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范文1
关键词:行政审计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研究
作为一种监督体系,内部审计要求具有独立性,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国家,因此又具有特殊性。内部审计通过有效的自我管理来实现高效率运行,从而保障社会发展的稳定,它直接行使各项权力,所以必须通过有效的监督来实现其运行的公平、公正、廉洁。目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改革,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能否有效使用财政资金,财政资金的收益性也得到了更多的重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对其的影响因素也具有多样性,当前社会有诸多的因素影响了内部审计的有效运行,因此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针对具体的不足之处,对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方针。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
1.我国传统计划经济形式对内部审核工作存在不利影响。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缺乏独立性,审计工作内容跟不上发展的节奏,陈旧繁荣的内容内部使审计工作的质量不佳,组织结构不够合理,部门分布不相等。这些都显示,如今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没有真正脱离传统计划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即采用传统的的工作方式,没有进行相应的拓展,滞后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而降低的工作效率。
2.内部审计工作制度不完善。制度不完善就缺少的工作执行的指导方针,由于国家制定的内部审计不完善,使得一些工作难以操作。我国对于审计工作的相关法律不健全也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运行。国家颁发的现行法规中,并没有对内部审计制度进行严格规范的法律法规。在缺乏强硬制度的规范下,一些部门所制定的内部审计制度显得微不足道。审计工作缺乏制度保障,不能做到有法可依,就很难去落实一些具体的审计建议,最终导致审计工作缺乏效率。
3.审计部门的组织结构不合理。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缺乏独立性,大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机构都不是独立存在的,部门的设计都依靠于其他的部门,并没有对其进行专门的设置,从中也可以看出审计部门大多得不到重视,甚者连专业的审计人员都没有,用财务会计人员来兼职审计工作,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审计缺乏严明性,审计结果缺乏科学性,最终直接影响了行政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
4.内部审计工作存在滞后性。不正确的定位,严重影响了审计工作的进行,使其不能紧跟我国经济发展的步伐,从而导致审计工作存在滞后性。不能与时俱进就无法实现审计工作的目标,而且内部审计所制定的目标也不合理,把责、权、利的原则放在内部审计工作之外,没有这个原则的指导,内部审计工作的确切落实就变得更加困难,可操作性也大大减弱。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直接把领导的意见作为单位的审计结果,这完全没有可信度,这样也许通过了上级监管的检查,但是是没有任何可言,更不用说审计工作的效率了。
5.对内部审计工作认识不够深入。近几年来,国家在收支、部门预算、资金等方面实行了一些政策来应对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一些审计部门的领导对这些有错误的认识。他们认为,国家有了一些管理,所以行政事业单位就不需要再进行内部审计了。这样以来行政事业单位没有了有效的监督机制,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就没法正常运行,甚至无法再开展,这样就与国家设立审计部门的目的背道而驰了。这一切都是因为领导对内部审计审计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因此,正确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意义是保证审计工作正常运转的基础。
6.审计人员缺乏专业素质。。目前我国审计人员不能将经济知识与法律政治相结合,导致内部审计工作缺乏全面性。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将财务会计人员任命为审计人员,而这些财务会计大多为中老年人,他们没有全新的知识体系,不能适应发展快速的市场经济要求,所以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内部审计工作需求,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质量低下。
7.审计工作内容太过单一,缺乏创新。在社会发展的新时期,市场经济以超乎想象的速度在变化发展着,而内部审计工作却不能及时有效的进行更新,很多部门的审计工作仍只停留在财务方面,监督管理也属于事后监督,缺乏创新性。如果审计工作仍不采取有效措施那它便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内部审计对社会的发展所起的作用就不是有利的了,所以内部审计应不断革新,紧跟时代的步伐,做出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调整。
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问题的相关策略
1.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加强审计管理。专业的审计人员需要综合各个方面的能力。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各种与审计管理相关的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个人思想素质,有较高的思想觉悟。行政事业单位要做的就是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能力和思想素质。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工作的特殊性,应该从两方面加强培养。第一项是工作能力的培养,对于这一点可以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教育培训会,定期进行检验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知识的测试等来提高专业素质。第二项是政治思想素质的培养,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定期开展讲座来解决,这样可以增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大局观。
2.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进行。行政事业单位要充分考虑内部审计工作的特殊性,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不受外界干扰是其能否达到理想的审计效果的关键所在。失去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也就失去了审计部门存在的实际意义。要想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需要在两方面做出努力。一方面是内部审计工作要单独设计部门。内部审计不应该作为任何部门的下属部门,也不应该由任何部门进行控制管理,在行政权利和管理经费上保持独立,不应该与其他部门有任何的利益来往。这样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是保证审计人员的专职性。审计人员不应该在其他部门任职,尤其是不能在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这样可以增加审计部门对外的公开性和公平性,也便于审计部门内部的管理。
3.完善审计工作的相关制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也需要用健全的相关制度进行保障,只有在完善的制度的指导下,审计部门才能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健全审计工作的制度时需要全方面考虑各种因素。比如: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规章制度必须符合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审计制度要做到毫无遗漏,覆盖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人,特别是财务部门要进行重点控制和审计;让内部审计工作做到有法可依;针对审计的单位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等。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更加法制和规范,大大增加了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
4.不断反思现有内部审计工作的不足并改进。在内部审计工作实际进行的过程中,审计人员应该不断寻找工作中的问题并改正。只有不断地进步,才能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工作效率,从根本上保护国家的财产和利益,实现审计部门的自身价值。单纯地延续原有内部审核工作的流程和制度只能使审核部门渐渐失去其存在的价值。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与否直接影响社会发展的稳定性,也涉及到群众的利益,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政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做好内部审计工作意义非凡。同时,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内部审计工作要做到推陈出新,不断改善审计制度。总而言之,内部审计工作一定要与时俱进,根据市场经济的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单位:开封市统计局普查中心
参考文献:
[1]王启广.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研究[J].经营者,2015,29(12):303-304.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范文2
[关键词]信息化;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审计风险;策略
[DOI]1013939/jcnkizgsc201550111
1信息化下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变化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审计实现了一系列的变革。传统的内部审计大多时候需要依赖人力进行数据的分析与处理,这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压力与难度,而信息化下,这些审计工作将由计算机进行处理运算,管理人员只需对计算机简单操作,便可实现内部的数据审计与分析。这是当前一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新模式。另外,自信息化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以来,整个内部控制与审计的环境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对管理人员的计算机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些会计人员已经不能够适应这种信息化的发展要求,而计算机技术人员也承担了一部分的内部控制与审计职能,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会计部门与计算机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得以顺利施行。以往的行政事业内部控制是由单人进行操作的,信息化下的人机共同控制尽管能够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与工作难度,却存在着一定的局限。在具体的工作实施过程中,大多时候还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相应的管理与控制,从这个角度来看,又增加了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这使管理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压力。因此,必须实现通过终端机对整个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控制,一方面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节约人力资源成本,促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有效控制与审计。
2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风险判断依据
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处理不当,将会给整个事业单位带来巨大的损失,影响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正常发挥。一般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审计风险主要是指相关的审计人员在对各项财务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或存在失误,导致数据处理的结果错误,进而得出不正确的结论。这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产生的。首先,内部审计工作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复杂多样的。一方面,需要审计的对象比较繁杂,而且还存在许多交叉现象,项目的类别也多种多样;另一方面,一些项目定义相对模糊,造成对审计内容的判断有偏差,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风险。信息时代的发展,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对基本的财务数据进行审计,而且要对经营管理指标进行分析与评估,审计的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另外,信息化时代使审计人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是行政管理的重要环节,而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又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有效进行。当前的审计人员专业素质还有待提升,大部分审计人员的学历还未达到应有的层次,在审计工作中以经验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缺乏专业性与科学性。而且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一些腐败现象,使审计工作还面临着一定的道德风险。因此,必须从这几个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改善内部审计方式,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的有效运转。
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主要因素
31内部财务审计机构不健全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也相应地设置了内部控制与审计机构,并且采用专业的审计人员进行管理,促进其正常运行。然而,经过长期的工作实践,一些内部审计机构的缺陷逐渐暴露出来,大多的内部审计机构形式比较单一,且呆板无力,未能考虑到内部审计工作的真正需求,不能够适应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造成内部审计机构形同虚设,不仅不能对财务的审计工作作出有效地判断分析,而且还会影响到审计工作的进行,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存在潜在的风险。
32审计方法不科学
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已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与不断变化着的经济发展形势相适应,内部审计的方法也必不可少的要实现进一步的改进。一旦内部审计方法出现偏差或失误,将会使整个审计工作不能顺利开展,降低审计的质量,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增加风险性。从现有的审计方法来看,一般可分为两种。首先是采用制度基础审计模式,这种模式着重对各个环节进行控制与审计,范围较大,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内部审计的科学性。然而,其对内部控制过分依赖,对于多变的行政事业单位内外环境来说,有局限性。另一种则是统计抽样审计法,这在当前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中较为常见,减小了工作量,但是它以部门的样本来推断整体,不可避免会存在一些误差,造成审计的风险性。
33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环境的影响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与审计机构的建立,对内部财务审计有着重要的意义。。只有正确处理好审计部门与各个部门的关系,避免部门间的矛盾、冲突,增强各个部门的交流与合作,才能促进内部审计部门职能的有效发挥。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一定要做到权责统一,将责任划分到个人,重视审计机构工作,实行必要的监督,降低审计风险的发生率。
4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的防范策略
41健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重要环节,财务内部审计工作尤为重要,因此,一定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构,对审计机构的需求做出全面的分析,全方位、多角度的考虑审计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能够满足实际工作的需要。另外,对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要进行明确的划分,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它与财务管理有着明显的区别,要着重强调审计机构的独立性,促进其职能的有效发挥。
。在进行风险评估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外环境,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实际出发,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价、预估,对单位的一些重点流程和项目更要施以严密的审计,以防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43改革内部审计方式信息时代的到来,无疑为行政事业单位带来了全新的审计方式。尤其是数据库的充分应用,能够将内部审计的相关资料进行科学的分类与存放,这与传统的审计方法相比,有着无限的优越性,不仅审计效率得到了提高,而且审计更为科学、合理。信息系统的建立更使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量大大降低,实现了单人化的全面管理,使财务审计工作得以有效运行。
5结论
信息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审计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一方面单位可借助计算机系统使内部审计工作高效完成,另一方面也对审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内部审计机构,一定要抓住当前的发展形势,做好内部审计工作,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职能的有效发挥。
参考文献:
[1]姜艳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风险:动因分析及防范路径[J].财政监督,2013(11):38-39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范文3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 内部控制 问题 探讨
行政事业单位在我国是一种特殊的单位类型,它与商业性质企业单位相对比存在不同,行政事业单位更为复杂也更难管理,尤其是内部控制,所以如何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由于内部控制在我国开始实行的时间还不长,而且行政事业单位本身也比较复杂、特殊,所以目前内部控制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还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鉴于内部控制工作对于行政事业单位重要性,国家必须重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只有内部控制工作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质量才能不断提升。
一、内部控制概述及与企业单位的比较
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算是行政管理单位管理工作的一部分,但是与其他管理工作不同的是,内部控制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核心。内部控制其实是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工作,其涵盖了内部控制环境、内部信息传递,内部监督以及风险评估等等,行政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并让其服务性做到效益最大化、加强风险防范、杜绝和腐败现象的出现,为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创造更好的前景。但是行政事业单位的性质又和普通的企业单位不太一样,企业单位主要是以盈利为目的,其一切实际活动的出发目的也是为了谋取利益,所以企业单位的管理就可以稍显强硬,也比行政事业单位更好进行内部管理工作,而行政事业单位的主要目的是面对人民群众提供服务,它没有普通企业的商业目的,它的资金基本上都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税收。所以怎样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性、获得群众的广泛认可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相应的内部控制就成为了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工作服务性、提高其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
二、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中的缺陷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组织结构不尽相同,而且各单位实行内部控制制度的时间也大相径庭。所以就目前看来,内部控制制度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应用推广还存在着形形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也是有原则性的,比如全面性原则、重要性原则等等,但是,很多事例都表明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并不是真的具有原则性,还有许多需要发现并改善的地方,因此,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才导致了内部控制制度不能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下面就针对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上存在的一些问题简要的分析一下。
(一)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内部控制的制度是内部控制工作的行为标准,虽然目前我国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且内部控制工作在各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上也算是形成了一个初步的系统。但仍有非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的问题,到目前也没有一个科学合理并且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而就使得所有的内部控制工作没有强大的理论依据作支撑,如果没有统一的规章制度,内部控制工作就拿不出合理的实施途径,这就是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到现在为止还是杂乱无章的原因。大多数的单位仅仅表现在会计控制方面和风险控制方面。说是内部控制制度,其实却往往十分单一,几乎只是概括了财务问题。内部控制制度涉及的范围不全面,那么就发挥不了它本来应该存在的价值,相关人员的执行力度自然就上不去,并不能真正的建立起来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体系,那么这样的内部控制制度也就跟没有一样了。
(二)内部控制环境有待提高
内部控制环境包括组织结构等项目,组织结构就是该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组成框架,部门所处位置、以及部门分配结构等等,在一个行政事业单位中,组织结构对于内部控制工作发挥其真正作用,有的行政事业单位组织结构不够合理,比如财务部门除了保管单位的资金,控制单位的资金流通问题外,并无权参与到单位的决策活动中,这样就会使得内部控制工作无法有效开展,当然内部控制还包括内部控制人员分配,有的行政事业单位对员工的分配不合理或者与所在岗位是否合适并不了解,这就可能会使员工发挥不了其真正的作用,使得每个员工的分工不够明确,造成内部控制环境的混乱,不利于管理。
(三)缺乏内部控制意识
内部控制意识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其实它也可以作为内部控制环境中的一个组成一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的重要性有了较好的认识,就会使其对内部控制工作也比较认真。举个例子,当你把一件事看得非常重要,那自然会全力以赴去将这件事做好,相反地,如果对一件事的重要性认识程度不够,就会影响做事的态度和效果。所以说内部控制意识对于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领导者和参与内部控制的工作人员通常对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这样就使得在有些人在工作的时候不能全力以赴,将会导致内部控制体系出现形形的问题。所以,要想提高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效率,提高员工们的内部控制意识那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单位也应该努力宣传内部控制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告诉员工们不重视内部控制的利弊。
(四)内部审计与监督制度不够完善
内部审计和内部监督工作的进行是内部控制工作能够顺利进行的有力保证,内部审计和监督其实就是为了对内部控制工作起到一个相应的督促作用,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进行。目前,许多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并不能让人满意,内部监督部分也缺乏相应的规章制度。这样就使得内部审计工作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发挥他应该有的作用。
三、完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一)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目前,在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中,由于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作为理论依据和行为标准,内部控制因而得不到强有力实施。所以想要加强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的作用,当务之急就是必须要建立出一套权威的内部控制规章制度。所谓的权威性,就是指能根据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和行政事业单位的现状,参考国外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成功经验。只有当我们有了科学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时候,才能够正真的使内部控制工作有了行动准则,所以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顺利实施的必要保证。
(二)树立内部控制意识,改善内部控制环境
在上文中提到了内部控制意识的重要性,所以内部控制重要性的正确认识将会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工作做得是否到位。要想使内部控制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那么就必须要提高所有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为此行政事业单位可以通过:不断的在单位内部宣传、强调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落实责任制,将内部控制工作责任到人。这样做不仅可以使员工们对待内部控制的态度有改善,还能让他们工作更加积极。增强内部控制意识也可以被是建立内部控制环境的一方面,但是内部控制环境也不是只包括增强内部控制意识。所以想要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就必须要着手对单位内的结构进行一定调整。财务部门要有一定的领导权和发言权,同时应该合理分配员工的工作岗位,为内部控制工作建立良好氛围。
(三)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
为了督促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进行,加强内部审计和监督工作,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单独设立内部审计的监督机制,同时不把内部审计监督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混在一起,必须保证工作中最基本的公正性和有效性,确保内部审计和监督部门能真正的展开内部控制的监督和审计工作,确保其执行力度,发挥这个部门真正应该发挥的作用。让内部控制工作的进行真正起到的是推动作用,而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部门。
四、结束语
在我们国家,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问题是各个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中不可逃避的重要问题,也是在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中的核心工作。目前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控制这方面的工作还有着许多需要进步的,学习的地方。加强行政单位的内部控制工作,加强其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对于我国行政单位的发展具有建设性意义,所以各行政事业类单位要在工作实践中摸索,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穆冬枚,陈伟.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现状与思考[J].会计师2014;5
[2]薛彩荣.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2;15
[3]隋欣,钱忆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完善对策[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3;6
[4]刘红梅.行政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山西财税2013;9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范文4
1内部审计的概念及特点
11概念
内部审计是指存在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为了保证本单位财务的真实性、合理合法性,而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对经济活动中的财务收支,进行审查、监督、评价的一项活动。作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一种监督方式,内部审计对于维护财务公开、合理、透明,防范风险意义重大。
12特点
(1)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内部审计工作内容包括明晰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财务具体收支数额、收入渠道、支出方向等。通过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对本单位的工作执行情况有一个大致的评估,本单位活动倘若不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在内部审计中就会有所反映,内部审计所提供的信息,能够为行政事业单位及时调整政策、落实政策提供方向。
(2)提高资金利用率。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发现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不合理甚至浪费的问题、发现可能存在的某些公职人员以权谋私的现象……这些都会降低资金利用率,实质上导致的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影响了人民的公共利益。
2行政事业单位风险管理中内部审计发挥重要作用
21识别风险作用
。通过内部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对本单位活动进行一个全局性的分析与评价,也能够及时有效的发现风险,工作人员在审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才能,利用自身积累的经验,可以对潜在风险成因、后果进行科学的判断,防患于未然或者是防止风险逐渐扩大。
22分析评估作用
内部审计通过各种方式方法对风险要素进行分析,进而识别风险之后,对待已经发现了的潜在危险,一是要实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二是要用全局眼光、发展眼光综合评估风险产生的可能性大小以及影响范围、影响程度。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首先需要明确本单位在实施某项活动当中存在的风险的种类,严重程度以及风险实质,从而使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工作人员对此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其次在评估完后还需要进行再评估,即对本次风险评估的有效性、合理性进行真实评价,找出风险评估漏洞,在不断发现问题当中,最终提出针对性强、见效快的整改措施。
23指导方向作用
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通过审计工作,可以科学地、有效地、全面地了解、认识行政事业单位具体情况,从而为领导层决策以及相关部门管控提供信息依据、咨询服务,这无疑是为本单位各项工作展开提供了指导方向。内部审计不但可以自行进行风险评估,而且还可以同风险管理联合,真正处理好风险问题。上级领导以及相关部门,通过咨询审计信息,可以合理地调险管理措施,同时协同高质量高效率完成风险管理工作,最终使本单位管理体系得到逐步改进与完善,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宏观调控。除此之外,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对行政事业单位组织实施检查,能够有针对性地提出评估报告、整改意见,转而引起管理层对审计工作的重视,形成指导、监督、改进的一个良好的循环局面。
24监督管理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中,内部审计部门是独立的,它既非决策层也非具体执行部门,而是介于二者之间的。它在本单位进行经济活动之前,主要负责根据单位具体情况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策略,在经济活动实施之中,负责监督政策实施,参与具体战略规划管理中来。通过内部审计,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对外部环境有一定了解,对本单位具体发展情况也有一定认识。内部审计作为监督行政事业单位活动的方式之一,针对性强、直观且明晰,能够给予单位领导层决策以指导,及时调控方针政策,统筹安排好各项工作。内部审计作为贯穿于行政事业单位展开工作整个过程中的一项活动,能够协调各部门不断调整与适应,化解风险,根据具体所需,协同完成任务。
3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范文5
【关键词】事业单位,内部审计,问题,对策
一、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的必要性
1.完善和促进作用。基层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力量一般都比较薄弱,个别基层单位往往存在不能正确使用会计科目、不规范凭证等基础性问题。通过内部审计,提出改进措施,帮助完善内部核算制度。
2.监督和评价作用。通过内部审计,可以对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错误和不规范行为进行及时纠正,起到监督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衡量本单位经济活动行为的质量情况、以及为下一步工作做好准备。
3.制约和防护作用。内部审计通过对本单位经济活动及其领导管理制度的监督检查,对照国家的法律法规,揭示单位不规范行为,能确保行政事业任务的完成。同时,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干部队伍建设过程也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
二、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1.内审制度不完善,规范化建设落后。现行国家颁布的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法规中,并没有相关的法律对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的审计制度进行规范,只是有些部门制定的针对本系统内部的审计制度。这些制度缺乏强制性,往往导致审计意见难以落实,审计效用不明显。内部审计作为一种职业,必须要有一定的规范。虽然不少单位内部审计部门依据审计法规,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关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但与审计工作规范化的要求相差甚远。由于缺乏这些基础性的东西,常常使内部审计工作陷入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的不良循环之中,如超出职责范围审计、操作程序违规、审计方法和手段不当等,既影响审计的效率效果,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审计风险。
2、对内部审计认识不到位,机构设置不健全。有些事业单位领导认为国家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行政事业单位编制了部门预算、资金从国库集中支付,便不需要再开展内部审计了。还有些领导认为内部审计会限制经营管理自,会削弱领导权威,分散管理人员的精力,导致内审机构形同虚设,甚至直接不设审计机构和人员。总之,事业单位内部审计还普遍存在总体资源包括资金、人员、时间等方面的投入少,工作得不到客观评价,致使审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工作积极性不高,审计效率不高,这些都严重地阻碍了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
3、内部审计难以实现真正的独立性与客观公正性。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属内部机构,与其他科室处于平行地位,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本单位利益限制,甚至还要考虑到本单位领导的意见,容易丧失客观的判断,审计工作很难行使独立监督职能。加之,目前我国多数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的领导层次较低,缺乏应有的权威性、独立性,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难以进行,独立性也难以保证,内审的工作流于形式。
4、内部审计范围狭窄、方式和手段落后。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多限于常规审计和传统审计两个方面,管理审计和效益审计很少,在一定程度上出现重审计轻管理、重结果轻过程、重问题轻建议的倾向;审计监督和财务审核工作松弛,随意性大;审计工作没有做到制度化、常规化;另外资产管理、工作效率等方面的审计还未排到日程上来。内部审计程序存在不规范、过于繁琐、程序僵化等弊端。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方式大多停留在对会计凭证的逐笔审查,分析性复核未得到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使用范围不大,审计实践中更多地使用手工审计,造成审计效率低下。
5、内部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不能满足审计业务的需要,影响审计业务的需要,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我国事业单位的内部审计最近几年才开始启动,审计人员数量明显不足,高水平的审计人员更为稀少;再加之知识结构比较单一,专业知识不够扎实,无法适应越来越复杂多样的财务工作的评价和监督。特别是近年来审计内容多、任务重,由于很多单位内部审计人员没有机会参加审计系统继续教育培训,专业知识得不到及时更新,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加强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建议
1、政府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领导要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要做好审计工作,离不开政府部门和单位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内部审计人员应该努力创造成绩,结合本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写出高质量的审计报告,提出自己的合理性建议,使领导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的重要作用,从而充分采纳内部审计人员的合理性建议。通过综合手段,提高对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
2、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和手段,提高内部审计工作质量。通过实施“三个结合”不断改进内部审计的工作方法和手段:一是事前审计与事中、事后审计相结合,即将审计监督的关口前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或初始阶段;二是微观审计与在宏观方面发挥作用相结合,既从宏观调控和宏观管理的要求出发安排审计项目,又在审计若干具体项目后,综合加以分析,找出共同性或倾向性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的意见和建议,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为规范单位财务收支行为提出建议;三是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坚持标与本相结合,对审计发现的问题既要恰当进行处理,又要深入分析产生的原因,从帮助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管理工作等方面加以解决,使之不再有重复发生的可能。
3、借助外部审计机构,弥补自身不足。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外部审计可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解决内部审计的诸多问题。通过外部审计可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准,同时可以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业务能力和相对的工作独立性。通过外部审计机构的专业知识可以有效地检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日常工作质量。审计法赋予国家审计机关对于内部审计的指导与服务职能,我们可以做到内审与外审结合,共同构建一种“免疫系统”和控制机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家审计机关审计力量不足的矛盾。因此,全面加强和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工作水平和质量势在必行。
4、建立和完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规范程序。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必须依据国家的审计法律法规和财经法规建立内部审计规章制度,按照内部审计规范所规定的程序、方法、内容等开展审计工作,从而实现内部审计工作的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要实施审计质量考核,对审计项目的整个过程,应建立有效约束、严格把关的质量控制机制,按照过错原则追究审计质量问题的有关人员责任及领导连带责任,即谁的过错谁负责,主管领导负连带责任。审计人员对整个审计项目负责。主管审计的领导主要对评价、定性、处理意见是否恰当审签,从而各司其职。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审计意义范文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意义;问题;改进措施
近几年来,随着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将事业单位按照社会功能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这部分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行政事业单位,应该加强单位内部控制,制定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
财政部2012年出台了“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的通知”(财会[2012]21号)、2015年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指导意见》(财会[2015]24号)、2016年了《关于开展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工作的通知》(财会[2016]11号),进一步明确要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管理工作。内部控制既是事业单位的一项重要管理活动,也是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实施好内控,才能够防止舞弊、腐败的发生,更好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提升单位的管理水平,更好的发挥职能作用。
一、行政事业单位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现实意义
内部控制是单位制定的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法、措施,并加以规范化和系统化后,使它成为一个结构紧密、互相衔接、相互制约的较为完整的体系,以文字的形式表述就形成了内部控制制度。建立内部控制制度,保证单位各项业务活动有序的开展,达到既定的管理目标。内部控制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内部会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用制度管权、 管人、 管事、 管钱
加强内部控制规范,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就是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增单位领导班子廉政风险管控意识,遏制腐败现象,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使用,同时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
(二)提升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通过建立事业单位内控制度,可以使单位财务管理和经济活动符合各项财经制度,包括预算管理、政府采购、资产管理、国库集中支付、会计核算等,单位全员参与,覆盖单位全部业务活动,有利于提高单位内部管理水平。
(三)保障财政资产的安全
通过内部控制,可以使财政拨付给行政事业单位的资产不能随意被处分,能够更加科学、合理地管理使用其拥有的财政资产,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使行政事业单位的各项收入在相互监督下合理的使用,各项支出的使用更加规范化和透明化,有效地防止了一些经济犯罪事件的发生,保护国家与人民的根本利益。
(四)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确保财务信息真实完整
通过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在单位的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确保经济活动的真实。
二、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存在的现状问题
(一)内部控制观念淡薄
内部控制观念是内部控制的一项重要内容,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内控的重要性。具有良好的内部控制观念,是确保内部控制制度健全和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在内部控制认识上存在偏差,仅仅认为管理好财务工作、建立一系列财务制度就是内部控制,而没有覆盖到所有人员和单位的所有业务,没有把资金的运行、相关的业务活动与权力的规范运行结合起来。
(二)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财政部制定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在基本理念、原则、方法上对于行政事业单位具有指导性,但每个单位职能作用不同,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的设计思路有所不同。迄今为止,很少有事业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时间经验研究设计一套系统完整、规范合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实际上大部分事业单位只是以一般财经规章制度代替内控制度,对业务流程控制过于简单。已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单位,没有根据单位的新情况、新任务的出现而进行修订和改进,而是一劳永逸。
(三)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会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有的单位会计人员是一岗多职,岗位之间没有起到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作用;原始凭证审核不严、不合规、不合法;会计核算不符合制度要求,会计科目使用不正确。财务与业务管理相脱节,财务会计部门负责各项经费的收支核算工作,没有参与到单位的业务工作中,很难对单位各项业务工作的花费进行好的监督。
(四)监督考核机制不到位
目前,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但仍然依附于执行机构,行使其权力时没有权威性和独立性;单位内部审计、纪检人员往往是非专业人员,受到专业知识的限制,在执行过程中流于形式,很难发挥真正的监督作用;单位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各个部门的沟通、衔接不到位,信息不能共享,无法起到监督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情况。
三、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改进措施
(一)增强内部控制观念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和干部管理制度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对整个单位的工作负责。根据《会计法》第四条和《单位内控规范》第六条的规定,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是单位财务与会计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对本单位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负责。单位负责人在内控制度的建立上要统一领导、统一指挥,在运行过程中要统一协调,切实把内控活动落到实处,对内部控制体系的有效运行负责。并在单位内部积极开展内控的宣传培训工作,力争落实到每一个人,进而调动全部职工的积极性。在单位要以身作则,真正树立起对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第一责任人”意识,带头执行好单位内控。
(二)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根据《会计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任何一个单位组织都必须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 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应当根据新的变化和要求,不断的进行修订、改进措施,形成一系列完善的体系,使其适应当前单位发展的需要。不能用一般财经法规替代内控制度。要根据单位的各项业务流程,找准单位内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加强制度建设,将制衡机制加入到内部管理制度中。在单位的岗位设置、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方面形成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的机制。
(三)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做好会计基础工作,首先要制定符合本单位的会计管理制度,明确会计人员的岗位职责。其次,要加强会计机构的建设,配备取得相应资格证书的人员从事财务工作,并且熟悉相关的财经法规,能够按照《会计制度》的规定处理经济业务。三是合理设置岗位,不相容的岗位相互分离。四是规范会计基础工作,使会计业务规范化、标准化。五是定期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学习新的会计知识,提高业务水平。六是加强财务工作人员职道德教育,确保会计人员正确行使职权。
(四)加强内部审计机构的监督作用
行政事业单位在内部审计机构的设定上,要有独立行使其职权的权威性,明确该机构的权力和职责。并定期组织单位内部审计机构对各项业务进行审计,发现问题及时进行纠正。对审计决定、审计意见督促落实到位,在单位内部适时的将审计结果进行公开,真正做到通过内部审计起到监督控制的作用。定期对内部审计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和业务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爱岗敬业的品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经济活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单位职能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内部控制建设的目的是建立及时发现风险、有效防控风险的长效机制,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只要我们循序渐进,实施好内控才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进步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