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例6篇

2024-09-28 来源:华佗小知识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文1

关键词:高校;环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4)05-0241-03

在日新月异的网络化信息时代,网络的触角已触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网络的应用也已遍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我国大学生是既是使用网络最频繁,同时又是在其中受益最大的群体,网络日益成为他们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

在我国,德育知识传授的主要渠道和主要阵地是在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上。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与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对应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便应运而生。。

理论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的概括众说纷纭,但大多数学者一致认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理解。从广义上:网络环境下的思想教育,即在网络化的社会环境下,传统的思想教育从理念到内容、手段、机制与组织方法如何发展、创新;从狭义上:基于网络的思想教育,就是把网络作为思想教育的新阵地、新工具、新方法,用以加强和改进思想教育。①近年来,国内大多数的研究者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偏向于狭义层面的理解。

二、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优势分析

在现代,网络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传播媒介,运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益处是我们大家有目共睹的。

(一)创新了教育模式,拓宽了教育渠道

由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大多在教室或校园等一定的小空间范围内,采取的是一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面对面的教育模式,教育方式也比较单一,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常常使受教育者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不易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长此以往,学生就会对该学科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效性的发挥。利用网络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的创新,也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渠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对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以从传统的“面对面”的模式,逐渐增至发展为“屏幕对屏幕”的交流模式。②

(二)满足了大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而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代大学生多以90后为主,90后是充满个性的一代,他们追求和展示个性的欲望尤为强烈。然而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教学还是以教师讲述为主,这种教学方式只是单纯地向学生灌输理论,课堂教学死板、单一,过多的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并没有顾及到学生的切身感受,长此以往,就无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大学生的亲睐。。

(三)有利于发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网络之所以具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还是由于网络的超时空性,这种超时空性可以使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随时随地都可以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且不受时间和场所的限制。。。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劣势分析

(一)减弱了大学生的自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的人们越来越依赖于现代信息工具,大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等设备上网,很容易使他们自我约束能力减弱,陷入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随着90后大学生自主意识不断增强,一些大学生更注重自我发展,他们常常在网络上发泄现实的压抑,常常出现积极和消极情绪交织的状况,在这一状况下,大学生精神上的追求往往容易为物质利益所替代,导致一些大学生追求个人发展和眼前利益,往往社会责任心缺乏甚至缺失。

(二)使大学生过多重视网络人际交往,而忽略了现实人际交往

网络虚拟空间扩大了人与人交往的范围,在网络里的人际交往无需考虑现实人际关系中的面部表情、肢体动作等因素。在网络世界里也消除了地域的限制,与其他城市甚至外国人都能够实现沟通,使得大学生更亲睐于这种快捷式的网络人际交往,以至于陷入网络世界无法自拔。虽然他们在网络世界里人际关系处理得很好,但一回到现实生活中,面对同样的人也许不知道怎么交往甚至会产生现实人际交往恐惧症,甚至导致与现实中周边的人脱节,与现实社会中的他人交往与沟通能力减弱,出现了人际交往上的异化现象。

(三)易造成大学生的认识偏差,阻碍其高尚道德人格的养成

网络中的信息多种多样,复杂多变,在千差万别的信息中,多种多样的价值观充分的体现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将面临严峻的考验,如果不能及时的引导和教育,会导致他们价值观念与道德意识的动摇,而且网络中的信息传播的无障碍性,易造成信息真假难辨,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是非辨别能力,有时候因缺乏常识或理性判断,这将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

四、网络环境下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和对策

网络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不是局部的、表面的,而是全面的、深刻的。由于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所以更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针对性都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方法和途径也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创新,网络在为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发展机遇和积极作用的同时,对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只有始终站在时代的前沿,站在全局的高度,充分利用网络这一新媒介才能进一步为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服务。

(一)提高对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认识

互联网具有丰富的形式和内容,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巨大的空间。。首先,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地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对象是大学生,大学生的需要在哪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要发展到哪里,如今,互联网已经成为众多大学生学习知识、交流思想、娱乐休闲的重要手段,为此,必须把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校教育管理中去。其次,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虽然网络环境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着劣势,但笔者认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是占主要方面的,它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丰富的资源和多种教育手段,因此我们要充分地认识到信息网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更多的是机遇。最后,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创新。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代先进手段的广泛应用,传统的教育方法的弊端也逐渐凸显,为此,高校应着力探索和运用现代化大众传播媒介和交往方式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二)加强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队伍建设

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复杂的工作环境和工作任务,相应地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次,加强业务培训,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三)加强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环境的管理

网上舆情对大学生的思想影响越来越大,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事件都离不开网络这一传播媒介,因此,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显得更加重要,所以必须把对它的重要性认识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首先,加强对学生网络行为的管理,强化网络道德教育。在网络环境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人们的传统道德观念极易受到挑战,而且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尚未形成,更易受不良思想的影响,所以要教育学生严格遵守网上行为规范,规避自己的网络不文明行为。其次,加强规章制度建设,规范校园网络管理体制。。。。

注 释:

①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十年历程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5(7):80-82.

②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经济科学出版社,.50

参考文献:

〔1〕清华大学高校德育研究中心.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的十年历程与发展[J].思想教育研究,2005(7).

〔2〕.论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学理论,2010(4).

〔3〕李伍峰.网络时代的舆论宣传工作[J].信息网络安全,2006(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文2

关键词: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实效性 评价

据CNNIC(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统计,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5.13亿,大专及以上学历人群中互联网使用率在2011年已达96.1%,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为18.7个小时[1]。由此可见,互联网已经成为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必争之地。高校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更好地正确教育、引导大学生,培养出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果懈怠或不重视,则必将失去对广大大学生思想状况的把握,甚至会导致大学生的思想发展背离社会和人民的要求,出现难以预料的严重后果。

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涵义

目前,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定义。广义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在网络社会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狭义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者将网络作为载体和传播手段,对教育对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活动。本文主要是基于狭义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讨论,兼顾广义概念的合理性。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确立视域,就能更好地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定义和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是指高校教育主体按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任务要求,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平台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而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所产生的影响结果。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包括两层基本内涵:一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结果有效性。社会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感知和评判,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依据便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结果是否有效,或者效果达到了什么样的程度。这一层面的理解,有助于我们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定,也有助于我们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选择性利用。。因此,我们在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判断时不但要结合教育结果,而且要结合教育过程,教育条件,教育对象的接受、内化和外化结果等综合的进行评判。只有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进行准确评价,才更利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发展。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特点

(一)整体性

构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要素包括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网络环境和社会环境等。其中每个要素都是实效性评价的一个节点,但又不能单独作为评价实效性的唯一指标,也不能简单地对各要素的实效性情况进行平均得出整个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状况。各要素间相互影响,彼此制约,如果某个要素发生变化,则可能使其他各要素的实效性发生相应变化。而且各要素彼此间很难确定准确的定量关系,也就很难对某一要素发生变化后其他要素的变化进行准确预判。因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考量一定是在综合所有要素的有效性评价基础上才能得出的具有整体性的一个评价结果。

(二)相对性

首先,对于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标而言,教育的实效性是相对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往往是处于一个层次或某个水平上,暂未能达到预期目标所确定的具体要求,因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呈现的是相对性特征。其次,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也是相对的。“人们作为感知着、思考着的主体,在接受某种教育的影响之前己经印刻着各种各样的心理背景,有的是过去教育环境、教育作用后留下的印记,有的是个体区别于其他人的心理品格特征,还有是他们对待某项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所持的心理准备状态。也就是说,当主体以外的教育内容作用于人的大脑时,总是把信息落在每个个体特定的心理状态和思想基础上,这将不可避免地呈现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相对性特征”[2]。最后,对大学生个体而言,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也是相对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于大学生后会对其思想道德品质产生一定的影响,因而教育的实效性是相对于其受教育之前的状态而言的,具有相对性。

(三)多样性

教育结果从性质看可以分为积极效果和消极效果,积极效果即是与教育的预期目标相一致或完全符合,消极效果是指教育的结果与预期不相符甚至背道而驰。从显现时间看可以分为隐性效果和显现效果,隐性效果是指大学生已经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但未外化表现出来,显现效果是指不但被大学生内化,而且通过言行举止表现出来,能被外界明显感知和察觉。从持续时间看可以分为短期效果和长期效果,短期效果是指教育效果的持续时间较短,长期效果是指教育效果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从作用对象看可以分为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直接效果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教育后表现出的积极变化,间接效果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教育后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对周围的客观世界产生影响所形成的变化。因此,我们在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进行评价时,不但要考虑显性、直接和长期的积极效果,而且要考虑隐性效果的潜在性、短期效果的量变引起质变和间接效果的积极作用。否则,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评价都会走向片面和误区。

三、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指标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的影响因子较多,理清评价指标,明确评价内容,将有助于推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结果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要素的有效性,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的三个基本方面”[3]。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虽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区别,但在对实效性的评价方面可以参照要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方式。据此,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指标可确定为表1。

表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指标

四、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方法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一般采取由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领导小组或相应的监督检查机构,甚至可以由第三方评估机构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素实效性、过程实效性和结果实效性进行深入调研后,经过系统分析,得出全面、准确的结果。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评价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实践法,即评估方根据对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亲自实践、实际调研和比较鉴定后作出的事实判断或价值判断;二是模糊综合评估法,即评估小组把各评估人员根据评估指标要求所给出的评估数据运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评估对象的各个方面组成集合、建立数学模型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法[5]。

参考文献:

[1]施尔畏.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R].北京: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2-01.

[2]宋元林,陈春萍.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162.

[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湖北:武汉大学出版社,2001:20.

[4]姜晓丽.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评价体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6:59.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文3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征;措施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方式,是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一种网络教育方式。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即学校根据传播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通过网络平台,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对大学生施加有计划、有组织的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道德规范教育和素质教育,使大学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科学掌握现代网络传播技术和方式的基础上,通过制作、传播、引导网络信息,使大学生全面、客观的接触信息,正确、合理的选择和吸收信息,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

1.1教育资源丰富,传播速度快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信息和资料主要来至于大量理论类、政策类、时事类的报刊和书籍,其缺点信息内容滞后,缺乏时代感、吸引力。而在网络时代,网络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最有价值的信息是实时动态信息和全面深入的数据库。网络的开放性特征,具有对其它媒体的整合作用。现有的教育媒体,如报刊、电视等,形式上是相对独立的。;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这就克服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单调、陈旧的弊端。此外,网络具有信息共享性、传播速度快的特点,就可以把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案例、专家讲座、教育专题片等都可以搬上网,进入网络课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以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种形式出现,全方位引导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多媒体技术的存在,学生所获得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教育走向立体化,从枯燥的理论变为丰富的案例,增强了教育效果。

1.2虚拟性特征

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思想政治老师往往是高高在上的思想权威,其主要职责是进行理论灌输。而在网络教育中,课堂教育中的等级、权威、身份等因素都失去其效应,每个人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平等的寻找交流对象。面对与网络接触频繁的大学生群体,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使老师和学生之间消除了地位上的差别,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使双方的交流更具有亲和力,从而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愿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对受教群体产生积极的效应,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2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

2.2利用网络资源,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吸引力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中,主要依靠课本、杂志等工具,收集速度慢,知识陈旧,缺乏吸引力,极大地制约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而这些问题在网络时代则可迎刃而解。因为网络资源具有共享性,它打破了地域和空间限制,网络知识丰富,紧跟时事,为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良好条件。丰富的知识内涵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有效保障,我们应善于开发利用网上资源,运用这些思想政治教育的素材,制作、传输包括文字、数据、声音、图形、动画等形式的思想政治内容,使每个学生在网络上接受思想教育。

2.3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不完善,教师的综合素质不高是主要制约因素。因此,应充分发挥教师的积极性,建立符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教育模式,突出特色,贴近实际,优化教师结构和资源配置,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素养。;另一方面邀请著名的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对教师进行培训,定期召开专门的研讨会进行经验交流,通过各种措施提升教师的思想政治水平。

总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新形式下越来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阵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广泛借助于网络这种新时代的教育方式,才能更好的实现其教育的效果。才能真正发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达到其相应的教育目的,促进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艳等.论中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制度模式的构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6).

[2]陈成文,高小枚.回顾与评价: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理论的研究进展[J].甘肃社会科学,2006(2).

[3]荆媛.开展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及对策[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01) .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文4

一、网络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理论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概念

1.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内涵

研究网络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问题,首先应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涵义。

2.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由许多要素构成的系统结构,为了从整体上把握思想政治教育,以分析在网络条件下的具体问题,掌握其每一基本要素及要素之间的关系非常重要。

(二)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

网络空间的虚拟不是现实的,但人们通过这一空间的情感交流是真实的,网络环境改变了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也使网络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新的特征。

1.开放性特征

网络是一个高度开放的自由空间,大大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由原来相对密闭的狭小空间扩展到全社会,大学生可以随便选择自己喜好的对象进行交流与学习,彻底突破了区域的限制。。

2.互动性特征

网络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大众传媒,是一种多层次的传媒形式。以往的传媒形式一般都是单向的,即教育客体单向接受主体施加的影响,而网络的形式是双向互动的,作为受教育者,不仅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来选择受教育的内容,还可以作为传播者表达自己的情感,以此对他人的思想认识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但这种互动性是间接的,往往通过文字实现,而缺少面对面的交流。

3.自主性特征

在网络环境下,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体现出来,因为在网络环境中主客体的地位是平等的,受教育者担当信息接收者和信息者的双重身份,自主性大大增强。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主体化逐渐趋于非主体化。传统的管制规则在网络环境下已不适用,教育主体不是提供“说服”,而是提供“影响”、“选择”和“引导”,因而思想政治工作更加具有非主体化的倾向。[2]

二、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互联网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影响

1.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网络事业的飞速发展,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平台,提供了全新的载体,极大地开拓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范围,既包括受教育者范围的夸大,也包括宣传区域的扩大,提高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2.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革新

信息化程度和水平的不断提高,有利于推进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3.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得以提高,最显著的表现就是其教育目的的实现,即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二)互联网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困境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了众多积极影响的同时,相伴的也造成了许多消极的因素,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诸多问题,以致陷入困境。

1.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式造成冲击

2.对大学生道德素养和价值观念的形成提出挑战

3.对大学生人格及心理的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三、网络视域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

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有着非常显著的影响,虽然有很多积极的因素,但我们更应冷静地看到消极的部分,正确对待网络的影响,找到问题的所在,积极地采取有项措施应对挑战,减轻网络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不利影响,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一)国家和政府的政策保证

第一,国家和政府应出台切实可行的政策和法律法规。作为决策者和网络社会最有力的监督者,国家和政府应该正视自身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肩负的责任,通过颁布法律法规、行政命令及政策,保障网络社会的正常和谐运作。第二,要加强对网络环境的监控、管理力度,加强制度建设,规范上网行为。国家和政府站在制高点,有条件有优势利用高科技手段净化网络环境,为大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平台。第三,加强法制教育与网络道德教育,在全社会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良好的社会风尚,还要弘扬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引导大学生正确上网。

(二)学校和教育者的正确引导

首先,加强校园道德宣传教育,倡导良好的校园网络风尚。开设道德教育课程,专题讲座等加强校园思想道德宣传,宣扬大学生共同的理想信念,形成独特的校园道德,同时积极开发网上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其次,改革和创新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培养学生多元兴趣和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

(三)大学生自身的理性选择

大学生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应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在科学的价值观指导下,形成健全的人格及心理品德,对复杂的网络资源做出自我判断和理性选择;要积极响应国家和社会的号召,个人利益与国家民族的利益保持一致,在学校和老师的引导下,通过网络平台塑造全面的自我,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平章起.思想政治教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28.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文5

关键词: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型趋势;创新路径

2015年从“互联网+”概念被提出到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再到国务院出台“互联网+”相关指导文件,“互联网+”俨然成为了社会追捧的热词。全国各级政府、各个领域也都制定了大量的“互联网+”发展规划,学界也掀起了“互联网+”研讨的热潮。基于在全国各行业都在参与“互联网+”研究和产业布局的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如何融入到这一未来发展空间巨大的环境之中的思考,本文着重概述“互联网+”概念、内涵及时代特征,回顾近三年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分析“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转型的趋势,提出了“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的新路径。

一、“互联网+”环境的解读

“互联网+”是指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推动技术进步、效率提升和组织变革,提升实体经济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的经济社会发展新形态。[1]这一概念是国家官方给出的定义,从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其内涵强调的主要是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原有的基础之上“+”入互联网的创新成果和活力,发挥互联网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形成一种创新发展的新常态。其实质强调的也就是一种连接一切、跨界融合的关系,正是这样一种关系使得我们可以实现共赢,最终实现以人为本、连接到人、服务于人、人人受益。。

全面透彻理解“互联网+”环境的精髓,除了要把握其概念和内涵,我们还有必要站在时代的角度去考察、解析和研摩其特征。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洞悉目前与未来发展的动态,进而在学习、实践和决策时进退裕如。。”[2]跨界融合,强调的是“互联网+”的“+”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跨界,一种融合;创新驱动,就是要求我们要敢于打破常规格局与自我限制,运用互联网的多变思维,发挥创新的力量;重塑结构,就是利用互联网变迁了的关系结构,使得我们固有的身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进行切换,进而实现转变;尊重人性,就是要求“互联网+”的连接与融合要基于人性思考、开发、设计和运营,人性化是融合的起点,是连接的归宿;开放生态,就是要以开放的心态去思考和设计新的模式,实现教育生态和创新生态;连接一切,就是以人为核心,让更多的创意、创新、创造集成交融,从而共创未来、各得其所。

二、“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趋势

“互联网+”的兴起和发展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新领域。。

首先,高校应转变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与思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一方面,网络化冲击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时期社会文化单一、意识形态单纯的社会环境,网络世界中各种价值观念交相辉映,意识形态斗争形势严峻。另一方面,网络犯罪和道德失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3]“互联网+”“+”的不仅是通过新媒体教育使得大学生要达到文化素质、思想素质、和政治素质目标,而且也应达到新媒体素养目标。

其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应由“传统教育模式”向“新媒体教育方向”转型。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下,由于没有重视激发和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主体性,混同了思想道德观念的认知过程和养成过程。。“互联网+”要实现的是以人为本、连接到人、服务于人、人人受益。“互联网+”“+”的是生态,更强调的是重塑结构、尊重人性。新的形态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变化,运用大学生经常使用的和喜闻乐见的新媒体平台,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趋势引向个性化方向发展,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大学生的意趣。。。。

最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有“单一依靠教材”向“多样化开发”方向转变。当前,很多高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缺乏实效性。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内容跟不上社会的发展步伐,背离了大学生的生活实际。“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内容大多依据现成的教材来进行,而教材在时间上表现出一定的限制性,它与大学生接受的即时性信息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因而降低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4]特别是互联网深化发展时代的到来,各式各样的网路信息在很大程度上抵触着课堂教学内容。。。

三、“互联网+”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创新路径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发展的时代生产力,具有强大的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实现了知识学习的生活化,使得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形式更加多样化。面对这种大势所趋,我们应该积极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新媒体有机结合的新路径,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互联网的创新协调发展,从而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向前跨越。

第一,在“互联网+”环境下要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和技术队伍建设。新形势下,高校要想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培养一支政治觉悟高、理论储备好、网络技术强的思想政治理论和技术队伍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应该通过举办网络技术培训班、经验交流会、网络知识竞赛、网络教学设计大赛等多种形式,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敏感的信息意识、较强的信息能力和崇高的信息道德,从而才能更好的引导和教育大学生。。

第二,在“互联网+”环境下要重视运用新媒体,发挥传统教学与新媒体影响的优势互补综合效应。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教育形式为辅。然而在新媒体时代,手机、电脑以其便捷、灵活的特点已成为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平台。所以,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学会转换新思路,可以通过学生们喜欢的形式,将教育内容通过手机平台或网络途径传递给大学生,不必要非得按照传统方式在一定时间到规定的地点接受思想的洗礼,应让大学生由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学习,使其可以结合自身需要自由地选择知识和信息,同时还可以采用多样化地形式和教育者及其同学进行参与交流,唯有增强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主性,才能更好地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依托新媒体也并非摒弃课堂教学,而是要把课堂教学的优势和新媒体的优势相结合,发挥最大的功效。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网络媒体平台建立班级虚拟群体,课下通过网络平台的交流和讨论,利用课堂教学的形式进行总结评价,这样不仅使得大学生在虚拟群体中可以发挥独立的思维力,还可以在现实的群体中增进表达力,而且还更容易让大学生群体主动接受这样的教育。

第三,在“互联网+”环境下要重视校园网络资源的开发建设,强化网络监管与监督。当前以多媒体、网络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成为教育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的制高点,教育信息化成为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和方向。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走进网络已经成为思想文化发展的新阵地,这种趋势也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邢蕾."互联网+"创新2.0下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J].信息通信,2015(9).

[2]陈抗.实业与互联网并不是冤家[J]. 浙商,2015(22).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范文6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

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我们并不陌生。任何事物的传播都需要有一定的形式,比如我们一直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靠设置课程来实现,这种形式就属于一种载体。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就是含有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并能够将其传递给接受者的形式。这些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上课、开会、网络宣传、媒体传播等,经过合理的运用,都可以很好地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思想。这些形式都有着一些共同点,也是它们能够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条件即既要求有切实存在的信息,又要求人为地主动传播,并且是由思想政治教育者发出的;二是它们必须能够有效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出者和接受者连接在一起,这样才能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

二、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分类和作用

根据不同情况,不同的人群,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教育形式,也就是使用不同的载体。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主要有开会、党团活动等,而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面貌也日新月异,新型的教育载体大量涌现,管理载体、大众传媒、文化载体等新形式为思想政治教育者提供了多样性选择。就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前面我们已经说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些形式既有传统形式也有新出现的形式,我们可以分出不同的种类以及每种分类各有什么作用。

(一)课程载体。课程载体是学生学习有关知识的一种主要形式,它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在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中,这是传递知识的一种主要并且重要的形式。这种载体不仅能够大量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识,也能够触及更全面的学生群体,还能够保证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选的也是最重要的载体。但就传播思想政治这点而言,这种载体有失活泼性,形式比较沉闷乏味,作为传统载体的一种重要形式,它缺乏相应的趣味性,因此,在课程载体作为主要载体形式之外,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当发展其他多样的载体形式,使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实现。

(二)活动载体。活动是高职院校学生获得知识,丰富生活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学生通过活动获得了更多的知识,并且从中能够愉悦自我,汲取养分,也使自身在处理各种问题时拥有更强的能力。这是一种一举多得的教育形式。思想政治教育也发展出了活动载体的形式,它有着自身的先天优点,生动有趣的组织形式有效地弥补了课程载体的一些不足之处,吸引着学生去主动地学习,参与到活动中去。

活动教育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一些注意事项,即在传递信息时,要保证在丰富的形式下能够传递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思想和核心内容,不要让形式偏离了轨道,使得活动仅为活动而开展,这样就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因此,在策划活动时,一定始终本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时刻呼应主题。不要舍本逐末,事倍功半。

(三)网络载体。互联网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的说法已成为一种陈词滥调,但我们还是不得不再次强调,网络从方方面面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思想政治教育也正是这样。当代的学生已经将网络作为一种学习和娱乐的重要形式,他们依靠网络获得消遣,同时也通过网络来学习,提高自己。那么从这一点出发,思想政治教育者发展出了网络载体这一教育形式,在网络上来进行一些宣传,这一载体形式能够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是一种学生更容易接触并获得思想政治知识的途径。是在上述的两种载体形式之外,能够全面、深入地传递思想政治的一种载体。

除了上述的载体形式之外,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还有管理载体等多种其他形式,但相对于其他单位来说,以上几种形式是其主要载体,所以这里不再赘述。

三、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发展现状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