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范例6篇

2024-09-28 来源:华佗小知识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范文1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第四方实施;机理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取决于快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企业要赢得市场就必须对市场变化做出快速响应,企业要提高效率就必须协调和规划经营中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而企业实现以上目标有赖于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企业推行信息化建设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创造竞争优势、适应快速变化竞争环境的重要手段。[1]而信息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普及、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的日趋成熟,为企业实现内部管理自动化、智能化和科学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一、模式的发展

(一) 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一般模式

信息系统引入我国初期,信息化建设模式比较简单,企业提出需求,IT厂商提供相应的软硬件满足需求,双方处于对立的两端。[2]如图1所示。

在图1模式中,企业与IT厂商之间存在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企业缺乏对技术的了解,而IT厂商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对于信息化建设,企业难以做到“知己知彼”:企业的领导和员工不了解什么是信息化;不了解信息化能解决什么,不能解决什么,企业最需要解决的是什么;缺乏对企业管理的诊断也缺乏对软件产品的全面了解,对于IT厂商提出的解决方案难以评价其适用性和实用性。而IT厂商受利益驱动,往往片面强调产品技术的先进程度,而忽略了产品的适用性;由于对企业运作与管理知之甚少,推销过程中也难免做出一些不切实际的承诺;不了解我国众多的成长性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存在不同的管理需求和特征,以及对信息化的不同需求,缺乏弹性的系统往往成为企业中长期发展的桎梏。[3]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增加了企业信息化建设失败的风险,也阻碍了信息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限制了IT厂商的进一步发展。

(二)第三方咨询服务支持下的实施模式

要解决企业和IT厂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就要做好实施之前的计划和需求分析,为技术选择和应用做好铺垫。这部分工作强调对企业内部工作、管理流程的了解,需要丰富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第三方咨询服务成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支撑。因此,第三方咨询服务支持下的实施模式成为我国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普遍模式,如图2所示。

第三方咨询是指由企业与软硬件供应商之外的第三方提供咨询服务,它利用其专业管理经验,可准确把握企业的信息化需求,同时能弥补IT厂商重技术轻市场的不足。另外,它能为企业提供相应的信息化管理咨询,通过BPR等方法,提高技术与流程、技术与管理的匹配程度,提高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最后,对信息化实施项目进行监理。[4]

第三方咨询的优势在于其中立性,由于没有利益的瓜葛,第三方咨询在做策划和需求分析时能够进行比较客观、公正的分析,帮助企业正确地选型、定位,做到“量体裁衣”。[5]

但随着企业、社会信息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第三方咨询的加入也不足以满足信息化建设需要。已有的第三方咨询实质上是“甲方咨询”[6],即第三方咨询所能提供的服务只是针对信息化的需求方,根据需求方的实际要求按需抓药,而第三方咨询对信息化建设的供给方,即软硬件提供商影响甚微;其对IT厂商的监理和实施结果评估也都属于事后控制,缺乏对实施过程的监督;第三方咨询强调行业经验或者只具有针对某一软件的实施方案,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整个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企业与企业之间,行业与行业之间的信息共享、协作问题也会随之出现,而这不再是一个企业内部或几个企业之间的问题,这需要从供应链的角度对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技术、流程进行统一协调,只有这样,信息化的网络效应才能更好的发挥。否则,随着信息化的推进,将可能形成“企业孤岛”、“行业孤岛”。

。因此,单纯在实施过程中引入第三方咨询是不能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要的。作为一项知识密集型的工程,笔者认为,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信息化建设过程必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可以有效整合IT厂商和第三方咨询公司的资源,为信息化需求企业提供解决,并对整个实施过程负责的第四方,信息化实施模式也将进入第四方实施时代。

二、第四方实施的内涵

第四方实施是由第四实施方整合各方资源,为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的实施过程。信息化建设中的第四实施方是一个信息技术应用的集成商,是把企业、IT厂商和第三咨询方进行整合和超越的一个实体。它对公司内部和具有互补性的软硬件、服务提供商的不同资源、能力和技术进行整合和管理,为需求企业提供一整套的信息化建设解决方案。第四实施方参与的信息化建设模式如图 3所示。

转贴于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第四实施方如同一个平台,它整合IT厂商与第三方咨询的资源和能力,屏蔽企业不关心也不需要关心的技术细节,为信息化需求企业提供从管理到技术,可扩展、可升级的整体解决方案。第四方不仅需要足够的IT知识,以及丰富的信息化实施经验,更为重要的是第四方需要具备对于社会整体信息化建设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包括对数据格式、接口标准的规范,还包括对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通过这些标准的制定、流程的规范,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的不确定性,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减少企业信息化建设中系统升级,不同系统互联的障碍,为企业逐步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提供保证。最终,提高整个社会信息系统的效率。

三、第四方实施的运作机理

(一)竞合观念是第四方实施运作的基本理念

传统业务流程基础上的信息化建设,在局部范围内可以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但其发展潜力是有限的,不能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在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作用,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也为以后系统升级埋下隐患。企业信息化过程不仅是买几台电脑,上几套软件,更重要的是建立标准化体系和信息资源利用机制,建立一套规范的、高效的、科学的管理流程。在当今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渐转化为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对于供应链上各个节点的企业来说,这种标准和规范已经扩展到企业外部,信息共享、流程规范、数据格式一致将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该考虑和解决的问题。

从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来看,信息交流越来越趋于无障碍,协同商务将成为企业信息化的全新模式。企业对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将涉及对供应链上所有工作流程的重新设计,甚至要对企业的业务范围重新定义,使企业间、行业间实现业务数据层的无缝联结,而这个联结的平台是传统的IT厂商和咨询公司都难以做到的,只有借助第四实施方的力量,进行整体规划和方案制定,使企业、IT厂商,咨询公司形成一种竞合的相互依存的共生关系,才能使技术更好的应用于管理实践,为企业信息化建设打造良性生态环境。

(二)集成化管理是第四方实施运作的基本依据

在集成化管理思想的指导下,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所有各方,应根据具体应用的需求,制定集成化的计划,改变不同系统间彼此独立、数据集成性和共享性差的现象。但要真正达到集成化管理的效果,参与各方还需要进行如下几个方面的转变:第一,各参与方要从信息化建设整体出发进行内部结构的优化。第二,各个参与方要放弃“大而全,小而全”的经营思想,与其他各方形成战略伙伴关系,专注于自己的核心能力,如软件开发商可以将软件需求分析阶段外包,从而可以专注于程序的编写,提高程序的稳定性及可重用性等。第三,各参与方之间要实现信息调度共享。第四,企业要做到利益共享与风险共担。集成化管理思想是第四方实施运作的基本依据,数据规范化是实现信息集成的首要条件,所以第四方实施首先要规范数据标准,保证信息传输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三)互补性知识资产的有机集成是第四方实施的运作核心

知识的互补性是指两种知识一起创造的价值大于每种知识独立使用创造的价值之和,互补性知识具有收益递增的特征,这就是所谓的互补性知识资产效应。

IT厂商具有先进的软硬件方面的专业知识,咨询公司具有丰富的管理理论与咨询经验,企业具有一线的技术应用与管理理论实践方面的反馈信息。将这三方面知识的有机集成,可以指导IT厂商的研发,促进咨询公司的理论创新,提高企业的管理效率,从而促进信息产业的发展,提高信息技术的利用效率。第四方实施能否成功运作,取决于这些互补性知识资产能否有机集成、互相补充、互相促进。

(四)丰富的实施经验,强大的市场影响力,良好的信誉是第四方实施运作的基础

第四实施方首先要独立,其实施过程应避免受到IT厂商的影响,才能为企业提供一个合适的实施方案。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对实施方的资质、信誉、经验要求非常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第四实施方的实力是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关键。第四实施方要有一定的影响力,才能促进IT技术标准的统一,企业业务流程的改良。

四、结论与启示

随着信息技术复杂性的提高,以及跨行业协作对信息系统要求的增多,信息化建设过程对第四实施方的需求也会越来越迫切。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应用的深入,实施经验的积累,使得行业中某些企业或组织可以依靠其自身实力发展成为具有领导力的第四实施方。模块化、即插即用的设计思路,以及中间件技术的发展,为第四方实施提供了技术基础。第四实施方的出现将极大地提高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成功率和效率,进一步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第四实施方的出现还将改变信息化建设的格局。如同任何一项技术的应用过程一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完善,人们越来越强调技术作为工具的应用过程,而非技术本身。因此,整体解决方案的制定将逐渐成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而实施过程中的设备安装以及软件编写等工作的重要性会逐渐减低。第四实施方将凭借其强大的智力资源领导IT厂商和咨询公司,占据行业中的利润高点。由于网络效应等IT产业的特殊性,未来的第四实施方必然由几个寡头企业所垄断。我国的信息产业刚刚起步,众多软件企业规模小,缺少核心技术,缺乏实施经验,单个企业都没有成长为第四实施方的实力。面对全球信息化的浪潮,我们必须通过合作的方式发展自己的第四实施方。否则,当国际IT巨头转变为第四实施方,并且其服务与产品显现出网络效应之后,我国的IT产业会步制造业的后尘,成为世界的“IT工厂”,只能从事低利润、低附加值的工作。

参考文献

[1]甘利人.企业信息化建设与管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39-52.

[2] 王兴财.浅谈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第三方咨询[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5(1):6-9.

[3] 欧阳峰.我国企业信息化演进的内外影响因素[J].科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172-173.

[4] 陈启申.ERP——从内部集成起步[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345-347.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民营企业;建设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5-0265-02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逐渐发展,很多的民营企业已经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对企业的发展很重要,因此都积极地进行信息化建设,但是我国的互联网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比较缓慢,而且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方面还处于转型的时期,因此很多的地方还不是很成熟,因此,很多的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过程总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在2015年,我国的民营企业数量占到了全国所有企业总数的86%,而三分之二的民营企业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极大的困境,民营企业转型难的问题已经凸显,因此很多的民营企业为了能够提升自身的竞争力,都在努力加强信息化建设,优化企业的组织结构,提升企业的运转效率以及信息沟通机制,在我国对于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面的研究也很多的,但是较国外相比还是比较落后,因此本文的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ξ夜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研究,因此本文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1 民营企业信息化现状

现在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问题不是“有”和“没有”的问题,而是信息化建设水准高低的问题,随着民营企业上市的冕宁县加强,而且融资渠道的逐渐宽泛,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质量有了显著的提升,但是能够达到高级信息化建设水准的民营企业还是寥寥无几。因此可以看出,我国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状况还是比较落后的,所以加强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研究很有必要,找出制约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是当下的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

2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观念落后

。很多的民营企业只有在业务发展的一定的程度或者成本实在太高的时候方可去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放能够对信息化建设有所考虑,或者看到其他的民营企业进行了信息化方面的建设,自身的也进行效仿,很少有管理者能够自主的对本企业的经营进行信息化建设,而且由于重视不够,在政策、制、资金方面的投入也不够,因此这是导致了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迟迟得不到发展的主要原因。

2.2 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资金短缺问题

民隐企业本身的运营资金就不是很足,再加上融资渠道不是很广泛,企业融不到相应的资金,同时,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是很强,利润空间很小,特别是近几年互联网的发展,很多的传统企业经营出境更加的困难,行业之间的竞争力不断的激烈,使得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面临着极大的考验,这使得民营企业的发展步履维艰,因此,很多的民营企业有心进行信息化的建设,但是苦于没有足够的资金,因此导致了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乏资金保障,最后导致了信息化建设迟迟比佳落后。

2.3 民营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

2.4 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问题

2.5 民营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完善

现在我国政府尽管在民营企业信息化提出了加快的建设的意见,但是相关的支持政策做得还不够,比如与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使得很多的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所出现的病毒攻击、非法入侵等问题的时候没有法律保障。同时我国也没有针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在税收、财政和金融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最缺少的就是资金,资金的不充实导致了民营企业靠自己根本无力完善自身的信息化建设,因此导致了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比较缓慢,同时,我国针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社会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比如支付手段、配送体系等等都很落后,很的中介结构以及高质量的咨询结构还没有形成,因此这些外部环境都是制约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缓慢的主要因素。

3 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的相关对策

3.1 提高民营企业管理者的信息化意识

民营企业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审时度势,更多的了解当下市场的行情以及企业管理的相关信息,加强对民营企业自身的信息化建设,通过制定科学的信息化建设方案,按步骤进行改善,加强企业自身的信息化水准,同时地区的行业协会也要加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宣传,鼓励民营企业不断得完善信息化建设,同时,民营企业的管理者应该定期对企业自身的中低层管理人员进行开会,说明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鼓励企业的员工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改进的意见,培养企业全员的信息化建设的意识。

3.2 扩展融资渠道,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

民营企业在每年的营业收入中应该留出一部分用于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信息化建设属于一个长久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民营企业应该根据现阶段自身的发展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因此对于当前信息化建设所需要的资金要做好准备,不断的扩展企业自身的融资渠道,解决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的困难,通过科学的调研和分析,引进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信息技术,促进企业自身的快速发展。

3.3 引进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员

民营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信息化建设情况,重新的构建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得切的组织架构与信息化建设相符合,同时设立专业的信息化建设和管理团队,对信息化建设的整个过程进行有效的监督和管理,同时,设立信息化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民营企业的信息化相关的管理工作、监督、以及制度的制定、人员的管理等等,与此同时,民营企业应该招聘专业的信息技术相对精湛的员工,对企业自身的信息化问题给予指导和解决,同时也要定期对内部人员进行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训,提高其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3.4 针对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信息化建设

3.5 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外部环境

国家应该不断地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相关法律法规,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使用的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给予一定的引导,同时,民营企业应该加强在金融、财政、税收等方面对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给予的一定的支持,解决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鼓励民营企业与金融机构等合作,扩展融资渠道,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充足的资金。同时,政府应该增加资金的投入,进入竞争机制,消除垄断,营造合理的竞争环境,为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4 结论

民营企业走信息化的道路是经济发展形势所趋,也是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但是为了能够促进我国民营企业快速的信息化转型,提高民营企业对信息化的使用,因此有必要加强我国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的研究,通过文本的研究可以发现,现在我国的民营企业在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比如民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观念落后、民营企业信息化存在资金短缺问题、民营企业信息化人才缺乏、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方面存在问题、民营企业信息化面临的外部环境不完善,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民营企业信息化的步伐,为了能够有效的促进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本文针对问题提出了几点具体的解决对策,主要包括了做好企业信息化系统的整体规划、按照信息化的要求对企业流程进行调整与重组、民营企业信息化要量力而行,分阶段实施、加强民营企业信息化队伍建设、完善民营企业信息化的良好外部环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我国民营企业信息化建设给予的一定借鉴,由于本文的知识和经验有限,因此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存

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希望在未来的学习中能够不断的加强和改善。

参考文献:

[1] 素. 民营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之我见[J]. 福建质量管理, 2016(1).

[2] 姜毅.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信息化建设[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23).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范文3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重要性 信息技术

1、企业信息化的概况

信息化是指培育、发展以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的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智能化工具又称信息化的生产工具。它一般必须具备信息获取、信息传递、信息处理、信息再生、信息利用的功能。)与智能化工具相适应的生产力,称为信息化生产力。智能化生产工具与过去生产力中的生产工具不一样的是,它不是一件孤立分散的东西,而是一个具有庞大规模的、自上而下的、有组织的信息网络体系。这种网络性生产工具将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学习方式、交往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等,将使人类社会发生极其深刻的变化。企业信息化实质上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生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洞悉、观察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2、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化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手段, 是应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迫切需要。 当今世界的竞争, 说穿了就是跨国公司的竞争,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快, 企业将直接面对跨国公司,管理落后的问题将越来越突出。 企业即使能够生产出和跨国公司同样质量的产品, 在信息化方面的差距也会使我们在竞争中处于被动。 因此, 信息化建设是带动各项工作创新和升级的突破口, 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客观需要, 是实现企业变革和创新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是企业管理概念、 管理过程、 管理模式的变革,是企业从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化经营的必由之路,也是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选择。在竞争条件情况下,企业能否用最快的速度、最低的成本、最大限度地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已成为企业能否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企业管理落后是影响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而管理落后的主要标志是业务流程不规范和信息管理不系统。

在全球化市场上, 竞争的不仅是产品, 更重要的是品牌、 营销渠道、 服务质量、 市场准入等, 面对用信息技术武装到“牙齿”的跨国公司,能否在短时间缩小差距, 信息化是一条有效途径。 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融合, 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竞争的 “入场卷”, 因此,企业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加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信息化要通过科学决策,规范业务流程,优化员工行为,实现结构、知识和决策优化的有机结合, 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提高劳动生产率, 把人、 财、 物等资源结合起来, 产生新的效率,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同时,会出现某种 “数字化办公 ”状态, 体现新型企业文化。 毫无疑问, 信息化是不可抗拒的, 信息现已成为重要资源, 其开发与利用已成为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推动力。

3、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1)加强企业信息化的宣传,提高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

要让企业领导层和员工充分认识到: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对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思维方式进行创新和变革;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使企业迅速提高管理水平,促进管理现代化,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效降低成本,加快技术进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网络经济、信息社会的到来,企业要想在世界范围的竞争中取胜,必须实现信息化。

2)统筹规划制定正确的企业信息化战略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信息基础结构、数据标准化以及网络的连接、使用、维护等多方面的建设。因此,必须坚持“谨慎规划,重点突破,逐步推进,然后集成”的原则,统筹兼顾,科学规划,分清轻重主次,有计划、有步骤,分秩序地规范建设,以避免盲目性。

3)强调企业领导者的参与

由于领导者拥有实现企业目标的人、财、物等方面的控制权,能够决定投资、组织结构调整、人员配备、确定企业信息化的建设水平等。因此,只有领导者成为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积极倡导者、支持者和参与者,才有可能实施和推进企业信息化建设。可以说,企业领导对企业信息化的支持与参与是企业信息化起步与成功的关键和决定性因素。

4)加强培训,提高人员素质

加强培训工作,提高统计人员素质,是做好统计信息化工作的智力基础。人才是妨碍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的一大障碍。。

5)建立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断连续改进的过程,有必要建立一个企业信息化决策管理机构来全面统筹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工作。这个机构既是企业领导者的主要咨询机构,又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最高决策机构,其人员由各方面的专家组成,如管理专家、规划专家、系统分析员、运筹专家、计算机专家等。在项目决策时,由该机构会同有关部门进行详细的调研、论证,细心听取和尊重专家、建设人员、业务人员等各方面的意见,增加决策的透明度,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争取开发一个,应用一个,成功一个。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范文4

1.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现状

1.1意识与需求

随着市场机制的转变,市场压力逐渐递增,很多中小企业已经感受到信息的作用。从整体来看:认识正在逐步加深,但是事实上重视程度差距很大。面对中小企业的环境变化,必须从信息化中寻求出路,只有降低成本,提高信息技术成熟度才能改善企业信息化水平。同时,网络技术的普及,也为中小企业应用信息搭设了良好的条件。和正处在成长期间的中小企业相比,老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力度相对较弱,革新后的中小企业因为智能化力度高、管理理念好、市场观念强,信息化建设始终较好。这类中小企业不管在信息化效果,还是水平上都比传统的老中小企业更具有优势。外向型、效益高、具备国际拓展水平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需要更加强烈,而竞争狭隘、效益不好的中小企业则对信息化要求相对较小。随着中小企业竞争压力与环境日趋复杂,它们对中小企业信息化有了更多的要求,但是事实上经济效益对信息化建设的实施过程与投保有很大要求。

1.2应用

目前,计算机技术已经在中小企业中得到了普及,通过计算机进行辅助与信息处理,同时很多大中型企业也拥有了较好的技术设备,培养了大批综合人才。由于工程信息技术水平与普及都相对较低,所以中小企业的应用成果并不尽理想。在信息化的应用与投入上并不均衡,特别是财务与设计部门的管理,中小企业决策部门管理相对欠缺,大部分停留在表面工作上;而中小企业的生产、供应与销售大多数属于空白,这让整个企业呈现出呈现出两头小、中间大的局势,也就是战略层与决策层缺乏,战术层相对较多。在信息化普及上,受区域、行业等因素影响存在很大差异,从整体来看:经济水平、技术含量与文化程度相对较好的地区,其普及力度和信息化水平相对较好,管理较差的中小企业,其普及力度与信息化水平相对较差。

1.3技术实现

在集成与单元技术上,近年来已经获取了很大的成效,特别是在体系研究上已经获得了突破,但是在技术与产品转换上,很多科研成果被搁置,根本没有发挥成效。随着各种科研技术与新型设施的应用,尤其是不同软件与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共享,生产、管理与设计都不能有效交流,这就造成了数据孤岛、信息脱节等问题。。流程随意、管理欠科学、法制与人治混淆,都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通病。对此,怎样充分利用企业管理,解决信息集成问题,做好领导更新就成了各级单位必须面对的问题。

2.中小企业信息化特点

从中小企业特征我们可以发现:和大企业相比,它们在环境上面临很多不确定与动态性,将企业内在要求的标准化与中小企业的不确定性整合,促进中小企业个性与标准协调逐渐成为影响中小企业系统建设的重点。

2.1对运作与生产高度依赖

近年来,随着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很多中小企业都成了辅助制造商,从而也就决定了对较大企业的依赖,同时这种依赖也决定了中小企业外在与内部供应链。中小企业必须整合大企业生产对其进行恰当的重组与安排,所以小企业很难控制销售、采购与生产流程。和大企业不同的是,中小企业能否除了好生产与销售之间的控制问题,直接影响着ERP体系实施与运营。

2.2管理职权模糊

现行的大多数中小企业,在部门与层次间并没有明确的界限,而企业的关键部门对部门决策与运作也有很大影响。中小企业主要针对企业策略,当然也影响经营与生产。

2.3能及时应对外部变化

在中小企业经营中,必须考虑到外界因素,灵、快、小作为影响中小企业生存的重点,它是与大企业进行竞争的优势。该运营特征与大型企业信息化有着明显的区别。

3.改善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方法

3.1满足企业信息化建设要求

在考虑企业软件应用时,必须结合自身需要,根据信息化建设需要解决问题。目前,很多企业依然处在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很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对此,必须充分利用信息系统,对管理方案进行全面的诊断与应用。在分析企业信息规划前,明确建设要求与系统范围,更好的解决问题。在人、物、财力有保障的条件下,根据软件任务书与供应商需要,做好软件选型与文件指导。

3.2确保企业软件需求

对大多数中小企业,因为财力、规模有限,只能考虑国内中小信息软件。虽然这些软件也有相关牌号,但是受投入力度、开发商与软件等因素影响,软件性能与功能存在较大差距。对于不同的生产类型,软件要求提出各种有效的解决方案。所以,在ERP软件购买时,必须考虑软件功能。

3.3做好信息化整合,选择优秀的伙伴

中小企业信息化必须与企业革新、重组、管理与改造结合起来,让企业基础、先进管理与业务运营有机的整合在一起,通过加大资金投入,及时引进并培养复合型人才。通过选择优秀的伙伴,让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更加高效、顺畅。

4.结语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范文5

【关键词】企业信息化 管理系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想让IT系统得到有效的应用,并让信息系统绩效最优,最根本的不是取决信息技术和设备的先进性,而是要向管理要效益。因此,企业信息化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IT 管控理念和方法的问题。探索一套操作性强的思想或方法,用来有效地规范、指导和管理企业实施信息化工程,提高信息化实施成功率,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原理和方法,在企业建立和运行一套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对企业信息化全过程、全方位的指导和管控,解决信息化建设及管理无章可循,无法有效控制的问题。

1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概念

根据ISO9000对管理系统的定义,可将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理解为:以企业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的过程为控制对象,以提高信息化项目实施成功率为目的,由信息化建设方针和目标驱动的一个标准化的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系统将建立一套指导、控制和管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规范化的运作程序,与企业其他标准化管理系统一样,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控制各种过程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顺利进行。

2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容

在借鉴IS0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将信息化管理系统划分为4大过程:“管理职责、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测量和改进”。这4个过程并非相互独立,而是按照顺序形成内循环。每个大过程又包含很多子过程,信息化管理系统就是由这些过程组成的有机整体。

“管理职责”过程规定了企业决策层的活动,其主要包括:企业信息化建设方针和目标;明确部门职责;主持管理评审;系统的策划等。系统文件主要包括:手册、程序文件和其他与信息化建设相关的文件。系统文件作为企业标准(包含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是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和及管理工作的指导和依据。

“资源管理”过程保障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资源,及资源的合理利用。其中资源包括人力、资金、硬件、软件、数据、信息和政策。

“测量和改进”过程涉及企业系统改进和过程改进两个方面。其中,通过“内审”进行系统的运行控制,评价系统运行的有效性、适宜性和绩效。其中“信息化绩效评价”能促使企业采用正确的方式和合理的依据,主动评价信息化的绩效或重视信息化产生的价值,帮助企业走出“IT黑洞”,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应急准备和反应措施、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等,为改进信息化实施的过程,以及信息化建设持续、有效地进行提供保障。

3 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运行模式

信息化管理系统是一种系统化管理模式,强调按系统思想管理信息化建设的相关事务,以达到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成功率的目的。为了适应系统化的管理需要,信息化管理系统采用了戴明模型,即按照PDCA循环思想,通过识别影响企业信息化的因素,有针对性地制定计划和管理方案,实施运行控制,并采取必要的监控和测量,发现问题,实施改进,实现管理系统的持续有效运行。

4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施步骤

4.1 系统策划

系统策划的实施步骤,包括企业战略规划、企业信息化规划、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和编制系统文件6个步骤。

第1步:企业战略规划。确定企业的战略定位和战略目标,明确企业是做什么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企业。如何将企业的要目标、方针、策略和行动信号构成一个协调的体结构和总体行动方案

第2步:企业信息化规划。通过对企业信息化应用现状的优势、弱点、挑战和机遇进行分析,使企业充分认识到其自身的发展阶段以及信息化水平所处的层次。开展企业信息化瓶颈分析,针对企业业务流程现状,找到阻碍企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点,增加决策的准确性,决策者根据企业信息化现状和瓶颈分析来确定适合企业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第3步: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识别。其内容包括确定信息化管理系统适用范围、确定方针、目标设定与分解、所需资源分析等。根据信息化管理系统内容确定系统适用范围,以指导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建设;确定系统方针,以它作为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的推进原则;设定系统目标,以明确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发展方向,然后根据总的目标,明确各个阶段每个部门的目标,以保证企业总的信息化目标的实现。

第4步:建立系统总体结构。参照ISO9000质量管理系统的方法,对识别出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过程进行分层归类,建立3层结构,分别为系统层、过程层和活动层。

第5步:编制系统文件。根据建立的系统总体结构,系统文件也分为3层,其内容包括管理手册、程序文件和相关记录的编制。系统文件的建立有利于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化、标准化,有利于规范员工的行为,有利于提高企业整体水平,并为员工学习和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教材。

第6步:系统文件的评审。由企业系统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系统文件进行评审,然后正式。

4.2 系统运行

在系统文件完成评审和后,系统运行的步骤,包括宣传、培训、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信息化管理系统实施4个步骤。宣传、培训和培训主要针对的是部门领导和从事企业信息化工作的骨干人员。其主要内容包括与企业信息化相关的各种理念、技术和方法。组织调整和资源配置是根据企业战略规划中制定的企业业务模型以及信息系统规划中对组织、资源配置的需求,对组织进行相应的调整,对资源进行合理的优化配置,以解决企业旧体制对信息化工作的阻碍。

4.3 系统评价

该阶段主要是对系统运行过程的监控,主要内容包括内部审核、过程测量和监控、信息化效益评价、应急准备和反应。通过对运行过程的评审和对数据的收集分析,使企业决策层清楚地知道信息化管理系统和信息系统的运行情况和需要改善之处。

4.4 系统改进

根据系统评价的输出成果,制定一系列相应的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对系统运行过程提出过程改进意见,促使企业信息化水平螺旋上升,业务流程越来越优化,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5 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内容基本涵盖了信息化建设的各个方面,采用标准化的管理方式,运用过程方法,通过系统文件指导企业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避免出现缺乏监管、控制不力、运营不善等现象,有利于规范企业信息化的建设行为,提高企业信息化实施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 朱瑜庆,张根保,任显林.标准化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探索与研究[J].现代制造工程,2008(02).

[2] 张根保,朱瑜庆,任显林,曾旭杰.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初探[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8(03).

企业信息化建设整体方案范文6

关键词:企业管理 信息化建设 信息技术

引言

在这样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企业的生存环境相比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企业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传统的管理模式必然要被取代,企业必须对管理模式甚至整个企业的运营模式进行改革。而开展信息化管理是一个非常好的趋势,企业信息化建设是管理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虽然我国企业吸取了很多国外先进的管理经验,取得了很好的建设效果,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改进。

一、企业信息化的含义及作用

(一)企业信息化含义

在企业的管理、作业和经营等各个层次和各个方面,使用合适的网络、通信、软件和计算机等先进的现代化技术和设备把各种数字化信息加工成新的信息资源,让各层次的员工能够熟悉企业各类业务中的信息,以便能够做出资源合理配置的决策,让企业在充满变数的市场环境中具有充分的竞争优势,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企业信息化的作用

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很大,它是企业的管理思想以及经营行为产生深刻变革的导火索,能够促进组织模式以及管理模式的改革。传统信息的传递方式是垂直型的,企业信息化会把它变为扁平型,这种管理组织层次改变了,对于市场信息、生产活动、技术信息的结合非常有利。企业信息化有助于管理者对市场迅速做出反应,进行科学的决策,让企业的人、物和财力资源得到了有效配置。

1、缩短作业周期

企业应用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可以有效的减少信息作业在流转和处理过程中耗费的时间,让整体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作业程序得以改善,作业的速度得以提高,因此缩短了企业作业的周期。

2、企业的要素和资源被高效的利用

以前企业对于各种生产要素和资源的使用比较浪费,而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其使用效率,只用少量的资源就可以代替原有的效果,为企业节省了大笔开支。

3、作业空间得到扩大

企业传统的管理模式是金字塔式,作业模式是固定场所作业式,广泛应用的信息技术把管理模式和作业模式改为了网络式和全球式。在实际空间的基础上创建了一个虚拟的网络空间,各级管理人员或普通员工都能实现互相协作。

4、企业竞争力得到提高

企业广泛应用信息化技术可以让产品设计以及生产自动化的水平得到提高,生产了大量的高附加值的产品,让设计与生产实现敏捷化、智能化、精益化、柔性化,企业经济效益得到很大改善。

二、我国企业信息化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国家对重点企业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很多大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投资都很少,只占总资产的0.3%,而发达国家对于信息化建设的投资与总资产的比例为8%,两个数据相差很大。大企业尚且如此,中小企业建设信息化的水平更低了。据调查,我国中小企业占有工商企业的总数量的99%,不少企业尚未配备计算机,而对于建设办公自动化系统、ERP系统、信息管理系统等信息化技术的企业的数量更少。很多企业对于实现企业信息化的理解还仅仅处于初级阶段。总体而言,我国企业的信息化管理还有很多问题。

(一)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

很多企业缺少信息技术的应用知识,一些管理者并没有信息化建设的紧迫感,缺少建设的积极性,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管理模式的约束,存在观念上的障碍,严重阻碍了企业信息化管理建设。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还处于初级阶段,对于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缺少准备。企业在投资过程中比较盲目,对于生活设施和生产建设愿意大笔投资,对于信息化管理的建设方面却精打细算,舍不得投入资金。还有些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机管理财务和生产自动,但是不能很好的应用互联网和外部市场进行有效的沟通,不能很好的整合组织管理体系和物流、信息流、资金流。

(二)信息化过程的管理体制不合理

我国很多企业的管理体制并不完善,没有对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进行深入的分析,而且企业有些运作机制存在很多问题,与市场经济的要求相悖,包括部门的职能交叉,业务的流程不规范,机构层次过多等问题。如果单纯把这种管理方式通过高科技进行包装,会虚化信息管理的手段,浪费投资。

(三)缺少具有专业素质的人才

人才是科技的第一生产力,企业缺少信息化专业人才,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很多企业中实施信息化的员工缺少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对于企业应用信息化管理的认识并不深刻。员工的素质与企业信息化的要求相差很大,这是造成企业信息化管理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除了缺少优秀专业的信息人才,对从事信息化建设的员工也缺乏培训,因此员工的专业技能往往提升不上去。

(四)缺少有效法律法规的支持

信息产业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带来一系列经济效益的同时,也滋生出很多以信息技术为途径的不法行为。针对这一情况,国家出台了对应的法律法规,同时各个地区也加大管制的力度,但依然没有在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总体而言,我国对于信息化进程的法律体系建设还处于落后的阶段,企业的信息化建设还没有统一的标准约束,缺少对网络犯罪问题的预防手段,导致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缺少安全性,以上种种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

三、完善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重视程度

我们要吸取发达国家信息化管理建设的经验,政府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鼓励、引导和支持非常重要。政府可以通过建设并完善网络设施和配套体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维护网络安全来改进信息化建设的环境。除了政府的协助建设,企业管理者也要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对企业的组织结构、管理模式以及思维方式进行创新和改革。多年实践经验表明,领导者在企业信息建设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领导者决定了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发展趋势。

(二)信息技术与管理创新紧密结合

信息技术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应用到生产、管理和经营等各个方面。。企业管理信息化本质上是企业电子信息技术的应用,企业进行创新管理是应用信息化管理的必然要求。我国企业的管理思想、机制和方法的水平还不高,信息化建设就是管理方式的创新。

(三)培养信息化人才

人才是企业信息化管理的关键,企业培养一支懂信息技术,管理知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队伍队伍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企业必须要投入大笔资金挖掘专业人才,给企业信息化建设注入新的力量,同时还要加强员工的培训,让他们具有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实现企业的高效信息化管理。

(四)完善法律法规的建设

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能够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开展,政府要依据我国企业目前的实际情况,统一协调和分工合作,提高制定和修订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的效率,制定的过程中也要使用国际标准,把中文标准推行为国际标准,实现各个信息系统的互联和互通。通过这样一套完善的法律法规来监督规范企业和员工的信息行为,让信息资源可以共享。

四、结论

企业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是非常复杂的一项工程,不同的行业和企业有自己的特点,制定的方案也大不相同。但是企业要注意设计方案的目标不能背离企业的目标,不能偏离企业的实际发展方向,这样信息化管理才能发挥最大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红星.企业信息化问题与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05)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