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为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女儿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五、夏节、天中节、浴兰节、屈原日、诗人节等。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
端午节来历简介
据说,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百姓们又怕江河里的鱼吃掉他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粽子投入江中。后来就成了吃粽子的习俗。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本站有关2010端午节的散文等文章
[诗歌]2010年6月16日端午节咏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 )
广西浦北县文联韦志远诗联
端午的情结
轻盈的时间,消失在指尖隙缝里,空留刹那间的模糊的背影,蔓朔了我伫立的张望的季节。
故乡的端午节
芭蕉绿了樱桃红,岁月太匆匆。一眨眼,又到了粽子飘香的时侯,我怀念起故乡的端午节来。
杯酒过汨罗
这个耐人寻味的故事已然离我们远去,可以探寻的足迹唯有盘中微微泛黄的粽叶,婉转西流的汨罗江和江边那一缕亘古不变的夕阳。
念屈原[诗歌]
端午佳节即来到,门头艾草风里摇。
端午话爱国情结
这是个老掉牙的话题。每年到这个时候,都要用吃粽子,贴符,系信物绳来弘扬一下传统意识,增加一下爱国热情。这个民族情结,已经牢牢刻在人们的心理,几千年长盛不衰。这在所有的传统节日里,我感觉随着文明和谐和人性闪亮的稳步推进,爱国情怀正浓浓升腾。它别于其他节日的根本,是在人们心中传递一种精神,展现一种灵魂!
吃不完的粽子
年年临近端午,母亲就让我回去拿粽子。她包粽子的技术绝对是一流,不仅样子标准,“内容瓷实”,就是绕绳子的规矩也是一丝不乱。我也曾动手学,可惜动作笨拙,不得要领,往往粽叶、糯米都弄得乱糟糟的。
儿时端午今又忆,叶里黄骊为谁香
傍晚散步时,看到黄昏里垂吊的柳丝,柔柔的在晚风中轻轻荡漾,心一下子从地震的惨悸中回到了风和日丽的往日;听到那沿街叫卖悠悠的嗓音,寻着那粽子的糯米清香,有些恣意的弥散在楼群四周的时候,儿时端午的记忆便星星点点,乘着节日浓郁艾风渐渐溢满了脑海……
开场白:
男:尊敬的。。
女:亲爱的。。。。。
合:大家晚上好!
男:沉江以报国,楚辞韵未尽。端午到,艾叶香。
女:二千多年来,飘香的端午和不朽的诗人屈原一路相伴走来,他那爱国情杯、浪漫诗篇,已化为民族的文化与精魂。
男:今天,我们翻开泛黄的史册,溯源而上,用青春的旋律、激情的游戏、动人的歌声,缅怀屈原,重温历史,欢度端午。
合:大家端午节快乐!
4 水果拼盘大赛(搬桌子,摆水果盘)(男主持人:大家都看到舞台前面桌子上的水果了吗?我们接下来的环节就是“水果拼盘大赛”,比赛总共有5个参赛小组,每一个小组2个人,要求:1时间为8分钟。2 浪费少。做完后有大众评审评出最佳作品,并发放有关奖品,前两组有奖。比赛完,各大厅参赛人员将自己的作品带回。现在请参赛队员准备好,计时开始)(计时员)
5 夹气球比赛(女主持人:水果拼盘需要的是同学之间的默契,那么我们接下来的游戏光有默契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同学们开动脑筋,而且体力也是不可缺少的因素。我先简单的介绍一下我们的比赛叫做“夹着气球跑”,跟以前大家玩的难度上会有所增加。总共可以有3个参赛小组,每组2名成员,开始时每小组先派一人在起点原地转8圈,然后跑向终点去取你们这组所对应的气球,取回跑回起点,两人背靠背夹住一只气球从起点向终点跑,到了终点后,把气球放到椅子上坐爆,先完成的获胜,当然我们也会有相应的小礼品送出。其中关于这个比赛有一个要求,就是两人不可以将双臂挽在一起夹气球。好,愿意参加的同学请上前来,,,,,,,,,,,准备好了吗?开始!)
6 自由活动时间(男主持人:想念你的微笑,回味你的味道,脱掉你的外套,露出你的美妙,控制我的心跳,压抑我的狂燥,想想我的需要,还是早点把你干掉……啊,粽子,节日快乐!万水千山“粽”是情,千秋犹怜屈子心,诗人仰天出门去,世间难觅离骚人!好了,让我们一起在这“粽”是情中一起进入我们下一个环节。接下来我们会把现场交给在座的同学们,大家可以自由的上台表演节目,一展风采。时间为25分钟到40分钟)工作人员()给每人发放一个粽子。
男:一眨眼,走过了十年,
女:一眨眼,便是三千六百天,
男:一眨眼十个寒暑逝去,
女:一眨眼,十个春秋兑现。
男:由。。。。和。。。。带来的一首《十年》献给大家。
男:她们如春天的雨露滋润患者久旱的心田,如夏天的微风吹走燥热的空气,带走患者心灵的创痛
女:她们如秋夜的明月照亮患者通往健康的心灵彼岸,如冬天的阳光温暖着患者,蒸发他们的忧伤。
男:有请。。。。。带来有关护士的《三句半》)(有护士照片)
男:一直寻,因为一直在遗失,夜夜花千树的浮世,曾经许诺恪守一生的东西,总是流离散尽,那时叹惋,也懒得再寻。
女:纵然千百度,只顾悟一时一笑,一生的沉浮,并不是每次都找得到归路。有多少人还在人群中寻找那个他,又能有多少人在灯火阑珊处寻到了他。
男:请欣赏。。。为我们带来的歌曲《千百度》)(有MV)
男: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它却在意想不到处,没错,魔术就是有这样的能力。今天胜利同学给我们准备了一个小魔术,究竟有多么神奇呢?现在就是我们见证奇迹的时刻!有请)(音乐)7 猜人游戏(女主持人:好了,我们的游戏继续进行,当然我们的活动也开始进入,在活动之前,我们收集了很多同学们的照片,大家一起来看一下,,,,,,,,,,现在呢,我的手边有三个箱子,一个箱子里装的是大家的编号,一个是朋友们的名字,一个是惩罚措施。为了公平起见,抽取编号这件事我们就交给阿姨,被抽中的六个朋友按次序站好,分成2个小组,每一组的第一位朋友抽取一个朋友的名字,然后描述给组员听,要求不准说出朋友的职位,宿舍号,家乡,可以说同学比较突出的特点,爱好等,在十分钟内哪一组猜出的人多获胜。为了能够让观众了解比赛情况,两个组分批上台,抽取的名字由。。。展示给大家看,也让大家看看我们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了解度输了的小组中每人抽取一个惩罚措施,并实行。)
8赛龙舟(男主持人::同学们,你看过“龙舟竞赛”吗﹖我们这里有一段关于赛龙船庆端午的录像,大家一起看一下。 。龙舟竞渡可说是端午节的。龙舟长10米多,以龙头和龙尾作装饰,船身还特意雕上麟状花纹,唯妙唯肖;每只龙舟可容纳20至22人,二人并肩而坐,在船首的鼓 手和船尾的舵手引领下,以及围观人群的呐喊声中划向终点 。现在,我让我们一起加入这一行列。场上有六个垫子,分成三个小,每组2人,一人一个垫子,具体怎么使用将会有肖娟进行讲解。
9嘉宾表演(男主持人:龙舟年年往来,端午也岁岁重复。同样这个端午也将过去,我们这次活动也已接近尾声了,但是这端午的凭吊,这相聚的欢乐却将永远留在我们记忆里。就像屈原成了唯一,我们此时此刻的感觉与欢乐也将成为我们生命不可或缺的唯一。看到同学们精彩的演出,看到同学们在台上的风采,我们的嘉宾也想在这个节日里为大家送去一份礼物,我们有请。。。。
11 结束语:
男:我们的活动到此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女:感谢朋友们的精彩演出,感谢朋友们的积极参加,感谢。。。的到来,
男:在此我祝愿大家在这个节日里能够更加快乐,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预祝朋友们在接下来的工作中,能顺顺利利。
女:祝愿我们的。。。。节日快乐,同时跟你们道一声合:“你们辛苦了!”
男:岁岁年年花相似,年年岁岁花不同。
女:让我们一起期待着明年的这个时候,再让我们一起汇聚于此,一起去凭吊,一起去释放我们的激情!
合:谢谢大家!
12 播放音乐,,,,由。。。。带领大家一起跳兔子舞
2、感觉运动阶段:0~2岁。
。所以,儿童只能认识此时此地的事物,物体一旦不在儿童的视野内,它就从儿童的心理活动中彻底消失了。到感觉运动阶段末期,婴儿形成了心理表征,掌握了语言和表象,获得了客体永存的认识。
3、前运算阶段:2~6、7岁
特点:产生了象征性机能,儿童开始摆脱对具体动作的依赖,可以凭借头脑中对事物的表征——表象与语言来进行思维。前运算阶段的思维是一种象征性思维,它使儿童的思维摆脱了对动作的依赖,另一方面也使儿童的思维局限于现象的世界,从而缺乏逻辑性。前运算阶段思维缺乏逻辑性的表现之一是不具备观点采择能力——从他人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的能力。另一个表现被称为泛灵论,即儿童认为一切事物都和自己一样有着情感意愿和想法。第三个特点是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容易受事物的现象所左右,表现出现象论的特点。
4、具体运算阶段:6、7岁~11、12岁。
特点:儿童的思维开始摆脱了现象的束缚,获得了逻辑性。表现之一是儿童获得了守恒概念,表现之二是儿童获得了观点采择能力:表现之三是儿童获得了对事物的类属关系与序列关系的认识。儿童思维的逻辑性还必须依赖于具体的经验,儿童还没有掌握抽象逻辑思维的结构。
5、形式运算阶段:11、12~15岁。
取悦。不管现在的女性多么独立,或者已经独立到多么桀骜不驯的地步,取悦男人仍旧女人的一个习惯性理念。女为悦己者容,这是人之常情,也是互为因果的两个方面。女人被男人喜欢,就会在意自己的仪表,增加照镜子的次数和对脸部身体的修饰力度,极力表现她们典雅而优雅的一面。而女人这么做,也无非是为男人的喜欢增添新的砝码,以便让这个男人喜欢得更加死心塌地些。
当然,随着女权的进步,这种取悦业已改变了它的内涵。如今女人眼里的男人,是一个泛泛的概念,更像一个没有个性、没有名字的群体,而不是专属于哪一个具体的男人。女人期待所有男人都来欣赏自己,而她却并不一定靠着这种欣赏而生活,不一定也没必要对这种喜欢做出什么回应。换句话说就是:男人必须喜欢我,我则可以视心情、看情况而择之。这已经很拽了,足以让某些男人为之崩溃。
不过武则天虽然伟大,但毕竟是古人,还没有现代女性藐视一切的资本。她面临的问题要单纯的多,她不敢有让别人喜欢而自己不屑一顾的奢念,她必须取悦男人,必须千方百计让男人来喜欢她,此外别无他法。因为她面对的是一帮世界上最拽的男人——皇帝或者太子。
女人取悦男人,最基本、也是最有杀伤力的武器,当然是美貌了,这点武则天也不例外。可后宫拥有美貌的女人实在是太多了,全国的美女精英皆汇聚于此,在路卫兵看来,犹如中央台春晚的彩排,一般节目根本入不了导演的法眼(关系户钉子户走后门者除外)。武则天天生丽质,十四岁那年,“太宗闻其有色,选为才人《新唐书》。”也就是说,武则天的美貌是大家公认的,而且都传到李世民耳朵里去了,就这样才给了个才人的位置,可见竞争有多激烈,堪比如今的公务员考试。
那么才人在后宫是个什么位置呢?。再往下是昭仪、昭容、昭媛、修仪、修容、修媛、充仪、充容、充媛等,为九嫔。九嫔之下,才是婕妤、美人、才人各九人,属于第四类第三等,离皇帝远着呢。潘长江吻郑海霞,根本够不着嘴。
位置虽然不高,但武则天却完成了取悦的第一步,就是得到了太宗李世民的青睐。为啥这样说呢?因为李世民除封武则天为才人外,还给她“赐号武媚”(《新唐书》),重新取了个名字。这就有点意思了。媚,在字典中本就有逢迎取悦之意,武则天容貌要不过硬,那整天在美女堆里混的李世民根本不会上眼。而如果光有容貌,死气沉沉的,也不会引起李世民多大兴趣。所以,若非当时武则天婀娜多姿逗得老李心痒痒了,他脑海中绝不会轻易冒出这个“媚”字来。
太阳和风打赌,比比谁的本事大。他们选中了路上的旅行者,看谁可以用最快的速度,让人把大衣脱掉,结果是太阳赢了。这个故事,有很多种解读。美国有位叫阿尔·里斯的营销专家写了一本书,也借用了这个故事。这本书说,广告是“风”,是希望强行进入消费者心中的“入侵者”。风吹得越厉害,潜在消费者就越抵制这种信息;“公关”是太阳,微笑着,润物细无声地进入潜在消费者心中。所以,公关第一,广告第二。
可以说,阿尔·里斯提出了一种崭新的营销思想和理念,他认为当今的市场营销首先是要进行公共关系,只有通过公共关系才能使自己的品牌在消费者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市场营销始于公共关系,而广告则是公共关系的延续,因此公共关系是在打造品牌,广告则起到提醒消费者的作用。
有些人对这个观点很是认同,但是我觉得这个观点肯定是有适用范围的,不是绝对的。从广告本身的目的来讲,在消费者都不认识我们的时候,我们不用广告做推广行吗?单靠公共关系是不可能的,因为时间太长了,我们的企业早死掉了。
所以,阿尔·里斯肯定是把一个企业的经验,给无限放大了。我们国内也有很多这样的专家,他们在某个时间阶段领会到一种精神,就把它放诸四海,当成真理了,这就不对了。
其实,公关和广告都是营销传播的手段,在营销传播过程中各自充当不同的角色而已。
广告一般注重创意,希望通过别具一格的创意来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并借此向消费者集中传播经过事先精心提炼的品牌或产品利益的诉求,以引起消费者的好感。一个正确的广告对扩大品牌或产品知名度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广告的传播功能比较直接,广告的效果一般能比较快和明显地表现出来。
而公关则主要通过利用、制造事件、新闻等方式来传递企业形象、品牌理念等方面的信息。所以,公关对传播企业品牌的影响更多时候表现得较为隐性和间接,一般注重的是长期效应。公关讲究的是“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好的公关活动能使企业的信息真正地深入人心。
一般来说,公关的成本效应要高于广告。
公关在树立可信度、刺激销售队伍和经销商、降低促销成本等方面都有较大的优势,对品牌建设与维护、危机事件的处理、协助成熟期产品的重新定位、影响特定的目标消费群体、建立有利于表现产品特色的公司形象等方面,都能发挥较好的作用。但是,要想在短期内扩大企业品牌或产品的知名度,或者短期内拉动市场、实现销量的快速提升,公关的作用就非常有限了。
是公关第一,还是广告第一,在不同的阶段应该有不同的说法。
比如说,我们的品牌已经被认同了,和我们的品牌还没有被认知,这是两个阶段,其侧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如果我们在产品还没有被消费者认知的时候,就去做公关,那么企业死了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因为在没有品牌资本的前提下做公关是没有用的;如果现在大家都认知了我们的品牌,我们是在维持品牌的形象,去做公关,和我们已经积累了很多品牌内涵的时候,去做公关,也是不一样的。
纵观历史,雷伊·达里奥认为,这两个影响因素已经改变了国家的竞争力和负债水平,进而引起了相对财富和实力的变化。雷伊·达里奥补充道,不同的经历会导致不同的心理倾向,而不同的心理倾向又进一步导致不同的经历。。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国家通常会在发展循环中经历五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国家会很穷,连国家的人民都认为自己很穷。
在这个阶段,该国人民的收入会非常低,大部分人过着勉强维持生计的生活。他们不会浪费任何的金钱,因为他们觉得金钱很宝贵。他们也不会谈论债务,因为储蓄紧缺,没人希望借钱给其他人。这是未充分发展的状态。
第二个阶段,国家会快速富裕起来,但国家的人民仍认为自己很穷。
在这个阶段,该国人民的行为和他们处于第一阶段的行为几乎是完全一样的,因为他们虽然有更多金钱了,但仍然希望储蓄,他们的储蓄金额和投资金额会飞速上升。因为这些人通常是经历了贫困阶段的那些人,同时又因为这些人在一个金融体系缺乏保障的年代成长,一般会对金融类事物保持警惕,所以他们仍然会a)努力工作,b)维持出口导向型经济,c)实行固定汇率,d)大量储蓄和e)继续在他们看来有效的投资——产能、黄金和房子这样的固定资产、还有其它国家具有储备能力的债券。
第三阶段,国家会继续富裕,人民也觉得他们富裕了。
在这个阶段,他们的人均收入会达到世界的最高水平,因为他们之前对基础设施、资本品和研究与开发的投入,通过生产效率的提升带来了回报。同时,社会心理也会改变,从a)更强调努力工作和大量储蓄保护自己免受经济不景气的影响,改变成b)为了享受人生的成果放松下来了。这种社会心理改变的发生主要是因为,没有经历过经济不景气的新一代人取代了在不景气年代长大的旧一代人。这种心态的改变可以从一些统计数据中得到反映,比如说工作时间下降(通常会从六日工作制变成五日工作制),休闲和奢侈品相对于必需品的支出会大增。
第四个阶段,国家开始变穷,但人民仍认为自己很富裕。
这就是不断提升杠杆(负债)的时期——比如说,相对于收入的债务水平会不断地上升,直到不能再负债了。杠杆提升背后的心理改变是因为,生活在前两个阶段的人已经绝大部分死去,同时主导生活的一代人已经习惯了美好的生活方式并继续保持这种生活的行为方式,他们并不担心储蓄不足带来的痛苦。因为这些国家的人民赚取的薪酬很高,消费支出也很高,他们的人力成本变得昂贵,同时因为他们喜欢大手大脚,所以他们会经历一个真实收入增长水平变缓慢的时期。因为他们不愿意与放缓的真实收入水平一致地限制自己的消费支出,他们会降低他们的储蓄率,增加他们的负债水平,以走捷径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消费习惯。因为他们的消费支出会继续保持强劲,他们看起来会继续保持富裕,尽管他们的资产负债表情况不断恶化。然而,因为他们对基础设施、资本品和研究与开发的投入水平下滑,他们的生产效率增速也会下滑。他们的城市和基础设施相对与前两个阶段会变得陈旧而且缺乏效率。他们的国际收支状况会恶化,这是作为他们国际竞争力下滑的表现。他们更多依赖于他们良好的声誉而不是国际竞争力,获得融资支持他们的贸易赤字。在这个阶段,他们通常会花费大量的金钱在国防事务上,有时为了保护自己在国际上的利益,他们会花费巨资发起战争。通常,虽然不一定发生,这个阶段进一步发展,国家会出现双重赤字——财政赤字和国际收支赤字。
在最后一个阶段,国家通常会经历一个去杠杆化和国力相对下滑的过程,但人民对这个现实的接受速度会很慢。
我们生怕江边人多没有地方坐,一大早,也就5点钟吧,就冒着凉凉的晨风出发了。哎,我们还是去晚了一点点,松花江边已经人山人海,一条长长的人墙堵在我们眼前,啥也看不着了。我们走呀走呀,找呀找呀,走了很久,找了好久,老爸跟人说了很多感谢话,才终于在人海中挤了一个地方,让我和好朋友朱星宇坐下。
哈哈,这里真是热闹啊!两架直升机,骄傲地挥着翅膀,沿着松花江在天上轰隆隆地飞过来飞过去,活像两只大大的蜻蜓;美丽的江鸥,在宽阔的松花江上,一会儿飞起来,一会儿落下去,好像在向人们宣告,这是它们的地盘,不许来占领;一条条的三角帆船在江面快速滑过,一艘艘摩托快艇在表演水上舞蹈,它们又转圈又蹦跳的,激起浪花朵朵,真是太酷了……
赛龙舟快开始了,快活的江水已经做好了准备,它们让龙舟骑在自己的背上来进行比赛。咚咚咚,咚咚咚,咚咚咚,一阵阵鼓声响起,果然是赛龙舟开始了,随着鼓声,“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一二!”三条长长的龙舟,满满的一排排赛手,他们穿着红红的彩衣,一弯腰一弯腰,整齐用力地划着大桨,龙舟在水上像一条条机灵的海豚在穿梭,像一条条飞起来的飞鱼,呼呼向前、向前,岸上的人们飞舞着节日彩旗,大声呼喊着“加油、加油、加油、加油”,三条龙舟从江上游了出发,飞快地从眼前冲了过去,几条江船挡住了,看不见了,让它们争夺冠军去吧,这是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第五组,一会儿就赛完了,结束了!哎,龙舟太少了。
“走吧,我们去坐江船,上太阳岛!”老爸说。于是,我们乘坐江船到江对面,再坐旅游观光车,四处游玩,哈哈,我们还去江里游泳了呢!
中国戏曲的演唱是从中国民族语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国虽有五十六个民族,但在语言方面,影响最大的还是汉民族的语言。汉族语言最鲜明的特点是“四声”,而中国戏曲中的“唱”,就是建立在“四声”的基础上的。因此可以说,戏曲中的“唱”是由汉民族语言衍化出来的音乐。
在戏曲中,不管你表现的是什么情绪,演唱的是什么内容,都离不开汉族语言中的“四声”这个特点。由于唱腔中音节的走势不同,因此所产生的字调也不同,所表达的字意也不同。人们把不同的字调按照一定的规律有机地连贯起来,即成了不同的语调。把这种语调按其音乐的规律进行美化、扩大化、节奏化、旋律化,并加以升华,即成为腔调。戏曲的演唱要想准确地表达人物思想感情,就必须掌握本剧种的方言。甚至还要研究它们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老艺人常说:“作为一个演员,唱戏吐字不清,尤如钝刀子杀人。”有的演员在唱腔中就把“皇上”唱成了“黄鳝”,把“黄山”唱成了“荒山”……对此,古人早有理论。如:王骥德曾说过“曲之篇章,字句既播之声音,高下抑扬,参差相错,引如贯珠,后可入律吕,可和管弦,倘宜揭也而用阴字,则声必欺字,宜抑也而用阳字,则字必欺声,阴阳一欺,则调必不合”(见《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卷四107页)。王骥德在这里辩证地论断了四声的谐调以及抑、扬、顿、挫之间的关系。由此可见,戏曲的演唱只有熟练地掌握“四声”的规律,反复练习,才能达到人们常说的“字正”。
任何一出戏,在最关键的时刻都会有一些抒情性的大唱段,根据剧情的发展去抒发人物的感情,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而在介绍人物、事件和一些基本情节时,又会出现一些叙事性较强的唱段。这两方面的“唱”结合起来相互依托,相辅相成而构成戏曲音乐的戏剧性(戏曲音乐虽然包括声乐、器乐两种,但“唱”永远是其主体与核心)。中国的观众中,不少人就把演戏说成“唱戏”,把看戏说成是“听戏”。这一“唱”、一“听”足以说明了戏曲中的演唱在这个综合性艺术中的重要地位。人们每每衡量一出戏是否为经典时,很大程度上看它是否具有树立人物形象、刻画人物心理动态的优秀而动人、久唱而不衰的唱腔,这些唱腔能否在舞台上长期被传唱、保留,并在群众的听觉上扎下根。常言说“台上一张口,就知有没有”。同样,评价一个演员是否有建树时,首先就要看他的唱功如何。因为“唱”是成功塑造人物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优秀的唱功,有着丰富的表现力和强烈的感染力。也许,这就是中国戏曲以唱为主的意义之所在吧。
城市改革中的职能定位和作用,更需要各级政府以开创性的思维进行变革和政策调整。
新阶段的城市改革对政府职能提出新的要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从消费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城镇化率、社会结构的变化来看,我国已经开始由生存型社会向发展型社会过渡。在这个特定的发展阶段,全社会面临的生存性压力逐渐减弱,发展性压力在全面增强,经济社会发展日益面临两个突出矛盾:
1、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突出矛盾。改革开放以来,以城市改革为主要推动力,中国经济增长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总量从1978年的3645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24.66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约增长了13.4倍,在世界上排位由第10位上升到第4位;人均GDP由1978年的381元增加到2006年的1608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约增长了8.73倍。不仅成功地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使贫困发生率从1978年的30.7%下降到2006年的2.3%,而且正向全面小康社会过渡。按照“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改革开放极大地促进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巨大发展。
但是,从总体上看,我国还不是一个经济强国,经济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非常严峻。2006年,我国GDP占世界GDP总额的5.5%,而在能源消耗方面,我国每年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总消耗的15%;钢材每年消耗3.88亿吨,占世界的30%;水泥每年消耗12.4亿吨,占世界的54%;二氧化硫等排放物位居世界第一。而我国人均石油资源、淡水资源仅相当与世界平均水平的1/10和1/4。
除了资源环境的矛盾外,城乡之间、区域之间、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不平衡发展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经济持续发展、开辟国内消费市场的严重制约因素。
客观分析造成的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矛盾,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与政府主导型经济增长方式相关。作为一个体制转轨国家,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改革开放之初,在企业尚未成为市场主体的条件下,在市场配置资源的基本格局还没有形成条件下,政府充当投资的主体、建设的主体,可以极大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变我国落后的面貌。
随着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市场开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的弊端逐渐暴露。以“政府经营城市”为例,中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因此城市化发展过程中理应不断提高用地效率,减小城市化带来的土地供应压力,但实际上近年来土地利用效率不升反降。2000年我国城市人均用地面积为56.7平方米/人,到2005年这一数据提高到63.3平方米/人。在利益驱动的刺激下,各级政府倾向于以地生财,热衷于经营土地、经营城市。有研究表明,中国城市化进程以每年制造两个波士顿城的速度进行。而与之相伴的却是城市以粗放、低效方式扩张。在政府垄断土地一级市场的前提下,由此产生的“城市病”、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也越来越突出。这种种问题的产生,不能不说与现行体制下,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有关。可见,在初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定背景下,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
2、公共需求全面快速增长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之间的突出矛盾。国际经验表明,一国的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3000美元的过渡时期,也是该国公共需求快速增长的时期。我国正处于从一般温饱社会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发展、从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加速转型的关键时期。在这个发展与转型的特定时期,已开始形成全社会公共需求快速增长的现实基础,其主要特点是:
(1)公共需求的主体不断扩大。城镇中低收入群体成为基本公共需求的主体之一。他们对公共医疗、义务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的公共需求日益强烈。
(2)公共需求结构发生变化。1978年到1995年的17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低了7.6个百分点。但从1995年后,我国恩格尔系数下降速度大大加速,1995-2005年的10年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低了11.2个百分点,比原来17年下降的总和还多,2007年进一步降低到36.3%。这说明,我国城乡居民将会有更多的支出用于与自身发展相关的公共服务上,我国公共需求将进入一个全面快速增长期。
(3)公共需求的数量正在不断增长,层次在不断提高。在广大社会成员的需求结构中,吃、穿、用等私人产品需求经过27年经济的快速增长后,其增速开始趋于稳定,但公共需求的年均增长速度越来越快,对公共服务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有专家估计,近10年在城镇居民的总需求中,个人公共需求年均提高的比重,相当于过去五年公共需求比重的总体增幅。
但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情况看,在供给总量、结构、质量等方面还难以适应广大社会成员公共需求的变化。当前,城市化进程中至少面临六大挑战:
一是我们面临着促进就业与再就业的巨大压力。目前,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近千万,还有上亿剩余劳动力将逐步转移到城镇中来。未来20年,我国将成为世界上再就业的第一大国,每年面临2.5-3千万的就业再就业压力。
二是教育问题。改革开放后,我国教育事业取得巨大进步,几乎所有的城乡儿童都在接受初等教育。但教育的压力仍然很大,现在城镇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只有8年左右,与现代城市化发展要求还很不适应。
三是公共医疗问题。目前,我国城镇还有相当比例的人口没有任何医疗保障,而医疗费用的上涨速度也大大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上涨速度,由此引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
四是社会保障问题。这突出表现在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的覆盖率和保障水平方面。2006年,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工作取得很大进展,共有2300多万农民工参保,比上年的320万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农民工被纳入基本社会保障的比例仍然偏低。国家统计局的调查表明,74.8%的农民工未参加任何保险。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调查数据,只有1/3的农民工参加养老保险或工伤保险,只有1/5享有健康保险,远远低于城镇居民。
五是公共安全方面。当前,以食品安全、卫生安全和生产安全三大安全为主的公共安全已经成为全社会重要的公共需求。据我们在无锡的调研,饮用水安全问题成为当地最大的公共安全需求,甚至威胁到当地居民的生存。
六是环境保护问题。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居民对环境保护的需求越来越强烈。
3、政府职能转变成为下一步城市改革的重要目标。针对我国当前城市化存在的问题,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建议》特别强调我国城镇化必须“健康”发展。在“十一五规划”中,“推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是六大重点之一。深化城市改革,促进城市化健康发展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内容。为此,我们要明确城市改革的两大任务:一方面,要以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继续坚持市场化改革,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另一方面,以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公共服务体制。
政府作为城市改革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自身的转型和建设成为城市改革取得突破的关键。未来政府职能定位必然要服从于改革的两大任务,既要作“强化市场型政府(market-augmentinggovernment)”,又要作“强化服务型政府(service-augmentinggovernment)”,但归根结底还是要推动政府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转型,其主要任务是提供经济性、社会性和制度性公共服务。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强化政府的经济性公共服务职能
经济领域出现的矛盾是政府主导型经济运行机制、经济建设型政府模式存在问题的集中体现。中国改革研究院2007年改革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1.35%的专家赞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当务之急在于改变政府主导型经济运行机制;80.7%的专家认为,最为有效的举措是转变政府职能。政府职能的转变,重要的是把握好政府在市场条件下的主要经济职能——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也就是说,政府在经济领域的主要经济职能是提供“经济性公共服务”,强化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微观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制度环境。具体来说,政府为城市发展提供的经济性公共服务职能主要有四项:
一是为城市发展提供科学的中长期规划。中央政府要加强经济社会事务的宏观管理,进一步减少和下放具体管理事项,把更多的精力转到制定战略规划、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上,维护国家法制统一、政令统一和市场统一。地方政府要确保中央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加强对本地区经济社会事务的统筹协调,强化执行和执法监管职责。建议成立专司中长期规划及经济政策决策的国家经济部或经济发展委员会,以提高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科学性、约束性和经济政策的有效性、稳定性。
二是市场秩序维护和市场监管。目前,市场监管的多头管理与监管不到位并存,使得市场监管的效率不仅没有明显提高,而且还产生许多体制方面的扯皮问题。亟须理顺市场监管体制,整合执法监管力量,解决多头执法、重复执法问题。
三是提供准确的经济信息。准确的经济信息是保证经济政策有效性的前提,但目前统计数字失真的现象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越到基层,“数字造假”的现象越多。这不能不说与我们这些年GDP政绩观相关。建议通过相关立法,进一步完善制度和改进方法,提升国家统计机构的权威性,以进一步增强经济信息的客观性。
四是有效的经济政策和宏观调控。目前,理论界和政府官员对于宏观调控的内涵还存在混乱。有人说宏观调控是“总量控制”,有人说还包括“结构调整”,还有人干脆把微观干预也说成“宏观调控”,甚至有人将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如环保,市场准入)等,也统称“宏观调控”。早在1985年的“巴山轮会议”上,中国经济学家就已经达成共识,所谓“宏观调控”就是“总量控制”。具体讲,就是政府通过价格杠杆,借助市场机制来调整结构,而不是政府直接去“关、停、并、转”。针对目前宏观经济形势,应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要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充分发挥财政促进结构调整和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和利率、汇率的价格杠杆作用。
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增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30年的改革实践证明,市场经济可以在私人产品领域很好地发挥作用,但在公共产品领域中往往出现“市场失灵”。这些年,老百姓对义务教育、公共就业服务、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感到不满意,反映比较强烈,主要原因就在于政府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严重不足,且配置失衡,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公共需求变化。因此,下一步城市改革的应放到统筹城乡发展的特定背景下,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增强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能力。
1、明确政府在基本公共服务中的主体责任。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是政策性义务或道义性义务,而是政府的法定义务。目前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可靠稳定的制度性保障。我国出台的很多关于基本公共服务的法规,其中有些内容已经过时。在现行的制度性安排中,没有对服务供给的责任体系尤其是政府责任做出明确规定,失去了问责的法律基础,形成了一定的责任真空。因此,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基本公共服务”法制体系,是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有力保障。专家认为,应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相关立法进程,特别是重大立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为依据,围绕义务教育、公共卫生与基本医疗、基本社会保障、公共就业服务等领域,逐步建立起具有权威性、规范性的基本公共服务法规体系,改变现行的基本公共服务相关法规很多以政府法规政策和部门条例为主,立法层次比较低的现象。
2、明确各级政府公共服务的财政责任。财政应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中承担最终责任。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应把基本公共服务财政能力的均等化作为深化新阶段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方向,建立基本公共服务支出随经济总量增加和财政能力提高的自然增长机制,并明确政府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责任。
在我国这样一个有五级政权的国家,划分各级政府在公共服务供给中的角色尤为困难,目前首要的是明确各级政府在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程中的财政责任。公共服务在不同层级之间的公共服务责任是不同的。从空间角度观察,级次越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压力越小;反之,级次越高,其压力越大。由此可以推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责任主要在中央和省级政府,应通过中央和省级财政的公共资源分配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责任应主要在地方,尤其是基层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财政责任应当上移,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责任应当下移,给地方基层政府以充分的责任和权力。
3、夯实基层政府履行基本公共服务职能的财力基础。财力与公共服务责任不对称是基层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面临的最大难题。。
在分税制的框架下,处于不同区域的同一级政府即使拥有相同的财权,也会因为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拥有不同的财力。如任由各地自行解决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前提下,其结果只能是会造成更大的不均等。因此,在宏观层面明确了政府间事权范围之后,重要的是解决事权落实所需要的财力问题。如果没有财政能力的均等化来保障最低水平的公共服务供给的最低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就会变成“纸上谈兵”。。总体思路是逐渐淡化人为因素在确定基本公共服务资金各级财政比例分担的权重,加强对影响财政支出客观因素的权重。
4、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社会参与机制,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一个有效的公共服务体制既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又要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利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效率。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政府职能的转变,政府与企业、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出现重大变化,公民社会初见端倪。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公共服务供给多中心治理模式已经初步具备了组织资源和社会基础。
一方面,整合现有的政府公共服务网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民间社会组织形式灵活、多样,活动具有自发性、公益性、社会性和非盈利性,鼓励民间社会组织在其他主体无法充分发挥作用的某些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环节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垄断局面,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实现民间社会组织发展与提升公共服务资源使用效率的“双赢”目标。政府所要做的就是通过完善社会组织的管理法规和相关政策,引入竞争机制,鼓励和引导全社会,通过对社会组织服务的购买来实现对社会组织的管理。
5、以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契机,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十七大报告把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定位于“建设服务型政府”,为未来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十七届二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更加明确了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具体思路。政府职能应集中体现在公共服务上,按照行使公共权力、代表公共利益、管理公共事务、提供公共服务、承担公共责任、维护公共制度的内在要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
在澳大利亚、挪威等国,均在中央政府设置地方事务部,通过均衡不同地区的财政能力,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基本均等。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政府职能部门设置过多,职能交叉严重;政府和社会的职能未能进行明确划分,“多龙治水”现象严重,最终责任难以落实。十七大报告特别指出要“加大机构整合力度,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健全部门间协调配合机制”。实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应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把公共服务职能相近、业务范围雷同的事项交给一个部门统一管理,可通过设立地方事务部,或在财政部下设地方事务司(局),专司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职能交叉、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从而达到提高公共服务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目标。
由于GDP政绩观还在发挥作用,各级政府在履行公共服务职能上大打折扣。针对这种情况,加强基本公共服务,一个必要的措施是尽快建立基本公共服务绩效评价体系,把基本公共服务数量和质量指标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体系中,并且大幅度提高其权重;。
6、加快制定和稳步推进全国性战略规划,确定全国统一的最低标准。考虑到城乡差距、区域差距、群体差距仍在拉大的现实,应尽快着手在全国范围内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战略规划和实施策略,统筹安排、系统规划。
首先,应制定基本公共服务全国最低标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在我国还是一个政策目标,实现该目标的路径不明晰,基本公共服务的标准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一些标准比较模糊,大部分文件或政策只规定按照当地的情况考虑,没有给出最低标准,各项公共服务的人均占有标准也没有。总体而言,标准制定工作还比较滞后,适应不了形势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首要的是制定全国的最低标准,使公共服务的提供、监督、评价有据可依。
同学们:大家好!
端午节,现在的已经作为我国法定假期了,这充分证明我们要对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的重视度增强了许多。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XX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