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常见经济学现象范例6篇

2024-09-28 来源:华佗小知识

常见经济学现象范文1

婚姻是一种经济行为,有成本(恋爱、结婚的金钱与时间支出,婚后个人自由的限制及责任),有责任(通过婚姻获得财产与责任等),也有收益(通过婚姻获得财产与地位、家庭生活的乐趣,两个人共同生活比一个人生活更为节约资源)。

为什么不论男女失恋了都会容易陷入抓狂的境地?为什么情人眼里出西施?为什么恋人争吵的时候,女性更容易哭泣?这些的情感现象我们需要把人作为一个感性的个体去考量,或是从男性女性不同的身体特征等角度去考量。

但是,为什么大学的校花往往嫁不了特别出类拔萃的老公?为什么男生经常说女博士是不能娶的?为什么女明星往往会嫁男明星或是选择豪门呢?为什么在国外取不到好妻子的外国男性在中国往往会有市场呢?这些常见的行为模式,我们需要从理性的角度抽丝剥茧地去考虑背后的动因。

婚姻是一种经济行为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希克斯(JohnHicks)说过:“经济学从本质上讲就是一种智力游戏。”因此对于我们而言,多读读与经济学有关的书,做做智力体操,能够帮助我们明了爱情和生活中原本解不开的一些疙瘩。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事实一再证明,男性制造浪漫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成本往往会得到“溢价”回报。热播连续剧《奋斗》中继承母亲“铁算盘”衣钵的杨晓芸竟然在向南破财买了束香水百合之后,一感动脑热之际,把自己的1万元私房钱都掏了出来。因此,聪明的男性知道,在爱情世界中制造浪漫会得到物超所值的收益,因而懂经济的人会有更强制造浪漫的意愿。。

正如知名经济学者梁小民写到的那样:婚姻是一种经济行为,有成本(恋爱、结婚的金钱与时间支出,婚后个人自由的限制及责任),有责任(通过婚姻获得财产与责任等),也有收益(通过婚姻获得财产与地位,家庭生活的乐趣,两个人共同生活比一个人生活更为节约资源)。

爱情经济学

蔚泓在《如何让我遇见你――爱情经济学随笔》中提及的那些问题:女孩为何越优秀越难嫁?巧妇为何常伴拙夫眠?到底是找“期货男人”好,还是找“现货男人”实在?为什么在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独身的女性人数比例反而越大呢?

蔚泓把这个“自由婚姻市场”比做一个“易货贸易市场”,交易的各方都要付出调研成本(包括机会成本、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经济学家认为新郎新娘掀起红盖头才知庐山真面目的情况,往往发生在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和时代,当时当地的女性希望通过婚姻来改善自己甚至自己家庭的生活状况。

常见经济学现象范文2

二、药物经济学简述

(一)PE的含义

PE简单的说就是经济学原理在药品领域的应用,也可以说将经济学原理、方法和分析技术有效的运用到临床药疗活动中,以此来对临床用药过程进行有效的优化,并通过药物流行病学的人群来进行指导,从全社会的角度来进行研究,并将现代化技术进行全方位的应用,以此来对现阶段我国医药卫生资源进行最大限度、合理、有效的综合性运用。

(二)PE研究方法

。但应该注意的是,要保障临床试验的效果、持续时间以及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应该完全相同;其次是对成本效果进行分析,这种方式在PE中较为常见,这种方式主要是对医药的效果与成本进行比较,这一方式的对比结果主要是以健康效果增加所需要的成本值,以及成本效果分析的比值为依据,通过对此进行参考;之后是对成本所产生的效应进行分析与研究,这也是成本管理的必然发展趋势,通过对用药者的医院、生活水平以及偏好进行参考,在此基础上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与方案,起到经济、合理的效果;最后,成本所产生的效益与成本本身的效益进行对比分析,通过对个别或者多个药物治疗的方案进行对比,对所消耗的成本进行研究,以这一对比所产生的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并通过经济或者效益的形式将其表述出来。

(三)PE原理在医药管理中的意义

按照传统的医院管理思想来对药品进行引进与使用过程中,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药品的安全性能与有效性,对经济性的重视程度严重不足。尤其是近几年,社会的发展与经济的步伐逐渐加快,医药成本越来越贵,普通的家庭难以承受这一经济压力,这就要求对传统的观点与管理理念进行审视。例如,现代的医院管理中应该融入PE观念与理念,使其对临床用药进行指导,以此来达到合理用药的效果,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的医疗质量和药事管理水平。。近几年,我国的医疗费用越来越贵,尤其是药品费用逐渐呈上升趋势,医院药品收入占业务总收入比例虽然呈下降趋势,但其经济总量依然为上升趋势,传统的医药管理依然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卫生补偿机制存就在一定的不合理现象,以药养医的现象较为常见,这一现象不仅提高了医药成本费用,同时也导致了医药滥用的状况。同时,现阶段社会发展中存在不正之风,例如医生为患者开贵药,并在其中获取回扣,这种现象不仅增加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也不利于社会的长久与稳定发展。其次,在新药临床试用的过程中,通过对PE的合理有效运用,可以起到指导的作用,为决策提供前提基础。现阶段对临床治疗的方案进行选择与评价的过程中,对经济效果与成本消耗的重视程度不足,而PE的使用可以加强成本与效果的最大化,并提高了药疗效果,减少临床试用中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降低社会医药费用支出。此外,PE的有效运用也可以提高医药管理的水平与质量,在传统的医药管理过程中,缺乏客观性的控制与管理,很多医院在对药物管理的过程中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与随意性,尤其是部分医院过于重视经济效益,这也就不利于社会的稳定进步。面对这一现象就应该采取科学的方式来对药品的安全性、经济性以及有效性进行有效的控制。将药物经济学理论有效的融入到医药管理过程中,这可以对以上现象进行全面的改善与处理,从根本上改善医药管理的效果。

三、药物经济学在医药管理中的应用

(一)新药的引进与老药的更替

在对新药进行引进与老药更替的过程中,对于没有达到PE药物标准的药品应该禁止使用,并对现有的不符合标准药品及时淘汰或者替换。医院应该对新药的引进与评价进行投票制度,按照PE来对新药进行分析,对于符合标准的新药进行优先使用。

(二)控制药疗成本与费用

在临床用药选择过程中,应该在保障药物质量、安全、效果的前提上,采取PE评价的方式来对相同药物进行分析与评价,对不同的方案进行分析与对比,并在这一过程中选取较为合理的方案,最大限度的为患者提供性价比较高的药品,从根本上保障医药管理的经济性。

。。

结语

常见经济学现象范文3

[关键词] 数学推理 可靠性 偏见 定量分析 博弈论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数学在经济活动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市场经济规律的复杂对于资源的使用,如何满足人类的欲望实现科学的物质分配,以及实现最小的投入,最大化的产出的要求也就更加精细起来,那么经济学作为一门专门研究的学科就不可避免地涉及到了效率,最优化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具有不确定性的,所以要定量的分析,有优化组合,就要用数学作为定量分析的工具。因此在经济学中应用数学,可以更好地表述经济学原理,使经济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把经济问题分析的更加具体。

一、数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价值

我们知道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配置与使用相对稀少的资源,来满足最大化需要的社会科学,即研究社会活动中的个人、企业,政府如何进行选择,以及通过这种选择来有效使用资源的一门学科。也就是说在经济学的研究中,甚至具体到经济活动中,经济问题也就难度陡增。在经济学中,我们追求的是精确,因此精确也就成了数学在经济学中的显著作用。在数学中的优化组合对于经济学中的资源配置就是最好的例证;数学推理在经济活动中有利于企业组织或者企业中的个人做出选择,有利于生产资源产生最大效率;而具体的熟数据定量分析在经济活动中是完全可以把经济问题有机地转化成数学模型,使问题的解决方法更加具体化;当然博弈论的相互比对作用,更有利于经济活动以及经济学研究的全面展开。所以说,数学在经济学中的价值是非常普遍,而且影响深远。

二、数学在经济学中的广泛应用

笔者以为,在经济学研究中数学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是工具上,数学作为经济研究的基础,其作用是不可小看的,我们可以具体到数据的统计,计量,投入产出的计算,效率的优化等等;第二则是在思想方面,众所周知数学是严谨的,其严谨的追求与作风在经济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在应用中数学理论的概括与科学发展数学的特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更加严密的逻辑性与其非常实用的价值使得数学在经济活动中的应用也相对广泛。

1.数学的工具性应用

首先,数学概念是抽象的典范,几乎它的所有基本概念在现实世界中是找不到的,例如,点、线、面;自然数、实数和虚数等等;它们是抽象的,又是深刻的,极其奇妙地、精确地刻画自然事物的某种基本特征。其次,数学是严密逻辑推理的象征,其方法论的核心是演绎法,即从不证自明的公理出发进行演绎推理;其实质含义是,若公理为真,则可保证其演绎的结论为真;从逻辑上看,演绎法是清晰、合理和完美的,由数学推出的显然是毋庸置疑的正确结论。最后,由上面两点,数学应用的广泛性是不言自明的。自然,在经济研究中,少不了数学这样一个工具。经济学是研究在约束的条件下的最优化选择,即在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如何达到收益的最大化。于是,在研究中就存在成本、收益等等的概念和运算。同时,由于经济活动的多样性,研究中存在许多变化的因素,导致了经济研究的错综复杂。而数学其用处就在于为许多复杂的思想和现象提供了简洁而明了的解释,为许多错综的数据提供了计算模型,从而使经济研究简洁条理。

2.数学的思想性应用

数学的应用性不仅仅体现在其工具性上,更在其思想性上。改革开放以来,西方经济学作为市场经济运行描述的基本理论,对我们经济学学习和研究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学习和研究的角度看,似乎可以明显感觉到,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体系、思维方式和推理方式的深刻特点之一表现在其数学性方面,也正是这一特征使人们常常把经济学看成是最接近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学科。西方经济学从亚当・斯密《国富论》起的二百多年来,已形成了一个庞大而较严密的理论体系。在整个社会科学中,经济学的理论形式、研究方法是公认为最接近自然科学的。笔者认为这实际上表明,数学作为一种理论信念、方法论和研究手段,十分明显地体现在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特征中。按传统流行的科学观,一门学科达到科学的一个重要标准是看它能否充分运用数学方法。而在经济学中,对于经济现象、经济运行及其规律的描述与研究,正需要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从而达到它的科学性。

三、数学与经济学的内在关系

自从19世纪以后,数学的发展为西方经济学家提供了方便。西方经济学家在他们的研究中大量地运用数学,他们所用的数学方法几乎遍及纯数学的各主要分支。不可否认,数理分析的方法要比单纯文字说明、推理更方便、更精确,有时也更能说服人。大量的数学符号和算式推导,使经济过程和现象的表述较为简洁、清晰。然而,当前西方经济学似乎越来越追求经济学的数学形式。微观经济学所使用的数学工具甚至比物理学家使用的还多。过去使用数学工具较少的宏观经济学,现在也连篇累牍地充满了复杂的数学公式。但是,必须注意,在经济理论研究中不能滥用数学。数学不是经济学本身,而是一种工具。数学本身不能创造任何经济理论,不能创造任何经济范畴和经济规律。数学是从前提出发,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的。在经济研究中运用数学时,要结论正确,首先要求前提正确。自然科学家懂得,不管用了多少数学和多么复杂的数学,都不可能得出正确的结论。数学可以给错误的经济理论披上科学的外衣,但不可能赋予错误理论以科学的内容。离开了思想,工具就是没有意义的。而且,经济学分析的工具也不只是数学一种,应提倡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多元化。

参考文献:

常见经济学现象范文4

【关键词】概率统计 经济问题 市场分析

伴随数学分析方法不断的丰富,使得经济问题的研究方式亦逐渐多样化。概率统计在经济学中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分析工具,为我国经济预测以及决策等提供数据证明,对于管理水平的提升和经济效益增加具有重大的意义。下面笔者着重从回归分析法和随机抽样法的概率统计模型中探析相应的经济问题。

一、回归分析法

(一)回归分析法原理分析

回归分析法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数学分析方法。在实际中多数日常市场经济现象都可以通过回归分析法来解释。回归分析法运作的原理是通过回归多元方程分析经济问题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间的关系,从而建立预测模型。在当今高速发达的实际市场经济活动中,某一经济现象的产生以及变化都是众多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绝不只受一种因素的影响,那么经济现象与促使其形成的多种因素也就是一个因变量和几个解释变量间存在相互依存的主要和次要的关系。例如在城市房价上涨的现象上,其将受到房子供求关系、国家相关政策、物价水平、城市人口数量、城市消费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在这个实例中城市房价上涨与其上涨的各种因素之间就存在主次关系,像房屋的供求关系与国家宏观调控虽主次难分,或者像物价水平看似其的影响微不足道,但不容忽视其作用。因而在分析这一问题时可通过回归分析法来处理。下面结合实例主要介绍多元回归分析预测法的应用。

(二)实际事例分析

本文将通过采用某市统计局公布的2000~2006年年货运量数据及与之相关的一些经济指标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如表1。

(1)从上述表1可知,该市年货运总量与相关因子之间的关系需建立一个多元回归模型。设因变量y与变量x1,x2….xn存在线性关系,则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一般表现形式为:

y=β0+β1X1+β2X2+β3X3+…+βnXn+μi (i=1,2,3…n) (1)

其中,k为解释变量的数目,β0为待定系数,βi(i=1,2…n)称为偏回归系数,则方程(1)称为m元线性总体回归方程。

根据表1数据,我们将年货运总量设为因变量y,其他4个经营指标作为影响因素设为解释变量x1,x2,x3,x4,分别代表“年生产总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总投资额”、“运输、邮电部门固定资产投资额”,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建立多元回归方程,常用最小二乘估计法求解待定系数β0和偏回归系数β1,β2…βn。即回归方程式:

l11β1+l12β2+…+l1mβm=l1yl21β1+l22β2+…+l2mβm=l2y……lm1β1+lm2β2+…+lmmβm=lmy (2)

得出β0和βi(i=1,2,3,4)的值。最终结果如下:β0=4026.614;β1=17.40676;β2=0.125370;β4=0.022603代入方程(1),最后得出回归方程为:

Y=4026.614+17.40676x1+0.125370x2+0.018223x3+0.022603x4 (3)

二、随机抽样法

(一)随机抽样法的原理

随机抽样法是概率统计模型又一较为常用用于经济现象分析的方法。市场调查是企业通过收集以及分析有关市场经济的相关信息,为市场预测及决策提供信息依据的营销活动。在日常的市场调查中,可以采用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并利用数理统计的相关知识,对市场进行科学的调查研究。市场经济是由很多的消费者组成,不而消费者存在很多的区别,如消费欲望、拥有的资源、存在的地理位置、购买态度和习惯等。所以在进行市场调研时,需细化市场。例如在调研现代社会的产品需求时,由于消费者年龄的差异,导致对产品追求完全不同。因此,分层抽样法在市场调研中是最为常见的方法。分层抽样法就是将总体的个抽样单位按总体的特征分划分不同的层,在来推断总体目标量。

(二)实际事例分析

为了调研某奶制品企业的需求量,抽样单位按照居民户进行,通过细化当地市场,结合当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将市场划分为4层,在划分的4层当中,我们随机抽样10户,通过调查统计结果如表2。

通过查阅相关政府机关统计资料,该地区奶制品年消费的标准差为1000元,根据调研要求误差控制在100元以内,置信水平在95%以上,则样本量为:

通过对现有资料的分析,企业决定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分层抽样方法进行计算。根据经济收入水平将居民户划分为3层,样本容量与总体的个数比为185,,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385的样本。该3个层中,由于不同经济收入的居民户数分别为445、945和535。因此3个层中抽取的居民分别为445/5、945/5、535/5,换算为户则分别为89户、189户、107户。

常见经济学现象范文5

“政治经济学”常常被望文生义地理解为既讲政治又讲经济的学科,甚至被理解为是突出其政治性的学科,加上教学内容缺乏更新,导致学生对“政治经济学”学习积极性不高。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如何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按照学习迁移理论,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有助于避免学生产生消极心态,形成负迁移,影响学习效果。。③第二,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向学生讲解政治经济学所揭示的基本经济规律和有关原理并没有过时,仍然管用,从而引导、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这些理论包括市场理论,生产总过程中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理论,货币流通理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原理,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理论等。④

二、对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

在教学中,相似的原理及法则的迁移是最常见、最重要的迁移现象。如果学习的新内容和已学习的旧内容之间有相同的要素,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这些相同要素进行学习。例如,商品市场上供求的变动对商品价格与商品供应的影响与劳动力市场上供求的变动对工资水平和劳动供给量之间存在着非常相似的地方。利用供求定理的分析,学生比较容易理解通过增加对劳动的需求和减少劳动的供给能提高工资水平,对后面的学习产生积极的迁移。当然,在利用相同要素进行教学迁移时,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是否掌握了前面的知识点,然后引导学生对那些类似或相同的要素,予以分析、对比、抽象、概括,以抓住本质的东西而形成概念或概念体系,引导学生由旧知识推出新知识,进而鼓励学生形成一种探寻共性的定势。。。

三、注重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

掌握一门学科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是掌握这门学科知识体系的重要环节。理解性学习通常比机械性记忆能更多的产生迁移。对大学生来说,他们往往更倾向于理解性的学习,而对机械性记忆则显得不感兴趣。为了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注意如下几点:首先,把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作为教学重点,使学生对基本原理学深、学透,真正达到深刻理解。在教学中,我们开始讲述“商品”“货币”“价值”“价格”“劳动价值理论”“剩余价值理论”等基本概念时一定要让学生真正理解好、掌握好。其次,在讲解基本原理时,可列举一些例子,最好是生活中学生所常见的实例,让学生结合现象去思维,把握基本原理的内涵和外延。在讲“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随着劳动生产率的变化而变化的”④原理时,可以收集近几年我国家电、手机、汽车价格变动的案例来加以说明,使学生能够通过实际生活的背景把握其实质。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观察,为学生提供内容比较具体、比较接近生产生活实际的作业,让学生尽可能地增加感性认识,提高迁移效果。

四、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和分析能力

首先,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例如在讲解货币的五种职能时,可以先向学生讲解它的两种基本职能:价值手段、流通职能,再讲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经济内在矛盾的加深,客观上要求为解决这种矛盾而逐渐衍生出来的货币的其他三种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此外,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对易混淆的知识进行反复辨析,如资本循环、资本周转等,促进学生在这类知识的迁移过程中,树立清晰的观念。其次,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迁移的产生,关键在于两种学习之间的一致性或相反性,而知识之间的共同因素往往潜藏于内部,这就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如在讲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我们可以举2007年以来我国出现通货膨胀时,国家出台一系列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组合拳”,最终实现了经济软着陆。这样,学生在分析经济现象的过程中掌握了政策的实质,便于分析其他问题。

常见经济学现象范文6

报纸刊发经济学家文章之原因及效应

这种现象似乎在我国新闻史上从未出现过,虽然上世纪上半叶京津沪报纸上也刊载经济学家的署名文章,但数量极少,难得一见。进入20世纪下半叶,国内各报几乎难觅经济学家的文章(除了经济学家们迫于形势压力所发表的“大批判”之作),直到世纪交替之时,各媒体才开始大量刊载经济学家的文章。

这种现象的产生,当然是与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为活跃的经济实体之一的大背景有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已经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社会上已经存在一股涉及股市、楼市、各要素市场和各实业领域的强大的社会投资力量。尤其是市场机制初步建立,使得普通百姓更深入地参与到社会经济中去。于是,人们不再需要简单的、有相当数量的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出现,做到这一点并不难;而是需要看到对大量复杂的经济现象作有穿透力、有见地的权威分析。因此,综合类、都市类报纸每天都有此类文章,而一些财经类、经济类报纸则几乎每天都有一整版内容,以满足读者的需求。

上述仅是从读者方面来说的。当今媒体市场还不是一个完全放开的市场,有了单边的市场需求,不一定就有适当的供给。世纪之交,一批新的都市类报纸横空出世,以贴近读者、贴近市民的姿态出现,猛烈地冲击了向来板着面孔的传统报纸。在上海,由于种种原因,长期没有一张成功的、被读者认可的经济类报纸,与中国经济最活跃的大城市地位十分不相称。因此,新创办或经大幅度改版,出现了几份经济类、财经类报纸,这些报纸大量刊登经济学家文章后,传统报纸在受到冲击以后逐渐改革,也开始刊登经济学家文章,力争贴近读者。

经济学家在大众传媒上亮相,一时间吸引了受众的眼球。。而少数经济学家通过走出经院学府成为大众明星,传媒则在相当程度上增加了版面的“含金量”,提高了自身的档次。

然而,报纸因此而获得成功者甚少,发行量并无起色。其基本原因,除少数几篇既短小精悍又极具真知灼见,且深入浅出的经济随笔外,大部分文章读者并不爱看。有些文章可能过分专业、过分深奥,使人感到不知所云;有些文章则人云亦云,其观点早已为关心经济的读者所知,毫无新意,只不过戴了一个经济学家的帽子;而有些文章并非是“随笔”,篇幅很长,读者自然极少。凡此种种,即使经济类专业报纸也不可能亲近其设定的目标读者。

经济学家的分类和媒体素养问题

经济学家其实是分类的,经济学家的文章自然也是分类的。。

按照通常的经济学分类,大致可分三类: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和管理经济学。。

而经济学家的分工则是根据他们各自的研究方向和治学重点来划分的。无论多么出色的经济学家也不可能对所有的经济领域都作出贡献性的研究。经济活动宽广的覆盖面以及人的精力的有限性,要求经济学这门学科必须有适当的分类。原则上经济学的分类决定了经济学家的分工,但由于社会经济活动日趋复杂和人们对经济活动的认识逐步加深,经济学家也会对经济学的分类进行适合于现实需要的调整。因此现代经济学家大致分三类:理论经济学家、政府经济学家和企业经济学家。

显而易见,从经济学分类和经济学家分工来看,一般读者包括十分关心经济的读者更感兴趣的是应用经济学和政府经济学家、企业经济学家。

理论经济学家研究的理论经济学,虽然枯燥深奥,常人不易懂,但日常的经济问题,一般的应用经济学和管理经济学都需要理论经济学作基础,企业经济学家、尤其是政府经济学家往往是由理论经济学家出身的人来担任,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的政府经济学家中,有不少是有名的理论经济学家。

作为名人,读者崇敬有加,而传媒为了提高自身档次、为了吸引读者,对之竭力追捧,恨不能请他们日日在此开辟专栏,起码也是每逢大事即发表文章。

可是,理论经济学家不可能每天都出成果的,大部分理论经济学家皓首穷经一辈子,也未必出大成果。何况,理论经济学家中还有不少专治计量经济学,其研究成果,普通的读者是不会有多少兴趣的。

当然,关于政府经济学,关于公共财政政策,有些正好事关某位理论经济学家专长,那么请他在媒体上评说,无疑是恰当的,可是这样的机会能有多少呢?政府经济学家研究的大半是公共财政政策,普通读者当然关心。但是政府经济学家中相当一部分平时是在做各种数理经济模型,计算各种经济参数,以求比较严密的结论、方案,供政府参考。这样的计算、研究、模型,能有几许读者会懂?

同样,企业经济学家也有许多是研究计算做模型的,多半服务于某个上市公司或证券公司,而上市公司则牵着万千投资者(也是媒体受众),并且众多上市公司每天都会有大量信息需要分析需要解读。在这个领域中,经济学家有大量言论要发表,而读者也有着大量阅读的需求。这就是股评大受欢迎的缘故。

然而,对于企业经济学家来说,有一个为谁服务的问题。表面来看,受雇于谁,自然为谁服务。企业经济学家受雇于企业和企业家,自然为企业和企业家服务。中国股市目前还很不规范,上市公司、证券公司黑箱操作时有所闻,一些企业经济学家跟着一起虚假的信息和误导的分析也常常发生,这就引出一个经济学家的道德问题。企业经济学家固然要忠于雇主,也要忠于社会大众,可在学术问题上,在经济学家的本身职业上,凌驾于上述两个“忠于”之上的更高的“忠于”,是忠于真理。可惜,现在这样的经济学家太少了。

道德问题不仅对于企业经济学家,对于政府经济学家和理论经济学家也同样存在。企业经济学家在为企业讲话时,人们还容易识破,因为他们所受雇的身份通常是公开的,而一些大牌的理论经济学家为某些利益集团讲话时,人们往往在事后才能发觉。而当读者发现自己被误导之后,还会对那些经济学家文章感兴趣吗?

同时,经济学家见报的文章受欢迎,还需要执笔者的媒体素养。。所谓媒体素养,其实就是新闻所需要的文体。我们常说,新闻文体就是把一件事用大白话写出来,让普通读者都能读懂。媒体上的经济学家,既要有观点,又要有道德,还要有媒体素养,这简直是一种苛求了。

然而,今日之报纸确实需要大量那些切中时弊、有分析、有观点的经济随笔,这是读者的迫切需求,而且他们把希望寄托于报纸。有人说,今日报纸的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信息竞争,而是到位的分析、深刻的思想、正确的观点之竞争。在这个意义上,这句话是对的。可是,经济学家又不可能提供那么多适用于报纸的文章。那么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笔者认为,这个任务理该由媒体人承担。

首先是其必要性。就传媒而言,读者的需要就是传媒的责任,而对传媒人来说,传媒的需要就是自己的责任。。。

?应该是完全有可能的。

。而这些技能在经济学家那里是很少有人具备的,且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养成的。

。。。。。

。。。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