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服务业经济运行分析范例6篇

2024-09-28 来源:华佗小知识

服务业经济运行分析范文1

一、一季度全县的主要特点

据市统计局统一初步核算,一季度我县生产总值18.51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1%,第二产业下降0.7%,第三产业增长10.7%。一季度我县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有:

1、工业生产继续调整,但在结构调整方面迈出可喜步伐。一季度工业增加值下降1.3%。1—3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44家,实现工业总产值395666万元,同比下降6.2%,增幅同比回落25.1个百分点。但工业生产下降态势趋缓。3月工业总产值同比下降1.7%,降幅比去年12月、今年2月分别缩小6个、4.8个百分点。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一是企业开工情况好转,部分行业生产形势比较稳定。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未开工企业由去年12月的26家减少到今年3月的8家。一季度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支持下,我县文教体育用品、金属制品业、家具制造业等主要支柱产业仍保持了正向增长,饮料、通信设备、医药、木材加工、电力等行业生产保持了良好的增长,工业产值分别增长183%、72.9%、24.4%、20.2%、12.9%,这些行业的稳定发展对稳定工业经济发挥了较好作用。二是工业经济在转型提质、产业升级上继续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影响的加深,我县工业企业积极应对,转变经营方式,努力寻找经济新增长点,开发新产品,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一季度规模工业新产品产值达3.50亿元,增长0.7%,明显快于工业生产的增幅。三是部分工业企业生产形势良好。近年来,我县工业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调结构、寻找市场的空白点,抓住机遇壮大自己。一季度全县前150家企业中,有44家企业生产增幅在30%以上,其中有13家企业生产增幅在1倍以上。这些工业企业成为我县规模工业企业较好的闪光点。

2、农业生产形势良好。一季度农业增加值1.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2%。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一是农业生产全面增长。农业总产值2158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10.9%,其中: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增长1.2%、8.5%、19.3%、7.3%。二是种植业生产平稳增长。各级政府的各项优惠补助政策到位,提高了农户种粮积极性。我县春季农作物播种面积10.03万亩,增长16.5%,其中:粮食作物1.97万亩,增长19.4%;油菜3.78万亩,为8年来最高,增长14.9%;果用瓜0.29万亩,增长16.0%。三是牧业生产保持较好形势,但效益下跌。一季度我县出栏肥猪5.47万头,增长19.4%;出栏家禽104.33万只,增长14.0%。季末存栏肥猪13.09万头,增长10.9%;存栏家禽131.17万只,增长4.4%。但畜禽价格波动下跌,牧业总体效益有所下降。

3、投入保持增长,招商引资成效良好。一季度在经济总体不景气的情况下,我县各方面在增加投入、扩大内需方面积极工作,取得良好成效。一是固定资产投资稳定增加。一季度限额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8638万元,增长3.4%,增幅同比提高6.7个百分点。房地产投资快速增长。房地产投资6671万元,增长61.9%,延续了去年5月以来快速增长的势头。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基础设施投资3601万元,由上年同期下降58.2%转为增长36.7%,增幅比上月提高6.7个百分点。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教育等投资分别增长42.7%、145.1%、66.7%。二是招商引资工作成效良好。实际利用外资543万美元,增长67.5%,增幅同比提高69.3个百分点。同时内资引进2.82亿元,增长31.2%。三是银行资金投入增加较大。3月末全县金融机构贷款余额首次突破百亿大关,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03.39亿元,增长28.1%,增幅比去年3月和今年1月末分别提高4.1和6.8个百分点,贷款比年初新增13.85亿元,同比多增22.67亿元。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资金需求保障力度增强。从人民币贷款投向看,中长期贷款增长37.1%,其中基本建设贷款增长2*.3%;短期贷款增长32.2%,工业、商业、建筑业和农业贷款分别增长34.1%、17.1%、13.2%和51.9%,乡镇企业和私营个体贷款分别增长34.5%和12.2%;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长18.8%。

4、市场消费增长平稳,旅游收入增长较快。虽然受金融危机影响,但传统佳节的消费热情依然不减,城乡居民购置年货活跃,商品销售红火,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2729万元,增长13.0%,其中,农村市场销售额增长14.8%,高于城市2.8个百分点。家电下乡补贴、小排量车购置税减征等政策出台,有效刺激了居民消费,家用电器类、汽车类分别增长362.9%、31.8%。从限额以上贸易企业分类商品零售额看,生活必需品类消费增长较快,粮油、食品、饮料、烟酒类,服装、纺织品类,日用品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分别增长16.5%、117.8%、111.9%、38.7%。今年以来,我县以“旅游创强年”为抓手,深度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并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加大旅游营销力度,在上海、南京、杭州、金华等地发放旅游消费券,在一定程度上刺激旅游消费,旅游经济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一季度旅游总收入39963万元,增长17.9%;旅游接待人数53.28万人次,增长17.1%;门票收入2024万元,增长47.5%。

5、政府民生支出继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增长。一季度,政府在改善民生支出方面投入增加。1-3月,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3625万元,增长25.0%,其中科技、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环境保护、城乡社区事务等支出分别增长736.8%、31.5%、234.7%、39.4%、195.8%;教育、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分别增长34.9%、18%;粮油物资储备等事务、交通运输支出分别增长373.4%和200.0%。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一季度全县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62.87亿元,增长43.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46元,增长10.8%,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341元,增长5.3%。

二、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去年四季度以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县经济的影响逐步加深,主要表现为工业经济运行艰难,出口萎缩,财政减收,为我县经济稳定发展带来了极大压力。金融危机对我县一季度经济运行影响更加明显。

1、工业经济运行艰难。一是工业生产下滑,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波动较大。出口需求的严重不足,导致我县以出口拉动为主的工业经济运行异常困难。一季度全县工业出口生产继续下滑,工业出货值17.33亿元,下降8.7%。,出口生产下降影响工业生产增幅4个百分点以上。一些以外向型为主的产业生产明显下降,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塑料制品业等我县比较重要的支柱产业一季度生产下降在20%以上,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制造、金属压延、金属制品等行业虽然降幅不明显,但从去年的高增长到一季度的低增长,对我县工业经济影响也比较大。二是工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一季度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总额1.86亿元,同比下降6.6%,其中,利润总额2640万元,下降55.7%。亏损企业219家,亏损面达40.3%,同比上升11.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7145万元,增长103.1%。

2、固定资产投资后劲不足。

3、财政收入下降。一季度,财政总收入35764万元,下降11.4%,下降幅度比上月扩大1.8个百分点,增幅同比回落37.7个百分点。

三、对当前我县经济运行的建议

一季度我县经济运行出现了往好的方面发展的积极变化,但这些因素仍有待于巩固和观察,今后一段时期我县经济运行仍然比较困难。为确保我县经济稳定发展,我们建议:

1、积极推进工业经济的保稳促调。工业经济是我县经济运行稳定的主体。要认真当前我县工业经济所面临的困难、机遇,积极抓住工业经济发展的亮点,引导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目前,我县仍有一批企业发展潜力较强、发展速度较快,成为我县工业经济运行中较为耀眼的亮点,如何让这批企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应成为当前工业经济保稳促调的重中之重。在政企互动过程中,县委、县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出台相关的企业跨越式发展过程中的激励政策,根据企业的规模和档次,分别给予不同的奖励,鼓励企业抓住机遇,及时做大。同时,对经营比较困难的企业,要鼓励企业积极寻求调整产品结构、勤练内功,确保企业的稳定。

服务业经济运行分析范文2

(2006年4月29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刚才,县发改局、县统计局、县经贸局的领导从各自的业务角度作了很好的发言,对我县工业经济运行情况进行了全面分析。作为县城所在地,我们xx镇工业经济工作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实施工业发展“12345”工程和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积极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氛围,促进了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下面,我简单分析一下我镇当前的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一)工业经济保持快速的增长势头。在去年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的基础上,今年我镇工业仍保持快速增长势头。

一是工业产值总量再创新高。第一季度,全镇完成工业总产值98004万元,同比增长10.80%,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27499万元,同比增长23.19%。

二是销售产值增长较快,产销衔接良好。第一季度全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销售产值27767万元,同比增长14.01%,产销率整体接衡,产品销售率达100%,销售产值占全镇工业总产值的30%,企业效益和利润进一步提高。

三是主导行业拉动作用明显。。

四是园区企业发展势头强劲。我镇服饰工业园区已投产的22家企业中,有16家企业都是规模以上企业,第一季度完成工业总值1856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9.23%。目前,已落实用地指标的另外23家企业,正积极筹建,争取早日进场。

(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进展。今年以来,我镇以扩大招商引资范围,树立县外就是外的思想,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实现招商引资总量规模和质量效益的新突破,确保完成县下达各项指标。1—3月份,共完成实际利用外资50万美元,完成年度任务的11.11%,实际到位内资620万元,完成22.96%。同时,推出包括国贸大酒店、中央公园、物流中心等一批服务业、社会公益事业及基础设施项目,招商引资范围进一步扩大。

(三)工业性投资比重加大。今年1—3月份,全社会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562万元,同比增长9.85%,特别是工业性投资完成增长速度加快,1—3月份累计完成4573万元,完成14.29%,同比增长6.32%。

(四)财政收入稳步增长。今年1—3月份,全镇完成财政收入10670万元,比上年增长20.70%,完成工商税收6720万元,同比增长7.25%;其中国税完成收入2380万元,同比增长11.42%,地税完成收入4340万元,同比增长5.08%。

(五)金融运行基本平稳。今年1—3月份,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38040万元,比年初增加17311万元,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9077万元,比年初减少699万元,银行存款余额270265万元,比年初增加11617万元,银行贷款余额185892元,比年初减少3480万元。

二、当前经济运行中突出问题

当前,我镇经济增长速度态势良好,但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不尽如意,产品单一等矛盾较为突出,并与宏观经济运行中的矛盾相互交织。

(一)工业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多重压力。一是信贷趋紧的压力。截止3月末,全镇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9077万元,比去年同期减少699万元;金融机构倾向大用户和在建项目,大量收缩流动资金贷款,而且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一些基础设施项目,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贷款难的问题加重。二是企业成本增加的压力。主要是基础产品原材料涨价,国际石油价格大幅飘升,国内成品油价格调高,金融机构扩大浮动利率范围,公路、铁路货运成本大幅度上涨,劳动力紧缺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生产成本增加,利润空间变小。

(二)土地资源依旧成为经济发展硬瓶颈。由于受土地问题的制约,企业发展空间和后劲受阻,导致部分企业不敢上新项目,新技术新设备无法得到有效的更新、增效。土地供需矛盾还使我镇招商引资工作的难度增加,限制了一些外地企业的流入,也使本地的一部分企业流出,影响了我镇工业增长的潜力。

(三)工业经济整体实力不强。一是体现在后劲不足上,由于近年受宏观调控等因素影响,我镇一些重点工业项目推进总体滞后,影响了新的增长点快速形成,亮点不多。二是体现在重点支撑上,虽然在加快培育新兴产业、重点企业政策扶持下,我镇企业规模已逐步壮大,但整体规模还偏小,规模以上企业少,仍存在“低、小、散、乱”的状况。产业和产品结构不尽合理,产品单一矛盾仍较为突出。

(四)政府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由于历史欠债太多,加之我镇和县财政分成体制及土地出让、规费分成比例不尽合理,基础设施和开发建设负担过重,财政支出压力仍然很大,制约着我镇经济发展的活力。

三、下一步工作的对策及措施

第一、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扩大招商引资范围,树立县外就是外的思想。落实招商引资责任,形成招商引资强大合力。明确招商引资重点,突出招大项目、好项目。继续推进“以民引外”、“民外合璧”,要抓住与瑞安、温州及周边地区产业接轨的有利时机,甘当配角,发挥优势。注重引进符合我镇产业结构调整方向、能改造传统产业、拉长产业链的项目,引进出口创汇、进口替代的项目,引进农业、服务业、社会公益事业及基础设施项目。认真组织项目,建好项目档案库,做好项目的规划、论证、包装和推介工作。积极做好招商引资宣传工作,突出亮点,选好切入点,充分打好交通、区位、政策、文化、环境五张优势牌。

切实改善投资环境。实现招商引资新突破,必须进一步优化投资环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努力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继续加大软环境治理力度,依法从严查处破坏投资环境的行为,切实纠正行业不正之风,营造安全、文明、法治的投资环境,创造安商、养商、亲商的良好氛围。

加快发展外贸经济。积极实施经济增长的外贸发展战略,认真落实和兑现各项出口政策。大力促进外贸结构调整,继续保持以皮革为主打产品的外贸出口良好势头,鼓励发展服饰、塑包、汽配、商务礼品等产品出口。大力发展加工贸易,鼓励企业承接出口加工业务,扶持发展外贸加工重点企业。力争实现我镇外贸出口增长12%以上。

第二、以工业项目推进活动为载体,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工业经济是我镇经济工作的重心,要以“工业项目推进年活动”为载体,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千方百计加快工业项目推进。要树立强烈的项目意识,以重要项目推进牵动我镇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张。实行项目推进“两挂两联一分解”制度,全面落实项目推进责任制,健全重要项目定期汇总、分析制度,及时准确掌握项目进度。继续抓好工业项目供地率和进场率,突出抓好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率和竣工投产率。今年要重点抓好乔治白休闲服饰、显峰汽配、高翔电子、鸣峰礼品、一鸣牛奶、华厦实业等29个项目建设工作,确保完成全镇工业性投资3.2亿元、去年供地的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率和竣工投产率100%及今年供地的工业项目开工建设率90%的县定目标。

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园区建设。要优化园区产业布局。调整完善服饰园区产业布局规划,明确园区产业定位,积极引进规模大、产品优、品牌响、效益好的企业。同时,盘活存量,搞活“预期”,做好土地集约使用和园区扩容文章。要抓好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服饰园区主出入口市政道路和园区供水、供电、排污等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园区形象。要加快入园企业建设。已落实用地指标的23家企业要全部进场;在建的10家企业要加快建设进度,早日投产;已投产的22家企业要通过强管理、上水平,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要加强园区管理和服务。完善园区内部管理制度,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园区企业联谊会积极作用。另外,积极做好城南塑编企业厂房改造规划,积极做好城西企业外迁工业小区规划调整工作。

千方百计加速企业自主创新。要把建立健全自主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增加科技投入。加快产业提升步伐,改造提升塑编、服饰、商务礼品等传统产业,扶持培育电子通讯、汽摩配、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加大技术创新力度,鼓励企业开发、研制,引进新产品、新技术,争取10个列入省、市级科研项目。。提高企业家素质,继续办好MBA第二期研修班,积极举办多层次的企业管理人才培训班和高层次的企业管理专题讲座。

第三、以繁荣市场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服务业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们要以繁荣市场为目标,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建设要素市场。启动平阳羊毛综合市场四期扩建,做好前宕农贸市场建设前期准备和城南菜市场改建方案,盘活城西农贸市场,完善平阳电子通讯市场,协助筹建中国轻工商贸城,积极争取区域性物流配送中心落户昆阳。市场建设一定要集中精力,千方百计去开拓,小心翼翼去呵护。

服务业经济运行分析范文3

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

宁波市设立政府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的对策思路研究

宁波市总部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宁波市总部经济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

港口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城市竞争力提升——以宁波市为例

宁波呼应舟山群岛新区开发建设的对策研究

《宁波经济丛刊》2011年选题参考

对宁波建设智慧城市的进一步探析和建议

宁波建设智慧城市的几点思考

融合共享是智慧城市的生命线

宁波杭州湾新区:用智慧打造未来

建设食品智慧系统创建宁波智慧城市

江东区站点经济发展研究

利用外资推动宁波产业转型升级研究

加快培养宁波市科技创新人才的建议

发展农村金融促进宁波城乡统筹

宁波软件园区概况

下半年经济工作要做好七个“继续”

全市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与下阶段工作建议

上半年宁波市经济形势分析及趋势展望

下半年宁波市经济运行环境和趋势分析

上半年宁波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和下半年工作建议

上半年宁波市规上工业经济运行分析

宁波市对口援建青川灾后恢复重建成效显著

轨道交通助推国家创新型城市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对策研究

促进消费需求的积极财政政策思考

深入谋划现代农业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内外市场持续活跃服务业保持高位增长——2010年前5月宁波服务业发展情况分析

大力推进我市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

宁波市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提升中国(宁波)国际港口文化节品牌影响力的思考

经济增长与对外贸易、港口规模的关系研究——基于宁波1989-2009年的实证分析

下阶段宁波市经济工作重点

2009年十项改革任务

宁波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评价与思考

金融危机下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就业形势分析

鄞州区“四招”破解产业园区转型升级难题

积极扩大消费需求推动江东经济持续增长

2009年宁波市固定资产投资形势分析

2009年1-4月宁波房地产市场呈现“小阳春”

宁波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背景下的增长动因及对策建议

2008年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述评

宁波市大型社会公共设施运行机制的探索

发挥海洋文化作用,促进“海上浙江”建设

论政府在发展动漫产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全球金融危机对商品出口的影响——以宁波实证为例

关于降低民营企业发展成本的几点建议

《宁波经济丛刊》2009年征文选题参考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宁波市民生重点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

以创业创新精神建设宁波轨道交通若干问题的调查思考和对策建议

宁波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情况的调查研究

宁波都市经济圈的内涵特征和发展条件

关于创建和谐企业的若干思考

2008年一季度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下阶段工作建议

服务业经济运行分析范文4

循环经济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萌芽之后,经过半个世纪的探索和实践,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循环经济理论包括:概念、特征、原则、规律、模式和管理等内容。所谓循环经济,“就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王冰冰等,2005),其基本特征是各种经济要素在经济运行中按照闭路反馈式循环方式运行,运动中的物质能量梯次使用,逐步减少,溢出的能量形成新的能源。

循环经济遵循3R原则,即:减量化原则,“就是在生产和服务进程中,尽可能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再利用原则,“就是产品多次使用或修复、翻新或再制造使用,延长产品使用期”(王冰冰等,2005);资源化原则,就是最大限度地将生产和消费中的废弃物转化为资源。在3R原则的规制下循环经济运动表现出五种规律性:自然生态式的闭路反馈循环规律;能量梯次使用和转化规律;废弃物向新资源转化规律;循环价值递增规律;循环效应延展规律等。

循环经济按照“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运行模式进行闭路反馈式循环运动,构成循环经济运行程序链。在这种链式循环中传递着物质、能量和信息,形成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三种形式的运动。循环经济在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层面上的运动就形成了循环经济的整体形态。循环经济的发展目标是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三者统一,通过“低消耗、低排放、高效应”途径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循环经济是一种特殊的经济形态,因此,也形成一种个性化的评价指标和方法,

用来评价和检测循环经济效果(见表1)。循环经济的管理以矩阵循环管理为主,力求做到标准化、标志化、合法化和法制规制化。

循环经济理论的细化

循环经济理论在向实践转化中需要一个理论充实和与实践对接的过程,就是将其理论内容及其对象分解、扩充和对应具体化,即理论细化。循环经济理论细化包括对经济基础和核心内容两个方面的细化。

(一)循环经济理论的经济基础细化

循环经济是改造社会经济的一种形式,社会经济形态是循环经济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形态的细化:

一是产业结构细化。产业分类有三次产业、四次产业等方法。四次产业分类法将产业分为:农业、工业、服务业和信息业。我国产业按照中国国家标准局编制和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分为16个门类,92个大类,300多个中类和更多的小类。16个产业门类是:农业、林业、渔业;采掘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地质勘查业和水利管理;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社会服务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和社会团体;其他行业。这些产业门类都能构建循环经济模式。

二是经济领域细化。经济领域是根据社会经济的职能性质划分的经济类型,其中包括生产、服务、消费和管理等四个经济领域。在这四个细化领域中同样可以构建循环经济。

三是经济区域细化。经济区域是经济活动的社会平台,分为三个层面:企业—企业内部自成系统的经济循环形成小循环;区域—局部地域和关联行业内的循环经济的有机组合形成中循环;社会—无数企业和地区的合理组合或者小循环和中循环的有机连结形成社会一体化大循环。

四是企业经济细化。企业经济是社会经济的基本构件,从企业经济构成要素及其运动分析,企业经济包括资本、资金、物资、设备、技术、工艺、人才、信息、生产、运营、管理和项目开发等要素及其运动摸式。资本运行模式:G—W—G’;资金运行模式:货币资金—材料设备资金—产品资金—货币资金;物资运行模式:材料—加工—产品—废弃物;设备运行模式:购置—安装—运行—报废;技术运行模式:开发—采集—运用—废弃;工艺运行模式:编制—采集—运用—废弃;人才运行模式:开发—采集—运用—闲置—流失;信息运行模式:采集—输入—处理—输出;生产运行模式:材料—加工—产品—废次品;运营运行模式:供—产—销;管理运行模式:建制—执行—调整—废止;项目开发运行模式:设计—构建—运营—调整—终止等,这些企业经济构成要素及其运行模式也一样可以构建企业循环经济。总之,从以上四个方面对循环经济理论的经济基础的细化分析,为构建循环经济的实践活动提供了对象和路径选择。

(二)循环经济理论的核心内容细化

3R原则细化。3R原则的内容是“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减量化原则要求对物质性、能量性和信息性的投入在所有经济活动中力求投入少、消耗小、产出大。再利用原则要求对资源材料、技术工艺、人才、产品、功能、信息、运营管理和废弃物再利用等进行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回收处理。资源化原则要求对可再利用的资源材料、技术工艺、人才、产品、功能、信息、运营管理和废弃物等尽可能转化成新的经济资源。

运行模式细化。循环经济的运行是“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闭路反馈式循环模式框架。资源在框架的始端,指社会经济中的所有投入;产品是对资源的处理结果;废弃物是指社会经济活动中剩余、残损、闲置、遗弃、排放和丧失功能而废弃的物品;再生资源是废弃物经过资源化处理形成可再利用的新资源。这种新资源反馈式进入循环经济运行模式构架中再循环流动,从而形成不断地经济循环活动。

循环物流细化。循环运动的本质是物质运动,其中包括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三种流动形式。物质流指有形物质的流动,如物资、材料、能源、资金、设备、办公用品和生活用品等;能量流指无形物质传递,如数量、质量、功能、作用和效应等;信息流就是指循环过程中的知识和“知识差”的传递,如知识经验、科学文化、技能技术、工艺设计、规划指令、市场动态和管理规制等。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循环经济形态是一个复杂的社会范畴,发展循环经济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全面、系统地在社会各产业、各领域、各区域和各企业实现了经济循环运动,才能构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世界的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理论的实践对接

(一)对接原则

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对接的原则:一是系统原则。循环经济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构建和运行中必须系统组合,协调运作。二是对应原则。首先是经济理论对应经济实践,切实着手对现实经济的改造。其次是循环经济原理与经济产业、领域、层面和区域的对应,构建不同类型的经济循环。最后是循环经济运行模式与生产消费流程的对应,框架设计和构建生产消费流程中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运行模式,并按照这种模式运行。三是规制原则。循环经济理论也是一种规制,运用循环经济的理论原则规制社会经济的循环运行。四是激励原则。循环经济是一种长效经济,必须建立激励机制,才能保证循环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对接方式

循环经济理论的对接方式,分为三种:一是全面对接,指一个地区和国家的各产业、各领域、各区域和所有企业全面、系统地按照循环经济理论构建和运行社会经济;二是全程对接,经济活动从设计、构建、运营和管理的全过程都按照循环经济的理论原理进行规制构建和规范运作;三是分解对接,因循环经济实践对象的环境、条件和战略需求的差异而形成的差异性对接,但总的要求是总体设计,分步实施,最终全面落实。

(三)对接战略

发展循环经济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战略性,这种战略性就决定了循环经济理论的对接战略选择,一是因势战略。根据构建主体的状况、环境、条件采取量力而行、量势而动地发展循环经济。二是功利战略。通过诱发构建主体的功利需求引导和推动发展循环经济。三是互促战略。通过示范、功利和激励形成竞争格局,引导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循环经济理论的规制

循环经济理论既是一种范式,也是一种规则,具有一定的约束性,这是循环经济理论的社会功能之一。循环经济理论的规制性有两个特点:一是范式性;二是约束性。范式性是通过整合认识,制作规范,构建范例,引导和规范循环经济的发展。约束性是采取法规、政令、惩戒等手段强行推动和管制循环经济正常发展。循环经济理论的规制作用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理论导向。即通过理论传导作用于人的思想理念,使循环经济理论成为社会意识、公共理念。二是规范供给。即提供可借鉴和仿效的理论规范和实践示范并进行指导和咨询服务。三是制约管理。即通过组织形式和法制制度等手段规范和制约循环经济运行,发挥循环经济理论的管理职能。

综上所述,循环经济理论是目前世界各国经济形式的最佳选择。这种理论要转变为经济现实,除了本身应当具备科学性、系统性和可操作性外,最重要的是因为循环经济具有“设计经济”的特点,要求理论系统应当较为系统和完善,理论对应较为具体,因此,循环经济理论的细化和对接就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使构建和发展经济循环成为切实可行而有效的社会经济活动,从而促进循环经济广泛而深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冰冰,于传利,宫国靖.循环经济企业运行与管理[M].企业出版社,2005

2.张扬等.循环经济概论[M].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水.产业经济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服务业经济运行分析范文5

[关键词]经济刺激方案;经济增长;就业效应;政府投资结构优化

一、政府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

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中国经济能够顺利克服经济衰退局面、成功抵御外部冲击的影响,持续保持高速增长的经验无外乎有两点:一是实施农产品保护政策――大幅提高农产品收购价格;二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政府投资。[1]近些年来,“三农”问题在我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农产品价格不断提升,2008年农产品价格指数相比1998年提高了43.2%,[2]在整个改革开放三十年期间是涨幅最大的十年。农产品的价格保护为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奠定了基础,如果始于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没有恶化成金融危机,进而演变成全球性经济危机的话,我国经济增长肯定不会面临当前的巨大困难,仍会保持高速健康的发展。。投资作为实现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另一法宝,在面对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便具有了决定性的意义,当我们1998年面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时,正是依靠中央政府及时启动积极的财政政策,通过增加政府投资才使我国经济得以顺利地度过难关,并在此后的十年中实现了经济的加速增长。[5]

作为论证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与范式,萨缪尔森(Samuelson,1939)提出了包含时间因素的动态化的乘数-加速数模型(Multinational-accelerator Model),该模型由三个基本方程组成:Yt-1是前一期居民消费,It是当期投资,Gt是当期政府购买支出,c是边际消费倾向,β是消费需求变化对投资的牵引效应系数, c、β为待估计参数,εt、μt为随机扰动项。

在乘数-加速数模型中,投资乘数系指由投资变动引起收入的变化量与投资变化量之比,它与边际消费倾向有关,即加速数表示增加一个单位产量所需增加的资本存量数,它可表示成:ω=ΔKΔY=ItΔYt=cβ

为了考察政府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这里以我国1985―2008年的相关宏观数据①为样本,来估计我国的乘数-加速数模型。由于乘数-加速数模型的第一个方程为恒等式,它不能用于估计,因此,这里我们只需要分别估计第二和第三个方程。经过反复尝试,消费方程引入一阶自回归后模型的系数才显著,整体拟合也较好,且能通过和检验。该方程为:Ct=0.7212

加速数方程则是在引入一阶自回归移动平均后模型的估计参数才变得显著,整体拟合效果也较好,且能通过LM-test和White检验。估计的加速数方程为:

。在消费决定因素中,除收入水平外,消费习惯或消费基础也构成重要的影响因素,并且,相比收入而言,消费基础更为重要,这意味着政策冲击对消费的拉动作用是有限的,同时也说明,经济危机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冲击也是有限的,我国的消费状况不会因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而发生逆转,消费需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投资则不同,它除了具有加速数效应、投资自身的连续性效应外,模型表明,它还易受到短期冲击的影响,利用政府投资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会是有效的。

二、政府投资的就业效应

。我们这里就选择误差修正模型来分析我国投资的就业效应,样本数据为1985―2008年全国的相关实际数据。

设RI表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变化率,RL表示全国就业人口总数的变化率,则可得我国投资与就业的误差修正模型为:

该模型的误差项不存在自相关,揭示短期动态关系的系数较显著,且为正,表明其对于被解释变量的影响较强,即短期内当前从业人员变化率的增量主要受投资变化率增量的影响,并且两者存在明显的同向变化关系,此即意味着政府4万亿的投资对于当前保持一定的就业水平能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作为反映长期均衡关系的误差修正项-1.125(RL+0.205RI-0.049),其体现的是就业变化率与投资变化率的长期均衡关系,(2)式显示,误差修正项系数显著,且为负,表明我国投资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之短期变动关系中,误差修正模型存在负向的反馈调整机制。我们认为,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有:(1)长期以来,我国的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主要偏重于资本密集型行业;(2)技术对劳动的替代效应明显;(3)劳动力的利用不充分,国有企业长期存在闲置劳动力。这种现象的存在,必将加深我们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难度。

三、行业效应分析

(一)分行业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

为了考虑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长期关系,现以各行业的增加值Y(单位:亿元)为解释变量,以各行业就业人数L(单位:万人)为因变量进行实证分析,样本数据与前面的分析一致。为了体现行业差别,我们在模型选择与估计方法上并没有简单地采取统一形式,而是依据各行业的数据特点分别独立进行拟合,估计方程的确定以各类检验通过为准,变量依拟合状态分为两类,一是原始变量,另一则是原始变量的对数。经不断反复试算与比较,最终得到我国14个行业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模型如表1。

从表1可见14个行业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模型可分为AR、MA和ARMA三类,三类模型均显示所有的行业经济增长具有正向的就业效应,但各个行业的就业效应差别较大,就业弹性最高的是房地产业,其就业弹性值达到6.791,而就业弹性最低的是批发零售和餐饮业,其行业就业弹性值仅有0.035,两者相差193倍多。经比较,表1各行业模型的估计参数可知,从解决就业的角度来看,促进房地产业和农林牧渔业的增长将最为有效,这两个行业均富有弹性,即行业的产出水平每增长1%,其能实现的就业增长率分别高达6.791%和1.9%,远超过1%的水平,因此,促进房地产业的发展和更大限度地实施农业保护政策,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将有利于我们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实现保就业的目标。

(二)分行业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

依据上述分析,我们得到我国14个行业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模型(如表2)。其中,I为各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单位:亿元)。

与表1所显示的结果不同,表2中各模型所显示的投资产出弹性不仅行业差异较小,而且农林牧渔业的投资产出弹性只有0.549,在14个行业中排倒数第二,仅次于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的0.470,投资产出弹性最大的是社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为1.157,与最小者仅相差1倍多。如果不考虑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和农林牧渔业,剩下12个行业的最大与最小弹性值仅相差0.418,其中,社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其他行业和金融保险业的投资产出弹性略大于1,多数行业在1附近。如果再结合行业规模来看,似乎保增长并不需要有特别的产业倾斜。

四、实现就业量最大的路径选择

前面的分析表明,只要政府能真正落实4万亿的投资规划,“保八”的经济增长目标基本上是没有问题的。然而,我们同时也必须注意到,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四大宏观经济政策目标除经济增长目标面临严峻挑战外,另一个可能受到严重损害的目标就是就业目标,虽然经济增长目标与就业目标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但由于行业就业效应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政府投资结构的不同将使就业目标的实现程度也极为不同,如果4万亿政府投资的结构问题处理不好,即使短期的经济增长目标得以实现,就业问题可能还是会依然严峻。

既然在政府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相关措施下,“保八”的经济增长目标没有问题,那么,政府投资结构优化的标准就应重点转向促进就业上,对此,我们建立如下优化模型:Max

该解意味着,在保证一定的经济增长目标下,实现就业水平最大化的必要条件是使各个行业的边际就业倾向相同。由表1可计算出各个行业的边际就业倾向(如表3)。表3中的行业边际就业倾向显示,我国目前产业结构的现实状况与各个行业边际就业倾向完全相同的要求相差太远,排在第一位的农林牧渔业与最后一位的社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相差上万倍,农林牧渔业每增加1亿元的增加值,可以吸收2.128万个劳动力就业,而社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每增加1亿元的增加值则几乎不需要新增劳动力,因此,不可能利用一次增量的调整就使经济结构实现最优,经济结构优化的过程是使各行业的边际就业倾向逐渐靠近,使它们完全相同的条件只能作为调整结构的终极目标。然而可惜的是,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们都没有办法判断行业边际就业倾向的变动方向。一个可行的替代办法是利用前一部分的行业效应分析结果,将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与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综合起来考虑,并以投资的综合效应作为政府优先安排投资的标准,各行业投资的综合效应值及排序(见表3)。

表3分行业各类参数值行 业边际就业倾向排序 投资的综合效应优先投资排序农林牧渔业2.12811.043 2工业0.04350.8463建筑业0.01770.153 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业0.006100.10710地质勘探业、水利管理业0.02360.10511批发零售和餐饮业0.001120.03113教育、文化艺术和广播电影电视业0.09920.201 7房地产业0.09045.867 1金融保险业0.01290.305 5社会服务业0.005110.244 6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0.09430.456 4社会科研和综合技术服务业0.000140.00214国家机关、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0.000130.08912其他行业0.01780.198 8

表3中投资的综合效应结果显示: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工业和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的投资综合效应要明显高于其它行业,故应将这四个行业作为政府应对金融危机投资的重点行业。

五、结 论

通过本文的总量分析与行业比较研究,我们得出结论:(1)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不仅具有乘数效应,投资乘数为3.5868,而且还存在0.5734的加速数效应,说明增加政府投资对于恢复微观主体的投资信心,引致微观主体的经济性投资,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误差修正模型的分析表明,增加政府投资对于促进就业水平的提高短期内是有效的,但长期存在反向修正机制,这意味着:增加政府投资只能作为应对金融危机冲击的临时性政策举措,而不能作为一贯性政策。(3)政府新增4万亿投资能够保证连续四年的GDP平均增长率超过8%,在政府4万亿的投资规划得到落实的背景下,“保八”的增长目标并不难实现,宏观经济主要问题将由增长转向就业,而在“保增长”的前提下实现“保就业”目标的唯一选择是进行结构性调整。(4)总体上看,投资的经济增长效应比就业效应明显,从结构上看,行业的经济增长效应较稳定,但就业效应差异巨大,这为我们优化行业结构应对金融危机冲击提供了现实的可能性。(5)在“保增长”的前提下,实现“保就业”目标的优化路径是政府投资优先向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工业和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业四个行业倾斜。

注 释:

①本文的所有宏观数据均取自《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服务经济报告》和《中国服务业发展报告》,所有的数据均为不变价格数据,基期为1985年。对于分行业的数据,由于数据信息不全,所以,部分数据是我们通过统计估计得到的。

主要参考文献:

[1]李腊生.农产品保护价格的需求效应及其政策选择[J].南开经济研究,2000(1).

[3]李占风,袁知英.中国消费、投资、净出口与经济增长[J].统计研究,2009(2).

[4]吕光明.供求冲击与中国经济波动: 基于SVAR模型的甄别分析[J].统计研究,2009(7).

[5]刘 伟,张 辉.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产业结构变迁和技术进步[J].经济研究,2008(11).

[6]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 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J].中国工业经济,2009(2).

[7]陈柳钦.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及其应对之策,光明网-光明观察guancha.省略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for Economic Stimulus Package of Our GovernmentLi Lasheng1 Guan Minfang2

Abstract: Attacked by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 Chinese econ omy is no w confronting a serious situation. A series of timely and stable economic polici es have been adopted by the government, among which the most eye-catching policy

is the new added 4 trillion economic recovery plans. In this paper, from the as pect of economy structure, we try to establish Multiplier and Multiplier-acceler ate Number Model and the Error-Correction Model to analysis the economic growth

服务业经济运行分析范文6

2005年7月1日,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正式,2008年1月,中国非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到2015年7月1日,PMI已走过了整整10年,十年历程可以总结些什么呢?

。十年来中国GDP的走向与PMI完全一致,其相关系数达到0.92。1979年至201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为9.7%,2001年到2014年中国GDP年均增长为9.8%,保持了一个较为稳定的快速增长。“发展是硬道理”仍然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准则,就是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发展重心是调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但仍需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所以PMI成了大家心目中对经济发展的一个预期,既有权威性又有先导性,起着很大的心理稳定作用,除了PMI,目前还没有哪个指数能够替代。

(三)PMI是以市场中采集来的实际数据为依据,不论制造业PMI还是非制造业PMI,中国采集的样本数在全球各个国家中是最多的。这些数据不是个人意志或政府的需要,而是市场变化的真实反映,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这样的非政府组织加以分析,所以是客观的、真实的。

(四)PMI已得到广泛应用。比如分析GDP的走向,股市的走向,经济结构的走向,行业的走向,就业形势的走向等等,从中找到某些规律性趋势,或发现突出性矛盾,以求采取措施加以解决。比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从就业指数中发现,2014年经济下行,但就业稳定,主要得益于服务业的发展和技术进步带来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结果。

二、PMI已到了提升期,应加强大数据分析

PMI是从国外引进的指数,经过了引进、消化、吸收、实际应用,现在需要进一步提升,需要有更多的中国特色,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

(一)提升经济拐点的敏感性。PMI的任何变化,特别是明显变化,一定隐含着某种宏观情况的变化,要善于捕捉到可能发生的变化以便尽早预防。

(二)要扩大PMI的深度和广度。PMI中各项指数的变化往往是某种变化的开始,如库存的变化反映互联网时代生产方式、流通方式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生产原材料、备品、备件下移到物流配送中心,是因为物流外包的发展。而产成品库存上移到生产性企业,是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生产企业成了第一发货点。又如服务业PMI与制造业PMI的深度关联,餐饮住宿业PMI的提升,往往反映企业经济的活跃程度的提高。所以对PMI中的所有指数应加大分析力度,特别是一些热点问题要有专题解读,解读的方式可以通过不同的媒体,使PMI的声音更大一些。

(三)在PMI中,要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专门分析,因为在中国,小微企业占最多数,而小微企业对经济波动的灵敏度快于大企业。在PMI各指标中,要分析劳动生产率与创新驱动两个要素对经济的影响。对稳增长、调结构、保民生三者对经济发展影响的关联度进行分析。对三大新的国家战略的区域经济从现在开始,就要实施大数据分析等等。

(四)PMI走过了十年,可否从中找到一些规律,或根据中国经济新常态的出现,对PMI的枯荣线进行必要的微调。美国经过长期的跟踪,把PMI的枯荣线定位为42.7%,中国是否长期保持50%不变值得研究。

(五)PMI不仅可以看到宏观经济走向,也可以看到资金的流向。老百姓手中的钱更多地投向创业,还是股市、楼市,还是提高生活质量,从PMI可以做出一些分析,引导大众消费,提高消费率。

(六)要加大对服务业PMI的分析,因为中国的服务业处于上升期、高速发展期,包括生产业与生活业。对服务业PMI的大数据分析,可以从中找到许多规律、新的变化与拐点,有利于服务业的健康发展,这正是目前中国最需要的。

三、从PMI的走向展望中国“十三五”

(一)2014年制造业PMI的月平均值为50.7,非制造业PMI的月平均值为54.4,2015年会基本持平。“十三五”中国的经济发展处于“三期垒加”时期,困难重重,要取得高速增长是不可能的,也不允许。我认为,应稳定在7%左右的增长率,低于6%并不可取,“十三五”打扎实了,“十四五”增速会加快一点。中国近十年处于平稳发展期,因为基本面并未改变,不会大起大落。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