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看《明朝那些事儿》心得

2024-09-28 来源:华佗小知识

看《明朝那些事儿》心得1

  看《明朝那些事儿》,感觉每一朝来临,都会有名将出现,朱元璋洪武朝的常遇春、徐达、傅有德、蓝玉,永乐朝的皇帝朱棣、谋士道衔、郑和,明代宗时期的于谦,之后嘉靖、隆庆朝的俞大猷、胡宗宪,最让人兴趣的是抗倭名将戚继光,特别是他创立的百战百胜攻防兼宜的「鸳鸯阵」以及他的怕老婆都让人看了来兴致。至于名臣,都会依据自己特定的位置来对付另一个或另一批人,或计谋或弹劾,都是人尖的表演。

  象杨廷和、夏言、徐阶、高拱、张居正都是一轮一轮的隐忍、拉帮派、找破绽、弹劾、做首辅、没好下场。真是唏嘘不已。他们都不是恶人,都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为了大明朝,为了百姓,做了许多好事、实事,可是,却彼此不相容。真正让我敬佩的是于谦、王守仁(号**子),一个是大义,一个是大智,特别是后者创立的心学,突破朱熹的"格物致和"先知后行的程朱理学,形成自己"知行合一",提倡明本心则明天理,理全于心,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虽然这"四句教"我仍无法悟透,但,相信自己的良知,用所知带所行,遵从自己的心应是不会错的。我现在看到第五部,还有一部就结束了,我不想这么快就看到崇祯朝,不想看到李自成这个衰人从旁造反,又不利,间接帮助金人入侵中原。

  其实明朝从朱棣的儿子朱高炽开始,大部分的'明代皇帝都是性情温和的人(除了外藩的嘉靖皇帝),如仁宣之治的朱高炽、朱瞻基,勇于纠正父亲错误,有恋母情绪的朱见深,开创男女平等实行一夫一妻的弘治中兴之主朱佑樘,还有玩乐无度的朱厚燳也是个不和臣子计较的人,就连土木堡一役被俘的朱**镇都是一个温和的人,当年明月说得对,好人做不了好皇帝。朱元璋、朱棣就是劳模、是好皇帝,但他们都不是好人。

  因此,看到后来,也有些落寞,为什么?为什么看到此,就感觉好象是一个循环一样,我真希望自己现在是承继大明朝而来的,而不是外来的清朝。

看《明朝那些事儿》心得2

  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无不遵从这个法则,几千年无一例外。六百多年前,一位姓朱的农民军头领攻下应天府,不久后称帝,定国号大明。由此,中原大地最后一个汉族王朝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开启了它长达两百七十余年的统治。

  两个多世纪以来,无数风云人物亮相,可得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在这样一个奇妙的朝代,出现了雄才伟略的帝王,刚正不阿的忠臣,欺上瞒下的佞臣,玩弄权术的宦官。他们因种种机缘巧合共处同一时代,极尽所能谱写了一部不平凡的历史。

  有幸在两年前的一天接触到《明朝那些事儿》这本书,原先并没有打算将他读完,拖拖拉拉从初一看到高一,终于在国庆即将结束时读完这九本巨著。在这期间,我接触了很多闻所未闻的人物,了解到了许许多多有趣的故事,唐太宗曾说:“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诚然,一部《明朝那些事儿》教会了我很多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让我明白了许多教材上永远都无法学到的东西,为我的人生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明朝能延续两百多年,是因为有无数人在危急存亡的时刻挽救了它,有不少不争气的皇帝几近将这个王朝摧毁掉:听信宦官谗言御驾亲征而令十五万明军精锐全军覆没的朱祁镇;成天贪图享乐于豹房,不理朝政且能玩出各种花样的朱厚照;任由后宫宠妃为非作歹无为而治的朱见深;几十年不上朝只为修道成仙的朱厚熜;荒于政事玩物尚志,做木工活把帝国推向死亡边缘的朱由校……

  有如此腐朽的统治者,即使是再强大的王朝,焉有不忘的理由?明朝十六个皇帝,历经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国力达到顶峰,后由盛而衰,虽有弘治中兴,嘉靖中兴,万历中兴仍摆脱不了走向灭亡的命运,国家就像一台庞大的运转机器,总有一天会被时代淘汰,唯一的问题只是时间。

  我读到了很多英雄人物,这些人的'光辉事迹教育了一代代后人,他们所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是名副其实的无价之宝。一个民族在其危急存亡的时刻到来之际,大多数人会选择逃避和退缩。但也有极少数人愿意去挽救他,即使是奉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这类人被称之为英雄,被后人景仰。一个人能有多大的本事?他有什么能耐去拯救一个王朝?原因很简单,在他们的心中都有一个信念在支撑着他们,士兵以天下为己任,岂计个人荣辱!为了这个国家,为了这个民族,付出这么多是值得的。

  记得初中历史课讲到岳飞,快到尾声老师一本正经地告诉我们:岳飞只能算作民族英雄,不可以被称为“爱国英雄”,因为他们抗金行为阻碍了民族融合,加深了民族之间的矛盾,破坏了我们这个民族国家的稳定团结。他的爱国行为带有封建礼教的忠君思想,是典型的“愚忠”,应给予否定……当时教室里就展开了激烈的讨论,照老师的说法,我们现在就去投降小日本算了,反正若干年后都会统一成一个国家,为地球的和平发展做贡献。纯属扯蛋,简直就是开国际玩笑!

  在那个时代,没有太多种思想文化供大家选择学习,从一个人开始读书,念的就是《四书五经》,追求的就是为“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以对于官员们而言,尽自己的本份效忠于国家社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便是人生的奋斗目标。就是在这样一种观点的笼罩下,一大批至死不渝的勇者横空出世,他们或许坚持到了最后,或许灰头土脸地彻底失败,但胜负都已显得不那么重要。

  徐达,常遇春将蒙古人赶回老家;于谦死守京城保住半壁江山;王守仁敌众我寡以少胜多平定叛乱;戚继光、李如松分别在南北战场击退倭寇;袁崇焕、孙承宗与关宁防线共存亡;史可法、郑成功明知败局已定,仍旧拼死抵抗……。在浩如烟海的历史人物中,能够被载入史册的不多;能够被后人记住的很少;能够为后人所景仰的,少之又少。而这类人,即被我等称之为“英雄”。他们同其他人一样,都是大明子民,却怀揣了与众不同的使命感。他们很清楚自己的肩上背负着不仅是皇帝的期望,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因此,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这些人自死至终都没有选择放弃。

  在书中透过历史人物,我也学到了很多,收获了很多,不仅仅局限于历史本身。我们还很年轻,将来步入社会后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经历许许多多的事。我们或许会得到很多,也或许失去很多。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也无法预知未来。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坚持自己的良心和理想去开拓事业,每时每刻心中都应怀着浩然正气去做事。尽管有很多想法不能为旁人所接受,但摸着自己的良心,深知此事该做,那么别人的议论和指责又算得了什么呢?

  此书读罢,我获益最深的是认识到人世间绝无仅有的圣人———王阳明。他开创的“心学”为我的人生观开启了一道崭新的大门,“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学说已被我实践到了生活中,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阳明先生的许多言论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也值得去深思。他小时候就立志要做圣贤,最终也实现了这一目标,那么作为常人的我们又何尝不可呢?“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也正是我所追求的。

  在如今这样一个日新月异,承前启后的时代,任何人都有义务和责任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活在这个世界上的意义,大概就是如此吧!

看《明朝那些事儿》心得3

  用70小时41分钟读完六千多页的书,对自己的坚持说句好。

  书里出现了几百个人名了吧,对我来说他们只是一个个过眼要不了几天就会忘记的角色,但他们确实存在过,与你我在同一片土地上,神奇又渺小。

  以前的人对现在的人来说算具有一定的借鉴和教育意义,但不知道被写进书里对他们自己的意义是什么?已死的人对“名留青史”真的这么看重吗(即使很多人都会希望自己被后人所知)?前天看了电影《寻梦环游记》,关于是否被活着的人记住,似乎找到了被记住的意义,如果有另一个世界的话。

  历史看多了会悲观,因为已经发生过的事就是既定了的事实,无法改变,且多为悲剧,如作者说的一样,我前一页看到这个人还是风光无限,后一页他就悲惨离世,这样的落差是多少happyending电视剧都补不回来的`,因为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

  当然现在我还没有到那么残酷的境地,一切都还很平淡,徐霞客的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成功就是用自己的方式度过一生,只是现在我还没有找到自己的方式。

看《明朝那些事儿》心得4

  " 历时5个月,尽管其间断断续续,但值得欣慰的是,我总算艰难地看完了长篇历史小说《明朝那些事儿》全集。必须承认的是,诸如此类的长篇历史小说看起来十分的累,当然,我说的累是生理意义上的累,得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方能勉强看完。大家可能会觉得我是在危言耸听,打击大家的阅读兴趣,为了避免各种猜测,我表示这只是我个人的阅读经验,好意与大家分享。倘若阅读对象为难得的佳作,那么这种生理上的累却也值当,因为我以为精神上的满足比生理上的舒适不但更划算,而且更有意义。毋庸置疑,《明朝那些事儿》应属佳作,当然这只是我的拙见,不具有普遍性。对于此书,读者自有判断。

  初次邂逅《明朝那些事儿》还得追溯到高三时候。当时我的同桌“周杰伦”(因此人举止颇像周杰伦,故本人如是称呼)也是个书迷,当时他就在研究这本书。看到精彩处常与我分享。从此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于当时正处于高考冲刺的特殊革命时期,我并未能立即着手阅读该书,直到高考结束。又苦于自己手头紧张,没能买下全集7本,只能利用手机阅读电子书,对没有给此书的销量做出点贡献,本人深表遗憾。

  初读《明朝那些事儿》第一章,颇感惊喜。作者以档案的格式罗列了朱元璋的个人履历,简洁明了,以现代元素取代传统的段落描述,给人耳目一新的快感,如沐春风。文中出现了繁多的明朝官名,这些官名不仅冗长,而且还很抽象。对于那些没有扎实的历史知识功底的人,真的很难理解。然而,作者当年明月以现代国家机关的类似官名加以解释,方便了读者的'阅读。例如:工部相当于建设部,兵部尚书相当于国防部长(部长级),总兵相当于军区司令,国子监祭酒相当于中央党校校长……

  纵观全书,不难发现本书的写作风格极其的诙谐幽默。作者应用的语言文字并不像政府报告那么严肃无味,官腔味儿甚重,而是以一种近似口语的方式表现历史,让读者感到亲切,读来甚爽。文中还出现了许多深奥的历史概念。对于这些概念,作者能够用其自己的叙述方式,当然是让读者能够理解的通俗方式加以解释。并不像有些专家为了突显一种鲜明的差别性,和平常人划清界限,往往在解释一些概念时,引经据典,恨不能把一生所了解的专业术语通通搬出来,结果是越解释越糊涂,连自己都被绕进去了。

  据不完全统计,看过此书的读者都会有种共鸣——越看越想往后看。究其原因,其实是作者善于在每一个章节结束时置一个悬念,一个等待破解的悬念。令人读历史竟能读出些悬疑小说的味道,也算别有一番趣味。而这种巧妙地悬念设置恰恰与丹布朗的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看《明朝那些事儿》心得5

  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用这句话形容古代再合适不过了,在这些年代中明朝是我最喜欢的年代。因此《明朝那些事儿》是我这个寒假阅读之物的不二选择。

  明朝之前是元朝,朱元璋带领反抗元军的将领打败了元军,关于这个还有一个凄惨动人的故事:朱元璋原名朱重八,他父母、兄弟、姐妹都被元军杀害了,因对元军有着深重的杀亲之仇,而踏上了复仇之路。由于军事能力的突出,朱重八很快得到了重视,并被改名为朱元璋,意思是?灭掉元朝的武器。当时的领头人不久就战死了沙场,朱元璋顺其自然的接替了他的位置,并带领军队一路过关斩将打败了元军,开创了明朝。

  明朝开创后,朱元璋的首要任务是歼除异己!话说回来他为什么这么做呢?因为太多人自恃为开创明朝流血流汗自以为是功臣而得意忘形,做一些让人难以忍受的事,让朱元璋愤怒至极,最终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将其一一歼杀。真验了那名话:做皇帝难,做个好皇帝更难。

  这只是明朝的一小部分,不管是朱元璋还是明朝其他的皇帝,甚至是古代的任何一个皇帝,他们都有自己的可贵之处和可恨之处,如果你细细品读,会觉得回味无。以铜为鉴,可以整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让我们了解历史、品读历史,并且喜欢历史。因为中国历史是中华文明璀璨耀眼的一部分!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