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范例6篇

2024-09-28 来源:华佗小知识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范文1

1.体育消费的概念和类型

1.1 狭义的体育消费:狭义的体育消费主要指直接从事体育活动的个人消费行为,如买票观看体育比赛和表演、参加各种健身、健美学习班的学费、购置运动健身器材、运动服装等。

1.2 。

2.研究对象。沈阳市5个区10所普通中学1500名学生,其中男生808人,女生692人。

3.结果与分析

3.1 中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的调查。对中学生体育意识、健身意识及体育能力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25.5%的中学生对《纲要》根本不了解,这说明计划在中学的宣传力度不够,不到位。84%的学生对体育健身有较正确的认识,他们能够认识到参加体育锻炼是能够增强体质,增进健康。

3.2 阻碍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因素。现在中学生由于受素质教育的影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重点高中将来考到重点大学,学校追求升入重点高中的指标,于是学生大部分的时间被用于参加课外辅导,基本上没有太多的时间参与体育运动,这些都是影响学生参与体育投入的主要因素。

3.3 中学生体育投入值。。

3.3.1 中学生体育投入时间少。。

3.3.2 中学生体育消费低。调查显示,中学生平均每月的体育消费投入主要集中在50—80元和80—100元两个区间,所占比例分别为56.45和35.58%。

3.4 中学生体育消费的动机。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中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主要为增强体质和调剂业余生活,中学生在体育获得体育知识的消费方面相对比较少,这必然要影响中学生的体育锻炼效果。

3.5 中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内容。调查显示,中学生体育消费的内容主要为体育服装鞋类和体育器材,比例分别为53.09%和35.73%。

4.对策

4.1 加大《纲要》的宣传力度。《纲要》颁布实施以来,有74.5%的中学生不了解其内容,因此,学校要加大宣传力度,从各个方面利用各中方式进行有效宣传。体育教师应是宣传的第一人,把教学与锻炼有机结合起来。

4.2 中学生的体育健康意识增强,同时提高其运动能力及参与意识。根据《纲要》的要求,学生体育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使他们逐步形成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要使学生认识到无论为了增强自身健康体质还是为了获得健康的心理,都要将体育锻炼作为“不是别人要我练,而是为了我的身心健康发展自觉练”的高度自觉行为,牢固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把体育健身放在自我人生发展的重要位置上。

4.3 增加中学生体育锻炼投入。学校体育工作要保证学生的锻炼时间,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体育活动,形成传统,成立多种体育兴趣小组,以满足不同学生的要求,更便于发展学生的个体,带动全体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放学后或节假日到社区参加体育活动并积极指导其他人的运动。鼓励学生增加体育经费的投入。

4.4 素质教育得到普及。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把全面培养提高学生素质,发展个性,积极主动贯彻《纲要》为国家培养新型综合性人才放在首位,让素质教育在各个学校生根、开花、结果。

4.5 改善学校环境。。从而改善学校、社区的体育设施,为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创造良好的环境保证。

4.6 加强体育消费的宣传力度。加强体育消费的宣传,引导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体育消费是开拓体育消费市场的切入点。使中学生建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出现“用钱买健康”的良好势头。

参考文献

[1]《全民健身计划纲要》.1995.6

[2]崔立新.体育健身娱乐的消费和发展的对策性研究[J]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范文2

关键词:社会体育人才;培养;全民健身;途径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旨在为我国体育事业输出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一方面要保障我国高水平体育人才的可持续化,另一方面体育人才培养应响应“体育强国”的号召,注重发挥体育专业人才对不断提高全民身体素质的重要影响。在当前全民健身热潮下,探讨社会体育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已成为体育建设事业的阶段性主题。我国体育事业发展正处于阶段性的高峰期,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在全国各地区积极开展,因此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角度来探讨我国体育事业的发展现状,研究体育事业深入发展问题是紧迫且必要的。

1全民健身中专业体育人才失衡的现状分析

1.1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本地区体育事业建设有重要的作用,从全民健身的项目和群众参与度来看,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其全民健身项目结构丰富且群众参与度较高,而二三线欠发达地区并未普及现代体育项目和时尚健身项目。从专业体育人才分布状况来看,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专业人才的就业吸引较小,其区域行业发展现状无法满足相关人才对工作岗位的高薪酬要求。相比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较好地区凭借其完善的就业机制和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不断吸引着大量的优秀专业体育人才。另一方面,虽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深刻影响了区域全民健身的项目结构及社会体育人才分布,但经济因素并不是全民健身的决定性因素。以中西部边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分布地区为例,其全民健身并未因经济发展落后而停滞发展,反而在当地民俗文化基础上发展创新形成独具区域文化特色的特色民间健身项目,成为全民健身与当地传统文化融合的典型案例,为我国民族文化传承指示了全新发展方向。

1.2专业体育教育机构不足

教育机构是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石,体育作为专业性要求严格的一门典型学科,其人才培养需要依靠科学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当前专业体育教育机构不足且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不健全是制约全民健身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融合发展的重要因素。首先,高校是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机制的第一战线,目前普遍存在高等院校中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固化问题,在专业课程设置、专业划分、技能培养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不足;其次,民间体育教育机构和健身机构是直接接触全民健身的前线,其项目类型、技能质量等指标直接决定区域全民健身发展层次。由于民间专业体育教育机构和健身机构的分布由市场行业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因此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不均衡的特点,专业体育人才分布不均直接影响了全民健身的健康发展。

1.3民众的体育意识与健身行为的专业性不足

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应为参与全民健身的民众提供科学专业的体育健康知识与技能,在此专业指导下民众自发开展各项体育健身项目,极大地降低了大众健身的盲目性,在项目中帮助普通民众避免因缺乏专业指导造成的健身损伤危险。体育意识是个人在参与体育项目中形成的一种优良习惯与专业认知,是个人体育专业素养的意识体现。体育意识的培养是依托于专业指导,与个人体育健身技能的提高是相辅相成的。基于体育意识的重要性,侧面体现出在深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加大群众获取专业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指导的必要性,区域内专业体育人才的分布状况、群众在全民健身中可实际接触到的专业体育项目指导程度等,都直接关系到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的融合发展。

2融合发展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的实现路径

2.1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

基于对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是全面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深度与广度的第一要务。首先,人才培养机制的优化要求普通高等院校解决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固化问题。在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应充分利用高校丰富的人才资源和教育技术资源,结合当前社会体育行业发展现状,立足于行业市场发展需求,及时新增新型健身等体育项目,根据市场对人才的专业性需求优化专业划分。另外,还应深入人才培养与行业现状的接触层次,积极开展多方人才培养合作。其次,应深化民间专业技能机构和健身机构对全民健身的影响力。虽然民间专业体育教育机构和健身机构的分布由市场行业供求关系直接决定,但政府可采取相关引导性政策发挥民间专业机构的社会影响力。例如,可组织本地区的健身机构从业人员参与由高校举办的健身项目技能培训,以持续有效的培训活动监督社会专业技能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保障大众接受健身指导的专业性。另外,还可充分利用社会健身机构的营销需求,可定期组织健身机构安排专业指导教练到全面健身活动区域开展健身指导活动,一方面有利于改善区域健身机构分布不均问题,另一方面可为广大健身群众提供免费的健身指导。最后,全民健身专业人才培养还可通过居民社区委培的方式开展。根据全民健身参与民众的区域性分布特点,居民社区委培方式通过社区人才选拔进行专业性人才培养可以最快速为全民健身按区域分配体育专业人才指导。该方式的人才选拔标准是筛选出具有体育特长、体育锻炼热情高涨、乐于助人的优秀居民,培训活动需由具有专业体育人才培养体系的机构承办,如体育专业高校、体育局等。培训内容应根据区域全民健身项目分布而针对性设置专业的体育知识、项目技能指导等。整体来说,人才机制的优化需全面结合体育人才培养机制与全民健身的人才需求,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开展。

2.2全民健身相关专业性体育教材的普及

当前,网络化、信息化是典型的时代特征,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与途径也更加便捷。在体育健身方面,越来越多的民众投入到全民健身热潮之中。虽然有一部分的健身爱好者通过专业的健身机构获取专业的健身技能指导和相关体育知识,但绝大部分的普通群众主要采取网络搜索的方式自我学习健身技能知识,因此改善体育专业知识获取质量、普及全民健身相关专业性体育教材是促进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重要措施。健身项目种类繁多且具有鲜明的区域化特色,以武术项目为例,在部分地区武术项目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大量武术爱好者投入全民健身热潮。但武术专业人才培养并未具备专业化人才培养机制,因此群众只能通过自学获取专业性指导。解决体育专业技能普及需要体育人才培养机制的不断完善,但此过程过于漫长无法满足实际人才技能需求。因而,专业权威性教材的创编刻不容缓,专业规范的武术教材指导可帮助健身者有效避免健身的盲目性。另外,体育专业教材的普及应紧密结合当前社会网络化特征,政府应规范引导互联网信息的专业性,对互联网中体育专业知识与健身技能信息进行全面监督与专业化指导,以保障群众获取健身信息的专业性。。

2.3强化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知识技能培养

当前社会体育事业发展现状表明,在职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不断增长但专业水平整体较低,在实际的全民健身运动中能充分发挥专业指导作用的比率较低,因此对工作在第一线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专业知识技能的培养是解决当前全民健身人才需求的最有效途径。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针对性培养需要紧密结合其实际工作环境需求,针对性强化其基础体育知识以及具体健身项目的专业技能知识,同时还应基于个体教学指导水平强化训练其教学指导方法。另外,社会体育指导人员是广大健身群众直接接触的最专业的体育专业人才,为强化大众体育意识、提高群众健身专业素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应坚持长期性、持续性、专业性,相关体育部门应和体育高校、社区组织者密切合作,不断优化社区体育指导人员的培养机制、扩大体育指导人员的分布范围,分区域、多层次保障社会体育指导员的专业技能培养,为全民健身提供充足的体育专业人才保障。

3结语

从全民健身中专业体育人才失衡的现状分析可知,制约体育专业人才培养与全民健身融合发展的因素主要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造成区域健身项目差异、健身参与度差异以及健身群众体育专业水平差异;专业体育教育机构不足体现在专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固化、私营健身机构分布不均等方面;民众体育意识较低且健身行为专业性不足。全民健身为体育专业人才培养带来了发展契机,本文在人才失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注重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普及专业性体育教材等体育知识,还迫切需要强化在职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等具体建议。

参考文献:

[1]孙文树.全民健身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整合研究[C]//第二届全民健身科学大会论文摘要集,2010.

[2]孟祥武.全民健身运动与社会体育专业改革双赢研究[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1(11):188-190.

[3]郝小刚,高雪梅.全民健身视域下高校社会体育指导员培养的“冲突”与“共融”[J].四川体育学院,2015,34(3):113-116.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范文3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全民健身;霸王鞭;推广;应用

一、前言

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开展,少数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过程中的应用成为广大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纵贯课题组的资料库,目前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少数民族体育的特点及其起源、少数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过程中的作用等方面,并且多为理论研究和基本的概述,非常遗憾的是很少看到少数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实证研究,笔者认为这方面的实证研究能够量化的描述少数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开展状况、能够较为准确的反映少数民族体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及对其接受的情况等,因此课题组认为关于少数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过程中的应用的实证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本文就白族“霸王鞭”为例对少数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过程中的应用现状和经验进行了调查。

二、霸王鞭的概况

霸王鞭是白族中民俗性极强的一项体育舞蹈活动,成为“闹春王正月”、白:族本主庙会、 建房娶嫁或民间节庆等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主要内容之一。各地的白族霸王鞭舞一般也都不单独表现什么具体内容,属于一种情绪体育舞蹈。表演过程别注重“旋”、“承”的动律特点,所谓的“承“就是用霸王鞭在舞者身体的各个部位做点、擦、拍、敲击、碰、拖、夹扣,划旋、翻的同时这些部位也必须与与霸王鞭相互迎。“旋”主要表现在胸、肩、手臂三大部位。以胸椎为轴形成横绕圆运动即胸部旋绕;肩部的旋绕以胸部动作带动,作纵向立面圆运动;而上下臂的旋绕方向和弧度的变化则支配和牵动舞者整个身体的动势变化。霸王鞭运动广泛流行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的大理市、洱源县、剑川县、宾川县、云龙县等主要白族聚居区。

(一)霸王鞭的基本特征。

1.广泛的群众性。

霸王鞭是白族民间文化娱乐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动作简单易学,舞者右手持鞭,左手拍,身体随鞭移动,双肩前后摆动,左右扭腰送跨等,霸王鞭就可以发出有节奏的、清脆悦耳的响声。男女老少均可参加,人数越多,气氛越热烈,场面就越壮观,受到当地很多人们的青睐和参与。

2.健身娱乐性。

霸王鞭是用一根彩棍,长约80公分,直径3公分的山竹凿穿相对的四个长孔,每孔中安放一串三枚或两串六枚铜钱制成。持鞭者拨鞭的两端,并用鞭打、擦、碰、击身体的主要关节部位。身体随鞭有节奏,协调的移动,双脚随拍上下颤动等,具有强烈的健身效果,有利于当地人民身心健康的群众性娱乐活动。

3.传承性。

霸王鞭是白族民间文化节日中一项传统体育活动。白族民间节日很多,除与汉族相同的传统节日外,还有本民族独有的本主节、三月街、火把节、拜二月、石宝山歌会等二十多个。几乎月月有会“霸王鞭”、“耍牛”、“耍马”、“耍刀”等民间民俗活动都在这些民族节日进行。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弘扬、保护和发展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三、霸王鞭的应用和推广的现状分析

(一)参与霸王鞭活动的状况分析。

表1参与霸王鞭活动的状况

人数霸王鞭 其它运动方式

男 198137 61

女 356289 67

合计 554426 128

百分比 76.9%23.1%

76.9%,参与其它运动的人有128人占所调查人数的23.1%,经常参与体育锻炼的女性中参与霸王鞭锻炼者占到了81.2%,男性中有69.2%。

通过上面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烟盒舞与霸王鞭运动在这些地区受欢迎,女性比男性更喜欢烟盒舞和霸王鞭活动。

(二)参与霸王鞭活动的年龄状况分析。

表2 参与霸王鞭运动的年龄调查表

类别 人数 31-40 41-50 51-60 61-7071以上

男 137 912243841 13

女 289 18 26487288 37

合计 426 27 3872110 12950

百分比6.3% 8.9%16.9% 25.8% 30.4%11.7%

从调查结果看,在从事霸王鞭运动的426人中, ,31岁到40岁的有38人占了8.9% ,41到50岁的有72人占到了16.9% ,51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79人,占67.9% ,其中,61岁以上的有179人占42.1% ,可以看出中老年人同样也是参加霸王鞭运动的主体。

(三)参与霸王鞭活动的动机。

表3 参与霸王鞭运动的动机调查

动机 娱乐健身爱好学习技术终身体育观其它目的

人数2341072143 21

百分比55%25%5%10%5%

通过表三调查发现,对参与霸王鞭运动者426人来分析,其中参与霸王鞭运动者有55%的人是为了娱乐健身; 25%是为了个人爱好; 5%是为了学习霸王鞭技术,还有10%的是为了终身体育观,另外5%的霸王鞭运动者人还有其他的目的。

四、存在的问题

;第二通过分析,发现女性参与霸王鞭运动的较多,男性参与的较少,另外,老年人参与霸王鞭运动的较多,年轻人由于其他原因参与的较少;第三中华民族体育项目有上千种,能够经常被人们参与的仅有几百种,一些参与较少的民族体育项目几乎失传,因此要加强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发和继承;第四许多民族地区人民参与的少数民族项目仅是自发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习惯,要想使少数民族项目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当地政府一定要加强规划和制定法规以保证其有序发展;第五在民族地区,节庆日是民族体育文化宣传的良好形式之一,但是现在当地有关机关对民族体育的管理还不是很规范,民族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不够;第六以民族体育为代表的少数民族体育器材、旅游等产业发展还不成熟,对民族体育的拉动很有限,民族体育产业没有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系统。

五、对策研究

(一)政策性对策

1.要加强领导,全面规划。

少数民族体育是经过长期的社会发展而逐渐形成的,可说是精华荟萃,其活泼多姿的运动形式和淳朴自然的丰富内容,既有民族物质文化的一部分,也有民族精神文化的一部分。近几年,少数民族体育发展较快,其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已构成群众性体育活动的主干。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和发挥少数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优势和作用,应积极挖掘、整理历史上有价值的体育资料,改革少数民族体育中一些不太科学、不够规范的的形式和内容。同时进一步加强少数民族体育科学化、规范化等程度,使之更好地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真正为增强民族体质,为建设民族文化服务。此外各地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过程中,都应因地制宜,总结推广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简便易行的民族、民间健身项目,树立一批长年坚持民族形式体育锻炼而延年益寿的先进典范,出版一批民族形式健身项目的普及读物,这对《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大有裨益。

2.对少数民族体育进行整理,加快科学化、社会化进程。

所谓科学化,即按照现代体育活动的一般规律,对那些依然附着在民风民俗中的体育活动进行改革,剔除其自然经济、小农经济和封建意识的因素。。取其精华,去除糟粕。针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某些过时的文化含义,在继承的同时,必须对其内容和规则等进行一些变革和改进。在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体育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多元性和统一性、民族性与世界性、竞争性与观赏性的辩证关系。赋予新时代、新生活的精神风采,弘扬民族精神,同时要打破民族与地域间的限制,加强民族体育的传播与交流,使民族传统体育活动逐步从一个地区推向全国乃至世界。

3.要广泛宣传,造成舆论。

在发展民族、民间传统体育与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要根据本地的民族、民间风习,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体育文化。结合节日、文化、生产、娱乐等,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和宣传工作。比如彝族的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可以说哪里有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哪里就有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结合节日、文化大力开展少数民族体育活动,对于推广、普及、继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都将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全民健身活动广泛持久的开展。同时,我国55个少数民族,基本上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体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需要科学的继承与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要打破民族与地域间的限制,加强少数民族体育的传播与交流,继承与发扬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如通过广播、电视、杂志及各种民间交流、全国民族运动会等,大力宣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与作用,更好的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4.加快发展体育产业,增添活力与后劲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市场将在体育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我们要主动适应这一历史的转变,积极培育和发展体育市场,对少数民族体育产业化进行积极的探索,扭转少数民族体育事业“有投入,无回收”的纯消费模式,如与旅游部门联合,在节日期间开展民族体育项目表演,在民族传统节日庆典中安排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表演可获取可观的经济效益,直接的收入是门票、纪念品,间接的是促进当地旅游、交通、通讯事业的发展。例如彝族精彩缤纷的“斗牛”、激荡人心的“摔跤”、“跳月”活动,成为彝族地区“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招商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最佳平台、资源与支持体系。再如:丽江的民族歌舞,石林的民族体育,以致山东潍坊的风筝产业、河南嵩山的武术产业都已成为新时代、新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文化资源与生产要素,可以有力地促进当地经济建设的发展,同时又促进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

(二)具体措施。

1.深化民族院校体育教学改革。

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入学校,是少数民族体育走向现代体育的必由之路。它在学校体育教育和体育教学中,具有传统体育的一些共同特征,即体现积极进取、奋发向上、团结合作等传统文化精神,可以从不同侧面较好地展现学生的运动能力,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大背景下的民族文化的理解能力,从而较好地继承民族体育运动,并为提高民族体育的现代健身、娱乐身心等作用奠定良好的认识基础。民族院校在开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首先,学校领导、教师对民族政策、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等较为了解,有利于该活动的顺利开展;其次,民族学校场地、器材、设备、师资力量等能满足该学校少数民族体育项目的开展;最后,民族地区的生源主要在少数民族地区,他们本身就对民族体育耳濡目染,兴趣也很浓厚,并具有很好的基础,不需要很多人力进行教学。《纲要》要求民族院校培养的学生不仅要适应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肩负着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职责,成为“全民健身计划”的积极参与者和组织者、宣传员和指导员。为此,民族院校的体育教学应当着眼和服务于“全民健身计划”,改革传统的教学思想和理论体系,在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自觉锻炼的习惯,实施课内外一体化战略,加强师资力量培养等方面有所作为。

2.对少数民族体育进行继承与变革。

作为一种传统文化载体,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某些过时的文化色彩将被抛弃。民族传统体育只有进行变革,才能适应世界体育的需要。改造与变革并不是抛弃民族情感与习惯,而是在尊重民族情感与习惯的前提下,吸取内涵,扬长避短。。只要善于吸收,运用得当,完全可以使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反映出时代的精神,并逐步与世界体育接轨。例如:彝族的“烟盒舞”通过改编其中的动作和节奏,现在已经演化为彝族健身操,并且在2007年第八届全国民族运动会比赛项目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再如:“阿细跳月”早在20世纪50年代就已经开始走出云南,迈向北京,甚至跨出国界走向日本、波兰、朝鲜等世界各地。并且现在经过一系列的动作改编和创新,以健身操焕然一新的形式出现在彝族的聚居地区。

3.结合民族民族文化节日,进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推广工作。

。了解、认识、研究我国的民族地区的传统节日、文化,对于推广、普及、继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都将具有重要意义。

六、结论

综上所述,在我国大力倡导全民健身运动的同时,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也得到较快发展,其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已构成我国群众体育活动的主干,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要充分认识和发挥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优势和作用,以利于大力推广和广泛应用民族传统体育于全民健身活动中。我们应积极挖掘、整理和改革,发展民族体育的形式和内容,进一步增强和提高民族传统体育科学化、规范化、健身化、社会化等程度,使之真正增强民族体质,为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服务。

参考文献:

【1】饶远,赵玲玲,沈阳.民族体育在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与对策研究[J].思想战线,2000.6.

【2】潘捷良.从全民健身视角透析民族传统体育[J].安徽体育科技,2004.10.

【3】吴学勇,陈粮.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普及和推广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5,1.

【2】张涛.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J].这样民族大学学报,2001.6.

【5】王键华.从社会调查看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地位[J].体育科研,2001.4.

【6】董玉福.云南少数民族地区不同年龄城乡居民体育健身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07.12.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范文4

关键词:娱乐体育;全民健身;四川省

北京奥运会上,我国的竞技体育取得了巨大的突破,竞技体育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反观我们的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发展相比,开展却不容乐观。后奥运时期,在竞技体育发展的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推动我们群众体育的开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社会的转型和十一五规划的顺利完成,以及国家对西部大开发的进一步深入,四川省的经济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科、教、文、卫有了较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改善。。而娱乐体育在后奥运时期全民健身运动开展的大背景下,也顺应了时展的潮流,推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

四川省作为西部的一个大省,以全民健身的视角来研究四川省娱乐体育的开展,调查四川全民健身群体参与娱乐体育的现状、分析影响四川省娱乐体育发展的因素、提出四川省娱乐体育发展的可行性建议,不仅能促进四川省人民群众的健康发展,同时对西部地区娱乐体育的开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四川省全民健身群体参与娱乐体育的发展现状分析

1.1 四川省群众对娱乐体育的了解情况

四川省全民健身工程实施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体育的健身价值和功能的基本认识更加深刻,知道体育活动对一个人的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四川省居民的健身意识也随之不断得到增强。随机抽取被调查的2000人中,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为:8-65岁。通过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对娱乐体育还是或多或少有一定的了解,其中对理论或技术有较少了解的占64.3%,所占比例最大,有较多的了解的占10.6%。但对娱乐体育的概念、基本技术、原理等基本知识了解比较深刻的所占的比例较小,只占4.4%。

在调查娱乐体育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的重要性中,显示,绝大多数人还是能意识到娱乐体育对身心健康的重要性,认为一般重要和比较重要的分别占31.7%和40.6%;但认为对自己的身心健康很重要的只占了11.2%。认为对身心健康不重要的却占10.9%。可见娱乐体育的强健身心的价值并没有让人们广泛地认识到。

1.2 四川省参与娱乐体育的群体基本情况调查

随机抽取被调查的2000人中,调查对象的年龄范围为:8-65岁。调查显示,只有351人参与娱乐体育运动,总体比例比较小,仅占17.6%。在这351位参与者中,从调查数据中可以看出,17-25和26-35年龄段参与娱乐体育的比例较大,分别有126人和52人。

从参与人群的职业情况进步分析得知:参与休闲体育的大部分是在校学生,在学校有便利的场地设施,加上运动气氛浓厚及体育教师的指导,参与的人数较多。其次是55岁以上的老年人,约占28.4%,他们大部分是离退休人员,空余时间较多,对待健康的意识较强。所占比例最小的是36-45岁中年人,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在在群众体育调查报告中也是参与体育锻炼最少的人群,这个年龄段的中年人大都工作压力大,而没太多的娱乐休闲时间。

群众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最大目的是强身健体,其次是减肥、健美、休闲娱乐等,现代人越来越重视健康和娱乐价值。居民参与娱乐体育的主要目的也是锻炼身体、休闲娱乐等,娱乐体育运动基本能满足全民健身的目的需求,二者的目标是一致的。其中,有137人认为参与娱乐体育的目是为了锻炼身体,占39.0%,比例最大;其次是认为休闲娱乐,有104人,占29.6%,社会交往占23.2%。

1.3 参与娱乐体育的组织形式

娱乐体育的组织形式一般为群众自发组织的、体育行政部门、企事业单位或是地方体育行政部门组织的等。67.9%的居民参与娱乐体育是以比较随意、比较自由的、自发的方式进行的,这也说明了娱乐体育的随意性。平时工作压力大,空余的时间亲朋好友随意组织一下,进行轻松有趣的娱乐体育,调节心情,放松神经,锻炼身体。体育行政部门组织的只占9.7%,反映了有关行政部门对待娱乐体育的重视和投入还远远不够,应该多开发组织一些活动,调动群众参与,官民联合搞娱乐体育活动,能大大提高娱乐体育的参与率。另外,从组织的随意性和自由性方面看,也折射出了娱乐体育健身指导员的匮乏,没有专门的指导,没有统一的协作,导致了娱乐体育自发组织的松散型和锻炼的不科学性。

1.4 娱乐体育场地设施情况调查

参与娱乐体育最经常选择的地点是在学校和公共体育场地。学校场地器材比较充足,运动气氛浓厚,所以一些校外人员,也经常到学校里参与娱乐体育,而一些公共的体育场地,一般都是群众自带器材来参与。有些单位也有自己的运动场地,能为职工们提供活动的场地,空闲的时候也会组织职工进行一些娱乐排球比赛活动。老年人首选的则是公共体育场地或是公园空地等。从这一方面我们也看出了四川省娱乐体育设施尚未健全,虽然娱乐体育对场地的要求不高,但是舒适方便的活动环境或是正规的比赛还是需要一定的场地或是房馆,目前四川省整体缺乏足够的娱乐体育场地和场馆,物质保障基础薄弱。同时参与比赛的群众经常自带器材,还有很多人基本没有活动器材,所以场地和器材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娱乐体育的开展与普及。

3.四川省娱乐体育发展的对策分析

;增加投入基础上加强管理,将娱乐体育运动纳入全民健身工作中; 建立娱乐体育俱乐部,推动娱乐体育普及发展;壮大基层娱乐体育师资力量,为居民的参与提供更好的指导和服务;加强娱乐体育的价值宣传,让居民形成自觉自愿参与娱乐体育的习惯。(四川文理学院体育系;四川;达州;635000)

基金项目:四川文理学院2010年度院级重点科研项目“全民健身视角下四川省娱乐体育发展研究”(2010A10R)

参考文献:

[1] 孙亮亮.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研究[J].四川体育科学,2009(9).

[2] 董 立.全民健身视野下四川省娱乐排球发展研究[J].大家,2010(20).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范文5

[关键词]温州市 大罗山 登山健身步道 调查 分析

[中图分类号]G8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3)12-0111-02

随着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蓬勃发展,大众体育的发展水平已被划分到了国家和地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水平的标准之内,世界体育强国都已经开始把体育事业的发展重心从竞技体育转向大众体育。一个良好的健身方式的选择,在大众健身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只有提供更好的健身方式,大众健身才能蓬勃发展。而健步走这个新兴的健身方式,更为大众所能接受。温州作为体育强市,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33%。并且2011年正式举行了温州大罗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授牌仪式,这是温州首条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也是浙江省继宁海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后,建成的又一条高水准的健身步道。本文通过对温州大罗山登山健身步道的现状进行调查与分析,并对发现的不足提出一些相应的建议,为了能推动全民健身运动更好的开展,以及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文以温州大罗山登山健身步道以及参与该健身步道的人群为研究对象,对大罗山登山健身步道以及参与人群为调查对象,对大罗山登山健身步道的参与人群和步道的管理者,对他们参加和管理健身步道的活动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有关健身步道等与本研究相关的一些专著、期刊论文、年鉴等,了解和掌握目前健身步道的发展现状,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夯实的理论基础。

2.调查法。对温州市大罗山登山健身步道的管理人员以及使用人员进行访问咨询,并对大罗山登山健身步道和参与人群进行了实地考证。

3.数理统计法。应用统计学原理,对所获数据进行排列、比较、归纳,并进行逻辑分析和整理。

4.逻辑分析法。运用归纳、演绎、对比等逻辑学方法,对获取的资料进行分析与整合,归纳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建议。

二、结果与分析

(一)大罗山登山健身步道的使用现状

1.参与人群对健身步道的了解状况。温州市在全民健身工程实施以来,健身步道方面的工作取得了部分成效。调查显示,只有15.3%的人群知道并了解,还有54.0%的参与者知道“健身步道”但是不了解,并且30.7%的居民从未听说过,完全不了解。但是,在步道入口的大罗山登山健身步道路线图,让大多数步道参与者对该步道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可见,温州市在宣传力度上有些部门做的还不够,需要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和措施,来让大家了解并参与到健身步道中来。

2.参与人群性别、年龄特征。大罗山登山健身步道作为温州市政府的一项为民办实事工程,受到了众多市民的欢迎,在调查参与锻炼的人群中,女性占到了45%,共67人;男性55%,共83人;男女比例为1.24:1,男性参与者略多于女性参与者。在参与人群年龄的统计中,青年和老年人为主要参与人群,其中青年人占到了39.1%,是锻炼人群的主体,产生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登山步道对于老年人来说还是比较消耗体力的;而中年人由于工作和家庭等原因无法保障固定的锻炼时间,所以这两个人群利用健身步道来锻炼的较少。

3.参与健身步道的时间及频率。调查结果表明:健身步道参与者主要选择在上午和下午进行锻炼,占到了36%和29%,早晨参与锻炼的略少于下午的参与者,占到了24%,而晚上参与步道锻炼的仅占到了11%。从健身步道参与者的锻炼频率来看,每周锻炼3次以上的仅有29.7%,但是每次锻炼超过30分钟的有79%以上,因此可以判断,大罗山登山健身步道的参与者属于体育人口的只占少数。

4.步道参与者的锻炼动机。通过调查发现,步道参与者呈现多元化的锻炼动机,参与锻炼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运动健身,说明参与者的健身意识较强,对锻炼的重要性有很高的认识。其次,是为了娱乐和增进情感交流等。最后,是通过参与健身步道的锻炼来防病、治病的目的。可见,人们对健身步道发挥的作用有了越来越高的认识。

5.影响健身步道锻炼者参与的因素。在对参与健身步道的影响因素调查中,缺乏时间成了主要的原因,因为登山健身步道依山傍水,肯定远离市区,不便于人们参与。其次,是登山健身步道对参与者体力要求比较高,限制了一部分人群的参与。这说明人们还是愿意参与到锻炼中来的,只是对于健身步道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不高。

(二)温州大罗山健身步道现状分析

大罗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总长约150公里,涉及40个行政村,将五美园景区、瑶溪景区、天河水库景区、仙岩景区、天柱寺景区连接起来,在温州市体育局牵头,多个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健身步道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是,在步道的使用和管理中,我们也看到了不足,这就需要温州市有关部门进一步来完善和改进。

1.参与人群对步道管理的满意度。尽管温州市体育局在大罗山登山健身道路的管理建设中,有了较为完善的管理规章制度,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落实不到位的管理职责,使部分步道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并且还缺少必要的监管和维护,不能完全保证参与人群的正常健身以及安全。

2.对健身步道公共设施现状的满意度。调查表明,参与锻炼人群对健身步道公共设施现状认为非常满意的占20.5%,比较满意的占45.7%,不满意的占33.8%。这说明温州大罗山登山健身步道的公共设施建设在数量上还没有达到锻炼者的健身需求。

三、存在的问题

(一)健身步道的公共设施与质量问题

总体上看,温州大罗山登山健身步道的公共设施与总体建设很好。但与群众的需求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公共设施的建设中问题比较严重,缺少必要的休息场所以及公共卫生场所。

(二)健身步道的管理与维护问题

在对健身步道的日常管理上,存在责任不落实、没有明确的管理机制,在健身过程中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步道的维护上管理人员应该加强管理意识,对一些较危险路段加强管理与维护,保障健身者的安全。

四、建议

首先,在健身步道的使用过程中,加强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参与氛围。加强参与人群对健身步道的认识,指导人们科学地进行健身。并且培训专业的社会体育指导员,传授健身走的知识技能,引导人们科学正确的锻炼方法,为参与人群服务,并且及时解决在锻炼中发现的问题。

其次,解决好登山健身步道的日常维护问题,让健身步道实现可持续发展,培养属于健身步道的专门保养人员,并且制订专门的法律法规和管理条例,来实现健身步道的管理和维护。

最后,登山健身步道的建设在管理上要实现制度化,必须实现建设与管理的两手抓,注重责任制,实现健身步道工程管理维护的长效性和防风险性,及时对步道和公共设施进行维护、维修。在步道设施建设中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同时不忘相关服务体系的共同建设。

【参考文献】

[1]温州大罗山国家级登山健身步道正式和公众见面[N].体坛报,2011.12.9.

[2]王清生.福建省莆田市全民健身路径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0(S1).

全民健身现状分析范文6

摘 要 通过分析我国农村体育发展的现状以及管理模式,进一步强调农村体育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提出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对策比如:加大体育健康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以及发展农村特色体育和民间传统体育。

关键词 农村体育 现状 对策

一、农村体育现状的研究分析

(一)我国农民体育意识现状分析

体育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体育现象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是人们对体育思维、感觉、判断的总和。。有40.2%的农民认为没有锻炼身体的必要,有32.7%的人认为生产劳动可以代替体育锻炼,有37%的人认为体育锻炼会影响到生产劳动[1]。从中我们清楚的认识到发展“新农村”体育的当务之急应是端正广大农民对体育健身的态度并且要不断提高其对体育健身基本理论和实践的认识,从而增强农民的体育健身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找到新农村体育的突破口。

(二)我国农村体育资金投入现状分析

在中国,用于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公共资源相对较少,而且农村内部资源分配也出现不公平的现象。《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表明:1996年,在国家拨款的体育经费中竞技体育占了很大的比重。从1994年发行全国体育彩票到2005年为止总共获得公益金406亿元。到2004年雅典奥与会时,用于全民健身计划95亿,奥运争光计划为63亿,扶助贫困地区5亿多,而这仅仅是人为的简单分类,事实上竞技体育所占的比例比统计的还要高。在一些体育相对发达的国家,他们的普遍做法是通过法律来保证绝大部分的公共资金必须用于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在这些确实用于群众体育的款项中,大多数都用在了大城市。到2005年,全国用体育彩票获得的公益金来实施健身工程共有6827项,其中包括健身路径3万余条,6000多个乒乓球台、体质测试器材2820套,篮球架1万多副,但是这些健身工程绝大多数是在城市[2]。体育扶贫款是用于扶持农村中最贫困的地方或者最贫困的人,但在我国农村存在着投入不合理的现象,比如一些单位或者领导私自将公有资金拨给了少数的关系村,或者地理位置比较显眼容易看得到的村,还有的建设超过当地平均水平的体育设施。可见我们国家对于农村体育的建设不仅投入的资金较少,而且存在资金分配不合理的现象,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农村体育的发展。

(三)我国农村体育资源现状分析

据“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统计,我国现有85万多个体育场馆,其中城镇中体育场馆的数量占到全部的91.82%,农村仅占8.18%。然而农村的国土面积占总面积的83.50并且拥有70%人口。尽管农村的人口数量在我国占了7成之多,但体育资源的拥有量却非常的少,使其成为弱势群。在我们国家农民以政治参与的形式来表达利益需求是很有限的。从我们国家最主要的参政、议政机构、最高的权力机关以及政协的代表、委员构成情况来看,农民所占的比例是很小的。正如经济学家李普顿所言:“农村拥有大多数贫困和拥有大多数潜在的低成本资源,而城市拥有大多数发言权、有力的组织和权力。所以在与农村的对抗斗争中,城市阶级可以赢得大多数回合[3]。”由此可见,正是由于农村的弱势群体地位从而决定了是其体育资源长期总量性的短缺。

(四)我国农村体育指导员现状分析

在我国农村,真正从事体育工作的人员很少,体育人才也是非常匮乏,从而导致农村体育的运动缺乏指导和管理。《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表明:我国90%的体育指导员在城市或城镇,农村只占10%[4]。按《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中提出的到本世纪末全国城市和农村社会体育指导员配备要求,根据目前全国体育人口的比例以及乡镇的多少来计算,全国社会体育指导员人数还需要增加3倍到5倍。。而且在农村很少有专门的体育组织机构和专业的体育人员,体育工作相对边缘化,使得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开展起来十分困难。

(五)我国农民参与体育项目现状分析

根据《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调查显示:农村体育项目的主要特点为内容较为广泛,参与的主体具有选择性,参与者以自己的需求为主,同时参与者以自己的适应为主,不强调大强度、大运动量的活动,而且参与的团体具有异质性,男女老少可以混在一起活动。所以,农村体育要坚持与文化生活及生产劳动相结合,同时秉承自愿、业余、多样、小型的原则,因地制宜,开展拔河、武术、舞狮、舞龙、赛龙舟等农民更愿意接受,参与度高的体育活动。

二、农村体育管理模式现状研究

新时期加快发展农村体育事业的重要因素是构建合理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模式,然而我国目前的管理模式存在诸多不足的地方,阻碍了农村体育的发展。

(一)职责不清,分工不明,机构松散

乡镇体育管理部门的职能在农民的意识中并不清晰,甚至有很大一部分人认为没有什么部门是管理农民体育的。从而反映出农村体育管理与城市体育组织与管理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由于农村体育管理机构管理不严格,从而导致了各种制度和决策所发挥的效能减弱,缺乏社会活力。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