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审计制度范文1
在省、自治区、直辖市审计局长座谈会上,国务委员王丙乾谈到,审计机关不能孤立地进行工作,应当把各方面的力量联合起来“,逐步建立与健全部门、单位内部的审计工作”。1984年3月13日,审计署向国务院常务会议汇报审计工作时提出,国务院各部门所属企事业单位多,财务收支数字大,从审计和财务大检查的情况看,财务收支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因此,各部门必须建立审计机构。但目前除个别部门外,大都尚未建立。
为此,审计署提出,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或下属单位较多的主管部门,如铁道、交通、邮电、煤炭、水电、石油、经贸、商业、地质矿产等部门和金融单位,应建立司局一级的审计机构,编制15至20人;直属单位不多的行政部门,应建立独立的审计室或设置专职审计人员;全国实体性工业公司,如船舶总公司、石油化工总公司、汽车工业公司、有色金属总公司等,应建立独立的机构,受总经理领导。审计署还提出,部门审计机构的主要任务是对本部门所属单位的财务收支及其经济活动进行审计监督,在业务上受同级审计机关领导。大、中型企事业组织,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受企事业单位的经理、厂长、院长、所长等领导,业务上受上级主管部门审计机构的领导。对中央企事业组织,原则上按隶属关系进行审计,涉及地方的问题,地方审计机关派人参加。对此,国务委员王丙乾明确要求,“内部审计要搞,要给编制,重点部门先搞”。3月17日,王丙乾在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指出:“建立部门、单位的内部审计,是改善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搞好国家审计监督工作的基础。中央各有关部门,特别是一些重点经济部门,必须尽快建立。凡是实行集中统一领导或下属单位较多的主管部门(如铁道、交通、邮电、煤炭、水电、石油、经贸、商业、地质矿产等部门和金融单位)和全国实体性的工业公司(如船舶、石化、汽车、有色金属等),一定要在上半年建立起司局一级的内部审计机构;其他部门以及大中型企事业单位,要争取在今年内建立起独立的审计室或配备独立的专职审计人员。
审计署和劳动人事部要联合发文,作出规定。各省、市、自治区也要比照上述精神办理,分期分批建立起内部审计机构。”截至1984年底,国务院工交系统27个部、局、公司中,有23个建立起内部审计机构;全国工交系统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部门和企业约有2200个,配备5940人;据18个部和公司的统计,所属直属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有381个,约占应建数的19%,其中组建较快的有海洋石油、地质、石油、民航、冶金和航空系统;据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统计,业务主管部门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有100个,占应建数的23%;据11个省、市的初步统计,企业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有474个,占应建数的11%。
针对有些部门、单位对建立内部审计机构的认识不到位、机构组建进度不能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1985年3月全国审计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的审计工作要实行“两条腿”走路。内部审计是部门、单位加强管理,提高效益的内在需要,也是国家审计工作的基础。实行经济体制改革,政企职责分开,政府各部门必须建立审计机构,加强对本行业和所属单位的审计监督。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必须建立内部审计机构,以加强内部控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目前内部审计机构组建进展缓慢,应当下大力量来抓,力争在当年内建立起来,配备起足够的人员。内部审计机构要在部门、单位主要负责人的直接领导下,边组建、边工作,审计财务收支活动及其经济效益,为部门和单位的领导决策服务。各级审计机关要加强对内部审计的指导。1985年8月29日,《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颁布实施,其中对实行内部审计作出了明确规定。该规定的颁布为内部审计机构的建立提供了重要依据,标志着内部审计在我国正式建立起来了。
内部审计制度范文2
早在审计法实施之前,国务院于1985年颁布的《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各部门,应当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大中型企业事业组织,应当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设立审计机构”。这是我国首次明确要求政府部门、大中型企事业单位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同年审计署的《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中也强调国家行政机关、企事业组织应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对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任务、职责以及内部审计工作的程序做出了规定。在这一阶段,公共部门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是被强制要求设立和实施的。随后在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条例》则开始改变对内部审计监督的设立要求,规定“国家金融机构、全民所有制大中型企业、大型基建项目的建设单位和财务收支金额较大的全民所有制事业单位以及审计机关未设立派出机构的政府部门等,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审计工作人员”。根据这一条例,审计署1989年修订了原来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要求相关单位根据内部管理的需要,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该规定在内部审计监督范围上增加了对专项资金的提取、使用以及承包、租赁经营的有关审计事项;在内部审计工作的主要程序中增加了在实施审计时,应当事前通知被审计单位等内容。公共部门的内部审计监督由强制设立转变为自愿设立,这一变迁过程改变了原先采取的“一刀切”做法,强调内部审计服务于组织内部管理的需要,优化了内部审计监督对象和程序,实现了制度的替代。
第三阶段是1995年审计法的颁布实施,该法对于内部审计的设置要求改为“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业事业组织,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这一变化体现了内部审计设置由根据组织实际需要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的转变。审计法将内部审计设立权限赋予组织应遵循的其他标准。审计署在1995年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中则具体要求,对于审计机关未设派出机构,财政、财务收支金额较大或者所属单位较多的政府部门;县级以上国有金融机构、国有大中型企业、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国家大型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财政、财务收支金额较大或者所属单位较多的国家事业单位,以及其他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等七类组织机构,应当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其他审计业务较少的单位,可以设置专职内部审计人员。同时,在内部审计监督事项中强调了经济责任和建设项目的预决算等内容;在内部审计机构权限上规定被监督单位按时报送计划、预算、决算、报表、有关文件和资料等;在内部审计工作程序上规定了主要项目进行后续审计的内容。这一阶段,审计署的规定明确了相关单位需要设置内部审计机构的责任,进一步优化了内部审计的任务、权限和程序,强化了内部审计监督的作用。但是,2003年的、目前正在实施的《审计署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则修改为“国家机关、金融机构、企业事业组织、社会团体以及其他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必须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法律、行政法规没有明确规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可以根据需要设立内部审计机构,配备内部审计人员。”同时,该规定也充实了内部审计机构的任务和权限,但取消了对内部审计工作程序的规定。从这一阶段来看,审计法和审计署的相关规定都对内部审计设置做出了原则规定而非明确规定,而事实上“国家有关规定”也极为少见(刘力云,2007)。
关于我国内部审计制度变迁的思考:
1.制度规定不够明确。制度的作用在于规范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信息成本和不确定性。因此,明晰的制度规定有助于制度执行,减少交易成本。
2.加强公共部门的内部审计监督。在现行内部审计制度中,公共部门除根据有关规定外,可以自主设立内部审计机构。因此,很多公共部门没有有效地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制,难以满足公共部门治理的需要。
3.内部审计准则没有得到广泛重视和执行。除了上述制度以外,作为内部审计制度的规范标准,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03年开始陆续了《中国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目前包括1项基本准则,29项具体准则和5项内部审计实务指南。
内部审计制度范文3
(一)内部审计是对内部控制的控制
一般企业的内部审计都由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来独立实施,在组织机构上隶属于企业监督机构的分支部门,较少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约束,同时内部审计的一个重要审计对象就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一般内部审计都会在一个会计年度内对企业的内部控制实施情况进行分析评价,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通过分析解决问题,提升企业的管理效率,不断完善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通过对企业运营情况的实时分析完善不断提升企业的自身管理效率,通过及时调整企业内部控制管理中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合的制度安排,使得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更加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从而推动内部控制工作的正常运行。
(二)内部审计是内部控制的一部分
企业的内部审计部门在控制企业内部日常运行和管理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般企业的内部监督部门能够对企业各业务的经营情况进行有效地及时监督,通过内部审计能够及时发现企业各部门在落实企业规章制度和发展目标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看内部审计属于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个部分。内部审计工作的反馈同时又能够刺激内部控制工作的不断完善,不论是内部控制工作的方法还是流程,内部审计部门都能及时发现影响内部控制有效运行的各种因素。在内部审计执行的过程中,同样遵循内部控制工作的方法要求,又对内部控制工作的方法、程序和目标进行自检,促进企业的内部监督工作和内部控制工作不断完善,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不断提高。
(三)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相辅相成
总的来说,在现代企业制度框架下,内部审计与内部控制制度相辅相成,二者互相影响,同时又互相促进,是企业管理效率高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一般认为内部控制是内部审计工作能够有效开展的充分条件,只有一家企业建立了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其内部审计工作的进行才能拥有一定的制度保障而不至于混乱。一家缺乏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企业,其日常经营运行毕竟无章可循从而陷入混乱的境地,工作人员缺乏有效的制衡必然出现工作失职从而使得工作质量下降,尤其是企业的会计工作会陷入极大的困境,使得企业内部审计工作无法有效开展。有效的企业内部审计能够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提供有力的支撑。有效的内部审计能够对企业的整体运行情况有比较清晰的掌握,从而能够正确评价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通过保证企业各组织结构的合规运行,从而促进企业内部控制的高效专业发展。因此倘若内部控制失去了内部审计监督,其对企业日常流程的控制效果就不能得到正确评价,其效果也要打折扣,同样,内部控制制度的缺失也会导致企业内部审计失效,从而难以构建现代企业管理制度。
(一)根据企业内控现状开展相应的审计工作
针对内部控制的审计工作实际上属于企业自身对内部控制的实时监督评价,它围绕企业内部控制工作开展,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全流程展开,是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框架下,通过对企业自身内部控制框架的评价监督,赋予相关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监督权限,内审人员根据相应的内部审计规章制度的要求合理地开展自身的工作。通过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能够有效保障内部控制不同阶段的任务顺利完成。内部控制对于企业来说是一项系统性的制度安排,涉及到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比如:在控制设计阶段,就要预判到企业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进行相应的控制工作,另外,对于内部控制的设计也要考量其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只有做好准备工作,才能有效保证企业内部控制目标的顺利实现。在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施阶段,内部审计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根据不同的企业内控现状应该采取针对性的内部审计方法,在对财务工作进行审计时,重点就要放在财会系统的可靠性和财务信息的准确性上来进行监督审计,在针对企业运营的审计控制过程中,要注意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协调。针对企业资产资源的控制情况的审计,审计工作人员应该严格对照资产记录和实际资产耗损情况,保证资产相关文件完整可靠,确保企业财产免遭损失。
(二)完善企业现代管理制度
完善的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在当下新时期企业管理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代企业制度对企业生产运行的方方面面如销售、利润分配、权责分工等进行了详细的规章约束,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完善的企业现代管理制度也是实现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职能的前提条件,通过完善的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可以对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高效的运转分配,同时能够通过有效的控制和激励机制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防止企业运营因为个别人员的工作失误而给企业带来重大不利的影响。在这方面,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完善的权责分配、互相制约的控制体系,有效地打造出良好的企业内部控制环境,为企业的内部控制工作和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 (三)加强企业风险管理
企业在日常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过程中,由于各部门之间根据制约原则建立起来的风险防控机制,一方面降低了由于个别部门工作失误带来的企业整体运营风险的发生,同时也增加了由于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协调而导致的企业经营风险的发生。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不断发展,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交流越来越重要的情况下,这一制约机制导致的企业各部门风险意识缺失可能给企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因此在这一阶段应该注重内部审计
和内部控制的协调配合,增强企业的风险管理意识,促进企业的内部审计和内部控制发展更加均衡。 特别值得管理层注意的是,当前很多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往往都处于“从属”地位,特别是对于一些企业来讲,对于审计出来的异常情况,被审计单位总能找到一些“理由”。因此,尤其应该提升企业内部审计部门的独立性,通过风险审计职能的发挥有效降低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保障企业内部控制的实施更加高效。当前市场经济环境瞬息万变,企业面临的外部竞争环境变化加快,这时要充分发挥企业内部风险审计的重要作用,通过审计降低企业可能面临的风险,加强审计对企业日常管理的监督作用,把可能发生的不利风险扼杀在摇篮中。同时结合相应的内部控制工作,建立起对应的风险反馈机制,通过检测相应的风险从而提出针对性的风险控制方案。通过风险转移、风险转嫁等手段,把握控制风险的积极性,降低企业运行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将风险控制在企业承受的范围之内。
内部审计制度范文4
摘 要 伴随着我国当前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医疗卫生市场的竞争环境也日趋激烈。。笔者认为,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建设不失为一个有效的途径。基于这一现状,笔者就医院内部审计制度进行分析与论述,文章首先阐述了医院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继而分析了当前医院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然后提出了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措施,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以期能够对我国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一点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对策措施
一、医院加强内部审计制度建设的重要性
内部审计制度是医院开展现代化管理的重要内容。内部审计是医院针对本单位经济活动开展的监督与评价工作的重要基础。内部审计在医院各项经营活动过程中都有涉及,对医院日常经营活动的有序开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当前医院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内部审计机构与人员缺乏独立性
就我国当前医院内部审计部门的设置情况来看,大多是依附于纪检部门的,甚至有相当一部分医院的内部审计工作就是由医院的纪检监察部门来完成的。这种安排固然能够提升医院的工作效率,有助于精简人员。但是由于内部审计人员受纪检监察部门领导,存在一定的医院管理受托责任关系,使得医院内部审计机构缺乏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尚未树立科学的内部审计理念
我国许多医院的领导往往认为只注重加强业务能力建设,而忽视了对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加强,更不用说医院普通职工了,内部审计工作往往被认为是无关紧要的。在这种思想环境下,医院从事内部审计的工作人员往往也会存在思想上的倦怠,认为内部审计工作就是一项得罪人的工作,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即便在审计过程中发现了问题,往往也不敢向上级进行汇报,从而给国家财产带来了严重的损失。
(三)内部审计范围狭窄
就我国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涉及的领域来看,往往还仅仅局限于医院的财务工作领域;就其作用的发挥上也只是停留在事后监督管理方面。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绝大部分精力都花费在针对财务收支合理合法性的审核方面,而很少开展针对医院经营管理以及服务方面的审计工作,没有将事前监督与事中监督作为内部审计的重要工作来开展,使得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范围被人为的缩小了,内部审计工作在医院日常经营过程中的作用也被大大削弱了。
三、完善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措施
(一)不断完善医院内部审计体系
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是确保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内部审计部门应当作为一个独立的部门来设置,除此之外,还应当提升医院内部审计工作人员的整体业务素质。。。对于内部审计工作由其他部门工作人员兼职的现象应当坚决杜绝。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对办理的审计事项,应当及时收集审计事项的文件材料,按立卷方法和规则进行归类整理,并经档案管理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检查后,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装订和存档。
(二)医院领导应当树立科学的内部审计理念
医院内部审计工作的良好开展离不开医院领导的重视,这是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得到不断完善的重要基础。假如医院领导不支持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那么内部审计工作几乎难以得到科学的发展。所以说,医院内部审计部门应当直接受医院主要领导的管理与负责,这样更有助于医院内部审计工作有效融入到医院日常管理过程中去,内部审计工作的效能也就能够得到更好的发挥。。
(三)扩展内部审计的范围
伴随着我国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医院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已经不能仅仅停留在监督的角色上,而必须要扩大自身的审计范围,使医院内部审计工作逐渐向内部控制、价值增值、风险管理、效益评价、责任分析等多个方面延伸,为医院内部经济管理以及外部经济行为的公开、公平、公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在审计手段的建设上,应当由传统的手工操作现场审计向以计算机辅助审计、联网审计和非现场审计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审计方式转型;在审计监督方式上,应当由事后审计逐步向事前、事中及全过程审计转型;在审计行为上,应当逐渐从随意性为主向程序化、规范化转型。除此之外,还应当对医院内部各科室进行绩效考核,最大程度地发挥全员参与意识,调动广大医护工作人员的成本意识,将成本与工资奖金挂钩,在医院内部树立厉行节约,节能减排的全员意识。
结束语
通过上述几个部分的分析与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加强医院内部审计制度建设对于医院的持续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医院的管理者应当充分重视医院内部审计制度的完善,深入分析当前医院内部审计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在此基础上积极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完善。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医院日常经营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才能够使医院在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建.新医改中公立医院内审工作的实践与成就.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24).
内部审计制度范文5
摘 要 电力企业面临着主多分开的资产评估、公司重组、资产剥离等一系列涉及管理、资产和财务会计的问题,如何进一步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保证资产安全、避免违法违纪事件的发生是电力企业主多分开时必须面对的问题,也使内部审计工作更加富有挑战性。本文结合笔者所在的福建省电力多经公司如何进行内部审计问题进行分析。
关键词 内部审计 制度 工作
电力企业多经公司对内部审计的重要性的认识逐年加深,各项投入保障力度逐渐加大,审计工作方法不断探索改进,人员培训教育力度不断增强,内部审计体制继续深化完善,各项审计工作日益规范。但是由于惯性思维框架的束缚和工作人员的主客观能动性与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做法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
一、内部审计在电力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内部审计是一种建立在组织内部的独立的评价职能,该职能作为对组织的一种服务,目的是检查和评价组织控制以防止潜在的风险,为组织成员提供与检查活动有关的分析、评价建议、忠告和信息,并对组织的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及完成工作效果所进行的审查和评价。内部审计的主要职责是监督组织的控制结构,它的作用是:
第一,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当今信息时代,信息系统变得越来越重要,信息系统本身也日趋复杂。信息系统分为会计信息系统和经营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生成包括管理人员使用的预算报告和成本报告在内的一系列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目标之一就是保证信息系统产生的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这对于管理层制定决策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保证政策、计划、程序、法规的遵循性执行和落实。
第三,保证资产的安全性。为了保护组织的资产的安全所设计的内部控制措施往往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必要时,内审人员要进行实物与资产的对照清查。
第四,提高经营的经济性和有效性。有限资源指用于满足人们需要的资源是有限的,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应尽可能减少有限资源的耗费来实现理想的成本水平和效益水平。除此之外还存在着非生产性开支大、费用不核算以及工作人员过多或不足的情况,都是对组织的危害。
第五,保证完成所制定的经营或项目的任务和目标组织的一切经营活动,一切控制措施都是为了实现目标。
二、电力多经集团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
(一)电力多经企业内部审计思想观念依然受传统观念的束缚
省电力多经公司内部审计大多是差错防弊型审计。审计的对象主要是会计报表、账本、凭证及其相关资料,工作大都集中在财务领域的表面层次;审计方法也采用传统方法,基本上是对会计科目进行逐笔审查,局限于“就帐查帐”,审计效率低;在审计内容及范围上对经济责任审计、内部控制审计不重视;审计手段还主要停留在手工收集资料,审计效率低。近年来,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电力多经企业的财务管控、物资管控等相应的管控体系相应配套使用,但由于受到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企业内部审计存在思想观念问题。
(二)内部审计机构缺乏独立性,限制了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
省电力多经公司设置的审计机构在本单位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在审计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本单位利益的限制,面临着单位领导层和各部门之间的关系,审计过程及结论必然涉及到具体部门和个人利益,难以客观公正、公允独立地开展评价工作。这种内部审计管理模式难以保证内部审计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内部审计部门发表的审计意见首先要考虑企业的经济利益,服从企业大局,一定程度影响了其客观性,无法为外部所认同,减弱了内部审计在省电力多经公司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三)固定资产审计类型单一,覆盖不全面
电力企业固定资产内部审计的主要类型有工程造价审计、竣工工程财务决算审计、工程管理审计、其他专项审计。其中工程造价审计和竣工工程财务决算审计开展的较为普遍,工程管理审计仅在部分电力企业得到开展。;对资产管理合法合规性问题揭示较多,对资产管理机制、运营效益等方面所存在的深层次、系统性问题揭示较少。
。
三、构建电力多经企业的内部审计制度
(一)确保内部审计职能的合理化
随着现代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外部约束机制的不断强化,内部管理体制的逐步完善,电算化会计的普及和运用,内部审计在审计理念上要从监督导向型向监督服务型转换,现代企业制度下内部审计除了具有经济监督、经济评价三大基本职能外,还有管理控制和内部服务职能,内部审计主要提供两种服务即保证与咨询服务,既要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或治理结构进行独立评价而客观地审查证据,也要提供建议以及相关的客户服务活动。内部审计应改变其传统的财务审计模式,向经济效益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管理审计领域延伸。
(二)进一步完善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和质量评价体系
提高审计质量,不仅要建立相关的工作保障制度和规定,还必须建立相关的工作监督制度,通过建立《内部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办法》、《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内部审计人员培训制度》、《月度审计工作例会制度》、《监督部门联席会议制度》等以及向审计委员会、职代会定期报告机制等内部审计业务控制制度,约束审计行为,规范审计程序。此外,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质量考核评价体系,对审计管理和审计业务质量进行综合考核评价,是提升审计质量的有效工具。建立审计质量内部自我评价体系应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评估方式,首先对内部审计机构质量、审计项目质量、被审计单位和其他部门对审计工作的意见及利用外部专家服务方面的内容制定科学的评估标准。而且,对需要评价的各个项目分别以百分制评分,按照制定的评估标准确定每一项目具体内容所得分数,汇总得出每个项目的分数,按照重要性原则,分别赋予每个项目权重,用各项目所得分值分别乘以该项目所赋予的权重,即可得到质量考核应得分数,最后根据考核标准认定审计质量的高低。
(三)勇于创新,提高内审人员素质
面对新的形势和发展趋势,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加强内审人员队伍的建设,不断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是决定内部审计工作成败的关键因素。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素质对于保证内部审计工作的质量,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至关重要。
1.要改善内审人员的结构
由于内审领域的扩展和审计层次的提升,原来单纯的财会人员结构已不能适应内审工作的需要,需要配备懂生产经营、工程技术、企业管理、法律以及计算机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审计人才。这就需要审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2.加强内部审计人员的培训和交流
一方面企业要为内审人员知识结构多元化发展提供条件,促使内审人员不仅要精通财会、审计,还要具有企业管理、工程技术、法律和计算机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内审人员要增强使命感、紧迫感、危机感,增强竞争意识,以适应现代企业内部审计对从业人员素质的要求。
3.创造性的思维模式
内部审计人员要成为风险管理的专家,就应有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内部审计人员应该意识到,企业经营的成功不是依赖一成不变的公式,相反,成功的关键在于不断改善企业的经营机制,使之适应千变万化的市场需求。内部审计人员通过调查和测试,应了解影响本企业主要经营活动的内部、外部环境的变化,不断地总结与发展创造性思维模式,帮助企业识别风险。
四、结论
以上是笔者在省电力多经公司从事财务会计工作和监察审计部工作多年以来,结合学习国外的审计理念对电力企业的内部工程审计工作,在公司管理控制中一些思考和浅显的认识,提供给相关部门,通过加强审计工作,在管理控制薄弱、资金流失等重大问题的解决与控制上能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内部审计制度范文6
[关键词]内部审计;制度性缺陷;制度重建
一、我国内部审计的建立是一种强制性制度变迁
我国内部审计是1984年在政府的推动下首先在一些具有骨干作用的大型国营企业中建立起来的。1985年8月国务院《关于审计工作的暂行规定》要求大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内部审计监督制度。同年12月,审计署出台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若干规定》,明确了内部审计的任务、职权、工作程序,将内部审计职能定位为监督主导型。1995年7月审计署了《关于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再次明确了应当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单位及内部审计的职权、审计领域等。
而西方企业内部审计则是由于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自发产生的。;其次,政府对内部审计的安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进行了强有力的干预;最后,国有企业本身不是完全意义上的独立主体,对内部审计的安排只是被动地接受。因此,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讲,我国内部审计的建立是属于强制性制度变迁。
二、我国内部审计的制度缺陷
1、先天性不足——相关的配套制度改革滞后。
。从内部审计制度来看,不同经济制度与市场体制,在内部审计制度的形成上表现出较大差异性。在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由于市场制度相对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已建立,其内部审计按自我强化的轨迹发展,与西方国家不同,我国资本市场相对落后,现代企业制度尚未真正建立起来,这种初始条件决定了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条件不足。
首先,现代企业制度尚未建立起来。企业是证券市场的主体,也是内部审计运行的微观主体,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消除或控制内部审计弊端的首要条件。但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尚未真正建立起来。
其次,资本市场不完善。。资本结构的不合理不能对企业形成有效的监督和约束。另外,由于经理人市场不发达、企业并购不经常发生等原因,因此对企业而言外部压力不大。
可见,我国内部审计制度是在市场机制缺损的条件下产生的,无论从企业本身来看,还是从外部市场来看,企业都没有动力和压力去改善经营管理,自然也就对改善经营管理的手段——内部审计不感兴趣。
2、后天发展不足——内部审计的发展呈刚性。
回顾我国内部审计的发展历程,其明显的特征表现在制度安排呈现出刚性)即制度安排僵化或变化不大。最初引进内部审计是照搬西方企业的做法,但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的内部审计并没有获得很大的发展,这可以从85年和95年颁布的两个规定以及与西方企业内部审计的比较中可见一斑。
首先,两个规定都将建立内部审计的企业定位于国有大中型企业或是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主导地位的大中型企业,对其他上市公司只字未提。
其次,审计领域过窄,以财务审计为主,在经营审计上涉及的内容相当少。在西方国家的企业里,经营审计已成为内部审计的重点。197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修订《职责说明书》时指出内部审计作为对管理当局的一种服务,是组织内部审计经营活动的独立评价行为。
再次,审计职能仍定位于监督主导型,不利于内部审计机构与被审计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利于内部审计工作的开展。而西方国家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把评价职能放在首位。
最后,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不合理,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地位不高。从机构设置来看,有的隶属于财会部门,有的由总经理领导,有的由监事会或董事会领导,有的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领导的检查。而西方国家企业则要求内部审计设置在由独立董事组成的审计委员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