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对你有参考作用。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希望各位同仁能与我交流,提出宝贵建议,谢谢!
今天的说课我将打破常规,仅就本节课的谈一下如何上好技能课,如何体现小学科学的模块教学思想。
刚才为大家呈现的《测量力的大小》属于小学科学教学多种课型中的“技能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以形成技能为目标,即弹簧测力计如何使用的问题。像这样的技能课,在3—6年级小学科学教学中还有很多,比如:三年级上册《植物》单元中放大镜的使用;三年级下册《测量水的温度》一课中温度计的使用;四年级上册《分离食盐与水的方法》中酒精灯的使用;《100毫升水能溶解多少克食盐》中天平的使用;六年级下册《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中显微镜的使用等等,几乎涵盖每册科学教材。
那么,什么是科学技能课:科学的核心是探究,技能的核心是形成技能并学会应用。小学科学技能课简单地说就是通过学生在观察、认识某类工具或材料的基础上经过规范性的再认识或指导最终形成使用技能和操作技能为目标的教学活动。
纵观科学技能课这一课型,总的来讲它的结构可以概括为:观察结构、了解特点——规范使用、避免出错——反复操作、形成技能。本课教学就是在学生认识、观察弹簧测力计、了解其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再引领规范其使用中注意的事项,经过反复操作、反复强化最终达到熟练的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一节技能课。
整个教学过程同时又遵循了模块教学的思想,在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都着力突出了模块教学的思想。
李主任在《三谈模块教学思想》中再次提出模块教学的五个具体模块。根据小学科学学科特点,我将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确定为四个模块:
提出问题,聚焦问题;
问题引领,分布落实;
整体收获,收获整体;
迁移应用。
其中,“问题引领,分布落实”模块中可穿插“自主学习、解决问题、交流表达、汇报收获”的过程。“整体收获,迁移应用”模块调换位置。
总的来讲,小学科学的四大模块教学是在李主任提出的模块教学思想的基础上的灵活应用,其思想与模块教学所倡导的思想完全一致,属于我区大力倡导的模块教学的一部分。
下面我仅就今天我教学的《测量力的大小》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是如何用模块教学思想体现技能课的教学特点的。
一、提出问题,聚焦问题。
科学探究始于问题。问题的提出与聚焦不仅能激起学习注意力,更能拉住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教学一开始,通过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就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除此之外,关于运动和力你还有哪些问题想要进一步探究和了解?”在回顾旧知的同时引出要探究和聚焦的问题:“能让物体运动的力有多大?如何(知道)测量力的大小?”从而实现问题的聚焦,也引出了课题——《测量力的大小》。探究才有动力。
二、问题引领,分步落实。
(一)、认识弹簧测力计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学生经历了自主观察弹簧秤、在认识弹簧的过程中感知其工作原理的这样一个过程。这部分是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第一步,也是形成技能的基础。
(二)、规范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的注意事项。
1、教师演示如何正确测量物体重力的方法,提示如何提拉提环,如何读出数据。
2、以小组为单位测一个钩码的重力是多少。
在测量这一块,我事先准备好两组弹簧测力计的指针没有指在0的位置。这样让学生去测量,最后得出测量同一物体数值不一样的结果,出现疑问,并让学生带着疑问观察,课堂上学生积极思考并能说出使用弹簧测力计应该注意的事项。而对于学生自己得出来的结论总比老师直接灌输给他们效果会来得好。这也是一个小的“交流表达、汇报收获”的过程。
(三)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重力并汇报测量数据。此部分是最终的“交流表达、汇报收获”的过程。
整体收获、收获整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既可以是知识方面的,也可以是技能方面的,还可以是情感态度方面的。
迁移应用。
亲手制作简易的橡皮筋弹簧测力计,学生对此充满了兴趣。
用此部分作为本节课的拓展,将所学知识和技能进一步拓展,起到了迁移应用的良好效果。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四课《测量力的大小》。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准备、教学流程和板书设计等方面进行说课,敬请各位评委老师批评指正。
一、说教材分析和学生情分析:
《测量力的大小》是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四单元“运动和力”的第四课。教材从研究小车的运动开始,转到力的概念认识、;然后进入本课的学习。本课的知识是学习第五课“运动与摩擦力”的基础。为初中学生学习力学知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本课的探究活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认识弹簧测力计。第二、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第三、制作简易测力计。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的要求及本课特点,本人确定的本课教学目标是: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本课的难点:制作简易测力计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实验探究法。让学生通过现象提出问题、推测猜想、设计实验,通过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同时充分利用各小组的相互合作,使学生之间有更好交流,让教学更容易突破重难点,再辅以课件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的情感。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分组实验,相互合作,把大部分时间给学生实验,整理数据和分析数据,教师只作适当点拨,真正做到“以探究为核心,以学生为主体”。
五、说教学准备
六、说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成功的导入不仅能激起学习注意力,更能拉住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思考。教学一开始,通过谈话:“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要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用力,要使物体运动的更快就必须对物体用更大的力,所以说力是有大小的,那么怎样来测量力的大小呢?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学习新的一课《测量力的大小》。”
导入新课强调指出“力是有大小的”。通过这一引入教学,为学生理解“怎样测量力的大小作好铺垫。
2、认识弹簧测力计
(1)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
(2)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弹簧、刻度板、挂钩
(3)力的单位:牛顿、千克、克1牛≈100克力
课件出示弹簧秤的几种刻度,学生认读,并感受1N、2N的力有多大。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应注意: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3、设计实验、推测猜想
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做好记录
学生交流汇报并进行实验。
再次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
这样,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来体会怎样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
4、自制橡皮筋测力计
学生们能使用弹簧测力计来测量力的大小后,引导学生了解弹簧测力计的工作原理。
学生活动:用不同的力拉伸一个弹簧,观察弹簧受拉伸的长度感受所用力的大小。
提问:你能用橡皮筋制作一个测力计吗?学生讨论交流实验方案并制作,用自制的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力的大小。
5、课堂小结:学生交流谈收获,教师。
6、布置作业:自制橡皮筋测力计,完成练习册上的作业。
四、说板书设计:
4、测量力的大小
认识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弹簧等。
力的单位:牛顿(简称牛,N)1N≈100克力
使用方法:1、2、3
本课板书具有简洁明了,概括性强的特点。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大家。