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农民培训及技术培训方案范文

2024-09-28 来源:华佗小知识

篇1

1.阳光工程培训工作进展情况

到目前为止,分别在延吉市朝阳川镇和安图县石门镇举办了两期水稻专项技术培训班,共培训140多人,保质保量完成了前期阳光工程任务,为确保今年阳光工程培训工作顺利进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主要做法

2.1建立健全培训组织 为确保阳光工程培训顺利开展,及时成立了相应的培训领导小组,站长主抓此项工作,全面负责阳光工程的组织实施,指定专人负责日常管理工作,明确工作职责,落实责任,做到了分工明确、职责分明,事事有人做,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2.2认真制定实施 为使阳光工程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实施,总站认真制定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编制教学计划和学时计划,选聘教师,开展各项工作。每期培训前,都要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确保培训任务保质保量完成。

2.3加强师资,确保培训质量 根据培训专业内容要求,聘请了解农村、熟悉农业、贴近农民,具有一定资质和丰富实践经验、感染力强的培训教师、专家,特别是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作为阳光工程培训教师。同时,培训内容上努力使广大农民学员易懂、愿意学、乐于接受。同时,自编或订购了一定数量农民通俗易懂、针对性强的培训教材、简单的讲义等阳光工程培训教材,免费发放给农民。

2.4注重培训形式,提高培训效果 结合全州农业生产特点和农民需求,采取集中授课、面对面培训,现场观摩等行之有效的方式,本着农民需要什么,就讲什么,及时为农民解决生产实际中遇到的技术问题,使农民真正学到技能。

2.5严格管理,落实各项制度 每期培训,都严格按照阳光工程管理办法要求,建立阳光工程培训台账,并按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及培训信息。同时,严格按照阳光工程的资金管理办法使用资金,规范了财务管理制度。

3.今后工作打算

篇2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推进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大力普及先进农业科技,切实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为我县农村经济跨越发展、粮食产能稳步提高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二、培训方式

充分利用今冬明春农闲季节,通过集中办师资骨干培训班、农业专家电视科技讲座、农业科技大集、农村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和走村入户培训等活动,广泛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达到每个农户有一个结构调整及种田明白人,每个村屯有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

(一)市级师资培训班。由县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带队参加举办的培训班,主要参加人员有县级骨干教师、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田大户等。全县参加人员20人。

(二)县级骨干培训班。由县农业局和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集中培训农民技术员、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种田大户和种田能手。集中培训人员30人。

(三)乡村农业技术培训。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针对2012年县重点推广的农业技术,在各乡镇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

(四)电视科技讲座。县电视台开办专题节目,播放由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农业专家录制的科技讲座内容。同时,针对县内无法收看电视台节目的村屯,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将讲座内容刻录成光盘下发,实现全县各村屯农技培训全覆盖。

三、培训时间

市级师资培训班在2011年11月14日—18日举办。县级骨干培训班在2011年12月上旬举办。自2011年12月中旬到2012年4月,开始全县技术培训。

四、培训内容

按照县2012年种植业调整规划及农机十二五规划,结合广大农民对培训的要求,开展培训工作。重点培训项目有:2012年县种植业发展规划及种植业结构调整意见;玉米高产高效种植技术;寒地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大豆、小麦模式化栽培技术;马铃薯大垄栽培、脱毒种薯栽培技术;水飞蓟、白瓜子、芸豆栽培技术;配方肥使用技术;病虫草鼠害综合防治技术,以及先进农机技术等。

五、培训要求

(一)强化思想认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深刻认识我县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科技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培训工作,切实增强农民科技培训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要在思想上提高认识,行动上迅速落实,经费上给予保障,及时安排好农业科技培训工作,确保我县科普培训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推动我县现代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不断加快全县广大农民增收致富进程。

(二)强化培训质效。各乡镇、各相关部门要根据2012年我县现代农业建设任务,广泛进行科技培训。重点要围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农业发展目标,加强优质农作物品种的筛选和推广,提高良种覆盖率。加快农业标准化生产技术、配方施肥技术、根瘤菌技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技术、玉米小麦大豆模式化栽培技术和病虫害防治技术的推广步伐,实现农业生产科技组装。全力推广应用农机标准化生产技术和新型农业机械技术,不断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篇3

一、总体目标

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市所有农村建筑工匠实施培训发证工作,提高农村建筑工匠对庐陵文化特色民居施工水平,保障农村建房质量和安全生产,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持,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二、培训对象及内容

1、培训对象:农村建筑工匠,主要包括:砌筑工、木工、架子工、钢筋工、混凝土工、抹灰工等建筑业技术工种。

2、培训内容:以《国家职业标准》和建设部《职业岗位培训大纲》为依据,全市材。主要有建筑业相关职业基本技能、庐陵文化特色民居图集讲解、职业道德相关内容。

3、培训方式:采取免费授课、集中考核、自学等多种形式。

4、农村建筑工匠免费参加培训,经过培训并承诺按照设计要求施工的,发给培训合格证书。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市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领导小组。

四、工作分工

1、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负责编选教材、监督指导、发证工作。

2、市建筑施工管理站负责中心城区选择1-2个建筑工地并组织生源参加培训。

3、各县(市、区)建设局负责辖区内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承办工作。

4、为推动工作顺利开展,由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举办首期示范培训,各县(市、区)建设局按要求负责选择1-2个教学点并组织生源参加培训。

五、工作安排

1、首期示范培训。从年2月至6月,共举办28场培训。具体安排如下:

各县(市、区)建设局在开班时间前一个月将教学点、参加培训人员名单及每人两张一寸免冠照片报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

2、各县(市、区)成立相应机构,制定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工作方案于年2月10日前报市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

3、各县(市、区)组织培训。各县(市、区)按照各自方案,组织实施辖区范围内农村建筑工匠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将培训名单、建筑工匠承诺书及每人两张一寸免冠照片报市建设职业技术培训中心审查发证。

六、保障措施

1、农村建筑工匠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中,开展建筑业农民工技能培训是一项功在当今,利在长远的民生工程,各地要切实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全力组织实施。

篇4

一、集中力量,全力打造小麦单产“千斤县”

为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开展新一轮小麦高产攻关活动的号召,全面提升小麦单产水平和质量水平,今年我县开展创建小麦单产千斤县活动。农技中心围绕“千斤县”这一目标,集中力量,通过各种措施的实施,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2012年使我县小麦平均单产达到517公斤,总产95.6万吨。

1、成立技术指导组,加强技术服务。县农技中心组建小麦生产技术指导组,制定技术方案,加强协作攻关,深入开展巡回指导和服务。建立省级小麦“三情”监测点18个,市级小麦“三情”监测点27个,及时准确了解“三情”的变化,当好田管的参谋。巡回举办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和春季田管技术培训班。

2、大力推广“五项技术”,提高技术到位率。主要是推广优良品种、集成高产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控、开展测土配方施肥、推进机械化生产五项关键技术。

3、召开小麦“化控”和“一喷三防”培训现场会。化控和一喷三防所需农药实行现场招标,统一发放,保证供药质量,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效果。3至4月份分别在我县百善镇和四铺乡召开了小麦“化控”和“一喷三防”培训现场会,累计参加人数3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0份。

二、扎实开展技术推广工作,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技术推广坚持多调查、多指导、多宣传、多培训的“四多”原则。

多调查即经常下到田间地头,掌握在田作物生长动态,了解农民的生产需求,使技术推广内容应时、应需,技术推广有的放矢。重点抓好小麦苗情监测、土壤墒情监测和病虫草情的预测预报。据统计全年写出各种调查报告、技术意见和总结报告160多篇。

多指导即推广不能停留在口头与文字上,农技人员到生产一线,实地指导,提高推广效果,结合小麦高产攻关、高产创建等项目的实施,技术人员包村驻点,深入农户,现场指导,现场示范,做给农民看,指导农民干,真正做到手把手指导农民。

多宣传即组织科技下乡、科技赶集等活动,发放技术宣传资料,不仅要充分利用广播电台报刊等媒体,同时利用“三电合一”等形式创新宣传方式,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技术宣传氛围,让先进的农业技术和成果能够看到、听到、学到。针对今年小麦具体苗情,中心组织“三师”上阵,分赴全县十一个乡镇利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春季田管技术、氮肥后移技术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等,及时印发技术明白纸30余万份,张贴到各个村组,同时深入乡镇田间地头开展技术宣传50多场。

多培训:一是开展对农民种植大户的培训,结合高产攻关、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上半年开展村级农民培训60场次以上,直接参加人员5000人次以上。二是通过会议开展专项培训。开展小麦纹枯病、小麦穗蚜、小麦赤霉病等现场培训8次,受训人数1500人次。

三、认真实施农业项目,积极转化科研成果

1、实施小麦高产攻关项目

2011年秋种,我县落实小麦高产攻关活动核心示范区面积120万亩,分别落实在全县11个乡镇,每个示范片(方)都建立示范标志牌,示范品种为烟农19、皖麦52、济麦22等。技术到位率达100%,平均亩产530公斤,比全县平均产量517公斤高13公斤,增产2.5%。

2、实施小麦高产创建项目

按照我县小麦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和技术方案要求,今年全县共建5个部级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3个部级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分别落实在双堆集镇芦沟村11320亩、四铺乡颜道口村11235亩和南坪镇钱铺村10386亩,2个整建制推进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分别落实在双堆集镇邹圩村11315亩和南坪镇路东村10541亩。经测产统计,5个部级万亩示范片平均亩612.5公斤,较非示范片亩增产95.5公斤。另外,我县还落实市级小麦高产创建万亩示范片22个,示范片产量均在600公斤以上,示范效果显著。万亩示范片内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面积达到100%,专业化防治面积达100%,带动全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面积达到90%以上,专业化防治面积达50%以上,带动全县小麦平均亩产达517公斤,创历史新高。

3、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2012年我县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实施面积180万亩,实施区域覆盖全县11个乡镇。申请中央财政补贴资金40万元,主要用于取土化验、田间试验、科学制定配方、县域测土配方施肥专家咨询系统、示范展示、施肥信息上墙、施肥技术指导服务、项目管理等补贴。

4、深入调查研究,开展“三情”监测工作

根据农时季节,不同作物生长规律及时进行调查并提出分类管理意见,通过分析对比研究,及时拿出全县午季生产形势分析、午季生产总结和夏种意见,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尤其结合“小麦三情监测”项目,每月准时写出“苗情调查报告”,“土壤墒情监测报告”和“小麦病虫情况预报”。据统计上半年累计写出各种调查报告和技术意见及总结报告百余篇。

5、县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项目总投资1275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1020万元,省统筹投资127.5万元,县级配套127.5万元。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沟渠疏浚10020m3,4米宽水泥路1732米,3.5米宽机耕路13640米,6米桥5座、3米桥8座、节制闸1座,过路涵180座、新打机井250眼,机井配套250套,土地平整1000亩,补植林网30000株。

6、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规模为建设高标准农田2.4万亩,分别位于县临涣镇和五铺农场区,其中临涣镇项目区面积2.37万亩,五铺农场区面积0.03万亩。目前该项目正在规划中,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投资960万元,地方配套240万元。

四、严格农业执法,保护农民利益

1、加强肥料检查,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为更好地加强肥料市场流通,规范肥料市场秩序,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首先对肥料产品经营单位和个体户进行清查,对不具备法定经营条件的一律予以取消。其次加大对肥料抽检力度,确保产品质量,加强肥料市场标签标识管理,扭转标签标识混乱局面。据统计,上半年共检查市场11个,检查经营户216户,对查出擅自修改标识内容的经营户依法进行处理,责令停止销售不合格肥料并进行罚款处理。

2、实施植物检疫,杜绝检疫对象传播和蔓延

首先大力宣传植检法律法规,发放《植物检疫条例》和相关资料2000份;其次做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对全县良种繁育基地定期检查,监测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对粮食调运户及时检查并办理检疫证明,严防检疫对象发生。

下半年工作重点

1、做好夏种作物(玉米、大豆)“三情”(苗情、病虫情、墒情)监测工作,为指导大田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当好政府参谋。

2、继续实施新型农民培训工程。

①按照2012年农民科技示范培训方案,计划在一个月内对750名科技示范户和200名辐射户进行集中培训11场次,现场指导5-6次。

②按照县2012年阳光工程农业专项技术培训实施方案要求,结合我县高产创建实施工作,对我县16个高产创建方1588名从业农民开展农业专项技术培训,计划7个玉米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培训688人;2个大豆高产创建万亩示范方培训200人;7个小麦万亩高产创建示范方培训700人。

3、继续抓好粮棉油高产创建及玉米振兴计划项目实施工作,主要是小麦、大豆、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落实,及早制定下半年小麦高产攻关、高产创建实施方案。

4、继续加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实施。

篇5

一、加强组织领导,分解落实责任

民生工程是在市委、市政府直接领导下开展和实施一系列惠民工程,我局按照《市年民生工程实施方案》相关部署,及时成立了民生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组长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吕贤江同志担任,副组长由张泽波、安跃斌二位副局长担任,各相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具体工作由局办公室主任韩厚平同志负责。并针对我局承担的民生工程内容,及时组织规划及项目实施,并加强单位内部各科室协调,做到多方互补、资源整合、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同时,将民生工程完成情况纳入对局属各部门的年终考核,明确奖惩,以制度确保民生工程目标的顺利完成。

二、民生工程建设相关情况

(一)完善措施,农民工培训蓬勃开展

按照市委农工委的安排,今年全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任务数是15万人,其中下达我局的任务数为10万人。为此,我局高度重视,完善相应措施,成立了由局长挂帅分管领导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培训领导小组,并将农广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作为培训工作办公室,统一组织协调全局的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作。通过一年来的努力,我局超额完成了市委市府下达的培训任务,完成情况如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引导性培训6000人次,农民实用技术普及培训12.8万人次,农民工培训1450人次,学历教育培训251人,专业农民(新型农民)培训人次,返乡农民工培训100人次,绿色证书培训100人次。开展短期实用技术培训1525班/期,培训涉及种植业实用技术共有26项,短期实用技术总学时3050课时。

(二)分解任务,沼气池建设成果显著

年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局新建沼气池目标任务7000口,计划安排资金1055万元(其中:上级补助1050万元,本级安排资金5万元)。通过我局积极有效工作,全年共新建农村沼气池11780口,累计投入财政补助资金1767万元,圆满完成了民生工程目标任务,完成率117.98%。共计落实建成了灾后重建项目15580口(其中:日元贷款项目1371口,修复灾后受损沼气池989口),落实沼气物业网点106个。年我市灾后重建集中点共742个,涉及农户2.7万余户,建生活污水净化池近5万立方米。现集中点的排污工程已完成95%,基本投入运行使用。

此外,年我市农村沼气服务网点已落实的配送站基础运行模式,现为没有养殖的建池农户配送沼气发酵原料,采用马井镇运行模式的全市达800余户,解决沼气使用后期运行问题,得到建池农户肯定,在农民对沼气建设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增强农民节能减排意识。同时,全年培训农村沼气专业技术人员200余人,组织省级以上培训一次,培训人员100余人。

(三)科学规划,改田有序推进

民生工程下达我局的耕地质量建设目标任务为建设标准农田4000亩,计划安排资金488万元(其中:上级补助480万元,本级安排资金8万元)。今年,我局承担了新增农资综合补贴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基本口粮田建设项目,共计投入资金1089.4万元。目前,项目均已基本完工,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我局民生工程目标任务。

篇6

一、工作成效

全年共完成农民培训2200人,其中培训拖拉机驾驶员263人、农机管理人员120人,农机安全教育培训1200人、农机法律法规及新技术等各类培训617人。培训工作取得了七个方面的实效:一是通过对基层农机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使大家认清了形势,看到了发展农机化面临的机遇,增强了搞好农机化工作的信心,把握了工作重点、着眼点、着力点及奋斗目标,掌握了农机化管理相关业务知识和农机化新技术,提高了服务农机化工作的本领。二是围绕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高性能联合收割机、浅旋播种机等农机化新技术的推广,培训了一批新型农机具操作手,使农机操作人员队伍不断壮大。三是通过举办农机化新技术培训和新机具现场演示活动,为农机科技项目实施和各类示范点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四是通过对农机维修网点从业人员的岗位技能培训及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经营管理知识、农机作业标准的培训,使农机社会化服务质量明显改善。五是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宣传和服务活动,使广大农民对农机化促进法等法规和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农机化新技术、新机具有进一步的了解,激发了农民购置使用农机具的热情,全市新增农机具4363台(套)。六是通过开展农机职业技能培训,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就业。七是通过对拖拉机手开展相关法律、法规、机械常识和操作技能的培训,使全市拖拉机手的驾驶技术和作业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取得驾驶拖拉机及联合收割机资格证的人员达到270名。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市农机局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副局长任组长,党组成员任副组长,成员由监理所长、副所长、科教科科长、管理科长等组成,由农机监理所负责日常工作的组织协调。

(二)落实工作责任。建设新农村,人才是关键。农机化人才培养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是推动地方农机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对此,局领导认识十分明确,我局把农机培训列为考核各镇(街道办)农机化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年初分解下达了培训任务,在全市农机工作会上作了重点安排部署,局领导和主管科室人员经常深入督促检查和指导农机培训工作,协调解决培训问题,切实推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亲自抓,培训机构抓落实的工作责任制,从而保证了农机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制定培训方案,落实培训任务。根据培训任务、教学条件和实力,切合实际地制定了培训实施方案。把农民培训工作与目标考核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培训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全体培训小组工作人员克服种种困难,深入到各镇村进行现场讲解、实地培训。今年共办农机安全培训班6期,培训人员1200人,办农机管理人员培训班8期,培训120人,办拖拉机驾驶员培训班10期,培训263人。

(四)围绕科技项目实施,开展关键性农机化技术培训。今年,我局承担省农机局下达的农机购置补贴、水稻机械化插秧、秸秆气化利用试点3个农机化科技推广项目,分别在禾丰、师古、皂角、湔氐等水稻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示范点培训技术人员80人、农民390人。农机购置补贴新技术培训460人,秸秆气化使用技术培训370人,印发农机实用技术规范及技术简介等资料2300份。建立水稻机械化育插秧示范点12个,示范面积达8000亩。

(五)围绕购机补贴,开展农机具操作手培训。为了让农民懂得新购置补贴机具的构造原理,做到会安全使用操作,我们把农机具操作手的培训作为落实购机补贴工作的一项重要环节,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抽调系统农机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农机培训暨科技宣传服务组,由局领导任组长,分片深入各乡镇,分别举办以农机具选购注意事项,手扶拖拉机、微型耕作机、水稻插秧机的安全使用为内容的培训班,培训农民1200名。

(六)多措并举,着力提高培训质量。一是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及要求办不同层次的培训班。市局主抓基层农机管理干部的培训和全系统专业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相关业务科室承担农村农机实用人才培训。二是本着“实际、实用、实效”原则,把集中培训、联合办班、送教下乡、上门培训、田间指导等培训形式灵活结合,突出重点,注重实效。

三、存在问题

(一)思想认识有偏差。少数同志对农民集中教育培训工作有些不理解,认为农民学理论有难度,起不了多大作用,因而思想上的重视程度不够。

篇7

关键词 玉米;高产创建;经验;做法;山东临沭;2013年

中图分类号 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7-0084-01

临沭县位于鲁东南鲁苏交界处,全县辖12个镇街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287个行政村,有人口6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4万人,县域面积1 051 km2,耕地面积5.3万hm2,年均种植玉米1万hm2。2013年,临沭县农业局严格按照省农业厅、财政厅项目实施要求,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县乡广大干部群众和农技人员的共同努力,本着高标准、严要求、抓攻关、见成效的原则,精心组织,强化领导,多措并举,科学实施,高产创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圆满完成了玉米高产创建工作目标任务[1]。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1 基本情况

1.1 实施地点

高产创建项目设在临沭县白旄镇,该区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排灌条件好,生态环境优良,农业机械化水平高,农民的科技素质高,对新技术、新成果接受快。该项目共涉及13个村,面积706.7 hm2,农户数3 450户。万亩方之内设百亩方,百亩方内设十亩攻关田。

1.2 种植品种及关键技术

选用紧凑型、抗性好、产量高的郑单958、农单818等玉米品种。重点推广耐密型品种、增加种植密度、抢茬早播、种子包衣、秸秆还田、配方施肥、机械化作业、适期晚收、病虫草无公害综合防治技术等。

2 取得的成效

2.1 增产效果显著

经专家实测,万亩示范片产量达9 088.5 kg/hm2;百亩示范方产量12 040.5 kg/hm2;十亩高产攻关田产量达13 684.5 kg/hm2。测产结果均超过农业部规定的产量目标,比创建前分别增产10.7%、15.6%、21.2%,增产效果明显。

2.2 促进全县玉米整体水平的提升

当年受高温干旱的影响,夏玉米播期拉长,播种质量差,晚播玉米所占比例较大,整体上影响了全县的玉米生产。通过高产创建,加之中后期雨水调和,光照充足,全县玉米单产、总产基本与往年持平。全县玉米平均产量可达6 600 kg/hm2,总产量75 460 t。高产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有力地推动了全县玉米整体水平的提高[2-3]。

2.3 提高农民科学种田的水平

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时,通过开展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网络广泛宣传、举办示范样板,设置品种、肥料、药剂等对比试验示范等形式,提高了项目区广大农民的认识和科技文化素质。“十、百、万”玉米高产创建样板田、示范方等典型引路,让农民目睹创建实施效果,增强科技种田意识,提高了农民应用高产技术的自觉性,加快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

2.4 节本增效明显

为农户提供玉米良种补贴150元/hm2,推广配方施肥和增施土杂肥,可减少化肥投入450元/hm2,通过推广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减少农药投入150元/hm2,推广玉米免耕种肥直播技术,减少机械投入525元/hm2。以上各项共减少投入1 275元/hm2。通过综合技术措施运用,项目区可增产玉米903 kg/hm2,增幅11.1%,增加产值2 167.5元/hm2,万亩高产示范区可增收节支229.5万元。

2.5 提高技术人员的素质

从事实施项目的技术人员,参加了省、市举办的各类技术培训,素质普遍得到提升。通过参与项目的实施,使参与人员得到了一个充分发挥才能的平台。

3 工作措施

3.1 加强领导,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成立了以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任组长,县农业、财政和有关乡镇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副组长,分管负责同志为成员的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统一部署、组织落实、检查督导、调度协调等工作,为高产创建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县农业局成立了由县农技站站长任组长,县植保、土肥、环保、蔬菜、果茶等相关站室负责同志及有关乡镇农技站站长为成员的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现场指导和组织验收、总结等工作。县府办、县农业局分别下发了《临沭县2012年玉米高产创建活动实施方案》《临沭县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高产技术意见》。项目实施乡镇和村街也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为项目顺利实施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技术支撑。

3.2 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建氛围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充分利用会议、广播、电视、报纸、科技培训等形式,向群众大力宣传高产创建活动的技术措施和意义,提高群众认识,增强群众实施该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实施高产创建营造浓厚的社会氛围。制作高标准的高产创建示范标牌,并树立在示范片的显要位置。标牌的设立便于农民学习和进行社会监督,起到了良好的宣传、示范带动作用[4-5]。

3.3 开展培训,提高科学种田水平

结合测土配方施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新型农民培训及三下乡等活动,搞好技术培训,共召开技术培训班10期,(下转第86页)

(上接第84页)

培训农民1 500余人次,并发放玉米高产创建主攻技术、玉米高产创建栽培技术操作规程、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资料,为农民科学种田提供依据。

3.4 抓好物资配套,提高农民高产创建积极性

按方案要求及时协调种子、肥料、农药、药械等配套物资。对十亩高产攻关田、百亩示范方所需农资,全部进行物化补贴,无偿向农户发放,大大提高了农民高产创建积极性。

3.5 及时巡回指导,组织统防统治

及时做好苗情监测、墒情监测、病虫害监测,为科学指导玉米高产创建提供依据。针对2013年灰飞虱发生严重的实际情况,进行统防统治,有效预防了粗缩病的发生。高产创建技术小组每周2次派技术人员到示范区进行技术指导。在关键农时季节,农技人员要常下基地,及时解决农民在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

3.6 搞好现场观摩,扩大示范效果

先后召开2次现场观摩会,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种植户到玉米高产创建示范方、攻关田进行参观学习。针对玉米粗缩病发病严重的实际,现场展示“一增四改”技术对预防粗缩病的防治效果[6]。

3.7 强化技术应用,全面提高粮食产量

项目区结合万亩玉米良种补贴项目实行“五统一”服务,即:统一供种、统一种子包衣、统一配方施肥、统一机械化播种、统一病虫害防治。全面推广玉米“一增四改”(合理增加种植密度,改种耐密性高产品种、改套种为直播、改粗放用肥为配方施肥、改人工种植为机械化作业)、种子包衣、夏玉米适时晚收高产栽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节肥节水、秸秆还田等先进实用新技术。

4 参考文献

[1] 段德芳,郭发吉,洪凯,等.浅析咸丰玉米高产创建成效与主推技术[J].现代园艺,2013(7):36-38.

[2] 罗倩明.玉米高产创建措施及经验启示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3(8):62,91.

[3] 张彦昌.腾冲玉米高产创建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J].云南农业,2013(11):16-17.

[4] 李泽友,郭发吉,冉超,等.咸丰县万亩玉米高产创建项目措施及成效[J].绿色科技,2011(11):28-29.

篇8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农民培训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6)09-0196-03

一、广西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及原因分析

(一)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现状

1.农民文化层次偏低。。。广西农村劳动力平均文化程度仅为初中二年级水平,而在20世纪80年代末,世界农业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的程度已达11年,发达国家中美、法、德、英、日分别达到18.04年、15.96年、12.17年、14.09年和11.87年。

2.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比例低。据抽样调查,2003年,广西农村劳动力中,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人数只占13.7%,其中在外出务工人员中,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也只占21.3%。没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后大多只能从事一些繁重的体力劳动,就业渠道十分狭窄,基本上是从事单一的、低层次的私营矿产业、制造业、建筑业和服务业,所占比重达90%以上。据个案调查,目前外出务工遇到的最大困难中,没有技术专长、文化水平低的占到53.3%,接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劳动力在外出务工中具有明显的优势。2000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外出务工人员当中,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每人寄带回现金收入3294元,而未受过专业技术培训的人员每人寄带回现金收入只有2508元,后者比前者少786元,低23.9%,体现了有技术与无技术的差别。

3.缺乏合作意识。目前,广西全区共有经营性专业合作社和专业协会、非经营性专业协会、农业行业协会、社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共4019个。其中,经营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1540多个,会员51万多人,仅占全区农村劳动力的22%。在对全区600户农民的抽样调查中,加入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也只占调查户的22.6%,有77.4%的农民不知道或不愿参加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这当中有合作经济组织的自身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农民的合作意识不强在作怪。

相比之下,我国沿海发达省份如山东省有14万个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会员达126万户。西方发达国家农村劳动力加入各类合作经济组织的比例更是高不可攀,如法国有13000多个农业服务合作社、4000多个合作社企业,90%的农场主是农业合作社的成员;日本有综合农协2500多个,专业农协3513个左右,全国100%的农民以及部分地区的非农民参加农协,现有正式会员546万人,准会员350万人;瑞典90%的农民是农民联会成员。

4.农民掌握的技术跟不上时展的步伐。广西农民掌握的技术大多为传统的种养技术,对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反应迟钝,缺乏接纳、消化、吸收能力。特别是一些新兴产业的专门技术,如桑蚕养殖、繁殖、防病优质高产技术,食用菌、特色养殖、新特优蔬菜、中药材等产业及产品开发现代实用技术,农民未能及时掌握,使新兴优势产业发展步履维艰。

5.思想观念落后,接受与传播新技术新工艺的意识差。在对全区600户农民的抽样调查中,愿意接受政府和其他部门推广的新品种、新技术的农民占65%,而主动寻找新品种、新技术的农民只占37%。部分地方近年来仅仅接受过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新品种新技术。

6.农民迷恋于赌博,安于现状,缺乏竞争意识。由于农村公共娱乐设施不健全,农民的文化生活贫乏,部分农民以赌博来打发时光。

部分农民安于现状,眼光短浅,缺乏竞争意识,在对全区600户农民的抽样调查中,由于没有技术、怕辛苦等原因,有30%的农民不愿外出打工来增加收入;54%的家庭没有增加收入的计划,在现有的家庭收入中,计划用于扩大生产经营的也不多,大部分农民增加收入后用于建房等。

由于农民总体素质低下,广西产业化经营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龙头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产业链不长,开拓市场和带动农户的能力十分有限,64.2%的农村劳动力仍处于农业生产第一线。2003年,全国累计已实现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达34.9%,广西由于掌握一技之长的农村劳动力比例低,实现产业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比例只有26%。

(二)原因分析

1.政府对农民培训支持力度不够,培训效果差。据调查,县一级政府支持力度不够,组织培训的部门本身办公经费不足。多数乡(镇)政府没有把农民教育培训列入工作日程,没有制定长远规划,没有指定专门机构和专人具体负责,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投入不足。以阳光培训工程为例,2004年,国家给予广西的经费支持是800万元,要求培训农村劳动力8万人;2005年增加到1200万元,即人均150元。但据测算,要对农民进行一项新技术培训,使其掌握较基本的生产及简易加工贮运知识,需要经费至少400元,可见大部分的经费要由农民和地方政府负担。由于农民收入水平低,大多支付不起这些培训经费,地方政府又缺乏财力支持,造成许多培训项目草草收兵,只开花不结果,走过场,有些县份的阳光培训办公室连最基本的通信费用都无法开支。

2.教育培训资源不足,培训体系不健全。从调查情况来看,现有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机构有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机校、农业职业中学、各种民营培训中心、乡(镇)农民文化技术学校等。这些培训部门一般只能集中在县里或乡镇举办培训班,很少能下到村屯。有些乡镇的农民文化学校形同虚设,一年里几乎不开展工作;师资力量和培训内容方面也不能满足培训要求,专业教师严重缺乏且不固定;一些培训机构的教材、方法老化陈旧,部分培训人员水平素质偏低,教学不得法;一些地区开设的专业也比较单一,学无所用,农民对培训失去基本信任。

全区有“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阳光培训工程”、“农民骨干脱产培训”、“新型农民培训”等培训项目。各培训项目由不同部门管理,涉及农民培

训的工作部门有农办、教育、劳动、农业、财政等10多家,有些地方运作不规范,监管不力,条块分割,政府统筹力度不够。一些地方反映,由于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机制,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合力,造成人、财、物等资源浪费。同时也不能根据产业发展、转型的要求和农民的素质状况系统构建农民培训体系。

3.缺乏专业人员的指导。以农技站为例,机构改革后,大的乡镇保留3人,一般的乡镇仅保留2人。由于人员少,一般性的公益性业务(如病虫测报,新品种实验示范推广等)都无法保障正常开展,更谈不上下村培训指导农民。例如推广抛秧技术,就在各村屯中抽一代表去看看别村的做法,让该代表回去给村民描述一下就算作技术培训了。各村屯有专业技术的农民较少,不能指导和带动其他农户共同致富。

4.片面追求应试教育,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地方政府也未能组织不能再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据调查,全区只有柳江、鹿寨等少数县份能组织未能继续升学的初中毕业生进行农业技能培训。而发达国家如法国,政府规定农民必须接受职业教育,且取得合格证书以后,才能享受国家补贴和优惠贷款,取得经营农业的资格;初中毕业生要学习3年,毕业后可授予农业技术员职称和获得农业高级技术员证书。

5.农民缺乏参加培训学习的激情。许多农民满足于基本的温饱需求,目光与行为短浅,不愿在学习和掌握科技上花费时间和金钱。同时政府缺乏激励机制,农民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由于项目小,难以得到银行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支持;在税收方面,国家没有优惠政策扶持农民,现有的政策也相对烦琐,不利于激发农民创业的积极性。

二、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对策建议

1.政府要加大支持力度,提高培训效果。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方共同参与的投入机制。各级政府每年要安排专项资金用于培训,做到专款专用,严禁挤占和挪用。鼓励公办和民办培训机构投资农民培训。教育和引导农民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提高自身和子女的综合素质。相关部门和乡镇要把培训纳入工作日程,制定实施方案,成立农民培训工作领导小组,由党政领导亲自挂帅,并指定专人具体负责。要把培训工作列入乡镇和部门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实行目标管理,定期开展对农民的培训工作。同时加大对农村劳动力培训的宣传力度,采取灵活多样的宣传形式,增强农村劳动力培训的自觉性,扩大培训覆盖面。

2.建立健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制定实用可行的培训方案。在县级政府成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人、财、物统一调配和使用,做到资源共享。在各乡(镇)设立培训站。从农业站、畜牧站等单位抽调1~2名专业技术人员从事培训工作,使乡(镇)培训站达到有2名以上专职人员。各乡(镇)要根据产业发展项目和培训专业的需要,围绕农民总体素质与技能水平的提高,制定实用可行的培训方案。村设培训点,由村委会主任具体负责。使全区形成完善的县、乡、村三级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体系建立以后,要明确隶属关系,并按实际需要赋予相应职能,不断完善培训条件,落实培训经费,出台激励政策,使培训体系发挥应有的作用。

3.调查了解农民的培训愿望,定期下乡指导。由农民开出科技培训“订单”,农民需要什么就培训指导什么,形成一套“你点菜,我理单;你需要,我服务”的培训模式,构建产业开发一条龙培训跟踪指导方案,满足农民多方面的需求。同时加强对科技示范户的培训工作,由各科技部门定期对科技示范户进行种养技术和信息服务的指导和培训,通过科技示范户的带动,提高当地农民种养能力。

4.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农村文化事业投资的力度,力争在各行政村建立一个阅报栏、一个文化室,逐步实现村村通有线电视。培训农村文艺骨干,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活跃群众的文化生活。

5.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组建由专业人才、能工巧匠组成的志愿者讲师团。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开展以理论政策宣讲、农技推广、支教扫盲、医疗卫生、环境保护、法律卫生宣传等为内容的服务活动,并通过实践服务活动,服务广大农民。

6.改革现行的基础教育体系。加强农村小学和初中劳动技能课教学环节的落实;在农村中学开展以绿证培训、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为主的3+x试点,不断总结经验,推动工作;重新研究制定农村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科学、客观、公正地评价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效果,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同时,对农村的特困生,各级政府、学校和有关部门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千方百计防止辍学,坚决杜绝新的文盲和半文盲的出现。从源头上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

篇9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稳定夏粮生产为基础,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为重点,以小麦良补项目为平台,以小麦高产攻关为抓手,着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改善品质,增加效益,不断提高农业增长态势的稳定性,增长方式的可持续性,努力实现夏季农业生产和全年农业生产又好又快发展。

目标任务:全镇计划秋种小麦6.44万亩。

二、突出重点,着力推广关键技术

1、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在品种布局上,根据茬口衔接、光能利用和避灾保收的要求,扩大半冬性小麦品种比例,主推半冬性小麦品种,加快弱冬性品种的引进、示范。根据专家推荐,结合我办事处实际情况,确定我办事处今年秋种小麦主推品种为烟农19、烟农5158,且推行一村一品,确保集中连片规模种植。

2、推广科学播种。重点把握好墒情和播期,控制好播量,打好秋种基础。大力推广土壤深耕和深松技术,认真落实秸秆还田深翻、旋耕整地镇压耙实得基本要求,在保证适期(10月8日至10月20日)足墒播种的前提下,亩播种量控制在每亩基本苗15万株。如若土壤墒情不足,势必先浇水造墒后整地播种,确保一播全苗。

3、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全面普及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大力推广小麦配方专用肥。坚持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大量元素肥料与微量元素肥料相结合,基肥与追肥相结合的施肥原则,大力提倡施用农家肥,推广秸秆还田,培肥地力。科学确定基肥与追肥的比例,全面推广小麦氮肥后移技术。今年秋种全办事处新建测土配方施肥核心示范区2万亩,辐射带动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4万亩。通过测土配方施肥,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成本,增加产量,改善品质。

4、推广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推广小麦药剂拌种技术,加强小麦地下害虫、纹枯病、赤霉病、吸浆虫、麦蜘蛛、蚜虫、吸浆虫、纹枯病、赤霉病、锈病等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控。坚持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相结合,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推行统防统治。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技术,提高生态效效益。

三、强化措施,狠抓落实

1、加快土地流转进程。秋种期间是土地调整和流转的最佳时期。各村要抓住这个最佳时期,广泛宣传《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采取租赁、承包、有偿转让等多种形式,加快土地流转进程,促进土地向种田能手、种粮大户集中,着力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规模种植。各村要积极做好土地流转相关服务,加快建立和完善土地流转服务网络,强化镇村两级流转服务。

2、强化高产攻关,实现小麦生产新突破。今年秋种,全办事处以2个万亩片小麦高产攻关核心示范区,为扎实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广泛开展小麦高产攻关创建和竞赛活动。一是各村均要建立1个百亩点、1个千亩方;二是做到“五有”、“五统一”,严把“五项要点”。“五有”即:有明显的示范标志、有完整的技术方案、有行政和技术负责人、有配套扶持措施、有示范观摩活动计划;“五统一”即:统一技术方案、统一供种、统一机播、统一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促进关键技术转化与应用。

3、狠抓技术培训。秋种期间,农业综合服务站要组织秋种讲解小组,划片包干,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确保培训到村组,技术人员要进村入户,实施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深入田间地头,广泛开展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实现零距离技术服务。要印发技术明白纸,做到家有一张明白纸,户有一个明白人。

4、深化结构调整,促进农业持续增收。;二要围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标准化养殖场需求建设原料生产基地;三要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农业标准化发展水平搞调整,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篇10

一、高产创建活动完成情况

一是新华镇隆胜村八组,涉及农户26户,核心示范田面积300亩,二是新华镇五星村二组,涉及农户32户,核心示范田面积363亩。

二、具体工作做法

1、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有序推进

为了确保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实施,我们成立了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由绿办主任任组长,乡镇、村社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高产创建项目的组织实施、信息上报、督促检查、目标考核、档案整理等工作。聘用万亩示范片技术责任人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负责制定高产创建技术方案、检查指导、技术培训等工作。为了确保主推品种和主推技术落实到位,我们专门成立临河区产业办高产创建活动技术指导组,产业办正副主任亲自挂帅,以保障高产创建活动的顺利实施。

2、严格管理,规范运作

按照玉米高产创建活动的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认真制定了玉米高产创建实施方案,明确了组织管理、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奖励办法等具体要求,同时从地块的选择、创建标准、技术服务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操作规程,分季节、分层次抓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确保技术进村入户到田,进一步促进了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的有序开展。

在资金使用上实行“专人、专帐、专户”,确保资金使用规范公开,杜绝滞留、挤占、截留挪用以及虚报冒领、铺张浪费。

3、注重培训,普及技术

高产创建活动中,对技术人员和示范区农民进行了培训。在冬春农闲季节集体培训农民,在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组织技术指导组,以田间为课堂,开展培训并指导实践,传播田间管理知识,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示范片农民怎么种、如何管。培训村社技术干部6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份(册)。

4、抓好试验、示范和新技术的全面推广

按照农业部提出的“五统一”的技术要求,在项目区全面实行了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的“五统一”技术服务,保证了技术全面入户到田。同时结合我区玉米生产实际,在玉米高产示范区重点推广了宽覆膜高密度栽培技术、玉米后茬免耕栽培技术、玉米病虫害无公害防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全部按照绿色栽培技术规程组织生产,通过良种良法配套,项目区玉米主推品种科河28;到位率和技术入户率分别达到了100%。

三、主要成效:

通过高产创建工作的深入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和四进四控行动的落实,我办落实的新华隆胜、五星两片玉米创建项目农户效益得到了提升,绿色生产理念取得了成效。2017年9月22日,巴彦淖尔市农牧业局抽调市、区两级有关专家组成测产小组,在临河玉米高产创建项目区新华镇隆胜村示范田和五星村示范田进行取样测产。采用随机取样方式,每个示范田抽取测产样本15个,对照田抽取样本品种9个。产量测定结果如下:

1、示范地点:新华镇隆胜村

2、示范面积:12000亩  

3、示范品种:西蒙6号

4、栽培模式:玉米宽覆膜高密度高产栽培技术

5、测产结果:示范田20米双行平均穗数160.6穗,平均亩株数5013.6株,穗粒数632粒,百粒重平均36.2克,理论亩产1146.9公斤,测产亩产量974.9公斤,较对照田平均产量836.5公斤亩增产138.4公斤,增产率16.5%。

1、示范地点:新华镇五星村

2、示范面积:13000亩  

3、示范品种:登海618

4、栽培模式:玉米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5、测产结果:示范田20米双行平均穗数166穗,平均亩株数5244.7株,穗粒数650粒,百粒重平均32.8克,理论亩产1117.3公斤,测产亩产量949.7公斤,较对照田平均产量831.2公斤亩增产118.5公斤,增产率14.3%。

四、存在的问题

1、项目区涉及面广,农民素质不一,对高产创建活动的认识不够到位,直接影响创建活动的推进。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