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节点分析范文1
本文针对艺术形态与的结合构建, 通过从对居住区平面布局及功能析、环境绿化、道路交通、景观、水的营造进行阐述和, 力图为居民营造一个真正具有艺术形态的享受活动空间, 使自然生态景观和艺术文化基质融入到居住区景观中去。
平面布局及功能的分析
从总体上来说,居住区景观设计就是在新建或改造中建立一种协调。通过艺术形态表征将这种协调体现出来。艺术形态的“和谐”建构,就是在梳理和归纳繁杂的设计元素,找寻一种有效的处理手段,实现合理的景观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不同于一般地表绿化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要具备一定的功能性、观赏性、系统性。高品质居住区景观设计应当是实用性与美感的结合。区内居民的生活需求、交通需求等都会影响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布局规划。因此,在平面功能布局上,初步的划分是伴随在在交通道路分布上的景观节点设置与植被绿化。
从居住区景观的功能性角度出发,在平面布局中,应充分满足局面的各种使用要求,如:道路交通便利、方便泊车、休闲娱乐、散步等生活需求。。在满足使用功能同时,加强艺术美感设计,也是居住区景观设计必不可缺的部分。加强对节点形态、地面铺装、植被造型等的景观艺术形态设计,充分围绕设计元素创造艺术形态美感。以不同功能划分为依据,分别设计不同区域节点景观形态,注重塑造节点的观赏性。
环境绿化的解析
居住区的环境设计不仅要满足居住区与时代相适应的功能要求,还要兼顾生态的需求。进行设计之前要对项目所处的环境进行分析,从整体上利用环境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现代居住区的园艺绿化进行艺术设计。现代环境绿化所呈现趋势主要有:(1)乔木、灌木、花灌木及草相结合。(2)平面与立体结合, 居住区绿化已从水平方向转向水平和垂直相结合, 根据绿化位置不同, 垂直绿化可分为围墙绿化、阳台绿化、屋顶绿化、悬挂绿化、攀爬绿化等。(3)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追求构图、颜色、对比、质感, 形成绿点、绿带、绿廊、绿坡、绿面、绿窗等绿色景观, 同时讲究和硬质景观的结合使用。这些趋势极大地丰富了居住区绿化的内涵,展示了居住区植被绿化中的艺术美感。
道路交通的组织
道路是居住区的构成框架,一方面它起到了疏导居住区交通、组织居住区空间的功能。另一方面,好的道路设计本身也是构成居住区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居住区的交通道路设计应结合地形特点与建筑分布,在加强各地块相互贯连、便利各区域交通的同时,强调主要道路的车辆汇集作用,车行区形成主次流通,方便与内部小型景观的交通,使游人不仅可以在行驶过程感受到方便性,同时也可以感受到步移景异的景观。布置不同类型的步道宽度,通过步道宽度的变化使各小型景观形成对比和呼应,做到有收有放、树影相荫,而其内部也可以自行形成独立交通,尽可能的创造休闲的气氛。静态交通规划也是现代居住区景观设计的重要方面,适应小汽车日益增长的现状,充分考虑停车场库的安排。地块内道路结合地下停车库,尽可能的减少对绿化环境与步行系统的影响,达到局部人车分流的目的。
景观节点的设计
居住区中的景观节点在体现艺术美感的同时,应满足社区的人车流集散以及人们散步健身等需求。景观小品在居住区硬质景观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精心设计的小品往往成为人们视觉的焦点和小区的标识。(1)雕塑小品:雕塑设计要同基地环境和居住区相协调, 优秀的雕塑小品往往起到画龙点睛、活跃空间艺术气氛的功效。(2)园艺小品。园艺小品是构成绿化景观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当今居住区园艺绿化中, 园艺小品则更趋向多样化, 景墙、花架, 都可成为现代园艺中绝妙的配景。(3)设施小品。在居住区中有许多方便人们使用的公共设施, 如路灯、指示牌等,艺术处理体现处居住区景观设计的巧妙。
水是万物之源, 有水环境才会显得空灵,才有活的气韵。居住区的景观节点亦可采用千变万化的水元素,利用居民对水元素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多种感受,围绕以水元素发散出来的自然表现手法,结合人居建筑设计,将各种水元素运用于各个景观节点及铺装设计中。如:在硬质景观设计中应巧妙地在驳岸的形式、材质上加以设计, 自然与人工交融的水景, 再辅以灯光、喷泉、绿化等装饰,最终实现水元素的艺术提炼,塑造出具有艺术美感的居住区景观设计。
景观设计节点分析范文2
关键词:环境心理学;植物景观;城市规划
1 基于居民需求的城市公园植物景观设计
1.1 景观的多样性与安全性
公园中的自然景观能够为居民提供适宜的休憩场所,多数人均抱有“接触自然”的游玩目的,因此,在景观的设计中必须考虑居民的心理需求,并在此基础上提升公园的吸引力。公园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多样性特征,通过不同外貌、质感植物的相互组合与纹样图底的变换,扩充植物的内在层次,构造出开敞式的植物空间。考虑到季节变换因素,植物景观设计需要进行合理配置,借此凸显出植物的季节特色。
景观的安全性主要分为物理层面与心理层面2类。物理层面上,植物景观的设计与配置应当选取无毒、无刺、无落果的植物品种,避免居民在行走中出现意外伤害。心理层面上,要避免植物景观给人带来控制感与逼迫感,因此,应当选取视线通透性较强的藩篱式结构对公园进行合理安排。
1.2 景观的便利性与舒适性
公园是居民休闲散步的场所,必须满足观景便利、路径通达的要求。在植物景观设计中,对于各景观节点的安排十分重要,根据节点的位置特征,进行乔灌草搭配,保证居民与游客拥有良好的观景视野。对于路径的设计,要以便利性为首要要求,合理利用绿地之间的场地,建立通达的道路系统,发挥出植物景观的使用价值。
公园景观的舒适性也是设计中需要仔细考量的因素。对于公园景观的设计,从舒适度来考虑,应当注意日照的变化、风的影响、空间视野这3大要素。植物具有遮挡阳光的作用,对于日照方向、季节变化等因素要进行充分的实地验证,根据所在地风速与风向的规律,进行合理地植物配置。由于人的清晰视野约为80m,过于空旷的环境会使人产生单调感与寂寞感,过于狭窄的环境则会使人感受到无形的压力,因此,植物景观设计中需要把握好空间视野的规律,借此构建出生机勃勃的公园环境。
2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形式
2.1 植物景观的节点设计
节点是景观空间之间的过渡与连接部分,一般具有精致、整合、复杂的特征。出入口节点的景观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冲击力与识别性,可以采用尺寸体型较大的植物进行配置。活动广场与文化娱乐节点是公园的核心区域,也是公园设计主题的体现,需要安排观赏性较强的植物,形成层次度较高的点缀。休息节点是专供居民休憩散步的区域,可以在林地、坡地、水域周围构建此类节点,周边利用密林植物进行区域分割,体现出私密化特征。
2.2 植物景观的界面设计
公园中的界面可以简单理解为不同区域的交界面。边界植物的景观设计需要考虑到环境心理学中的边界效应,即利用不同的植物组合方式与色彩质感的整合,以草木与林荫的规划安排,借此形成丰富或简洁、封闭,或通透的界面景观,让居民与游客产生较强的心理安全感与归属感。
2.3 植物景观的路径设计
公园的道路有主路、次路、小路之分,不同类型的植物栽种设计可以人为地形成绿色通道。路径两侧的植物安排主要以列植为主,需要注意植物的疏密程度与高度特点,间植一定的灌木,以此增加植物景观的层次感与多样性。水域周围的路径设计需要以自然安排为主,力求为游客提供合适的静坐与休憩场所。
3 城市公园植物景观的设计内容
植物空间具有较多的限定要素,要根据实际环境决定水平要素、竖直要素与顶要素之间的权衡把握。植物空间类别主要有开敞式、覆盖式、封闭式之分。对于开敞式植物空间,要在竖直界面上以低矮灌木与草坪来划分空间,保证居民游客的视野宽敞度;对于覆盖式植物空间,由于此处植物多具有庞大的树冠或是藤蔓类植物,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只需注意疏密适宜即可;对于封闭式植物空间,必须着重营造私密性与封闭感,利用高大乔木构造较小的空间尺度,并在近景中点缀花草,让游人产生亲切感与宁静感。
植物景观设计除了上述空间因素之外,还有植物季相的内容。根据环境心理学理论,人对空间环境的认知多是借助于以视觉为主的自我移动与时间变化来形成。植物景观的季相变化也是时空转换的体现,应当利用植物色彩的多变性,合理使用冷暖色调,从公园的主题定位出发,注意植物色彩组合与环境营造之间的关系,了解不同植物的生态习性与物候变化特征,从时序方面组织好景观的设计工作,借助植物的绿化效果,为公园的整体建设工作增光添彩。
4 结语
结合环境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根据不同游客的心理特征,公园的植物景观设计应当以便利性与观赏性为设计要求,突出植物景观的生态优势与观赏优势,把握植物的季节变化与物候特征,通过合理的路径安排与植物搭配,为游览者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休憩环境。
参考资料
景观设计节点分析范文3
1.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
标志性节点空间影响分析是针对城市中显著的且具有重大意义的标志物对基地的空间形态具有战略性影响的分析。这些标志性节点一般具有识别性强和控制范围广的特点。识别性强主要体现为标志性节点一般在空间中比较突出,对城市空间起着战略性的控制作用;控制范围广主要体现为标志性建筑对城市景观、市民生活和交通组织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凝聚作用。
。
2.序列视景分析
序列视景分析由戈登•卡伦首创,它是指从视觉角度对整体空间体验展开的分析,这个整体空间是包括时间维度在内的空间。通过这种分析,环境会以一种外显的、动态的方式随着时间而逐步展现。在实际的调查中,具体方法如下:选择人群活动相对集中的运动路线,结合步行运动的节奏间隔,确定基地内关键性的视点和观察点,关键性的视点通常是空间中较好的观景、不同空间转换的节点或具有特殊意义的地点。在准备好的基地平面图上标上视点位置、视线方向和视距,并按照行进顺序进行排列和编号。在观察空间环境和时间环境后,可以采用勾画草图或者拍照、摄像等手段记录实际视觉景观。
3.空间注记分析
空间注记分析是以基地分析、序列视景分析、环境心理学、环境行为等为基础,通过图示、照片、文字等手段对景观基地内外环境与重要建筑、空间与时间要素以及人的心理和行为等加以记录和分析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空间注记分析通常将直观分析和语义表达结合在一起。。语义表达则是指通过文字记录空间尺度的大小、景观和空间之间的关系,通常作为辅助和补充的表达方式来补充表达直观分析即图示方式难以精确表达的内容。
二、社会调查方法
社会调查是人们对有关社会事实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进而做出描述、解释和提出对策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采用社会调查方法同时结合空间环境分析,不仅有利于设计者和决策者获取市民对于空间环境评价的态度和意愿等相关社会信息,而且有利于设计者和决策者全面认识和探究城市空间环境的基本特征和空间与人的关系等,为城市设计提供必要的依据和保证。
1.景观设计社会调查的基本类型
景观设计社会调查按照目的可以分为描述型研究和解释型研究;按照调查性质可以分为定性研究和定量研究;按照调查的对象又可分为普通调查、个案调查、重点调查、抽样调查等类型。
2.景观设计社会调查的基本方法
在景观设计中,社会调查工作经常会用到直接调查方法和间接调查方法。其中,直接调查方法包含观察法、访谈法,间接调查方法包含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
三、总结
景观设计节点分析范文4
关键词:生态环境 ;人文景观 ; 山水相依;城景交融 ; 生态道路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ing Hangzhou city Xixi road rehabilitation project as an example, discusses the city road landscape design intended by the overall layout, road landscape system of road landscape interface control and utilization of space, road plant and plant characteristics along the facade features of guidance and control, to enhance the effect of road landscape in the overall landscape in the city. The Xixi road into: "life roads become visible, landscape dependencies, King City."
Keywords: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umanity landscape; landscape dependencies; city scene blending; ecological road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中图分类号:TU2
一、引言:
依据西溪谷区域的控规,规划西溪路两侧地块将重新整合开发,区域交通进行梳理。规划西溪路(古墩路至天目山路)全线拓宽至40米,并在道路南侧控制10米绿化带,整体“提升景观效果,加强交通能力”。整治后,西溪路将定位为城西主要干道,分流部分天目山路的过境交通、对外交通的同时,服务道路两侧,收纳沿线地块出行交通。随着西溪谷建设的积极开展,西溪路的配套整治已迫在眉睫。
二、项目背景及概述
杭州市西溪路(古墩路~天目山路)位于杭州市西湖区规划西溪谷区域,全段西起天目山路、东至玉古路,处于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和西湖风景区之间的狭长地带,地势北低南高,是杭州市区西部一条重要的交通通道。
三、设计指导思想 结合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 因地制宜,结合用地规划及现状提出布局合理,概念新特的景观构想。
四、设计构思:
结合城西地理特征和规划的基础上,以生态为主线,充分发挥植物在造景柔化硬质构筑物,遮挡工程创伤等方面的功能,对全线景观进行系统规划,对路内景观和路测景观进行全面设计,以动态景观为主,静态景观为辅,抓住重点(两侧地形的高差衔接),突出重点(截洪沟与景观体系的结合),呈现亮点(沿线布置的历史人文节点),从而创造一个具有地域历史特色的现代开放的景观道路。
五、设计中的若干问题分析:
; 2、如何将西溪路南侧绿化景观带和远期规划相结合从而形成连续性的带状景观廊道;3、城市形象在西溪路上如何体现;
4、如何处理好各条道路上的景观视线廊道,并且将山体景观纳入以后的视线空间中;
5、西溪路是一条历史悠久的道路,沿线名人事迹、市井故事、古代王侯将相的传说和遗址颇多,但现在已经保留甚少,本次整治设计中如何将道路现状的历史碎片提取为节点并融入本次设计的绿化景观带中是个问题;
6、设计中如何将规划沟渠合理的纳入本次景观设计中;
7、如何处理10米绿化带和现有地块之间的高差衔接;
六、设计定位
设计遵循安全、实用、新颖、美观、以人为本的原则并依据对西溪路现状问题的分析和对规划的理解,本次设计将西溪路定位为:“显山露水、山水相依、城景交融”的生活风情干道。
七、设计手法
1、以仿生态自然手法将截洪沟弱化为景观溪流融入景观带中,并配置水生湿生植物及大小景石,从而将西溪路景观形成有山有水的自然格局。
2、以拟自然种植手法对乔灌木进行搭配组合,视线上穿透林下丰富的地被绿化景观空间向山体景观延伸,局部采用绿化进行对建筑物和绿化线外不和谐视线的遮挡。绿化上主要强调视线渗透、景观渗透、绿化渗透及绿化遮挡的景观设计理念。实现道路及西溪路南侧绿化带的规划长远性与可持续性。
3、运用中国传统造园中多种手法,如障景(极目所致,嘉则改之,俗则屏之)、串景(以截洪沟化身而成的景观溪流是为串线,将沿线山、水、植物等串成为山水西溪的格局)、对景(对沿道路交叉口,对山景的强化和两侧绿化的重点营造是为对景)再之利用点景、借景、夹景等手法对西溪路景观带进行设计。4、根据道路绿化的管理难度,本设计做到低维护的科学绿化配置及景观设计。
5、设计中用丰富的地形设计处理,使绿化带内地形起伏与山水之景共融。
八、景观区段设计:
西溪路景观根据两侧规划用地及现状用地进行系统分析,可分为三个大的区段,分别为留下古镇风貌展示区段、生态文化历史展示区段、生态自然山水展示区段。
留下古镇风貌展示区段:
该段主要为留下古镇现在生活的场景补充,作为古镇就具有历史有其自豪的过去,作为现代城市的一部分,又不可脱离现代文明的发展。因此该段设计中主要通过几个节点空间的强化点明留下古镇曾有的繁华历史和曾有的名人事迹,如留下历史商业街入口节点,通过牌坊、景观墙和围和的树池,规定的空间范围来强化小镇阡陌理坊中过去生活的场景,景观墙上记载着历史的痕迹。
该段位于西溪路最西端,是进入城市的西入口形象,种植上主要通过规则式种植方式为主,以银杏、梅花作为基调树种,讲究道路植物景观的肌理连贯,设计注重夏景的茂盛、秋景的华美和早春的绚烂。通过绿化景观的强化设计体现西溪路的门户形象。
生态文化历史展示区段:
该段主要含有杨家牌楼、法华寺、金鱼井、五义士等历史遗迹和历史故事,丰富的历史给本段景观设计带来了创作的灵魂,沿线景观主要结合截洪沟、绿化的种植及地形的塑造从而形成有山有水的景观格局,中间布置历史节点提升区段历史的文化性,如杨家牌楼节点、五义士雕塑、法华寺指导性节点等。
该段从百家园路到紫金港路,南侧大部分为农居点,也兼有部分工厂,企事业等,绿化设计注重植物的色彩变化与视觉效果,展示的氛围是活泼、休闲、具有欢快的,同时针对不同的使用段落而突出不同的特色植物。
本段道路改造原行道树法国梧桐保留,变为机非隔离带内大乔木,人行道上种植香樟作为行道树,绿化以水杉、香樟、银杏竹林等间隔种植作为背景林,前景以桃树、桂花、紫荆等花色叶植物为主,增加花的覆盖率,营造“绿树红花”的效果。
生态自然山水展示区段
本区域从紫金港路到古墩路,设计中突出卫匡国墓节点,其他区域以山水自然为立意。蜿蜒的溪流加之漫山的桃花,营造浪漫的山水之境。
本段现状主要为正大青春宝集团,与西溪路东段相联,展示现代、具有动感的氛围,植物根据自然生态条件进行布置,草坪、水生、湿生植物、背景乔木大乔木的科学搭配,创造空间层次丰富的景观空间。
本段道路改造延续前一段特色,行道树采用香樟,绿化设计结合景观节点设计,背景林采用香樟、无患子、女贞等,对青春宝集团形成有利的遮挡,前景种植桃花、桂花、梅花等小乔木,增加空间的层次感和色彩感,增加截洪沟边水生、湿生植物的种植,水生植物只要采用千屈菜、水葱、花叶芦竹等,采用自然丛植的形式种植,增加景观的自然、野趣。路侧地被采用草坪为主,林下适当自然种植芳香的含笑、开花的春鹃等; 地被采用宿根类草花及藤本地被:美人蕉、花叶络石、花叶蔓等以丰富种植群落。
九、主要景观节点设计:
杨家牌楼节点:
杨家牌楼原名为石人坞,是城西旅游景区的组成部分,现作为西溪景观大道旁的主要社区,同时又是通往灵隐景区的主要观光步行区域。
杨家牌楼节点,保留利用现状牌坊重新组织空间形态,将其作为西溪路上的一个标识性空间,强化区域感,并在此设计一道特色景观墙,上面可刻载历史故事。周边整合地形,强化绿化组团,使整个节点体现优美的具有历史感的标识性空间。
留下历史商业街节点
留下历史商业街位于留下镇区段,留下镇具有悠久的历史,该商业街主要从事古玩交易,里面水系交错,具有较强的水乡特色,节点上保留现状牌楼,整合空间形态,增加3道特色景观墙体,利用节点空间内有限的范围设计三个可休息的特色树池,强化节点上的空间视觉形态,体现浓厚的古镇氛围。
部队节点:
该节点位于七三零二五部队对面、硬骨头六连展览馆西侧,节点采用挡墙消除高差,层层跌落,挡墙采用高低错落形式,富有动态感,象征军人刚毅不屈的精神风貌,同时在挡墙上利用刻字形式,记载相关军人的动人事迹及烈士的英勇伟迹,以此来缅怀逝去的英魂,同时也意在表现军人的伟大。
殡仪馆节点
该节点位于现状殡仪馆区域,节点采用高低错落的挡墙和层层的地形高差,结合水系和植物的配合,强调自然和人为景观结合的景观空间,同时通过节点空间的强化弱化道路侧殡仪馆的影响。
十、结语:
设计将西溪路定位为“显山露水、山水相依、城景交融”的生活风情干道,以“隐于山、洇于水”为景观主题。本次综合整治主要通过对周边用地性质,对全线景观进行系统规划,对路内景观和路测景观进行全面设计,以动态景观为主,静态景观为辅,抓住重点(两侧地形的高差衔接),突出重点(截洪沟与景观体系的结合),呈现亮点(沿线布置的历史人文节点),从而创造一个具有地域历史特色的现代开放的景观道路。
景观设计节点分析范文5
(1)可以打破传统设计中工学和美学难以融合的局面,将结构设计与景观美学融为一体,通过对铁路周边环境系统的反复认识与论证,从景观美学的角度上对铁路环境进行研究与评价,打造景观生态交通,具有划时代的创新性。(2)可以较大程度地减小铁路工程建设对环境生态的破坏,尽快恢复沿线的生态系统,是铁路建设可持续性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3)可以根据对车内空间和车外空间人的视觉舒适度的模拟,对站台和桥梁主色与地标色的分析与确定,设计出了一条视觉优美、空间舒适的人性化的铁路专线景观带,体现高铁人性化设计的价值。(4)在工程的基础上,运用美学和生态学原理,协调与各城市各区域的环境关系,可以降低工程对环境的破坏性,避免工程与环境的矛盾,使工程与环境和谐。(5)可以提升周边区域的经济效益和带来更好的社会效益,从而带动了周边区域经济的加速发展。
二、高铁景观设计方法
1.工程总体定位的确定高铁景观是一门新兴的设计学科,设计前必须首先对项目做一个准确的定位,才能更好地把握景观的风格特色和设计的重点,做出切实可行的方案。(1)工程主题的把握。根据工程建设的规模、目标以及风格等要素,经过提炼总结,得出明确的工程主题。(2)文化元素的导入。利用自身的文化特色作为设计的元素,突出地域文化的特色,使每条高铁都与城市文化相融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2.高铁建筑和景观总体设计内容的确定(1)总体路线线型景观。总体路线线型景观是高铁景观的骨架,线型的节奏和平纵组合,直接影响到周边的环境景观和城市的天际线景观。(2)路基景观。路基是高铁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周边的环境影响最大,对其设计可以使路基与周边环境协调,也可通过软硬结合,突出当地的文化特色。(3)主体桥梁造型景观。作为主体建筑,桥梁的造型是高铁工程形象的直接体现者,景观设计是在结构安全允许的前提下,对桥梁造型景观进行优化,使其摆脱传统的设计风格,展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独特的形象。(4)隧道景观。如何恢复隧道洞口的生态环境是隧道景观设计的重点。隧道内景观主要指隧道站台和人行通道景观,处于隧道内的空间有限,光线严重缺少,因此在照明景观和装饰材质上更是应该经过详细地分析研究。(5)站房景观。站房是高铁沿线主要的景观节点,也是人流的集中地。站房的建筑风格、建筑造型、色彩的确定以及各站房之间的统一协调性等需要统一的景观设计。(6)站前广场景观。站前广场景观是站房景观的延续和补充,是衔接站房和周边环境的过渡空间,利用当地的文化元素对其进行景观设计,使其与站房景观协调一致,成为高铁延续上的一个个视觉亮点。(7)全线色彩涂装。高铁是长距离的线型铁路,全线必需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色,再根据每个节点的特点局部点缀与标准色搭配适宜的颜色,保证高铁整体的视觉效果。(8)全线绿化景观。高铁的建设给周边的环境带来一定的破坏,通过绿化景观设计,不仅可以尽快恢复周边的生态环境,更可以打造一条可观可赏的绿化景观长廊。(9)全线夜景照明景观。在造价允许的基础上对重要的站房景观节点和城区段的桥梁轮廓进行景观的亮化,使高铁工程在夜间也能得到一定的展现。(10)人性化设施景观。客运高铁主要服务对象是人,设计都是围绕“以人为本”为中心展开的。人性化设施的质感、大小、尺寸等都需要以人的感观为出发点。经过景观规划设计,将设施的造型、颜色、材料等做统一的规划,展现高铁景观独有的CI形象。
三、设计原则
景观设计节点分析范文6
在城市景观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无论从历史文化还是风俗习惯,世界各地景观都会呈现地域性的特点,不同地域的景观各具特色。地域性景观涵盖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内容,相互影响并不断发展。只有充分体现地域性文化特征的景观才会更具有竞争力和说服力。
1.地域性文化景观特点的分析
(1)自然环境因素。包括自然地理、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环境等。我国幅员辽阔,东西南北跨度很大,在不同区域形成代表当地的地域性文化景观特征,北方景观的雄伟、壮观,南方景观的别致、淡雅,这都和当地自然环境密切相关。
(2)人文历史因素。由于人文历史、民俗习惯、价值观等文化方面的不同,也会影响不同地域景观的发展历程。地域文化是一个继承、积累、发展、创新的过程,不同历史发展过程会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如巴蜀文化、吴越文化、燕赵文化等,是全国各地历史文化的精髓。
2.地域性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
文化是任何一处景观设计灵魂,尊重当地文化,考虑当地民俗风格,设计师要充分理解并加以合理利用,以当地的文化为设计背景融入现代景观设计中。
(1)为景观设计提供素材。地域性文化可以为景观设计提供素材。在景观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当地自然环境及人文历史等因素,了解其地域特征,以此作为设计依据,赋予现代景观活的灵魂和创新思想,使景观在符合现代时展的同时结合地域文化特征,更好的服务于当地居民和独具特色的地域性景观。例如紫禁城的红墙、江南园林的粉墙白瓦等极具地域特征的元素。
(2)弘扬当地文化,使其得以传承与发展。地域文化不仅是景观设计的出发点和基础,而且是其灵魂和精神所在。在景观设计作品中,能让历史文化以景观的形式记录下来,在人们欣赏景观的同时体验当地文化 ,充分体会当地民俗文化特色。一个有文化内涵的景观不是景观元素简单拼凑,而是一个有其文化内涵的有机整体。
(3)帮助人们缅怀历史。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在人们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同时,却不禁发现我们正在远离和遗忘历史。地域文化代表了一种场所精神,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地域文化的重要性,并将地域文化作为了追忆过去的精神寄托。蕴含地域文化的景观不仅让市民缅怀历史,引起市民感情的共鸣,更能引发游客的理性思考,如歌颂地域文化中的杰出人物的丰功伟绩、道德精神、、地域的典故和名言等,使景观不仅是城市的一片公共绿地,更是市民对地域文化的追寻和怀念。
地域性文化景观的规划设计内容
(1)地形。在景观的规划设计中,应充分尊重当地的地形地貌,无论是跌宕起伏的山地还是宽广辽阔的平原,都应尽量保持当地特色的地形地貌,这是地域性景观存在的基础,满足使用功能和审美需求,尽量用最少的土方量达到最佳效果,最大可能的保留其多样性,最终诠释其地域特征。例如法国丘陵景观和意大利的台地园林景观特色。
(2)道路。园林道路在景观中起着至关只要的作用,是各景观节点之间的连接手段。既满足功能需求,又能彰显出地域特色。具有地域特色的道路规划设计应考虑当地文化,采用地方材料进行铺装,不仅节约成本,而且满足地域性特征,具有很强的识别性和美学效果。例如深圳古窑遗韵景点的园路铺装采用古窑出产的瓦片、瓷片,彰显独特质朴的地域个性。
(3)水体。水体是地域性景观中最具灵性的要素,被人给予丰富的情感。自古以来,景观中水体的作用都很重要,是最有亲切感的要素。不同地域尤其不同地域特征,“一方水养一方人”,当地人民赋予水的感情更多,规划设计应充分利用当地水源作为凸显地域景观的重要标志。
(4)植物。植物包括乔木、灌木、花卉及地被植物,种类繁多,有季相变化。植物景观不仅可以满足造景功能,还可以引导人们的视线、形成开敞或闭合空间,植物景观是地域景观殊的要素,不同地域,不同气候条件,适宜生长的植物种类有所不同。注重植物与人类协调发展的生态平衡景观,同时尽可能多的使用乡土树种,合理搭配植物种类,在色彩、季相、层次等各方面相得益彰,体现地域特色。
(5)建筑。景观建筑作为地域性景观的表达要素之一,在满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色,满足审美需求,是景观中的重要节点,同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不同都直接影响地域性景观的表达。在建筑的外形、材质、色彩等方面都应结合当地文化,体现当地的地域特征。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