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多媒体展厅建设方案范例6篇

2024-09-28 来源:华佗小知识

多媒体展厅建设方案范文1

1、核心功能。科技馆作为政府和社会开展科普工作和活动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其建筑本身必须满足科技教育、观众服务、支撑保障的需要,否则,将影响科技馆效能的发挥,起不到应有的社会作用。科技馆的核心功能是对社会公众实施科普教育,主要是通过举办互动性较强的科普展览和组织公众感兴趣并对社会有益的科普活动以及利用特效影视、等高技术手段和形式,向社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2、历史背景。14~16世纪,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催生科学活动兴起,人类对自然的认识开始深化,自然科学逐步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开始形成了以研究某一类自然科学现象为主要任务的科学门类,继而催生了一大批科学巨匠。17世纪,科学家们根据社会发展需要提出了建立科技博物馆的设想,限于人类的认识和社会发展水平,最早建立起来的这些科技博物馆大都是自然史类的博物馆。至19世纪,第一次产业革命之后,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工业技术类博物馆应运而生。20世纪,尤其是二战之后,科技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人类对科技的认识和需求空前提高,科技与人类的关系更加密切,更多的人开始热爱和接受科学技术,法国发现宫、美国探索馆、加拿大安大略科学中心等现代意义上的科技馆产生了。我国科技馆建设的大规模兴起始于改革开放,1978年科学的春天来临,促使国内一大批科技馆诞生,据统计有400余座,但在社会实践中发现,这些馆大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馆,目前这批科技馆大都被淘汰或改造,更新重建。

3、社会背景。①科技馆建设会受到不同社会背景的直接影响。我国改革开放之初兴建的科技馆,之所以寿命较短,主要是没有真正认识到科技馆建设的意义。②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人对科技馆的建设开始反思,尤其天津科技馆和中国科技馆二期建成以后,使人们对科技馆的功能认识耳目一新,对建设科技馆认识水平明显提高,一批真正意义上的科技馆在中国大中城市陆续建成。《科学技术馆建设标准》和《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这两个重要文件,为科技馆建设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是我们新时期进行科技馆建设的依据。

二、正确处理科技馆基本建设的四个关系

1、建设规模与运行支撑能力的关系科技馆的建设规模一般是指科技馆建设本身的建筑面积。在这里,笔者将其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筑面积,二是占地面积,三是投资额度。科技馆的建筑面积、占地面积与投资额度成正比。。提出400万城市户籍人口以上的城市适合建特大型馆;200~400万人口适合建大型馆;100~200万人口适合建中型馆;50~100万人口适合建小型馆。虽然《科技馆建设标准》中有了较明确的指导意见,但从这几年的实际建馆运行过程中来看,各地均有各自的做法,往往是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方,馆的建比较大,并没有过多的考虑城市人口和其他因素。应该说,一个城市建一座科技馆是百年大计,从规模上考虑适当超前无可厚非,也是可以的,但不宜盲目攀比规模,超出本城市实际能力硬上大馆。这是因为,科技馆建成之后,规模越大,所需支撑费用越高,人力也需越多。所以要考虑两个问题是否适应:一是支撑能力是否适应。包括财力运行费是否可支撑,还包括人力、编制是否能批;二是观众源是否适应。如果城区人口太少,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也不多,将会形成空馆的问题,导致科技馆的社会效益大幅下降。

2、馆址区位优势与馆占地面积的关系。科技馆馆址的选择一般应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尽量选在交通便利的城市文化区域,同时要求周边有良好的自然环境条件,有条件的最好能建成公园式院落,给观众提供良好的休闲区域,优美的室外环境与漂亮的馆舍相映成趣,共同构成完美和谐的科普文化场所。

3、建筑物造形与实用的关系在科技馆建设实践中,业界人士普遍认为,只有方方正正的展馆才是最好用的,布展利用率才是最高的,不仅的边边角角都可利用,而且空间也能很好的发挥作用。所以,在科技馆设计外形时,一定要考虑其实用价值,在此基础上再考虑造型并融入艺术元素,使每座科技馆既安全实用,又美观大方,体现科技馆的科学和艺术水准。

4、展教功能区与其他功能区面积设置的比例关系。科技馆建筑从功能上可分为展教功能区、公众服务功能区(也可叫公共空间)和管理保障功能区。从目前已建成的科技馆来看,展教功能区和公众服务功能区均属于观众活动区域,其中均含有程序不同的展教内容,一般中小型场馆难以具体界定这两个区的边界,所以也可以统归为观众活动区。这两个区域所占的建筑面积应在总建筑面积的70~80%,其中展教功能区要占到总建筑面积的60%以上。管理保障功能区占建筑总面积的20~30%为宜,一般讲,场所越小,观众活动区域应该越大,建筑面积所占比例也越大。

在观众活动区,展厅是最重要的,包括常设展厅和短期展厅,还要设置科普活动区,如讲座室、剧场;有条件的还可以设特效影视区;观众餐厅、纪念品卖场等。在管理保障区,应设置展教装备开发、维修用房和仓库,设置中央空调、配电等设备安置区及维修值班用房。然后根据实际人员需要,配备必要的办公用房、安保用房、接待室及其他必须的保障性用房。令人担忧的是,个别地方在建科技馆的时候考虑展厅的面积比例较小,但对办公场所很重视,建的很大,这是不符合现代科技馆展教工作要求的。

三、了解科技馆基建工程的主要环节

1、制作项目建议书。对科技馆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初步研究,提出建设项目的轮廓设想,并报发改委和规划部门批准。

2、制作建设。分别提出科技馆项目的建筑方案和内容建设初步方案。其中,建筑方案应通过招标选定若干设计单位来完成,再经专家评选从中选出若干个方案供领导比选,确定最佳方案进行细化设计。内容建设方案应提出展教工作基本思路和初步设想。

3、项目正式立项。将建设方案(包括建筑方案和内容建设工程方案)一起报送发改委提出立项申请并得到正式批复。

4、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对建设项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详细论证;对项目技术上、经济上是否可行进行详细评价;最后提出结论性意见。

5、进行勘察设计并编制设计文件。对项目建设地点进行地质方面的勘察,对周边环境进行全面调查,然后提出项目的详尽规划和初步设计,连同建筑方案报省发改委和当地规划部门批准,取得各种相关建设手续。

6、进行建设准备和工程招标及设备招标采购。包括进行征地(拆迁),平整土地,通水、电、路,落实施工队伍,物资采购等。

7、制定建设计划和投资计划并报主管部门批准。

8、组织基建施工。提出开工申请并得到批准;遵循施工程序,按国家各种规定要求进行施工。

9、施工验收并编制施工决算和办理资产交接使用的手续。

四、强化基建工程与内容建设的结合

在项目决策阶段,内容建设部门要提出内容建设总体设想与初步方案;提出各功能部分(如展厅、影院、实验室、讲座厅等)的主要建设内容,所占建筑面积及空间高度要求等。基建部门要对内容建设部门提出的要求统一考虑列入相关规划。

在项目设计阶段,内容建设部门要提出各功能部分的平面布局方案;提出各功能部分的具体内容及占地面积;提出各功能部分的层高、柱距、楼地面荷载等要求;提出各功能部分的上下水接口、强弱电插座、废气、废水排放数量、位置及要求。

在项目施工阶段要全过程加强沟通,基建部门要对内容建设部门提出的要求逐项进行落实,内容建设部门要对不切实际的方案进行修订。

多媒体展厅建设方案范文2

【关键词】 科技馆 展教 服务意识

1 通过管理、培训、教育、自学、互学、引导等多种途径,提高科普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

提高科普辅导员的整体素质和服务意识,是每一个科技馆一直会面对的问题,辅导员的整体培训、梯次培养、交叉培训、竞争机制等,能够使科技馆辅导员队伍保持精良的业务能力和饱满的精神状态。

1.1 以建设学习型科技馆为载体,提高辅导员的业务素质

学习可以是多种形式的,例如,在内部培训活动中,我们可以从每个部门选出相关专业人员,由其根据自身特长确定主题,以讲座的形式给全馆同志讲课,内容涵盖现代数学、军事科学、数字技术、仪容仪表等;还可以组织读书活动,挑选管理类、励志类、文化类等经典书籍,发放给员工,采取自学和集体学习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合肥市科技馆曾经在《做最好的执行者》一书的学习活动中,采取了每个部门按照自己的工作特点,截取书中小故事改编成情景剧,给大家表演,这种学习形式新颖活泼,既能够提高辅导员的创作、表演才能,又能寓教于乐,增强职工敬业精神和执行力。

除此之外,还应该倡导职工参加继续教育和自学,鼓励辅导员参加教师资格考试、导游资格考试、普通话等级考试等,在学习时间上给与支持,在报考费用上适当补贴,提高这些辅导员的业务能力,为今后更好地适应科技馆或者科技馆以外的工作打好基础。

通过这些学习方法,可以不断完善提高辅导员业务素质,保持科技馆的学习氛围,有助于促进科技馆的文化建设。

1.2 以完善的制度和动态考核为抓手,加强对展教队伍的管理

科学、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动态考评是科技馆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一环,缜密细致、以人为本的管理制度,能让员工明确自己的责权,也能稳定员工队伍。在展厅现场管理方面,部长值班负责制、楼层组长负责制、辅导员岗位负责制是比较科学的管理机制,通过这三个级别的负责制,实现层层落实,保证各级监管得力和员工自我约束。

在科技馆管理工作中,展教管理制度是一个特殊的体系,这个体系依赖于全馆大制度,相对科技馆其他部门,却又有其特殊性。量化指标、动态考核是一个比较科学的方法。

辅导员积分考核制度和评级制度是一套比较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通过积分考核可以动态奖惩制度,在仪容仪表、着装要求、讲解规范、展品看护标准、制度执行力度等方面均有了具体规定,并对体现工作主动性与积极性的行为给与支持和奖励。辅导员日常工作是否合格,在《积分考核细则》中均能够对应找到奖惩条款,以行政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时刻督促辅导员对自己严格要求,保持始终如一的工作状态。

辅导员评级制度则是对辅导员进行评价的另一个方法,也是辅导员提高自身素质,实现自我价值的有效途径。辅导员可以根据个人情况申报岗位、级别,评级委员会依据展厅一年的发展和具体要求对申报的岗位进行统计和调整,岗位确定后,辅导员们将根据所报的岗位、级别准备考核内容,不同的级别对应不同的工作要求和不同的工资标准。这项工作每年都应该进行,给大家公平竞争的机会,这不仅督促辅导员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适应新岗位的要求,也给了大家一个展示自己业务能力的平台。

1.3 以增强服务意识为导向,激活辅导员的敬业精神

在员工中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鼓励讲解形式和讲解词的个性创新,对于团队参观,认真做好接力讲解服务,并根据不同类型的团队,采取不同的讲解方案,让观众能够体验到适合自己的、亲和的讲解方法;对于散客观众,我们应该学会观察,在观众需要帮助的时候,主动热情地进行现场辅导,耐心细致的回答观众的提问。“亲和”也好,“观察”也好,其实是辅导员服务意识的体现,没有服务意识的服务,是没有灵魂的服务;只有具备一流的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才能心系观众,才能把展教工作做得更好。

科技馆是面向公众的场馆,以人为本,建设关怀型场馆,也是我们一直积极倡导和实践的,我们不仅要做好常规服务,还应该重视关心弱势群体,尽可能扩大科普覆盖面。弱势群体更加迫切渴望学习科学知识,这其中部分人由于知识相对贫乏,甚至容易受到封建迷信、等不良因素的侵蚀,适时组织贫困地区儿童、残疾人等困难群体免费参观,可以让这部分人群感受到来自社会的温暖,提升他们的科学素养,同时也可以此扩大科技馆的社会影响,增加美誉度,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观众事无小事,我们应该始终把以人为本作为服务理念,关心照顾每一个进馆参观或者在馆外等候的游客,例如,派专人引导车辆免费停放、为馆内外游客提供休息椅、维护好残疾人设施、为观众提供饮用水、随时根据人流量增加售票窗口、制作各种温馨提示牌等等,这些点点滴滴虽然是小事,却体现出我们在工作中是否注意细节,是否能够让观众处处感受到关怀和服务。

2 通过高水平的展教设施改造更新,实现常展常新的可持续发展

科技馆是一个观众回头率很高的科普场馆,如何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科普要求,让他们一次次满意而来?硬件建设也是关键,科技馆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展览设施的改造、科技馆自身技术力量的培养,都是很重要的课题。

2.1 崇尚科学、鼓励创新、与时俱进,推出整建制改造展厅的思路

展览资源是科技馆科普的最主要的手段,可以说是科技馆的灵魂,直接关系到科技馆能否良好地为公众服务。布展和展品更新成为很多科技馆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这样零打碎敲式的单件或者数量不多地更换展品,效果并不好。首先,零散的更新,这些展品会淹没在展厅里,观众很难察觉,还是会提意见,说展品更新缓慢;其次,小批的展品更新,由于制作的年代不同,在风格上、表现形式上不容易做到和整个展区无缝融合,尤其是在知识体系和展示主题上无法统一。因此,我们认为应该以整建制更新展品、整个展区改造的思路,制定长远规划,根据财力分步实施。

2.2 展区改造的内容、方案、程序、质量和保障

展区改造的内容、方案、程序、质量和保障,是一套科学、完整的体系,是改造工作能否成功的关键,也是改造后的展区日后良好运行的保证。

展区内容和板块设置是科技馆改造工作的最初定位,改造选题要契合观众科普需求;要适合自己场馆的建筑特点和硬件设施;还应该注意保持传统经典展项与现代高科技展项并存。任何高新科技其实都是依托于基础科学的,不能为了展示抢眼的高科技,就忽略经典的基础展品。例如:“锥体上滚”、“伯努利原理”、“万有引力”及电磁、机械、光学等展品,其科学应用范围极其广泛,是科普工作中的极好展品。这一类展品,我们可以创新其展示方式,但其经典内容在改造中应予保留。科技馆是科普阵地,需要我们脚踏实地地琢磨科学原理,并以适当的展示方式向观众传播,而不能过分依赖于光怪陆离的多媒体技术,某些依靠吸引人眼球的、没有科学内涵的展品,最终只会是昙花一现。

科技馆展区改造谁做主?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如果都是从展品供应商那里直接挑选订购,就会不可避免的缺乏创造性,还容易造成与其他家科技馆雷同。如果闭门造车,只靠少数领导拍脑袋决定,又难免会与公众的科普需求脱节,还有可能会形成暗箱操作等现象。我们的解决方法是:根据展厅改造的主题和学科情况,开门办馆,分层次广泛征求意见。一是领导的意见,二是业界的意见,三是观众的意见。在具体操作层面上,从科技馆内部各部门抽调精干人员成立一个临时机构,称之为“展厅改造小组”,该小组全面负责该年度的展厅改造,以“头脑风暴”的形式担当创意设计团队,形成设计创意和初步方案,然后在馆内各部门和全馆职工中公开征求意见,再通过网络和公告等方式,广泛征求展品制造厂家和社会公众意见,然后再经过反复的自我和专家论证,最终修订为展品方案书。。

这些做法,可以总结为:创意设计、方案制定、各方论证、规范招标、施工监管、梯次验收、维护保养的全程监控,按照这样的方法和程序实施,我们就能买到真正想要的展品,保证展品的科学性、吸引力和实用、耐用。近年来,合肥市科技馆改造后的展区的展品故障率明显降低,解放了维修的人力资源、节约了维修资金,而节约出来的精力和经费又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新一轮的改造之中,形成良性循环。

2.3 以规范化的阳光运作和实际效果来争取财政支持

科技馆的运行离不开政府和广大市民的支持,在资金的使用方面,一定要做到合理统筹、精打细算,认真对待每一分钱,让财政部门和广大市民看到我们是在切切实实地花钱办实事,用科技馆成功改造后的社会影响力坚定财政拨付的信心。

多媒体展厅建设方案范文3

【关键词】数字博物馆 移动设备 三维展示 青铜器 艺术

一、“晋侯墓青铜酒器”数字博物馆展示需求分析

(一)基于移动设备的青铜器数字展示的优势

青铜器是人类文明时期的象征,早在6000年前人们就克服了原料的萃取质变,实现了复杂的生产工艺,体现了时代皇权的威严,由于它的历史文化和艺术欣赏价值极高,目前市场价值也很高。中国青铜器制作精美,在世界青铜器中享有极高的声誉,一直是博物馆中的重量级展品。陶范法、失蜡法、分铸法的铸造方法,使得青铜器几乎没有完全相同的器型或纹饰。青铜器的纹饰如环带纹、窃曲纹、兽面纹、夔龙纹等,不仅美观大气,还可以根据图案分析看出器物的年代及时代特点。

。数字博物馆的建设实现了博物馆资源最大化共享,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知识传播、教育及欣赏需求职能的高效体现。随着互联网用户及移动终端用户的不断扩充,我们已经不能满足于在互联网搜集文物资料,更喜欢走进博物馆去看真真切切的实物。而国宝级的青铜文物非常不方便移动,在博物馆展示时不能灵活多角度观看,更不能轻易触摸。所以我们考虑在博物馆实地参观时,用户可以利用智能移动设备将数字化的文物信息立体展示。如用户可以在平板电脑上直接查看文物,甚至模拟用手指放大、缩小、旋转青铜文物,可以方便、智能地了解青铜器的细节特点。

(二)数字博物馆的开发应具备的条件

数字博物馆主要功能体现在对人类的文化遗产的信息资源达到较好的宣传利用和保护作用,这包括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整合、分类、传输、展示和利用等。

第一,有丰富的博物馆馆藏品以及相关文化资源作基础,并能够不断地进行资源的扩充和信息的更新,只有这样,数字博物馆才能起到较好的文化传播功能。

第三,拥有除了互联网展示以外的多种形式的计算机多媒体虚拟展示平台,如馆内的互动地面、大型墙体投影系统、穹幕展示系统,以及可以以点带面的平板电脑等,这些高效率和操作方便的多媒体系统,都是数字博物馆的终端表现形式。

;或直接通过Beacon技术,在博物馆某展区设置文物的丰富信息,直接推送到用户终端。

(三)基于移动设备的三维数字博物馆展示任务概述

该软件要完成的是基于移动设备的平板电脑软件。晋侯墓出土的青铜器居多,按照功能分为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兵器、礼器几类,如果一一展示举不胜举,此次主要选择了酒器中的几件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文物进行三维展示。目的是让博物馆的参观者能够方便获取晋侯墓青铜器的各种历史信息、艺术价值,本系统的特色是将青铜文物进行三维再现,最大程度还原了青铜器文物的立体效果,甚至可以将当时古人用来盛酒的酒器上的盖子打开,用现代化手段清晰揣摩器物内部珍贵的铭文,使参观者想象国宝在自己手中把玩的感觉。

二、“晋侯墓青铜酒器”数字展示的开发方案

本课题将青铜展品依照酒器、食器、水器、乐器、兵器、礼器等进行分类。主要选取了山西省博物院收藏的镇馆之宝――鸟尊,及其为首的系列晋侯墓青铜器作为展品呈现。

(一)“晋侯墓青铜酒器”数字展示的界面设计方案

“晋侯墓青铜酒器”数字展示的UI设计采用了目前比较流行的扁平化设计风格,而由于青铜器是具有悠久历史考古价值的,且其本身的造型及花纹就极具艺术审美价值,所以在扁平化设计的风格基础上结合了三维图形的设计素材。

1.Icon设计

Icon是指软件系统的图标,在移动终端中也叫“启动器”图标。此次设计采用了我国著名青铜文物“司母戊大方鼎”的形象,凸显青铜器的重要价值。。但是移动平台屏幕的参数多样化,再加上手机平台,则品种更加繁复。所以依据对屏幕的精度尺寸进行分级,设计多种尺寸的Icon,如图1所示。

2.界面设计

界面仍然采用三维写实的风格,营造展品真实的展示空间气氛。利用Photoshop软件进行展示界面设计的最主要优势就是能够更整体的把握界面的色调和布局,除了可以设计绘制博物馆的首页展示效果,还可以模拟灯光立体展示效果。界面设计的结构布局、各种UI元素的安排,空间距离、面积大小、放置位置等都会对视觉习惯产生影响。所以,在设计网页时,既要保证内容的准确传达,又要考虑观众的视觉浏览习惯,界面如图2所示。

(二)三维模型制作

此次“晋侯墓青铜酒器”数字展示挑选了晋侯墓出土青铜器物件当中的一组酒器作为展示主体。为了将青铜酒器的三维立体效果完美展示,很大一部分工作就是三维模型的制作。青铜器建模时需要了解鸟尊的体积尺寸、整体造型、材质、纹理。在山西省博物院的青铜常设展厅拍摄了一些照片素材供建模使用(图3)。

(三)“晋侯墓青铜酒器”技术开发流程

“晋侯墓青铜酒器”数字展示主要运用到的技术为3D引擎技术,运用Unity3D软件进行三维场景调试,界面UI布局,实现脚本控制三维互动,最后生成开发包可以安装于平板电脑及智能手机终端。开发所涉及的软件如表1所示。

结语

本文主要对“晋侯墓青铜酒器”三维数字展示设计的开发进行需求分析,并阐述了“晋侯墓青铜酒器”数字展示设计的开发方案,分别从功能设计和技术层面对数字博物馆展示模式的创新研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并做了进一步的可行性分析。通过此次课题得出研究结论,交互式三维体验,将成为青铜器研究人员、博物馆爱好者的新型交互体验模式。

(注:本文为山西大学商务学院科研基金项目《山西省博物馆数字青铜器展示设计与研究》,项目编号:2014023)

参考文献:

[1]王巍.夏商周考古学的回顾与展望.1999年西陵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文物研究所,

[2]施晶晶.新媒体产业的盛大文学模式[J].文化艺术研究,2012(2).

[3]师丹青.手机的新应用――基于移动终端的博物馆数字化升级[J].装饰,2013(1).

[4]段建华.数字媒体艺术在当代博物馆中的应用[J].内蒙古艺术,2012(2).

多媒体展厅建设方案范文4

关键词:城市记忆;档案展览;质量管理;体系

近年来,我国一些城市档案部门相继开展了以抢救记录和完整保存城市历史为内涵的“城市记忆”工程,并在此基础上将成果转化为展览固定下来,走出了一条城市记忆的再现、保存与传播的路子。作为档案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城市记忆展有其独特的定位原则、质量要求,需要对其全过程进行全面的质量控制。。像这样的展览,其规模之大、投资之大,对于档案部门是很少见到的。如何保障这样大型的档案展览的质量,对于档案人员是一个新的课题。

高质量的展览远不是简单的陈列工作或展示技术问题,而是牵涉到档案馆工作的各个环节,包括征集展品的质量、展品的研究深度及合理有效的组织管理等。城市记忆展览以档案馆的综合素质为基础,涉及档案馆的征集政策,展品研究的深度与系统性,展览组织的合理性,展览的传播技术及与展览相关的辅助教育等。只有各个环节都符合质量要求,才有可能建造观众喜欢看、看得懂、能得到启迪与教益的高质量的成功展览。

本文以“郑州记忆展”为例,秉着突出档案特色、突出地方特色、突出社会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的质量要求,建立健全组织人员保障、资金保障、场地保障、展品保障、制度保障、技术保障等多方面的质量保障措施,涵盖从项目立项、开展到运行维护全阶段,努力将“郑州记忆展”打造成精品工程。本文结合实践,梳理出这样一个综合的多维度的城市记忆展览管理控制体系的构建逻辑,并对各体系构成要素进行了一定的理论研究探讨,同时为各地档案部门开展城市记忆展览及类似大型档案展览提供质量管理方面的经验,具有一定的推广意义。具体结构图见下图:

由上图可知,该质量管理体系是复杂多维的综合管理体系,可从三个维度对其分析:

1 城市记忆展质量要求

作为档案展览的一种特殊形式,城市记忆展有其独特的定位原则、质量要求。

1.1突出档案特色。城市记忆展是由档案部门承办的,展览应重点突出档案专业特点,以展出档案文献为主,以馆藏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全面展示本市的发展历史、发展成就,展示本市厚重的文化和发展水平。种类丰富的档案资源是见证城市发展的最有力注解。在展览形式中,也应体现档案特色,提炼档案专业符号,展示多样性档案展品。

1.2 突出地方特色。城市记忆展依托各类档案载体,在梳理和归纳本市历史的基础上,结合本市地域特点,有重点地选择最能反映本市历史发展或最有影响的重大活动、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让观众在参观过程中了解本市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文化。

符号是一切知识和信息的载体,人们创造符号的同时,便赋予了它文化象征的含义,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意义或是用来象征某种意义的具体事物”。[1]“郑州记忆展”在布展之初,就提出要提炼郑州符号,如黄帝、嵩山历史建筑群、老火车头、市花月季、市树梧桐树叶、二七塔等,并从细节入手,采用灯光、雕塑、多媒体等手段展示郑州特色。

1.3 突出社会教育。档案展览是档案馆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档案展览,不仅是档案馆建设的需要,也是挖掘档案信息资源,充分发挥档案馆教育功能和档案社会作用的需要。城市记忆展更应突出社会教育功能。“任何关于展会的表述形式,如果没有惊喜的冲击力,都会起到负面作用。”[2]“郑州记忆展”以展览的传统手法与声、光、电、图等多媒体现代高科技的巧妙配合为展示手段,体现了展览的档案性、文化性、社会性、知识性、趣味性、互动性、艺术性,全景式、多角度、立体化地展示了郑州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公众目光,凸显了档案展览的社会教育功能。

1.4 突出以人为本。城市记忆展是一项面向社会、面向不同受众人群的系统工程。在展览主题的选定上,应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在展览陈列的内容上,应充分考虑观众的兴趣,符合观众的愿望;在设计施工上,应突出人性化特点,服务于不同群体的需求。“郑州记忆展”在路线设计、硬件软件配备方面汲取同类展馆的经验教训,为参观者提供安全、方便、舒适的参观环境。安装有安全警示标志等,硬件设施完善,并配备现场讲解员、接待服务人员和休息区。

2 城市记忆展质量保障措施

2.1 组织人员保障。城市记忆展涉及的人员众多,职责也极为不同。为保障展览质量,需专人负责,分工合作,权责分明。“郑州记忆展”相关人员可分为:

(一)项目领导小组。“郑州记忆展”耗资巨大,涉及部门多,为解决部门间协调问题,成立了由市领导做组长,多个机关领导组成的布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档案局,统一部署布展工作。

(二)脚本编写组。城市记忆展要求主创人员具有深厚的文史功底,在自身人员达不到要求时,还需巧借外力。“郑州记忆展”借助外聘史志专家的智慧,不断论证、反复推敲形成展览的脚本,保障脚本质量。

(三)展品收集人员。为了使展品丰富多样,郑州市档案馆将展品收集人员分成了馆藏查询组、省市县(区)兄弟档案馆查询组、网络收集组、征集社会散存组等小组,多渠道开展展品征集、征购工作。

(四)设计、监理和施工人员。城市记忆展能否打造为精品工程,还依靠设计、施工和监理人员的水平和责任心。为保障施工质量,“郑州记忆展”在向社会公开招标时,对监理人员、设计人员资质与业绩都做出了严格要求。

(五)现场监管小组。“郑州记忆展”专门成立现场监管小组,由郑州市档案局馆专业人员担任,深入工程一线,协调参建各方关于现场工作关系,为推进工程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正式开展后,小组成员直接转换为维护人员,由于一直负责施工,对展厅设施了如指掌,也提高了维护水平。

(六)讲解员。好的讲解员可以激活展品,让观众切身感受城市记忆展的魅力。“郑州记忆展”通过对外公开招聘与选拔本馆职工相结合,实地讲解竞争上岗,选中了5名外形端庄、年轻、口才好的讲解员,并安排她们去省博物馆参加专业培训,到二七纪念堂等单位观摩学习,提高讲解水平;要求讲解员统一着装,挂牌上岗。。

2.2 资金保障。资金是我国档案部门最头疼的障碍。“郑州记忆展”在筹建之初,通过对国内相关展览实地考察、询价,预估投资额为570万元,经与郑州市政府、发改委、财政局、重点项目办多次协商,争取资金支持,最终将“郑州记忆展”项目纳入全市投资计划。在深化方案阶段,为保障展览质量,追加资金到688万元。在进场施工时,又针对设计变更再次追加资金,最终总投资达到700多万元。

为了保证城市记忆展制作的科学品质与传播能力,应该建立相关的资金分配保障制度,使展览建设在更合理和有效的资金平台上运作。“郑州记忆展”资金分为工程费、监理费、预备费等,并从档案馆日常经费中保障展品征购、仿真制作费用及专家聘用费用。从工程费中预留了10%的质保金,以督促施工单位保质保量地完成布展工作。

2.3 场地保障。场地指城市记忆展的陈列场所。场地空间大小制约着陈列展览的形态,限制了设计人员的发挥。“郑州记忆展”位于郑州市档案新馆五楼,展览面积1600多米,[2]为布展提供了充足的场地。

2.4 展品保障。展品是城市记忆展览成功的根本,是必需的物质基础。。;同志1952年10月视察黄河的珍贵影片;中央电视台六集系列专题片《商战》及“中原之行哪里去――郑州‘亚细亚’”的电视广告片,等等。

2.5 制度保障。“无规矩不成方圆。”城市记忆展即使质量要求及预算既定,人员定位及权责明晰,但具体开展工作还得约法三章,针对布展活动定出规则,使这些工作承担执行者在规则边界内开展工作。

为确保安全生产管理和保证体系能正常运转,“郑州记忆展”监管小组建立和完善了各种规章制度,主要包括《监管人员守则》、《监管人员职责》、《监管人员廉洁自律规定》等,每周定期召开监理例会,落实质量检验制度和现场检验方法的具体实施;督促施工单位对施工、质检人员的业务培训,熟悉设计文件和建设工程法律法规,以及所涉及的工程验收标准、规范、规程;熟练掌握质量检验的制度、程序和流程,对产品的检验规定和验收技能及管理知识。

2.6 技术保障。与传统档案展览相比,多媒体技术应用在档案展览中的优越性十分明显。它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展陈方式的多样化,丰富展览形式;;可以通过多媒体设备,在有限的空间内储存并展示大量的档案信息,拓展展览空间;还可以通过创设参观情境,全方位调动参观者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激发其学习欲望和参观热情。[3]“郑州记忆展”就配备了180°环幕3D动漫、幻影成像、电子翻书、电子沙盘、模拟动漫、桌面互动、地面互动、触摸屏、集声罩、电子签名、触摸答题、拼图游戏等声光电及互动设备。这些技术的使用并非是为技术而技术,而是技术为展览内容服务。

3 城市记忆展各阶段

3.1 立项与前期筹备阶段。“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郑州记忆展”前期筹备之时,郑州市档案馆组织项目组成员前往北京、上海、深圳等十余个城市的档案馆、城市规划馆、博物馆参观、学习、座谈,汲取举办展览的先进理念、现代手段和成功经验。

3.2 展品征集与脚本撰写阶段。首先,依据郑州历史设计展览的板块;其次,在对馆藏各门类档案资料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提炼可以用来布展的素材;最后,对于馆藏不足部分,以《郑州市志》为蓝本查询线索,为下一步开展征集明确方向。

展品征集小组先后历时三年前往中国第一、第二历史档案馆,档案馆、铁道部档案馆等省内外档案馆及波兰驻华使馆、中央电视台、新华社等单位,走访郑州籍各界名人、在郑工作过的老领导及家属,深入郑州市各级各类机关企事业单位以及古玩旧货市场、淘宝网等,对保存在各单位及散存在社会上的珍贵档案进行了较为全面而细致的征集和征购。

“郑州记忆展”对设计所需各类资料准备扎实。尤其是布展大纲脚本编排完整有序,文、图、表、音像、实物罗列清晰详尽,为布展形式设计提供了翔实、准确的依据,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

3.3 项目招标阶段。“郑州记忆展”分设计施工一体化和监理两个标段国内公开招标。招标时对报名单位资质及业绩进行了严格要求:

报名单位须具有独立法人资格,持有《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注册资金不少于1000万元;须同时具备建筑装饰装修工程专业承包一级以上资质、装饰装修工程设计甲级以上资质或具备设计、施工一体化一级资质;须具有经年检合格的安全生产许可证,近三年来无重大事故和不良记录。布展公司2005年以来需具有综合成就展、档案专业展等文化项目展览实施业绩经验,单项合同额不少于300万元(以合同为准)。

项目经理应具有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资格。布展总设计师(负责人)应具有建筑装饰装修相关专业高级职称,2005年以来具有单项合同额不少于300万元的综合成就展、档案专业展等文化项目展览设计业绩。项目经理与总设计师均应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关系,没有正在建设和正在承接的工程项目。

“郑州记忆展”项目组本着制作精良、投入合理原则,选择具有成功制作大型展览经验的装饰公司进行合作,将脚本的文字升华为触手可得的展览成果。

3.4 方案深化与论证阶段。“郑州记忆展”为了保证展览效果,先后多次邀请了省内方志、历史、文物、艺术、建筑、装饰等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对布展设计方案进行论证,结合布展脚本和有关专家提出的意见,组织中标单位对设计方案进行了为期半年的深化设计和修改完善。

3.5 进场施工阶段。“郑州记忆展”于2012年7月开工以来,展厅监管人员深入工程一线,协调参建各方关于现场工作关系,并要求施工和监理严格按照“科技引领、精细管理、团结协作、负重拼搏、安全和谐、优质高效”的“二十四字”方针和管理“零失误”、工程“零缺陷”、安全“零死亡”、廉政“零案件”、施工“零干扰”的“五个零”工作目标,突出重点抓“三控三管一协调”工作,即投资控制、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安全管理、合同管理、信息管理;协调矛盾。项目在建设单位的大力支持、施工单位的大力配合下按照合同要求保质、保量如期完工,没发生过一例安全事故,得到了政府质监部门及社会相关部门的一致好评。

3.6 验收改进阶段。展厅于2013年5月完工,工期260天。经工程监理评估:施工方已按合同约定及设计图纸的内容完成了全部施工任务;单位工程所含各分部分项质量全部合格;质量保证资料齐全、完整;相关安全和功能检测资料完整;主要功能项目的抽查结果符合相关专业质量设计及验收规范的规定;观感质量综合评定为良。对“郑州记忆展”装饰装修项目综合评定为合格。

3.7 向社会推介阶段。“郑州记忆展”极为重视宣传工作,向社会大力推介,把参观人数、参观人员感官作为评测展览质量的重要指标。。在郑州档案信息网上设立三维展厅栏目,观赏者可以不受地域限制24小时观看“郑州记忆展”,犹如身临其境一般。为扩大宣传,还推出了精美的小型宣传折页及内容更加全面的《城市记忆――郑州历史发展档案图集》。

3.8 运行维护阶段。“郑州记忆展”形成展品更新机制,及时更新展览内容。对观众提出的意见及时处理反馈,发现错误及时更正,使得展览趋于完善。

总之,档案部门可选择以城市记忆展的建设为切入口,从展览质量保证的各个方面展开工作,从而全面带动档案馆的征集、保护、研究、展览制作以及配合展览的公共教育,从整体上提升档案馆的品质。

参考文献:

[1]李鑫.博物馆陈列中的典型象征符号及其应用[J].中国博物馆,2006(01):36~38.

[2](德)乌韦・J・赖因哈特,(韩)菲利普・托伊费尔.博物馆、艺术馆、展览馆:展览和陈设设计[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3.

多媒体展厅建设方案范文5

首都博物馆新馆位于北京长安街西端,是反映北京城悠久历史、灿烂文化、革命传统、建设成就与国际大都市风貌的主要窗口,也是重要的国际交流的礼仪活动场所。作为21世纪的博物馆建筑,首都博物馆新馆不仅要展现历史,还必须着眼人类的未来,从人文、科技、环保的角度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首都博物馆是一个公用文化设施,还应该具备普及性、大众性。

首都博物馆是以一个长方体、一个扁方体和一个倾斜椭圆体三个几何造型加上平顶屋面和幕墙围合而形成的现代建筑群。地上部分是三个分体独立形式,地下三层则连成一体。平面功能以基本陈列与临时展厅区、专题陈列区、文物库房、办公区、大厅、多功能报告厅和设备区七大功能块为主体。另外还有地下停车库等辅助部分。

因此,在首都博物馆新馆建设中,智能化工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博物馆的建筑特点,必须围绕这些特点提升博物馆的固有功能。

首都博物馆的智能化以建筑、结构、给排水、暖通空调、电气、电讯等专业的通力合作为平台,从博物馆保存、研究、陈列、休闲的基本功能出发,兼顾建筑的造型特点、结构特点,力求实在的运行效果、正确的技术方向和明显的投资效益。

首都博物馆的智能化工程具体包含了20个子系统。

文物安全是博物馆的命根子,因此,文物安全环境监控是博物馆智能化工程的第一要素。文物安全环境监控功能包括了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含停车库管理系统)、消防监控与自动灭火系统(含应急广播系统)和楼宇自动化系统,共三个子系统。前二个子系统是防止文物因为人为因素而受到损失,后一个子系统则是尽量延缓文物的自然老化损坏。

博物馆是社会公众的重要文化艺术殿堂,也是一个城市的名片。随着对内、对外交往的日益增加,随着人民经济文化水平的提高,博物馆举办大型礼仪与公众活动必将越来越多。智能化工程的礼仪与公众活动功能包含大屏幕信息发播系统、音响灯光联动控制系统二个子系统,切实保障礼仪与公众活动的组织秩序和艺术效果。

博物馆是人类终生教育的课堂,也是公众休闲的高雅场所。博物馆应当以人为本,为观众提供充分周到的各类现场服务。智能化工程也应该积极配合各种观众现场服务设施。。观众可以在电脑上用虚拟方式自由地查询浏览博物馆以前举办过的各类陈列展览。。。交互式文物知识测试系统则是为了测试陈列展览效果、增加观众参与性而设置的多媒体系统,观众可以在电脑上针对展示的样本进行知识问答。电脑对答对一定数量问题的观众提供免费参观券或者其他奖品。同时,电脑系统对观众的测试结果进行记录和统计,作为分析观众状况和陈列展览效果的原始数据。

博物馆的观众服务不能局限在现场,在当今信息化时代必须延伸到信息化服务领域。。

众所周知,节能是智能化的一个重要目标。但是,目前智能化系统的节能设计仅仅停留在照明节能和空调节能这样简单的二次能源的减少耗费上面。甚至空调节能都很难做到。事实上,节能是一个大概念,不仅包括节约电能这样的二次能源,更包括了对水、煤、石油等一次能源的节约。绿色环保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北京市政府对首博工程的明确要求。为了以实际工程效果体现绿色首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首博智能化工程中环保节能功能主要有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和智能绿化喷灌系统二个子系统。

若干子系统的特殊设计

安防系统是博物馆的要害系统。根据首博新馆的特点,在安防系统设计中,特别注重了三个方面:一是注意开放场景式展示区的安全防范。场景式陈列采用多种探测技术对开放空间的零星展品进行全方位的安全监控,既允许观众的入内参观,又保证了文物的安全。二是对照明控制的区划。照明控制的实际功能不仅是节能的时间程序控制,更多更主要的是及时响应安防联动。因此,在智能化工程中把照明控制直接归纳到安防系统中,不再由楼宇自动化系统管辖。三是防暴安全检查。众所周知,防暴安全检查越来越成为公共场所的突出问题。博物馆作为影响面广、流动人员多而密集的敏感地区,采取了防暴安全检查和防暴处理手段。

中国文物的材料质地决定了大多数文物既怕火又怕水。而且基于目前的文物修复技术,文物受水破坏的后果更严重。因此,博物馆消防系统要更多地立足预防。杜绝火种,提早报警是非常重要的。首博智能化工程中除了采用常规的温感、烟感、红外探测手段外,对空调机房、管线采取了空气抽样检测,提前消防报警时间。在较大范围地采用气体灭火的同时,特别注意了灭火手段对展厅内文物与观众的共同安全性问题。确保不对文物和人员产生物理和化学的二次损害。

以往的博物馆工程案例证明,一味恒温恒湿的空调系统虽然保证了文物存放的安全性,但与观众的舒适性要求相悖。为此,首博楼宇自动化系统根据文物安全的核心在于恒湿的特点,采用恒湿不恒温的独特的智能化空调系统。将文物库房和展厅24小时内相对湿度的变化幅度控制在2%以内,以恒湿保证文物存放安全。同时又允许24小时内温度变化幅度不大于5℃,让展厅温度随外界自然气温有一定幅度浮动,以求较好的对人舒适度,也提高了节能效果。

综合布线设计中,根据首博三个独立几何体建筑和多层次计算机网络的特点,不仅在三个几何体之间采用光纤连接,在上层计算机主网与下层计算机子网之间也用光纤连接,使得整个综合布线与多媒体信息传输拓扑相匹配,从技术结构上防止产生信息瓶颈。此外,还专门对一些细节进行了推敲。;为消除文物库房电气火灾隐患,文物库房内不再设置有线信息点等等。

由于博物馆日常功能是提供参观,行政办公原则上与卫星传播和电视新闻无关,因此,卫星系统只预留接口。另一方面,基于博物馆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历史责任,首博的有线电视系统在缩小接收功能的同时,增加了发播功能。在接收方面目前仅在行政办公室、党政工团办公室、大厅投影系统、多功能厅和安全监控室设置有限的社会有线电视信息端点,保证及时了解重大新闻。在发播方面, 首博预留了以后扩展自制DVD水平节目,并通过社会有线电视网络向公众发送,设施和设备。

重点区域智能化功能简述

按照国际博物馆协会对博物馆功能的定义,博物馆已经从原来的“文物收藏、研究、陈列”的学术机构,演变成为“保管、研究、陈列、休闲、礼仪”综合的社会公众活动和终身教育场所。因此,从博物馆人流、车流、物流、信息流管理的要求出发,确定了智能化工程中大厅、多功能厅、陈列室、文物库与文物通道、停车库等重点区域的功能。

例如,北大门和东门在重大节庆活动时可以安装非接触式防暴安全检查装置。存衣处内部设一个防暴处理间, 以备检查处理可疑物品。大厅内设置多媒体导览电脑,介绍首博基本情况和陈列内容。大厅按照自然日照强度和入射光线角度自动调节电动采光窗,保持大厅的明亮度和柔和性。大厅安装太阳能发电效率显示屏,实时显示全馆的用电总量、太阳能发电量、公共区域耗电量等指标。举行礼仪活动时,大厅的温湿度、照明、音响、电动投影幕、电动采光窗等采用电脑协同调控。仪式前大厅多媒体投影屏幕放映相关的标语和背景信息。仪式中大厅各处具有均匀清晰的音响。首博可以自行进行实况拍摄和录音,并在仪式结束后半小时内提供相应的多媒体光盘。

多功能会议厅设综合性电子发言席和正视式主席台。综合性电子发言席具备话筒、三维投影仪、幻灯、录像机、触摸式电脑、信息点。正视式主席台预设信息点地插座和若干分体式嵌装电脑、显示屏的讲台。主席台面向观众方时不用回头也能看到演讲演示的内容。会场固定式坐席前三排设信息点,后排及可移动坐椅采用无线网络方式以便与会人员记录和组织发言、对外沟通。

多功能会议厅立足2l世纪跨时空的网络演播式会议。。多功能会议厅的信息组织通过网络搜索引擎从互联网和馆内局域网后备数据库进行素材预检索,对现有纸质/电子出版物进行转换播发预处理。。。会议所需要的外场及互联网信息及时接入和配合播放。本馆局域网设置多媒体信息检索点, 向公众开放,可浏览会议进程。授权互联网用户可以实时参与现场讨论。

根据上下错层停车库的建筑特点,停车库管理包括出入管理,车辆流向管理和车位管理三部分。出入管理是车辆停车的秩序和费用管理,采取感应Ic卡方式,区分内部车辆与外部车辆、长期车辆与临时车辆。车辆流向管理则侧重车辆在停车库内移动、停放的安全管理,包括红绿灯指示系统和摄像记录系统。车位管理系统是为了提高停车库的效率和安全性而设置的, 由车位探测及入口处的停车位和指示屏二部分组成。特别为了避免出入地下停车库的光照反差,停车库出入口灯光将根据室外自然光照自动调整亮度,使停车库出入口车道构成照明过渡区,防止车辆出入时司机的瞬间失视。

绿色环保是智能化的重要组成

太阳能的利用体现了节能、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作为“新北京、新奥运的标志性建筑,首都博物馆新馆工程采用太阳能发电技术已是势在必行。太阳能发电系统仅仅一次性建设投资,日常运行中除低额的维护费用外,不再消耗任何化学资源,也不再产生发电成本。既节约了宝贵的地球资源,也节约了运行费用,并且能够对夏季白天电力供应的“削峰”作出贡献。

在建筑设计方面,首博新馆安装太阳能电池板的面积5000O以上,预计发电量超过300千瓦。而首都博物馆公共区域(大厅、走廊、地下停车库)的照明用电量约330千瓦,而且都是在白天太阳能充沛的时间用电。因此,首博太阳能发电系统不再用电池储能方式,采取低压直接并网方式,这种做法获得明显的使用效益。因此,首都博物馆新馆的太阳能发电系统是一个真正的实用工程。

大面积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均衡性问题,在自然环境下因光照、日温、灰尘等因素所可能产生的对发电效率的最大的影响是技术风险。太阳能电池板与屋面结合的抗风负荷问题是最大的工程风险。大面积太阳能光伏电池板的维护与渗漏问题是太阳能发电系统最大的运行风险。为此,按照首博屋顶结构,选择蒙皮式非晶体柔性太阳能发电板,与屋面平顶一体化安装。

对于晚间用电的室外庭院灯和草坪灯,则根据它们的使用特点,采用电池储能式的独立太阳能灯。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是重要的环保意识。博物馆环境的室内外绿化又是常见的建筑手段。为此利用智能化系统精确“消费”能源的特点,对绿化灌溉用水采取土壤湿度检测和管网水阀联动方式,实现绿化灌溉的自动微灌控制,改变以往落后的无控制灌溉。

应急电源的设计也有绿色环保问题。通常采用的柴油发电机,由于规范要求每月进行试车,不仅无端地消耗柴油,而且还有污染、噪音等问题。首博拟采用免维护的胶体电池EPS应急电源,摆脱柴油发电机。

“集成”设计

今天简单定性地实现一个自动控制系统,是中学生也能够做到的事情。关键在于如何真正定量地保证智能化工程的运行效果。这就必须解决智能化系统与其对象之间的集成问题。

首先是智能化系统与建筑之间的集成。如果建筑各工种设计不结合智能化工程的目标和要求,那么智能化工程的目标注定实现不了。

例如,博物馆的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应当有强大的自卫能力, 因此应当在每层设有独立的安装门禁设施的混凝土墙配线间,否则就无法保证安防系统的管线安全。安防监控中心也应该有卫生间等设施,便于固守。

文物安全至关重要的恒湿要求,依赖于空调系统的设计。各个陈列室存放不同质地的文物,要求不同的相对湿度,观众和文物又对湿度有不同的要求。因此,空调系统必须严格按照《首都博物馆(新馆)建筑方案设计征集规程》“设计任务书”的要求,将各展厅分成二至三个区域,分别对应一台空调,并各自进行空调参数的设置,允许变参数运行。再如,过大的风速与风量会对文物造成风化破坏。因此,博物馆库房与展厅应当采取多风口、小风量、低风速的空调方式。显而易见,没有建筑设计的相应配合,单凭楼宇自动化系统要达到恒湿调节,那是空想。

再有,博物馆的大厅和古戏台都是重要的礼仪活动场所,各处应当具有清晰的音响。而再先进的电子声学不可能纠正建筑声学的缺陷。这就要求在建筑设计中充分考虑这些区域的建筑声学效果以及与陈列区的隔音。

原先首博建筑设计把停车库布置在文物库房顶上。车辆进出的震动和可能发生的从停车位对楼板的盗掘,显然不利于文物安全。通过讨论将停车库迁移到文物库上层的旁侧,中间增加设备机房缓冲过渡。这就延伸了探测点与被防护对象之间的空间距离,大大提高了文物库房的安全性,减少了安防的投入。

根据运行特点恰当地实现智能化系统的管理集成,即所谓的“按需集成”,也是智能化工程的一个重要课题。

由于智能化系统的高科技特性,为了提高各个子系统的可靠性和建筑的整体管理效率,首都博物馆新馆应当有集成管理。但是,集成管理系统一定要减少联动的环节,降低故障率。也即集成的程度要深入,集成的范围必须从实际的管理模式和编制出发。一般而言,博物馆没有必要强行建立一个集中的中央集成控制系统。

譬如,多功能会议厅与多媒体视听室的温湿度、照明、音响、银幕、窗帘等应该采用电脑本地协同调控方式。从中央控制室远程异地监控既不及时,也没有必要。

博物馆的管理规范中规定了安防监控中心只能与消防监控室合一。因此,楼宇自动化系统的监控就必须另辟场地。

首博三个几何体建筑在地面以上没有沟通的通道,为了加快处警速度,必须在北侧主入口处增设一个安防值班室。这样,安防监控中心与安防值班室之间就存在着安防系统分和合的集成问题。

从文物安全管理出发,在保管部办公室安装了各个文物库、陈列室的温湿度显示屏,进行业务性监视。从而,楼宇自动化系统也产生了同样的分控与总控的集成问题。

举行礼仪活动时,大厅的安防监控十分重要。仪式中大厅投影屏又需要放映相关背景和转播实况。。

单独实施的智能化系统

智能化工程中有些子系统与建筑工程有较大的离散性,或者与土建周期不容易同步。这些子系统就应当单独实施,不宜纳入到建筑工程中。

多媒体展厅建设方案范文6

在现代社会,气象科学的影响力已经渗透到生态学、地理学、海洋学乃至社会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并与人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有鉴于此,中国科技馆在今年3月建成了新展区“气象之旅”,并于3月23日开馆。。

食品展区“变身”说气象

中国科技馆展览设计中心主任崔希栋说:“早在2006年,中国科技馆在奥运中心区东侧筹建新馆的时候,就曾经策划过一个关于气象科技的专题展区。这是因为我们都深知,气象科学与公众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而新馆三层展厅的主题就是‘科技与生活’。但是,由于新馆需要展示的科技内容非常广泛,必须权衡各种意见进行取舍。所以,在新馆建设过程中,专门的气象展区就暂时被‘忍痛割爱’了,一部分与气象有关的展品被分散地放置于其他展区。比如在四楼的‘挑战与未来’展区,我们设置了一个‘气候变化’的大型沙盘。但建设一个气象展区,一直是我们的一种情结。”

中国科技馆开馆3年后,中国气象局局长郑国光与时任中国科技馆馆长徐延豪在一次交流中,共同表达了在科普领域进行合作的意愿。双方随后经过深入研究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的一项合作内容,就是兴建一个专门的气象科学展区。于是,气象科学展区得以“复活”。

崔希栋说:“气象科学展区利用了原农业展区‘衣食之本’中的食品科学区域,撤出了大约340平方米区域内的9套既有展品,并动用了此前未启用的120平方米户外露台,以容纳包括户外气象站在内的15套展品。气象科学主题展区被定名为‘气象之旅’。它包括‘气象万千’、‘风云际会’和‘身边气象’3个分主题板块,让公众学习气象科学,了解气象技术,体验气象科技之于日常生活的巨大意义。”

三大板块讲述风云“门道”

“气象之旅”展览由中国科学技术馆和中国气象局共同完成展览内容策划和方案设计。其中,标志性展品“小球大世界”由中国气象局提供,两件展品由中国科技馆自行设计制作,其他展品和展区布展则由国术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负责深化设计并制作完成。

国术科技公司总经理袁国术介绍说,“气象之旅”展区的设计,暗含着“认识气象”、“了解气象”和“应用气象”的逻辑线索,循序渐进地将观众带入展览营造的情境中。围绕着标志性展项“小球大世界”,“气象万千”板块为观众介绍各种常见的天气现象,“风云际会”展示了现代技术(比如人造卫星)对气象科学的助力,“身边气象”则表现气象服务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最终使参观者意识到“生活离不开气象”。

“气象之旅”展区的标志性展品,是由直径2.4米的碳纤维质球体和4台投影仪组成的“小球大世界”。这4台投影仪由计算机控制,使它们投影出的图像在球幕上无缝拼合。当它播放全球卫星云图的时候,观众们就会有一种“宇航员在太空中观看地球”的感觉。

位于“小球大世界”上方的4颗气象卫星的模型,则与这个巨大的地球模型相映成趣。。

利用户外露台设置的中国科技馆气象观测站,是中国科技馆第一件与室内展览密切相关的户外展品。在紧邻展区的露台上,放置着百叶箱、温湿计、光照仪、可吸入颗粒测试装置、降水测量仪、风速计等气象观测器材。它们都由电脑来控制,能够全自动运行并将实时采集的数据通过终端显示设备展现在观众面前。

实际负责“气象之旅”展陈设计和布展工作的国术科技副总经理王晔说:“参观这件展品的时候,观众可以通过磨砂玻璃门上有意留出的‘窗口’,观看气象站仪器设备的运作情况。而后,他们可以再观看气象站接入室内的终端,实时了解当时的气象资料。紧邻终端布置的说明牌,以及终端自带的多媒体介绍,则可以让观众了解这些仪器的工作原理。”

用心体验读懂天气

虽然几乎每个人都会收看(收听)电视台、广播电台的气象节目,大多数人也深知气象科学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意义,但如何在科普展馆中进行有效的气象科普,让公众了解气象观测背后的奥秘,却一直是个不易解决的问题。这或许是因为现代科技馆都非常注重观众与展品之间的互动体验,而气象科学不同于“触手可及”的力学或几何学,因而不易设计出足够有趣而且能反映科学事实的互动展品。

“因此,在设计这个展览的过程中,国术科技不仅与中国科技馆和气象学领域的专家反复沟通,共同探讨应该出现在展厅里的展品,还致力于将一些此前很少采用的先进展览展示技术和创意应用到展品制作上。”王晔说。

他告诉记者,一件旨在展示风力级别的展品,就被设计成风力体验装置由循环型风道所组成,风道之间留有一定空间作为体验区。观众按下风速等级按钮,将手放入体验区,此时可感受到各级风之间的风力大小,体验它们之间的区别。在风道出风口处均设有安全防护措施,以保证观众在互动的同时不会受到任何伤害,把自然气象现象带到观众的身边。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