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热点资讯 义务教育 高等教育 出国留学 考研考公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例6篇

2024-09-29 来源:华佗小知识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1

【关键词】 问题 对策

初中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客观面对初中生普遍容易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且积极地进行解决和引导,可以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我国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全面健康发展

目前我国的许多初中学校,过分注重对学生进行文化课教学,却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以及心理发展趋势。另外,学生的健康发展不应该只是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一些学校片面地理解为让学生注重体育锻炼,拥有强健的体魄。实际上一个人的健康状态不仅仅取决于身体状况,更是取决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缺乏全面的健康教育成为当前我国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

(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较少

当前,大多数初中学校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都没有明确的课程安排,这导致教师在开展心理健康的时候,往往是心血来潮,或者是为了应付某一项检查而不得不开展的。即便安排课程,也大多都是教师枯燥地讲解,而其他类似于讲座、演心理剧以及相关表演类的讲解形式就相对较少,所以很难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很难让学生更好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感受到应该掌握的知识和内容。

(三)初中生缺乏明辨是非以及树立正确道德观念的意识

初中生由于心理年龄和生理年龄的特点,恰好处于人生的重要转折阶段,许多学生都容易在这一阶段出现这样或者那样的心理问题。同时,社会也在不断地进步和发展,在社会发展的过程当中,很难保障一些负面的社会影响不会侵蚀初中生的大脑。因此,只有更好地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确保初中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让学生提升明辨是非的能力,真正地实现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学意义。

二、提升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改善心理健康现状的对策

(一)实现全面健康教育

学校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不应该只是局限于某一个方面,而应该对学生的德智体美劳进行全面的考核和教育,让学生不仅仅加强身体上的锻炼,强身健体,更应该确保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念,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平,同时让学生的各方面都得到健康的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形成一个健康的整体,这对于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体现出来

现代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将其实践性体现出来。。教师应该形成一种思想,要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用到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以及行为等多个方面进行结合,更好地确保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三)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趣味性和有效性

学校首先应该开设更多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这对于激发学生对于这一科目的兴趣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许多学校虽然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是要么是按部就班地进行枯燥的讲解,要么就是照本宣科地进行课本的朗读。实际上与现实生活的结合以及对于学生现实生活的意义并没有体现出来。传统的课堂只会讲一些所谓的道理,而必要的创新却没有。这就要求教师可以选择多媒体这样的教学方式,一改传统课本的枯燥,将多媒体的课堂活跃效果引入其中。。。

(四)实现多渠道的心理健康教育

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对于提升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初中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就是通过课堂教学进行,这不免让学生觉得枯燥和乏味,同时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水平也无法得到提升。而多渠道的教育往往可以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结束语

。学校和教师应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积极推进和改革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好地实现对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2

。。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变化没有做好准备,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怎么越来越不听父母的话了,诸如此类的困惑,教育界在进行思考。。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存在城乡差异

对于现有的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可以用参差不齐来形容。在部分有条件的学校,有经过专业培训过的专职心理老师,通过他们开设心理健康课这样的方式来实现这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

2.心理健康教育课安排较为随意且内容不系统

在已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学,利用班会课或者德育课时间进行安全等方面的教育,且并无固定的心理健康课时间。关于初中生的适应问题、性教育、学习方法、自我接纳、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课程内容涉及得较少。而初中阶段,学生由于学习内容、生理心理发育、学习生活环境等因素发生较大的变化,会出现或多或少的不适,需即使进行指导和疏通。而现有课程安排并未过多考虑到本因素。

3.家庭因素对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影响

对于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除了学校而外,家庭发挥着及其重要的角色。家庭是学生除了学校而外另外一个长时间生活学习的场所,因此,家庭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初中学生处于青春期,而与此同时父母步入中年期,这个时期的成人要面对来自事业、生理、心理的特殊时期,因此极易产生冲突。而这个时期的冲突的处理,又将影响亲子关系的发展,进而影响到学生在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等方方面面。

二、学校要重视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给学生创建良好的心理环境

既然中学生心理障碍的疏导已成为学校亟待解决的问题,学校就应调动各个方面的力量,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心理健康教育。首先,学校领导和教师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给予高度重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工作系统。其次,将心理教育分布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努力创设和开展心理教育专业课、实施心理辅导、开展心理咨询、实施心理治疗。也可在学科教学中、在德育活动中、在课外活动中、在劳动技能课中、在学校的各项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为中学生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主要是指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环境。校园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熏陶和感染作用,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学生情操、浓郁的校园文化可以激励学生拼搏精神,整洁的校园设施可以规范学生心理行为。家庭是学生成长的第一环境,父母也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学校要通过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家教知识,不断提高家长的“心育”水平,促使家长自觉地营造和睦,平等,民主的家庭心育环境,运用正确的教育方法管教孩子,与学校形式强大的教育合力。同时,学校要充分利用社区、村队生活环境,使之服务于学校德育。

三、要努力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

要组织教师学习理论知识,提高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校可以请有关专家给教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题讲座,让教师知道心理健康的人必须具备完整的人格、充沛的活力、进取的精神、愉快的情绪、适当的行为、虚心的态度及现实的良好适应力。明确不同学段的学生心理健康的特征有所不同。让教师们通过学习,提高认识,真正懂得一个好教师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用自己真挚的爱去影响学生、塑造学生、重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让教师从思想上重视与理解心理健康教育在育人中的地位与作用。

组织教师深入调查研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保护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必须认识到,学生是发展中的个体,他们的心理具有独立与依赖、自觉与幼稚、积极与懈怠等错综复杂、相互矛盾的不成熟的特点。也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有差异的,学生在课堂上各方面的表现不可能整齐划一,但是这种差异不是消极的、有害的,而是可积极开发,充分利用的一种资源。每个人都有自尊的需要,教师不应忽略这一点,无论对什么样的学生,都切忌轻易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老师要为人师表,以满腔的热情感动学生,要有敬业精神,以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渊博的知识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威信,做到既是学生的师长,又是学生的朋友,这样才对学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总之,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全方位、多角度的,只有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综合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持学生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步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3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初中生;重要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1-0274-02

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期,这一时期学生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初中生往往逆反心理严重,甚至会出现厌学、逃学、自残等极端行为,因此要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呢?现进行探讨。

一、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本课程以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为主要任务,帮助学生提高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树立法律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社会实践能力,引导学生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弘扬民族精神,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奠定基础。[1]可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品质,既是当今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也是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的重要目标。

2.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在思想品德课堂上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由初中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决定的。初中生处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过渡时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渴望独立,易冲动,但可塑性最强。。因此,对初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形成良好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刻不容缓,这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获得全面发展的需要。

笔者一直从事思想品德课的一线教育教学,接触许多初中学生,深切感受到不少学生成长中的迷茫和无所适从,严重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应当弘扬思想品德学科的人文性,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学生实际,注重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二、初中思想品德课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1.用教师的健康人格影响学生。我国正进行的新一轮课改将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作为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为此,思想品德教师应该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自己学科教学的“职责范围”,主动地有意识的进行渗透。[2]这就要求思想品德课教师要为人师表,给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思想品德教师自身应是一个有健康心理、良好品质和高尚道德情操的人。只有教师以高尚廉洁的人格从事自己的职业,才能真正言传身教、以德育德,塑造学生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向健康良好的方向发展,用教师的健康人格影响学生的发展,以达到更好的育人目标。

2.充分利用思想品德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思想品德学科本身蕴含了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在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如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的主要内容就是培养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健康的交往心理。教师可充分挖掘这些教科书中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素材,找准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渗透点,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教育的同时,产生情感的共鸣和认同,使其心理素质逐步提高。[3]

3.创新教学方法,注重引导教育。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为初中思想品德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开创了许多新途径。教师可挖掘教材蕴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采取多样的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小品表演、辩论赛等丰富多彩的课内外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探究问题的同时体验其重要性。它要求教师创设积极和谐的课堂氛围、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简单地说教,要注重实际地影响他们,注重引导。

4.将课堂渗透教育与课外心理辅导相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师不仅是课堂上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外也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部分学生有问题不愿与家长老师沟通,因而教师要用灵活的方式,如利用网络与学生沟通,用学生喜欢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对一些心理困惑进行个别辅导,可取得更好的效果。与学生沟通应找对切入点,避免说教,鼓励学生打开心扉,把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说出来。教师了解之后,应该努力帮助其解决问题,同时也应和家长沟通,让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同步。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让学生走上社会,多参加社会实践。这样学生不仅可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把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还能学到书本之外的知识和技能,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基础。学生在课外活动中锻炼了组织性、纪律性、自制力,增强了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信心。开展课外活动时,老师应与学生一起参与,老师作为指导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加入学生的队伍里,既能密切师生关系,又能帮助学生解决实际的问题,这对老师也是有益的,体现“教学相长”。

总之,只要通过适当的方式,进行教育,加以引导,就能使初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思想品德科任老师一定要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与学生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九年制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4

人的健康包含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三个方面。在学生的整体素质中,心理素质占有重要地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优良的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是有效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前提,是引导学生正确交往、合作成功的重要保证,是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必备条件。。

一、初中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1 学习带来的心理压力大

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竞争比较激烈,心理都十分紧张,总担心考试失败,受到老师、父母的责备,或同学的冷眼,产生焦虑;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就灰心丧气、情绪低落,这种现象在毕业班更为突出。

2 人际关系不协调

现在的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比较娇惯,集体观念和合作意识差,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有的学生因嫉妒心理而与同学关系僵化。

3 自信心不足

由于家长、老师(主要是班主任)对学生的期望过高,表现出对学生(特别是学习差的学生)的缺点看得多优点看得少,消极评价多于积极评价,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于是心灰意冷,失去自信心。

4 独立意识增强

初中生独立意识增强,对成人的干预往往表示不满。对多数初中生来说,这种独立意识是正常的,但有一种倾向值得注意,他们与同伴无话不说,却不愿与父母、老师沟通,造成两代人之间的隔阂。

5 青春期问题的困扰

中学生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苏醒,使其产生了对异性的爱慕之心,以及追求异性的要求,但由于此时其整个心理发展尤其是品德发展尚未成熟,常导致中学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性成熟,不善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两性之间的关系,这个时期若不加以正确引导,就会出现早恋和青春期畸形等心理问题。

二、初中生心理问题的成因分析

1 教师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初中生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好奇心强,喜欢标新立异。看问题容易片面和偏激。教师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学生的这种需要,在教育中易出现“顺从者”为“优”,反之则为“差”的做法,甚至把自己的固有观念强加给学生,导致学生心理逆反,这是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重要原因。

2 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淡薄或欠缺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品行是影响学生走向社会后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有些家庭对孩子缺乏教育、放任自流;有的家长品行不端,对孩子起负面影响;更有许多家庭对孩子娇生惯养,孩子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或心理失衡。即使对孩子严格要求的家长,也有不少只重视学习成绩,而对于子女在情感、需要、意志、性格等心理素质方面的培养置之不理,导致学生的心灵情感不健康。

3 不良的社会现象对学生心灵的污染

由于现在社会公德意识的低落,人们对许多有违道德的行为已经习以为常,并因此对教育产生误导,使学生对行为正确性的认识模糊,导致说谎、欺骗、偷窃、破坏、对抗等品行障碍的发生。另外,社会上的某些不良诱惑使某些青少年蜕变,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解决初中生心理问题的基本策略

重视和加强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务之急。。

1 心理教育课程化

初一教材中设置了一些心理教育方面的内容,但只有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在此基础上,还应提倡开设心理教育课,进行有关的心理讲座。。针对学生中存在的不良心理问题,以故事、表演或有趣的心理测试等方式提出,激发学生的表现欲,让学生在轻松、热烈的心境下,打开心扉,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心理修养;(2)行为化。强调行为作业,把教育要求及时转化为行为训练的要求,并注重从行为角度评价心理素质的变化,真正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3)针对性。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个别问题个别指导。

2 参加实践活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

让学生积极参与广泛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感受时代的脉搏,体验交往中的情感,懂得互相协作的重要,这不仅能使学生学会既善于评价自己,又善于评价他人,而且能使内向孤僻的学生变得活泼开朗、增强合作意识,使心胸狭窄者学会宽容、理解他人,避免心理失常出现心理障碍,从而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 积极开展心理咨询活动

教师让学生诉说自己的烦恼、痛苦、困惑,通过教师的因势利导,使学生在得到情感宣泄和净化的同时,找到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办法。

咨询活动可通过两种方式进行:一是学生与咨询老师直接面谈,在老师的引导下自觉进行心理调整;。

。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的隐私,为学生保守秘密,不辜负学生的信任;(2)交友性原则。教师要与学生成为朋友,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时没有顾忌;(3)教育性原则。教师应做到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引导学生明辨是非,排除心理障碍。

4 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所学校,学生身上的每一个心理疾患都有着家庭的成因。父母的教育观念、教养方式,家庭的教育环境都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影响其健全人格的形成。;(2)以身作则,做孩子的表率;(3)重视培养孩子吃苦耐劳、战胜挫折的坚强品德;(4)尊重孩子,多与孩子进行思想交流,多给予鼓励;(5)经常与学校沟通,对孩子进行的教育内容要与学校一致;(6)对孩子出现的心理问题,要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及时解决。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5

>> 结合农村高中学生和学校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普通高中人生规划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整合的尝试 高一学生发展指导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生心理社团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探索与实践 高中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性学习的整合 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的整合研究 教师心理健康与学生发展 高中阶段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策略研究 高中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学校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 学校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探讨特殊学校学生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体育教育与中学生心理健康 信息技术与高校特殊群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研究 浅析学生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的有效整合 初中生物教学与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分析 漫谈高中英语的素质教育和学生发展 普通高中促进学生发展的个性化教育特色研究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大学生素质教育关系的探讨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3]杨光富.国外中学学生指导的实践与特色[J].全球教育展望,2011(2):70.

[4]黄向阳.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刍议[J].教育发展研究,2010(15/16): 64-69.

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范文6

心理学教育论文2300字(一):浅析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有效实施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提升,我国的高校教育事业也突飞猛进。为了确保教育的高效性,教育心理学越来越多的在各高校范围内实施,根据这些实践的总结,教育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也在不断的深化与发展。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管理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它有利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开展,能够提升高校学生对自身心理情况的认知,进一步提升高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促进学校教书育人的基本目的达成,为社会输送人才,能够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高校教学管理;有效实施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0)-16-377

首先教育心理学包含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等多方面的学科知识,其主要研究的内容有学生的心理特征、老师的心理特征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使得其必须要经过大量的实践反馈才能得到发展,只有经过反复实践,综合实践表明其应用方法能够使学生的学习情况得到改善、老师的综合教育能力得到提升,能够使得学生与教师步伐一致,才能进一步的对该应用进行深入挖掘与发展。

一、高校教学管理中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

1.当代大学生性格特点

现代社会中,由于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以及普职分流愈近等原因,高校学校在招生时对学生的要求越来越低,招生的人数也在不断的扩大。学生数量的增加与质量的参差不齐严重影响了高校学校的教育质量。现代高校学校中,高校学生大部分年轻处于16-18岁之间,思想、心理、身体都处于发育的重要时期,不能有效对所接触到的外界信息進行辨别,容易被各种不良的信息误导,从而产生思想、心理等方面发育的偏差。高校学校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城市或者农村中的独生子女,大部分高校学生均属于留守儿童,或者家庭方面存在缺陷。由于家庭教育的不足与年龄较小,其专业也刚刚处于初中毕业阶段,高校学生的学习习惯并没有得到很好养成,自觉性也相对较弱。在高校学校广撒网的过程中,招收到的学生的个性差异会非常大,部分的学生性格特别任性,部分学生比较自卑,心理上较为脆弱,二者在生活与学习上等各方面的行为习惯并不相同,很容易产生冲突,激化矛盾。大部分的高校生都会存在自己是被淘汰的思想,认为自己很差劲,因此,对待学习时,他们更多是的一种缺乏自信的、消极的态度,在这种态度的影响下,这部分学生不能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在学校中得过且过的生活,只希望能拿到毕业证。因此,高校学校的教师需要更为强大的心理素质与教育综合素养,在面对性格差异较大、学习能力差异较大、学习兴趣差异较大等学生时,能够对其有更好的教育方式,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与习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1]。

2.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的重要性

在进行多方的实践与研究后,本人发现现目前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并没有得到很高的重视与应用。教育心理学综合了教育学与心理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可以对高校学生学习与生活中遇到的多种问题进行引导解决,也可以对教师的教学心理与教学方法进行指导与帮助。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育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能够提高高校学校学生的整体素质,能够提升学生对于学习与生活的主动性,也能够使高校学生更好的适应高校学校的学习生活节奏,还能使高校学校的教学管理顺利更加顺利的进行。

二、现代高校在教育心理学工作方面的问题

1.高校对教育心理学工作重视度

针对高校学校的管理层及老师而言,高校学校的管理层及老师没有意识到教育心理学的重要性,部分管理层及老师认为高校学校的主要教学任务是培养学生在实践动手操作等方面的技术与能力,而不是对学生在心理方面的引导,这些管理层及老师忽略了学生的心理健康对学生成人成才的重要作用,只有学生在心理方面健康,学生未来的学习与生活才能更加顺利[2]。

2.高校在教育心理学工作开展中资金投入及师资力量

针对高校学校而言,部分高校学校没有资本对教育心理学进行建设,这里的资本包括资金成本以及师资力量,部分学校没有足够的资本开设教育心理学课程,也没有专业的教育心理学课题研究的团队。如果心理教育老师专业素质不足,也不能对高校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3]。

三、推进高校学校教育心理学工作流程

1.重视教育心理学工作开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高校学校需要进一步重视教育心理学工作,推动学校教育心理学工作的进行。在教育心理学的开展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真诚的关怀,学生才会更加信任教师,师生沟通才能更加深入与有效。例如:某性格较为自卑的学生考试成绩差,在与其进行沟通时,需要语气更为委婉地指出其不足,并告诉学生,老师相信他能够有进步。

2.组建专业的心理健康团队

高校应该组织专业的心理健康团队,引进优质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力量。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设置心理咨询室等方式进行,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隐私,心理咨询室的位置可稍僻静,学生咨询的心理问题应该进行保密[4]。

教育心理学在高校教学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校应该加强其在教学理念方面的重视,也应该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实际的应用。高校学校应该对心理教学有更为专业、更为正规的实践行投入,培养更多专业素质能力高、心理素质强大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心理学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从心理学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论文

摘要:当前中学生压力不断增大,有生活压力、学习压力,等等。由于压力而产生的各种心理问题也不断产生,这些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初中生们的身心健康发展,甚至对他们的正常生活都有影响。在这样的状况下,我们应该多多注意初中生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及时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此保证学生们的健康心理。本文以此为探究内容,探究初中生心理健康现状,并提出科学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心理学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初中生正是学业转向繁忙的过渡阶段,他们的心智开始成熟,也能够接触到更多的事物,在这样的前提下,他们的心理变化是很敏感的。而家长、教师看到了当前的社会压力,所以将孩子从小培养成才的心情十分强烈,但是这样无形之中容易给初中生们造成负担,往往容易出现逆反心理,没办法与教师或家长好好沟通。因此,教师应该多注意学生们的心理健康变化,结合实际情况,利用心理学科学、及时地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1]

一、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教育观念落后

当前的初中生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在中考中考出一个好成绩、升入一个好高中,最后在高考中大放异彩。这样以成绩为标尺的状况已经屡见不爽。在这种思想下,学校将初中生们的大部分非统考科目课程全部压缩用来学习统考科,非考试科目遭到挤压。可想而知,在这样的传统的教育观念下,大部分学校是不会拿出时间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而且根据调查显示,有很多学校甚至根本没有开这门课。因此,重视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刻不容缓。[2]

2.教师能力不够专业

心理健康疏导可以是班主任或者是其他老师来进行,但是这不意味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不强,正相反,它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需要教学人员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素质以及优秀的理论知识,并且从事过相关训练。尽管很多地方已经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就实际从教人员来看,很多往往是杂拼的教师,并不具备专业水平。也就是说,在不懂心理辅导策略和技巧的情况下,效果往往不明显。很多地区为此开展了心理教师培训班,但是由于教师们的不重视,再加上人数限制等次要因素,导致培训效果并不理想。

3.教育的模式化

虽然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心理健康课程,但是教师大多在课程设计上照本宣科,没有对学生们的具体心理状况进行分析,无序化十分严重。不仅如此,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化还表现在:很多教师名义上是开心理健康辅导课程,但是往往草草讲几句就将时间划为自习或是统考科授课;虽然很多班级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但是大多是流于形式,仅仅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没有深入到个体,教师只是将可能的情况告诫学生,但是没有对学生进行单独的交流,导致学生们只能自己胡乱分析自己的心理問题,毕竟初中生思维能力有限,很容易自己走入误区,使心理问题更加严重。[3]

二、从心理学分析初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对策

1.提高心理学教师的自身素质,提高其实践能力

上面提到,师资力量是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顺利进行的关键。学校要在教师资源配置方面慎重对待,采用专业的人才来进行授课。对于心理教师,教师还可以采用统一培训的方式,让他们达到既能提高初中生对自身的认知了解,使他们能主动发现问题并寻求帮助;又能进行合理的团体和个人辅导,在两种维度下自由切换的能力。当然,非本节课目的老师也可以进行培训,防止有学生找其倾诉时不能给出正确的建议,要及时疏导,做到既教书又育人。

心理学教师还应该具备实践能力。教师要实际地解决学生们的心理问题,做出及时疏导,以便更好地帮助学生们。教师要多与学生们交流,要在实际的校园生活中观察他们,深入了解学生们出现的心理问题。在与学生们的相处中应该敞开心扉,争取达到亦师亦友的关系,这样才能更加方便地看到学生们内心的问题,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更好地接受心理学的知识。

2.更新对学生的教育观念,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虽然教育部号召学校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传统教育观念和错误认知下,开展过程并不顺利。很多学校认为,只要抓好应试教育下的初中生成绩发展,管理好学生的纪律和升学率就好,至于心理健康问题的辅导根本不在学校负责的范围内,而且教师与学校也没有专业的能力去解决问题。

但是,教师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学生们大多数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其根源就是学校过分重视升学率、忽视了学生天性发展的结果。要想让孩子将更多的精力与能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就要及时地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解决他们精神上的痛苦,而后调动他们在学习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才能让他们健康地发展。因此,学校领导与教师的教育观念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解决学生心理问题起着决定性的因素。

3.号召家长的共同参与,给学生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

显示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