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维修电工技师论文范文

2024-09-28 来源:华佗小知识

篇1

这次烟机设备鉴定是国家实行技师资格鉴定后昆明卷烟厂第一次组织的通用工种类技师鉴定,鉴定工作由云南省第15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负责实施。参加鉴定人员自愿申报,然后由部门推荐经昆明卷烟厂技师(高级技师)资格审查推荐领导小组严格按照申报条件进行审核。考生先经过集中培训,然后由云南省第155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根据维修电工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对考生分别进行基础理论、模拟电子电路、电路故障排除、变频调速、plc编程、教案编写及授课技能、写作与答辩等项目的考核,全部考核项目都及格者,才能取得烟机设备维修电工技师职业资格证书。

现就维修电工职业技师资格鉴定的申报条件、鉴定程序和鉴定内容摘抄如下:

鉴定对象和申报条件:

从事维修电工职业的专业人员,经过规定学时技师资格培训合格,并具有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申报维修电工技师资格鉴定:

1.取得本职业三级(高级)资格证书后在本职业连续工作4年以上;

2.高级技工学校毕业,并取得本职业三级(高级)资格证书后,在本职业连续工作2年以上;

3.本专业大专以上毕业,并取得本职业三级(高级)资格证书后,在本职业连续工作3年以上;

4.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15年以上,并取得三级(高级)资格证书。

知识考试范围:

电子技术:晶体管多级放大电路分析;运算放大器组成的典型线路分析及参数设定;典型逻辑组合电路,时序逻辑电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综合性电子电路的分析及设计方法。

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器件、晶闸管整流电路、逆变电路基本概念。

电气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基本原理;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和参数设定;常用传感器工作原理及检测电路分析;复杂设备电气系统安装、调试知识及电气检测与诊断技术。

可编程控制器:用plc基本指令、常用功能指令,进行程序设计;用plc控制生产工艺流程的步骤及设计方法;将继电气线路改造成用plc控制的流程图、程序表。

新技术:数控系统的基本概念;微机应用及接口-技术基本概念;网络通讯基本概念;交流变频调速系统基本概念;交流电机矢量控制调速系统基本概念;专业发展方向。

熟悉气动控制、液压控制的基本原理以及识图、分析及排除故障的方法。

检修工艺编制:能够制定电气系统与电气设备检修、大修工艺,了解电气设计基本方法。

篇2

[关键词]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3)29-0184-03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其主要特点是突出学生的技能培养;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加强高等职业技能人才的培养,为社会输送更多高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的历史使命。当前形势下,高职院校如何开展高技能人才培养,我院进行了一些尝试和探索。

1高职教育培养技能人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1.1高职院校全面实行职业资格证书制

我国《劳动法》和《职业教育法》明确了国家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法律依据,根据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定:全社会所有的大中专及职业高中的毕业生,都必须具备“双证”。高职院校为了加强技能培养,普遍实行“双证制”毕业,即毕业生必须获得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就业、任职的资格凭证,也是劳动者创业的基本素质体现。为了使毕业生能更好的就业,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获得。

1.2高职技能人才人数多、种类多

随着高职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开设的新专业也不断增加,招收学生数随着增加,培养的技能人才相应增多。由于办学专业的增加,职业技能的种类同时也增多,不同专业的学生都分别通过鉴定取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或是各行业部门的职业资格证书。

1.3一人持多证

在社会市场对技能人才的需求量大、要求高的今天,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就在于有一技之长,为提高就业的竞争力,很多学生在获得一张职业资格证书的基础上,再通过培训和鉴定,获取两张以上的职业资格证书,例如:机械制造专业学生在获得车工中级证书的基础上,又获得维修电工中级证书;汽车运用专业的学生在获得中级汽车维修工证书的基础上,每人还获得汽车驾驶证和中级维修电工证书;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在获得导游证的基础上,每人再获得一张中级餐厅服务证和一张跟单员或内审员证等。学生一人持多张职业资格证书大大地提高了就业能力。

1.4高职技能人才的技能等级偏低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职业技术教育的高级阶段,是培养高等技能人才的职业学校。它有别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全面体现在培养对象的文化知识、技能水平和综合素养上,成为为社会培养输送高技能人才的高等教育,从而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较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而言,在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技能等级普遍以中级为主,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也基本上是中级技能人才,而市场紧缺的是高级技能人才,这样,高职院校的技能人才等级就偏低,既不能满足市场,也与自身名称不完全吻合。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规定,高技能人才的培养除了学生取得大专学历的要求之外,还必须满足其他一些条件,如:学生必须在取得中级技能等级证书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可以申报高级工鉴定,或是大专毕业生经相应学时的技能培训后可以申报高级工鉴定;取得高级技能等级证书后连续从事本专业工作2年后可以申报技师鉴定。因此,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获得高等学历证书的同时,要使学生再取得高技能证书,学制学时的限制就成为一个瓶颈。

1.5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社会支持高职教育的基本渠道。实践证明,工学结合是一种有效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目前,社会普遍对高职教育的支持力度不够,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企业只从自身和眼前利益出发,进行校企合作。目前,频次较多的合作还停留在浅层次如教师到企业授课、企业家来校讲座等形式。企业参与高职教育也是短期行为,多以契约性合作为主,这种合作机制是校企合作的初级形式,形式简单,方便灵活,但缺乏稳定性、长久性,使得校企之间的产学研合作、工学结合只是昙花一现,没有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2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实践

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江阴市,经济总量连年位居江苏省县(市)之冠,全市拥有3万多家企业,其中集团企业 155 家,10 家企业跻身“中国企业500强”,12家企业跻身“中国民营企业500强”,14家企业跻身 “中国制造业500强”,上市公司30余家。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是江阴唯一一所高职院校,近年来针对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从学生终身发展的角度,学校确立了 “魂系江阴,根植企业为江阴企业群培养合格的具有‘班组长’潜质的生产、 经营、 管理者”的人才培养目标。其中,为地方企业培养输送高级技能人才也是学院责无旁贷的任务。

2.1正确定位

学校始终坚持依托企业、根植企业培养高职技能人才的办学宗旨,定向招生,双向培养;坚持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之路。学校和江苏海澜集团、江苏长电科技集团、江苏兴澄特钢集团、江苏吉鑫风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合作,采取人才培养“2.5+0.5” 或 “2+1” 的方式,即两年或两年半的理论和基础技能学习在学校完成,其余时间在企业进行技能训练,顶岗实习,为企业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和企业发展的生力军。目前,学校已和江阴40多家企业进行了人才培养合作。

2.2企业参与

学校和企业共同围绕人才目标,制订培养计划和方案,计划不仅有学生毕业时要达到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水平,同时还兼顾高职技能人才的后续发展所应有的基础能力。。学校一些专业结合人才培养的特点,创造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法,如艺术系服装设计专业的 “工艺单教学法”,在教授男女西服缝制工艺课程时,将“女西服成衣制作”项目分解为“粘粘合衬”、“归拔衣片”、“前片和后片缝合”等8个任务,通过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学生分工、小组协作、展示成果、评价交流等环节,让学生在项目设计、管理、开发和制作过程中,提升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

2.3高技能人才培养的连续性

教学计划别注重学生的技能培养,校内专业课教学多采用教室与实习实训室一体化的模式,讲练结合,采用项目导入式、情景教学法等形式教学,将初中级的专业技能训练分解在前两年内完成,并通过国家鉴定部门的鉴定考核。在学生三年级时,挑选出约三分之一左右技能突出的学生,利用一些计划课时和业余课时,进行高级工技能的训练,在学生毕业获得大专学历时,组织进行高级工技能鉴定,获证率可达90%左右。学校通过这种形式每年培养高级工技能人才可达800人左右。

毕业生在合作企业工作一年后,学校再组织一批毕业生开设高级工技能培训班,为地方企业培养一批高级工技能人才;毕业生工作两年后,学校再组织已取得高级工技能证书两年的毕业生,开设技师培训班,为地方企业培养一批技师人才(如下图所示)。例如:2010年学校以“江苏长电科技集团高级工培训班”名称,开设了《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装调工》高级工培训班,同时吸纳在其他企业的毕业生共有56名学员;2011年同样以“江苏长电科技集团技师培训班”名称,开设了《半导体分立器件集成电路装调工》技师培训班,同时吸纳在其他企业的毕业生共有41名学员。2010年学校为江苏阳光集团和江苏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开设《维修电工》的技师培训班,共培养43名学员。这样,我院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培训,为地方企业培养了一批具有高等学历的高技能人才。

2.4多方位培养高技能人才

高技能人才是当前市场紧缺的技能人才,也是企业急需的技术人才。为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满足企业需要,学院和办学合作企业联合举办针对企业技术工人的高技能人才培训班,提升企业一线技术工人的技能水平,为企业培养高技能人才。针对企业一线工人学员时间紧、理论基础比较薄弱的特点,学校制订了有针对性的计划,强化理论,加强模拟训练,重点辅导科技论文的写作方法和要领。例如:我院2010年和江苏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联合举办维修电工技师班,共培养26名学员;2011年学校为江苏海澜集团开设《服装制作工》的技师培训班,共培养34名学员,目前江苏海澜集团是江阴地方技师最多的企业之一。学校通过培养企业一线工人的方法,为地方企业培养了一大批高技能人才。

2.5办学特色鲜明

随着学校拓宽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渠道,为企业培养输送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学校与企业在产学研的合作上也不断往深度发展,学校办学紧贴企业,企业的发展需要学校。学校为企业培养输送人才和提供科技服务,企业为学校提供现场技术和设备、学生的顶岗实习和就业需求。2011年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显示:企业对学校的毕业生需求比已达1.5∶1。近三年来,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98%,学校向社会输送了7000余名毕业生,60%左右的毕业生成为江阴各企业的技术骨干、班组长或部门经理。

2.6推进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

学校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载体,推进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将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学校建有10多个企业车间式的实习室和创业虚拟公司,同时,学校也授牌30多家企业为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一种开门办学,学校与企业实现无缝对接的局面。

3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思考

3.1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

高职教育的定位必须充分认识其双重性,它既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一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等教育类型,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劳动就业的重要途径。 因此,高职教育的办学方向和定位具有独特的属性及内涵,其功能应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摇篮,是高技术和应用技术研发、承接、转移的中心,是先进文化传播的桥梁,是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辐射能力强的高等教育;其目标应表现为追求卓越品质,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一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专门人才,具有广泛的认可度和美誉度。正确把握其定位和发展方向,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有助于我国高职教育的健康持续发展。为了达到高学历和高技能两者之间的平衡,目前的高职教育就需要在学制上作一些延长,以满足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时间,为此,可使高职教育的大专学历提升到本科甚至研究生学历,这样将会涌现出一大批高学历高技能型的社会需用人才,我国高职教育的路子将越走越宽。

3.2培养高技能人才是深化校企合作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我国职业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星光大道,是职业教育真正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通过工学结合,学生才能得到学习锻炼,真切地体味到技能的魅力,促进增强就业资本;企业也能从中得到需要的技能人才,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生力军,这样就能求得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的“共赢”。工学结合是高职教育的一种教育制度,又是一种管理机制,更是一种创新探索。纵观世界上职业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都是通过法律手段推动和保障职业教育的实施。基于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的现状,为提高企业参与高职教育的积极性,促进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通过培养高技能人才、与企业取得“共赢”这一平台上,有效地深化合作。

3.3培养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的历史使命

随着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进程的步伐,就需要大量高素质高技能的优秀人才。其中,高技能人才队伍就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高职教育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建设,担负着重大的历史使命。因此,高职教育不仅要为国家培养具有高学历的高技能人才,而且应积极服务于社会,主动承担起地方企业技能人才的技能提升的责任,真正服务于地方企业,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承担使命。

参考文献:

[1]王根顺,王成涛.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概论[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4.

[2]姜大源.职业教育的动机形成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13):1-18.

[3]陈志勇.高职院校的职业技能鉴定[J].职业技术教育,2007(26):64-65.

[4]康兴娜,李勤道.关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高职教育的几点认识[J].中国成人教育,2009(1):63.

[5]洪贞银.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深度合作的若干问题及其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3):58-63.

篇3

关键词:提高;员工;培训效果;有效途径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企业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而培训作为培养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已成为企业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能否取胜的一项关键性工作。如何使培训切实发挥作用,而不仅仅是流于形式,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培训进行有效地管理和不断创新,切实提高员工素质。

一、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培训机制

。二是培训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薄弱环节,造成培训工作有脱钩现象。三是激励机制不到位,员工有学与不学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培训参与意识不强。

(二)有些培训的针对性不强,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培训多数流于形式,走过场,没有与员工岗位生产实际相结合。这种培训员工也很无奈,参加培训也是硬着头皮,没有效果。这种培训已不适合企业的发展。

(三)培训师没有发挥最大潜能,应付培训的现象时有发生

由于企业中没有专职的培训师,由于接到培训任务,只能是业余时间来备课,所以培训质量上难以保证。

(四)培训方式方法陈旧,不能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现在培训多数是老师讲,学员听,记笔记的培训方式,培训中互动的内容很少,老师只是想着把内容讲完,至于学员听没听懂、学没学会,就不是他的事了。学员听课没有热情,达不到培训的预期效果。

二、完善并创新培训机制、培训方式方法,以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在实践练兵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创新培训机制,建立起适应企业发展的有效机制,促进员工素质提升

1.建立健全培训机制,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

从2009年起,教育培训工作实行“培训部门归口管理,专业部门分工负责、公司和二级单位分级实施”的管理体制,积极倡导“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理念,以“优化体系、完善制度、服务基层、提高效率”为原则,各基层单位结合生产实际都相应制定了培训实施计划,并能按计划、有组织地落实培训计划中的各项工作内容,营造出了一种“我参与、我学习、我进步”的学习氛围,不断提升员工素质,为实现生产经营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为全面发挥培训管理优势,增强培训管理的服务意识,加强培训需求的信息沟通,切实贯彻服务基层的培训管理工作要求,分公司成立了培训管理推进小组,培训管理员实行分片管理,要求管理人员定期必须到各自分管的单位了解和掌握相关信息;对二级单位培训管理提供服务、指导和协调;对单位反馈的相关培训管理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在较短的时间内核查、分析、跟踪并处理员工出现的问题,使员工在岗位上也能及时解开疑问,及时了解培训信息。同时,对二级单位培训管理过程中制度的执行、内部检查及考核情况进行定期或适时检查并提出改进措施、建议及考核;组织解决相关培训管理过程中的难题。通过这一方案的实施,我们的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同。

2.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调动员工学习的积极性

从2011年开始,员工职业技能鉴定资格等级与其工资挂钩,这个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参与培训的积极性;另外,油田公司每年还要评聘出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油田公司技能专家、高级技师、技师。集团公司技能专家每月岗位津贴3000元,油田公司技能专家每月岗位津贴是2000元,厂处级技能专家每月岗位津贴1000元;高级技师和技师的岗位津贴分别是500元和300元。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员工学技术的积极性。

员工参与技能鉴定考试的意识不断增强,培训的有效率得以保证。

(二)创新培训方法,让员工在学中练、练中学,积极参与到培训中来,提升员工整体素质

结合以上几种培训方法,在企业培训中采取了系统性的原则,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实施全员、全方位、全程培训。

1.开展矩阵需求式培训,实施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为主要内容的员工素质能力的“基本素质达标工程”

末来三年内,结合油田公司员工培训工作实际和HSE管理体系推进总体安排,在全厂范围内推广矩阵需求式培训,覆盖全部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操作技能人员,做到科学实用,简单易懂,并根据企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改进;培训师队伍专业齐全、结构合理;培训教材和课件覆盖面广、标准统一;培训评估紧贴岗位实际、注重实效,形成激励有力、约束有效的培训考核机制,以此促动全员素质提升。

2.开展全员岗位练兵――油水井现场会诊、分析,提高员工对油井的管理水平

第一,参赛选手轮流参加油水井分析比赛,让更多员工参与到比赛中,提高培训的全员性。

参赛选手均来自采油一线井站的员工,每次参赛选手是由各采油井区自行选拔推荐,为了充分体现全员参与的培训目的,季度对抗赛采取选手轮流参赛的方式进行,在本单位员工没有全部完成一轮次比赛前,不得重复参加比赛。

第二,选取事先筛选的具有一定典型问题的油水井,由选手观场提出解决方案,锻炼其能力。

参赛井来自三个采油井区,均为日常生产油井。赛前由各采油井区各选一口近期生产中出现问题油井作为比赛的候选井上报,并由相关单位准备好问题井的相关资料,包括:井深结构示意图、示功图、动液面、生产数据(日产液、日产气、含水、油压、套压)、井位平面图、连通图、工作制度(冲程、冲次),比赛井由培训中心产生。

这种形式的比赛取得的效果:

一是针对性和实效性强,分析出来的问题也得到了选手们的一致认可,提交到厂里通过实施见效,选手也增强了成就感。

二是采取现场答辩的方式,实战性很强,能真实反映选手的技术能力和水平,也提高了岗位工人对取全取准现场资料的认识。

三是提升了一线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锻炼员工实际管理水平有很大促进作用。

四是这种分析比赛是一堂别开生面的技术培训课,这样的分析没有指导老师,需要自己选用井史资料、录取现场数据,给选手们留下来的记忆深刻,培训的效果好。

五是力争三年内使全厂采油工都能参加到此项活动中,真正达到油水井小病不出站、大病会诊断的目的。

三、创新培训方式,为技能人才搭建平台,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的骨干带头作用,让其挑培训重担,解决生产难题

技能人才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重要源泉,企业只有充分发挥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构建技能人才成长通道,才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始终以“现有一批、储备一批、挖掘一批”为目标,以提高专业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目的,通过“师带徒”、“技术比武”等形式多样的培训方式,选拔和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技能人才。

高素质的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1.答疑解惑

2.配合培训中心搞各种培训

第一,技能鉴定前培训:全年初、中、高级共142人,培训280个课时。。

第二,尖子班培训:培训采油单位选派的优秀选手共28名,目前已经培训4个月授课64课时。

第三,青工技能展示达人赛:2011年3月,局团委举办“青工技能展示达人赛”,曹建新同志担任指导教练,4名参赛选手经过短短的2个月培训,取得了个人一等奖及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3.教材开发

4.技术攻关

改革创新负责人杨之光的“抽油机井w式固定凡尔单流阀”,目前已经进入油井生产试验可行性论证阶段。在工会举办的金点子活动中,曹建新提出的“多种注水方式并举,科区注水效果显著”和“顶丝加长杆”分别获得厂级一等奖和二等奖;在科技创新方面,他的“固定式量油尺”获得厂级一等奖。

(二)举办技能大赛,促进员工岗位成才,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有效利用技术比赛这个载体,调动广大技术员工学技能、强素质的积极性,通过比赛发现和选拔人才,激发起勇于探索创新的持久动力,为今后更加全面、高效、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指明努力的方向。

2011年技术比赛,共有7个基层单位、18个科室、共155名选手参赛,涉及采油、输油、汽车驾驶员、维修电工、井下作业工5个工种,还有管理干部也参加了比赛,参赛人数多,规模大,竞赛水平高。

比赛和练兵仅仅是一种形式,提高业务技能,打造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才是最终目的。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人才的良好风气和浓厚氛围,使各类人才工作上有作为,政治上显地位,经济上得实惠。不断提高操作员工技术水平和干部队伍的管理能力,推动生产经营工作更加顺利开展。

四、加强培训教师队伍建设,为培训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培训中心根据《辽河油田公司兼职教师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精神,建立了一支由97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其中油公司级兼职教师6名,厂级41人,站队级50人,兼职教师的聘任期限为三至五年,聘期结束后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续聘或解聘,兼职教师年度授课量不少于60课时,厂及油田公司定期评选一定数量的优秀兼职教师,进行表彰奖励;在教学方面发表有价值的教学成果和论文,在职称评定和技术等级晋升等方面根据获奖级别予以承认;公司还有计划组织优秀兼职教师外出参观考察、经验交流等活动。这些措施极大地调动了兼职教师授课的积极性,培训质量有了较大地提高。

五、实行培训效果评估机制,不断提高培训质量

每个培训班结束后,都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对培训效果进行评估。多采用柯氏培训评估的四个层次:

对评估的结果进行汇总并做出总结,对培训中的亮点在以后的培训中继续采用;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并找出解决的办法,以免再次培训时产生类似的问题。

总之,企业培训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工具,对企业而言,培训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技能,有效地规范新员工的行为,减少工作中的失误,更重要的是能够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从而有效提高企业的生产效能,使企业获得更大的利益。然而在提高员工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工作技能的同时,如何拓宽培训的知识面、丰富培训内容;如何建立科学的培训效果评价体系等,还需要探索。我们的培训工作还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培训方式,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实现公司以人为本、服务企业发展大局需要。

参考文献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