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了《崇廉尚洁风清气正》等廉政书籍,通过这个阶段的读书学习,我对这次学习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一个更新的认识,深理解"千里之堤溃于蚁穴"的古训。下面我就谈一下通过学习而领悟到的心得。
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懂得了廉政是一种文化,廉政建设不仅仅上层领导干部的事,与我们稽查员也是密切相关,作为一名稽查队员,只有认真执行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时刻牢筑反腐倡廉的思想防线,克己奉公,廉洁自律,才能葆住纯洁本色,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清清白白做人,身体力行"三个代表"和"八荣八耻",才能保证我们烟草事业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
第一,加强学习,坚定信念。纵观任何领导干部的腐败案件,无不是放松了学习、理想信念动摇,导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扭曲所致。腐败分子之所以走上犯罪的道路,究其原因,就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金钱、名利的诱惑下,放弃了对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放松了对自身的要求,出现了"只讲实惠,不讲理想;只讲索取,不讲奉献;只讲钱财,不讲原则"的不良信念。因此,在繁忙的工作之余,自己坚持经常性的深入学习,大力提高自身的政策水平和理论水平。在学习中,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将反面案例与正面相结合,结合自己的工作,大力提高自我约束能力和自我警省能力,不断增强新时期自身拒腐防变的能力。
第二,以案为鉴,廉洁自律。我深刻认识到,领导干部一旦贪欲膨胀、利欲熏心,就会丧失理想信念,在金钱面前打败仗;一旦追逐名利、捞取功名,就会导致急功近利,贻误事业的发展;一旦恃权轻法、心存侥幸,就会触犯法律受到制裁,最终变成人民的罪人。作为烟草稽查员,应该时刻牢记做事的标准,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奉献意识、服务意识,忠实践行"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廉洁自律、洁身自好。
根据上级部署要求,现将集中开展教育整顿教育活动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一是要以“诚”为先,政治站位不动摇。在学习过程中要不断深化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在思想上、行动上与上级指示要求保持高度一致,切实把“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和“两个维护”贯穿于工作始终,进一步拓宽学习,从讲政治的高度认真学习领会相关文件精神,坚持边实践,边总结,立位深化落实积累宝贵经验。
二是以“学”为重,精进学习不懈怠。依托党史学习教育、“学法规、抓规范、强作风、保安全”等活动的开展,不断加强对党史、法律法规、禁令警规等内容的学习,强化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理念,将学习贯穿于工作始终,加强学习成果转化,不断推动工作开展。
三是以“严”为要,强化纪律约束。在工作生活中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政治纪律各项规定,切实把党内规矩遵奉为人生戒律,加强自我约束,常态化开展自我检视、梳理问题、查找短板,把合法性作为优先选项,经常与政策法规对表纠错,确保不触碰制度规定这条红线。
1 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语文教学的催化剂
信息技术因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不仅能将语文教学中的原本枯燥乏味的文字变得富有情趣和直观形象,而且能很好地将教材中的情景合理地营造,为学生的学习设好台阶和铺垫。
1.1 信息技术的应用改变教师以往的教学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能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参加到学习实践中来?过去抽象的、难理解的内容,教师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分析、去讲解,学生不一定能参与进来,不一定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信息技术的运用就比较直接,多媒体课件能用形象的、具体化的手段把复杂的东西变简单,把抽象的事物化为具体,把时空拓宽或缩减,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外部信息,提供灵活多样的认知途径。教育形式生动活泼、寓教于乐,克服了“说教”“讲”的空洞的弊端,使学生更容易走进来、融进去。
。
1.2 信息技术的应用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
传统的课堂,学生是“听众”,是“被动”的接受者,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新课程要求“学生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语文”。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课堂更加明朗,好似一条线、一条路为学生指引着,去探索,去主动地学习。“凡是富有成效的学习,学生必须对要学习的材料具有浓厚的兴趣。”
。。这样的学习,对学生的吸引力可能不大。。所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会使学生改变以往的学习方式,情不自禁地融入学习,乐学、主动去学。
1.3 信息技术与语文的整合为学生营造理想的阅读情景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当让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如何使学生更容易走进文本、钻研文本,加深其对文本的理解和体验?信息技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积极的催化作用。。
1.4 信息技术与语文整合丰富学生的感知形象,激发其想象力
“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汲取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味”,是课程标准总体目标与内容之一。创设与主题有关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选择既能突出文章的主题,又具有很好的启发性的情境,是丰富学生的感知形象,激发其想象力的一个关键。教学艺术情境化,可以增强教学的艺术感染力。文学艺术是借助形象来呈现的,但又不能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古代诗词以及现代优秀文学作品,以语言为载体来呈现,而读者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自己的文化底蕴,先把语言转化为表象,然后再在想象中感受形象。在学习古诗词的过程中,信息技术的使用可以将学生的情感渲染,引起共鸣,以不同的方式刺激学生的想象,可以使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更加直观、形象、生动,激发其想象力。
。
2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不足
信息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因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手段,对学生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有一定的作用,已经凸显出其强大的功能。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
2.1 换汤不换药
新课程要求下的教育模式首先要改变教育观念,改变以“教师、书本、课堂”为中心,树立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育思想。在新的教育模式下,教学系统中各要素也要进行转换: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组织者;学生由接受者变为主动学习的学习者;教具、学具、媒体从演示工具变为学生探究学习的工具;教学过程从传统的讲授变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是一种教学手段,手段的先进和改变不一定代表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改变,把多媒体作为讲授、演示教学内容的工具,而不是用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究学习的帮手。这种“换汤不换药”做法,改变不了教师借助多媒体讲授、学生在多媒体的演示下依然是被动的接受者的事实。
2.2 喧宾夺主
语文学科有其自身的学科特点,听说读写是最基本的能力。信息技术代表不了听说读写的练习。。
2.3 参差不齐
。所以,“参差不齐”的多媒体资料,只会增加课堂上的无效信息,影响学生的注意力,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不仅不能辅助教学,反而事倍功半,降低课堂效率。
3 结语
我观看了廉政风险警示教育片《道》,该片警示性和教育性很强,以崔政、刘惠、耿砚铭3名市级机关领导干部在担任单位领导期间利用职权、满足私欲为主线,揭示了精神上缺钙是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思想上堕落、生活上腐化的根本原因,充分证明了党的十报告提出的反腐倡廉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警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要常修为政之德、常怀律己之心、常思贪欲之害,遵守党纪国法慎用手中权力,自觉接受监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同时,也提示了岗位和权力的风险,对于无视风险、疏于防范、玩弄权力的,必将导致腐败行为发生,最终会受到党纪国法的严惩。
我要以警示案例为反面典型,认真吸取教训,严于律己,接受监督,做廉洁自律的好党员好干部。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政法系统都在有条不紊地开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目前进入查纠整改阶段,作为一名**公安局的民警,我很珍惜这次难得的机会。今年是建党一百周年,召开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活动,恰逢其时,意义重大。我扎实学习领会教育整顿会议的精神,在学思践悟、学深悟透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政治轮训、接受警示教育、学习英模事迹。通过教育整顿,我的思想觉悟得到了提高,工作动力不断增强,干事激情不断高涨。这次教育整顿活动,时间紧、任务重,对净化公安干部灵魂,转变公安干警作风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如何抓好**整顿教育活动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
一、强化学习,历练素质,锻造忠诚担当的品质
要把教育整顿活动与党史教育、警示教育、英模教育结合起来,从党史教育中传承红色基因,从警示教育中吸取教训、从英模教育中鼓舞斗志。通过参加理论学习、座谈交流、辅导培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品质。要把教育整顿活动贯穿到公安执法工作中,把锤炼党性修养、锻造政治品格作为工作的重心,积极参加“主题党日”、红色革命教育、清明祭英烈、“我为群众办实事”等活动,不断拧紧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的螺丝,绷紧教育整顿的责任弦。要把“耐得住寂寞、扛得住诱惑,顶得住歪理、守得住的小节”的原则深深地烙在自己的心里,不断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使自己经受党性教育和党性锤炼,思想得到净化、灵魂得到洗礼,永葆忠诚担当、执法为民、风清气正的政治本色。
二、肃纪、强化作风,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
这次教育整顿是一次刮骨疗毒的革命、是一次激浊扬清的运运动、是一次肃纪的整顿,对肃清干部队伍中的不正之风,打造忠诚担当的政法队伍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首先必须以正面典型教育自己,以反面教材时刻警醒自己,严格遵守单位各项规章制度,自觉地加强党性锤炼,提高党性修养。作为一名参加工作时间较短的新民警,我要谨慎交友,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做到不为非法的物欲所动,从思想上筑牢防线。其次,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自觉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思想,打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保持清廉本色。在今后的从警生涯中,我要自重、自警、自省、自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许多领导干部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就是这样,随着职务的升高和地位的变化,不自觉地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把自己的成绩当成了应该享受的资本,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如果能够防微杜渐,就可能少犯错误,甚至不犯错误,自己要时刻以此自警。
三是要立足本职。
一是服务意识。司法所是一个派出服务机构,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工作人员理所当然要强化服务意识,为基层政府,为公众服好务,当好人民的公仆。
二是大局意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摒弃个人利益、短期利益,用发展的眼光、遵循有利于全局的原则看待具体事务。当个人利益和局部利益与组织利益和全局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组织利益和全局利益为重。
三是进取意识。基层社会是一个大熔炉,夹杂着各种各样的思想、人生态度和处事标准。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作为司法行政基层干部,要在各种困难面前,锐意进取,勇往直前。
四是纪律意识。古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能成方圆。纪律就是规矩,用之于规范秩序、规范程序的制度。规范大范围、大行业、大环境的纪律,国家通过法律、法规的形式来制定。规范小单位、小范围的纪律用制度的形式体现。作为基层干部,不仅要遵守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而且要遵守党内法规、国家政策。
五是服从意识。下级服从上级、地方服从中央是一条铁的纪律。除非上级决策有重大失误和隐患,否则任何人、任何单位均不得违背、均不得打折扣。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基层干部,就是要毫不犹豫地服从组织的命令、领导的安排,不能拈轻怕重,瞻前顾后,再苦再累,也要勇挑重担。
二、提高五方面的能力
一是业务能力。司法行政相当于一门科学,体系完整,内容博大精深,并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日益扩展。我们从事司法行政工作,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调解能力、法律服务能力、宣传能力、矫正治理能力,而且要熟悉掌握一定的调和技巧、管理技巧,这样才能成为司法行政行业的行家理手。
二是适应能力。适者生存是生物进化的一大规律,人类也如此。作为一名司法行政基层干部,就是要不断适应环境的变化,适应新的形势的要求,不断更新知识,武装头脑,游刃有余地运用新的工作手段。
三是写作能力。法律宣传的工作离不开具体活动的开展。如何把这些宣传思路、活动内容,合理表达出来,就需要有扎实的写作能力。
一、 以监管安全为首要任务,建立分析预判工作机制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深刻体会到由于全国各地社区矫正工作进展不一,工作协调机制整体欠佳,社会参与度不高等原因,全国普遍存在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监管难、给予处罚难、收监执行难的现象,加之社区矫正立法进程缓慢,执法难度增大,社区矫正工作渐成为司法所难以承受之重,社区矫正工作任重而道远。
在培训班上,各省市积极交流工作经验,深入探讨先进做法,从各地工作开展情况看,全国社区矫正工作正朝严格化、规范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近年来我省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推进,监管安全工作整体平稳,但随着社区矫正人数不断增加,人员构成日趋复杂,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重新犯罪的现象可能增大。结合我省情况,应在继续加强社区服刑人员日常监管的基础上,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区矫正分析预判工作上,树立“预防在前、防管结合”的工作思路,建立省市每季度、县区每月、司法所每半月的监管安全分析例会制度,通过定期预判、及时处置、通报考核等工作措施,形成全省常态化预判工作机制,将监管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确保全省社区矫正工作安全稳定。
二、以信息化工作为推手,试行科技监管新手段
主题词:社会良心;正义教育;德育
。廖建霞(1973―),浙江衢州人,衢州中等专业学校高级教师。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08)04-0057-03
一、问题的缘起
1.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基本情况
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晚,发展迟缓,直至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和对外开放急需大量的中初级技术人才和熟练操作技能的劳动者,社会对职业教育产生了强烈的需求,职业教育才迎来了灿烂的春天,曾经作为学历教育,走过了辉煌的历程。到二十世纪90年代末,我国的职业教育遭遇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是高等教育由“精英”向“大众化”转变,社会普遍追求高学历,出现了“普高热”,严重冲击了职校生源,普职比例连年下降;二是生源质量滑坡,大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录取线已不复存在,许多学生初中学业还未完成便被“分流”到职业学校,这些学生被喻为“双差生”(成绩与表现);三是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大量流失,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骨干力量――中专学校,或升格或合并或撤消,不少职高又回头办普高。职业教育虽然面临困境,但发展依然是我国职教事业鲜明的主题。2005年,全国职业教育会议召开,国务院下发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加快职业教育、特别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扩大招生规模,到2010年,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2007年3月5日,总理在全国人代十届五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重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这是一项重大变革和历史任务”。在政府的高度重视下,职业教育再次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2.学生现状描述
职业学校学生大部分是经过普高筛选的“剩余品”,在文化课的学习上他们是“弱势群体”,被社会定位为“不会读书之人”,在行为上被形成是“问题学生”。;(1)中考落榜生,舍其次而求之;(2)厌倦学习,但又被家长“逼”进了职校;(3)经初中学校“分流”进职校;(4)热爱专业,主动求职。其中前三类占多数,职业学校成了许多学生和家长的“无奈选择”。随着生源结构的变化,学生的文化基础、行为习惯、学习品质、心理素质和人文素养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的下滑,导致思想道德问题突出:理想、志向不明,对前途迷惘;主流意识淡薄,信仰和生活目的缺乏;自信心不足,上进心缺失,学习积极性不高,精神状态不振;集体主义观念淡薄,以自我为中心,责任心淡漠;承受挫折能力差,适应能力弱,情绪不善调节,行事冲动。随之而来的是,厌学逃学、夜不归宿、抽烟喝酒、滋事斗殴、破坏公物等等。“管”不牢,“压”不住,“禁”不止,德育工作面临挑战。
二、社会良心和正义教育――职业学校德育新视角
“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层面上的教育是最低层次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只能是“半成品”甚至是“次品”。求学的最高境界是做人,因此德育一直列为“五育”之首,国务院《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职业教育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职业学校学生现状导致德育工作难度加大,效果不明显。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应该寻求德育工作的新视角。
亚里士多德认为正义和良心是百德之首,有正义和良心的人是真正有道德的人。俄国著名伦理学家克鲁泡特金主张没有正义和良心便没有道德。教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德育工作中,以社会良心和正义教育为基点,健全人的心智,促成人心灵的转换,回归以人为本,实现成就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达到教育理想与目标。
良心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古代思想家德育的基本点。孟子将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称之为良心,主张为人要“舍身取义”。我们常说“这个人良心发现”,一个人要是有良心发现,他便能弃恶从善。良心在人们的道德生活中具有特殊的意义,在行为发生之前,指导人们确定和检查道德动机,规定目的和手段的选择,在行为过程中,指导行为者进行自我控制和监督,在行为结束后,帮助检查行为后果并作出道德评价。社会良心指社会优良的、正确的道德规范。“追求社会良心并以确立社会良心为己任,都是教育永恒的主题和使命。”但“社会良心首先必须表现为个人良心,具体的单个人道德法则为出发点的良心才是可靠的,应该有独立人格的社会良心,对人才具有教育意义。”
正义是教育的最高评价,也是教育的本质要求,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人”、“塑造人”更重要的是“形成人”。“成人之真,”“成人之善”,“成人之美。”真善美在个体人身上的统一,就是和谐,就是成人,就是正义。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传统的美德与时代的潮流产生强烈的冲击,人们的价值观发生了变化,个人功利价值突出,群体、利他的价值受到轻视,人际交往中的情感、友谊等因素不断弱化,现实功利因素却不断强化,重利轻义、见利忘义;社会公德意识弱化,明哲保身现象增多,见义勇为不断减少。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经济越来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富裕的今天,道德情感领域却出现了“情感冷漠”、“情感缺乏”、“情感危机”。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对社会良心和正义的呼声越来越强烈。用社会良心和正义教育的理念引领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使职业教育朝着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前进,为社会培养有用的人才,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三、实施社会良心与正义教育――德育的实践探索
卢梭说:“从我的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要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做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人的地位上”。教育的最高理想是让人成为人,拥有社会良心与正义是一个人成为人的基础。
(一)新的理念――社会良心与正义教育的基础
正义教育要尊重人的差异平等,给人均等的教育机会,满足个性自由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提出“全纳”教育理念。
“全纳”教育最早用于“特殊教育”,是给残疾儿童一种平等的人权。根据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学生个性受压抑,尊重受质疑,潜能受挫伤,地位受排挤。给学生平等的关怀和平等的尊重,才能享受教育机会的平等,才是正义教育。“全纳”教育的内涵是:每个学生都有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每个学生都有得到尊重的平等地位;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有着独特的个性、特长和品格。学校的教育应该容纳所有的学生和学生的所有。“全纳”教育的实质是实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职业学校学生在学习上多处于“劣势”,在以“分数”定优劣的学习生涯中,他们所受的“呵斥”远比“赞美”多,他们的自信在一次次冷落中丧失,他们的自尊在一次次批评中沉陷,他们的热忱在一次次应试中泯灭,他们逐渐迷失方向,变得懒散,甚至玩世不恭。重树自尊,恢复信心,使之成为“人”。“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在感情上温暖他,人格上尊重他,心理上开导他,目标上指引他,学习上激励他。暗淡的日子被点亮,怠惰的双脚才有快乐前行的原由。
(二)美的熏陶――社会良心和正义教育的辅助
一个人行走在文明的环境中,他的行为举止同样文明。校园是文明的孕育,也是践行文明的土壤,学校的每一项设施,每一块墙壁,每一寸草地都担负着育人的功能,“一草一木总关情”,“校园处处会说话”。用整洁干净的甬道,园内“温馨的提示”规范学生的行为;用精美设计的宣传橱窗,鲜艳夺目的学校“核心精神”激人奋进;学生作品凝聚成的“文化长廊”成为校园亮丽的风景;“星级评比”,创设温馨文明的寝室文化;轻柔的草坪音乐调节人的情绪;。高雅的环境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校园的每一个角落都能成为美的所在,都该是一个“潜在课堂”,用“润物细无声”的渗透,荡涤学生的心灵,体现人文关怀,在美的氛围中推进善的教育。
(三)善的活动――社会良心和正义教育的载体
是非心、同情心和羞耻心是构成良心的三块基石,是照亮人们道德区域的指路灯。
认识自我: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少年,只有当他学会了不仅仔细的研究周围世界,而且仔细研究自己本身的时候;只有当他不仅努力认识周围的事物看现象,而且努力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的时候,只有当他的精神力量用来使自己变得更好,更完善的时候,他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人。”认识自我才能对自己做出正确、客观的评价,才能产生自尊心理,从而改变以往的自我中心意识,在行为上开始以社会规范要求自己,在举止上开始懂得自我约束,在行为上开始考虑后果,注意给人以好的“自我形象”,赢得自我的尊严。认识自我的途径不仅是“自知之明”还可以从别人的眼中审视自己。职业学校学生明显的“缺点”弱化了他的“优点”,要树立他的自尊,多找闪光之处,少看缺点。召开“你身上的闪光点”主题班会,给某同学专找优点,不提缺点,汇集起来就有了连他本人都意识不到的动人之处。当自己意想不到的优点得到别人肯定与承认之时,唤起了他的自尊,同时也会反省自己的不良行为、举止,从而产生羞愧感,学生一旦懂得自尊与羞耻,就会珍惜名誉,惧怕羞辱,思想行为走向正轨。
学会关心:学会关心身边最亲近的人,关心和自己有各种关系的人,关心和自己没有关系的人,关心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关心人类制造出来的物品以及关心知识和学问。学会关心还需学会关心自我,对自我的人生意义,道德价值的关心,对未来期望的积极态度。“没有关心便是道德上的贫困教育”,关心是一种能力,能力的高低,取决于有多少被关心的经历。积极开展“爱心”活动,营造关心氛围,让学生多体验被关心的经历,从而学会关心。职校生中有许多“双困生”(学习或生活困难),积极开展党员干部与困难学生接对子活动。“不让一名学生因贫困而失学,不让一名学生因品行而掉队”。一位在学习上经常出现“0”分、表现上令班主任头疼的男孩子,学校党总支书记与他结成帮扶对子,一次次的找他谈心,帮助他制定进步计划,鼓励他树立学习信心,从最喜欢的一门课学起,争取期中考试不出现“0”……母亲般的关怀,转变了这位同学的心灵,开始不打架了,开始听课了,开始做作业了,成绩进步了,他第一次发表了《有一双温暖的手牵着我》的文章。在文章中写到:“我开朗多了,快乐多了,我有自信了,我还参加了竞选副班长。我要感谢父母、班主任,更要感谢学校书记,如果没有她的引导和关怀,我不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我能被张书记这双温暖的手牵着感到有幸。……”开展献爱心活动,贫困资助活动,互帮互助活动,让学生在关心他人和被他人关心的环境中成长,成为一个关心人、爱人也值得人爱的人。
学会感恩:苏霍姆林斯基在开学的第一天就在他的学校挂了“要爱你们的妈妈”的标语。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自私、狭隘、自我为中心、偏激的性格和心理特点,对别人要求多,“严以待人,宽以律己,认为亲人朋友对他做任何事都是理所当然的,缺乏一颗感恩之心。开展“我为××做件事”活动,如为母亲做件事,报答父母无私养育之恩;为学校做件事,感谢学校为学生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与机会;为同学做件事,回报他们的友好情谊,学会感恩。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想想自己,回想他人;尊重自己,善待他人;少看矛盾,多体温馨。在这样的心境下他对待同学,一改以往的冷漠与自私,人际氛围达到了和谐。
积极奉献:“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能力,使每个人在最适合的能力岗位上工作是社会组织的最高原则,他关系到全体社会成员的利益,这就是社会最大的正义。”针对中等职业学校职业化教育的特点,积极鼓励学生为社会提供服务,奉献自己的才干。组织电子电工专业的学生开展义务维修电器活动,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为孤儿院的孩子装扮教室,美术服装专业学生上街头为民画剪影,缝补衣物等等,在活动中奉献自我才能,体现自我价值,增强社会责任感。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让学生明白,关键时刻“舍己救人”“舍身取义”是奉献的最高形式,但在日常生活中助人为乐,扶贫救困,在职业生活中的任劳任怨,敬业重职,在公共场合的谦让宽容,扬善抑恶等都是一种奉献精神,鼓励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做起,在奉献个人道德行为中实现社会良心和正义。
(四)真的本领――社会良心和正义教育的促进
“正义教育是要肯定每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而且这种教育的进度和方法是适合个人特点的,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舞台。”“教育机会平等只能使每个人的能力按其潜能得到发展,而并不是使每个人具有同样的能力”。职业学校许多学生在课堂上会昏昏欲睡,但体育场也许是他们大显身手之处;职业技能大比拼将是他们展现风采的舞台;学生会、团委是他们练就才干的平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是促成他们成长的第二课堂,各级各类技能比赛,是学好专业的激励。多开展和举办班级、全校以及省市各级各类文体活动、专业比赛、评优评先等,开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为每个学生的进步提供平台,让每个学生的发展需要得到充分满足。鼓励学生“不求事事优秀,要有一点出色”,要求教师“宽容学生过错,放大学生亮点”,寄望每一位学生一学年要有一张奖状带回家,在学校体会到“更多机会,更多成功,更多快乐”。
参考文献
[1]内尔・诺丁斯.学会关心―教育的另一种模式[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
[3]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
[4]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5]吴松.教育应维护支持社会正义[N].光明日报,2006.11.21.
[6]罗尔斯.正义论[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近日,和政法委机关同志共同学习了《党风政风四季教育》夏季版。通过学习,我对自己的工作实际情况发现了一些不足,获得了不少教益,就此谈谈几点感受:
一、个人素质明显提高。通过开展抓党风、促政风学习,我对党风廉政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得到增强,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特别是通过学习,能够认真剖析自己,正视不足,勇于改正缺点,纠正错误,促进工作。通过开展此项工作,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公平、公正、廉洁、文明执法,依法行政和优质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廉洁意识明显增强。随着党风政风工作的深入开展,能够让我认真学习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学廉洁自律方面的先进,进一步加强了廉洁自律的意识。
二、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按照政法机关工作职能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工作,通过学习教育,重点解决了四个问题:一是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增强公仆意识;二是认真负责,积极主动,不敷衍塞责,拖拉攀比;三是同事之间不能相互拆台,做到全面一盘棋,整体一个音,行动一个调,实践也证明,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政风建设,确实达到了转变个人作风、提高行政效率的效果。在工作中,能发挥主动性,勤奋工作,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方便群众,服务群众。
三、虚心接受群众意见,把党风、政风、行风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问题,对找出自身存在的问题进行整理,分析、研究的基础上,认真开展整改工作。通过学习,思想观念进一步转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进一步增强,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进一步改进。
培训虽然结束了,但却带给我们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推动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项目,对于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以信息化引领校本研修模式的创新,优化研修内容,保持校本研修的常态化持续性和系统性,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具有积极的支撑与引领作用。本次培训学习让我收获颇丰!
一、网络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有效平台
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条件。过去教师要想学习教育理论、了解教育信息,只能靠学校或个人订的有限几本教育教学杂志,以及图书馆中已陈旧的理论书籍,学习渠道极为狭窄。网络的明显优势在于其拥有无限的信息资源,而且不受时空限制。网络上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为教师自我反思提供了条件。
二、网络为教师交流提供了有效平台
教师交流是校本教研中的关键环节。合作与交流可以把教师个人的聪明才智进行加工凝结在一起,最后综合成远远大于单个教师研究的简单相加效果。校本教研中的同帮互助,就是教师群体之间相互探讨教育教学问题,提倡在校本教研中有不同呼声,在一个群体中有不同思想,鼓励教师大胆评点,各抒己见,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在网络时代,网络技术将全世界融合为一个大家庭,让我们同处于一个村落。校本教研中的互助同伴不仅局限于学校内部教研组或课题组,还可扩展到校际教研活动、网络上的教师群体,给教师与教师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三、网络为教师专业引领提供了有效平台
强大的网络平台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的有效途径,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学校要积极建立网络平台,鼓励教师走进网络,构建自己的话语舞台和获取教育教学资源的信息通道。网上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好实现了向专家学习、请教,同专家交流、对话的可能。网上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资源,教师们不用走出家门,就能观摩到大量优秀的课例,吸取丰富和最新的专业知识,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在网络时代,每位教师的成长与网络发展息息相关。教师要掌握基本的网络操作能力,积极利用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和网络交流工具,充分地进行网络交流和学习活动,为校本教研开辟新的舞台,促进自身专业更快发展
四、建立基于网上学习的以校为本的研修平台
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信为代表的信息技术体现了当代最伟大、最活跃的生产力。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与普及,对教育思想观念、教育理论、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等均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网络的巨大优势在学校教育领域已经有了充分的体现。鉴于学校的资源有限,网上学习就成为研修的有效手段。网络为教师自我反思、教师交流、专业引领等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提供了有效平台。
困惑:网络研修和校本研修整合是难点、
一.研修模式的创新,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整合结构性变化,使网络研修的广度与校本研修的深度有机融合提升研修工作的力度;
二、教师学习行为的改变,从个体被动的接受培训到网络社区主动参与交互式学习研讨实践,从固定的学习日变为常态化学习;
三、组织机构和管理指导的落实,学校层面制度不健全,经费不落实会流于形式,组织管理层面任务设计脱离实际,校本资源和专业指导都遇到发展瓶颈问题。
通过这次培训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未来的教师应该是懂网络,并能熟练运用网络为我们教学服务。充分整合校本研修和网络研修将会成为未来的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因此,我们今后应该做到:
。有一位校长对老师们说:“你一天不学习,不知道教什么,两天不学习,你要向学生学,三天不学习,你就得离开讲坛,下岗走人”。与其抱怨工作的不如意,不如认真学习,从工作中找到幸福感。因为心态决定状态,停止抱怨你会站在成功的十字路口,你改变不了现实就学会适应现实。
2、重视教研的作用
从事教育叙事研究是进行教学研究的有效途径,教育叙事就是就是写解决教育问题的故事。是以叙事、讲故事的形式把自己遇到了什么问题、怎样遇到这个问题和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整个过程叙述出来。写小论文和做小课题研究有助于教研工作的开展,而且也能促进教师个人发展。
3、探究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整合的方向
。课堂教学是业务能力提升的主要途径。网络研修是培养合作教师文化,构建学习型团队的必由之路。
4.、终身学习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