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兽医毕业论文范文1
1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法现状
1.1行业对人才需求的分析
目前,动物医学专业面临招生难而就业形势却非常喜人的矛盾局面。招生难的主要原因,一是人们对现代畜牧兽医行业不甚了解,许多考生因传统观念作祟或“怕吃苦”而不愿报考;二是畜牧兽医科学及动物检验检疫条件复杂,对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要求更高,考生对从事动物医学工作具有畏难情绪而不敢报考。就业形势好是因为现代动物医学产业和畜牧业方兴未艾,动物性食品安全及共患病日益引起社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社会对动物科学和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社会对能从事高效无公害饲料生产,畜禽、伴侣动物、经济动物疾病和共患疾病的诊断与防治,动物及动物性产品的检疫、检验,兽药及兽医生物制品的研究与开发,突发兽医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等工作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需求越来越突出。
1.2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时间分配关系
需要进一步优化尽管很多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动物医学专业各实践教学环节累计学分所占总学分的百分比基本达到了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的要求,但就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性强的特点和培养高素质能吃苦、强技能、能创业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目标而言,应当进一步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科学设置实验、实习、技能训练、等实践教学环节,以适应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技能要求[2]。同时,在实验项目的开设方面,目前主要是开设基础性、应用性实验项目,重点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而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比例偏低;在实验方法方面,实验教学手段相对单一,而先进的现代化的实验教学手段使用不够[3]。
1.3保证和提高实践教学法质量,必须改善现有条件
1.3.1师资内在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很多高校动物医学专业真正能做到理论和实践双手都硬、能做到教学质量好的同时搞好科研与推广、能做到兼职管理与专任教师角色调整适当等“大师”级的优秀教师匮乏,能够独立承担实验、实习教学任务的实验教师也比较缺乏。
1.3.2硬件条件越来越难以适应实践教学要求。随着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增加,很多高校动物医学专业招生数量扩大,但实验条件并没有相应提高,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比例及实习(技能训练)内容不断增多,现有器械、设备的配套性和可利用度差,促使现有实验室的面积、仪器设备等硬件条件必须加以改善。
2“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教学目标
“2+1”学期模式也称之为“19+19+5”形式,即全学年分为三个学期:秋季学期(19周)、春季学期(19周)和夏季学期(5周),将目前的传统每学年两个学期各缩短为19周,增加一个短学期5周,由此构成“19周+19周+5周”的“两长一短”三学期模式。大二和大三的学生每年于其中的一个短学期(5周)到企业中去进行生产实习,参加实践教学。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到企业实习,学生在实习期间能够直接感受市场机制与市场信息对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经营的影响,弥补因相对滞后的课本知识及原有实验室条件限制所带来的不足。针对动物医学专业招生难这一严峻形势,以培养“具有扎实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实践技能,并善于灵活运用于工作实践中的开拓创新能力”的创业人才为目标,通过不断探索和完善,构建并实践特色鲜明、可操作性强、适用面广、效果显著的动物医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培养具有更强社会竞争力的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实现动物医学专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满足社会、行业对创业人才的需求。
3“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的实施方案
3.1实施时间
2008年9月-2009年6月,进行“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设计和论证;2009年7月-2010年6月,进行“2+1”学期模式的构建和支撑条件建设;2010年7月-2013年8月,进行“2+1”学期模式的实践;2013年9月-2013年12月,进行“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实施的全面总结。
3.2实施范围
在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动物医学系动物医学专业(本科)2007级至2010级8个班及广东海洋大学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专科)2009级至2011级6个班全面实施。
3.3实施措施
3.3.1“双导师”制共同培养。采用学校-企业协同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培养,建立以产学结合培养模式,学校与企业共同组织教学团队,共同制定教学目标和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共同组织实施教育的培养过程,共同评价培养质量。企业配备业务精、责任心强的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学生开展各类生产实践教学;配备高层管理人员为学生讲授畜牧兽医法规、现代企业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课程或专题。
3.3.2更新教师专业知识结构。提高教师适应面向泛珠三角区域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能力。以课程组为单位,每年定期组织教师到泛珠三角区域的相关机构、实习基地进行专业调研,尽快掌握以犬、猫等伴侣动物和猪、禽等小动物及热带地方品种的动物疾病防控和动物(产品)检验检疫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教师在指导教学实习和毕业实习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提高中青年教师的科研工作能力和实践性教学水平。
3.3.3注重实践能力培养。采用“2+1”学期设置、校企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产学合作的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改革与实践,从职业岗位工作过程分析入手,开发专业实践课程;同时,充分利用企业文化、管理环境,促进学生职业道德、职业岗位综合素质的训练养成。加强实践操作和临床技能训练,培养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能进行动物疾病诊断、治疗、预防及动物卫生检验检疫的应用型人才。
4“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基本内容与合作模式
4.1实践教学的基本内容
4.1.1开展专业综合实践。加强与企业合作,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在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包括见习、课程技能训练、生产实践实习与毕业实习、毕业论文研究等几部分[4,5]。见习主要是针对低年级本科学生对生产过程的感性认识,了解专业概貌。课程技能训练主要开展对学生包括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进行的训练[6]。生产实习是认识性实践教学,是理解专业知识、熟悉专业岗位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的实践环节。毕业实习则更多地侧重缩短毕业后所从事工作的磨合期,尽早进入角色,为就业做准备。此外,为适应新形势下培养“一专多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改革原有单纯的技术理论课程体系,以专题形式,增加法规类、企业管理类、人力资源类、市场营销类课程,聘请企业高管为主讲教师,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精技术的复合型人才。
4.1.2创新精神培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在企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期间,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和以学生为主体主持的专项科技创新课题(如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组织学生参加学科专业竞赛(如大学生“挑战杯”学术作品竞赛和“创业”竞赛)、设立科技创新学分,让学生在二、三年级就有机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掌握动物医学实验的先进技术和综合技能。
4.2探索合适的校企业合作模式不断加大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与实践的力度,积极探索实施“研发带动型”、“实体融合型”、“智力合作型”和“订单融入型”4种类型的校企合作模式。
4.2.1“研发带动型”助推产业技术升级校企合作共建行业性实训基地,校内实训与企业培训并举,人才培养水平与社会服务能力一体提升。以新产品研发带动校企合作,以应用产品带动生产过程自动化专业教学,实施“跟单式”人才培养。新产品的研发成功,推动校企双方进一步合作,公司将新产品的研发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校企出资共同建设研发培训基地。基地具有开发、研制企业新产品、资料培训技术骨干等功能,学校学生不仅能到基地进行技能训练,毕业后由合作企业推荐,跟随产品到使用该产品的企业,提供操作、维护等方面的技术服务。
4.2.2“实体融合型”服务地方优势产业实行校企全方位全过程合作,联合举办特训班,在资金、技术、人力资源和文化各个方面深度融合,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同步,共荣共赢。2008-2011年,学校先后与江门市科泽家禽发展有限公司、江门一德宠物医院、广东雅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举办专业班。校企双方根据广东省传统产业发展形势与人才需求预测,共同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招生计划,学校负责招生、教学管理和公共课及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企业开放车间和实验室,每年暑期一个月及最后一学期接受学生顶岗实训,选派专业技术人员承担专业课、专业实训课的教学与指导,实习实训期间发放一定补助费。毕业生优先在合作企业就业。参加订单班的同学在校期间享受企业命名的专项奖助学金,受奖率达到50%,受资助率达100%。
4.2.3“智力合作型”与国企强强联合学校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开展智力资源合作,在长期的合作中不断提升内涵,共同打造贴近地方产业人才需求的专业品牌。学校与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根据广东省湛江农垦集团公司的技术力量雄厚、一线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大的特点,积极引进企业智力资源,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动物科学专业(含动物医学)获批教育部第四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广东省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及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组建的教学团队被评为省优秀教学团队,《兽医临床诊断学》等3门课程被评为广东省精品资源共享课程。企业每年接纳上百人次学生到企业实习、顶岗,接纳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每年接纳一定数量毕业生就业,现已有多人担任分公司经理和主要技术骨干,校企合作进入常态化、规范化、高效化阶段。
4.2.4“订单融入型”顶岗实战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零距离培养畜牧行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与与江门市科泽家禽发展有限公司、广东雅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先后举办订单班4个。校企双方依据职业岗位标准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学生在企业学习训练期间,享受企业员工待遇。企业为学生提供生活补贴,并按企业员工的标准计发业绩奖励。公司投入专项经费,为订单班配备了专用的多媒体教室和实训设备,选派经验丰富的高层管理人员、业务骨干承担教学和指导,实行工学交替的开放式教学,做中学,做中教,做中练。
5“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法方案的实践效果
5.1培育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动物医学专业学生在企业参加实践教学活动期间,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校企合作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和以学生为主体主持的专项科技创新课题(如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项目),本科生毕业论文和科技创新活动的80%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相结合,试验性毕业论文比例逐年增加,毕业论文质量显著提高。动物医学专业学生获“挑战杯”广东省大学生科技竞赛奖5项,在专业期刊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公开发表科技论文约60篇,获得省、校级大学生研究创新性实验资助项目21个。
5.2实现招生良好形势并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通过“2+1”学期模式实践教学方案的实践,招生与就业形势得到明显的改善,塑造了创业人才品质,缩短了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后的“磨合期”,提高了毕业生的社会竞争力。
5.3动物医学专业报考志愿率逐年增长2013级新生第一志愿录取率近70%,其他志愿录取的新生提高12分。要求转出动物医学专业的学生数逐年降低,2013级动物医学专业入学新生共65名,仅有1人提出转专业要求,经入学专业思想教育后主动撤回申请,安心就读本专业。
5.4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好就业率高。五年来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均为100%,与动物医学密切相关的动物科学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也为100%。据不完全统计,社会每年对我校动物医学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占毕业生总人数的百分比由2008年得200%提高到2013年的600%。就业质量高。就业的单位包括畜牧兽医局(站)、动物卫生监督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兽药公司、饲料公司、养殖公司、宠物医院、学校、科研单位等,从事动物疾病诊疗、防疫检疫、食品卫生检验、教学、科研、兽药与饲料开发、销售与技术服务、伴侣动物及观赏动物医疗保健等工作。自2003年以来,我校农学院每年定期组织专人对本专业毕业生、用人单位进行了跟踪调查,并对用人单位的意见予以反馈。结果显示,我校动物医学专业毕业生在行业中担任领导、充当业务骨干或自主创业等成功校友达70%,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和高度评价,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6结论与讨论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范文2
尽管部分高职院校制定了顶岗实习的评价方法,但评价方法多数是由实习日志(内容包括时间、地点、内容等)、实结(对顶岗实习的过程进行全方面总结)、毕业论文、企业指导教师鉴定等部分内容组成的。。
1.评价缺乏过程监控
许多院校对顶岗实习的评价通常是在学生完成实习之后,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日志或实结等相关的纸质材料进行评价,而没有对学生在整个实习阶段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进行评价,忽视了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职业能力的发展,无法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方向做出科学预测。
2.评价标准未量化
参与评价的校内指导教师仅仅是对学生提交的纸质材料打分,企业的指导教师更是从感性的角度对学生实习过程的表现进行打分,结果不够客观。另外,学生在不同的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由于没有评价指标,不同的评价者所依据的标准不同,无法真实地反映学生顶岗实习的情况和效果。
3.评价内容不合理
有些院校对顶岗实习虽然有过程评价,但仅仅体现在学生的出勤、纪律和态度等方面,很少涉及对学生的责任感、团队协作意识、沟通能力、领导力等方面的考核,导致评价的指标设计与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脱节。
4.评价主体单一
许多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评价主体还是以学校指导教师为主,有的即使有企业参与评价,但也只是形式上的,在实习鉴定表上有评语而没有量化赋分。顶岗实习是一个涵盖教、学、做于一体的动态过程,对其评价不但要有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的参与,还应该有学生的参与,实习小组内的学生对彼此实习情况更为了解,更能客观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实习状态。
二、高职畜牧兽医专业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思路
笔者学院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指出学生要在畜禽养殖、疫病防治岗位上,参加6个月以上的顶岗实习,并达到其岗位工作能力的基本要求。因此,应建立一套科学完善、操作性强、与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顶岗实习评价体系。在构建过程中,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企业指导教师、校内指导教师多元主体共同参与;建立动态和静态相结合、过程和结果相结合的评价,力求实现评价方式的完整性、评价过程的系统性、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三、顶岗实习评价体系的构建
1.根据畜牧兽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确立顶岗实习岗位
畜牧兽医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畜禽饲喂、繁育改良、养殖场环境控制、疾病防治、饲料加工、养殖场设备操作维护、养殖场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强的生产经营和管理能力、创新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胜任饲养员、繁育员、疫病防治员等岗位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学校实行的是“弹性学训交替、分段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职场体验,培养职业基本素养和专业基础能力。第二阶段:学训交替,训练岗位专项技能,培养专业核心能力。第三阶段:轮岗互换,强化岗位核心能力,培养岗位综合能力。第四阶段:顶岗实习,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从事岗位工作,使他们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获得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综合职业能力,实现与就业的无缝对接。因此,笔者学院根据学生的就业方向,确立了符合畜牧兽医人才培养目标的顶岗实习岗位,包括猪生产中的饲养技术员、防疫技术员、繁育技术员和饲料化验员岗位;牛生产中的兽医技术员、繁育技术员和畜牧技术员岗位;鸡生产中的饲养技术员、防疫技术员和孵化技术员岗位。
2.校企双方共同构建顶岗实习评价指标体系
评价指标是教学质量评价的核心内容,在行业企业专家的参与下,学校制定了《畜牧兽医专业毕业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和《畜牧兽医专业毕业顶岗实习考核标准》。在考核标准中,根据顶岗实习特点确定各项评价指标。并尽可能进行量化设计,做到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力求评价工作的科学性和公平性。在评价体系中,设计了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和实习成果3个一级指标。根据每个一级指标的内涵要求,设立了劳动纪律、岗位技能、实习日志等9个二级指标。三级指标是各评价要点的考核标准。
3.学校、企业和实习小组共同参与的多元化考核评价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范文3
关键词: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动物医学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3)03-052-03
目前,我国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逐步扩大,一些高职高专院校学习并引入了国外先进职业教育经验,结合国际国内环境变化和各行业的特点,建立了多种校企合作模式,取得了非常明显的效果。不过,目前大多数校企合作还处于不成熟的阶段,多数校企合作仍是短期的、松散的、低层次的,没有充分体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笔者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表明,目前只有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才是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
一、动物医学相关专业校企合作现状分析
《国家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构建课程标准与职业资格考核相融合、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体系。促进校企双方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实习实训、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科研合作等方面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继续推进教育教学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弹性学习制度,为学生工学交替、分阶段完成学业创造有利条件,尽可能多地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从而为地方的社会发展和经济服务。
目前,多数高等职业院校动物医学专业校企深度合作情况不容乐观。开展的校企合作主要是安排学生到企业实习,很少或根本不涉及专业建设、课程开发、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合作。一般是企业到学校招聘,院(系)对实习单位简单了解后确定为实习单位介绍学生,约定面试具体时间,学生自愿报名,企业面试,面试合格者校企签订协议,学生进入企业开始顶岗实习。实习期满后,企业和表现较好并愿意留在企业工作的学生签订就业合同,使其成为企业的员工。一般情况是学院每年选派一批学生赴企业实习,使顶岗实习工作循环往复进行。这种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方式仅仅是一种传统的、浅层次的合作,根本达不到学生、企业和学校“三赢”的效果。
本文所说的校企合作指的是深度融合,要让学生在企业顶岗实习、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要达到学校和企业的相互渗透,企业文化进校园,教师到企业进行专业技能培训或授课或和企业共同开展教育教学研究或科研合作。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合现代社会需要的具有素质高、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才能提高专业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双方的教学资源,真正实现学生、企业和学校的“三赢”,进而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在开展校企合作前,高职院校教师必须深入行业和企业,开展缜密的调查研究,把握当前社会的人才需求规律。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要以社会的需求实际为依据,推行和实施“订单培养”、“提供单项或特殊技能项目培训”、“合作办学”、“合作办班”、“合作办专业”、“合作办企业”等多种合作模式,采用切实可行的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一对一地培养人才,在满足行业和企业不同需求的同时,改革、完善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
二、动物医学相关专业校企合作“三赢”培养模式的建立
(一)多方调研,主动寻找合作伙伴,开展合作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根据学生意愿,选择大型知名企业洽谈合作。从我院动物医学相关专业学生现状调查发现,在将近2000名学生中,有90%以上的学生愿意到大型知名企业工作,因而在选择合作企业时,多选择大型知名企业作为合作对象,至少要能同时接受10名以上的学生到企业实习或工作。另有不到10%的学生认为小企业有发展空间,因此也可以适当考虑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优秀小型企业作为校企合作对象。
在选择合作对象的过程中,我院领导非常重视,积极调动各方力量促成合作:一是动用院领导拥有的广泛的社会人力资源。一般情况下,由于领导能够高瞻远瞩,再加上朋友之间拥有深厚的感情,在信任的基础上能做到兼顾双方利益,共同发展。二是充分利用了专业教师的人力资源优势。我院动物医学相关专业教师学历较高,实践能力较强,多数和许多大型养殖企业有业务往来,在校企合作教学改革过程中充分利用了这部分人力资源优势来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经过筛选,首先选择大型集团公司或连锁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比如上海新农集团、南农高科、上海牛奶集团、南通宝宝贝贝、现代牧业等知名企业,它们共同的特点是拥有先进的管理经验,优质的服务标准、超前的服务意识和管理理念,学生和专业教师到这样的知名企业工作或学习,更能学到先进的养殖技术服务与管理的知识和技能,对于学生和专业教师的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意义深远。
(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市场、行业、企业接轨,是保证校企双方合作培养社会和企业所需人才的重要保障。我院通过对学生、行业、企业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了初步的人才培养方案,并邀请行业企业专家对该方案开展进一步的论证,制定了基本能达到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我院再和有意向合作的知名企业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制定“校企合作班”补充人才培养方案,这样既不影响学校非校企合作班的教学秩序,又弥补了各岗位技能需求不同的不足。
(三)共同管理“校企合作班”
“校企合作班”全体学员由我院和企业共同管理,双方各安排一名沟通能力强的班主任,实现学校管理制度与企业的有机融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性。我院与各“校企合作班”合作企业共同研究,结合企业组织架构、管理理念、企业文化等制定班级管理相关制度。目前,“校企合作班”的管理已得到我院与企业的肯定与认可。上海新农集团因为和我院的成功合作,该集团将建立校企合作班学校从2所(另1所是集团董事长的母校)增加到10所,这足以表明这种深层次的合作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学生、学校和企业均得到了自身价值的体现,实现了多赢。
(四)教学培训设施共用,学校与企业师资共享
由于动物医学相关专业知识较多,又需要1年的顶岗实习才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为了让学生学到更多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又能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科学、合理地安排学生的实习和在校期间的学习尤为重要。为此,双方共同协商,决定实施由企业在学校开设技能培训课堂,学校在企业开设教学课堂的教学方案,一方面做到了校企双方的进一步融合、交流,另一方面充实了学生的时间。以上海新农集团校企合作班为例,学生除了完成其毕业文凭所修学分课程,还利用周末的时间,由上海新农集团中层以上干部和技术人员担任任课教师,培训实践技能和岗位技能。这些“教师”都经过企业资深专家专业培训,一些高级专业课如猪病防治技术,则由上海新农集团技术总监张以藻同志亲自讲授,其在猪病防治行业有40多年的丰富经验,他的讲课赢得了所有学生的赞扬。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除了完成岗位实践能力的学习,还要完成一定量的学校课程的学习,我院会选派教学经验比较丰富的专任教师到企业授课。在实践方面,上海新农集团拥有10余个生猪养殖场和1个原种猪场,1个疾病诊断中心,学生实习时可轮岗进行,最后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岗位开展工作。我院与企业教学培训设施共用、师资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利用了学生短暂的三年学习时间和学校、企业的教学设施,真正实现了“学生、企业与学校”三赢。
(五)毕业论文答辩现场设在合作企业
毕业论文答辩是学校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重要形式之一。我院与上海新农集团合作的“校企合作班”的毕业论文答辩是在上海新农集团举行,我院的教师与上海新农集团技术专家参与组成答辩委员会。答辩分为3个阶段:首先由答辩学生进行论文陈述,然后答辩委员会成员根据论文内容向学生随机提问。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量、工作态度、创新程度、论文质量以及答辩中的表现综合测评成绩。这种在企业现场召开答辩会的形式,不仅加深了企业领导和学校专任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更主要的是企业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录用和选拔人才提供方便;同时也有利于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做到实习就业两不误。
(六)考核评价与企业录用晋升相结合
为了保证学生“今天所学”与“明天所用”能达到一致,校企双方经过协商,决定把学生的考核评价与企业的录用提拔结合起来。为此,我院与上海新农集团合作的“校企合作班”在集团公司进行为期1年的顶岗实习。25名学生分散到各猪场不同岗位开展实习,每个岗位实习2-4月,再轮换到其他岗位,让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可以掌握公司3-4个以上岗位技能,并实行了学校企业双导师制,企业导师主要负责该生岗位技能的学习,学生岗位技能学习成果不仅仅和学生本人录用挂钩,还和企业指导教师的晋升、加薪挂钩;学校指导教师主要负责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毕业论文答辩等教学管理事宜。
为了促进学生成才,对“校企合作班”的考试制度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考试方式由原来单一的期末考试试卷为主的“一锤定音”的方式改为学校、企业共同考核。一方面,以企业对学员的岗位技能、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积极性、团队精神等为主形成评价;另一方面,根据校内人才培养方案完成学校的各种考核。在考核团队中以上海新农集团人员的评价为主、我院考核评价为辅的过程化考核方法,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学非所用”。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直接反映学生的工作能力,也能为企业人事部门的正式录用和职务晋升提供直接的依据。
三、小结
目前,与我院建立校企合作班的企业均为国内外知名的大型或连锁企业,与其合作办学可以把较为先进的教育理念、管理体制等融入到我院的教育模式中,促使学校主动适应国内外社会教育发展的需要,使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同时,在与知名企业合作过程中,可以使我院融会更多的企业文化,使大学生和专任教师更多地了解企业和企业家,增进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实现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我国培养更多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当然,动物医学相关专业校企合作办学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校企合作班”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管理制度、毕业生与岗位不完全适合等一些问题,这尚需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进一步解决与完善。
总之,校企合作尤其是深度合作,是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素质高、技能强的应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径。要真正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赢”局面,必须基于三方的利益需求,这就要求合作双方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从学校和企业事业发展的角度出发,将双方关心的热点问题提升到应有的高度。学校要主动与企业加强融合,在融合中开展多种形式的项目合作,特别应注重沟通和交流,以保证校企合作的持续、稳定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真正的“三赢”:让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掌握理论,拥有技术,丰富自己,认识自我,增长本领,完善自我;让企业为学校提供行业现状、企业发展动态以及资金支持、基地建设、教学改革建议等;让学校为企业输送高技能应用型人才、专家教授顾问、新技术新理念等。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范文4
博士毕业论文致谢词(1)篇
光阴似箭、时光流逝,转眼之间三年博士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首过去,思绪万千。二十年的寒窗苦读,有过成功的喜悦,亦有过失败的沮丧,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记忆。首先,衷心感谢我的恩师许尚忠研究员对我的淳淳教诲和悉心关怀。在我的学习过程中,从论文选题、试验设计及实施,到论文的撰写与修改,每一个环节中无不凝聚着恩师的汗水和心血。恩师国际化的视野,前沿而精髓的学术造诣,严谨勤奋的治学风格,从容、乐观、豁达、以身立行的做人风格不仅使我明白了如何看待事物,懂得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深刻影响着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在生活方面恩师和师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借此机会向恩师及师母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我要感谢师兄李俊雅研究员。他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学成归国后正是我实验的中期阶段,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他具体指导的。他精湛的数理统计和遗传学理论,开阔的科研视野及为人处事豪爽的性格为我今后的人生树立了标杆!
本试验是在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牛遗传育种实验室完成的,在样品采集和实验实施过程中,得到了陈金宝老师、高雪老师和任红艳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非常感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xxxx和xxx教授在论文的选题和试验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感谢xxx教授在学校对我学习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心。
在即将毕业之际,非常感谢实验室的在读博士荣敏、侯冠彧、邓桂馨、周正奎、黄萌、袁峥嵘和在读硕士贺建宁、李娇、张猛、杜新华等的帮助!感谢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张清峰、张小辉、王兴平、姬爱国、淮亚红、王淑辉、高树新、李恒德和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马腾壑、郭燕青、秦巧梅、田露、吴慧光等同学在实验以及论文撰写方面对我的无私帮助。在此特别感谢张小辉师兄在实验过程和论文整理过程中给予的鼎力帮助!特别感谢我的两位战友张路培和甘乾福博士研究生同学在学习、实验和精神上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实验室姜晓娟老师和史明艳博士后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
在此,谨向他们及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我诚挚的谢意!
感谢我的同学xxxx,山西农业大学的xxx峰老师,中国农业大学的xxx博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杜老师,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杜立新研究员、王立贤研究员、李奎研究员、李宏兵老师以及乔丽娟、尹春光博士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无私帮助!
在即将完成学业之即,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对我学业的理解和支持。因为我的求学路压弯了父母的腰,榨干了他们的汗,也揪碎了他们的心。我懂事的弟弟更是小小年纪就用肩膀扛起家业,无怨无悔的支持着我的求学之路。感谢表姐和表姐夫对我学业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岳父一家人对我的关怀和牵挂!感谢我的妻子杨玉梅,感谢她对我学业的理解和支持。为了我的学业,她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正是她默默而无私的付出才使我有信心和毅力完成学业。如果没有他们,我无法想象自己将如何度过这段极具挑战性的学习生涯,衷心祝愿我的亲人们健康幸福!
谨以此论文献给所有关怀、帮助、支持、鼓励我的亲人、师长、学友和朋友们!
博士毕业论文致谢词(2)篇
虽无大功大喜而标,一路走来,时至今日,除心存感激之余,夫复何求?
首先谨以最诚挚的敬意感谢我的导师欧阳自远院士,是他以大家的气度、深邃的思维、广阔的视野造就了我能纵享中国科学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强强之间的资源。
最要感谢的是我的导师上官文峰教授,研究从选题立题、实验设计到具体实验、结果分析直至文章撰写和论文的修改都凝结了导师的心血和智慧结晶。上官文峰教授是一位良师益友,他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知识、创新的思维和高尚的人格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将使我受益终身。
感谢中科院地化所王世杰研究员给予到上海交通大学从事博士论文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感谢地化所教育处王宁研究员、帅世文副处长、夏红梅老师、张老师给予的协助、关心和支持;感谢贵州大学化生学院的领导给予的关心和支持,感谢我硕士导师曾祥钦教授、陶文亮副教授给予的一贯关切和关怀。
感谢上海交通大学燃烧与环境技术中心的袁坚副教授在论文工作中给予的大量帮助和有益讨论!。感谢施建伟高级工程师,陈铭夏老师。感谢课题组的所有的兄弟姐妹们,他们是:胡海博士生、肖文浚博士生、许士洪博士生、刘恢博士生、王仲鹏博士生、蒋丽博士生、曹玲霖博士生、张海蓉博士生、张志翔博士生,马晓东博士生、李东红硕士生、林彦硕士生、冯清鹏硕士生、凌基薇硕士生,祝福他们科研有果,早日完成学业。
感谢我的室友齐守良博士生,三年同室的和谐和友好!感谢在上海工作的东哥(杨东),肥哥(杨露海)给以我兄长般的关爱和照顾。。
感谢我的奶奶、父亲、继母、姐姐、弟,是亲情给予了我最大的感情支撑,感谢关心我,关怀我的所有亲人!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诚惶诚恐之际,聊以自编此联自勉!
博士毕业论文致谢词(3)篇
博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使我对物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也使我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知。我认为,这段学习生涯,是我人生的一次重要旅行。在这次旅行即将结束的时刻,回忆途中的点点滴滴,我深深感觉到,没有他人对我的帮助,我甚至都没有勇气开启这段难忘的航行,更不用说克服重重困难,一路走来了。
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我的导师XXX研究员。在我即将踏上这次旅行的时候,先生作为指路人,以高瞻远瞩的目光给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让我在前进的途中具备了明确的目标感;先生还一丝不苟地给我标记了旅途中可能存在的陷阱,让我时刻保持警惕,坚持正确的方向。几年之中,先生一直在彼岸,我在途中,时至今日,我勉强能靠岸,欣喜之余,对先生的辛勤付出,殷切希望,以及关心爱护表示最真诚的感谢。
我要感谢师兄XXX博士,我们俩在这次旅途中乘坐了同一条舰船,大部分时间都是他掌舵,我们一起克服困难,披荆斩棘,一路向前。这次旅途中,我们俩有喜有忧,成功过,失败过,但无论如何,这种最诚挚的友谊将会对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输入无限的正能量。
我还要感谢师兄XXX博士,本论文的许多工作都得益于他对电子实验室的贡献,没有他的辛勤劳动,很多工作无法进行下去。
我还要感谢师兄XXX博士。XX在我懵懂的时候,给我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变的笃定,继续努力。XX对我的生活提供了无私的帮助,使我能够安心学习,勇往直前我还要感谢XXX工程师和XXX研实员,她们俩对电子实验室的建设付出了很多汗水。
感谢XXX副研究员,XXX副研究员,XXX副研究员,XX副研究员,XX研究员,XXX,XXX,XXX,XXX和原子分子动力学组的每一个人,他们都对我的进步提供了帮助。
感谢人教处的XX老师,XXX老师和XXX老师在我学习期间提供的耐心帮助。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范文5
关键词:岗位轮动;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7-0106-02
动物群发病是一门实践性和实用性很强的临床专业课,对培养具有动物疫病防控技术和方法的高素质人才起着很重要的作用。2009年9月~2010年12月,结合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专业建设项目,我们根据《动物群发病防控》的特点,对该课程进行了“岗位轮动”式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良好效果。受到了学生、实训单位和学校的一致好评。
一、课程设计思路:
在课程设计时,我们是由校内专职教师和动物疫控中心一线工作人员共同参与开发与建设,共同修定符合动物群发病防控实际工作任务要求的教学大纲和授课计划。将群发病防控的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循序渐进地推进教学过程,理论教学始终坚持以实践教学为依据、为实践教学服务。为保证教学过程与实际工作任务相符合,课程的学习任务由学校和动物疫控中心共同完成,具有实践经验的实训教师和一线工作人员共同承担实训课的带教任务,学生在真实环境中学习,用工作实践进行实训。课程的实训考核由学校和单位共同完成,由一线工作人员以实际工作项目来考核学生。
二、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
我们根据岗位需求,我们对《动物群发病防控》的教学内容进行了改革,教学内容上以动物群发病预防与控制项目培养为主线条,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动物疫病防控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与必须技能,培养学生工作的规范性与实用性。因此,对其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做了较大修改。本课程分为动物群发病免疫、动物群发病监测、动物群发病检疫监督、动物群发病疫情上报、动物群发病诊断、隔离与封锁任务、动物群发病治疗、动物群发病的染疫动物处理、重大动物疫病应急预案的初步制订九项学习项目。
三、课程的组织实施
1.岗位教学安排:岗位轮动教学总学时为6周,教学内容主要为各岗位核心技术操作,教学方法为实践操作。以一组为例描述学生在各岗位学习的具体方式:第一组共17人,分为3个小组,A、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人,B、动物卫生监督所5人,C、基层兽医防疫站6人(分三个站,每站2人)。每个小组在该岗位实训两周,后A组到B组,B组到C组,C组到A组,现两周后,再一次轮换,A组到C组,C组到B组,B组到A组。A、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60学时(十天)配备本系老师和实习单位专家老师;学生人数为6人;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主要教学内容为重点动物疫病的预防、诊断和监测技术。B、动物卫生监督所:60学时(十天)配备本系老师和实习单位专家老师;学生人数为5人;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主要教学内容为屠宰场检疫的具体操作技术,公路动检站检疫的具体操作技术。C、基层兽医防疫站:60学时(十天)配备本系老师和实习单位专家老师;学生人数为6人;采取实践教学的方式;主要教学内容为动物防疫站产地检疫的具体操作技术。
2.组织实施:①全过程参与根据岗位轮动前的教学安排,学生到实习岗位后,要对所在岗位的性质、要求和任务进行了解熟悉,完全执行所在岗位单位的各项制度,以所在岗位职工的身份全过程参与各种活动,在岗位职工的指导下完成岗位的实际工作任务。②发挥岗位专家的作用 虽然试点班的同学工作在畜牧业生产第一线,但同学们解决生产中出现的疑难问题的能力较差,为此,在每一岗位有1名专职教师和至少1名企业技术骨干专家,负责本岗位目标培训和日常教学管理,由专职教师进行必需的专业理论知识讲授,针对试点班的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岗位技术骨干专家的现场指导下进行分组讨论,最后由教师和岗位技术专家一起指导学生确定最佳解决方案。③填写实训日志 同学们一定要及时写实训日志,通过把在实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记录下来,可以把典型问题随时向老师反映,以便及时解决,为生产提供更好更佳的服务。同时通过填写实训日志,不仅使同学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而且通过知识的积累,可以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能力,也为毕业论文提供很好的素材资料。
3.成绩考核。动物群发病“岗位轮动”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考核实行严格的考教分离。其具体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运用情况、发现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出问题与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工作态度、遵守纪律和完成工作任务等情况。
四、岗位轮动的成效
1.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在指导老师和岗位专家的指导下,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综合技能训练。企业有着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服务,同学们通过承担一定的企业实际工作任务,严格按照生产规程去操作。这种全真的实践岗位教学,通过体验和感受企业工作的真实氛围,不仅使学生掌握了规范的、熟练的操作技能,而且对于培养他们遵章守纪、爱岗敬业,严谨认真、与人合作、爱护公物等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经过在企业、生产一线的岗位轮动,学生与社会形成了零距离关系,学生变成了社会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学生社会能力也普遍得到了提高。
2.完善了实践教学体系。①完善实践教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在《动物群发病防控》教学活动中,积极探索并实践了“岗位轮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极大地提高了试点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课程的教学效果也得到了明显体现,学生的关键能力都得到明显的提升。②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促进了教材建设,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为指导,按照高素质技能型实用人才培养的特点和规律,由专职教师、行业专家及一线生产技术人员共同组成课程开发建设小组,对北京市动物疾病控制中心、各郊区县的动物疾病中心、防疫站进行深入调研,分析各生产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经论证与整合确定岗位的典型工作。以完成岗位典型工作任务所需的职业为依据,融入相关职业资格标准,经校企协商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动物群发病防控的特点,在教学内容上对原有课程进行了整合,修订完善了教学大纲及实验实习指导等教学文件,更新了动物群发病防控的课程教材。。
3.提高教学团队的综合能力。岗位轮动做中学的教学模式,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理论知识,还要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在学生岗位工作过程中进行指导。在“岗位轮动”教学实施中,充分利用了企业先进的教学资源,通过与企业专家技术骨干共同参与教学过程,同时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更多地了解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提高了教师的实践水平和教学教育理念,在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团队的综合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姜大源.学科体系的解构与行动体系的重构-职业教育内容序化的教育学解读[C].高等职业教育的春天年-2006“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文集,2006.
[2]周宏.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1998,(3):59-61.
畜牧兽医毕业论文范文6
关键词:涉农本科高校;科学研究;实践教学;途径
;汪如春(1977-),男,江苏泰兴人,金陵科技学院,讲师。(江苏
南京 21003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江苏省高校社会科学与哲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2SJDFDY104)、2013年江苏省高校社会科学与哲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3SJDFDY05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4)03-0153-02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尤其是涉农本科人才培养与综合性高校及高职类院校人才培养相比有着明显的特征。综合性本科侧重学术研究,很多学生通过考研步入研究者行列,高职类院校注重技能的培养,应用型本科既注重职业技能培养也注重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但不管哪一类人才培养方式,科研促进教学和途径也有其自身的特点。
一、应用型涉农本科高校实践教学必须与科研结合
涉农高校往往比别的类型高校承担更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这主要是由于涉农专业更为传统专业,受旧的观念影响,很多学生并不十分愿意报考涉农专业,不少学生是因为服从转专业才从事涉农专业的。加上涉农专业实践教学成本偏高,教学经费不足,使得涉农本科人才培养压力加大。但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比较大,而农业方面丞需解决的关键技术也多,这使得涉农高校往往能获得更多的科研项目。因而以科研项目为依托,带动教学,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事实上科研与教学的良性互动有助于提升实践教学的水平,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是要有科学合理的途径。
二、科研促进教学和条件与因素
1.科研经费弥补了教学经费不足的缺陷
高校教学经费投入不足是个普遍问题,随着农产品、畜产品价格的上涨,涉农本科专业教学经费不足的矛盾更为明显。但教师科研经费充足也是个普遍现象。国家及地方政府每年都投入了充足的科研经费,且各类自然科学基金、科技支撑项目、行业专项、前瞻性研究、成果转化等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这样的状况仅仅依靠教师团队是远远不够的。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高年级本科生无疑可以吸收进入科研团队,从事具体的试验操作、数据分析及重复试验中去,这也就无疑会促进实践能力的提高,从而实现科研经费弥补教学的需要。
2.平台建设类科研项目弥补实践基地的不足
一般性的实践基地包括校内实践基地及校外实践基地。涉农高校也多位于城市,又因产业特点的限制,不可能在校内长期进行种养殖,这就决定了校内涉农教学实践基地是有局限性的。而校外实践基地大多采取了校企双方签订协议,在一定的时限里一定数量的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生产实习及毕业实习,实习期一过,双方合作过程结束。这种校外实践基地最大的缺点是不能持久,也不能解决生产企业的实际问题,也没有特定的人来引导学生。而科研项目中的平台建设项目是政府以科技任务形式下达给校企双方的,有经费,有科技成果、人才培养、基地设施等考核指标,且这些指标是刚性的,项目实施也是持续的,这样的科研平台无疑是最好的教学实践基地。
3.科研试验提高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质量
科研试验是科技项目的重要内容,包括探索性试验、重复性试验等多种形式,这些试验总有一个持续观察、记录、统计的过程,亲身体验这一过程远甚于单纯的课程实验。因此,可将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实习与科研试验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4.科研有助于授课教师的专业成长
教与学总是相长,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也与教师的专业能力及水平密切相关。早在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就提出了“教学科研相统一”的教育原则,认为教学是根本,科研则是教学的发展和提高。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科研锻炼了教师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以科研促进教学的途径
1.必须了解现实中科研与教学脱节的问题
我国高等本科教育中普遍存在科研与教学脱节的问题,这其中有多种原因。首先,基础性科研项目重视学术研讨,应用性不强;重大科技项目强调成果的应用与转化,难以将科研成果系统转化为教学内容,本科生无法介入。只有应用性科技项目与学生的实践教学有一定的关联。这就说明科研的专业性会限制在教学中推广。其次,科研项目具有时限性,而实践教学是无限的,这种时间分配上的矛盾也会造成科研与教学的脱节。要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多个方面加以推进。
一是政策引导。目前,教育部、部分省份相继出台发多项文件,如《教育部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文件鼓励教师将科研成果应用于实践教学,吸收学生加入到教师的科研工作中去,培养和提高动手能力及创新能力。二是加强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并建立科研与教学良性互动的机制。科研与教学的互动没有固定的模式,需要针对不同的要求,通过研究加以解决。三是形成结合科研课题的实践教学模式。这是二者相结合的难点,但最终必须要解决,模式可有多样形式,但总离不开二者的有机结合。
2.将毕业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
实践证明,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与科研项目相结合是以科研带动教学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每个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就是一项独立的试验;另一方面,教师的科研项目也是由一个个独立的试验组成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和能力大小选择性地设立几个小试验,分解给学生独立完成。每个学生独立承担一项试验作为毕业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同时,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之间通过讨论、交流、弄清各自试验研究在整个科研项目中的意义与作用,从而能够与产业相结合,最终其毕业论文的价值就与产业甚至就业结合了。
2.将科研项目与学生和科技创新相结合
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除了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提高了,还能促进学生的创业。教师的科研项目实施期必须完成一定的考核指标。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具体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往往在科研项目中也有所体现。其中,专利申请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信外观设计专利三种。发明专利难度较大、能力强的学生孔明有可能获得发明专利授权的。大多数学生可以通过科研项目的参与独立完成实用新型专利及外观设计专利的申请,从而锻炼和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
。
参考文献:
[1]赵旺,周薇薇,陈永红.关于结合科研课题的实验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15(3):123-125.
[2]赵敏福,聂丽,姚有峰,张波.实验室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J].大学教育,2013,(7):70-71.
[3]李俐俐,陈良兵.以科研促进教学 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9):107-108.
[4]段庆茹,阚连宝,生艳梅.科研与教学相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8):114-115.
[5]段庆茹,阚连宝,王玉翠,齐晗兵.高等教育教学中科研与教学的关系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3,(22):10.
[6]郝振君.通过教育科研有效促进教师专业成长[J].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2013,(1):13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