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活动范文1
二、工作措施
1、根据《工业基地产业发展规划》和《补充规划》,不断充实和更新招商引资项目库,聘请有资质的专家或机构对项目库编制进行指导。
2、进一步完善工业区(含功能区)的招商引资政策和健全激励机制并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
。
4、加大工业区对外宣传工作力度,搭建工业区网上招商平台。。
5、组织好重大招商活动,积极参与省、州举办的各项重要招商活动或商务会议、会展,精心组织好年内到长三角、珠三角等地招商活动,开展小分队招商、开展以商招商活动,有选择地参加国家级、区域性博览会、交易会和贸洽会及项目推介会,力求多开展一些综合性或专题招商活动。
6、优化投资发展环境,在逐步加快投资硬环境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招商引资服务体制建设,认真落实服务承诺制,建立健全投资者投诉中心,建立办证办照“绿色通道”,创建依法办事、公开公正、高效诚信的投资软环境。
7、健全协调联动招商机制和工作调度会议制度,使工业区与核心区、功能区之间做到联合招商,形成合力,口径一致、整合资源,落户项目布局合理,达到利益共享的目的。
8、协助工业区搭建投融资平台,组建开发投资公司,为招商引资夯实投资良好环境。
一、工作思路和目标
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工业强州”发展战略和做强核心区,带动功能区的思路,按照以资源定规划,以规划定项目的原则,突出特色,优化结构,加快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建设,大力引进符合我区产业规划和优先发展资源开发型、规模相对较大的项目,尤其注重引进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产业关联度大、有长远效益的工业项目,适当发展服务业和房地产经济。切实提高招商引资的项目质量和资金到位率,大力加强投资环境建设,营造亲商、招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氛围。在20xx年实现协议引资6亿元,力争到位资金3亿元(含续建项目)的工作奋斗目标。 ①协助做好黔东火电厂一期(2×60万KW)工程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核准服务工作和电厂二期启动协调服务工作;②做好贵州省东立水泥有限公司年产12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项目及配套产业链包装厂等项目的引进和协调服务及建设工作;③做好年产8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落实和开工建设前期工作的协调及其产业链配套的卫星项目引资工作;④做好启动实施黔东工业区道路网建设(长10公里、宽36米城市主干道建设工程和长6公里、宽26米工业主干道建设工程)的项目融资招商工作;⑤完成黔东循环经济工业基地发展规划的补充规划工作,力争在4月底前提交规划成果;;⑦根据工业区产业发展规划布局,做好各工业区与各园区、功能区投资促进的协调服务和项目准入落户工作;⑧根据产业规划和项目库,做好定点定项目招商工作。
力争引进一批造纸、
商业经济活动范文2
关键词:商业经济;经济视域;诚信
继青岛的天价虾、西安天价玛卡到哈尔滨天价鳇鱼,且不说商家定价是否符合市场售价,价格是否明码标价,是否让客户消费前对价格有明确的认知,是商家必须要做的告知。但是当前,一些商业人员通过存在歧义的标价误导销售者来谋取暴利,导致很多消费者蒙受不白之冤。正所谓“不信不立,不诚不行。”诚信是我国历来修身治国的根本,是中华名族文化的传统美德,是人类文明的道德规范。然而现下仍有很多商业欺诈行为在经济市场里搅乱,如假冒伪劣产品充斥市场、未按照约定条款履行合同、工程建设偷工减料、商业买卖缺斤少两等。本文对商业经济视域下的诚信问题进行思考探索,共同探讨商业诚信构建的办法,使商业经济得到良好进步。
一、论商业诚信的重要性
商业作为一种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在我国现代化市场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逐步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与工业不同,商业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也正是因为这一特性,决定了商业经济中诚信的重要地位。诚信是商业经济发展的根基,只有建立良好的商业信用才能有效吸引消费者,并促使企业在市场角逐中百战百胜。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商业经济发展空间更为广阔,商业机遇越来越多,商业诚信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一旦诚信缺失,消费者利益受到损害,商家信誉受损,以致消费者渐行渐远,不利于商业经济发展,进而阻碍国家经济发展。因此,商家只有树立良好的商业形象,才能引进更多的商机,使经济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二、商业诚信缺失的原因
(一)诚信管理制度缺失
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物质追求日益提高。一些人在追逐金钱利益时道德沦丧,为满足享乐的需求,将生活主旨变成了向“钱”看齐,唯利是图,无视诚信的重要性。在商业经济活动中,一些企业为争取权益,不惜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不顾法律约束及道德规范,巧立名目谋取不正当利益。正是因为诚信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得利欲熏心的人打球,商业经济活动不诚信。企业信用的缺失会增加消费者采购成本,对消费者心理产生负面影响,降低购买欲望,从而影响商家经济发展,以致社会经济无法得到良好发展。
(二)诚信管理监督缺失
自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并取得突出成绩,到2010年,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当前我国商业经济体系的建立还无法适应全球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政治体系改革的速度也跟不上市场经济发展,对商业诚信管理监督不到位。目前还没有全面系统的商业信用记录及征信组织,相关单位对企业信用及经营活动记录分散不统一,如工商局、税务局及银行有相应信用记录,但均分散在各个单位,缺少完整体系,对企业经营活动起不到良好的监督作用,在个体经济活动方面,因为没有系统的监督管理机制,相关的信用记录更难查询。诚信管理监督的缺失,使相关单位及业务往来单位难以了解企业信用。
(三)诚信管理律法不健全
针对不守信用、不履行合同条款等行为,国家制定了相应的法律法规,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惩罚力度不够,企业会权衡不守信用的获利与受制裁的损失,若失信获利大于惩罚损失,企业会抓大放小,宁可失信于人,这也导致失信行为日益严重。在信用监控及债务制度上,虽然有债权的法律条例,但对债务人的偿还义务没有硬性规定,当债务人不具有偿还能力时,缺少有效的处罚措施,无法保障债权人权益。即使在失信处罚中,执法部门中出现的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不良行为,也会导致失信的企业、个人越发肆无忌惮。
(四)诚信管理道德文化缺失
诚信是中国传统教育美德,但诚信的教育及诚信的实践,更多是要求个人行为的自觉遵守,更多还停留在教育层面里,诚信实践行为建设远远不够,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缺少诚信道德文化,不重视诚信的道德规范,缺少失信行为约束力,以致诚信教育没有真正运用到商业经济中。
三、构建商业经济诚信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诚信道德教育
道德、文化、政治、法律及信息技术是诚信社会的根基,诚信道德教育是创建良好信用环境的基础,教育是实践的前提条件,要想人们诚实守信,首先要通过教育来增强诚信道德的意识,提高诚信的觉悟能力,从而规范诚信行为。因此,我们要加强诚信道德教育力度,根据中国经济情势,将道德与法律相结合,建立完善的、适用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道德体系,围绕道德规范、传统、信念、思想深入展开道德教育,大力主张实事求是、诚实守信、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认识和精神,指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时间观,营造良好的道德规范,提高诚信约束力。
(二)加快信用立法建设
商业诚信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法律则是商业诚信的保证基础。政府要着重建立、完善商业诚信方面相关法律、法规、章程等,加快信用立法建设的脚步,明确商业经济行为中诚信构建的影响意义,使诚信问题处理有法可依。对不信守承诺、违反不履约合同条款等行为,要有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惩罚,同时要求相关部门单位进行有效监督,通过加大力度惩罚失信行为的方式,尽量减少或防止失信行为的发生。对违背信用法律法规的企业,依法进行经济或刑事追责,严重者吊销营业执照,禁止参加市场经济活动。给商业经济诚信守法提供良好环境。法律是维持商业诚信的纽带,建立完善的信用法律,增强信誉意识,使商业诚信问题得到有效改善。充分利用法律的约束性来规范失信现象,提高诚信行为,促进商业经济良好发展。
(三)加大失信执法力度
要有效减少或阻止失信行为的发生,立法是根本,执法是手段,涉及违法的失信行为,都要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这是市场经济正常运作的基本保障。为维护司法公正,执法机关要建立强而有力的执法团队,规避执法不严、执法不力行为,执法机关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制度,对执法过程中出现的商业受贿等行为,要依法给予制裁。在面对失信行为的处罚时,不受外界因素影响,严格执法来维护法律的权威,针对当前消费者权益维护难的问题,政府应该建立完善的赔偿、制裁制度,在商业失信的惩罚方面做到“罚要罚到心痛”,只有让失信企业或个人尝试到切肤之痛,方可有效遏制企业或个人利益诱惑下的失信行为,让企业或个人朝着健全、健康的方向发展。
(四)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价管理体系
信用度是企业招商引资、供销业务是否顺利展开的评判标准之一,健全的信用评价管理体系,有利于外界对企业最基本的认识,是保障企业间公平竞争、维护市场经济健康运行的重要因素。全面评价企业信用情况,首先要对企业历来信用及当前信用能力进行评判,通过设置信用等级、构建信用档案信息,建立企业信用评价管理体系。结合工商、税务、银行等信息,综合汇总形成统一、全面的信用信息,向社会披露信息,使外界轻易取得企业信用情况,有利于企业间合作的选择及双方经济长远发展。
四、结束语
“人之所助者,信也。”诚信是弘扬中国传统美德的体现,是当前商业经济视域下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加强对商业诚信的认识,完善诚信问题解决对策,将诚信经营融入市场经济当中,使国家经济发展取得更卓越的进步。
参考文献:
[1]迟翠. 论商业经济背景下的诚信问题[J]. 经济视角旬刊, 2012(4):134-135.
商业经济活动范文3
关键词:商业空间设计 市场导向 关系 经济价值
一、引言
商城是人们进行购物消费、商品流通等活动的空间,商业空间承担着给人们传递商业信息、实现商品流通的作用,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空间也在不断地完善。现代文化与知识经济的快速发展使现代商业空间设计师也逐步改变自己的设计理念,在这些理念的驱动下,现代商业空间逐步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越来越变得多元化、越来越科技化,在商业空间设计中越来越体现出人性化的特点。再加上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市场经济商品的多元化,人们以往简单的购物行为正逐步向休闲娱乐的消费方式转变。商业空间也越来越成为人们休闲娱乐、周末假日首选的场所。因此,在作为公共活动场所的商业空间的环境、空间设计中,更应该注重以人们的需求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出符合人们心理生理需求的创新元素。
只有在进行商业空间设计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计者同样要以消费者为主导,进行人性化的设计,才能够使得企业树立自己的特色、进一步拓宽产品市场。现代商业空间的最佳设计目标是使得商业空间环境与人们的心理需求相符合,使人们在这种空间环境中购物消费时感受到舒适愉快。商业空间设计要能够在满足基本实用需求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市场经济价值。
二、商业空间设计要素
学术界对商业空间的定义主要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商业空间是指所有与商业经济活动有关的空间形态。狭义的则认为商业空间是现代社会商业活动所需要的物理空间,是一个用于交换商品、实现商品流通以满足人们消费需求的空间环境。狭义的商业空间不仅仅是指商场,还指博物馆、展览场所、商业步行街、宾馆酒楼、美容会所、网吧游戏厅等等。不难发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空间越来越成为人类活动环境中最为复杂的一种。
。第二点就是商业空间的功能及布局,一个商业空间的布局必须要体现出经营战略,这样合理科学的空间布局才能够实现经济最大化;其次就是商业空间中的动线安排,设计师必须在设计过程中摸准商场的重要产品与人们的消费习惯,安排好动线,从而实现引导人们消费。第四点,设计师在设计时要能够做好空间的组合排列,切忌杂乱无序,要给人以整洁的视觉效果。第五点,在设计橱窗陈列展示时,要能够通过特定的产品来吸引公众前来消费。最后,设计师要能够设计出独特的广告标志,这能够直接发挥商业广告的营销作用,从而引导消费。
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业空间设计
所谓的商业空间设计,实际上就是设计师对商业空间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做出规划。具体来说就是设计师围绕商业经济活动规律,对空间环境、室内外装饰、建筑外观、橱窗展示、空间结构等等方面进行设计。由于商业空间是一个市场经济活动的场所,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商业经营活动是建立在市场分析、预测分析等基础之上的,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经济的发展。市场导向就是企业以市场经济需求为中心来安排生产经营活动的营销观念,以满足消费者需求为目标,扩大销售获得利润最大化。商业空间设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设计的出发点。作为商业活动载体的商业空间,在设计方面也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满足消费者的心理、生理需求为目的进行设计创新,只有这样才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在日常的商业空间设计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业空间设计。
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商业空间设计中最为经典的一个案例就是宜家。宜家的卖场规划、卖场布局与商场选址都极具特色,宜家在商场空间设计方面都充分体现出其营销理念。例如在选址方面,宜家除了在繁华地段开设自己的商场,还反其道而行之在郊区开设了卖场。这种经营方式使得宜家获得了更多的顾客。在空间设计方面,宜家更加凸显出了其特点:自由、随意、家的感觉。
宜家在橱窗展示方面设计得别具一格,它与传统的橱窗、柜台展示不同,宜家采用开放式的展示模式。展区布置方面就像一个家的感觉,有客厅、餐厅、书房与卧室。这种布局顺序完全按照消费者的活动路线来设置的,每一个部分都能让消费者体会到家的温馨。而且为了让自己的产品更具竞争力,宜家的展示区经常变换摆放位置与风格,给消费者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展示区根据不同的功能区划分成许多小隔间,每个隔间都有不同的装饰风格,供消费者参考,让消费者找到与自己的家庭装饰风格相接近的展示区,购买产品时也会更加放心,没有任何担忧。
宜家的样板间设计也较为特殊。为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与心理需求,解决消费者在购物时的一些影响因素,例如有的消费者担心买家具回去后与居室的风格不协调,有的消费者不清楚产品的实用功能而放弃消费等等。宜家的样板间设计解决了这一问题。宜家的样本间每间都有不同的风格,将各种配套的家具有机地组合到一起,并且加入了灯光效果,让消费者充分了解家具的作用与风格。在一些重要的节假日,宜家还推出一系列具有节日主体的样板间,让商场充满了节日气息与人情味,这种设计可以让消费者体会到产品的内涵,增加销售额。
宜家的商场布局完全考虑到了消费者的各种消费心理。宜家的商场布局合理整洁,能够让那些有具体消费目标的消费者直接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能够将消费者引导到应去的展示区。对于那些已经确定了消费目的但仍有其它需求的消费者,宜家的客厅—餐厅—书房—卧室的动线安排也能够使消费者在购买到所需的商品后浏览其余的产品,从而增加一些计划外的产品购入。对于那些毫无目标、行动不规则的消费者来说,宜家完全满足了他们猎奇的心理需求,在整个购物闲逛的过程中,这类消费者也往往能够被一些奇特新颖的产品所吸引眼光,从而产生消费欲望。
从宜家这个经典案例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只有在商业空间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心理、消费习惯、消费规律,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导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才能够设计出优秀的作品,才能够实现商业经济的最大利润,才能够为商场带来更多的顾客与消费。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商业竞争的加剧,这就需要设计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设计观念,充分以消费者的需求为出发点,不断创新不断发展。
四、结语
商业空间作为重要的公共活动场所,其独特的空间环境复杂性与元素的综合性,使得设计师不断更新自己的设计理念,在设计时不仅仅要考虑到建筑物的外观规划、室内空间布局、景观布置、空间设计艺术等等基础性方面的内容,还要能够研究与消费者相关的心理学、人类工程学和消费者行为导向相关的内容,设计师要能够从中发现商业空间与公众之间的关系,要能够摸索出消费者的需求,从中总结出一些行为规律。只有在掌握了这些之后,以市场需求为设计导向,设计师才能够设计出满足公众心理需求的商业空间,才能够创造出商业价值的最大经济潜力。
参考文献:
[1]吴艳.现代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门窗.2012,08
商业经济活动范文4
第一,以流通部门调整为依据,设置贸易经济专业.50年代初期,根据供销合作社和贸易部门共同组织商品流通的现实情况,许多高等财经院校在合作贸易系内设置了合作经济和贸易经济专业,以满足供销社系统和贸易部系统对管理人才的不同需要.1953年,随着贸易部的改组和商业部、粮食部以及对外贸易部的分设。50年代中期,在原有的贸易经济专业之外陆续设立同新设流通行政管理部门相适应的粮食经济专业。
第二,贸易经济学科体系的创立与演变明显受制于集中计划商品流通体制及变迁·产品经,济模式对贸易经济专业的影响不仅表现为流通行政管理部门调整对贸易经济专业的宏观结构变动的制约,还表现为按照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及其变化设计和调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及其内容。贸易经济学科不少课程内容沿习传统商品流通体制,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某些政策规范移植为科学范畴,并按照传统的计划商品流通体制的实现流程安排学科体系。贸易经济学把商品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内部的分配产品和转移价格作为商品调拨并赋其宏观性质,使之成为贸易经济学的主要学科范畴,一段时期甚至按计划商品流通实现的购销调存环节为骨架安排贸易经济学的学科体系,这就自然而然地堵塞了贸易经济各学科的发展道路。
第三,按照产品经济模式处理贸易经济与相关学科的关系。长期以来,我们按照行政管理意义划定贸易经济及其相关专业的界限,例如70年代,曾经严格地根据部门的工作职能将会计、统计等学科肢解成各部门统计和会计学科,从而出现了许多同贸易经济(商业经济)并列的财经学科,尽管这些学科的建立并未分解贸易经济学科体系,但对贸易经济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制定却会产生程度不同的影响。按照产品经济模式处理贸易经济与相关学科的相互关系还表现在贸易经济的相关专业同某些系科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处理上。
第四,模拟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设计贸易经济学科体系内各门课程的内容.传统体制下的贸易经济把计划流通及其实现放在学科建设的首位,而计划商品流通本身已经全然否定交换的客观经济过程的基本属性,把流通作为一种实现消费品分配和为农村集体经济配给农业生产资料的特殊社会性能。因此,商业经济学也就成为计划经济学在流通中的翻版。为了适应计划商品流通条件下商业企业的特殊地位,过去在贸易经济学科中曾一度取消了贸易组织作与技术这一带有微观性质的管理学科,代之以部门管理性质的商业经济管理学。这样一来,贸易经济学科体系就没有一门专门研究商业企业内部的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活动的独立学科。
第五,80年代贸易经济学科体系的调整逐步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8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不仅是对商品经济体制的挑战,而且还同时提出了对传统的财经教育体制包括学科体系‘的严峻挑战。面对这一挑战,十年来贸易经济开始实施了若干适应性调整。在专业结构相对不变的前提下,按照“大市场、大商业、大流通”要求逐步拓宽口径。近年来在课程设置上增设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等主要专业课程,并按照发展商品经济和改革经济体制的要求调整了商业经济学、商业企业管理主要专业课程的内容;其次通过开设国际贸易和市场营销两个专门化进一步显示了贸易经J济多样化的专业特征。
二、贸易经济学科的发展现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发展的不适应性
1.专业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有明显的产品经济特点。贸易经济专业经过长期的沿革与调整,特别是80年代以来,根据商品经济发展需要所作出的适应性调整,使贸易经济专业的课程设置、教学组织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大大地削弱了传统体制色彩,但仍然保留传统的浓重积淀。一些主要专业课程结构并末作较大的调整,仍以商业经济学、商业企业管理和商业物价学为骨干。教学内容调整也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确立。其中一重要原口臼.场因是教材建设要求建立一个稳定的框架体系。而在体制变革过程中,围绕某一学科构造一个成熟的范畴和知识体系缺乏坚实的实践基础,这就形成了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制定同现阶段市场经济推进的不适应性。
2.缺乏明确的培养目标。在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宏观间题和微观问题难以明确区分。贸易经济(商业经济)专业笼统地提出培养商业经济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又提出了贸易经济专业同时为政府和企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这种板块式结合的培养目标,使得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制定常常面临许多尖锐的矛盾,有的教师甚至认定某些课程是专门为政府调节和宏观调节设置的,而另一部分课程则是针对企业微观经济活动的,影响了完整的统一培养目标的形成。
3.学生的综合素质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由于培养目标不统一,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的安排缺乏系统性,严重妨碍贸易经济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贸易经济专业、毕业生的要求极不相称。
三、加快贸易经济专业调整与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条件下流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贸易经济专业的调整与改革将是一个跨世纪的工程。这一调整与改革应当确立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我们认为,适应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加快贸易经济专业的改革,最根本的就是根据人才市场的长期需要,充分尊重教学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着眼于大市场、大流通和大商业的形成和发展,适当调整专业和课程结构,大力革新原有课程的学科内容,重塑衬全新的和有效培养模式,应当以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和改善为核心,通过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和判断流通市场运行状况、运用和总结贸易经营方式经验的初步能力。
(一)加强学科建设的应用性,显著提高教材的学术水平。加强贸易经济专业学科建设的应用性的关键是强化管理学科在贸易经济专业学科体系中的地位.在原来贸易经济专业的基础上强化管理学科的地位一个突出的矛盾,就是处理好贸易经济专业的经济学性质同管理科学的兼容间题,使二者内在的有机的统一起来,而不是板块式的拼凑。贸易经济专业学科建设要认真处理好二者的关系,并且把这一原则贯彻到每一具体学科的改造过程。改革过去硬性地划分某门学科,属于某个经济学或管理学范畴的传统作法。这也许给原部门经济专业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整和改造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指导原则。流通领域购销形式和渠道的多样化,所有制结构的调整,要求改变过去教材解释政策的现象。诚然,提高教材的学术水平关键是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因此,要使科学研究和学术研究的中心地位在贸易经济专业改造、调整和建设的过程中一以贯之。
(二)坚定地走大贸易的道路,按照大市场、大流通和大商业的范畴拓宽贸易经济专业面。在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不仅使原有的商品贸易领域乃至消费品贸易领域形成狭小的分工范围得以改变,而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股份制对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形成的推动,许多企业获得了投资中心的职能,使得企业的贸易活动更为多样化,而就每一个专门的贸易经济领域设置一个专业,又不能适应本科的学容量。高等财经教育适应这一发展需求,要求贸易经济专业突破原有的分工界线,而向商品贸易、房地产贸易和技术贸易,调整已有的学科体系。为了处理宽与专的关系,可将全程教学计划分成两段:第一段主要是贸易经济专业基础知识。第二段为专门贸易知识,并由学生选择,但应作为必选课并实行主辅修制。现有的贸易经济不仅应在流通客体上突破原有的分工范围,而且还应从流通空间上改变原来的内贸和外贸隔绝的现状,特别是入关和开放服务贸易以后更是如此。因此,要求按照大贸易的方向调整现有的贸易经济学科体系,强化贸易经济专业的通用性。
(三)在学科建设中按照系统性、稳定性、适应性和通用性的要求设计学科体系。。贸易经济专业应当有一个稳定的培养目标和稳定的科学体系。因此,要保证某些课程及其基本内容的相对稳定。同时,我国尚处于经济体系转型和经济发展的时期,流通领域的制度因素和发展格局复杂多变.贸易经济专业教育必须适应贸易经济活动领域的这一阶段性特征。这是一对制约贸易经济专业调整和改造的突出矛盾。除了在指导思想上要求我们用辩证的观点加以对待,还需要我们在操作上采取更为灵活的办法。例如通过主辅修制的办法,扩大辅修面,解决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的知识准备问题。设计两段教学法,第一段主要安排较强的重要的基础课,第二段安排各种专门贸易领域的课程教学,并同主辅修制的实施结合起来.压缩现有的课程教学,扩大专题讲座的比重,通过专题讲座的灵活安排,弥补稳定的课程教学适应实践变化的相对不足。引入高等教育自修考试的机制.某些操作性很强的课程.不需要安排系统的课堂教学,只通过必要的专题辅导,系统地布置教材和学习资料,通过规范化和客观性的结业考试引导和检查学生的学习过程。
第二,处理好通用性和系统性关系。贸易经济专业教学改革中通用性的加强一方面需要通过设置商学原理课程,并拓展它基本的学科范畴。使其同市场经济条件下贸易领域的延伸有广泛的适应性。另一方面,还需要设置更多的专业贸易领域的课程。如果处理不好,专业贸易领域课程的增加。又有可能使全程教学计划的安排显得庞杂而缺乏系统性。这就要求一方面认真处理好专业贸易课程的比例,另一方面又要对流通实践中的业务活动进行适当归并,在学科设置上再作系统化处理。
(四)加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培养应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使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应用能力;二是通过校内外的各种学术活动,引导学生应用能力的培犷养。
(五)加强贸易经济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和学术水平。。。切实把教师的科学研究和学术研部的中心地位体现在贸易经济专业改革和整个办学指导思想贯彻的全过程,使科研活动成为教学过程的车头。
(六)制定一个合理的教学改革方案。考虑到市场经济新体制的推进,教学改革方案应当具有较大的继续调整的弹性和可塑性,其原则设想包括:
第一,明确培养目标。贸易经济专业的培养目标(限于本科)应明确界定为贸易活动领域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在今后一个时期内应当有针对性地提出为大中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多样化的贸易活动培养专门人才。
第二,调整课程设置。适应未来贸易活动多样化和多变性及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的具体体现,有效地利用教学总课时,因此,我们主之性对现有的全程教学计划实施分类调整:(l)压缩现有的政治理论课及某些人文科学的谏时比盆。改进外语教学,强调外语的专业应用能力的培养。(2)增加专门贸易课程,并列入必修课程中,增加物资流通、房地产交易、技术贸易和跨国经~营等课程。将关贸总协定作为一门必修课列入凋整后的教学计划,工商行政管理、资本论选读考虑列入选修计划。(3)大幅度地增加选修和令题讲座的数量。使选修课和专题的设置充分体现贸易经济专业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动态进程的适应性。
第三,在教学管理体制上,教育主管部门制定一个贸易经济专业中长期教学规划.规定贸易经济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方向,选定和推荐部分核心课程。具体教学方案和全程教学计划则由各校根据自身的条件、特点和实际需要灵活制定和调整,鼓励各校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
商业经济活动范文5
关键词:商业企业 财务管理 财务指标
商业企业管理的成功很大程度都取决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成功。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财务管理在商业企业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因此,商业企业必须充分利用财务管理中的内部资金管理、成本管理以及预算管理工作,创新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一、商业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一)融资困境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逐渐出台了一系列商业企业融资扶持政策,但目前我国中小型商业企业数量居多,注册资本较低,用于贷款抵押的不动产甚少,即使在国家扶持的大环境下也很难实现融资需求,融资难逐渐成为了我国商业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阻碍。
(二)未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发展目标
目前,我国很多商业企业为了实现经营利润,不惜在短期内进行企业转型,忽略国家调控政策,从而与发展机遇擦肩而过,导致这一问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企业未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发展目标。虽然企业立足于市场的基本条件是创造利润,但这种不考虑长远发展而随意转型的行为是不可取的。企业要想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必须结合自身情况与国家政策建立合理的财务管理发展目标,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发展目标开展日常运营及管理工作。
二、财务管理对于商业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在商业企业中全面加强商业管理,无论是对商业企业自身发展还是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发展来说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商业企业财务管理是我国财政信用体系建立的根本
财政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国家根据计划对资金进行配置以及监督的组织系统,由国家财政、银行贷款以及企业财务三个部分构成。其中,国家财政是国家政府依照经济建设与管理的需求,利用行政权力以及预算管理等方式强制性整合并配置社会资金的行为,它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约束力,是决定我国资金配置方式的主要方针,同时也是主导财政信用体系的环节。银行信贷是政府通过一定的经济手段,以借贷的方式筹集资金,对社会资金进行重新组合与分配,具有较高的灵活性,且适用范围相对广泛,是我国银行体系中的关键调节手段。。。
(二)商业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济活动的综合性管理
商业企业的经营过程主要是通过商品购销的形式来实现的。企业要想实现有效的经营效果,就必须做好企业内部的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储存管理、物流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环节。这些管理环节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共同形成了企业内部的管理体系。在这些体系当中,财务管理并不是对某一项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管理,而是通过货币的方式,并利用自己配置、全面体现、决策参与等职能,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进行全面的监督与协调,确保商业企业的经营目标顺利达成。
三、如何创新现有商业企业财务管理模式
(一)建立财务管理计划
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第一步是建立财务管理计划并按计划实施财务管理工作,这不仅是政府对商品流通计划的要求,同时也是组织实现计划经营并达成预期效益的手段。商业企业的财务管理计划由财务指标与落实举措两个部分构成。财务指标又由各种经营收支及利润指标组成,它是企业企业开展一切财务活动的最终目的。落实措施是在财务指标以及企业经营条件的基础上建立的,它是企业经营活动中需重点实施的各种方案和计划。财务管理计划建立之后,需要进一步对计划中包含的各项指标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企业的每一个部门甚至每一位员工身上,建立企业员工责任制,将分解目标的达成情况作为员工绩效考核的依据。
(二)落实财务控制工作
财务计划的落实仅仅是计划期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开端。商业企业为了能够确保财务管理计划的有效达成,必须利用控制手段及方法对日常财务管理活动进行控制,这一活动又被称为日常财务管理活动。在商业企业中实施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不仅是财务管理计划的延续,同时也是商业企业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首要步骤。财务控制系统的建立,能够充分确保财务管理计划指标的达成,并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
(三)评价分析企业财务计划达成情况
企业财务情况的评价与分析是商业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的关键步骤。商业企业必须针对财务活动的运行情况、经济效益的获取情况等进行评价,以评价结果作为企业经营方式创新以及企业发展的导向。因此,企业必须通过定期检查及随机抽查两种方式对财务计划的达成情况进行考核与评价,这是企业财务日常管理工作的进一步深化。财务考核工作是指通过相关财务指标对财务计划的达成情况进行评价,例如财务指标实际达成值与计划值的对比、与企业上一季度或上一年度指标的对比、与同类企业指标的对比等。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与实体商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将会真正实现自主经营、盈亏自理、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实体经济形态,而财务管理在商业企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也将会日益显现出来。
参考文献:
[1]刘伯凯.经济下行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的困境与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2
[2]夏璐.关于加强企业财务管理的探究[J].知识经济,2012
商业经济活动范文6
[关键词]:市场经济 企业经济管理 新模式
改革开发以来,国家逐步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并确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过程中,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保持领先地位,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就要从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出发,积极创新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与进步。
一、当前企业经济管理中的问题
(一)经济管理理念落后
当前,国内很多企业经济管理理念落后,以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经济管理模式为主,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符。因为计划经济体制主要强调生产,对生产环节尤为重视,从而忽视了其他环节内容,不利于企业的发展,甚至还可能发生停止现象。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如果不及时转变以往的经济管理理念,则极易导致发生资金链条断裂、产品积压等问题。
(二)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从现阶段很多企业发展状况来看,经济管理工作由数个部门兼职完成。经济管理队伍主要由各部门人员构成,大多都是临时性的,造成企业经济管理活动的进行也具有临时性特点。个别企业甚至不重视经济管理工作,没有成立专门的经济管理部门,制度上缺陷较多。企业管理队伍不够专业,无法科学合理的制定经济管理活动计划,组织工作协调性不强,无法全面控制经济管理活动,对企业经济活动的正常进行带来不利影响。
(三)企业组织结构僵硬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市场经济发展时间很短。当前,国内很多企业组织结构不够合理,缺乏较强的灵活性与变通性,计划经济体制对其影响很大。处于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样的组织结构会让企业被市场淘汰。有些企业只看重利润,在提升经济效益上大力投入,未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结构,无法适应新的环境,从而增加了企业发展的风险,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四)人员资源管理问题
技术人才是生产经营的基础,所以企业只顾吸引更多技术型人才,从而忽视了管理人才的引进。当前,很多企业缺少专业管理人才,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方案不够合理,从其人力资源管理情况来看,主要由领导把关,领导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影响很大。此外,企业没有安排足够的管理人员,管理部门也是临时设置的,部门间人员频繁发生流动,导致影响了工作进展,企业经济管理活动也无法顺利进行。
二、企业经济管理模式优化措施
(一)转变经济管理理念
企业要想提升经济管理效果,首先应该转变经济管理理念,提高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视程度。对此,企业尽快改变以往落后的管理理念,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如经济法律法规、企业经济管理规章制度等,并将这些制度法规落到实处。同时企业还要增强员工革新经济管理理念的意识,从经济法律法规和国家相关政策中的精神入手,积极探索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经济管理新模式,严格进行执行。并根据市场实际变化情况,合理调整企业的经济管理模式。此外,企业还要科学的评估经济管理模式实施效果,对于经济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企业应要求管理人员和各部门员工加强沟通交流,沟通交流要及时和有效进行,从而最大限度利用好企业资源。企业在制定经济管理模式的过程中,要掌握市场经济体制需求,确保与之相符,在现阶段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面对的机遇、挑战、竞争对手等也更要,要将其纳入到经济管理模式中。
(二)完善经济管理制度
要通过制度将企业生产经营的理念、方案及战略反映出来,为保证企业制定的计划可以在经济活动中顺利实施,需要制定并落实经济管理制度。只有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经济管理制度才能完善,对此企业要规范内部督查与审计,各部门必须根据规章制度开展工作,将企业经济管理方针政策体现出来。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要坚持干实事的原则,避免出现形式主义现象,要设立专门的审计部门,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检查的方式,严格审查企业各项经济活动。经济活动隐患是主要审查内容,妥善保存审计记录,便于日后查阅。
(三)健全企业组织结构
企业要想提升经济管理效果,需要优化组织结构,由于企业部门较多,职能部门各司其职,员工的职责也不一样,所以要明确各部门的工作任务,将各部门职责确定下来,让企业组织结构更加完善。通常而言,董事会是企业组织结构中的最高领导层,通过董事会的商议,可以将企业发展战略、方向、经济管理活动等决定下来。企业在选择经济管理模式时,要坚持科学、高效、民主的理念,将员工作为发展的重要动力,要支持员工积极参与到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鼓励他们就企业经济管理模式提出相关意见。
(四)优化人力资源管理
企业在优化经济管理模式时,人才发挥着关键作用。从现阶段状况来看,虽然大多数企业都积极革新经济管理模式,但是经济管理活动仍然进展较慢,主要是因为企业专业管理人才不足,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到位。企业要正确认识到人力资源的作用,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优化,确保充分发挥企业经济管理职能。对此,企业要严格落实员工培训制度、奖惩制度、升职制度,并适当提升员工的福利待遇。这样能够更好的协调各部门工作,提升工作质量和效率,为企业带来更大效益。
三、结语
总之,随着国内市场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企业管理者必须提高重视,从市场实时变化情况出发,合理调整经济管理模式,从而确保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更多有利位置,实现自身的稳定长远发展。因此,企业管理人员从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探索经济管理新模式,为企业的稳定长远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梁振兴.论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规范[J].经营管理者,2014(2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