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理论探讨
[摘 要]企业营运资金质量是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利益相关方要求的程度;营运资金质量管理是建立营运资金质量方针、目标,并在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营运资金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实施方针、实现目标的全部管理活动;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准则是营运资金质量现实等于营运资金质量目标。
[关键词]营运资金 质量 质量管理
企业以往的营运资金管理没有涉及质量问题。什么是营运资金质量,什么是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以及如何开展营运资金质量管理都是新问题。用质量管理理论分析说明这些问题,既是对质量管理理论应用领域的拓展,也是对营运资金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有益补充。
一、营运资金质量概述
1.营运资金质量
企业营运资金质量是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利益相关方要求的程度。
第一,风险性(安全性)。营运资金会因各种原因给各个利益相关方带来风险。比如说,因数量不足给生产企业带来停产倒闭的风险;因增值能力不足(收益率不高)给资金提供方(如银行等)带来本利损失的风险;因管理不妥、使用不当造成失窃、滥用或其它使企业或国家利益蒙受损失的问题等等。
第二,周转性(流动性)。周转性是指企业的营运资金从现金投入生产经营开始,到最终转化为更大量现金的增值流转特性。在其它因素不变的情况下,加速营运资金周转,就相应提高了营运资金的利用效果。
第三,经济性(效益性)。。
第四,适配性(结构性)。营运资金的适配性是指构成营运资金的各种要素之间的合理比例关系。其中最重要的是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比例关系。
考虑营运资金质量时,必须考虑所有这些特性的全部,而不是一个或一部分。质量是综合性、整体性问题,既不能只顾一点不及其余,也不能忽略任何一点,必须在全部特性之间寻求最佳结合、形成合理结构。
(2)营运资金利益相关方及其要求。
第一,使用方。生产经营企业是营运资金的使用方。他们对营运资金最主要的要求是数量充足、周转快、风险小、收益高等。营运资金的一些质量特性正是由营运资金使用方的要求决定的,使用方及其他利益相关方没有要求的特性,便不是营运资金的质量特性。
第二,提供方。营运资金提供方除了使用方之外,还包括银行或其它金融组织或企业。他们的要求主要是资金安全性,还本付息的及时性、保障性。
第三,相关方。资金中介组织,担保方等。他们的要求与提供方相似。
第四,监管方。政府及其它监管组织。他们的要求主要是保证营运资金的使用符合国家社会的要求、保护各利益相关方的合法权益,并通过各类政策、法律、法规等表现这些要求。
对于以上各方的要求,都必须给予满足,考虑营运资金质量问题,不能只考虑某些相关方的要求,而忽视其它相关方的要求。
2、影响营运资金质量的因素
凡是导致营运资金的一组特性不符合利益相关方要求的因素,均是影响营运资金质量的因素。大因素可归纳为风险性、周转性、效益性、适配性四个。每个大因素又包含许多中、小因素。我们可以借助石川图来说明这些影响因素。
二、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概述
1.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
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是建立营运资金质量方针、目标,并在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体系中,通过营运资金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改进和质量保证实施质量方针、实现质量目标的全部管理活动。
(1)建立企业营运资金质量方针。质量方针是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宗旨和方向,应体现营运资金质量价值观,明确为营运资金使用方、提供方、相关方和监管方服务的宗旨和确立追求所有利益相关方满意的理念。
(2)确定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目标。质量目标是营运资金管理追求的目的,在营运资金质量方针的框架内制定,并作为财务管理总目标的一部分,为财务管理总目标服务。方针可以是定性的,反映宗旨、方向和价值理念,目标应该是定量的、可分解、可测量和考核,并在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中表现出来。
(3)建立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体系。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体系,是开展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基础平台,是与营运资金质量相关的所有要素(如人、财、物和信息)的有机组合。该体系要围绕营运资金质量方针目标,明确组织结构、人员职责、权限、沟通交流等管理职能。
(4)开展营运资金质量策划。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策划最主要的任务是确定营运资金质量目标,以及实现目标所需的运行过程、程序和相关资源。所以除了目标策划外还应考虑:第一,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确定与营运资金运行相关的人、财、物、信息等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互作用。比如说人员职责、权限、沟通方式、组织结构等;第二,营运资金运行过程和程序的策划,确定营运资金运作流程、规则、结构关系等;。
(5)严格营运资金质量控制。企业营运资金质量控制主要是对营运资金风险与成本的控制,目的在于满足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要针对与风险和成本相关的各种要素制定控制标准,改进控制方式方法,提高控制效果。同时还要注意对营运资金的构成因素、种类及其结构进行优化,用系统观念看待营运资金控制,注重发挥其整体功能,统筹兼顾成本与风险两个方面,以求整体效果最优。
(6)持续进行营运资金质量改进。质量改进主要是对营运资金的周转率和收益率的改进,目的在于增强满足各利益相关方要求的能力。;通过优化营运资金结构,降低成本,提高营运资金的收益率;通过坚持质量管理规则、规范,过程和程序优化,提高营运资金运作对法律、法规的适宜性,提高满足营运资金监管方要求的能力。
(7)加强营运资金质量保证。质量保证主要是对内保证企业开展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对外提供各利益相关方要求能够被满足的信任,即建立企业良好的资金信誉。企业生产经营主业和人员素质是影响企业资金信誉的重要因素。。要避免脱离企业主业和全员素质问题,就资金管资金,把营运资金管理独立出来,与企业其他人员和生产经营主业活动割裂开来,这样既不能保证营运资金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要求,也不能建立企业良好的资金信誉。
2.影响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因素
影响企业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大因素有四个,也可深入分析中、小因素。
第一,营运资金质量方针决定营运资金管理价值、理念和管理文化。
第二,营运资金质量目标形成营运资金管理的动力源。
第三,营运资金质量管理体系形成质量管理活动开展的基础平台。
第四,活动或过程是形成营运资金质量最直接的决定因素。
。方针目标决定了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各种管理活动或过程得以展开的平台,对质量管理活动或过程存在促进或制约作用;质量管理活动或过程的结果形成营运资金质量。可见,营运资金质量就是营运资金质量方针目标的实现程度,营运资金质量管理就是营运资金质量方针目标制定、实施和实现的全过程。
三、营运资金质量管理准则探讨
1.质量管理准则
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满足营运资金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所以明确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是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首要条件。企业应把营运资金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作为自己的质量目标和营运资金质量管理标准,作为检验营运资金质量及质量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依据,更应作为营运资金质量管理的一个准则。这个准则就是营运资金质量现实应大于或等于营运资金质量目标。
2.营运资金质量准则
上述营运资金的质量目标,反映的是营运资金各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可称为营运资金的质量要求。而营运资金质量现实,是营运资金运作的实际状况,表现为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营运资金质量是“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质量要求的程度”可用下式表述:
上式比值的大小,正好可以反映质量的高低或优劣。由于其大小正好是两个非负数的比值,所以其取值有大于1、等于1和小于1的可能。因为大于1说明质量过剩,小于1说明质量不足,所以把营运资金质量准则确定为:营运资金的质量等于1。
3.准则的进一步说明
用x表示营运资金的一组固有特性,用x1表示营运资金的风险性,x2表示营运资金的流动性,x3表示营运资金的收益性;用y表示营运资金利益相关方要求,用y1表示利益相关方对风险的要求,y2表示利益相关方对流动性的要求,用y3表示利益相关方对收益性的要求;用 分别表示风险性、流动性和收益性的重要性,且 。用Q表示营运资金的质量:则
这一公式,可以为定量考虑营运资金质量提供可行方法。
从质量管理学视角探讨营运资金及其管理问题,理清营运资金质量、质量管理及其准则等理论问题,对于指导企业确立正确的资金管理思想意识、改善营运资金管理制度、提高资金运用效益等具有重大而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国家质量接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质量管理体系标准[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孙铮.戴欣苗等,中外会计与财务案例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3]王化成,财务管理教学案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4]马风才,质量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篇2: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论文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论文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国民经济也随着这个发展的大潮突飞猛进。这其中,我国的中小企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占国内企业总数99%以上大约971万个中小企业,贡献了国内60%的GDP,对进出口贸易额的创造接近70%,提供了80%的再就业机会,这其中不乏许多新产品的开发和问世,为国家创造了65%的发明专利。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和前提保障,对我国的经济产业结构起到了支撑作用,对维持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进步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市场的大环境下生存,普遍存在着较高的失败率。截至底,中小企业中的7.5%处在停产、倒闭、歇业的状态中。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资金;机制;解决方法
我们这里所说的营运资金管理,通常是企业在维护企业资本运营以及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资产流动性的管理机制,主要是筹备管理和运营管理。
了解营运资金的筹资管理,促进企业内部有效流动,以营利为目的,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在我国,大部分的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都对营运资金管理不够重视,由于在企业运作的过程中,缺乏资本运营,有些企业在对企业营运资本管理上没有充分的认识。金融危机爆发并迅速在全球范围内蔓延,导致全球经济发展的步伐全面放缓。国内投资市场不理想,产能过剩,产品需求量锐减,出口增长率逐步减缓。
面对如此严峻的市场挑战,中小企业在不断创新、延伸产业链、加强市场核心竞争力的同时,针对营运资金管理的成效,决定着每一个中小企业能否长远发展。
(一)站在外部的角度怎么办
目前国内的中小金融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资本规模较小模式比较单一,具备长远目光的管理层次较少,管理运营灵活,并且服务对象过多倾向于中小企业机构。因此,政府应加强和严格审核中小金融机构的管理,建立良好的市场运营,缩减相应的审批手续,促使中小金融机构间形成良性的市场竞争,为中小企业的良性循环发展铺平道路打好基础。国家应该通过制定实施一系列的长远方针,鼓励各大中小企业运用抵押、周转、贷款来进行更为有效的融资。进一步规范股权市场,丰富资本市场产品,鼓励中小企业通过股权转让、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融资。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优惠政策,引导中小企业通过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债券等多种形式进行融资。建立行之有效的企业担保资金机制,让中小企业的发展走向正规,建立健全的信用担保机制,提高国家指定的政策性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和担保能力。借助政府制定的相关政策对市场进行有效的调控,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使公司进入规范化的运营模式。对管理进行要求严格的评审考核,达到一定水平的信用评级,并且有一定的规章制度,同时还有标准化的使用和一定的信誉担保机构,给予一部分政策性的补贴。
(二)站在内部角度怎么办
1.拓宽融资的平台,改进简单的模式。第一步,对自身资金进行强化的原始基本积累储备。中小企业依托自身优势,通过高效的科学方法,逐渐提高企业的资本运作能力和资金周转能力,进而对企业资金利用能力和抗风险力度有一个更好的利用。第二步,优化公司管理层次结构,引入更多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技术创新,扩大企业规模。同时,企业应该通过多种的融资渠道去优化企业自身的资本和储备的结构。中小企业可通过自身内部融资,使企业员工参与到企业管理中来,进而提高了企业员工的生产积极性。最后,企业要细化内部资金的支出流动方向的问题,以此来确立企业的资金需要量,有效地控制企业的内部财务会计的内部控制,提高资金利用率。在中小企业的内部,不管是库存管理还是企业资金运营管理中,都要有各自的有效的管理机制,把企业内部中的采购和财务岗位分开,销售部门和结账部门分开,采取执行和审核两个方式。
2.有效准确评估资金使用的需求量。企业本身应该是最终以获得利益为主,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必须要很多的资金才可以进行,因此企业不仅要对自己的本金进行可靠的管理和评估,同时也要有一定的流动资金来良性运营。通过科学合理的预算,预留一定与企业日常运营相匹配的流动资金,来保证企业资金链的正常流转。3.健全资金监督、管理机制。流动资金要由企业进行统一的操作和运用,坚持“谁是谁负责就是谁的责任”的具体资金使用或使用部门的公平原则。企业需花费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将大量的资金投入到集体决策的系统中,通过集体讨论决策层、企业的主要负责人、财务主管及各个部门之间共同进行签署,保证大量的资金一起运作。当企业收到承兑汇票,为了保证金流动和流转的利用率,要加快进行兑换,这不仅能够降低财务的费用和运营成本,并且还能加快效率。。因此,企业需要企业外部融资活动。但公司通常必须支付更高的利率在外部融资,当外部融资比例过大时,企业承担的负担过重,会影响到企业长远发展,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当企业所要支付的利息及税金超过了企业生产产品的成本时,即收支不平衡时,企业资金链断裂,其最终结果将导致企业破产,应通过合理利用无息负债来缓解资金压力。企业要积极维护企业信用,与银行往来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并保持企业信用良好的形象,加强对财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只有提高了财务人员自身的素质,增强他们的工作能力,才能保证企业资金的正常流转。同时,完善健全企业各类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监督、制约财务人员,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才能使中小企业长远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洁.强化企业财务管理,提升企业竞争能力[M].北京:商业文化出版社,.
[2]刘宏权.浅议营运资金的管理[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8).
[3]董迎春.加强营运资金管理促进企业效益提高[M].北京:现代商业出版社,.
[4]杨培斌.中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M].北京:财会经济出版社,.
[5]李桂芹.知识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重新定位[J].企业改革管理,,(8).
[6]陈佳贵,黄群慧.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几个问题[J].经济管理,,(2).
[7]梁峰.试论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瓶颈[J].南开经济研究,,(2).
[8]白永秀,徐鸿.中小企业发展与声誉管理[J].经济研究资料,2001,(16).
[9]陈乃醒.中国中小企业发展报告(—2009):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J].现代乡镇,2009,(11).
[10]吴敬琏.经济形势与中小企业的发展[J].改革,,(5).
篇3: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探讨论文
企业营运资金管理探讨论文
【摘要】营运资金的概念是在1993年我国会计制度与国际接轨后被引进的,许多企业对营运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还仅仅停留在概念上,管理的方式和手段与发达国家的企业相比存在较大差距。然而,自20美国次债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陷入低迷,国内许多知名企业一夜间资金链断裂面临破产,使越来越多企业管理者发现营运资金管理对降低企业财务风险、决策投融资战略、提高盈利能力等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李嘉诚指出“一家公司即使有盈利,因现金流是负数也会破产,一家公司的营运资金处于良好状态便不容易倒闭。”本文从目前国内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各种漏洞着手,结合案例分析,提出几点改进建议,希望能够对企业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效率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营运资金;财务风险;资金效率
营运资金好比企业的血液,正常的血液循环是生命延续之必须,营运资金又好比润滑油,有了它企业这部大机器才能运转起来,拥有匹配的营运资金数量是企业发展的鲜活原动力。企业应结合国家政策指引、整体经济形势和所在行业特点等外部环境,借鉴先进的营运资金管理经验,总结自身管理观念落后、资金匮乏、销售不畅等内部因素,深入分析本企业营运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及管理范畴
(一)营运资金的概念
营运资金,也叫营运资本。广义的营运资金又称总营运资本,是指一个企业所拥有的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总和,具体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其他应收款、应付票据、预收票据、预提费用、其他应付款等占用的资金。狭义的营运资金又称净营运资本,是指某时点内企业的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本文所述及的营运资金是广义的营运资金。
(二)营运资金管理的范畴
从传统的会计角度分析,营运资金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差额,如果差额为零,则表示流动资产恰巧由流动负债这样的短期融资支持,是理想状态;;如果差额为负数,则表示短期融资用于了长期投资,企业财务风险加大。然而,这种传统会计理念已不能满足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对财务管理的要求。本文所倡导的营运资金管理是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管理的总和,在这里“总和”不是数额的加总,而是关系的反映,使财务人员认识到对营运资金的管理涉及流动资产与流动负债两个方面的问题。
二、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现状
(一)流动资金不足
任何企业要发展壮大,都离不开充足的资金支持,无论是长期投资还是维持日常经营,都要有一定的流动资金作为保障,所以企业普遍存在资金需求是一种常态。然而,目前我国企业对流动资金的紧缺状况已超出了正常区间,构成高财务风险运营的畸形成长。我国企业营运资金短缺是各项外部因素和自身因素长期交织作用的`结果。一是外部因素,低迷的全球经济、紧缩的货币政策、加剧的通货膨胀、激烈的市场竞争等问题突出。二是内部因素,粗放式发展和盲目投资造成投资收益率过低,缺乏核心技术和产品竞争力使销售利润率不高,已严重影响企业的造血功能,与此同时缺乏对营运资金的重视和管理,因资金链断裂而面临倒闭破产的企业比比皆是。
(二)流动资产周转缓慢,不良率较高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盲目扩张带来的产能过剩,许多企业只注重提高市场占有率和销售业绩,给予购货方宽松的商业信用成为了增加销售额的砝码。但是,缺乏对商业信用的有效管理,导致应收账款余额居高不下、报表有收入却无现金流入、贸易对手间相互拖欠货款,最终体现为流动资产周转缓慢不良率较高。此外,因为缺乏对产品结构不合理信号的敏感度,导致市场竞争力差、技术落后、甚至被消费者淘汰的存货不断积压,占用了企业大量流动资金。举例来讲,国内知名家电企业康佳集团,其主打产品康佳牌彩色电视机更是家喻户晓,市场占有率较高,发展势头良好。然而,企业出现了自1992年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究其原因就是彩电产品的盲目生产和过剩积压。20康佳集团为摆脱存货积压带来的营运资金匮乏,不得不断臂求生,大幅度降价清理彩电库存,企业为此付出了沉重的经济损失。
(三)负债结构不合理,信贷资金依赖性大
负债结构不合理,主要体现为资金筹措的期限与资金使用的期限不匹配,如长期资本用于流动资金,虽偿债压力小,但财务成本高、资金使用效益低;如短期融资用于长期投资,即通常所说的“短贷长投”,通过短期的银行流动资金贷款投资到中长期项目,虽利息低,但给企业带来非常高的财务风险,甚至资金链断裂直至破产,危害巨大。信贷资金依赖性大,这方面不同类型的企业有不同的形成原因。国有企业的高负债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特色市场经济探索中逐步形成的。1985年国有企业面临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轨,从资金由财政直接拨款,到基本建设投资全部改为银行贷款,实行“拨改贷”。这样老国有企业的各项新投资项目和新设立国有企业的建设资金全部变为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负债经营,因此形成了国企高负债率的现状。而对于广大民营企业,融资难一直是困扰企业发展的瓶颈,对于来之不易的银行贷款,又因为自身获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较弱,仅能维持支付贷款利息、归还贷款本金几乎不可能。银行被绑架成为企业的衣食父母,但凡银行“收贷”则意味着“断奶”,民营企业很可能因此一命呜呼。民营企业因为缺乏对营运资金的规划管理,造成资金筹集与实际运用不匹配、到期偿债与资金安排错配,体现为银行贷款逾期、挂息等违约结果。因此,银行更加不敢给民营企业贷款,桎梏了企业发展,形成恶性循环。
(四)营运资金管理观念弱化
多数国内企业对营运资金认识不深刻,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专门人才。财务部门仅注重记账算账报账的传统职能,而忽视财务管理工作,对现金持有量、应收账款账龄分析、商业信用分类管理、存货绩效管理等先进理念接受缓慢,对短期融资到期偿债风险认识不足,甚至导致财务危机,这样粗放式的管理模式不利于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亟待解决。
三、对提高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几点建议
企业要提高营运资金管理水平,首先主观上应对其足够重视,措施上应配备专门人员和软硬件工具。在对本企业和所属行业历史数据做出深入透彻分析后,选择适合本企业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
(一)确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持有量
充分运用财务预算理论和工具,立足企业全局、构建科学的预测体系,进而确定合理的营运资金持有量。首先建立全面预算制度,使企业的各项活动都在预算指导下进行,尽量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按月编制现金收支计划表,主要依据销售合同的付款条件确定现金流入量和流入时间,根据采购合同和投资项目等预测现金流出量和支付日期,测算出现金盈余或缺口。如有现金盈余,可向管理者建议短期投资,以提高资金收益;如有现金缺口,应立即向管理者汇报,并建议资金筹措方式,如通过关联公司拆借、银行贷款、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出口押汇等方式及时解决,避免出现财务风险。
(二)提高流动资产、流动负债的周转率和质量
1.加强采购供应管理。商业信用是财务成本较低的短期资金筹措方式,据统计约占企业流动负债的30%以上。当企业应付账款账期比应收账款账期长,那么销售额越高,通过商业信用从供货商那里获得的无息资金就越多,企业的营运资金就更加宽裕。因此采购部门在与上游客户谈判付款条件时,应尽量拉长付款期限,在不损害公司信誉的前提下,借力发力,尽可能多得利用别人的钱赚钱;还应权衡使用商业信用的机会成本,即是否享受现金折扣;另外要争取稳定的供货商,建立长期合作。2.健全存货管理制度。管理者应对存货状况做到心中有数,这需要对存货需求量进行预测。销售部门作为起点,参考历史数据和既定销售合同编制准确的销售月计划;生产调度部门作为承上启下,按照销量排产,编制月计划完工产品所需材料清单;采购部门作为执行者,编制月采购计划,按需采购,三个环节通力配合,目标达到最低存货持有量。3.加强应收账款全面控制。首先,对应收账款的清欠工作应作为销售部门的重要考核指标,做到结算手续完备,防止一旦发生诉讼缺乏法律依据。同时要严格把控销售合同的信用期,规范撰写合同、明确信用条款,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其次,财务部门应作为应收账款的主要管理部门,建立应收账款账龄定期分析制度和风险叫停机制,派专人负责对客户商业信用履约情况统计分析,为管理者和销售部门制定销售回款政策提供决策依据。
(三)优化负债结构,拓宽融资渠道
企业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参考行业经验,综合考虑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财务成本和控股要求,理性选择股权融资或债务融资,合理安排流动负债与长期负债,在满足企业经营发展的同时,将财务风险降低到可容忍的范围内。优化企业资产负债结构应选择风险与收益适中的策略,达到长期资产投资应由长期融资方式解决,如股权投资或中长期贷款等;流动资产投资由短期融资方式融通,如短期借款、商业信用、贸易融资等。在鼓励金融创新的大环境下,企业应解放思想、拓宽思路,充分运用各种渠道筹集营运资金。企业筹措资金的渠道除了股权融资,还有债向融资,包括融资租赁、银行贷款、票据贴现、商业信用等多种形式。每种筹资方式各有利弊,企业应根据自身需要合理选择,只有适合的才是最好的。HS公司作为我国浓缩苹果汁行业领军企业,在利用金融衍生产品短期融资方面给我们做出了很好的榜样。HS公司利用自身的资产实力和品牌信誉,以提供担保的形式为上游果农提供银行借款担保,同时HS公司开出的原料收购单据即为果农向银行申请贷款的凭证。供应链融资解决了HS公司需要用现金向果农收购原材料的营运资金压力,实现了在次年非生产榨季,公司营运资金压力减小时,再向果农支付原料款,由果农偿还银行贷款的和谐发展模式。
(四)吸收先进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开拓产业链管理模式
为强化营运资金管理,企业应积极采用先进的VMI、JMI等库存管理方法。JMI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使上下游企业建立起权责利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商联盟的新型企业合作关系。苏宁电器集团作为中国家电连锁巨头之一,率先采用JMI存货管理体系,即供应商根据苏宁电器每日提供的商品销售信息和库存情况,替苏宁电器下订单补货。通过使供应商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协调起来,供应商可有效排产,苏宁电器可保持低库存运行,从而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服务水平、降低营运资金需要量。
综上所述,营运资金作为企业经营和发展不可或缺的新鲜血液,广大企业应对其重要作用和巨大影响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应对,应从根本上提高对营运资金的认识。此外,通过借鉴学习国内外先进的营运资金管理理念和成功案例,结合本行业及企业自身特点,因地制宜地真正管理好营运资金。这样才能尽快与国际先进财务管理理念接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维护经营安全,达成经营目标,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曹玉珊.“全渠道”视角下的营运资金管理新论[J].会计之友..21:2-7.
[2]韩沚清.张李妍.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述评[J].财会通讯.2015.3:79-82.
[3]孙莹.王竹泉.张先敏.杜瑞.程六兵.中国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调查[J].会计研究.2015.12:67-97.
[4]李元玲.韩沚清.我国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研究综述与展望[J].财务管理.2015.11:62-64.
[5]张咏梅.杨晶晶.营运资金管理研究方法综述[J].财务管理..4:49-52.
篇4:企业质量管理理论的演进
企业质量管理理论的演进
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人们对质量的追求一直未曾停歇。正是由于人们对质量的不断追求,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方式的变革,促进了社会由原始向现代发展。马克思说过,手推磨产生了封建主义,而机器推磨则产生了资本主义。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人类社会对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质量管理也由初期的仅靠操作工匠的经验把关,发展到广泛应用管理科学、数理统计学、社会心理学、经济学和信息技术等综合学科知识而形成的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对社会经济生活产生重大影响的科学。
18世纪中后期,机器工业生产逐步取代了手工作坊生产,人类跨入了以加工机械化、经营规模化、资本垄断化为特征的工业化时代。现代工业文明造就了先进的质量管理实践和理论的不断演进。进入20世纪,企业质量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从此之后的企业质量管理被称为现代质量管理。一般认为,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传统质量检验、质量统计、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
20世纪初,质量检验成为一种专门工序从加工制造中分离出来,但人们对质量管理的理解还只限于质量的检验。质量检验所使用的手段是各种检测设备和仪表,方式是严格把关,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期间,美国出现了以泰罗为代表的“科学管理运动”。“科学管理运动”提出了在人员中进行科学分工的要求,并将计划职能与执行职能分开,中间再加一个检验环节,以便监督、检查对计划、设计、产品标准等项目的贯彻执行。这就是说,计划设计、生产操作、检查监督各有专人负责,从而产生了一支专职检查队伍,构成了一个专职的检查部门,这样,质量检验机构就被独立出来了。。后来,这一职能又由工长转移到专职检验人员,由专职检验部门实施质量检验,称为“检验员的质量管理”。
质量检验是在成品中挑出废品,以保证出厂产品质量。但这种事后检验把关,无法在生产过程中起到预防、控制的作用。且百分之百的检验,增加检验费用,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其弊端就突显出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美国统计质量控制(SQC)理论创始人休哈特将数理统计的原理运用到质量管理中来,并发明了控制图。他认为质量管理不仅要搞事后检验,而且在发现有废品生产的先兆时就进行分析改进,从而预防废品的产生。控制图就是运用数理统计原理进行这种预防的工具。因此,控制图的出现,是质量管理从单纯事后检验进入检验加预防阶段的标志,也是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开始。第一本正式出版的质量管理科学专著就是1931年休哈特的《工业产品质量的经济控制》。在休哈特创造控制图以后,他的同事在1929年发表了《抽样检查方法》。他们都是最早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质量管理的,为质量管理科学做出了贡献。
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以后,统计质量管理得到了广泛应用。美国军政部门组织一批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于1941~1942年间先后制订并公布了《质量管理指南》、《数据分析用控制图法》和《生产过程质量管理控制图法》,强制生产武器弹药的厂商推行,并收到了显着效果。从此,统计质量管理的方法得到很多厂商的应用,统计质量管理的效果也广泛地显现出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许多企业扩大了生产规模,除原来生产军火的'工厂继续推行质量管理方法以外,许多民用工业也纷纷采用这一方法,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也都陆续推行了统计质量管理,并取得了成效。
但是,统计质量管理也存在着缺陷,它过分强调质量控制的统计方法,使人们误认为质量管理就是统计方法,是统计专家的事。在计算机和数理统计软件应用不广泛的情况下,使许多人感到高不可攀、难度大。
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火箭、卫星、飞船、电子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大大改变了社会供求结构和消费需求。在相对和平建设时期,人们更重视质量。以降低成本、保证质量、缩短周期、提高效益为目标,开始进入全面质量管理阶段。“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是美国通用电器公司的工程师费根堡姆于1956年提出的,但真正全面付诸实施并取得成效的则是日本。全面质量管理理念最突出的是强调全员参与,全公司管理,始于教育,终于教育,以人为本,下道工序是顾客等理念。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引进了美国的质量管理方法后,强调从总经理、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到工人,全体人员都参与质量管理。企业对全体职工分层次地进行质量管理知识的教育培训,广泛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小组活动,并创造了一些通俗易懂、便于群众参与的管理方法,包括由他们归纳、整理的质量管理的老七种工具(常用七种工具)和新七种工具(补充七种工具),使全面质量管理充实了大量新的内容。。
进入上世纪80年代,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世界广泛合作,资源自由配置,生产力要素广泛流动。此时全面质量管理在世界范围内以日本的成功经验为借鉴,得到了广泛普及。质量管理的手段也不再局限于数理统计,而是全面地运用各种管理技术和方法。我国是从1979年开始引进并推广全面质量管理,使我国在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上实现了与国际接轨。基于世界范围内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进,国际标准化组织于1987年开始推出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相关标准。与此同时,顾客满意、六西格玛等新的理论也应运而生并开始推广和应用。
进入新世纪,国际贸易和经济往来以空前的速度增加和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国内市场一体化进程不断提速,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在这种情况下,大大强化了世界各国对质量管理的重视,不管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立足市场竞争,强化管理,提升质量,树立品牌。大质量的概念开始树立,追求卓越的理念不断形成,以顾客为中心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品牌意识逐步强化,质量改进、质量经营已成为广泛共识。卓越绩效模式在全世界得到广泛推行,国际上三大质量奖(日本戴明奖、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均体现了卓越绩效模式的理念和方法。世界各国和地区政府借助质量奖的形式推动本国、本地区企业质量竞争力的提升,世界范围内有88个国家和地区陆续设立了国家(地区)质量奖。同时,随着WTO组织的推动,国际间的贸易关税壁垒逐步减弱,技术贸易壁垒愈演愈烈,质量贸易争端加剧。。标准、质量问题影响到国家间贸易的开展,不少国家和地区将质量问题上升到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发展。质量管理理论的内涵进一步加深,外延得到广泛拓展。
篇5:什么是营运资金
问题:什么是营运资金?营运资金是什么意思?
营运资金的特点:
(1)流动资产的特点:投资回收期短、流动性、并存性和波动性,
(2)流动负债的特点:融资速度快、弹性高、成本低和风险大。
营运资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