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指导思想
初中升学考试应有利于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促进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体现九年义务教育的性质,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有利于引导新课程的实施,全面落实课程标准所设定的目标;有利于引导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有利于全面、准确地反映初中毕业生的学业水平;有利于师生的教与学,促进教学均衡发展;有利于初高中知识衔接,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命题原则
初中毕业生数学学业考试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能力立意,以有利于推动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加强学科教与学的正确导向,尤其要把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放在首位,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原则.同时,也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知识,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基.
要从数学学科的特点出发,坚持考查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方向;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的角度,考查获取新知识、独立学习的能力;从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角度,考查应用数学的意识,分析和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带有实际意义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考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和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角度,考查对数学本质属性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和包括数学知识、技能、能力和个性品质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加强开放性问题的研究,增加、设置有价值的开放性试题,让学生自由发挥,以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加强对学科内知识的综合能力的考查,增加与其它学科间的知识渗透,以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命题依据
《2016年中考改革方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齐齐哈尔市2017年数学学科考试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
四、命题范围
以本地区使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为基准.
五、考查方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答方式(实行网上集中阅卷),满分分值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六、试卷结构
数与代数内容约占50%,空间与图形内容约占40%,概率与统计内容约占10%.
试题的难度系数为0.75左右.
整卷难度与能力要求:基本能力占50%左右,透彻理解掌握数学概念、数学思想方法占30%左右,综合运用知识、创新能力占20%左右.试题易、中、难内容的比约为7:2:1,在后两个比中体现区分度.
题型分为单项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其中单项选择题为10道左右,每小题3分;填空题为9道左右,每小题3分;解答题7道(其中包括计算题、图形变换题、二次函数图象与性质综合题、几何证明与计算题、统计初步应用题、一次函数图象信息题、数形结合题等).
七、考查内容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要求的全部知识和技能中,命题内容要涵盖初中数学教材每章内容.为了升学考生更好的进行初高中知识衔接,加强对因式分解、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等相关知识的考查.根据我市教学及教材使用情况,考查知识点具体如下: 数与代数(62个考点)
1.有理数:
(1)理解有理数的意义.
(2)会比较有理数大小.
(3)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和绝对值的意义.
(4)会求有理数的相反数.
(5)会求有理数的绝对值;知道|a|的含义(a表示有理数)绝对值符号内不含字母.
(6)掌握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
(7)掌握简单的混合运算,能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及简单的混合运算以三步为主.
(8)理解有理数的运算律.
(9)能灵活处理较大数字的信息.
(10)能运用有理数的运算解决简单的问题.
2.实数:
(11)了解平(立)方根、算术平方根的概念.
(12)会用根号表示数的平(立)方根.
(13)会求平(立)方根.
(14)了解无理数、实数的概念,理解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能求实数的相反数与绝对值.
(15)能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16)了解近似数的概念.
(17)了解二次根式、最简二次根式的概念,及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数)加、减、乘、除运算法则.
(18)会进行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实数的简单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3.代数式:
(19)理解代数式的意义及表示.
(20)理解代数式的实际背景或几何意义.
(21)会求代数式的值.
4.整式与分式:
(22)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及基本性质.
(23)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数.
(24)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会进行简单的整式加、减运算及简单的乘法运算;简单的整式乘法运算中,多项式相乘仅指一次式之间以及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乘法公式指:(a+b)(a-b)=a2-b2,(a±b)2=a2±2ab+b2;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时,直接用公式不超过二次.
(25)会推导乘法公式并能进行简单运算.
(26)会用提公因式法、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27)掌握分式、最简分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能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和通分.
(28)会进行简单的分式加、减、乘、除运算.
5.方程(组):
(29)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方程,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有效模型.
(30)经历估计方程解的过程.
(31)掌握等式的基本性质.
(32)会解一元一次方程.
(33)会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方程中的分式不
超过两个;会用因式分解法、公式法、配方法解简单的数字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34)会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
(35)掌握一元二次方程及其解法.
(36)会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根和两个实根是否相等.
(37)能根据具体问题的实际意义,检验结果是否合理.
6.不等式(组):
(38)掌握不等式的概念及基本性质.
(39)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并能在数轴上表示出解集.
(40)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并会用数轴确定解集.
(41)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问题. 7.函数:
(42)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及变化规律.
(43)了解常量、变量的意义.
(44)了解函数的概念及三种表示方法.
(45)能结合图象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
(46)掌握函数的自变量取值范围、会求出函数值.
(47)能用适当的函数表示法刻画简单实际问题中变量之间的关系.
(48)结合对函数关系的分析,能对变量的变化情况进行初步讨论.
(49)掌握一次函数的概念及表达式.
(50)会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51)能画出一次函数的图象,根据一次函数的图象和表达式y=kx+b(k≠0)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52)理解正比例函数.
(53)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的关系.
(54)能用一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55)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概念及表达式.
(56)能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根据图象和表达式y= (k≠0) 探索并理解k>0和k<0时,图象的变化情况.
(57)能用反比例函数解决某些实际问题.
(58)掌握二次函数的概念及表达式.
(59)掌握二次函数的图象及性质.
(60)会用配方法将数字系数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化为 的形式,并能由此得到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说出图象的开口方向,画出图象的对称轴,并能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会根据公式确定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开口方向和对称轴.
(61)掌握二次函数的应用.
(62)会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图形与几何(87个考点)
(一)图形的性质
8.点、线、面、角
(63)通过实物和具体模型,了解从物体抽象出来的几何体、平面、直线和点等.
(64)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线段中点的意义.
(65)掌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66)掌握基本事实: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67)理解两点间距离的意义,能度量两点间的距离.
(68)理解角的概念,能比较角的大小.
(69)认识度、分、秒,会对度、分、秒进行简单的换算,并会计算角的和、差.
9.相交线与平行线
(70)理解对顶角、余角、补角等概念,探索并掌握对顶角相等、同角(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等角)的补角相等的性质.
(71)理解垂线、垂线段等概念,能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72)理解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能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73)掌握基本事实: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4)识别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75)理解平行线概念;
(76)掌握基本事实: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这条直线.
(77)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78)能用三角尺和直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
(79)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判定定理: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探索并证明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
(80)了解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10.三角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