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铁路工人先进事迹范例6篇

2024-09-28 来源:华佗小知识

铁路工人先进事迹范文1

孙奇先进事迹读后感

“旅客如一面镜子,我们微笑了,得到的回报同样是微笑。”今天,我阅读了孙奇的感人事迹,读完之后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她售票近20年,售票百万无差错,总结提炼的“七字售票法”和“十二句售票服务规范用语”。让我钦佩不已。她一名普通服务一辈子、奉献一辈子、坚守一辈子的信仰操守和铁路行业传承多年的服务精神,让我深有感触。

即便癌症化疗期间也忙着自学《高速铁路客运服务》、《铁路客运服务礼仪》只为不被别人落下;借来各种票样,复印上百张当“模板”,反复进行各种题型的填写练习,完善业务素质,提高应急能力;自创先大站、后小站记忆法,练就了快速将“全国铁路客运接算站示意图”完整绘出的技艺,成为“话音落、车票出”的技术能手;自学英语、蒙语、哑语,满足“特殊”旅客购票需求,成为售票班组的“多语翻译”……

从孙奇这些事迹中我得到了一个启示:人的一生不在于享受多少而应该在于奉献多少。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活才有意义,生命才更有价值!而一心只为自己着想的人什么也得不到!我们不需要做出多么伟大的事情,可以从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做起,帮助一切需要帮助的人,伸出你的援助之手,那时你就会发现奉献有多么快乐。

孙奇读后感

孙奇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精神,

与当下社会浮夸浮躁风气形成了极大反差。

作为有责任的公民,我们不得不承认,当下社会人们的价值观尤其是青年人的价值观悄悄转变——“拼爹”正在成为时尚,奋斗的水分正在增长;认真正在变得难得,敷衍成为可怕的趋向;热忱正在流失,自利正在滋长。

钟南山院士曾经表示,他对现在的浮夸现象很忧虑——“它毁了一批很有才华的人”。我想,钟院士说的很委婉——它毁掉的不仅是才华,更致命的是,它会腐蚀勤劳、善良、仁爱等我们民族优良的基因。

好在我们发现还有很大一部分人仍在坚守自己的精神高地,李素丽、郭明义、张平宜、吴菊萍……还有离我们最近的孙奇。

。她对旅客的感情,或者说是对工作的感情,好比我们对自己的亲人、朋友的感情,只是又扩大了一个范围、提高了一个层次。这其实同吴菊萍如出一辙,她与妞妞素不相识,却毅然伸出了手臂。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人,如果一个人的作为不能服众,甚至受人诟病,即使是宣传工具再强大,强加的光环迟早要暗淡下去,任何谎言都会不攻自破。

铁路工人先进事迹范文2

潺潺黑河,见证了铁路职工58年如一日确保运输安全无事故的卓越追求。

我们穿越内蒙古中西部腹地的京包铁路线,走进大山深处的呼和浩特铁路局集宁工务段福生庄养路工区,养路工人强烈的责任意识、自然淳朴的本色、积极的人生态度、永远当好铺路石的奉献情怀,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平凡而执著的福生庄养路工区工人,以对党和人民的无比忠诚,以“‘安全第一’不动摇,执行规章不走样,苦练硬功争上游,甘作道石不言苦”的坚定信念,确保了钢铁大动脉58年安全畅通。

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指出,呼和浩特铁路局福生庄养路工区58年如一日,始终把党和人民利益摆在第一位,扎根小站工区,确保运输安全,充分体现了铁路工人当家做主、艰苦创业、长期奉献的优良传统和本质特征,于平凡中见伟大,于细微处见精神。他们的先进事迹和经验,值得大力宣传和推广。全路各单位和广大干部职工要深入学习他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的奉献意识,学习他们尽职尽责、苦干实干的务实精神,学习他们按标准化作业、执行规章制度不走样的严细作风,保质量、保安全、保畅通,为建设和谐铁路,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崇高理想,坚定信念,熔铸成福生庄养路工人安全为先、永远当好铺路石的精神支柱,支撑起养路工钢铁般的意志。他们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献了汗水献热血,献了青春献子孙,筑起了钢铁大动脉上保安全、保畅通的丰碑

6742公里铁路线穿越绵延起伏的草原、荒漠、高山,条条钢轨筑成内蒙古经济社会发展的钢铁脊梁。

铁路是内蒙古经济的命脉。内蒙古是共和国最早成立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如今70%的货运周转量靠铁路完成。50多年来,铁路为促进边疆草原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广大农牧民亲切地称铁路为“幸福彩虹”。

默默奉献在草原铁道线上的养路工人,确保了这条“生命线”半个多世纪的安全畅通。呼和浩特铁路局福生庄养路工区工人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地处内蒙古阴山山脉卧佛山下、与大黑河相伴的福生庄养路工区,自1948年8月21日组建以来,一代代养路工人艰苦奋斗,实现了58年安全无事故,创造了全国铁路干线养路工区安全生产第一纪录,这是中国铁路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和奇迹。福生庄工区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火车头奖杯,获得了“全国学习型先进班组”“铁道部先进集体”“先进集体”等400多项荣誉称号。

在这里,我们静静地听张成龙讲自己家“三代养路工”的故事。

1948年,张成龙的爷爷张富,是福生庄养路工区的第一代养路工。

1958年,张成龙的父亲张顺喜入路,成为福生庄养路工区第二代养路工。

1980年,张成龙子承父业,接班到工区,成为第三代养路工。张成龙常常告诫自己,要像爷爷、父亲那样守护好两条钢轨。。。他知道,安葬于工区后山伏虎梁上的先辈,无时无刻不在瞅着他,看他是不是尽了主人的责,看他是不是把铁路安全当命根子一样守护着。

今年36岁的郑云典是土生土长的福生庄人。在家门口,郑云典从养路工、班长、工长干到如今的卓资山线路车间副主任。福生庄养路工区的老师傅赵树生、尹四娃、藏守孝都为他高兴。可私下却没少敲打他:“娃啊!咱不是灵巧人,凭的就是踏踏实实干好活儿,不怕苦、不走样,福生庄几代人都没给铁路丢过脸,你要领好大伙儿呀!”

2005年寒冬的一个深夜,郑云典接到线路断轨的通知。他立即叫醒工友,带上机具,赶到故障地点抢险换轨。在零下30摄氏度的旷野,他们的棉衣和头发被汗水湿透,冻成了冰冷刺骨的铁板和冰棍,耳朵冻得失去知觉,手脚冻得不听使唤,两腿好像灌满了铅。但是,环境再恶劣,他们依然一丝不苟地按标准作业。郑云典说:“福生庄养路工区老一辈传下来的光荣传统,已经化做一代又一代福生庄人主动自觉的习惯。老一辈人以朴素的觉悟保安全、保畅通的辉煌历史,如今已经转化为一种群体意识、一种团队行为。”

在福生庄养路工区,工友们都说,工区荣誉室墙上贴着的那些“光辉形象”中,就数胸前挂着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张义明笑得灿烂。

张义明,25岁走进福生庄工区干巡道工,他的家在千里之外的河北雄县。年年春节,他都守在工区。沿着福生庄养路工区管辖的线路,他已经整整走了25年。

大年三十,工友都回家了,工区小院显得分外安静。煤油灯跳跃着,将偌大一个身影映在墙上。剁馅、和面、擀饺子皮,一个人的年夜饭,张义明早已习惯了。他吃了10个饺子,背上包,走向线路。多少年了,年年大年三十晚上,他都是这样过的。

张义明不在家的日子里,是妻子替他赡养老人、抚养孩子、耕地种田。这双瘦弱的肩膀,坚强地挑起家的重担。结婚30年,他们在一起的时间还不到两年。妻子为张义明养育了三个儿子,但每一个孩子出世时,他都不在身边!

不仅如此,当他的母亲、妻子去世时,他也不在身边。就是这样一个“无情无义”的人,把自己的爱全部献给了铁路事业。在福生庄养路工区工作25年,张义明将全部时间和精力放在了线路上、用在了学习上。哪个区段钢轨容易折断,哪个转弯处扣件容易松动,哪个接头处夹板容易断裂,他都细细地记在笔记本上。25年来,张义明发现事故隐患400多处,防止重大事故5次。1988年,在全局技术表演赛中,他以优异成绩夺得全局第一名。他在最短的时间里画出管内线桥设备图,被大家称为“活地图”。1991年,张义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他们尽职尽责、默默付出,用自己的无言行动和一腔热血印证:永远做闪闪发光的铺路石

“只要有养路工人,就没有不畅通的铁路!”这是采访中,我们从一代又一代福生庄养路工区工人心中读出的话。

福生庄养路工区的苦、累、脏、险不言而喻。然而,无论是我们登门拜访早已退休在家的福生庄养路工区老一辈,还是与走出福生庄养路工区成为呼和浩特铁路局顶梁柱的中生代交流,或是与正坚守在工区的年轻一代攀谈,他们的回答如出一辙:来到福生庄,在这个大环境熏陶下,就不觉得什么是苦。

2007年3月16日,正值全路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准备阶段的关键时期,轨检车报告福生庄养路工区管内发现两处断轨。携带路料和工具的抢险人员赶到故障现场,当重870公斤的钢轨被10多个小伙子一点点推上10多米高的路基后,已是晚上9时。此时,大伙儿才感到饥肠辘辘。“这算啥!比这苦、比这累的时候多了。”赵军回忆着两个月前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整治线路的那场攻坚战,动情地说:“党员闫继才腿骨骨折后刚刚拆了钢板就上了线路,还有的职工撂下该种的庄稼雇人种,有的职工放下该翻修的房屋雇人干,没有一个人请假。。相当于干了平常3个月的工作量,保证了“4・18”大面积提速调图和万吨重载列车的试验开行。

“福生庄养路工区是一个与大自然顽强抗争的战场。这里虽然没有硝烟,但随时都面临着意志、勇气、毅力的极限考验。”曾经担任过福生庄领工区领工员和福生庄养路工区工长、现为呼和浩特局工务机械段大机队队长的劳动模范马贵生深有感触地说:“福生庄养路工区绝对是练意志、练胆量、练技术的地方。”

2003年12月,一场寒流让连降3天大雪的福生庄气温骤降至零下28摄氏度。。”工区接到了车站值班员的紧急通知。虽然福生庄养路工区早已进入防止钢轨、夹板、辙叉折断的临战状态,但得到这个消息,大伙儿还是不由得紧张起来:“下午检查还好好的,晚上钢轨就断了?好厉害的天气。”险情就是命令!郑云典、胡满才、丁英、王力民赶紧带上急救器、夹板、撬棍、铁锤、扳手等料具上了抢险车,当汽车行驶到573公里处的大黑河时,突然“咔嚓”一声冰层断裂,抢险车前轮陷进了半米多深的冰窟窿,车头猛然向下倾斜,车上的人失去了重心。

“弟兄们,下车!”不知谁大喊一声,除司机外的三个人迅速跳入冰冷的河水中,喊着号子奋力推车。司机猛踩油门,汽车却像被钉死了一样纹丝不动。刺骨的冰水一个劲地往他们靴子里灌,棉裤湿透了,腿脚浸泡在冰水里,刺骨地痛。

不能再耗时间!他们四人从车上卸下沉甸甸的工具,扛起20多公斤的夹板,抱着沉甸甸的螺栓,拎起扳手和铁锤,深一脚浅一脚向事发地点冲刺。快步如飞的胡满才跑在最前面,脚下忽然一滑,跌倒了,螺栓散落在了雪窝里。他脱下冰冻僵硬的手套,用手指把散落的螺栓从冰雪里一个一个抠出来,手指冻僵了、划破了,他全然不顾。扛着夹板的大力士丁英越跑越觉得肩上就像压了一座山,小腿颤抖得不听使唤,几次摔倒又爬起来。肩扛、手拎着工具器材的其他人在后面相互照应。15分钟后,他们到达了断轨现场。

在机车前灯的照射下,现场情景尽收眼底:钢轨轨缝拉开30毫米。灼热的灯光给冰冷的身子带来了一丝暖意,但他们无意去感受这一切。情况危急!急救工作立即展开。

“你里我外。”丁英和胡满才各搬起两块夹板,面对面地放到裂缝钢轨里外轨腰中,稳稳地上好急救器,用力顶住夹板,奋力拧紧螺栓,抢险战斗在短短的5分钟内初战告捷。

福生庄养路工区不只是男人的世界,这里还先后工作过30多位女养路工。碰上急、难、险、重的任务,她们同样冲锋在前。

“572公里处发生断轨,速来更换!。怎么办?二十几个男劳力一早都去运送钢轨了。这样的换轨活儿,男同志干也要12人,何况家里只剩12名女同志。时间不等人,年龄较大的洪巧英一声令下,女养路工们拿起10多公斤重的撬棍及扳手、铁锤……装上打眼机、锯轨机,坐上抢险车急奔断轨现场。

在两名男职工的指挥协助下,她们迅速拧开螺栓,打开夹板……断轨被移出道外,新轨被一点一点放进去,上夹板、整胶垫、紧扣件、拧螺丝……10分钟、20分钟、30分钟、40分钟,在“全部合格”的喊声中,断轨故障被彻底排除。

以苦为荣、苦中有乐,不讲条件,甘当铺路石是福生庄养路工区工人苦干实干拼命干的生动体现。福生庄养路工区工人的苦干实干拼命干中,浓缩着“辛苦并快乐着”的积极人生态度。

干一行、专一行,苦练技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的业绩,是福生庄养路工人的时代追求。

铁路工务系统职工学历偏低,福生庄养路工区也不例外,但一代又一代福生庄养路人却把学习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安全与隐患让他们深深懂得:苦干实干不是胡干蛮干,是讲科学、用科学,打铁必须自身硬,没有金刚钻就制服不了这里的苦累险。

20世纪60年代参加工作的梁培根识字不多,就拿着字典学规章,带着规章上现场。遇见不懂的问题,他就记在小本子上,成为标准规章“一本通”的土专家,能通过眼看、耳听、手摸准确地判断出线路动态质量。

20世纪80年代,职工们搭起练功台,半年开展一次小比武活动,一年开展一次大比武活动。他们坚持一日一题、一周一课、一旬一练、一月一考,每天利用出工前1小时、收工后1小时,组织大家学文化、学技术。

面对第六次大提速的实施,面对京包线运量的不断增长,面对大量新设备的投入使用,现任工长赵军的压力前所未有:“铁路大提速,养路工更要‘提素’,素质决定提速成败。”他们请老师傅讲解病害整治经验,向大学生学习电脑使用知识,向段技术人员学习新设备的使用方法,聘请专家到工区讲解有关提速调图的新知识,工区学习氛围更加浓厚。

58年间,福生庄养路工区先后涌现出了老英雄庞元年、神锤手尹四娃、扒砟大王石常栓等一大批技术尖子。贾福元等20多名职工参加呼和浩特局技术大赛获得了一等奖;在今年6月3日开展的铁路局大比武活动中,他们又夺得了工务系统线路工第一名。这里先后有8名职工自学拿到了大专学历,共向各级组织输送干部60多名。

铁的法则、严的纪律,体现了福生庄养路工区工人“理由再大不如安全责任大,人情再大没有规章制度大”的崇高目标,体现了他们一丝不苟的严细作风。他们把大事做细,按标准化作业;把小事放大,亮疤揭丑不讲情,以安全为天的大爱,将执行规章制度不走样的精神代代传承

福生庄养路工区工人说:“福生庄不违章,违章就不是福生庄。”

福生庄养路工区工人还说:“当工人就要当个好工人,理由再大不如安全责任大,人情再大没有规章制度大。”

循着一代又一代福生庄养路工人的心理轨迹,我们看到:为什么20世纪60年代左右,这里每天通过十几对列车,他们养护的十几公里线路是优良,而如今,这里地处内蒙古中西部地区黄金运输通道的咽喉,重载运输、繁忙作业,线路质量依然优良!

58年来,福生庄养路工区换了30任工长,祖孙三代同工区,父子同工区,兄弟同工区,但铁的法则、严的纪律从没有变。

20世纪50年代初,老段长张振举经常回福生庄这个家。一次,他来工区检查,恰巧其弟张四娃在巡道。于是,张段长独自一人蹲在小山头,观察弟弟的巡道程序。在下午召开的总结会上,张段长宣布:“二等巡道工张四娃这个月领三等工资。”面对众人的疑惑,他说:“身为段长的兄弟,就能在巡道中唱小曲、扭秧歌?福生庄养路工区不容没规矩的人!”

时代变迁,时隔几十年,这种“严纪律、铁法则”的血脉依然延续,脉脉相传。

福生庄养路工区的工长小孟志成和副手田永福是出了名的“哥俩好”。小孟志成为人热情豪爽,田永福对他是又敬又怕,敬他的赤诚,怕他在工作上的六亲不认。

一次,天气特别热,钢轨亮晃晃地刺得人眼泪直流,轨面少说也有60摄氏度,复检的时候刚上道,列车就开过来了,田永福在复检记录上凭目测填记了数据。车过后,他用道尺一量,目测结果仅仅差了2毫米,心里还挺得意。谁知,收工后一交班,人称“拨道专家”的小孟志成一对比前后的数据就说有问题。

这回,田永福让孟工长查到了,他只有老老实实在交班会上分析原因、作检讨,还扣了自己的安全生产奖。可小孟志成还不依不饶:“你这个小工长的眼睛就比道尺还要准?平时咱哥俩好,安全上可不讲哥俩好。安全上的事儿没商量,差1毫米也不行。养路的活儿,是毫米显真知、毫米见精神、毫米看责任!咱工区弟兄都一个标准不含糊,线路才能不走样。”田永福被训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恨不能找个地缝钻进去。

历史的脚步迈进新世纪的门槛,而在福生庄养路工区,执行规章制度不走样的故事依然如过去一样数不胜数。

在新的形势下,面对新设备,福生庄养路工区不断对《班组管理的基本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细化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从安全预想、作业前准备、作业过程、质量回检、班后总结等方面完整地卡控作业过程,提高班组内部安全自控互控能力。曾任福生庄养路工区工长的张福勇这样概括:58年无事故,是几代福生庄人同违章作业不断交锋的结果,是安全责任与亲情、友情、人情交锋的结果。在这里只有真正树立了“干不到位就是事故”的安全理念,把“丁是丁、卯是卯”的严细作风转化为自觉的工作习惯,才算是学到了看家本领。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