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利用小品展示食物链中的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在教学高中生物《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之前,笔者设计了一个简单而幽默的情节:在树林里,小草正在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子,看到满山遍野的绿草,就忘情地吃了起来。此时,危险突然降临,一只饥饿的狼正垂涎欲滴地偷偷靠近小兔子。最终,小兔子落入狼口,成为狼的美餐。狼因为饱食了兔子,得意忘形地奔跑起来,最后撞到树干不幸身亡。故事讲完后,笔者随机挑选了几位学生,分别让他们扮演故事中的太阳、小草、小兔子、狼以及分解者(如屎壳郎、细菌)等角色,然后让他们预习课本,并设计情节中的台词和动作。参加表演的学生对这种教学形式非常感兴趣,所以参与的积极性特别高。不到一天的时间,他们就完成了预习、设计、排练等全部工作。在第二天上课时,他们表演的小品幽默风趣,且充分展示了教学内容,引来全班同学的阵阵喝彩。
案例2――利用游戏展示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的过程及意义
为了让学生能充分理解同源染色体联会和分离的过程及意义,在教学时,笔者准备了若干组筷子,每组筷子均是23双长短、颜色不一,代表人体细胞内的23对同源染色体。在课堂中,笔者挑选了若干名学生走上讲台,让他们每人挑选一组筷子。然后要求他们每人将自己手中的筷子分成两半,并且所分的每一半都能与其他同学所分的一半合并成原来相同的一组,即23双筷子。在这个游戏中,有学生会先将手中打乱的筷子排成23双,然后再每双抽取一支,从而将一组分成两半。这个过程恰恰与同源染色体的联会和分离的过程不谋而合,使学生充分理解了联会的目的是准确平均地分离减半。
案例3――利用实验体验物种丰富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
在选修三《群落的结构》一节中,有个土壤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活动,如果按照课本的内容教学,将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是,笔者设计了一个替代活动,在课堂中就能完成,即从菜场买来花生、绿豆、芝麻、黄豆、玉米、大米等十几种干种子,然后将这些干种子混在一起,用塑料袋分装成三十组,每袋模拟的就是一个小群落。在上课时,笔者把它们分发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将这些干种子分类、计数并列表登记。通过这个过程,学生能体验和掌握群落丰富度的调查和分析方法。
从上述案例的课堂效果来看,每次案例教学的课堂气氛都非常活跃,学生的参与度也非常高,甚至有学生还强烈要求参加表演和参与实验活动。而且,从学生掌握课后知识的程度来看,学生都达到了掌握知识的要求,并且印象深刻。通过改变教学方式,师生之间的关系融洽了,有时学生还会主动与教师交流上课的内容,甚至提出不同的意见和改进方法,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
通过这几个教学案例,使笔者对教学设计有了新的想法。以前备课,教师的思维总是局限在复习旧课――导入新课――讲述新课――总结的模式当中,框架老套,模式单一,学生长年累月在这种方式下学习,容易感到疲劳和厌倦。其实,不管是从媒体、电视,还是从网络中,我们都可以发现,现在人们传递和表达信息的形式和方式已经多样化,人们都能包容和接受各种新的表达形式,并且乐于接受用不同方式表达的内容,所以教师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和借鉴。
目前,信息沟通和传播渠道多种多样,人们的思维也非常活跃,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必须有所改变和改进。小品、实验、游戏只是其中一部分,还有很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如类似《开心词典》的小型抢答比赛,以及各种选秀、娱乐竞技节目。教师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用于课堂教学中。但是,教师还要注意一点,绝对不能照搬照抄,必须以传授知识和育人为主,千万不能让形式代替了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