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本层次范畴是人类范畴化的基点,具有分类的中心地位特征。基本层次范畴是以原型为参照建构而成,因而在内部相似性和外部区别性达到了平衡。在此层次上向上发展为上位范畴,向下发展为下位范畴,从而形成上下位层级关系的范畴结构。重视对基本词汇多义和词组搭配的学习有利于词汇的习得。
关键词:原型;范畴;;
英语词汇十分丰富,除英语词典中所收录的词汇外,新词仍在不断地出现。英语学习者不可能掌握和记住所有的词汇。其中有些是最常用的,也是学习者首先需要掌握的词汇,这些词汇就是基本词汇。基本词汇所表示的是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事物,其形成是人类认知的结果。世界万物划分为不同的范畴是基于人的认知能力,涉及感知、判断、记忆等。人们通过范畴化认识世界、了解世界。
1原型范畴
客观世界纷繁芜杂,千变万化。人们为了认识世界,了解事物的结构和事物间的联系,必须对各种事物分类,这样才能有效记忆和储存。人们根据事物和现象的特性进行分析、判断和归类。这种主客观相互作用对事物分类的过程就是范畴化过程(categorization),其结果是认知范畴(cognitivecategory)。范畴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如对自然现象的范畴化过程包括刺激、选择、鉴别、分类和命名。因此,范畴化是采取分析、判断、综合的方法将千变万化的事物进行分类和定位的过程,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活动之一,在此基础上人类才具有了形成概念的能力,才有了语言符号的意义。由此看来,范畴并不是对世界现象的任意的区分,而是基于人类认知能力的。那么,人们如何对事物进行范畴化?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原型(prototype)在范畴化过程中有着重要的认知参照作用[1]。该理论是在批判范畴的经典理论(classicaltheory)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范畴观。经典理论认为范畴是客观事物在大脑中的机械反映,是通过一组拥有共同特征而建构起来;范畴的边界是明确的,其所有成员均地位平等。哲学家L.Wittgenstein[2]首先从“游戏”范畴发现了经典理论的局限性。Wittgenstein认为各种游戏是由交叉相似性网络连接起来的,并提出家族相似性原则(familyresem⁃blance)。后来心理学和人类学研究都对经典的范畴观提出大量反证。美国心理学家Rosch[3]通过实验证明,焦点色在感知上比非焦点色显著;在短时记忆中得到更准确的记忆,并且在长时记忆中更容易保留;焦点色的名称能被更快地给出并为孩子更早习得。焦点色具有特殊的感知和认知的显著性。在此基础上Rosch提出原型范畴,即范畴是围绕原型建构的,并将原型扩展到其他生物体、物体等实体上。如在对“鸟”范畴的研究中发现,知更鸟是这一范畴的最好样本,即原型样本,而鸵鸟则是这一范畴的差样本,即边缘样本。由此可见,原型范畴有以下特点:范畴成员之间具有互相重叠的属性组合,即内部成员依靠家族相似性联系在一起;成员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具有更多的共同属性的成员是中心成员,即原型成员;范畴的边界是模糊的,在边缘上与其他范畴相互交叉。
2基本层次范畴
范畴化导致了等级结构的产生,从最具概括性的范畴到最特例的范畴形成的层次结构。例如:furnitureanimalplant上位范畴chairdogtree基本层次范畴rockingchairpoodlepine下位范畴认知科学发现人类是从基本层面开始认识事物的。在范畴化的过程中,基本层次在认知上比其他层次更加显著。在此层面上所感知的范畴叫基本范畴(basiclevelcategory)。基本层次范畴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方面。1)感知:基本层次范畴具有整体感知形状和心理意象,能被快速识别。2)功能:人类与外界事物互动时,对基本层次范畴上所进行的动作最为丰富和详细。3)交流:基本层次范畴的名称最短,在言语交际中经常被使用,最先被儿童习得并进入心理词库。4)知识组织:基本层次范畴具有最多的分类属性和信息量。这些属性使范畴内成员拥有相似性,并区别其他范畴。基本层次范畴之所以具有上述功能,是因为它们以原型为参照建构起来的。原型使得基本层次范畴的完形感知和区别性最大化。原型范畴在基本层次上得到最好的体现。所以,具有原型特征的基本层次范畴是人们对世界进行范畴化的有力工具。上位范畴(superordinatecategory)寄生于基本范畴之上,缺乏完形特征。它们依赖基本范畴获得完形和大部分属性。其特点是突出所属范畴成员的普遍属性,这些属性也为所有的各个基本层次范畴所共有。下属范畴(subordinatecategory)是在基本范畴上进一步的切分,也是寄生范畴,其特点是突出特殊属性。与基本层次范畴相比,下位范畴成员之间的相似性高,其微小差别让人们难以区分原型、中心成员和边缘成员。根据范畴的特点,认知范畴不是离散的,范畴之间没有清晰的边界,因而范畴层级之间并不是截然分开,而是一个渐进体。例如flower的下位范畴中,rose已成为基本层次范畴。
3基本词汇与非基本词汇
在不同范畴等级上形成了不同的词汇范畴,构成一定的词汇等级结构,基本层次词汇具有特殊的地位。基本词汇的数量有限,但其构词和搭配能力强。基本词汇通过合成构词法形成大量复合词,而且构成大量短语、谚语和习语。基本词汇一般有具体的形象,容易引起人们丰富的联想,比起其他词汇具有更多的隐喻和转喻意义,尤其是表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植物、动物、基本颜色词、食物和人的身体部位的词汇蕴含丰富的隐喻意义,并且这些意义都具有文化含义。非基本词汇包括古词语,新词语,俚语,行话,专业术语,方言等。非基本词汇可以转化为基本词汇,如jeep,baby-sitter,bus,lab,jazz,pants,chap,VIP,bet,trip,fun等,原来是俚语,现已成为基本词汇。还有一些新词由于反复使用已被人们所熟知,也已进入基本词汇,如mailorder(邮购),multimedia(多媒体),e-mail(电子邮件),net⁃work(网络),online(上网)等。
4基本词汇与构词
4.1基本词汇与复合词基本词汇通过合成法构成大量的复合词。如复合名词air⁃plane,raindrop,shoelace,applejuice,readinglamp,jumpsuit,nightfall,snowfall,sunrise,sunset,football,waterfall;复合形容词life-long,grass-green,home-sick,stone-deaf,care-free,icy-cold,red-hot,bitter-sweet;复合动词speed-read,honeymoon,out⁃line,overlook等。4.2基本词汇与下位范畴词英语中的下位范畴词有两种构成方式。1)独立型下位范畴词由单独一个词语构成。例如lookgaze(凝视),stare(盯着看),glare(怒目而视),glimpse(瞥见),glance(扫视),peek(窥视),peer(仔细看),peep(偷看),squint(眯着眼看),scan(扫视)2)复合型下位范畴词由两个词语构成。例如:raincoat(雨衣),wheel⁃chair(轮椅),evergreen(常青树),cocktail(鸡尾酒),strawberry(草莓),peanuts(花生),eggplant(茄子),pineapple(菠萝),mush⁃room(蘑菇)。
5基本词汇教学
英语词汇数量巨大,英语学习者掌握所有的词汇是不可能的。掌握好基本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前提。据语言研究者发现,学会英语最常用的1000个词,就能理解任何一篇规范文字的80.5%的内容;学会常用的2000个词,就能理解89%左右的内容;学会常用的3000个词,就能理解93%左右的内容;学会常用的4000个词,就能理解95%的内容,而学会5000个词就能掌握97%左右的内容。在词汇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基本词汇多义和词组搭配的学习有利于词汇的习得。英语词汇中的基本词汇数量在3000至5000个,其中2000个词语是核心词汇(corevocabulary)。原型范畴理论认为基本词汇是人类对事物进行分类的最基本心理等级,也是最典型的原型范畴。基本词汇使用频率高,英语词典通常用2000个常用词来定义和解释其他的单词,在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繁,具有更多的引申意义且词义灵活。词汇教学必须遵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尤其在基础教学阶段,无论是教师还是教材的编写者应重视词汇及其用法的引入和选择。哪些词汇应最先学会和掌握,这涉及词汇的使用频率(wordfrequen⁃cy)。MichaelWest[4]根据书面文本中词义的频率统计,制定了英语最常用词汇表,其统计标准是:覆盖率;对定义和构词的价值;风格中性化的程度;可用度(首先出现在头脑中的);学习的难易度。这些标准与认知语言学所描述的基本层次范畴相对应。如覆盖率与使用频率相关,可用度是基本层次范畴的主要心理标准,学习的难易度与儿童首先习得基本层次范畴的词语相关。由此可见,范畴化的基本层次可以指导教师选择合适的词汇及其意义进行教学。Nation[5]运用统计学的方法,参照英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的词汇量以及词汇出现的频率来确定二语学习者所需要的词汇及其数量。他以母语学习者使用的课文词汇分析为基础,把词汇划分为高频词汇、低频词汇和专业词汇,以此来判断词语的实际有用的程度。掌握大约2000个高频词汇是英语学习者运用语言的基础。根据《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A级词汇要求,高职学生应能熟练掌握3400个常用单词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其中包括1600个中学所学词汇。一味地扩大词汇量并不能有效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学生对come,get,keep,make,put,turn,take这些常见的单词非常熟悉,却未能准确掌握与它们有关的短语意义,而且容易混淆,也不能在交际活动中自如运用,如getacross,getin,geton,getthrough,putaside,putforward,putupwith,takein,takeafter等。这些动词本身用法也非常灵活,常常被学生忽略。
作者:李健民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UngererF,SchmidHJ.AnIntroductiontoCognitiveLinguistics[M].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6.
[2]WittgensteinL.PhilosophicalInvestigation[M].Oxford:Black,1958.
[3]RoschE.Ontheinternalstructureofperceptualandsemanticcategories.inTimothyE.Moore(eds.)CognitiveDevelopmentandtheAcquisitionofLanguage[C].NewYork:AcademicPress,1973.
[4]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2001.
[5]Nation,P,TeachingandLearningVocabulary[M].NewYork:NewburyHouse,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