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2024-09-28 来源:华佗小知识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高等学校;;管理模式

中图分类号:F2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1-0109-02

一、高校资产管理的重要意义

高校资产是保障高校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中国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管理固定资产、充分发挥资产效益,实现资产价值,对促进高校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长期以来高校资产管理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管理思想陈旧,管理体系混乱,制度建设薄弱,管理手段落后,资产管理工作长期以来在较低水平上徘徊,诸如资产利用率低、流失情况严重等许多突出问题得不到解决,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高校的建设与发展。为此,在新形势下应加深对高校资产管理问题成因和新形势下对高校资产管理要求的认识,转变观念,进一步完善和创新管理体制,构建科学的管理模式,采用先进的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资产管理的现代化水平,以适应新形势下高校改革发展的需要。

二、目前高校资产管理中存主要

1.重钱轻物的片面资产管理思想。以现金、银行存款及其他存款形态存在的资产,是高校最重要的流动资产。然而,伴随着学校运行的需要,现金、银行存款逐步转换为其他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的资产,对这些资产以及以其他非货币形态流入学校的资产,在管理上就不如对货币资产那样严格和规范,存在严重的“重钱不重物”的片面资产管理思想,导致非货币形态资产流失、浪费、减值和低效率利用的现象。

2.重账面轻隐形的债权债务管理思想。高等院校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教学科研管理活动的增加,与校内外单位或个人发生的资金来往也越来越复杂。对于经济业务往来中已确立但是在日后发生的债权债务,无论从认识上还是管理上都未能引起重视,管理意识淡薄。

3.国有资产被无偿占用和严重流失。由于学校资产构成、投资的多元化,决定了在投资权益上的多元化。但不少高校在兴办“三产”时,一般没有明确界定校、企双方的产权,而且往往是校方忽视这一问题而企业方则千方百计地争取,导致资产所有者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给国有资产流失埋下隐患。

4.资产管理机构职责模糊,缺乏有效的管理体系。高校管理人员经常会出现内容调整,如果缺乏完整的资产管理体系,学校进行机构调整或人员调动时,必定造成国有资产管理出现混乱情况,如果缺乏相关资产使用及管理办理交接手续,必定造成部分国有资产的流失。因此健全国有资产管理机构、强调国有资产管理职责,争取做到“责任到人”,已是刻不容缓的重任。

5.效益观念淡薄导致资产利用率低。为满足教学、科研需要和通过上级举行的各种评估,学校每年投入大量资金添置资产。但是一部分资产在选购过程中缺乏严密监督、严格考核,没有必要的费用与效益控制手段,不花自己的钱不心痛的国有资产选购理念,直接导致利用率低、重复购建或闲置严重,导致国有资产的无形中遭到浪费或利用率低下。

6.缺乏规范的资产清算及评估办法。部分高等院校在进行资产清核时,只对学校的注入资本金或固定资产部分进行清核和评估,而对学校占有的无形资产部分没有进行清理评估。由于资产清核或评估的不全面,因而使学校不能很好地了解自己的资产家底情况,以致在清产核资时不能够合理计算资产总量,造成学校资产的利用效率低或无形浪费。

三、高校资产管理中诸多问题的根源

1.过分强调资产使用者的权利地位,缺乏共享使用的理念。对于用于教学,科研的仪器设备这部分资产来说,如果能在学校区域内实现资源共享,则不失为充分发挥资产效益的有效途径。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由于高校机构的设置或人事管理制度的惯性影响,人们往往在资产方面有很强的占有欲,强调专业性或者是其他各方面原因,而拒绝与他人共享而导致利用率低下,越是配置高级、专业性强的实验室或者仪器设备,这种情况就越突出。

2.资产管理的多头管理模式削弱了资产管理的权威性。传统的高校资产管理模式一般是对资产实行多头管理,极其容易造成重复管理或出现管理漏洞。出现问题各部门相互推诿,这些都容易造成国有资产的直接或变相流失。

3.缺乏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对于企业资产,大家耳熟能详的是“保值增值”。保证资产的保值增值,防止企业资产流失是企业资产管理的主要任务。但由于各高校情况复杂,资产使用评估上缺乏可资借鉴相关成熟经验,因此实行起来的确比较困难,这也是高校资产管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4.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缺乏具体措施。各高校资产管理在宏观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相对比较健全,但其具体的可操作性却一般都不成系统,有的甚至存在相互矛盾的情况,特别是对责任到人的措施严重缺失。所以各高校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起便于实行和考核的资产责任制并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重点落实岗位责任,解决因职责不清造成无人管理、无人负责的情况,发挥资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高资产管理水平。

四、高校资产管理模式构建的基本思路

1.建立完善的高校资产管理机构。为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各高校应及时建立起国有资产管理的专门机构或配备专职的管理人员。高校的资产管理机构受托对学校的固定资产进行规范化管理,依据有关的政策,负责制定并组织实施本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的一整套具体办法,专职办理资产的调拨、转让、转性、报废等手续,尤其对于房屋、建筑物以及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要专人负责并建立岗位责任制,对于非经营性固定资产转经营性固定资产,如对外投资、合作、入股等,由该管理机构牵头进行科学、严密的可行性论证,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审批,把价值管理、实物管理、产权管理、效益管理结合起来,努力做到价值与实物相符,产权明确,资产使用效益高。这样,国家利益才能得以切实维护,大量的日常性管理工作才能落到实处。

2.高校固定资产的管理和使用。建立健全固定资产购建、验收、入账、使用、处置、报废,转让、有偿调出、变卖和闲置资产调剂使用的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认真贯彻“统一领导,分工管理,层层负责,合理调配,管用结合,物尽其用”的原则,实现高校固定资产的优化配置,保障固定资产的完整,促使闲置资产合理流动,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益,防止固定资产的浪费和流失。同时,加强固定资产的效益管理也是刻不容缓的,管好、用好各类固定资产,充分发挥现有固定资产的潜力,使固定资产占用与完成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效益成正比,提高固定资产投资和使用效益。

3.明确产权,理顺经济利益关系。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分工监督,委托运营的要求,在清产核资的基础上进行产权登记,学校的固定资产流动到校办企业,表明由非经营性资产向经营资产的转变,将意味着这部分固定资产的价值补偿应由财政拨款改由经营利润补偿所代替;同时要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作为单位承包责任制的一项考核指标,层层落实,层层考核,明确投资监管职责和所有权管理;对资产经营者的经济效益、收益分配等履行监督约束职责,向经营者追索投资、追索权益,使之成为真正的自负盈亏、独立核算的法人实体;对为完成学校的定额,在计算企业利润时该提的折旧不提或少提,该摊的费用不摊或少摊,人为调整存货成本,捏造虚增利润,搞虚假的经营成果等行为,将依法承担民事责任与刑事责任。

4.实施固定资产有偿占用制。实施高校固定资产有偿占用制但不能照搬企业的一套,应从高校实际情况出发,制定一套适合本单位特点的固定资产的有偿占用费的试行办法。凡属有偿占用范围的固定资产,不分在用和未用或不需用等情况,均要收取有偿占用费,这将有利于促进处理积压,提高设备利用率,固定资产占用费的计算应以原值为依据。

5.强化对高校固定资产的财务监督。高校除要对学校财务收支和校办企业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财务审计外,还应同时对学校资产的运作以及资产保值情况实行有效监督,特别是在校长和校办企业经营者离职时,要进行离任审计,对校长和经营者的业绩有个客观评价,不能把一些业绩平平、甚至经营亏损或面临倒闭校办企业的经营者换个职位,重当害群之马。

6.推行电算化管理,形成国有资产信息网络。固定资产是一项内容复杂、工作量庞大的技术工作,为了及时管理和掌握资产变动状态,避免重复购置,合理组织闲置资产的流动及调剂使用,必须建立高效的信息网络系统。计算机容量大、运行速度快,能够对固定资产管理中有效数据进行快速、详细的分析,全面客观地反映各种信息,满足管理者的需求。电算化网络管理的统计结果准确性高、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使高校固定资产管理更加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

7.加强国有资产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管理人员素质。针对国有资产管理队伍松散,管理人员素质低下的实际情况,要建设一支德才兼备、精明能干的国有资产管理队伍。高校应不断加强资产管理人员的业务学习培训,提高人员素质,并且有计划地把工作认真、业务熟练的工作人员吸收到国有资产管理队伍中来,以确保国有资产实施有效管理。

五、结语

高校资产管理是教育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更是高校规划、建设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因此,研究分析高校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在新的形势下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本文提出的高校资产管理模式与管理方法还不仅完善,还需要进一步努力,但它给出了一个较为完成的思路和轮廓,为推进高校资产管理的科学化、制度化、现代化,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解决高校资产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参考。

参考文献:

[1]文惠.论高校固定资产财务账和实物账管理[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0,(11).

[2]王朝侠.现阶段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集体经济,2010,(34).

[3]崔卫东.关于高校资产配置与管理的思考[J].职业,2010,(36).

[4]王继征.浅谈高校固定资产管理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上半月刊,2009,(10).

[5]包建玲.高校财务内控管理优化措施的研究[J].中国经贸导刊,2010,(24).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2

关键词:农电企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7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8-0-01

随着国家电网公司积极推进财务集约化管理,对电力企业的资产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农电资产的管理有着面广量大的特点,企业基层的农电资产不仅缺乏科学、完善的管理体系,资产信息的更新还无法及时获取。为完善农电资产管理体系,提高农电资产运营效率,供电企业应针对农电资产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探索出合适的解决方案和对策。

一、农电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农电资产信息更新滞后

为了更好地进行农电的管理,促进农电的可持续发展,许多供电企业都设立了农电管理总站。同时,农电管理总站也可指导、监督农村配网资产的运营,从而不断完善现代化的农电资产管理制度。但是,在实际的农电资产管理工作中,农电资产管理中账物不符的问题时有出现。主要是因为农村配网资产数量庞大,范围宽泛,更新速度过快。然而,这些数据的更新变化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因此,农电资产的实际情况还需进一步的落实。

2.农电资产产权的不明确

目前农村已经实行电网改造,而用电的计费方式却延用旧有的方式,这造成制度与资产的改革不配套,虽然我国已经对农电资产政策进行过改革。。

(1)农电资产产权界限不明确。关于农电资产的划分目没没有明确的说法,这造成了农电资产的登记信息在不同程度上的漏记或混记的问题,致使农电资产产权不明确的情况产生。

(2)账物不符。自从“两改一同价”实施以来,原有的许多供电线路都被更新改造了,改造后的线路资产已被相关电力公司纳入资产范围,但是,在农电账上登记的是改造前的农网资产,与之对应的线路已被改造后的新线路代替。此外,改造后的农村供电线路的资产结构具有多元化的特点,除了原来的农电政策性自己投入形成的资产,还有国家贷款形成的资产等。因此,在实物上很难对供电线路和设备资产的归属进行界定。

(3)原始资料缺失。由于原始资料的缺失,农电资产债务的具体情况不得而知。目前,农电资产移交手续还没有开始进行,无论是地方政府还是债权人都没有发表意见,但是一旦移交接管,许多隐性债务可能会陆续暴露,从而导致许多农电资产债务出现。

3.农电资产运行维护费用不足

。;二是各农电总站售电收入与支付给主业的购电费间的购销价差收入。。但是,对于这一收入,目前并没有提出统一的收取标准,也没有具体的物价政策支持。。。

(2)收支配比不均

农电资产的价值管理和实物管理脱节,收支配比不均。。。农电资产日常的维护和应急抢修等主业中未安排的预算支出,一般也是由农电总站成本列支的。

二、关于农电资产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建议

1.农电资产管理的监督

农电管理所的成立是必要的,供电局可以通过设立农电资产监管机构,对农村供电资产的运营加以指导、协调,不但能时刻起到监督作用,还能够对农电资产进行适时的考核。加强对农电资产的监督力度,不但有利于现代化资产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健全,还能确保资产的保值增值。农电管理所应在每年末,向局里和职代会报告上一年度农电资产的经营成果。农电资产的监管机构要规范资产的处置和运作行为,这就需要监管机构全面考虑资产的管理方法以及资本运营考核的办法。企业资产经营管理的活动有了法律的保障,在政策方面给予指导和服务,就能促进农电企业的依法经营。

2.农电资产管理的责任

供电企业应根据农电体制改革的相关规定,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不断加强队伍的建设,全面健全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素质,从而使工作人员具有现代经营观念和市场意识,同时明确资产的管理责任,落实到人。只有不断提高农电队伍的总体素质,才能适应农电管理的要求。为了体现供电企业的责任和认真的工作态度,应安排工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巡视和评级,考核制度也应有所加强,严格遵守奖惩制度。

3.农电资产管理的维护

农电资产面广量大,除了管理问题,还要注意日常的维护问题。只有不断提高农电资产中供用电设备的质量和健康水平,才能延长供用电设备的使用寿命,从而达到减少维修费用和运行费用的目的。农电资产的维护问题,需要用现代化的手段科学管理,科学地预测出供用电设备的负荷变化,努力做到三符合平衡。有了科学理论,计算出负荷,就能科学合理地选择出适合的供电设备,不仅为农电资产的发展留有了余地,还考虑到了农电资产的经济性。

4.农电资产管理的风险

农电资产的运营,必然会存在一些风险,而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资产运营的风险,供电企业在进行测算电价时,要充分考虑到电费风险、安全风险以及外力破坏风险等因素。对于地方综合电价,要结合当地经济的发展情况,考虑到低压电网的维护问题,确定电价。对于较发达的地区,由于发展速度较快,供电实施的更新速度相应地也高于其他地区,需要的投资也就增大,供电企业可适当提高标准,确保农电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更好地为农业和农村经济服务。

三、建全农电资产管理政策

1.创建农电资产管理公司

家网改造工程目前已经完成,它是一笔巨大的资产,要怎样对这些资产进行管理也是必须要面对的一个问题,目前虽然许多电力公司已经成立农电相关的管理部门,但是这些部门的职能却没有有效的划分。只有促进企业加强管理,完善企业的经营结构,推进农电管理体制的改革,才能健全完善农电资产的管理体制。因此,在各省成立农电资产管理公司则变得十分重要,不失为一种探索方式。

2.农电资产的税费政策

由于原有的供电所使用的土地以及房屋缺乏相应的土地权证和产权证明,且受相应的土地政策的影响,供电企业无法办理相关手续和权证,致使相关税费优惠问题无法解决。为了解决原电管站所使用的土地和房屋等权属问题,企业应争取政府出台一些相关政策。

四、总结

电力体制的改革应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因地制宜,从实际情况出发,通过适时开展深化农村电力体制改革试点,从而推进农村电力体制改革的进程,使得农村电力能够长期健康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瑞梅,许建安,陈超炀.农电电力市场[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固定资产管理;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9-0-02

一、存在的问题

1.固定资产判断标准不明确

新准则在固定资产的定义上,只给出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以及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这两个判断标准,取消了价值判断标准。强调企业根据自身生产经营特点和市场情况来确认固定资产,充分利用市场达到优化配置资源的目的。虽然给企业判断固定资产以更大的灵活性,但是如果会计人员难以判断准确,特别容易将“固定资产”和“包装物及低值易耗品”混淆,很有可能成为企业操纵利润的手段。

2.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难度大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关键是确定资产预期的未来经济利益,即当资产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时,就予以确认减值。然而,新准则只给了可收回金额的定义,资产的销售价格和处置费用没有给出明确的定义,可收回金额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其结果也会因人而异。另外,可收回金额中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的确定需要预计未来一定期间现金流入量和贴现率,而贴现率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导致资产减值准备计提弹性过大,使计提不仅缺乏衡量标准,而且缺乏制约手段。同时资产减值准备再确认缺乏权威性。加之企业外部人员对企业的资产性态、使用价值知之甚少,因此,这些不确定因素给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的确认的实务操作上带来很大困难。

3.公允价值运用不当

新准则在固定资产的计量中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但在公允价值的运用条件是否满足及公允价值如何确定等方面都需要会计人员做出合理的职业判断。尤其是在公允价值的确定上,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许多资产的交易尚未形成活跃公开的市场,对于公允价值的确定也缺乏统一的认识,因而企业极有可能针对不同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通过控制公允价值来调节各项资产入账价值,从而调节其折旧费用以满足调节利润的需要。

4.固定资产核算不规范

账实相符是确保会计信息质量真实、准确的基本要求。财务部门只登记其总分类账,未同时登记其明细分类账,即使登记了明细分类账,与总分类账不及时核对或长期不对账,实物管理部门缺乏沟通与协调。机构变更、人员变动时未办理或不及时办理资产移交手续,也未作相应的权责变更记录,造成账账、账实不符,不利于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如果不按规定办理调拨手续,就会造成资产入账单位不掌握实物的真实情况存在,账面反映的资产与实际不符,给资产管理部门对其管理的某项资产作盘亏、报废处理或进行改建、扩建,并由财务部门对该项资产进行增、减账务处理时,造成难以准确确认原值和净值的困难。

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通常包括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日常修理费、大修理费用、更新改造支出、房屋的装修费用等。对于固定资产发生的更新改造支出、房屋装修费用等,新准则规定符合固定资产确认条件的,应当计入固定资产成本,同时将被替换部分的账面价值扣除;不符合确认条件的,应当在发生时应计入当期管理费用。在会计实务中会计人员有时很难划分清楚,从而导致利润不实。

二、解决的对策

固定资产作为企业中的重要经济资源,其管理价值和重要意义将愈来愈受到管理层的重视。随着企业改革和重组步伐的加快,企业资产管理将延伸到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

1.加强资产减值准则的可操作性

加强资产减值准则的可操作性,一方面要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加强其职业判断能力;另一方面应进一步完善资产减值会计规范。在现有资产减值会计规范的基础上,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指导性标准,全面、完整地定义资产减值会计处理中的各个概念,并在指南部分对资产是否存在减值迹象、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和折现率的确定等方面给出详尽的描述,以尽可能缩小会计人员人为的估计和判断的范围,会计人员通过指导性标准进行减值准备判断的参考,以避免政策的灵活性成为企业可利用的工具。

2.合理谨慎地运用公允价值

在充分考虑我国国情的基础上,把公允价值作为一种辅助手段在一定的范围内加以合理的运用是顺应世界潮流,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必然要求。因此要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水平,使其能够做到更合理的职业判断。要对公允价值的确定加以规范,使其形成统一的认识。国家要加强市场导向作用,形成活跃公开的资产的交易市场。加强企业固定资产管理,防范其针对不同资产的折旧年限和折旧率,通过控制公允价值来调节各项资产入账价值,进而实现企业资源的合理利用。

3.规范固定资产的核算

固定资产的核算主要是对固定资产价值的取得、折旧的计提、后续支出的处理以及固定资产处置和期末计价等内容的核算。通过加强固定资产核算,加大会计监督力度,保证固定资产的正确计价、合理摊销折旧成本等,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政府性资产管理 问题 原因分析 对策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24-0376-01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公共财政框架的逐步建立,审计监督的对象、审计的重点和内容、审计的目标等都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从以前审计机关是以预算资金审计为主,后来扩大到预算加上进入预算的基金,到现在扩大到全部政府性资金。但这并不代表审计履职的到位。在形成对全部政府性资金审计的运行机制以后,还应进一部探索对全部政府性资产监督机制,主动把政府性资产纳入审计的视野,对全部政府性资产审计进行全面的探索和实践。

一、全部政府性资产的内涵及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全部政府性资产是比全部政府性资金涵盖范围更广、又有别于国有资产的一种新提法,是指依法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用以支持政府运行和提供公共服务、政府有权使用和依法处置、可以货币计量的各种有形和无形资产,具体包括全部政府性资金、部门存量资产、经营性资产、公益性资产、资源性资产、无形资产等六类。

(一)政府性资产流失严重。一是部分资产长期挂账,未及时进行清理,形成呆、坏账,造成流动资产的流失。二是大多数单位的无形资产,如专利权、著作权、商誉等未进行资产评估,没有入账或登记,低价转让或无偿使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三是“非转经”资产的管理不规范。

(二)资产配置不公平。。另外,在资产使用过程中又缺乏规范化管理,结果导致许多单位目前普遍存在着大量闲置资产。

(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由于资产配置不公平,重复购置严重,在使用过程中又缺乏规范化管理,结果导致许多单位目前普遍存在着大量闲置资产,大大降低了国有资产的使用效率。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和无形资产等各类资产中尤其是以固定资产方面的使用率不高更为突出。

二、政府性资产管理中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是意识普遍淡薄。各部门普遍存在“重钱轻物”、“重购置轻管理”的思想,管理意识差。不少单位资产管理财务制度不健全;有的新购建或接受捐赠的资产以及竣工多年的基建工程长期挂账不进行竣工决算,造成账实不符;对已经入账的资产,因长期无偿占有,不评估、不流动、不核算、不提折旧、不考虑损耗或增值因素,账面价值实际上已经失去了经济学上的意义。

二是监管法律法规不健全。对部门存量资产、公益性资产和资源性资产的管理尚无一部完整的法规可以遵循。而现行的部门规章只是对存量资产的管理,对资产的形成环节缺乏有效的动态过程控制。由于法规的滞后,导致政府许多资产产权界定不清,资产管理中权利和责任脱节。

三是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目前,政府性资产的管理未形成完善的体制和有效的机制,加上各级政府重视不够,监管部门变动频繁,监管责任不落实,监管力度不大,致使监管处于缺位状态。同时,由于产权过度分散,其结构、种类、存量又正处在急剧变动时期,客观上也给监管带来很大难度。由此,同级财政对现有资产的存量、结构、在用情况掌握不透,致使当年的财政支出预算(增量)很难做到合理,又加剧了配置的不合理和运行效率低下。

三、完善政府性资产管理的对策

政府性资产主要是保证完成国家行政事业任务,包括国家行政机关的正常运转、事业单位的事业发展需要。因此,其管理的目标是“安全完整、节约有效”。

(一)建立政府性资产制度化、法制化、市场化的形成机制。首先,建立科学民主的政府行政性资产形成机制,制定以统一性、以实物标准为主、强制性为特点的公正合理的政府性资产配置标准。其次,严格按公共预算方式配置政府性资产,把政府性资产配置严格纳入预算管理,防止资产购置的随意性。

(二)建立高效节约的政府性资产使用机制。第一,推行对办公用房、公务用车等大宗资产以及部分价值昂贵、使用率不高的专项设备的专业化集中管理,提高使用效率。第二,建立使用管理责任制度,落实责任人制度,逐步持证上岗,对重点部门及重要设备实行资产管理人员委派制度,确保其相对独立性。第三,解决政府性资产的“非转经”问题。分类解决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性单位“非转经”资产,建立和完善“非转经”管理制度,加强存量“非转经”资产的管理。

(三)建立公正合理的政府性资产处置机制。从资产的调剂、交易与租赁、报废等方面,规范和完善政府性资产的处置,防止资产处置的随意性和国有资产流失现象。首先,建立政府行政性资产的统一调剂制度。其次,建立政府性资产交易市场和租赁市场。最后,建立政府性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政府性资产进行高效管理。

(四)建立政府性资产管理绩效评价制度。。

尽管我们的政府性资产审计工作刚刚起步,在探索政府性资产审计的道路上面临的困难不少,但这恰恰是当前形势发展对审计工作提出的迫切要求,也是审计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各级审计机关只有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对政府性资产管理体制进行积极的探索和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开拓创新,逐步探索出一种新的政府性资产审计模式,才能更好的发挥审计的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谢力群.审计在创新中转型[J].审计文摘.2008.(4)

[2]浙江省审计厅调研组.《我省全部政府性资产管理情况的调查》R.2009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5

一、高校固定资产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除了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贷款、学费、国债、社会引资、捐赠等投资。最近几年高等学校除用于校园、校舍、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投入以外,还有相当部分用于学生宿舍、学生食堂等后勤社会化的建设主要依靠贷款资金,这与以前形成的固定资产在产权性质上相比较是有差异的,不同投资形成的资产差异构成了高校资产的多元结构。

1.多头建账及账物不符。许多学校资产管理不归口,一部分在后勤,一部分在教务,也有的学校在财务。账物不符主要表现为有账无物、有物无账和账物不匹配。造成账物不符的原因,一是固定资产采购入账不规范,不入固定资产便可报销,形成固定资产虚列;二是利用其它资金购建固定资产,但为逃避监管而不入固定资产账或部分入账;三是资产管理部门与财务部门脱节,对即已报废、盘亏的固定资产未及时进行账务处理。。

2.固定资产的报废处置不规范。;二是设备的更新换代造成固定资产淘汰而产生的闲置,主要是指电子设备的更新换代;三是房屋拆迁、设备报废的随意性,拆旧建新手续不及时办理,修旧利废不能合理的下账。在处置的过程中要确保程序的公开、公平、公正,最大限度实现资产保值、增值,严防资产流失。

3.房屋、土地产确权不完整。高校合并资源整合,实现互惠双赢目标,就必须保证其资产的产权清晰,固定资产中涉及产权问题的项目主要是房地产。。另外,社会化引资建设的项目,利息、利润等如何计入成本,没有明确的政策。

4.基建新建项目和修缮项目竣工决算造价不完整。基建项目的竣工决算是基建项目成本的准确反映,是入账原值的确定依据,因此,高校内部都有一套完整的竣工决算审批操作规程。但在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已经办理竣工决算的基建项目仍需要追加投资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审计报告的不完整性,经常出现追加项目;二是修缮工程不入固定资产账,按维修费列支。近年来,国家逐步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制度,一些基建项目靠行政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面临着支付土地出让金的局面,从而需要追加投资。

5.资产管理过程中的违规处罚不到位。根据固定资产管理制度规定要求,高校应该对造成上述违规现象的责任人进行处罚。但实际上,这种处罚往往只是一种文件,是一种形式,这也是高校监管不力的通病。此外,近几年,由于人才不辞而别,资产一并流失,又难以追回,造成了资产管理者责任意识差,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不重视,结果形成恶性循环,产生更多的违规现象。

二、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1.切实提高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分管校领导和固定资产管理部门都要高度重视固定资产管理,要广泛宣传,认真贯彻国家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提出的各项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重大意义的理解和认识,把固定资产管理提高到关系学校教学、科研和产业等工作顺利开展、关系学校生存和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只有管理意识提高了,才能管好、用好固定资产,使其保值、增值,发挥其最大的使用效益。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建立高效合理的固定资产管理体系,既要有完善的宏观管理法规制度,又要有适合各高校实际情况的内部规章制度。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资金管理部门和外部债权单位均要求高等学校固定资产存在良好的管理机制,确保资产信息真实,强调信息披露的相关可比性、管理的科学有效性,进而可以对各高校的固定资产状况有比较清晰的认识,合理评价固定资产使用效果与管理效率。同时,各高校又存在个体差异,固定资产的类别差异很大,在遵循统一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单位操作性较强的管理规章。

3.加强固定资产审计,发挥审计监督在固定资产管理中的作用。由于固定资产在高校资产总额中所占的比重较大,固定资产的安全与完整对一个学校的发展影响极大,因而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审计监督,保护学校资产的安全、完整,维护学校的合法权益,实现固定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学校内部审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审计部门、财务部门、国资管理部门、资产使用部门要对固定资产进行定期清查盘点,对于盘盈、盘亏的固定资产要查明原因及时进行账务处理。在审计过程中要着重对固定资产管理中内控制度的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符合性测试,检查内控制度的落实情况,以保证固定资产账实相符,账账相符、账卡相符,促使学校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4.实行固定资产有偿使用管理,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要改变固定资产部门所有、重复购置、使用效益低、积压浪费等现象,要做到:(1)学校加强调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打破院系、部门、学科、专业的界限。根据各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任务,把相近的实验室进行分类、合并、重新组合,建成跨学科、专业的实验室,充分利用现有的固定资产。(2)发挥经济杠杆作用,在现有的条件下,实行固定资产有偿使用。既可节约资金,又可减少固定资产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问题,从而提高固定资产利用率。

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探讨;对策研究

马克思哲学中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也有俗语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稳定的固定资产,不管什么医院都无法发展。什么是医院固定资产?它是指设备的单位价值在500元以上,并且专业设备价值在800元以上,经过消毒可以循环使用超过1年的物品。在公立医院中,虽然有的物品单位价值并没有达到这个范围,但是如果它的使用时间超过了1年,并且可以长期使用,都可以算到固定资产的范围中去。也就是说医院中的房屋建筑,桌椅板凳,医疗设备等等都可以算固定资产,大到ICU的种种昂贵设备,小到可以长期消毒使用的胃镜都算固定资产。

一、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1. 可以说固定资产涉及到医院工作运转的方方面面,是医院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开展各种医疗操作的保障,是评价医院综合实力,规模大小,运营情况,医疗水平高低的十分重要的指标之一。

2. 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而医学界是一个注重科研的领域,只有拥有先进的固定资产,才能更好地与先进医院进行技术交流,吸取成功经验,才能更好地从事科研工作和医疗工作,提升医院的竞争力,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

3. 出于社会效益考虑,作为一所公立医院,其面临着国家政府和人民的监督,它的核心应该是为人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高生存质量,公立医院既然享受着国家的种种优惠政策,就必须要提高实力,用患者的微笑回报给社会。

4. 。这也是近几年医闹事件频发的原因,因此,公立医院必须提高自身的服务水平,才能提高患者满意度,获得较好的声誉,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综上所述,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十分重要,而只有对医院进行科学化、系统化、全面化的资产管理才能提升公立医院的自身实力,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众多同行竞争中取得优势地位。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导致医院许多规章制度无法落实,影响公立医院的发展。因此,本文就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展开,研究固定资产管理的对策。

二、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资产结构不合理,盲目购置,资产利用率低

医院是一种开销巨大的场所,就固定资产方面的开销而言,就包括了各种医疗设备,操作器械,消毒装置,检查设备等诸多方面。并且随着医院发展时间越来越久,固定资产就越来越庞杂,在当今社会上公立医院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往往一些陈旧的需要重新购置的器械设备还未及时更新,医院就购置其他的设备,这种现行造成了医院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使固定资产组成结构严重失调。由于现在国家对公立医院都有许多优惠政策,比如在购置器材时,国家会相应补贴相关费用,医院开具证明经地方财政部调查属实后直接拨款,因此医院在购置器材时就没有考虑到器材的市场应用以及器材是否符合自身医院的发展水平,只是盲目地跟风,打着提高医疗水平的幌子买进与自身医院实力不符的设备。这样一方面造成了国家财政部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由于医疗水平与先进医院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购置的所谓先进设备无法适应医院实际诊疗业务的需要。而需要购置的陈旧设备没有得到及时的更新,造成了固定资产的严重流失,也导致了资产利用率大大降低。

(二)资产管理的体制不完善,账物不符现象严重

医院的固定资产众多,管理起来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就出现了账物不符的现象。在医院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虽然表面上医院设有财务、总务、库房等部分,并且看似对总账、资产明细有具体记录,但是这样的部门却没有得到合理的管理,只是形同虚设。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这就导致固定资产的使用部门登记与管理部门登记的情况不一致,有的部门甚至没有使用登记可查,并且有些设备的购置,安装都属于不同的部门负责,因为没有固定资产管理部门的同一检查,因此在设备购置、安装、使用过程中的信息登记不完善。并且一旦出现任何情况,责任的归属问题更是无从查起。另外,各个科室的固定资产管理也不够严格,使用起来比较随意,也导致了固定资产购置与使用情况不符的现象。对固定资产的种种情况不明,就导致了公立医院资源的流失。

(三)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薄弱

说到底,任何工作都是需要人完成的工作。由于固定资产涉及到医院的各个方面,各个科室,比较细化,因此医院管理层对资产管理这方面人员的素质不够重视,导致这些资产管理人员工作责任感缺失,管理意识淡薄。并且,很多人员并非管理人才,缺乏相关经验,对处理固定资产问题的管理能力较弱,导致医院资产管理工作难以进展。

(四)缺少第三方的监督

公立医院虽然建有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但是缺少第三方的管理机构,因此并没有对资产管理机构形成一种约束力,导致有些固定资产处理不当的现象。有些固定资产管理层甚至中饱私囊,他们谎报医院某些设备报废,无法使用,其实是将其卖给一些医疗机构或者是私立医院谋取私利。然后又要求医院购置新的设备。这种做法严重损害了医院的经济,一方面又要再次花费巨额费用购置新的设备,另一方面,还会导致医院固定资产的流失。

(五)各部门核算固定资产的方法不一致

公立医院各个部门都涉及固定资产的使用问题,因此对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项全面的工作,但是,在实际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工作中,不同的部门对固定资产的核算方法不一致,也会导致不同部门登记的不一致,因此,在工作中,要尽量避免这种误差,医院各个部门之间最好使用统一的核算方法,将核算失误减少到最低。

三、对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问题的对策

针对公立医院存在的上述种种问题,提出的防治对策如下:

(一)完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

对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的改进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

1.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公立医院应根据自身情况出发,医院领导层应深入医院工作基层匿名收集问题,分析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许多问题,针对问题进行调整,对资产管理的方法进行改进,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强度,提高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

2. 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的监督,各个部门均应对固定资产的管理足够重视,对固定资产管理机构中的不称职人员,应严格根据医院工作相关规定进行惩罚,同时对脚踏实地的工作人员进行嘉奖,树立固定资产管理机构的权威性,也激发资产管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

3. 针对资产管理中存在的责任归属问题,医院领导层应明确规定各部门的责任,划分各自的工作范畴,具体划分,以免出现责任归属问题的责任纠纷。这样做还能促进各部门各司其职,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因为这是与部门、自身利益密切相关的。

(二)采用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遍发展,公立医院采用信息化管理已成为必然,并且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工作的繁杂性,人工工作的效率低下,并且共组强度太大,容易出现错误。而建立良好的资产管理系统有多方面的好处。一方面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医院使用统一的计算机资产管理系统,也解决了部门之间对资产核算方式不一致的问题。

(三)提高资产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以及工作素质

医院必须要增强管理人员责任意识,并且对工作人员进行工作培训,提高业务能力,避免不正风气的蔓延,只有这样,才能做好工作。

四、结语

总而言之,公立医院的资产管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不容忽视。只有解决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才能培养医院良好的工作风气,促进医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韦来平,孔秋枫.医院实行固定资产三级管理的初步设想[J].江苏卫生事业管理,2009(01).

[2]程薇,龙翔凌,范德惠,王军.现行《医院会计制度》和《医院财务制度》会计信息质量研究[J].中国卫生经济,2008(09).

[3]于薇,杨静,谷佳夫.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中国医院管理,2008(04).

[4]漆东河.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当代经济,2012(20).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