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2年国考申论写作素材

2024-09-26 来源:华佗小知识

2022年国考申论写作素材之人物案例

1.李文祥

他从枪林弹雨中走来,于炮火声中宣誓入党;他在和平时期隐居乡间,生活艰苦却安贫乐道。半个世纪的默默坚守,只为心中那个崇高的信仰。前半生戎马倥偬,淮海、渡江等10多次重大战役都留下了他鏖战沙场的身影,一等功、特等功的勋章曾在他胸前闪耀。他就是87岁李文祥,一个中原大地普通的庄稼汉,一个坚守信仰半世纪的退伍军人。

2.文建明

四川南充市营山县城南镇党委书记文建明,他扎根农村31年,先后在8个乡镇工作,担任乡镇长、党委书记16年,始终牢记"带着真情与群众交朋友",被百姓誉为“治乱书记”、“灭火队长”;他公而忘私、积劳成疾,身患癌症,做过20多次手术,依然工作在一线,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营山的焦裕禄”。

3.任长霞

任长霞,她是中原大地上的又一个女英雄。扫恶打黑,除暴安良,她铁面无私;嘘寒问暖,扶危济困,她柔肠百转。十里长街,白花胜雪,挽幛如云,那是流动在百姓心中的丰碑!一个弱女子能赢得百姓的爱戴,是因为,在她的心里有对百姓最虔诚的尊重!

4. 孙必干

原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组长孙必干,他于花甲之年临危受命,远离故土只为续写使命传奇。为了达成和平,他游刃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生命,他斡旋在死亡边缘。“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在战火中,这个老人不知疲倦为祖国奔走,前方,是他必赴的使命;身后,是让他骄傲的祖国。

5.牛玉儒

名叫牛玉儒,人像孺子牛,背负着草原人的幸福上路,这幸福是他的给养,也是他的方向。风雨人生、利弊得失,他兢兢业业地遵循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祖训。为官一任,他给我们留下激情燃烧的背影,让精神穿越时代常青。他让活着的人肃然起敬;他让天空成为雄鹰的故乡!

6.林俊德

林俊德52载与大漠戈壁为伴,用生命铸就共和国的核盾牌,在生命的最后3天,忍着巨大的病痛,以惊人的毅力向未完的工作发起最后的冲锋。把生命的全部光与热献给祖国,直至最后一刻—这是一位军人,一位科学家对祖国最赤诚的奉献,他用生命谱写了“马兰精神”的时代颂歌。

7.莫振高

莫振高,广西都安高中的原校长,将“让瑶乡儿女走向世界”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任教三十多年来跑遍每一位贫困生的家,万里“化缘”路圆了1.8万贫困学子大学梦。爱是教育的灵魂,他将一生所爱化作不倒的脊梁托起了家乡的教育事业,他将毕生心血化作不灭明烛点亮了万计贫困孩子的命运之路。

8.郎平

郎平冒着“一世英名可能毁于一旦”的风险,两次在中国女排最困难的时期,主动接下了中国女排主帅这个“星球上压力最大的职业“,率中国女排重返世界之巅。她因排球而生,为荣誉而战,她拦击困难、挫折和病痛,把拼博精神如钉子般砸进人生。她点染几代青春,唤醒大国梦想。

9.邓迎香

邓迎香为改变家乡贫困落后面貌不等不靠、敢闯敢干、艰苦奋斗,带领村民发扬“愚公精神”,锲而不舍、战天斗地,在悬崖峭壁上硬生生凿出一条“麻怀出路”。她凿碎了千百年来贫困的封锁,凿开了通往富裕的新希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党员的先锋力量,找到了一个身边“两学一做”的鲜活榜样。

10.南仁东

“人是要做一点事情的。”这是南仁东生前常说的话。为了给“中国天眼”找到性价比最高的台址,他拄着竹竿翻山越岭,踏遍了贵州大山里的所有洼地,一找就是12年。“鸟的翅膀系上了黄金,就再也飞不高了”,要像南仁东一样为了事业,淡泊名利、忘我奉献、磨练意志、砥砺志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

11.吴文俊

而立之年负笈海外,引发拓扑学的“地震”,“吴公式”为现代数学武器库再添神兵;花甲之年躬耕中土,他开拓了数学机械化的新领域,“吴方法”为人工智能走出低谷点燃了指路明灯。吴文俊用98载光阴,书写了享誉世界的中国数学家传奇。

12.李浩

李浩,作为空军新型作战力量的探索者。一直以来,李浩在人民空军无人机事业的发展上没有半点停歇,他的飞行航迹也在不断延伸,以自身行为诠释着忠诚、超越、担当、奉献的精神基因。

13.朱英国

半个世纪以来,朱英国院士像一只“水稻候鸟”一样不知疲倦地奔波在田间地头。如今,这只“候鸟”静静地停下了脚步。先生虽逝,风骨永存。朱英国院士所映射出来的科学精神,有着开拓进取的活力,有着实事求是的核心,更有君子如玉的展现。这种映射,无法抓取全部的精神元素,却足以管窥一斑。

14.杨科璋

“消防英雄”杨科璋,一次次循着人们的呼救,呼啸出警;一次次迎着撤离的人群,逆火前行。他橙色的身影,穿梭在白天与黑夜,冲锋在大街与小巷。每一次冲进火海,直面生死考验;毎一次抢险救援,彰显责任担当。他用行动诠释了为民,用生命完成了接力,永远给人们温暖与力量。

15.李万君

“大国工匠”李万君,匠心筑梦。为了实现"技术突围",他耐心专注,咫尺匠心,诠释极致追求;他锲而不舍,身体力行,传承匠人精神;他千锤百炼,精益求精,打磨“中国制造”。他是新时代的革命者、新征程的劳动者。

2022年国考申论写作素材积累

工匠精神

1. 工匠来八方, 器成天下走。《窑民行》 清·沈嘉徴

2. 浮梁巧烧瓷, 颜色比琼玖。《送许屯田诗》 宋·彭汝砺

3. 工人莫献天机巧, 此器能输郡国材。《咏景德镇兀然亭》 明·缪宗周

4.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成于精。

5. 故君子尊德性而道问学,致广大而尽精微,极高明而道中庸。

奋斗篇

1.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奋斗。

2.谁虚度了年华、青春就将褪色。无奋斗,不青春。拼搏奋斗时,青春恰自来。

3.奋斗是曲折的,“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要奋斗就会有牺牲,我们要始终发扬大无畏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

4.“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人类的美好理想,都不可能唾手可得,都离不开筚路蓝缕、手胼足胝的艰苦奋斗。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靠的就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生态保护

1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

2.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我们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

3.王充:“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

4.郑板桥:“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

2022关于申论写作素材

一、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人物事迹】

忍辱负重,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汉武帝时期,李陵(飞将军李广的孙子)因战败投降匈奴,满朝文武皆曰“杀之”。唯司马迁陈述事实“李陵只领兵5000,杀敌一万多,功可抵过”,且凭着对李陵的了解,认为“李陵是假投降”。一腔热血、孤勇,却被定为诬罔之罪,当斩。

按当时的法律,如果不想死,可以有两个选择,一个是花钱买命,另一个是接受阉割。

然而家贫,“货赂不足以自赎,交游莫救,左右亲近不为一言”。司马迁想过慕义而死,保住名节。可一想到他毕生的理想《史记》未成,对不起自己的毕生所学,也对不起父亲的遗命,这一死不过“轻如鸿毛”。

巨大的痛苦中,他毅然选择了以“侮辱到了极点”的腐刑赎身死。在历经我们无从想象、理解的屈辱中,完成了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

【应用场景】

适用于人生价值、理想信念、遭遇挫折、青年成长、攻坚克难等话题。

二、左思----十年磨一剑,写就《三都赋》

【人物事迹】

西晋文赋大家。

少年时,小伙子读到张衡(没错,就是发明地动仪的张衡)的《两京赋》(写西京长安、东京洛阳的两篇文章),感觉找到了人生目标,他立志写《三都赋》,却遭到了小伙伴们及大V陆机的嘲笑。

小伙子很受伤,但坚持认为“老张写得,我写不得”?于是,登门拜访名家求教,熟悉三都的山川、物产、风俗,大量搜集资料,专心致志,奋力写作。

历经十年,终于完成了《三都赋》。话说文章写好的那天,没有什么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大家都忙得要死——抢纸抄写文章啊!留下了“洛阳纸贵”的典故。

【应用场景】

适用于“人生价值追求”“要志向远大”“矢志不渝”“十年磨一剑”“匠心”等话题。

三、玄奘----西行求法五万里的唐代高僧

【人物事迹】

年少成名(著名僧人),却深感各位大师所讲不同,各种经典也不尽相同,决定西行求法,以解心头疑惑。

他冒着生命危险偷渡出关,几经生死,进入当时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进行学习。不久后,在印度声名鹊起。为了追寻理想、真知,他游历了印度数十个国家,佛学不断精进,并在无遮大会上获得了极高声誉。

然而,他不忘初心,毅然选择回国传法。

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对梦想的执着堪称千古楷模。

【应用场景】

适用于求知的态度、人生追求、理想信念、信仰、人生逆境等话题。

四、胡军----宁可冻死,也要温暖他人的军需处长

【人物事迹】

红四军某师军需处长。

一九三五年长征途中,物资供应十分困难。时任军需处长的胡军,把棉衣分给了其他战士,自己却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在爬雪山时终因不敌严寒而被冻僵,壮烈牺牲。

【应用场景】

适用于“坚定理想信念”“坚守清正廉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 “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忠于革命”等话题。

五、邹碧华----有理想有追求的燃灯者

【人物事迹】

时代楷模、全国模范法官。

他对知识如饥似渴,家里藏有几千本书,经常熬夜到两三点读书。

他参与司法改革,带领团队对权力运行进行可视化设计,首创“案件权重系数”,科学分析全市法官办案质效。

做一个有理想有追求的燃灯者,不计个人得失,不计个人毁誉,将改革“一点一点向前拱”。

【应用场景】

适用于“加强学习”“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里”“做有理想有追求的燃灯者”“人生信念”等话题。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