性,高中的弃儿,社会的未成年人,又有全面发展的需求。这就要求学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灵活掌握,动态调整。而目前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着种种问题。如: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人才培养不能与用人单位对接,人才培养不能很好地与市场对接,入职适应期长等。为此探索适合中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多元化模式非常重要。
2.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目前在中职学校运用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工学交替”“顶岗实习”“半工半读”“三明治式”等。而从对学前教育专业所采用的人才培养模式多是“X+顶岗实习”。为此P市某中职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了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这种模式既可以促进学校专业发展,也可以极大地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
(1)人才培养方向多元化。从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来说有:幼儿园、妇儿保健医院、社会工作者、服务类产业等。不管人才培养方向如何,人才培养目标都要做到人才有与学前教育改革和发展实际相适应,职业道德的良好,“具有现代幼儿保健科学知识及幼儿教育理论知识,并能根据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及保教工作的要求,熟练掌握幼儿保教工作的各项技能,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艺术素养和职业发展基础,较好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身心健康,活泼开朗,富有朝气,坚持学前教育专业追求,并为相关专业领域的学习或高一级学校深造奠定基础。”只是做到人才培养的侧重方向不一样。幼儿园方向的人才既要有教师教育的素养,又要有相应的专业技能和实践经验;医院方向的人才则侧重于医学方面知识的培养以及具有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而社会工作者则侧重于对人际能力的培养与加强,同时具有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2)对学生进行分层多元化培养。由于学生的情况不同,根据学生发展的可能性及学生自身的需求对学生进行多元化培养。
一是有短期就业需要的学生。比如保育员、月嫂、育婴师、儿童社会工作者等均可在短期内完成相应的专业技能培训。这部分学生可以在接受短期专业技能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上岗,进行顶岗实习,也可以半工半读。在工作期间进行教育理论知识的学习,有疑难问题可在线上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确需进行面授学习的可随时到校进行学习。
二是有专业发展需要的学生。针对这类学生进行“全程实践+双导师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幼儿园进行深度融合,协同育人。学生前两年在校学习期间,进行全程式的教育实践活动,第一学期每周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实习基地见习半天,目的是使学生对幼儿园、幼儿、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有一个初步的接触与了解;第二学期每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为期一周的保育实习,第三学期每月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实习;第四个学期每月组织学生到幼儿园进行为期一周的幼儿园教学实习活动;第五、六学期组织学生准就业的顶岗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接受学校教师和幼儿园教师的双重指导,对实习学生有严格的实习考核制度,以保证培养学生的质量。经过三年有序的理论学习和校内实训以及在幼儿园的教育实践活动,学生的理论与实践得到更好的结合,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有学历教育需要的学生。中职教育不仅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的初级人才,而且根据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对有继续深造需求的学生成立专门的培养班级进行相应的升学教育,比如招生时给学生注册的“3+2”学籍,组织学生参加政策许可的单招、对口升学、函授大专学习,接受完三年中职教育后通过一定的考试程序再到高职学校进行深造学习。
(3)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动态多元化的人才培养。社会发展变化非常快,对人才种类的需求变化也很快,这样就会存在着培养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市场需要的问题,为此学校应根据社会市场的需求进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成立专门的就业科室,到全国各地进行市场调研,了解社会和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根据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比如,社会上需要大量的育婴师、月嫂甚至家政服务方面的人才,根据这一需求及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从课程设置上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与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更注重提高学生的职业道德,以保证培养的人才能与用人单位对接,与市场需求对接。
3. 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存在的问题
P市某中职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既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也满足了市场对人才需求,更有效地促进了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发展。但是,在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探索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学生分层难。在学生分层方面,因中职学校存在招生难的问题,学校的招生政策是要留住每一个可能留住的学生,这就导致招收的学生之间存在着文化程度、专业素养、年龄等方面的差异,给学生分层带来很大的挑战。
(2)课程设置难。“课程设置即教学计划,是课程总体规划。它依据一定的培养目标选择课程内容,确定学科门类及活动,确定教学时数,编排学年及学期顺序,形成合理的课程体系。”而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考虑多种因素,比如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发展的需求、社会与市场的需求等。就学生分层的复杂性来说,课程设置要因培养目标和方向的不同而有所侧重,这无形之中给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既要符合中职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又要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更要对接市场的需求,也要与产业对接,难度之大不言而喻。
(3)师资建设难。教育大计,教师为重。教师的素质决定了职教质量的高低,制约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质量。中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多数是高师甚至是中师培养的学术型人才,教师的理论素养水平高,但是教师远离企业,实践操作能力不强,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理论弱实践的现象。如何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成为一个难题。因为多数专业教师课时量大,教学任务重,基本上没有下企业实践的机会,即使有机会有些教师从心理上又不够重视。另外,企业对学校教师的加入不太接纳,到企业实践成为走过场、形式化,使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成为一句空谈。企业教师到学校兼职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企业人员的积极性不高。由此,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不仅从数量上来要求与认定,而是要严把质量关,并将工作落到实处,真正解决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培养的问题。
总之,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尚在探索之中,如何使培养的人才既符合中职的培养目标,又能适应市场与用人单位的需求,仍需有识之士不断研讨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